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河道的生态护坡
浅谈中小河道生态护坡

科 技 创 新
浅谈 中小河 道 生态 护坡
范 丽 梅
( 岭 市银 州 区水 利 局 , 宁 铁 岭 12 0 ) 铁 辽 0 0 1
摘 要 : 生 态护坡 是 一 个 与周 围环境 互 相协 调 、 同发展 的开 放性 生 态 系统 , 河道 协 涉及 的 范 围较 广 , 因素较 多。在设 计 时应 综合 考 虑 各 方 面 的 因素 , 满足 岸 坡稳 定的 前提 下 , 在 以维 持 物种 多样 性 、 少对 资 源 的 消耗 、 持 营养 和 水循 环 、 减 保 维持 植 物 生 态 环境 和 动
物 栖 息 地 的质 量 为基 本 原 则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键 词 : 中小 河道 ; 态护坡 ; 生 工程 设 计 ; 态 系统 生
1生态护 坡 的内涵 生 态护坡包 含护 坡和生 态两方 面 , 体 内涵 为 : 足行洪 排涝 其具 在满 的要 求 的基础 上 , 证岸 坡稳 定 , 保 防止水 土 流失 ; 一个 开放 式 的平 它是 衡 系统 , 断 与周 围生态 系统 进行 物质 交 换 ; 一 个动 力式 的 系统 , 不 它是 水流 对岸坡 有 冲刷作用 , 岸坡对 水流有 阻滞作 业 , 生态 系统是地 表 岸坡 水 与地下 水交换 的媒介 ;z g态护 坡是整个 河道 生态 系统 的一 个子 系统 , 与其 他生 态系统 之 间是互相 协调 、 同发展 的 , 协 其生态 功能好 坏直 接影 响其 他生态 子系统功 能的发挥 ; 生态护坡是 可持续 发展 的系统 。 2传统河道护坡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河道护坡主要有浆砌或干砌块石护坡 、 现浇混凝土护坡 、 预 制混凝土块体护坡等。这些护坡工程的造价相对较高。 施工维护难度较 大 , 对生态环 境有一定 影响 。 且 2l对生态环 境的影 响 传统的护坡工程河岸是封闭的,降低了土壤与水体及外界物质的 交换 能力 。护坡后原 生长在岸 坡上 的生 物不能继 续生存 , 系统 的食 生态 物 链断开 、 土壤和水体 中的生 物失去 了赖 以生存 的环境 。 生态 的影 使 对 响主要是 :冰 生物生长非常困难 , 自净能力降低, ( 1 河水 水质可能恶化。 () 温变化 大 , 于水 中生 态平衡 。f水流速 度增 大 , 中一 些生物 2水 不利 3 ) 水 会 被水 流 冲走 , 水生 物减 少 , 边缺 乏天 然植 被 , 影 响沿河 野生 使 岸 直接 生 物种类 生存 。 2 . ^ 生存环 境的影 响 2对 类 传统的混凝土护坡在施工 中均不同程度地使用了一些添加剂, 如 早强剂, 抗冻剂, 膨胀剂等。 对水质和水生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岸坡没有 天然植被作为屏障, 会使岸边的废物 、 垃圾轻易进入水 中造成污染 , 影 响生活与 生产安 全。
浅谈中小河道的生态护坡

3 生 态 护 坡 的设 计 原则
3 1 稳 定原 则 .
