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卖米心得作文
《卖米》经典读后感

《卖米》经典读后感《卖米》经典读后感1今天,妈妈找来一篇*,名叫“卖米”,妈妈说这篇*写得很好,很感人,曾经获得文学一等奖。
作者飞花是一名来自湖南株洲的北大女高才生,英年早逝,年仅24岁。
这篇*主要讲:一个农村的小姐姐,一家人都靠着种农作物换钱来过日子。
有一次,她爸爸生病了,小姐姐只能和她妈妈把种出来的大米拿到集市上去卖。
问的人很多,开始她妈妈想1.1元一斤卖出去,但商贩只肯出到1.08元一斤,米很好,看上的人也多,价格却始终是1.08元一斤,到后面人越来越少,她妈妈想着要不就1.08元一斤卖了算了,可商贩这时候却最多出到1.05元一斤,由于价格没有谈拢,她和妈妈虽然顶着烈日、饿着肚子守到天黑也没有把大米卖出去。
最后只能把150多斤重的大米再挑回家。
回去的路上,小姐姐懂事的选择重的那担米,结果滑了一下,米撒在了地上,想到生病的爸爸,她捡起地上的米继续回家。
第二天一早,小姐姐和妈妈又去另一个地方卖米。
这篇*写得太真实了,看了这篇*不禁让我想起,以前妈妈给我讲过外公外婆的故事——妈妈出生在农村,外公外婆有四个孩子,出了三个女大学生和一个高中生,在外公那个村、那个乡都是有名的。
在妈妈生活的地方,普遍重男轻女,女孩子基本初中毕业就会去广东打工,然后早早结婚生子。
外公外婆为了让孩子多受点教育,他们种了十几亩水稻、养了几个水塘的鱼、养了很多头猪,还种了很多烤烟。
每天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很是辛苦。
每年的秋天,外公都会挑起秋收后的大米担到县城去卖。
从外公老家到县城有二十多公里。
天不亮,外公就得出发,走几个小时的路,东西都舍不得吃一点。
有时候行情好,可以卖个好价钱,有时候只能便宜的卖出。
妈妈告诉我,她们的学生时代有做不完的农活,每天放学后都要去田里帮着做事。
晚上经常没有电,几姊妹就围着煤油灯看书、写作业。
后来姨妈、妈妈、小姨接二连三的考上了大学,一个学期五千多的学费,但外公外婆不管多艰辛,都没有让她们辍学。
每每妈妈说到外公外婆都是无限的敬意!生活的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
《卖米》读后感三篇

《卖米》读后感三篇
《卖米》读后感100字
的确,人生下来肯定会有家庭差异,但这是你抱怨与不努力的理由吗?我想其实不然,看看《变形计》的例子,全是少年有着先天优势,却不知珍惜,每天挥金如土,沾染一身恶习,反观乡村孩子,即使衣服补了再补,没有充足的食物,没有走出大山的机会,去年在田地干活时,笑得一脸开心,他们反倒更加珍惜读书的权利,挑灯夜读,只为看到丰富的世界,所以看来背景条件的确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
《卖米》读后感100字
看着《卖米》,想着自己的父母,也想着自儿时起经常说的回报父母一类的话,那时幼小的我不懂其中的意思,只是用着套话,而现在却真是发自内心,读后感.我的所有思考,所有眼泪,都在确认,我无法用语言描绘出来的感受,我真的很爱我的父母,一直为拥有他们而感到无比幸运,我想我一定会好好努力,让他们也能给我问好,因为我感到幸福,我会尽我所能,多陪在他们身边,真正的去回报他们的爱。
《卖米》读后感100字
读了这篇文章,在感动之余,还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对比这位北大才女的艰苦经历,我们不禁有些惭愧,那些衣食无忧,还不知进取的青少年们,不应该有所反思?这位作者在生活如此不易的情况下,尚能砥砺奋进,进入国内顶尖的大学,有着幸福生活的我们,在父母、老师、家人的保驾护航下,还有什么理由不拼搏呢?。
