课时授课计划
培训机构教师课时计划表

培训机构教师课时计划表
1. 课程名称:教师课时计划表
2. 课程内容:本课程旨在帮助教师们合理规划课时,提升教学效果,培养优质教学团队。
3. 授课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教师们将掌握合理安排课时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课程的质量,提升学员的学习效果。
4. 课程时间:2个月(每周1次,每次2小时)
5. 授课教师:李老师
6. 教材:无
7. 课程安排:
第一周
- 课程目标和重要性的介绍
- 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 如何制定课时计划
第二周
- 授课时间的合理安排
- 如何利用课时进行教学准备
- 课程的分层设计
第三周
- 如何给课程设置目标和标准
- 利用课时来进行有效的评估
- 课程反馈和调整
第四周
- 利用课时进行班级管理
- 课时的知识点和重点突破
- 课时过程中的疑难解答
第五周
- 如何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 利用课时进行多媒体和实践教学
- 课时中的巧妙设计
第六周
- 如何和其他老师合作利用课时
- 课时中的教学效果评估
- 课时过程中的教学反思
8. 课程结束总结和教师课时计划表考核
本课程学习结束后,学员需提交一份教师课时计划表,包括课时安排、教学准备、巧妙设计、多媒体和实践教学等内容,并进行考核。
以上是本教师课时计划表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课时教学计划精选3篇

课时教学计划精选第一篇: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一、课程名称:小学数学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包括加减乘除、钟表读数等。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为将来学习高层次数学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周:加减法第一天:简单加法第二天:简单减法第三天:组合操练第四天:进位加法第五天:退位减法第二周:乘除法第一天:乘法概念第二天:两位数乘一位数第三天:三位数乘一位数第四天:除法概念第五天:两位数除一位数第三周:钟表读数第一天:小时的概念第二天:分钟的概念第三天:钟表读数基本规则第四天:读数小测验第五天:综合操练第四周:数学方法第一天:数学问题解决方法第二天: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第三天: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第四天:数学游戏第五天:期末测试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2. 小组讨论法3. 游戏教学法4. 互动式授课法五、教学评估方式:1. 每周小测验评分2. 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表现3. 期末考试成绩六、教学资源准备:1. 教师讲义2. 学生练习册3. 教学用具(计算器、钟表等)4. 游戏道具七、教学后的调整措施: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2. 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及反馈3. 根据教学效果进行小结和整改八、教学效果:1. 学生掌握了数学基础知识2.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3. 学生建立数学方法和思维模式,为将来学习高层次数学打下基础。
第二篇:初中英语课时教学计划一、课程名称:初中英语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英语基本语法和词汇,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能力,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 帮助学生培养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为将来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周:语法基础第一天:名词和代词第二天:动词第三天:形容词和副词第四天:介词和连词第五天: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第二周:词汇积累第一天:家庭词汇第二天:交通词汇第三天:食品词汇第四天:旅行词汇第五天:趣味词汇第三周:阅读理解第一天:短篇阅读第二天: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第三天:长篇阅读第四天:阅读答案技巧练习第五天:综合阅读练习第四周:口语及听力第一天:日常交际用语第二天:学校话题第三天:旅游话题第四天:时事热点话题第五天:听力练习及答题技巧第五周:写作及翻译第一天:信件写作第二天:随笔写作第三天:作文写作技巧第四天:翻译练习第五天:口语与写作综合考核四、教学方法:1. 交互式授课法2. 双向互动法3. 角色扮演法4.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法五、教学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评分2. 英语口语与写作考试3. 期末英语听力、阅读、写作考试六、教学资源准备:1. 教师讲义2. 学生英语教材3. 英语录音及视频资料4. 学生笔记本电脑七、教学后的调整措施: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2. 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及反馈3. 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整改和调整八、教学效果:1.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英语语法和词汇2. 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提高3. 学生的阅读、翻译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教师课时授课计划1