护坡 的设 计 首先 应满 足稳 定 的要 求 。针对 岸坡
坡 面冲刷 引起 的不 稳 定 、 层 与 深层 滑动 引 起 的不 表 稳定 等 , 要对 岸坡 稳 定 的参 数进 行研 究 , 而实 现对 从 岸坡 的水 力稳 定性 设计 。
传统 的混 凝 土护坡 在施 工 中均 不 同程度 地使 用 了一 些添 加剂 , 如早 强 剂 、 冻 剂 、 胀剂 等 , 水 质 抗 膨 对 和水 生态 环境 产生 不利 影 响 。岸坡 没有 天然植 被作 为屏 障 , 使岸 边 的 废 物 、 圾 等 轻 易进 入 水 体 , 会 垃 造
维普资讯 http://www.பைடு நூலகம்
第2 期
20 0 8年 6月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S i a d W a e o s ra in S in e a d Te h o o y i h n i ol n tr C n e v t ce c n c n lg n S a x o
生态 护坡设 计 应 与生 态 过 程 相 协 调 , 量 使其 尽 对 环境 的破坏影 响降低 到最 小 。要尊 重 生物 物种 的 多样性 , 持 营养 和水 循 环 以维 持 植 物 生 长 和 动物 保 栖 息地 的质 量 ,以改善 人居 环 境及 生 态 系统 的 健康 持 续为 原则 。 是保 护 与节 约 自然资 源 。生态 设计 强 调保 护不 可再 生 资源 , 可能地 减少 能 源 、 地与 尽 土 水 生生 物资 源 的利用 , 高利 用效 率 。 同时 , 可能 提 尽
物链 断开 , 土壤 和水 体 中 的生 物 失 去 了赖 以生 存 使 的环 境 : 水生 生物 生活 非 常困难 , ① 河水 自净 能 力 降 低, 可能造 成水 质恶 化 ; 水 温变 化 大 , 利 于水 环 ② 不 境 的生态 平衡 ; ③水 流速度 增 大 , 中的一些 生 物会 水 被 水流 冲走 , 水生 生物 减少 , 使 加之 岸边 缺乏 天然 植
河道治理中生态护坡的应用浅析

l 常 规 河 道 护 坡 对 环 境 与 生 态 的影 响
1 1 常规河 道坡 面材 料及 结构 形 式 .
长期 以来 , 们 比较 注重 河 道 本 身 的功 能 , 行 人 如
洪 、 涝 等 , 道 断 面形 式 单 一 , 向笔 直 , 道 护 坡 排 河 走 河 结构 也 比较 坚 硬 , 原 因 主要 是 考 虑 河 道 的 行 洪 速 其 度、 河道 冲刷 、 土保 持等 。因此 , 水 河道 的护 坡一般 采
土墙 等 材料 和结 构形 式 。 1 2 常规 结构 形式 对环 境与 生态 的影 响 . ( )对 景 观环境 的影响 。整 齐 的河 道 断 面 、 1 笔直
2 各 种 生 态 护 坡 型 式 浅 析
2 1 生态格 宾挡 墙 . 格宾 挡墙 是将 符 合 粒 径 要求 的石 料 填 人 具 有柔 性 的格宾 网中达 到一定 的孔 隙率 、 层砌筑 的一种 新 逐 型 的柔性 挡 土构 筑物 。
漪 、 草幽 幽 、 青 白帆 点 点或 是 污浊 黑 臭 的 污 水 的 景象
收 稿 日期 :0 l0 —2 2 1l71
作 者 简 介 : 宗 、 15 )男 , 徽 长 丰 人 , 肥 市 长 丰 县 水 务 局 工 程 师 樊 (9 6 , 安 合
54 9
<r程与建设 》 2 1 年第 2 t - 01 5卷第 5期
的河道 走 向 , 固然是 一 种 景 观 , 是 它 与 现 代人 们 追 一 但
求 的 回归 自然 的景 观 需 求 不 相 一 致 。昔 日的 碧水 漪
格 宾挡墙 适 用于受 水 流 冲刷 和 风浪侵 袭 , 防护 且
工程 基 础不 易处 理或沿 河挡 土墙 、 脚基 础局 部 冲刷 坡
浅析河道生态护坡的设计

概述河道生态护坡是指在河道两岸的护坡上采用生态林草绿化措施,通过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强河岸的生物固化能力和抗冲击能力,达到防止河岸塌陷、防止涝灾、减缓水流冲刷、保障水质等目的的一种生态护岸技术。
本文主要从护坡的设计方面进行浅析。
河道生态护坡的意义河流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水域之一,其在水文、生态、环境、食品、能源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河道生态护坡的设计旨在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促进沿岸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水域生态保护能力,促进河流治理和可持续利用。
同时,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生态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设计要求技术指标河道生态护坡设计需要考虑护坡的防冲能力、防滑能力、稳定性、生态环保性、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指标,满足以下技术指标:•抗压强度:坡体稳定性、耐久性要求最小压缩强度≥2.5MPa。
•植物选择:考虑将具有防水、防沙、固土、抗风、抗逆性、维草能力、生命力强等特点植物作为设计护坡的主要方法。
