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与动力电池

合集下载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其管理技术》课程思政实施探索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其管理技术》课程思政实施探索

32AUTO TIME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其管理技术》课程思政实施探索李恒 樊登柱 施蒋彬 李守娟 张雷南通职业大学 江苏省南通市 226007摘 要: 课程思政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对学生进行多渠道育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本文以典型工科专业课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其管理技术》为例,对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课程特点、课程思政总体设计思路、课程教学实施进行了探讨,探索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融入和实施。

关键词:课程思政 专业课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其管理技术 实施1 引言2014年上海各高校率先探索并实施“课程思政”改革,拉开了课程思政实施探索的序幕。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高校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教育中专业课的思政育人作用,构建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1]。

过去,很多专业课教师往往认为自己的主要职责是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忽略了课堂思政的育人作用或是在思政的融入中感觉无处着力。

本文以《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其管理技术》为例,探讨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融入和教学实践。

2 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应对当下环境污染、解决能源危机、推动绿色发展的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攀升,对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培养更多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富于创新、适应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

作为高校不仅承担着育才的责任,更承担着育人的使命[2],因此,在专业课中实行课程思政,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得才兼备的人才尤为重要。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选型指南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选型指南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选型指南随着社会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环保能源替代品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其选型对于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和性能表现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选型指南,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动力电池。

一、续航里程需求第一步,要考虑的是您对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需求。

不同的人对续航里程的要求可能不同,有些人可能只使用电动汽车进行日常通勤,而有些人可能需要长途旅行。

因此,您首先需要明确自己对续航里程的需求,以便选择具备相应续航能力的动力电池。

二、功率输出要求第二步,考虑的是对电动汽车的功率输出要求。

功率输出主要影响电动汽车的加速性能和驾驶体验。

如果您追求更高的加速能力,那么您需要选择具有较高功率输出的动力电池。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功率输出较高的动力电池可能会对续航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在续航里程和功率输出之间做出权衡。

三、电池容量与充电时间第三步,需要考虑的是动力电池的容量和充电时间。

电池容量和充电时间直接关系到电动汽车的使用便捷性和充电效率。

较大的电池容量可以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但其充电时间可能较长。

而较小的电池容量则相对充电时间较短,但续航里程可能会受限。

因此,您需要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满足您日常使用和充电条件的动力电池。

四、安全性和寿命最后,您需要考虑的是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寿命。

电池的安全性对于电动汽车的使用至关重要,您需选择具有可靠的安全性能的动力电池,以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意外情况。

同时,寿命是衡量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较长的寿命可以保证电动汽车的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

综上所述,选购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时需考虑续航里程需求、功率输出要求、电池容量与充电时间以及安全性和寿命等因素。

同时,建议您在选购前充分了解各种动力电池品牌和型号的性能指标,并进行综合考量,选择最适合自己需求的动力电池。

希望本文的选型指南对您选购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有所帮助。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基本构成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基本构成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基本构成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基本构成包括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1. 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基本组成部分,它是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质组成的。

电池单体的正极和负极是由锂离子嵌入化合物材料制成,隔膜是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电解质是由有机溶剂和锂盐组成的电解液。

2. 电池模组
电池模组是由多个电池单体组成的,它们通过电池管理系统(BMS)进行控制和管理。

电池模组的设计和制造需要考虑电池单体的连接方式、散热、机械强度和电气性能等因素。

3. 电池包
电池包是由多个电池模组组成的,它们通过电池管理系统进行整体控制和管理。

电池包的设计和制造需要考虑电池模组的连接方式、散热、机械强度和电气性能等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电池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除了上述基本构成部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还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充电系统和放电系统等组成部分。

电池管理系统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核心部分,它负责电池的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充放电控制和温度管理等功能,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充电系统和放电系统则负责电池的充电和放电,保证电动汽车的正常运行。

总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基本构成包括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和电池包,同时还包括电池管理系统、充电系统和放电系统等组成部分。