课程名称建筑工程测量课时 2 序号 1 授课班级日期教学方式讲授课题绪论任课教师教学主要内容、目的、要求、重点与难点、复习、提问、小结、布置作业等教学主要内容模块一建筑总平面图测绘绪论一、地球的基本知识三轴椭球体a=6378140m b=6356755.3mα=(a-b)/a=1/298.257圆球体半径 R=(a+a+b)/3=6371km二、测量学的基本知识测量学是研究地球形状大小及确定地球表面物体的空间位置以及进行处理、储存、管理的科学。
工程测量主要分为测定及测设两部分。
测量学分类:1、大地测量学2、摄影测量学3、海洋测量学4、工程测量学5、地图制图学三、地面点位置的确定1、测量的基准线和基准面2、确定地面点位置的方法(1)地面点的高程1)绝对高程2)相对高程3)建筑标高4)高差(2)地面点的坐标1)地理坐标2)平面直角坐标3)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四、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任务(1)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2)施工放样和竣工测量(3)变形观测五、测量的基本工作及原则1、测量的基本工作高程测量、水平角测量和距离测量是测量基本的工作。
2、 测量工作的原则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测量通常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及分类,了解地面点位确定的方法,了解测量的基本任务,掌握建筑测量基本理论及基本数据,掌握测量的基本工作和工作原则,启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使学生对测量学基础知识有一个全面了解,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1、了解地球形状及大小,掌握其基本数据。
2、掌握测定、测设的基本概念。
3、掌握大地水准面、水准面的概念及特点。
4、掌握地面点位确定的方法。
5、掌握测量工作的三要素及所遵循原则。
1、测定、测设的基本概念。
2、大地水准面、水准面的概念及特点。
3、地面点位确定的方法。
4、测量工作的三要素及所遵循原则。
1、两种坐标系统的区别及联系。
课时授课计划

课时授课计划课时授课计划学生画图课时授课计划标注圆的直径时,应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表示这个“⌒”。
弧长的尺寸界线应平行于该弦的垂直平分线,当弧度较大时,可沿径向引出。
3、球的尺寸注法标注球面的直径或半径时,应在符号“Φ”或“R”前加注符号“S”。
4. 角度的尺寸注法(1)标注角度时,角度的数字一律写成水平方向,一般注写在尺寸线的中断处。
(2)标注角度时,尺寸界线应沿径向引出,尺寸线应画成圆弧,其圆心是该角的顶点。
5、小尺寸的尺寸注法【课堂小结】一、基本规则二、标注尺寸的要素1、尺寸界线2、尺寸线3、尺寸数字三、常见的尺寸注法课时授课计划教学内容个单位长。
图1-26 工字钢图形的绘AM=1个单位长。
斜度线。
7.6mm作K点。
DC,即为所求斜线。
连接圆弧的平行线,距离R=6.5mm,,即为连接弧的圆心。
如图1-28所示。
及EF分别作垂线,垂即为连接点。
课时授课计划这个点称为投射中心,用S表示;地面所代表的平面称为投影面,从投射中心发出的光线称为投射线,线与投影面的交点。
就是点A在投影面H上的投影。
上表示空间物体的基本方法,称为投影法。
二、正投影法适用于绘制建筑物的透视图。
但是,由于作图复杂,度量性差,因此,在机械图样很少采用。
2.平行投影法课时授课计划课时授课计划课时授课计划课时授课计划课时授课计划课时授课计划课时授课计划,打开)单击打开文件按钮)新建文档:单击新建按钮,选择上一步建立的)用鼠标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正多边形”图标,,进入直线命令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修剪按钮“图案填充”命令有三种主要设置选项卡:剖面线、岛的剖面线、渐变色。
单击工具栏上的“填充图案”命令图标,课时授课计划)打开正交模式:单击状态行上的正交按钮,绘制线段)创建平行直线:单击偏移按钮,进入偏移操作,结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延伸命令按钮,进入,。
课时计划模板

课时计划模板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___________。
授课教师,___________。
上课时间,___________。
上课地点,___________。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掌握___________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理解___________的相关知识点。
2. 能力目标。
(1) 提高学生___________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___________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___________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培养学生___________的责任感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___________。
2. 教学难点,___________。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
1. 第一课时。
(1) 内容,___________。
(2) 教学安排,___________。
2. 第二课时。
(1) 内容,___________。
(2) 教学安排,___________。
3. 第三课时。
(1) 内容,___________。
(2) 教学安排,___________。
4. 第四课时。
(1) 内容,___________。
(2) 教学安排,___________。
五、教学方法。
1. 案例分析法。
2. 课堂讨论法。
3. 视频教学法。
4. 实验教学法。
六、教学资源及教学条件。
1. 教学资源,___________。
2. 教学条件,___________。
七、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
(1) 课堂表现,___________。
(2) 评价标准,___________。
2. 作业评价。
(1) 作业要求,___________。
(2) 评价标准,___________。
3. 考试评价。
(1) 考试形式,___________。
(2) 评价标准,___________。
八、其他。
1. 注意事项,___________。
商务礼仪授课计划