•植株高度:应根据地形、地貌、水文、生态等因素选取合适的高度控制护坡植株高度,一般控制在1.5米以内。
•物种多样性:应尽量选择不同物种进行植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能力。
•坡度要求:控制坡度2:1(水平距离:垂直距离≤2)对护坡的稳定性和有利于维护和生态效益。
环保要求河道生态护坡的设计一定要考虑环保问题,对环境进行保护和治理,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实现河道生态护坡设计要达到的环保要求:•禁止乱砍乱伐、捕猎、污染等非法行为。
•保护和改善河岸自然生态环境,贯彻环保、可持续发展原则。
•考虑采用环保型材料,减少环境污染,延长护坡的寿命时限。
•优秀护坡设计应多方位考虑和重视生态环保效益,保障保护环境的持续性。
设计实现河道生态护坡设计一般分为规划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养护阶段。
规划设计河道生态护坡规划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河道环境、生态系统、气候、水文、土壤等各种因素,确定护坡形式、材料、植物、技术要求、高度、坡度等设计参数。
中小河道的生态护坡

浅析中小河道的生态护坡摘要中小河道的水土保持是一个对河流环境具有较大影响的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河道的生态护坡,以其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的开放性生态系统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般而言,生态护坡涉及范围与因素都比较多,在设计使用时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坚持设计基本原则,才能真正发挥生态护坡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小河道;生态护坡;设计原则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9-0029-021 生态护坡的内涵国内对生态护坡的提法则有多种,”生态护坡工程”、“植物护坡”、“植物植被”等,无论是哪一种称呼,它们都有一些共性,即生态护坡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仅包括植物,还有动物与微生物,相互之间产生物质与能量交换,具有很强的动态性。
其目的是保持河道边坡的稳定性,同时发展其生物多样性,从而形成水体与土壤的循环体系,保证护坡的自我组织与修复能力。
不仅美观了河道护坡,更可以修复河流水体,为构建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提供可能。
总的来说,生态护坡就是基于生态学、生物学、水利工程学与水土保持学的基本原理,利用植物与工程材料的结合方法,构建具有生态功能的护坡系统,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实现边坡的抗滑、抗腐蚀和生态恢复效果,从而减少水土流失,营建健康河流生态,改善自然环境。
相对于传统护坡,生态护坡是一个更复杂的系统,但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很强自我保持能力的可持续系统。
2 传统河道护坡存在的问题传统河道护坡,以浆砌与砖砌为主,主要有块石护坡、预制混凝土块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
这类护坡不仅施工难度比较大、造价比较高,而且也不利于河流及河流环境的改善。
2.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封闭型的传统护坡,不利于土壤与水体和外界物质交换,在护坡建成后,原来生长于岸坡上的生物难以继续生存,相当于原来的生物链被人为中断,依附于这条生物链的水中生物与土壤生物的生存都受到威胁。
水体的自洁能力是水质的重要保障,而水中生物活力降低将使水体的这一特性下降明显。
小议河道生态治理中的生态护坡应用

小议河道生态治理中的生态护坡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河道治理过程中传统护坡结构形式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应用广泛的各种生态护坡形式,最后提出了在河道治理中生态护坡的设计原理关键词:河道传统护坡生态护坡环境前言:河道整治过程中,护坡工程是范围广泛的大型基础设施,传统的河道护岸结构往往只片面强调对河道防洪、引水、排水、蓄水、航运功能,较少地考虑河道的生态或环境功能,因此河道的护坡结构多数采用浆砌块石或混凝土等刚性硬质材料。
但是,这一举措严重破坏了河道自身的生态系统平衡,忽视了河道的其他功能。
如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一种科学理念,成为指导水利工作的中心思想。
为了改变混凝土护坡对河道生态环境的破坏,国内外研究人员提出了生态修复理论及建设生态型护坡。