卖米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卖米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卖米读后感1《卖米》这篇*是一位清华大学学生的全国作文比赛的作品,这篇*获得了一等奖。
但是在颁奖当天,作者没有来,因为她已经得了白血病离开了我们。
“没等母亲说完,我就挑起那个80斤重的米担子,颤颤悠悠的朝村外走去。
”读到这儿,杂志已经被两颗珍珠染的模糊了。
这篇*讲了作者与母亲一起去几里外的镇上卖米,给父亲买药。
米贩子出1。
8元一斤买下,母亲不同意,陪着笑脸,和米贩讲价:“2元还差不多,,我家的米多好呀!你看,又白净又细致……”过了中午,米贩子都回城了,母亲的额头上挂着几颗豆大的汗珠。
到了下午,还没有人来买,母亲急了,说要1。
8元卖出去,可是在也没人来买了。
真让人辛酸,一个农民家庭,挣点钱多不容易啊!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下,刻苦学习,还要分担家里的困难,在这样的条件下终于考上了著名学府——清华大学。
而我们这些小太阳小皇帝连爸爸妈妈的钱也不珍惜,不好好学习。
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又有什么呢?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
难道很难吗?不,不是的,我们班也有许多同学会为父母着想,甚至帮忙做家务。
那些信手拈来的豪言壮语难道只在纸上和口中才存在?让我们不要做行动的矮人,说话的巨人,行动起来,为父母做点事其实并不难。
当你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别人的感受,你会很自豪很快乐。
可是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我陷入了沉思……可惜这位作者因为不只之症——白血病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我们会永远记住这位帮母亲卖米的清华大学学生。
卖米读后感2一块一、一块零八的纠结不是锱铢必较,而是广大生活在底层人民的真实写照。
几分钱甚至几厘钱都是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母亲硬咬着两分钱不松口,是因为这是全家的收入,是父亲看病的救命钱,是主人公和弟弟的学费钱,所有的寄托都在这一厘一分之间。
张培祥与母亲挑几十斤的担子走几里山路去卖米,年幼的弟弟还是一个十一、二岁的毛孩子,也得扛着锄头、顶着日头去农田放水。
但这种经历不是他们前行路上绊脚石,而是垫脚石。
2022年卖米读书心得范文体会范文

2022年卖米读书心得范文体会范文2022年卖米读书心得体会范文1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读卖米了。
第一次读,感慨良多,没有思考,也不愿意去作思考,时隔许久,再来读这篇文章,感慨万千!乐观从来都不是傻乎乎的,是经历了许许多多,一样的坚定信念,努力克服,顽强和坚韧的奋斗争取,即使失败了,也曾流过泪,有过伤痛,有过委屈,可还是乐观的!在人生路上前行,家庭不幸也好,生活不顺也好,抗争过也好,最差又能怎样样如同文章暗含的结尾一样,自我缓缓,第二天我们再来过!做一个幸福的人,有担当的人,一个温暖世界的人,做一个其他人看到你就会觉得安心和开心的人!2022年卖米读书心得体会范文2这篇文章说的“我”和母亲到场上卖米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母亲与米贩在一块零五分一斤还是一块一角一斤上没有达成一致,米贩已经同意以一块零八分一斤收购,但母亲不肯通融,错失了交易良机,最终同意让到一元零五分一斤,却已卖不出去。