这些部分的设计和制造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电池的性能、安全性、可靠性、成本和环保等因素,以满足电动汽车的使用需求。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 ppt课件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  ppt课件

43
PPT课件
第五阶段 电动汽车的复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日本的石油供给紧张 ,电动汽车在局部地区出现了复苏迹象。1943 年,仅仅在日本就有3000多辆电动汽车处于注 册状态。
20世纪40年代,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只有50~ 60km,最高时速仅为30~35kn/h,其性能 仅能满足短途、低速运输的需要。
15
PPT课件
1831年,美国人约瑟夫·亨利改进了法拉第电动 机,使用电磁铁代替永久磁铁,提高了输出功率 ,从而向实用电动机发展跨出了重要一步。
1834年,德国人莫里茨·赫尔曼·雅可比对亨利电 动机作了重要革新,把水平的电磁铁改为转动的 电枢,并加装了换向器,制成了第一个电动机样 机。1838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直流电 动机,安装在船上,并试航成功。从此,电动机 就完成了从实验室模型到实用电动机的转化。
1991年,可充电的锂离子蓄电池问世,实验室 制成的第一只18650型锂离子电池容量仅为 600mA·h;
1992年,SONY公司开始大规模生产民用锂离 子电池。
1995年,日本索尼公司首先研制出100A·h锂 离子动力电池并在电动汽车上应用,展示了锂离 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优越性能,引 起了广泛关注。
5
PPT课件
蓄电池的发明
1800年代,亚历山大·伏特制成了人类历史上最 早的电池,后人称之为伏特电池。
1830年,威廉姆·斯特金解决了伏特电池的弱电 流和极化问题,使电池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1836年,约翰·丹尼尔进一步改进了伏特电池, 提高了伏特电池的稳定性,后人称之为丹尼尔电 池。它是第一个可长时间持续供电的蓄电池。
12
PPT课件
电动机的发明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分类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分类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分类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分类主要基于其化学成分和用途,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铅酸电池:铅酸电池是最早应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也是目前仍在使用的电
池之一。

它由铅、二氧化铅、硫酸和水等材料组成,具有成本低、电压稳定、维护简单等优点。

但铅酸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充电速度较慢,且对环境有一定污染。

2.镍镉电池:镍镉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的二次电池,由镍和镉两种元素组成。


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放电率,能够提供较大的电流输出,因此常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但镍镉电池含有重金属元素,对环境有一定影响。

3.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高能量密度、高电压、长寿命的二次电池,
由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移动实现充放电。

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较长的寿命、较低的自放电率、环保等优点,是当前电动汽车电池的主流选择。

4.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电化学反应转化为电能的装
置。

它由燃料、氧化剂、电极和电解质等组成,具有高效、环保、高能量密度等优点。

燃料电池的燃料可以是氢气、甲烷、乙醇等,氧化剂可以是氧气、空气等。

以上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主要分类,不同类型的电池各有其优缺点,选择适合的电池类型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权衡。

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和电池技术

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和电池技术

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和电池技术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政府节能减排政策的逐渐加强,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了当今社会推动绿色交通的重要手段。

电动汽车相比传统汽车,具有清洁、零排放、安全、安静、较低的运行成本等优势,因此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本文将从动力系统和电池技术两个方面对电动汽车进行介绍。

一、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主要包括三种: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混合动力。

纯电动汽车只依靠电池驱动电机,不依赖于其他能源;插电式混合动力辅以发动机发电,延长了行驶距离;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则利用氢气来驱动电动机。

动力系统中最关键的部分是电机和电控系统。

电机控制系统需要负责电机的启动、停止、转速控制和扭矩控制等。

常见的电机种类包括永磁同步电机、异步电机等。

其中永磁同步电机具有高效、高速、高扭矩、轻量化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车辆中。

另外,电池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

电动汽车需要用电池来储存能量,供电机在车辆行驶中提供动力。

在电动汽车中,常见的电池种类包括传统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锂离子电池是当今最常用的电动车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重量轻、寿命长、自放电小等优点。

