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神的一滴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1-含答案

合集下载

最新苏教版必修一《神的一滴》

最新苏教版必修一《神的一滴》

2.徜徉·徘徊 同:两者都有“走来走去”的意思。 异:①“徜徉”指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一般强调因心情愉
悦或轻松而漫步。
②“徘徊”的意思是a.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b.比喻犹疑不决;
c.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3.震耳欲聋·振聋发聩
同:两者都有“声音很大”的意思。 异:①“震耳欲聋”指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②“振聋发聩”指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 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头、瓷器有关;而“牒”则为“片”字旁,与书籍、证件有关,
如通牒、谱牒等。
一、作者名片 与孤独结伴的作家——梭罗
简介:梭罗,美国作家,1817年出生于美国马
萨诸塞州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 而后在家乡执教。1841年,他住到了大作家、 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家里,既当 门徒又当助手,并开始尝试写作。1854年,《瓦尔登湖》这本 文学名著出版。1862年,梭罗病逝于康城。这位美国作家,被 公认为是与孤独结伴的作家。
周工作6天休息一天的教义,改为工作一天休息6天。他在瓦尔
登湖的生活经历实现了这一愿望。在那里,他仅花28美元多一 点儿就建成了自己栖身的小木屋,每星期花27美分就足以维持 生活。为维持这样简朴的生活,他一年只需工作6个星期就可 以挣足一年的生活费用,剩下的46个星期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情:观察、沉思、写作。他没有将这宝贵时光浪费掉,而是把 它奉献给了更有意义的事。如果我们能注意到他在短暂的一生
作品:《瓦尔登湖》《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远足》等。
二、背景探寻
神 的 赐 予 为了从繁杂纷扰的俗事中解脱出来,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 和心灵状态,1845年7月4日,梭罗独自一人手持一柄斧头,跑 到距离自己生活的康科德镇两英里远的瓦尔登湖,亲手建造了 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 在那里,他独立劳作,自食其力,过着物质生活极为简朴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4专题 《神的一滴》阅读练习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4专题 《神的一滴》阅读练习1

《神的一滴》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1~4题。

虽然伐木人已经把湖岸这一段和那一段的树木先后砍光了,爱尔兰人也已经在那儿建造了他们的陋室,铁路线已经侵入了它的边境,冰藏商人已经豪取过它的冰,然而,它仍然顽强地生存着,还是我在青春时代所见的湖水——它虽然有那么多的涟漪,却并没有一条永久性的皱纹。

它永远年轻,我还可以站在那儿,看到一只飞燕坦然掠下,从水面衔走一条小虫,正和从前一样。

今天晚上,这感情又来袭击我了,仿佛二十多年来我并没有每天都和它在一起厮守一样,——啊,这是瓦尔登湖,还是我许多年之前发现的那个充满着神秘和活力的林中湖泊。

这儿,去年冬天被砍伐了一片森林,而另一片林子已经拔地而起,在湖边蓬勃华丽地生长着。

还是同样水漉漉的欢乐,内在的喜悦,创造者的喜悦,是的,这可能就是我的喜悦。

这湖当然是一个大勇者的作品,没有一丝一毫的虚伪!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愈来愈深化,愈来愈清澈,并把它传给了康科德河,我从康科德河的水面上又看到了同样的倒影,我几乎要惊呼:瓦尔登湖,是你吗?!这不是我的梦,用于装饰一行诗;我不能更接近上帝和天堂甚于我之生活在瓦尔登。

我是它的圆石岸,[]飘拂而过的风;在我掌中的一握,是它的水,它的沙,而它的最深邃僻隐处高高躺在我的思想中。

火车从来不停下来欣赏湖光山色,然而我想,那些司机和那些买了月票的旅客,常看到它,他们多少是会留心这些风景的。

每天他们至少有一次机会与庄严、纯洁的瓦尔登湖相遇。

对它,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了。

有人建议过,这湖可以称为“神的一滴”。

1.“啊,这是瓦尔登湖,还是我许多年之前发现的那个充满着神秘和活力的林中湖泊”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他的思想中愈来愈深化,愈来愈清澈,并把它传给了康科德河”中的“它”指什么?请根据文意简答。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4专题 《神的一滴》阅读练习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4专题 《神的一滴》阅读练习2