在这个简单的过程中,母亲显然缺乏市场交易的基本常识,而只是一味认死理,缺乏随行就市的灵活性,最终自我的利益也没有实现。
所以,如果要为《卖米》写一篇读后感,它的重点决不应当仅仅保有感动。
《卖米》一文如果有一点可取之处的话,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对市场交易的陌生,观念陈旧,正在现实地影响着农民的与时俱进。
文章经过父亲(这个父亲照例是毫无创意的重病在身,等待米卖掉之后买药)之口指责这些米贩子盘剥农民,听着振振有词,其实表现的可是是几千年落后的重农抑商思维。
但这种思维对农民的提高与发展有害无益,农民要摆脱贫困,必须从思想上摒弃这种落后观念。
今日,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扶贫事业,可是“授人以鱼”容易,“授人以渔”难。
扶贫离不开对贫困农民的物质帮忙,但更重要的是要帮忙农民摆脱旧观念,学会市场交易,让他们驶上社会发展的车道,而不是永远停留在旧的车道里经过抚摸苦难来博取廉价的同情。
2022年卖米读书心得体会范文3《卖米》是北大才女张培祥所写,看后有如写自我之感。
卖米读后感(优秀9篇)

卖米读后感(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卖米读后感(优秀9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卖米读后感600字怎么写5篇

卖米读后感600字怎么写5篇卖米读后感600字1现代快速运行的步伐,如同一台翻滚不止的机器,不断将以前老旧的事物和东西抛之身后。
最近,一篇《卖米》在朋友圈内被竞相转发,火爆了网络。
《卖米》的篇幅不长牵着,几分钟就可读完全文,*几乎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堆叠和修饰,但作者却用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一家子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写得人潸然泪下。
*的内容直白易懂,讲了因作者的父亲生了病,母亲就打算和她一起担一些米去集上去卖给她的父亲买药。
她和母亲二人一共担了一百五十斤的米去集市,在开市的时候因为她们家的米筛得比其他的都好,米贩给出的价是一块零八,但她的母亲因为坚持要价一块一而没有卖。
等到快要散市的时候,母亲就叫价一块零八,米贩给出的价只能是一块零五,二人久持不下,因此也没能把米卖出去。
到最后母亲把米价降到了每斤块零五,但那时候没有米贩来收了,一天下来母女二人也没能把米卖出去,所以只得又把米给原路担回家去。
回家的时候,因为作者心疼母亲,担了最重的那份,可是她一个不小心把米撒了出来,母亲可惜那些米,就把撒出来的米捡起来放在帽子里带回家去喂鸡。
到家后,母亲跟父亲讲了这一天的卖米经过,他们都认为农民种出这些粮食也实在是不容易,不能贱卖。
无奈,一家人总是要过活的,父亲的病也是要治的,母亲对她说,明天少担一点去另外的地方转场卖米。
全文简简单单,就讲了她和母亲的一天的卖米经过。
可是,在那些平凡的字和语句之外,不禁引发了我们的深思。
也许很多人觉得一块一和一块零八不就是差两分钱而已,母亲不必如此的坚持,卖了就卖了呗,没什么大不了的。