商务礼仪授课计划一、背景介绍商务礼仪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涉及到商业交往中的礼仪规范、沟通技巧以及形象塑造等方面。
为了匡助员工提升商务礼仪素质,我们计划开展一次商务礼仪授课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升员工的商务礼仪意识:通过授课,让员工了解商务礼仪的重要性,明确自己在商务场合中的形象定位。
2. 培养员工的沟通技巧:通过授课,让员工掌握商务沟通的技巧,提高与客户、合作火伴的有效沟通能力。
3. 塑造公司形象:通过授课,让员工了解公司的形象塑造策略,提升公司在商务交往中的形象。
三、授课内容1. 商务礼仪概述- 商务礼仪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商务礼仪与个人形象的关系- 商务礼仪的基本原则2. 商务形象打造- 仪表形象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着装礼仪与商务场合的搭配技巧- 仪容仪表的细节注意事项3. 商务沟通技巧- 身体语言在商务交流中的作用- 职场礼仪与沟通技巧- 商务会议礼仪与技巧4. 商务社交礼仪- 商务社交场合的礼仪规范- 宴会礼仪与交际技巧- 商务款待礼仪5. 跨文化商务礼仪- 跨文化交流中的礼仪差异- 跨文化沟通技巧与策略- 不同国家的商务礼仪规范四、授课方式1. 授课时间:计划在公司内部举办,估计为期两天,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共计16个课时。
2. 授课形式: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互动讨论和实际操作,使学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授课地点:公司会议室或者租用外部培训场地。
五、培训师资为了确保授课效果,我们计划邀请专业的商务礼仪培训师来进行授课。
培训师应具备以下资质:- 具备相关商务礼仪培训经验- 熟悉商务礼仪的理论与实践- 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表达能力六、参训人员本次商务礼仪授课活动面向全公司员工,特殊是与客户、合作火伴有频繁接触的销售、市场、客户服务等部门的员工。
估计参训人员约100人。
七、评估与反馈1. 授课结束后,将进行培训效果评估,以了解员工对本次授课的满意度和学习效果。
一年级下册授课计划及课时安排

一年级下册授课计划及课时安排一年级下册授课计划及课时安排一、语文:1、课前准备(2课时):通过书本的阅读、背诵,以及一些书法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熟悉汉字(8课时):学习常用的汉字的笔画、书写要求,用汉字拼音记忆发音和义书,并在练习中加深记忆。
3、拼音(4课时):学习元音字母、辅音字母及拼写规则,进行朗读、记忆、书写练习。
4、课文(12课时):背诵短文、童话、诗词,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熟悉语言环境和运用语法的技巧。
5、语言文字运用(12课时):学习词汇、语法结构,进行综合练习,提高学生使用语言表达能力。
二、数学:1、数字概念(6课时):学习数字的认识、比大小、数字间的联系、数字属性、特殊数字等,以及运算规则。
2、操作运算(6课时):加减法练习,以及更多条件和因素的操作,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表达和判断能力。
3、几何图形(4课时):学习几何图形的构成和特征,进行图形的抽象思考,学习图形的相互转换。
4、体积重量(2课时):学习体积重量的衡量方法,以及通过实物识别、研究来掌握量化理解的技巧;5、数学描述(4课时):学习数学的数轴描述,以及数字的日常应用,以及联合运算,学会观察分析数据,扩大数学视野。
三、英语:1、发音(4课时):音标学习,以及日常生活口语;各种单词发音辨别以及朗诵练习,扩大学生的音乐素养及语言适应能力。
2、听力(12课时):通过音频练习以及对话形式,加强英语听力能力。
3、会话(4课时):学习正确的口语表达,大胆去自如去表达英语,同时也能熟悉地道的语句,增强口语的表达技巧。
4、语法(6课时):学习英语语法基础知识、词汇结构,通过歌曲、口头练习等,加强对语法规则掌握及应用能力。
四、科学:1、物味感知(2课时):通过实物的研究,认识物质的特征,体验物味的特征,加深学习的印象。
2、观察探究(4课时):观察自然界的物质,探究其形状、性质、联系等,加深对自然环境的认知。
3、实验活动(6课时):学习如何搭建实验架,整理实验报告,以及安全操作等;进行常见实验以及答疑解惑,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职工培训课时授课计划