《神的一滴》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董师傅游湖□ 宗璞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

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

都有他的业绩。

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

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

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

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

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

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

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

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

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

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

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

这时月亮却看不见。

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

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

他无所谓。

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小同乡,名唤小翠。

她怯怯地说:“奶奶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

”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

”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吗?”小翠仍怯怯地说:“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

”董师傅一笑,领看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

”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

小翠惊呼道:“还有一条大鱼呢!”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

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习题:第四单元第16课神的一滴 Word版含答案 (1).doc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习题:第四单元第16课神的一滴 Word版含答案 (1).doc

(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一、语言运用(25分)1.下列各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我宁愿把一天中最________的光阴这样虚掷。

②在那种日子里,慵懒是最________人的事情,我就这样偷闲地度过了许多个上午。

③火车从来不停下来________湖光山色,然而我想,那些司机和那些买了月票的旅客,常看到它,他们多少是会________这些风景的。

A.宝贵诱惑欣赏留心B.宝贵引诱欣赏关心C.珍贵诱惑鉴赏关心D.珍贵引诱鉴赏留心解析:选A。

宝贵:极有价值,非常难得,珍贵;当作珍宝看待,重视。

珍贵:价值大;意义深刻;宝贵。

诱惑: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吸引、招引。

引诱:诱导,今多指引人做坏事;诱惑。

欣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认为好,喜欢。

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留心:注意。

关心:(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大奇迹。

B.父亲为给儿子治病竟拿着菜刀和扳手去抢银行,虽情有可原....但罪无可恕。

C.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虽已不用过那箪食瓢饮的日子了,但那种一掷..千金..的豪爽也是我们应该唾弃的。

D.一阵振聋发聩....的锣鼓开头阵后,集结在乐从的111支龙舟赛艇劈波斩浪冲向英雄河,刹那间神龙踏白浪,千帆争竞发。

解析:选D。

振聋发聩:原指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

现多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侧重指言论,用在这里不合适,可改为“震耳欲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年纪轻一点的时候,就在那儿消磨了好些光阴,像和风一样地在湖上漂浮。

B.有些山凹中,葡萄藤爬过了湖边的树,盘成一弯凉亭,可以在下面惬意地通过。

C.这恶魔似的铁马,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4专题 《神的一滴》基础练习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4专题 《神的一滴》基础练习2

《神的一滴》基础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慰藉.(jiè)徜.徉(shàng)召.唤(zhào)绵亘.(gèn)B.绮.丽(qǐ) 炫.耀(xuàn) 窠.臼(kē) 百舸.(gě)C.发酵.(jiào) 枯槁.(gǎo) 恪.守(kè) 遒.劲(qiú)D.忧悒.(yì) 摇曳..(yáo yè) 河畔.(pàn) 饿殍.(piǎo)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渺茫虚无缥缈义气意气用事B.招聘游目骋怀搏击脉膊微弱C.追溯鞠躬尽瘁坚韧坚忍不拔D.沮丧历尽沧桑暮霭和蔼可亲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年纪轻一点的时候,就在那儿消磨..了好些光阴,像和风一样地在湖上漂浮过。

B.今日晚上,这感情又来袭击..我了,仿佛二十多年来我并没有每天都和它在一起厮混过一样。

C.由于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特别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们大失所望。

D.本届影展参赛者表现出了对民俗摄影的深刻理解,参赛作品的题材从日常生活习俗、人物服饰到节庆活动应有尽有,真是蔚为大观....。

4.下列句子语意明确的一项是()A.读好书容易,做好人却难。

B.学生对老师的要求是十分明确的。

C.同样的思潮,跟那时候一样,又涌上来了。

D.可食用野生动物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语言运用1.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并在括号中填入一个虚词,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一段话。