毕竟现在几乎就没有分的概念了,连最简单不过的辣条都是伍角钱的。
可是在当时艰苦的年代中,不仅要养活一大家子,还要考虑孩子的学费的问题,父母就不得不攥紧手中的一分一毫。
作者的父母不过是当时中国几千万农民的一个缩影,他们都是一样的辛勤,拥有如文中白净的米那般淳朴的心,善良,无私的为孩子付出,同时又陷入无奈的困境之中。
《卖米》读后感800字5篇

《卖米》读后感800字5篇《卖米》读后感800字范文(1)今日,妈妈找来一篇*,名叫“卖米”,妈妈说这篇*写得很好,很感人,以往获得文学一等奖。
作者飞花是一名来自湖南株洲的北大女高才生,英年早逝,年仅24岁。
这篇*主要讲:一个农村的小姐姐,一家人都靠着种农作物换钱来过日子。
有一次,她爸爸生病了,小姐姐只能和她妈妈把种出来的大米拿到集市上去卖。
问的人很多,开始她妈妈想1.1元一斤卖出去,但商贩只肯出到1.08元一斤,米很好,看上的人也多,价格却始终是1.08元一斤,到后面人越来越少,她妈妈想着要不就1.08元一斤卖了算了,可商贩这时候却最多出到1.05元一斤,由于价格没有谈拢,她和妈妈虽然顶着烈日、饿着肚子守到天黑也没有把大米卖出去。
最终只能把150多斤重的大米再挑回家。
回去的路上,小姐姐懂事的选择重的那担米,结果滑了一下,米撒在了地上,想到生病的爸爸,她捡起地上的米继续回家。
第二天一早,小姐姐和妈妈又去另一个地方卖米。
这篇*写得太真实了,看了这篇*不禁让我想起,以前妈妈给我讲过外公外婆的故事——妈妈出生在农村,外公外婆有四个孩子,出了三个女大学生和一个高中生,在外公那个村、那个乡都是有名的。
在妈妈生活的地方,普遍重男轻女,女孩子基本初中毕业就会去广东打工,然后早早结婚生子。
外公外婆为了让孩子多受点教育,他们种了十几亩水稻、养了几个水塘的鱼、养了很多头猪,还种了很多烤烟。
每一天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很是辛苦。
每年的秋天,外公都会挑起秋收后的大米担到县城去卖。
从外公老家到县城有二十多公里。
天不亮,外公就得出发,走几个小时的路,东西都舍不得吃一点。
有时候行情好,能够卖个好价钱,有时候只能便宜的卖出。
妈妈告诉我,她们的学生时代有做不完的农活,每一天放学后都要去田里帮着做事。
晚上经常没有电,几姊妹就围着煤油灯看书、写作业。
之后姨妈、妈妈、小姨接二连三的考上了大学,一个学期五千多的学费,但外公外婆不管多艰辛,都没有让她们辍学。
卖米读书心得600字

卖米读书心得600字面对现实的苦难,这个年纪轻轻的作者,态度是朴实的,从容的,甚至是面带微笑的,平淡中有一种只有经典的现实主义才有的力量。
如果飞花还活着,那将有多少期待啊!下面由本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卖米读书心得,方便大家学习,希望可以帮到你。
卖米读书心得600字一文章揭露了当今社会最尖锐的问题:贫富矛盾。
这种现象由来已久。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而这种问题的直接后果是谁会上产生了浮躁的风气,以貌取人成为常态。
比如,一个人穿着破旧的衣服走在路上。
人们投向他大多是异样的目光和鄙夷的眼神,很少会有人去同情。
相反,如果同样一个人穿着华丽的衣服,一身名牌,人们的颜色则会充满羡慕以及一丝丝嫉妒。
这个问题让许多人困扰的同时,攀比之风也蔓延到学校:瞧不起不穿名牌的,哭着求父母给自己买名牌的,不买名牌货就以自杀相威胁的等等之类,数不胜数。
在这种环境下,哪怕一个人多么正直,也会遭受波及,会有一点以衣取人。
包括我,这是我的缺点,我必须改正它。
总而言之,《卖米》一文朴实的语言使我受益匪浅,在这之后,也许我会更独立、自主,不再任性,明白生活背后的苦。