二、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电池技术是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电池技术。

1.镍氢电池技术镍氢电池由镍氢负极和氢化物正极组成,具有能量密度高、长寿命等优点,是电动汽车的常用电池。

然而,镍氢电池的较大缺点是重量大、体积大,充电速度慢,因此限制了其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

2.锂离子电池技术锂离子电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能量密度高、自放电率低等特点,当前是电动汽车的主流电池技术。

锂离子电池分为单体电池和组合电池,通常采用多个单体电池串联或并联来组成电动汽车的电池组。

3.超级电容器技术超级电容器是介于电池和电容器之间的产品,具有超长的寿命、超快的充电速度和良好的低温性能。

在电动汽车领域,超级电容器常用于辅助动力系统,可在起步加速时提供可靠的短时高功率输出。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基本概念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基本概念

1:动力电池的基本概念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种类,动力电池是为其提供动力的重要源泉。

它有别于传统燃料汽车中为启动电机提供电能的蓄电池。

1. 电压工作电压:电池在一定负载条件下实际的放电电压,如铅酸蓄电池的工作电压:1.8 ~2V;镍氢电池的工作电压:1.1 ~1.5V;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电压:2.75 ~3.6V。

额定电压:电池工作时公认的标准电压,如镍镉电池额定电压:1.2V;铅酸蓄电池的额定电压:2V。

终止电压:放电终止时的电压值,通常与负载、使用要求有关。

充电电压:外电路直流电压对电池充电的电压。

一般,充电电压要大于开路电压,如镍镉电池的充电电压:1.45 ~1.5V;锂离子电池的充电电压:4.1 ~4.2V;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电压:2.25 ~2.7V。

2. 容量与比容量容量是指在充电以后,在一定放电条件下所能释放出的电量,其单位为A · h,容量与放电电流大小有关,与充放电截止电压有关。

比容量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电池所能给出的电量。

额定容量,是指设计与制造电池时,按照国家或相关部门颁布的标准,保证电池在一定的放电条件下能够放出的最低限度的电量。

实际容量,是指电池在一定的放电条件下实际放出的电量。

它等于放电电流与放电时间的乘积。

值得注意的是,实际电池中正负极容量不等,多为负极容量过剩。

3. 功率与比功率电池的功率是指电池在一定放电制度下,单位时间内输出的能量,单位为 kW。

比功率则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电池输出的功率,单位为 kW/kg 或 kW/L 。

4. 放电率放电率是指放电时的速率,常用“时率”和“倍率”表示。

时率是指以放电时间表示的放电速率,即以一定的放电电流放完额定容量所需的时间;倍率是指电池在规定时间内放出额定容量所输出的电流值,数值上等于额定容量的倍数。

放电深度(Depth of discharge,DOD)是表示放电程度的一种量度,它是放电容量与总放电容量的百分比。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电源管理PPT(共 67张)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及电源管理PPT(共 67张)
数采集方法 3.掌握动力电池电量管理、电安全管理、均衡管
理、热管理等的实现方法
第7章 电动汽车电源管理系统 7.1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功能及参数采集方法 7.2 动力电池电量管理系统 7.3 动力电池的均衡管理 7.4 动力电池的热管理 7.5 动力电池的电安全管理及数据通讯
7.1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功能及参数采集方法
组成:端电压传感器、继电器阵列、A/D转换芯片、光 耦、多路模拟开关
应用特点:所需要测量的电池单体电压较高而且对精 度要求也高的场合使用
单体电压采集方法
(2)恒流源法
组成:运放和场效应管组合构成减法运算恒流源电路 应用特点:结构较简单,共模抑制能力强,采集精度
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使用场合 价格
普及程度
分流器