职工培训课时授课计划
授课班级
电气设备检修试验工
序号
课堂类型
新课
所需课时
6
课题
第六章电气维修与试验
目的要求
了解并掌握电气具试验、电气元件维修与试验、电气设备、电缆维修与试验。
重点
电气具试验、电气元件维修与试验、电气设备、电缆维修与试验。
难点
电气具试验、电气元件维修与试验、电气设备、电缆维修与试验。
课题
第五章电气设备与继电保护
目的要求
了解并掌握电力变压器、高压隔离开关、高压断路器、高压开关柜、高压无功补偿设备、消弧线圈、继电保护、其他。
重点
电力变压器、高压隔离开关、高压断路器、高压开关柜、高压无功补偿设备、消弧线圈、继电保护、其他。
难点
电力变压器、高压隔离开关、高压断路器、高压开关柜、高压无功补偿设备、消弧线圈、继电保护、其他。
职工培训课时授课计划
授课班级
电气设备检修试验工
序号
课堂类型
新课
所需课时
2
课题
第一章煤矿安全生产方针及法律法规
目的要求
了解并掌握煤矿安全生产方针及主要法律。
重点
煤矿安全生产方针及主要法律
难点
煤矿安全生产方针及主要法律
备注
职工培训课时授课计划
授课班级
电气设备检修试验工
序号
课堂类型
新课
所常识
备注
职工培训课时授课计划
授课班级
电气设备检修试验工
序号
课堂类型
新课
所需课时
4
课题
第七章典型事故安全分析
目的要求
了解并掌握供电事故及触电事故发生的特点、规律及预防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授课计划
课前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课堂内容设计思路
分度值为2′的角度尺 a 整度数30°
b 角度“′”值:
对齐的刻线代表
7格×2′=14′
c 读数=30°+14′
=30°14′图A
a 整度数63°
b 角度“′”值:
对齐的刻线代表
9格×2′=18′
c 读数=63°+18′
图B=63°18′
(5)使用前注意事项:
a 角度尺属于中等精密量具,要爱护量具,避免磕碰游标万能角度尺。
b 校正“0”线。
基尺和直尺贴合面不透光,尺身和游标的“0”线对齐。
c 确定测量圆锥角度的基准面,也就是确定基尺贴在工件的哪个表面。
d 基准面要求平整,光洁,无毛刺,且与圆锥面在一次装夹中完成。
e 测量时,工件应与角度尺的两个测量面在全长上接触良好。
f 锁紧制动器后,再读角度值。
课堂练习可进一步强化游标万能角度尺读数方法的掌握。
只有让学生熟悉使用前的注意事项才能测量出准确的角度。
这是使用角度尺前必不可少的环节。
为正确使用角度尺铺垫基础。
5
6
课堂内容
设计思路
特点:通过换算测出圆锥角度β.这种测量 方法基尺贴在圆锥端面上,接触面大,稳定,读 值准确,车削时优先采用。
检测B 面圆锥角度时:
方法一:以圆柱面C 的以一条母线为测量基准, (如图三所示)基尺贴在外圆的母线上,90°角尺 贴在圆锥母线上。
特点:基尺贴在外圆母线上,接触面小, 不稳定,影响读值准确性,一般不采用。
方法二:以外圆端面为测量基准,(如图四所示) 基尺贴在外圆端面上,90°角尺贴在圆锥母线上。
检测B 面圆锥角时, 可以启发学 生参考A 面 的检测方法 来检测B 面, 从而得出结 论,师生互 动,让学生
产生兴趣。
7
直尺
基尺
α
A β
图二
图三
8
9
版面设计
§4-3圆锥的检测
一、检测锥度、角度使用的量具
1、游标万能角度尺(简称角度尺)
(1)分度值:2′5′
(2)结构:尺身、游标、基尺、90°角尺、
直尺、卡块、制动器、捏手。
(3)测量范围:0°~320°
刻度示值读数分四排:
第一排:0°~50°
第二排:50°~140°
第三排:140°~230°
第四排:230°~320°
(4)读数方法:分三个步骤(与游标卡尺
读数方法基本相同)
(5)使用前注意事项:
a 爱护量具,避免磕碰;
b 校正“0”线;
c 确定测量基准面;
d 基准面要求平整、光洁、无毛刺;
e 角度尺的两个测量面与工件在全长
上接触良好;
f 所紧制动器后,再读角度值。
(6)使用方法:透光检测,见自制挂图。
(7)适用场合:单件小批量、精度一般的
锥工件。
2、角度样板
(1)结构:针对某种圆锥工件的形状角度由
专人制作,属专用量具。
(2)适用场合:大批量、精度一般的圆锥工
件。
(3)使用方法:(见自制挂图)
课外作业:
习题册P34 1.(4)(5)
3.(1)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