在河道通过建设生态型护坡,改造传统护坡,改善和恢复被破坏了的河道生态系统,使河道成为集水利、生态、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滨水空间。
一、常规河道护坡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1、常规河道坡面材料及结构形式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更注重河流本身的功能,如防洪、排水等,河道断面形式单一,走向笔直,河道护坡结构也比较坚硬,其原因主要是考虑河道的行洪速度、河道冲刷、水土保持等。
因此,河道的护坡一般采用浆砌石、干砌石、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块等材料,以及现在比较浒土工模袋混凝土坡和重力挡土墙等材料和结构形式。
2、常规结构形式对环境与生态的影响(1)对影响环境的影响。
整齐的河流横截面笔直河流,虽然是一道风景线,但是不符合现代人们追求到自然景观的需求。
昔日的碧水漪漪、青草幽幽、白帆点点或是污浊黑臭的污水景象被坚硬的护坡和挡墙挡的无影无踪。
这与现代城市河道周边无论现代或古典的建筑艺术都极不相称,与周围环境也极不协调。
而且一旦这些结构遭到破坏后,环境景观就更差了。
(2)对人类自下而上环境的影响。
长期生态在这个僵硬的、不活动的混凝土墙之中,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会受到侵犯。
在这种结构保护下的河道失去了河道原有的水边环境和水环境的功能,人们失去了娱乐、休闲和亲水的好去处,河道也因之失去了灵气和精神。
河道生态护坡设计浅析

河道生态护坡设计浅析护坡是河道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河道的防洪或排涝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河道生态护坡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到堤防结构的稳定性,也要考虑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考虑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最终使建设工程与景观的协调发展。
本文浅析了生态护坡设计的优势和原则,探讨城市河道生态护坡发展及设计动向,提出了一些生态护坡设计的方法。
标签:河道;生态护坡;设计一、生态护坡设计的现状分析随着社会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生态环境的开发工程也越来越多,而高强度的开发侵占了河道,使得水域面积减少,河床寬度变窄等,另外,有的河道废气物垃圾堆积非常严重,植被被大量的破坏,生态恶化,从而很不利于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因此,人们已经意识到这种现象所产生的严重问题,人们通过新型材料、新技术、新思路等采取一定的措施,其中之一就是生态型护坡技术,这种技术当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仅能加固稳定河流边坡,还能对河流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还愿,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生态护坡设计的优点(1)同传统的护坡方式相比,生态护坡设计孔隙率更大,且护坡上能够充分的生长植物,从而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环境,并为各种生物提供生存的环境,起到稳定堤岸结构的作用;(2)生态护坡的应用不但提高了地下水和河水的沟通能力,也促进科水汽的有效循环,从而实现了物质、养料和能量的交流,完善了循环系统;(3)生态护坡还具有自我的修复能力,对其维护和管理工作比较简单,同时有较低的成本造价,性价比比较高;(4)进行生态护坡的材料比较柔性化适合曲折的河岸线型。
复式断面在常水位以下部分可以采用矩形或者是梯形的断面,这样既能解决常水位时亲水性的要求,还能满足洪水位时泄洪的要求。
三、生态护坡设计的原则河道生态护岸建设的基本思想和设计原则如下:(1)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设置:主要通过扩大水面和绿地、设置生物的生长区域和水质保护等实现;(2)景观设计,生态护坡的设计要与周围环境进行相关呼应,保证水边景观的自然性和连续性,避免建筑的突兀,促进景观与整个环境的和谐;(3)亲水空间的设计要注意,具体的亲水空间设计可以通过亲水平台、步级台阶,码头,绿地等设置来保证,做到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的融合;(4)循环型空间设计,注重环境问题,在材料选用过程以及施工全过程中都要注意避免产生二次污染,控制废料的影响,多采用天然材料结构,从而达到环保的要求。
浅析河道整治中的生态护坡技术

浅析河道整治中的生态护坡技术
河道整治是保障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重要措施。