需插入主电路
直流、交流、 脉冲 无隔离
小信号放大、 需控制处理 小电流、控制
测量 较低
普及
互感器
无 开孔、导线传
入 交流
隔离
使用较简单 交流测量、电
网监控 低 普及
霍尔元件电流 传感器 无
开孔、导线传 入
直流、交流、 脉冲 隔离
使用简单
控制测量
较高 较普及
光纤传感器 无 -
单体电压采集方法
(5)线性光耦合放大电路采集法
应用特点:线性光耦合放大电路不仅具有很强的隔离 能力和抗干扰能力,还使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保持 较好线性度,电路相对较复杂,精度影响因素较多
基于线性光耦合元件TIL300的电池单体电压采集电路原理图
电池温度采集方法
(1)热敏电阻采集法
原理:利用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 性,用一个定值电阻和热敏电阻串联起来构成一个分 压器,从而把温度的高低转化为电压信号,再通过模 数转换得到温度的数字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i t hl e a da c i db a t t e r i e s , r e a c h e das p e e do f 1 0 0 [ 3 ] k m/ h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规模的扩大, 铅酸蓄电池 的技术水平和配套基础设施也获得了较快发展. 铅酸蓄电池的储电能力从 1 8 9 0年的每 k g 电池不 到1 0W· h ( 瓦时) , 上升到 1 9 0 1年的 1 8W· h ,
摘要: 回顾电动汽车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 讨论了化学电源技术对电动汽车发展的影响. 在简要介绍电动汽
车种类和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技术要求之后, 集中讨论了动力锂离子电池应用的主要问题, 包括电池安全性、 最后, 简单分析了未来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之路. 环境适应性和成本.
关键词: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 石油资源耗竭日 益加快, 汽车尾气排放导致的空气污染和温室效 面对当前能源和环境问题备受关注 应日益严重. 的国际大环境下, 汽车技术不得不朝着燃料多元 化、 动力电气化的方向变革. 以车载电源为全部或 部分动力驱动行驶的电动汽车, 因具有高效节能、 低排放或零排放的显著优势, 成为目前国际节能 环保汽车发展的主攻方向. 从世界各国的战略目 标看, 发展电动汽车已被普遍确立为保障能源安 全和转型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美国在奥巴马总 统上任后, 立即部署实施总额为 4 8亿美元( 其中 2 4亿美元为政府拨款) 的电池与电动车研发与产 业化计划, 提出到 2 0 1 5年普及 1 0 0万辆插电式电 动汽车. 日本将发展电动汽车作为“ 低碳革命” 的 核心内容, 并计划到 2 0 2 0年普及以电动汽车为主 3 5 0万 辆. 德国政府于 体的“ 下 一 代 汽 车” 达到 1 2 0 0 9年 8月发布了以纯电动车和插电式电动车为 重点的《 国家电动汽车发展计划》 . 我国政府也将发展电动车上升为国家战略予 以高度支持. 科技部从“ 十五” 开始在 8 6 3计划中 设立“ 电动汽车” 重大科技专项. 2 0 0 9年以来, 有关 部门又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电动汽车及相关行 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 0 0 9年 3月出台的《 汽车产业 0万辆纯 调整和振兴规划》 中, 提出“ 三年内形成 5 电动、 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的新 能源汽车, 以及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 量的 5 %左右” 的目标. 随后, 科技部、 财政部、 发改 委和工信部共同启动“ 十城千辆” 工程, 计划用 3
第1 7卷 第 2期 2 0 1 1年 5月
电化学
E L E C T R O C H E M I S T R Y
V o l . 1 7 N o . 2 M a y 2 0 1 1 文章编号: 1 0 0 6 3 4 7 1 ( 2 0 1 1 ) 0 2 0 1 2 3 1 1
