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腰腿痛病区诊断入院标准

合集下载

颈椎病诊断标准

颈椎病诊断标准

颈椎病诊断标准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部疾病,主要由于颈椎受到长期的不良姿势、过度使用
或外伤等因素引起。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颈椎病进行准确的诊断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一、临床症状。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局部放射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无力等。

患者常常出现颈部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在进行诊断时,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了解病情的发展过程。

二、体格检查。

颈椎病的体格检查主要包括颈部活动度、颈部压痛、颈椎生理曲度、颈部肌力
和感觉等方面。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三、影像学检查。

颈椎病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线片、CT、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清晰显示
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椎管狭窄等病变,对于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四、神经电生理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包括神经传导速度、
肌肉电活动等。

这对于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一定帮助。

五、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检查外,有时还需要进行血液检查、脊髓液检查等,以排除其他
疾病对颈椎病的影响。

综上所述,颈椎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运用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希望临床医生和患者能够重视颈椎病的诊断工作,早日康复。

骨科入院评分细则制度模板

骨科入院评分细则制度模板

骨科入院评分细则制度模板一、评分目的为了确保患者在骨科住院期间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案规范(试行)》、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疾病分类(ICD-10)》及我国《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制定本评分细则。

二、评分对象骨科入院患者。

三、评分内容1. 病情评估(40分)(1)病史采集:10分详细、准确地采集患者病史,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并对病史进行整理。

(2)体格检查:15分全面、细致地进行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等方面的检查。

(3)辅助检查:10分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X线、CT、MRI、超声、心电图等辅助检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诊断:5分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做出准确、完整的诊断。

2. 治疗方案(30分)(1)治疗原则:10分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原则,如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

(2)治疗措施:10分制定具体、可行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3)治疗方案调整:5分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治疗效果评估:5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症状缓解、体征改善、功能恢复等方面。

3. 护理工作(20分)(1)护理评估:5分全面、准确地进行护理评估,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病情、心理状态、生活自理能力等。

(2)护理计划:5分根据护理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包括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重点等。

(3)护理执行:5分认真执行护理计划,确保护理措施的落实。

(4)护理效果评估:5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病情稳定、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满意度等方面。

4. 医疗服务质量(10分)(1)医疗服务态度:5分热情、耐心、细致地对待患者,尊重患者意愿,关心患者需求。

(2)医疗信息沟通:3分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告知病情、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

颈肩腰腿痛诊断程序

颈肩腰腿痛诊断程序

一、分清两类不同病变(一)病史特点直立或弯腰状态下的活动都能使神经鞘膜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加剧,因为突出的间盘或增厚的黄韧带都是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刺激物。

越是运动越会加剧疼痛,有时表现为运动之后突发疼痛,仅在静卧时才能缓解这种病理性刺激。

2.腹压增高对疼痛的影响椎管病变由于脑脊液压力的增高而对神经根或硬脊膜产生直接加压作用,当神经处于激惹状态时,用力排便、咳嗽、喷嚏等均可加剧疼痛。

此时如果佩戴腰围减轻腰脊柱的轴向压力,则会抵消部分增高的腹压,从而缓解由此引起的疼痛。

而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所致的疼痛则少有受到腹压变化的影响。

3.一日疼痛的变化晨起腰腿痛明显,甚至凌晨时刻因痛醒而不能平卧,须起身活动后方能缓解疼痛,白昼一般工作与活动无妨碍。

这是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特点。

而腰椎管病变患者在一日之中晨起乃是腰腿感觉最佳时刻,无痛或轻微疼痛,如下床活动则以下午或晚上疼痛最为明显,坐位姿势也使疼痛更快加重。

显然这与腰椎间盘承受轴向压力的变化密切相关。

4.下肢疼痛的性质下肢疼痛可由椎管椎窦神经所支配的硬脊膜、后纵韧带、黄韧带区域受刺激引起牵涉痛,还可由神经根受累导致的放射痛,或椎管外肌肉、韧带损害所致神经干枝的刺激引起放射痛及其本身损害区域引起牵涉痛。