而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整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整治中的应用进行浅析。
第一、生态护坡技术的定义
生态护坡技术是以植被为主要手段,结合土工材料和其他工艺措施,形成具有生态性的护坡体系,达到河道护坡、绿化等多种功能。
生态护坡技术利用草坪、草丛、灌木等植被建立生态系统,使其具有自我修复力。
在河道整治中,通过人工造林、原生植被保护区、绿化带等多种措施,形成具有生态性的岸坡软化体系。
这种体系可以起到河道护坡、防蚀、减轻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等多种功能,从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1.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护坡技术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效保护和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减少了人为破坏。
2.节约成本。
生态护坡技术不需要使用过多的钢筋水泥等材料,既节约了成本,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3.美化环境。
生态护坡通过铺设草皮、种植各种植物,增加了人们的视觉感受,美化了周围环境。
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整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防止水土流失。
生态护坡技术能增加河道两岸被河水侵蚀和冲刷的部分,阻止了水土流失。
2.其次,它能够减轻泥沙淤积量,使河道的水流不至于受到河床淤积的影响而过浅。
3.最后,它还能起到更好的防洪作用。
树木的根系可有效地使土壤增强抵抗河流作用的能力,起到了非常良好的防洪作用。
综上所述,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整治中的应用非常重要,既可以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效果,也节约了成本,更美观环境,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生态工程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小河道的生态护坡
摘要中小河道的水土保持是一个对河流环境具有较大影响的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河道的生态护坡,以其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的开放性生态系统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般而言,生态护坡涉及范围与因素都比较多,在设计使用时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坚持设计基本原则,才能真正发挥生态护坡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小河道;生态护坡;设计原则
1 生态护坡的内涵
国内对生态护坡的提法则有多种,“生态护坡工程”、“植物护坡”、“植物植被”等,无论是哪一种称呼,它们都有一些共性,即生态护坡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仅包括植物,还有动物与微生物,相互之间产生物质与能量交换,具有很强的动态性。
其目的是保持河道边坡的稳定性,同时发展其生物多样性,从而形成水体与土壤的循环体系,保证护坡的自我组织与修复能力。
不仅美观了河道护坡,更可以修复河流水体,为构建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提供可能。
总的来说,生态护坡就是基于生态学、生物学、水利工程学与水土保持学的基本原理,利用植物与工程材料的结合方法,构建具有生态功能的护坡系统,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实现边坡的抗滑、抗腐蚀和生态恢复效果,从而减少水土流失,营建健康河流生态,改善自然环境。
相对于传统护坡,生态护坡是一个更复杂的系统,但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很强自我保持能力的可持续系统。
2 传统河道护坡存在的问题
传统河道护坡,以浆砌与砖砌为主,主要有块石护坡、预制混凝土块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
这类护坡不仅施工难度比较大、造价比较高,而且也不利于河流及河流环境的改善。
2.1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封闭型的传统护坡,不利于土壤与水体和外界物质交换,在护坡建成后,原来生长于岸坡上的生物难以继续生存,相当于原来的生物链被人为中断,依附于这条生物链的水中生物与土壤生物的生存都受到威胁。
水体的自洁能力是水质的重要保障,而水中生物活力降低将使水体的这一特性下降明显。