周敦颐《爱莲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濂溪先生独爱莲,这也罢了,但是字里行间对牡丹似有贬意。

( ),牡丹本身不俗。

________。

①比起芍药不可同日而语。

②花大而瓣多,色彩淡雅,黄蕊点缀其间,自有雍容丰满之态。

2021-2021学年高中语文 神的一滴课时训练 苏教版必修1(1)

2021-2021学年高中语文 神的一滴课时训练 苏教版必修1(1)

2021-2021学年高中语文神的一滴课时训练苏教版必修11.以下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峻峭虚掷庸懒浪费葡萄籘B.倘佯撕守陋室姿容黑魆魆C.山涯诱惑恶魔清澈独木舟D.污浊油腻喧嚣深邃水漉漉【解析】选D。

A项,“庸”应为“慵”,“籘”应为“藤”;B项,“撕”应为“厮”;C项,“涯”应为“崖”。

2.以下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A.探月工程任务持续成功,制造了世界月球探测史的中国纪录。

这一成绩凝结了几代航天人的聪慧和心血。

B.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非是一下子就能够够愉快同意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奇明工作。

C.成功构建时期变迁中的精神家园,关系到咱们的国家可否拥有持久的活力,咱们的人民可否取得安宁祥和,咱们的民族可否博得世界的尊重。

D.广东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李春生要求,要进一步提升情报信息的实战水平,坚决避免暴力恐怖案件和个人极端案事件再也不发生。

【解析】选A。

B.主客倒置,应该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等重大变革,并非是一下子就能够够愉快同意的”。

C.一面对两面,后半句中“……国家……”“……人民……”“……民族……”逻辑顺序也显现错误。

D.“避免……再也不发生”否定不妥。

【知识延伸】一面与两面不搭配病句的辨析高考考查病句要紧有两个角度:一是结构,二是内容。

在搭配不妥的语病中有一种是“一面与两面不搭配”,因为既考结构又考内容的特点,有时不行判别。

在高考训练中,咱们常常引导学生把握规律,在要分辨的句子中不管前句仍是后句若是显现了“可否”或“是不是”如此的两面词,就要注意它往往存在着一面和两面不搭配的语病。

但既然是“往往”,不排除有些特殊情形,那么一面和两面的照顾就不是绝对的。

如:(1)咱们能不能培育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咱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全然任务。

(2)咱们能不能做到可持续进展,是关系到子孙后代切身利益的大问题。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练习题4.3.1神的一滴Word版含答案229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练习题4.3.1神的一滴Word版含答案229

文本20神的一滴——大自然的恩赐一、语言积累1.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引擎.(qínɡ)削.壁(xiāo)深邃.(suì) 一泓.湖水(hónɡ)B.浅薄.(báo) 虚掷.(zhì)蓊.郁(wěnɡ) 未雨绸缪.(móu)C.澄.澈(chénɡ) 皈.依(fān)塞.责(sè) 饿殍.遍野(piǎo)D.吞噬.(shì) 睫.毛(jié)包扎.(zā) 怙恶不悛.(quān)2.下列各项中,字形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清澈撕打省吃简用光阴虚掷B.纰缪疏浚燧木取火声嘶力竭C.涟漪通牒顾明思义穷且益艰D.油腻熨贴和盘托出繁冗拖沓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契诃夫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思想是相当复杂的:既嘲笑了当时的所谓“上流社会”,也________了一些虚无思想。

②她是理财的好手,我让她负责日常生活的开支,她答应了;从那以后,我们不仅过得很________,而且还能每月存点钱。

③现在加德满都河谷地区还处在初春时节,早晚比较凉,________在中午暖和的阳光下,穿着毛衣也不会觉得热。

A.寄寓富余即使B.寄予富裕虽然C.寄寓富裕即使D.寄予富余虽然4.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

B.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

C.这特洛伊木马,腹中躲了一千个人,全是那些经商的希腊人想出来的!D.太阳,风雨,夏天,冬天,——大自然的不可描写的纯洁和恩惠,它们永远提供这么多的快乐!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环境造就人,也许有些主观臆断;但环境影响人,却是无可厚非....的事实。