但对其下肢放射痛而言,椎管病变出现的多为或仅为单节段,并且往往累及下肢远端的神经感觉分布区域,痛麻并存的机率极高。

而椎管外软组织损害出现的下肢放射痛虽也多见,但下肢远端(足部)的感觉缺失较为少见。

临床上牵涉痛出现的机会极多,而下肢痛的部位较模糊,传导至足部不多见,一般为腰部或臀部向下肢后外侧放散至腘窝处。

5.搬提或支撑重物的影响由于腰椎管静脉丛的静脉壁神经末梢受到机械性刺激所引起,而这种刺激来自静脉压升高。

解剖学研究认为脊柱静脉系统与胸腹、骨盆静脉相交通。

当腹压升高,尤其是在腰部持重时,胸腹部肌肉作强力收缩,几乎可使椎体静脉丛静脉压极度升高,若腰椎管硬膜外静脉椎窦枝或背根枝原先已存在刺激性损害(如椎管肿瘤、椎间盘突出、椎体骨折移位),此时可以增加受累的硬脊膜与神经根的压力而加剧腰背痛和下肢痛。

颈椎病诊断标准

颈椎病诊断标准

颈椎病诊断标准颈椎病诊断标准一、临床诊断标准1、诊断基础(1)临床症状颈椎病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肌肉增硬、头晕、眩晕、耳鸣、活动受限、功能障碍等,特点是病灶多发生在椎管内,表现为疼痛、僵硬、肌肉紧张、功能受限等。

(2)临床特征颈椎病的临床特征表现为:1)头眩:颅颈椎病患者头晕相对比较常见,多由于静脉血滞留或者血液供应不足;2)局部疼痛、僵硬:颈椎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肌肉增硬、功能障碍;3)发热:颈椎病患者当受到内外界刺激时,由于活动受限及免疫功能减退,可能发生表面发热;4)活动受限:颈椎病患者可出现颈部活动受限,表现为颈部屈伸缓慢,局部肌肉紧张;5)耳鸣:颈椎病患者耳鸣主要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神经病变或血液循环不良引起;6)视物模糊:颈椎病患者视物模糊的原因可能是颅颈部的神经血管受到损害,导致眼球萎缩,使视力受到影响。

2、实验室检查(1)X线检查X线检查是颈椎病检查的重要方法,可以发现颈椎病的特征性体征,如椎棘突出、椎间隙缩小、椎体粗糙、椎体坏死及肿瘤等,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2)MRI检查MRI检查也是常用的颈椎病诊断技术,它可以清楚显示椎间隙及其他结构的变化,进一步确定颈椎病病灶的位置和数量,以及颈椎病的严重程度。

3、其他检查(1)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可以为诊断颈椎病提供重要的信息,如白细胞计数异常和血常规的异常,可以检测患者是否出现机体炎症反应,以及可能的感染等等。

(2)电生理检查电生理检查,例如电图检查、肌电图检查和脑电图检查,也是诊断颈椎病的重要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诊断颈椎病的病理损害位置、程度和类型。

二、生理指标诊断标准1、肌力检测肌力检测可以检测患者的肌肉力量,帮助诊断颈椎病以及颈部病变程度,可以反映患者的功能状况。

2、疼痛程度评分疼痛程度评分可以帮助诊断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患者的康复情况。

3、活动度測量活动度測量可以反映椎关节活动范围,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有颈椎病及其严重程度。

各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各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各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颈椎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其症状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甚至还可能出现头晕、耳鸣等不适感。

诊断颈椎病需要严格遵循一定的标准,以确保准确诊断并给出有效治疗。

目前,常见的颈椎病的分类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类:
1.临床诊断标准
通过临床表现和检查来确定颈椎病的诊断,如颈部疼痛、肌肉紧张和运动障碍等。

2.影像学诊断标准
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主要借助于X线、磁共振和CT等检查手段,通过观察病人颈椎的解剖结构、变形情况和神经根受压情况等因素来诊断颈椎病。

3.疼痛标准
疼痛标准是通过病人的疼痛感受来实现诊断的,如颈部疼痛程度、疼
痛的部位和持续时间等。

4.功能障碍标准
颈椎病的功能障碍是指病人颈部和上肢活动受限的情况,包括颈部活动范围的受限、手臂和手指的水平和垂直活动度的减少等。

综合以上几种标准,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完整的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史询问:鉴别是否有颈椎病因素,如长期劳累、颈椎畸形等;
2.体格检查:包括检测颈椎的功能活动情况、肌肉张力等;
3.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CT或磁共振等手段,确定颈椎病的病灶位置和程度;
4.疼痛评估:通过VAS疼痛评分或其他疼痛评估工具,确定颈椎病病人的疼痛程度和病情。