正如英国BBC广播公司纪录片《苦的真相》中所记录的,所有或甜腻、或苦涩的巧克力背后,都有可可产的的悲惨少年留下的血汗。
我应该明白生活的苦,努力充实自己,争取在未来尽自己所能,帮助那些穷苦可怜的人。
现在的我们,已无需再为我们的物质条件而担忧,现在的时代也很少有了为三元钱而计较的人,但是现在很多学生早已没有了以前仅仅节约的意识,但是挥霍着父母的钱财,攀比风浮夸风,在学生中尤为常见,或许在他们眼里,不必说父母分担,父母只是孩子的取款机,而且现在很多人遇到一点困难挫折,有一点艰苦的生活条件,不是逃避,就是怨天尤人,不愿意吃苦,已成许多学生的选择。
但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有许许多多数不清的人屡屡遭受打击,身处困境却依然乐观开朗,生活于世,并为世界作出贡献,一如“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苏轼,卧薪尝胆的勾践,“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卖米心得作文
读《卖米》心得
夜已经深了,指针指向十一点,妻儿已睡。
黑夜仿佛扭了开关,一切喧闹归于平静。
明天周末,今天可以睡晚点,心里记挂着白天来不及读的《卖米》究竟是如何一篇好文章,竟是迫不及待了。
搬把凳子到阳台,打开灯,米黄色的灯光便铺下来。
翻开《卖米》的文章,上面赫然是蒋国平局长的批示,他一口气读完,想必是一篇极好的文章。
我也是一口气读完,没有停歇,因为这真是一篇好文章。
读完才知,文章背后的故事更是精彩感人。
读的过程,像是在听故事,或是在看连环画。
文风朴实,叙事流畅,干净清爽,不含一点杂质。
文章中的故事以及主人公的“背后花絮”,才是感人至深之处。
主人公既可怜,又可叹。
既可悲,又可惜!英年早逝,飞花过早的飞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飞花飘然去,精神永留存。
寒梅独傲雪,勉励后来人。
一个从大山深处飞出的金凤凰,却在涅槃之后只是短暂的绽放便凋零了,生命如此脆弱,红颜何以薄命。
反观自己的生活环境,怎能不汗颜,怎能不珍惜,怎能不努力。
飞花虽然飞了,但她的香魂仍在,寒梅精神仍在。
主人公比我大五六岁。
主人公的贫苦家境,我虽没经历过,但其中的艰辛却是能体验得到的。
它让我想起了很多童年的记忆。
不过是少了些艰辛,多了些朴实的幸福和快乐。
我的老家也在农村。
童年和小学都是在那里度过。
忙碌的夏收麦场,不高的屋檐围墙内,是铺天的麦秸,堆得高高的草垛;采收棉花的忙碌时节,则更多地是喜悦,大人们身上挎一个斜布口袋,将一朵朵可爱的白色摘下放入,积少成多。
棉花是经济作物,收了以后可以卖掉,换取“不少”的钞票,补贴家用,是一家人重要的“嚼裹”来源。
还能购买化肥、种子、农药,为来年的丰收做好准备。
这些童年往事虽已过多年,但仍然斑驳的留在记忆里,只是没有张培祥那令人洒泪的卖米经历的艰辛。
但这,足以使我真切还原文中那卖米的赶场画面,足以让我体会个中苦涩滋味。
家境困难,生活不易,却成了主人公张培祥奋斗的理由;多病的父亲,患病的母亲,也成了主人公张培祥奋斗的动力。
小时候,也曾跟随母亲收割过小麦,也曾向贩子们卖过小麦。
那时候小麦似乎是万能的,可以换面粉,可以换针头线脑,甚至
可以换一张观看农村“耍把戏”的门票。
小时候,父亲很忙,每隔两天骑一辆自行车到二十公里外的水电站上班,遇到发电的时候,几天几夜回不来。
这时候,如果赶上农忙,那就是我母亲一个人的事情了。
如果天气晴朗还好,如果遇上下雨天,那真是令人着急欲哭了。
那时还小,回忆有些模糊了,但是母亲忙碌的身影却是最清晰的。