·1 2 4 ·
电 化 学
2 0 1 1年
年左右时间, 每年发展 1 0个城市, 每个城市推出 1 0 0 0辆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 在最近出台的“ 十二 五” 规划中, “ 十城千辆” 进一步扩充为“ 二十城千 辆” . 2 0 1 0年 6月, 财政部、 科技部、 工信部和发改 委又联合出台《 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 贴试点的通知》 , 对上海、 长春、 深圳、 杭州、 合肥 5 城市私人购买电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 在各国政府的引导和大力支持下, 全球范围 内又一次掀起了电动汽车的开发热潮. 然而, 作为 电动汽车的“ 引擎” 部件, 动力电池的现有技术经 济指标能否满足电动汽车的技术发展和商业化应 用要求?动力电池目前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从 普及纯电驱动电动汽车的远期目标出发, 动力电 池可能发展的技术路线如何?本文将在介绍化学 电源技术对电动汽车发展的影响, 以及电动汽车 种类和它的动力构成之后, 针对以上问题展开讨 论.
0年代, 汽车工业开始快速发展. 但当时 1 9世纪 9 的内燃机技术还相当落后, 燃油车存在噪声大、 启 动难、 水消耗量大、 行驶里程短、 最高时速低、 故障 多、 维修困难等问题, 而蒸汽机则存在启动前加热 电动车因 时间长、 行驶过程中消耗大量水等问题. 具有启动快、 维修方便等优点, 在与上述两者的市 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从最初的三分天下, 很快成为 市场主导. 1 8 9 0年, 全世界 4 2 0 0辆汽车中, 3 8 %为 电动汽车, 4 0 %为蒸汽车, 2 2 %为内燃机汽车. 1 8 9 9 年在美国市场销售的汽车中, 电动汽车为 1 5 7 5辆,
2 ] 定[ : 在加州汽车销售市场, 从1 9 9 8年起, “ 零排
虽然电池技术在此期间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 升, 但与内燃机技术的发展速度相比, 仍然偏慢. 电动车爬坡能力差、 续驶里程短、 最高时速低以及 车身笨重等痼疾, 由于电池技术水平的限制并没 有从根本 上 予 以 解 决, 并 且 一 直 困 扰、 延续到现 在, 成为妨碍电动汽车发展的一个永久性问题. 与 此相反, 内 燃 机 技 术 在 此 期 间 获 得 了 飞 速 发 展. 1 9 0 8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 T型车问世, 并开创了 以流水线生产方式大规模批量制造汽油机汽车的 先河
电动汽车与动力电池
艾新平 ,杨汉西
( 武汉大学 湖北省化学电源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3 0 0 7 2 )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
编者按: 在各国政府、 企业界和研究机构的共同努力下, 电动汽车的发展已
进入了由科研转入产业化和商业化的关键时期. 我国政府在“ 十二五” 规划中已 经把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产业之一. 此期间, 将实施以纯电驱动为重点的新能源汽车举措. 加 快推动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 同时继续推广混合动力汽车, 并且在条件具备的省市, 率先 在中国科技部、 国际能源署和上海市政府主持下, “ 中国( 上海) 电动汽车国际示 进行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运行. 范城市” 已于 4月 2 2日在上海正式揭牌. 作为我国首个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城市, 上海将与各国示范城市密切互 动, 在多个领域开展电动汽车应用示范项目. 这标志着我国电动汽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我们也注意到, 推 0 1 1国际化学年所提倡的清洁能源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帮助读者了解电 进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也是 2 动汽车和动力电池研究开发的历史和现状, 以及国际和国内的发展战略, 本刊特约武汉大学艾新平教授和杨汉 西教授撰写了“ 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 专文, 以飨读者.