同时,水中生物减少,使水体的一些物理特性发性改变,如流速与水温,这使得原有的水中生物生存环境改变,由此带来一系列影响,水中生物以及依赖于水中生物野生动植物都将大量减少,从而改变我们的生态环境。
2.2 影响河流污染
一方面,河道护坡本身的建造,就会使用一些化学用品,对水质与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同时,由于河道护坡的修建阻断了原来的水体与岸边植物的联系,使水体直接裸露在外,岸边植物的屏障作用消失,使一些垃圾废弃物直接进入河流,造成河流的污染。
3 生态护坡的模式
河流生态护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按河道是否有水可以分为完全水生态型生态护坡与不完全水生态型生态护坡;
2)按河道平面形态可以分为平顺型生态护坡、弯道型生态护坡和宽浅滩地型生态护坡;
3)按河道位置可以分为近郊人工景观型生态护坡与远郊自然生态景观型生态护坡。
4 生态护坡的设计原则
4.1 生态和谐原则
生态护坡的设计与建造,本意就是要利用生态自身的力量来实现生态的平衡和水体水质的保持,因此,在设计生态护坡时,必须与生态过程相协调,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最小化。
要尽量减少能源、土地和水以及生物资源的使用,优先使用原材料,发挥原有河道护坡材料的作用,保证资源的再生性。
同时,要考虑生态的边缘效应,保证维持生态系统运转的动植物种群与数量的有效性,并按照生态交换、自然和谐的要求进行各种动植物类型组成具有演替能力的生态系统。
4.2 水力稳定性原则
河道护坡的设计最终是要实现岸坡稳定的目的,因此,在生态护坡的设计中,应该对影响岸坡稳定的水力参数与土工参数进行确定,从岸坡稳定性的要求出发,设计能够实现护坡的水力稳定的岸坡。
4.3 因地制宜原则
生态护坡,固名思义,是要充分考虑生态需求,利用生态自身的利用,实现作为护坡所应有的功能。
因此,一方面要尊重当地的乡土知识,适应场所的自然过程,充分考虑场所特征;另一方面,在植物的选择上,应该选择当地固有的,符合要求的植物,以提高植物的存活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有效性。
同时,还要对地形特征、土壤特征等进行考虑,设计出最适合当地特征的生态护坡。
5 植物生态护坡的植物选择与种植方法
生态护坡制作方法有很多种,限于篇幅,这里只读者讨论植物生态护坡的材料选择。
植物护坡的生态效能植被将水、植物、微生物和岸坡形成一个完整的河流生态体系。
它可以利用植物的地上部分形成堤防迎水坡面软覆盖,从而减少坡面的裸露面积与外力的直接接触面积,起到护坡作用。
同时,植物根系与土壤的结合,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坡面表面抗剪强度,能有效提高迎面坡面抗冲蚀性,减少坡面的土壤流失。
5.1 植物护坡的植物选择
一般来说,河道的功能需求不同,状况不同,导致植物生态护坡在材料上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植物的选择应满足一些生物学特性:
根系发达,这是为植被的固土、培土能力考虑,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适应性强,有些河道处于自然条件不佳,植物必须能耐旱、耐寒、耐碱和耐贫瘠等,从而保证其生长。
生长时间短,植物要能在较短时间就长成,符合生态护坡需求,同时,其抗病害虫能力要强。
生态景观效观要好,可以根据地不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品种,如刺槐、黄檀、百慕大、池杉、金银花、常青藤、龙须草、沙打旺、枸杞、紫花苜蓿、羊毛草、黑麦草、无芒雀麦、沙棘、早熟禾系列、冰草、三叶草、黄草木樨等。
5.2 植物种植方法
通常,植物种植可以与平时种植一样,采用常规方法进行。
由于河道护坡的施工与生长环境不同,有些比较特殊的地方需要注意。
一是难以施工的坡面种植草坪,应该利用水力喷播,宜混播种草;二是不宜种草的地方不应种草,如护坡长期浸泡在水下、行洪流速超过3m/s的土堤迎水坡面和防洪重点地段(如河流弯道)不适宜植草护坡。
6 结论
中小河道生态护坡,形成了与周围环境相互协同发展的良好的开放性生态系统,有助于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改善。
但生态护坡的设计,应在满足岸坡稳定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维护生态的多样性,加强对河道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具体分析,如此,才能提出有效的生态修复设计,发挥中小河道生态护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季永兴,刘水芹,张勇.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态型护坡结构探讨[J].水土保持研究,2001(4).
[2]赵艳,郭明珠.周智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及边坡的加同措施分析[J].工业建筑,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