5.神经功能检查:通过神经学检查来评估颈椎病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

以上是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它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对于病人的治疗和恢
复至关重要。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每种类型的颈椎病诊断标准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确诊颈椎病时,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相应的诊断标准,以确保更加准确地诊断。

疼痛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疼痛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1 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3 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4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

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趾背伸肌力减弱。

5 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突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7 注意与一些引起腰腿痛的疾病如椎管狭窄及脊柱肿瘤等相鉴别。

【入院指征】1.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2.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和加强试验阳性;3.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突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检查项目】1.专科检查: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突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常规检查:全血细胞计数+三分类;ABO血型鉴定;RH血型鉴定;尿液分析;大便常规;肝功能常规;肾功能常规;血电解质常规;凝血常规;心电图;胸片;输血前五项检查;血糖。

【治疗原则】1整脊治疗:可采用调曲整脊系统手法以及四维牵引。

2 卧床1~2周,骨盆牵引治疗,2次/日,每次30分钟,每次牵引重量120-160牛。

3 药物治疗:3.1 气滞血瘀型症状: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治法:行气活血,舒筋止痛。

例方:舒筋活血汤。

3.2 寒湿型。

症状:腰腿疼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紧或濡缓。

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部疾病,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颈部疼痛、肩背疼痛、上
肢放射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眼花等。

因其症状复杂多样,诊断颈椎病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因素。

目前,国际上对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临床表现是诊断颈椎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患者常常表现为颈部疼痛,疼
痛可放射至肩部、上肢,甚至手指,伴随着肌肉无力、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医生在诊断颈椎病时,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对症状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以便更好地进行诊断。

其次,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颈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CT和MRI等。

X线片能显示颈椎的骨性结构,CT能更清晰地显示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病变,MRI则可以显示软组织结构的病变情况。

医生通过影像学检
查可以直观地了解患者颈椎的病变情况,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另外,实验室检查也对诊断颈椎病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例如,血常规检查、
C反应蛋白检测、血沉等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炎症情况,对于一些特殊类
型的颈椎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诊断颈椎病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
查等多方面因素。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该全面细致地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诊断,以便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颈椎病的诊断标准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引起,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颈部疼痛、肩背疼痛、上肢麻木无力等。

对于颈椎病的诊断,临床医生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判断,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以下将介绍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希望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一、临床症状。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颈部疼痛、肩背疼痛、上肢麻木无力等。

疼痛部位和范围可以根据患者的主观描述和临床检查来确定,麻木无力的部位也需要进行详细的询问和检查。

此外,还需要了解症状的发作规律、持续时间等信息,以帮助确定诊断。

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诊断颈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包括颈部活动度、颈部受压痛、颈部肌肉力量、上肢反射、感觉和神经系统检查等。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初步判断颈椎病的病变部位和程度,为后续的影像学检查提供参考。

三、影像学检查。

颈椎病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CT、MRI等,这些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颈椎的结构和病变情况,对于诊断颈椎病非常重要。

根据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可以确定颈椎的退行性改变、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病变,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四、神经电生理检查。

对于一些疑难病例或手术指征的判断,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提供重要的辅助诊断信息。

通过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等检查,可以客观地评估颈椎病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五、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检查外,有时还需要进行血液生化检查、骨密度检查等,以排除其他疾病或评估全身情况。

这些辅助检查可以帮助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参考。

综上所述,诊断颈椎病需要综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和全身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只有全面准确地掌握患者的病情,才能制定出更科学、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希望临床医生能够根据以上诊断标准,科学地诊断和治疗颈椎病患者,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肩腰腿痛病区诊断及入院标准:
第十二颈部软组织急性扭伤
诊断标准:1、明确外伤史
2、颈部疼痛、活动受限
3、颈部疼痛、颈部肌肉痉挛
4、X线示颈椎可正常
具备1-3项可确诊。

入院标准:1、颈部剧痛、活动受限
2、颈部明显牙痛,活动受限
3、有时合并颈椎不稳
出院标准:颈椎疼痛缓解,颈部活动自如。

第十七颈椎管狭窄症
诊断标准:1、逐渐出现四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
2、走路呈痉挛步态,四肢感觉减退或消失,肌力减退,肌张力增高
3、神经检查示:四肢腱反射亢进,Hoffman征阳性,踝阵挛及babinsky征阳性
4、X线示颈椎退行性变,可见后纵韧带骨化影,椎管与椎体矢状征比值小于75%
5、CT示:椎管矢状径小于12mm,可见突出间盘、后纵韧带骨化、椎体后缘增生。