收稿日期: 2 0 1 1 0 4 1 8 通讯作者, ( 8 6 2 7 ) 6 8 7 5 4 5 2 6 , E m a i l : x p a i @w h u . e d u . c n 国家 9 7 3计划( N o . 2 0 0 9 C B 2 2 0 1 0 3 ) 、 8 6 3计划( N o . 2 0 0 7 A A 0 3 Z 2 2 4 ) , 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2 0 3 2 7 5 6 7 2 ) 资助
. 之后, 这种用铅酸电池驱动的电
动汽车逐渐开始流行并成为权贵们的代步工具.
第 2期 艾新平等: 电动汽车与动力电池
1 ] 到4 1个 [ .
·1 2 5 ·
因电池技术问题而没有能够实现. 类似的研究计划在法国、 德国等国家也相继 出台, 但从 7 0年代到 8 0年代, 竟没有一个国家的 当时的计划都是基于这 电动汽车计划得到实现. 样一个设想, 即电池技术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大幅 度的提升, 但结果都不能达到原先预期的企望. 2 0世纪 9 0年代第三次石油危机爆发, 能源安 全以及汽车尾气的污染问题再次引起人们对电动 多国政府推出产业鼓励政策与 汽车的高度关注. 措施, 许多世界级汽车企业也纷纷加入到电动汽 车的研制和开发行列. 美国加尼福尼亚州甚至通 州立法规 过立法 来 强 制 推 动 电 动 汽 车 的 发 展.
[ 1 ]
图 1 比利时人设计的“ 不 e n t e ) 子
3 ] 弹头电动赛车 [
F i g . 1 “L aJ a m a i sC o n t e n t e ” ,aB e l g i a nc a re q u i p p e d
1 ] 3 6辆 [ . 就在这一年, 由比利 而汽油机汽车只有 9
时工程师卡米乐·热纳茨( C a m i l l eJ e n a t z y ) 设计的 名为“ 不满足” ( L aJ a m a i s C o n t e n t e ) 的子弹头电动 赛车( 图1 ) , 因成为第一辆时速超过 1 0 0k m 的汽
[ 1 ] 1 9 1 1年更是达到了每 k g接 近 2 5W· h . 相应
的, 电动车的一次充电续驶里程从 1 9 0 0年的 3 0 k m提高到 1 9 1 4年的 8 0~ 1 3 0k m , 配套基础设施 据记载,波士顿在 1 9 0 3年已拥有 3 2 也逐趋完善. 个充电站, 而纽约在 1 9 0 5年的充电站个数已经达
2 ] , 更是将电动汽车的发展推向了 车而名噪一时 [
同年, 在美国市场, 电动汽车开始大规模进 高潮. 据记载, 到1 9 1 2年, 美国至少 入出租车营运行业. 已有 3 . 4万辆电动汽车在运行.
1 化学电源技术对电动汽车发展进 程的影响
虽然电动汽车在业内已成为一个时尚话题, 但它绝非汽车领域的一个新概念. 事实上, 在汽车 工业发展史上, 电动汽车先于燃油车出现, 距今已 发展电动汽车取代燃油车, 在 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某种意义上说更像是一次“ 复兴” 或“ 价值回归” . “ 电动汽车” , 顾名思义, 是采用化学电源为驱动电 能的汽车. 无疑, 车载化学电源( 俗称动力电池) 是 电动汽车的最核心部件. 但电动汽车发展与动力 电池技术之间存在怎样的依存关系?或者说化学 电源技术是如何影响和左右电动汽车发展进程的 呢?对此 不 妨 简 要 回 顾 一 下 电 动 汽 车 的 发 展 历 程. 自约·亨利发明直流电机之后不久, 1 9世纪 3 0年代世界上就开始陆续出现采用一次电池作为 动力源的雏形电动汽车. 1 8 5 9年, 法国科学家普朗 特发明了铅酸蓄电池, 为后来电动汽车的兴起奠 1 8 8 1年, 法国工程师古斯塔夫·土维 定了基础. ( G u s t a v eT r o u v e ) 装配了世界上第一辆以铅酸电池 K a r l 为动 力 的 三 轮 车, 该车先于德国人本茨( B e n z ) 于1 8 8 5年发明的 4冲程汽油机三轮车和戴 G o t t l i e bD a i m l e r ) 于1 8 8 6年发明的 4冲程汽 姆勒( 油机 4轮汽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