B.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壮诗篇;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的旷世呐喊,至今仍震耳欲聋....,撼人心魄。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专题四 文本19 神的一滴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专题四 文本19 神的一滴

二、阅读课文第5~6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4.文中插写的一首小诗,它表达了什么?有何作 用? [明确] (1)这首短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爱,
表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刻思考。(2)引 用这首小诗,在结构形式上,可以使文章呈现出一 种变化的美、参差的美;在内容上,可以进一步突 出和深化文章的主旨。
哪些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什
么样的情感?
[明确] (1)“慵懒”“偷闲”“虚掷”“挥霍”。(2)通过贬
义褒用,实际表达的是作者尽情地享受这种美、感
受这种美的愉悦之情。在这里作者体味到了这种与
金钱无关的富有,这种富有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的、可以挥霍但不会觉得虚空的富有。
3.课文第2段中说“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
写法指导
变换取景,善用修辞
课内挖掘
首先,善于变换镜头取景,运用远景、近景、动
景、静景、全景、特写等不同方式,多角度地展
现瓦尔登湖丰富多彩、旖旎迷人的景色。其次,
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湖比作风景中
“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说“它是大地的眼 睛”。在第一段中,作者把湖边的树木比作“睫 毛”,将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山崖”说成湖 的“浓密突出的眉毛”。这些比喻形象细致地描摹 出湖畔景物的生动情态。
他是瓦尔登湖畔的狩猎者,守候着孤寂中灵魂偶尔
最绝美的涟漪,他是小木屋里的最伟大践行者,他
用一盏湖灯,照耀了浮世杂绘里人们虚浮的装潢大
厅,若要问他孤独是什么?也许,他就是孤独。但
他却让太多孤独的灵魂不再害怕寂寞。绝望的安静
里,他用采撷自最纯美大自然的诗句,唱出了黑夜
中点亮世界的歌。
明了背景
1845年3月,梭罗向《小妇人》的作者奥尔科特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的一滴本课话题——在自然中寻求自我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在那种日子里,慵懒是最诱惑人的事情,我就这样偷闲地度过了许多个上午。

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这样虚掷,我是富有的,虽然与金钱无关,因为我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我挥霍着它们。

它永远年轻,我还可以站在那儿,看到一只飞燕坦然掠下,从水面衔走一条小虫,正和从前一样。

今天晚上,这感情又来袭击我了,仿佛二十多年来我并没有每天都和它在一起厮守一样,——啊,这是瓦尔登湖,还是我许多年之前发现的那个充满着神秘和活力的林中湖泊。

【点评】平静、澄澈且富有生机的瓦尔登湖催生了梭罗深刻的思想,使之在充满了宁静、恬淡、智慧的世间名作——《瓦尔登湖》中释放了自我。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回眸中华五千年历史,一颗颗宁静的心在自然中散发出淡而独特的芬芳。

庄子,一棵孤独的树,一棵深夜里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在他那里,我们看到了一棵不因名利、荣誉而改变的心,一颗厚重宁静的心。

《江雪》中的垂钓者也许是宁静心境的最美描绘。

冰天雪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把竹竿,一身蓑衣,“独钓寒江雪”。

他的心,一定也静得如一片冰雪的世界,没有波澜起伏,没有浊浪滔天。

当“竹林七贤”隐身修篁,粪土王侯;陶渊明采菊东篱,心远地偏;李白把酒临风,邀月与共;欧阳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他们便拥有了宁静而致远的内心世界,他们便获得了心灵的永恒,释放了自我。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4.花落无言,人淡如菊。