关节突内聚,黄韧带肥厚,椎弓根变短等改变。

6、MRI示椎管矢状径变窄,脊髓呈蜂腰状或串珠样改变,脊髓自身有信号改变。

7、椎管造影示完全或不完全梗阻
具备1-3项可诊断,兼有4-7项中之一项可确诊。

入院标准:1、症状较轻,系统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

2、病情平稳一段时间后再次恶化
3、病情较重、体征明显,出现二便功能障碍
4、影像学示颈椎管高度狭窄,症状虽轻,但随时可出现瘫痪,需系统非手术或手术治疗。

出院标准:1、症状减轻,或病情平稳
2、术后伤口愈合
3、术后影像学检查椎管或减压满意
十八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诊断标准:1、颈部疼痛并上肢放射性痛,颈后身时加重
2、受压迫神经根皮节段分布区感觉减退,腱反射异常,肌萎缩,握力减退。

3、颈椎活动受限,上肢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
4、X线检查示颈椎体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5、CT可见骨质增生及神经根管变窄,MRI示神经根受压
具备1-3项即可诊断,兼有第4或第5可确诊。

入院标准:1、颈臂痛症状严重,非手术治疗半年无效,并逐渐加重
2、手内在肌萎缩,相应椎间孔明显狭窄
3、上肢存在节段性神经分布区感觉异常
4、症状较重需系统非手术治疗
出院标准:1、颈痛、上肢放射痛减轻,肌力、感觉有所改进
2、手术切口愈合,外固定可靠。

第二十颈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标准:1、外伤史
2、颈、肩、枕部及上肢疼痛、麻木,四肢出现不全瘫或全瘫
3、查体颈椎活动受限,颈部压痛,四肢感觉、运动障碍,压颈及上肢牵拉试验阳性。

病理反射阳性。

4、CT、MRI示颈间盘突出、脱出,神经根或脊髓受压
入院标准:1、颈肩及上肢疼痛剧烈,需手术治疗。

2、四肢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需系统非手术治疗。

出院标准:1、疼痛缓解
2、四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或部分恢复
3、切口愈合
二十一急性腰扭伤
诊断标准:1、腰部扭伤病史,腰部剧痛,不敢活动
2、腰部扭伤处肌肉或韧带压痛,骶棘肌痉挛,腰椎活动受限
3、直腿抬高试验可阳性,但局部封闭后转为阴性
4、X线示腰椎可正常
具备1-2项可确诊
入院标准:1、腰部剧痛,明显压痛,活动受限,不能站立,需系统非手术治疗。

2、明显韧带损伤或腰椎病变需手术治疗。

出院标准:腰痛减轻,能够站立及行走。

二十二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标准:1、腰痛伴坐骨神经痛。

2、棘突旁具有固定压痛并放射至下肢。

3、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4、膝、跟腱反射异常,下肢皮肤神经节段分布区感觉过敏或迟钝,踇趾背伸或趾屈肌力减弱
5、X线摄片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增生,脊柱侧凸,前凸消失,并除外其他骨病。

6、CT、MRI可见椎间盘突出影像。

具备1-4项可诊断,兼有5-6项辅助检查可确诊。

入院诊断:1、症状严重,系统非手术治疗3个月到半年无效。

2、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二遍障碍。

3、间盘摘除术后复发,非手术治疗无效,需要再次手术探查。

4、症状、体征明显需系统非手术治疗或做损伤性检查。

出院标准:1、腰痛、坐骨神经痛减轻。

2、直腿抬高试验和神经检查有改善。

3、切口愈合
4、病人已学会背伸肌功能锻炼。

二十四腰椎管狭窄症
诊断标准:1、腰骶部疼痛,下肢间歇性跛行。

2、可有二便功能障碍
3、症状重,体征较轻,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腰椎均有压痛、后伸受限。