现在能想起来的,除了那些农田里人们收割小麦采收棉花忙碌的画面,就是母亲忙碌的身影了。
小时候,我也曾跟随母亲卖过棉花。
不过那时太小,帮不上忙,只能坐在堆着两大包棉花的独轮车上,由母亲推着,去往十几公里外的镇上卖棉花。
但那时,我是高兴的,因为不懂事,只知道坐在棉花包上很软很好玩,还能看沿路的野花野草,重要的是,母亲去卖完棉花还会给我买糖吃。
但是那时哪里会想到,那两大包压紧的籽棉花足有一百几十斤,加上我的体重,坑坑洼洼的土路有多么不好走。
到了棉花收购站,一样的是贩子在收。
而且只有一家,没有《卖米》里许多的贩子。
但相同的是,他们都会想方设法克扣斤两。
母亲把棉花推到贩子面前,贩子们一只手捏起几粒棉花,另一只手去拉棉花的丝,看丝的长短,来判断棉花的质量。
不过这只是“卖家市场”,他们只是做做样子,不管丝的长短,总会想
办法说这棉花丝不够长,质量一般,卖不了高价;试完丝的长短,贩子将手伸进棉花包的中间,来看棉花的湿度,也是防止人们往棉花里掺水压重。
棉花湿度这东西,没个仪器测量,也是由他们说。
过了这两道关,贩子就开始称重结账,卖棉花的就是羔羊,你争两句也没用,他们就此一家,爱卖不卖。
但是最终还是领到了为数“不少”的钞票。
毕竟,棉花比小麦值钱。
母亲是勤劳的。
那时候农村都是按一家人的人口分配田地的,我们一家四口的田,几乎都是母亲一个人耕种收割。
有时还要给爷爷奶奶的田里帮忙,父亲只是在水电站不发电和最农忙的时候才会回家里搭把手。
最清晰的画面就是母亲开大型农用三轮车收割庄稼、运送粮食的情景。
除了田里的庄稼,母亲学照顾我和弟弟,管理家里小卖部的经营,几乎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母亲的肩上。
后来不种田了,我和弟弟长大了,母亲盘掉了小卖部,到父亲单位附近开起了小餐馆,后来想想,这一点都不比种田轻松。
为了节约成本,不去雇佣工资高的厨师,母亲亲自上阵。
天不亮就要去远处的场集,赶集进货买菜备料,天天忍受油烟的熏呛,夏天火炉的烫烤,那时我还不大懂事,只是知道滋味不好受,但是没有深切体会到其中的辛苦。
母亲的左手非常厚实,胳膊也很
有力,我上高中时,掰手腕都不是她的对手。
长大了,我才知道,那是常年颠勺练就的,真是不易啊。
母亲现在总是腿疼腰疼,其实我很清楚,那是年轻时种田和开餐馆过度劳累造成的后果。
每想到此,总是觉得心里很难受,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她买些好点的药,多给她打电话,经常回家看看,和弟弟经常劝她不要再这么忙里忙外,注意休息。
人们往往不喜欢懒惰的人,而喜欢勤快的人。
但是在母亲身上却恰恰相反,大家都劝她懒一点,不让她忙活,怕她累着,旧病复发,可她总是闲不住。
就拿打扫卫生来说,每次到我这里,她就把整个单元的楼道扶梯扫干净、拖干净、抹干净,我们劝她“就扫自家门前的就行了,扫那么多干啥?”她却说,“你楼上的楼梯灰尘多了,他们从你门前过还不是一样弄脏你的门前?你楼下的楼梯脏的话,人走上来的时候也是一样弄脏你的门前,反正讲卫生是没错的”。
实在拿她没办法。
母亲是闲不住的。
张培祥也是幸福的,她有着勤劳朴实爱她的父母、懂事的弟弟、善良的老师和亲友,她有着支持她的同学和朋友,更令人羡慕的是,她有着坚毅执着的精神和无与伦比的才气。
张培祥又是不幸的,在她的生命陨落之时,她的这些幸福和幸运却恰恰使人更加的悲伤,扼腕叹息。
人虽似飞花而飞,但是她的傲雪寒梅的坚毅精神却永远独立枝头、永不凋谢。
人虽香消玉殒,但是她绝不向命运屈服的奋斗精神却在不断激励着我们勇敢前行。
人虽昙花一现,但她却是浩瀚夜空中一颗最闪亮的星,永远盛开在遥远的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