——司空图5.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柳宗元6.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山花落尽山常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王安石[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蓊.郁( ) 峻峭.( ) 虚掷.( ) 甬.道( ) 徜徉..( )( ) 黑魆.魆( ) 涟漪..( )( ) 一瞥.( ) 深邃.( ) 水漉.漉( ) 引擎.( ) 游弋.( ) 【答案】 wěng qiào zhì yǒng cháng yáng xū liányī piē suì lù qíng yì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划⎩⎪⎨⎪⎧划船( )划时代( ) (2)混⎩⎪⎨⎪⎧混浊( )混合( ) (3)创⎩⎪⎨⎪⎧创伤( )创造( ) (4)荷⎩⎪⎨⎪⎧荷花( )负荷( ) 【答案】 huá huà hún hùn chuānɡ chuànɡ hé hè2.语境辨析法(5)手拿缪.( )斯女神的精致塑像,缪.( )东伟要求全体员工运用智慧,未雨绸缪.( ),确保这次发布会圆满结束。

(6)随着消费者对白燕窝需求量的增加,商家也开始挖空心思去漂.( )白、染色、黏胶使燕窝变白来迎合消费者。

所以那些外表看起来非常漂.( )亮的燕窝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燕窝。

买来炖制一两个小时后,水面会有油状漂.( )浮物或黏液。

【答案】 miù/Miào/móu piǎo/piào/piāo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zī( )容zì( )意zī( )询(2)⎩⎪⎨⎪⎧xiāo( )失xiāo( )毁xiāo( )石(3)⎩⎪⎨⎪⎧大chǎng( )cháng( )徉宽chǎng( )(4)⎩⎪⎨⎪⎧执niù( )山ào( )yǒu( )黑 (5)⎩⎪⎨⎪⎧sī( )打sī( )破sī( )鸣(6)⎩⎪⎨⎪⎧jié( )毛快jié( )jié( )妤【答案】 (1)姿 恣 咨 (2)消 销 硝 (3)氅 徜 敞 (4)拗 坳 黝 (5)厮 撕 嘶 (6)睫 捷 婕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沉默·缄默(1)王亚楠这次扮演一位________(沉默/缄默)寡言、毫无幽默感的特工,他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微妙的肢体动作,把人物演绎得令人赞叹。

(2)代表们对于会谈情况始终________(沉默/缄默)不言。

【答案】 (1)沉默 (2)缄默2.诱惑·迷惑(1)在工作中,某些干部经受不住金钱、美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诱惑/迷惑),无视法律,进行权钱交易,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

(2)周萍________(诱惑/迷惑)地望着父亲和侍萍。

【答案】 (1)诱惑 (2)迷惑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梁启超对于解放思想的认识,不但在百年前的中国可谓凤毛麟角,就是在当代中国也可属震耳欲聋....之声。

( ) 理由:2.孙犁在《山地回忆》中说:“可是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湖光山色....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使我记起很多人。

”( )理由:3.法庭认为张师傅因正当防卫而致使歹徒丧命,实属情有可原....。

( ) 理由:【答案】 1.ד震耳欲聋”形容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从句意来看是指梁启超的认识让人警醒,而不是指说话声音大,所以与语境不符。

应换为“振聋发聩”。

2.ד湖光山色” 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按照文中的意思,应该指“阜平这里的环境较差”,所以用“穷山恶水”较好。

不合语境。

3.√“情有可原”指按情理,有可原谅的地方。

所以用在此处正确。

[常识·速览][识作者]与孤独结伴的作家——梭罗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1817年7月12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城,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

回到家乡,执教两年,他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家里,当门徒,又当助手,开始尝试写作。

1845年,他只身跑进了该州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

1854年,《瓦尔登湖》这本文学名著出版了。

如今《瓦尔登湖》与《圣经》诸书一同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

在当代美国,它是拥有读者最多的散文经典。

梭罗被公认为是与孤独结伴的作家。

代表作品有《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郊游》《缅因森林》《瓦尔登湖》。

[探背景]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物质享受,任何精神信念在它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工业文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利欲熏心的商人对瓦尔登湖的侵犯让作者感到愤怒。

1845年,28岁的梭罗独自一人来到瓦尔登湖畔。

“我借来一柄斧头,走到瓦尔登湖边的森林里,到达我预备造房子的地方,开始砍伐一些箭矢似的,高耸入云而还年幼的白松,来做我的建筑材料……那是愉快的春日,人们感到难过的冬天正跟冻土一样地消融,而蛰居的生命开始舒伸了。