4、X线见腰椎曲度改变,椎间隙变窄,骨赘形成,脊椎管矢状径小于15mm,CT所见出上述外,可见侧隐窝狭窄,MRI可见间盘膨出、突出、黄韧带肥厚,硬膜囊受压。

具备1-3项可诊断,兼有第4项可确诊。

入院标准:1、症状严重,需正规的非手术治疗。

2、经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

3、二便功能出现障碍。

4、行椎管减压术后出现腰椎不稳,医源性椎管狭窄致症状复发、加重。

出院诊断:1、症状缓解
2、神经功能有改善
3、切口愈合
二十五下腰椎不稳症
诊断标准:1、腰痛及坐骨神经痛,可有腰扭伤表现。

2、腰部压痛,活动受限。

3、X线见腰椎退行性改变,动力性摄片椎体相对位移大于3mm。

入院标准:1、腰痛及坐骨神经痛重,需正规非手术治疗。

2、经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

出院标准:1、症状好转。

2、内固定及植骨融合可靠。

3、切口愈合
二十七: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及梨状肌症候群
诊断标准:1、坐骨神经干性疼痛,可有坐骨神经支配区感觉、运动、反射障碍。

2、坐骨神经盆腔出口处压痛,下肢旋转试验阴性。

3、除外腰椎及盆腔疾患。

入院标准:1、疼痛较重,需系统非手术治疗。

2、症状较重,非手术治疗无效需手术者。

出院标准:1、症状好转。

2、切口愈合。

二十八胸椎管狭窄症
诊断标准:1、出现下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进行性加重
2、查体双下肢痉挛步态,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巴氏征阳性
3、X线,CT,MRI可见椎体后缘增生,黄韧带或后纵韧带增厚、骨化,椎管矢状径变小,或间盘突出,脊髓受压。

入院标准:1、有脊髓受压表现,症状重
2、二便功能障碍
3、症状较轻需住院行正规非系统治疗
出院标准:1、症状改善
2、伤口愈合
3、椎管已减压
三十三强直性脊柱炎
诊断标准:1、腰骶部疼痛,进一步脊柱由下至上强直,后凸畸形,双髋关节可受累强直。

2、腰骶部疼痛,脊柱及双髋关节活动受限、强直,脊椎后凸畸形。

3、X线示骶髂关节及脊柱骨性融合,脊柱呈竹节样变
4、HLA-B27 阳性,可有ESR增快,RF阳性。

入院标准:1、疼痛严重,需系统非手术治疗。

2、畸形或和关节融合需手术矫正。

出院标准:1、疼痛减轻或消失
2、畸形和关节功能术后获改善。

3、伤口愈合。

三十五骨质疏松症
诊断标准:1、腰背部疼痛。

2、身高变窄,有时可出现驼背畸形
3、可有椎体压缩性骨折
4、X线可见骨密度降低,骨矿物质测定。

矿物质低于标准值。

入院标准:1、症状严重,疼痛剧烈。

2、合并椎体新鲜压扁骨折
3、有神经功能障碍。

出院标准:1、症状缓解
2、骨折稳定
3、神经功能改善或解除。

五十一关节僵硬与强直(肩、肘、腕、指间、髋、膝、)
诊断标准:1、有关节内病变
2、关节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关节固定功能位或非功能位
3、X线片可见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
具备第1、2项可确诊,第3项辅助诊断。

入院标准:1、关节功能全部或部分受限,或病废于非功能位,影响工作及生活
2、能耐受再手术者
出院标准:1、切开或经关节镜已融合于功能位
2、需外固定者已妥善进行。

3、病人已学会功能锻炼。

五十二类风湿性关节炎
诊断标准:1、晨僵:每日超过半小时,超过6周。

2、三组以上关节肿胀
3、对称性关节发病。

4、皮下结节,多在肘上,
5,腕、掌指、指及指间关节肿胀。

6、类风湿因子阳性,比值高于标准值
7、X线相应关节疏松,狭窄,软骨破坏。

具备以上4项可诊断。

入院标准:1、关节症状持续,非手术疗法无效,适于滑膜切除治疗。

2、关节畸形明显,影响功能,适合矫形手术治疗。

出院标准:切口或经关节镜手术满意,切口愈合或接近愈合,并发症已经处理,药物治疗肿胀消退,血沉下降。

第六十四痛风性关节炎
诊断标准:1、关节红、肿、疼痛、发热、急性发作、
2、血沉快、发热
3、血尿酸高
4、X线示关节有穿凿状破坏
具备1-3项确诊,第4项辅助诊断。

入院标准1、关节红、肿、疼痛、发热,急性发作。

2、X线关节有破坏。

出院标准:1、关节红肿,疼减轻或消退。

2、关节融合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