”随后,小木屋建成,在木屋里,在这湖滨的山林中观察着,倾听着,感受着,沉思着并梦想着,他积极地关注自然,探索人生。

整理发表了两本著作,即《康科德河和梅里麦河上的一星期》和《瓦尔登湖》。

[整体·感知]本文以真切细致的笔触描绘了美丽的瓦尔登湖风光,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远离尘嚣后心灵获得自由的愉悦;同时表达了对工业文明侵害自然造成的破坏的痛惜之情。

它告诉人们:人生的真谛在于不应将时间用于无休止的物质追求方面,而应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净化心灵、固守家园的神圣使命上。

[文脉·梳理]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遭遇破坏的湖②洗净污浊和油腻[文本·层析]一、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答问题。

1.作者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瓦尔登湖?【答案】作者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瓦尔登湖比作大地的眼睛,湖边的树木是它的睫毛,群山和山崖是它的眉毛,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瓦尔登湖的独特魅力,又引起了读者无限美好的想象。

二、阅读课文第2至3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2.文中“我宁愿把一天中最宝贵的光阴……我挥霍着它们”这句话,应如何理解?【答案】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富有不是物质的充裕,而是心灵的充实与自由,与那些只追求物欲的人们不同,汲汲于名利和物质享受的人反而会常常感到疲倦、无聊和空虚。

作者在瓦尔登湖的怀抱中体验着自然的恩惠、心灵的宁静和自由,物我两忘,这是一种更加接近生命本真的美好享受。

3.阅读第3段,概括作者从哪些方面描述了人们对瓦尔登湖的破坏?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案】人们对林木的砍伐,工业文明对湖水的粗鄙的利用及严重污染,利欲熏心的商人对瓦尔登湖的侵犯。

表达了愤怒之情。

三、阅读课文第4至6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如何理解“它虽然有那么多的涟漪,却并没有一条永久性的皱纹”的含意?【答案】虽然瓦尔登湖遭受了很多人类亲手制造的磨难,但她依旧年轻,依旧充满神秘与活力,在作者的眼里,瓦尔登湖俨然是一位纯洁神圣的、青春永驻的女神,岁月的流逝,人事的不测丝毫不能使她衰老,这种永恒象征自然宇宙的恒久与博大,也象征了人类天性中对于自然家园的永恒皈依。

5.文中第5段末插入的一节小诗在文中有何作用?【答案】此节诗将前文内容以诗的方式进行了浓缩,并将作者的情感取向勾勒得更加明晰:瓦尔登湖的美并不是生活中的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精神引导,将人们引上澄明之境;瓦尔登湖和欣赏它的人们之间是平等的,他们互相交融,成为一体。

湖的内在的深邃隐秘的审美品性和亲近它的人的高尚的思想和情操也同居于一个空间,不分彼此。

这是一种相当理想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6.作者为什么把瓦尔登湖比喻为“神的一滴”?【答案】作者认为“湖是自然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并且“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了”。

这湖不但美,而且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使人们的生活变得纯洁,让人远离世俗的尘嚣。

“神的一滴”这一比喻既使湖的形状显得形象生动,又揭示了湖的神圣。

[话题·互动]话题:美国梭罗博物馆曾在互联网搞了一个测试,题目是《你认为亨利·梭罗的一生很糟糕吗?》。

共有467 432人参加了测试,其结果是这样的:92.3%的人点击了“否”,5.6%的人点击了“是”,2.1%的人点击了“不清楚”。

看来许多人即使生活优越但是内心却并不满意。

什么是最好的生活?你如何看待梭罗的人生选择?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甲: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闲居生活是在虚掷光阴,徒劳无益。

我的观点:【参考答案】人生最大的幸福并不是拥有巨大的财富,重要的是心灵的充实和自由。

汲汲于名利和物质享乐的人反而会常常感到疲倦、无聊和空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