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汇总
合集知识点总结

合集知识点总结1. 历史知识- 世界历史1. 近现代史- 世界战争- 科技革命- 政治变革2. 古代史- 文明兴衰- 帝国崛起- 文化交流- 中国历史1. 三国时期- 三国鼎立- 蜀汉、魏国、东吴- 司马氏政权2. 明清时期- 经济繁荣- 文化盛世- 社会变革2. 地理知识- 自然地理1. 地球概况- 地球构造- 地表特征2. 气候区划-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气候变化- 人文地理1. 人口分布- 城市化进程 - 人口流动- 人口老龄化 2. 经济地理- 区域发展差异 - 区域产业结构 - 区域经济合作3. 政治知识- 政治制度1. 国家体制- 总统制- 议会制- 君主制2. 政治理念- 民主- 共和- 社会主义- 政治实践- 行政区划- 公共管理- 经济政策2. 政治参与- 选举制度- 公民权利- 政治活动4. 经济知识- 宏观经济1. 国民经济- 国民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 - 国际收支2. 宏观调控-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经济增长- 微观经济1. 市场经济- 市场结构- 价格机制- 企业行为2. 经济发展- 产业升级- 创新驱动- 信息经济5. 文化知识- 文学艺术1. 中国文学- 古代文学- 现代文学- 当代文学2. 世界艺术- 绘画- 雕塑- 音乐- 传统文化1. 中华传统- 儒家思想- 道家思想- 佛家思想2. 世界文化- 宗教信仰- 民间传统- 文化交流以上是知识点的合集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汇总(共100个)(直接打印每生一份熟记)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汇总电学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并联。
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8.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9.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0.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1.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反比。
12.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3.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
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14.“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15.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多并一个用电器,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总功率增大。
16.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17.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是南极(S极),指北的一段是北极(N极)。
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18.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19.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20.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21.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发电机)。
22.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有铁心比无铁心磁性要强的多)。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四边形》1、知识点: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①能正确辨认四边形。
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注意: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长和方的比较中找出图形棱角的特点。
2、知识点: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知识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①能正确辨认平行四边形。
②能感悟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③能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
注:学生寻找平行四边形时,要注意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逐步让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4、知识点:周长的含义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含义。
5、知识点: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①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
②能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知识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在估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养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
注: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估算相应长度的依据,逐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表示法。
《测量》1、知识点: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1毫米、1分米、1千米①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
②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
2、知识点:单位间的进率①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公里)=1000米。
②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知识点:估计、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精确地测量给定物体的长度。
4、知识点:质量单位吨及1吨①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②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5、知识点:1吨=1000千克知道1吨=1000千克,并会进行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2知识点: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中国地理初二知识点全汇总

中国地理初二知识点全汇总一、从世界看中国(一)辽阔的疆域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国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① 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220多千米,邻国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印尼、不丹,南部缅、老、越。
)② 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纬度相差49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产生了季节差异);最东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西是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③ 临海(从北到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领海及内水面积37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我国最大的盐场是长芦盐场,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
④ 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3.行政区划行政区: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省、县、乡,我国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本节重点: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位置分布与大概轮廓(即课本7页图1.7)(二)众多的人口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22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12.95亿,占世界人口1以上,我国人口增长较快,我国人最多的省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省是澳门,面积最大的省是新疆,面积最小是澳门。
我国的人口政策是:方案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① 我国人口的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东多西少。
决定了我国人口政策是方案生育。
② 会计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人)/该地区的总面积(平方千米))2.人口东多西少: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积57%,人口仅占6%,东西人口分界线:从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汇总(完整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汇总(完整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会认读以下词语:池塘、脑袋、灰色、教师、教书、捕捉、迎面、阿姨、乌龟、敲鼓、头顶会背会写以下内容:1.两条腿、四条腿,哪里宽广,头顶眼睛肚皮,孩子跳高已经自己。
2.多音字:教(jiāo)书(shū)、教(jiào)师(shī)、教(jiào)室(shì)。
3.同音字:睛(眼睛)、晴(晴天)、请(请客)、清(清凉)、情(友情)、哪(哪儿)、那(那里)、孩(孩子)、该(应该)。
4.近义词:快活——快乐、已经——曾经;反义词:快活——痛苦。
5.形容词搭配:(披着)衣裳、(甩着)尾巴、(鼓着)眼睛、(露着)肚皮、()的脑袋、(长长)的尾巴、(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带刺)的铠甲、(快活)地游来游去。
第二课:我是什么会读以下词语:晒太阳、水滴、溪水、奔跑、淹没、没有、冲毁、房屋、猜测会背会写以下内容:1.变成北极一片,傍晚海洋,工作破坏,带给。
2.多音字:级(年级)、旁(旁边)、做(做作业)、极(北极)、傍(傍晚)、作(作业)、昨(昨天)。
3.反义词:好——坏、温和——暴躁。
4.动词搭配:雨(落)下来、冰雹(打)下来、雪花(飘)下来、(发动)机器、(淹没)庄稼、(灌溉)田地、(冲毁)房屋、()的脑袋、(长长)的尾巴、(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带刺)的铠甲、(快活)地游来游去、越-----越------:越飞越高、越走越远、越长越大、越来越快、有的…。
有的……还有的: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打球,有的跳绳,还有的在跑步。
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会读以下词语:植物、旅行、准备、纷纷、刺猬、底下、低头、炸开、离开、观察、认识、粗细、得到会背会写以下内容:1.办法如果脚下更加娃娃皮毛知识。
2.多音字:为(四海为家)(为了)、降(降落)(投降)。
3.近义词:如果——假如、办法——方法、仔细——细心;反义词:降——升、轻——重、粗心——细心。
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全汇总

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全汇总一国策、战略、理念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2、治国战略: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
3、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低碳生活。
二发展道路、理论体系、伟大旗帜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含邓论、三代、科发)。
3、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它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个方面内容)。
三标志、标准1、改革开放战略方针确立的标志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我国对外开放迈上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3、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4、中国进入近代史的标志是: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5、中国革命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标志着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
7、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WTO)。
四之路、之本、之要、之根、根本、基本、基础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3、我国的兴国之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民族之根是:民族文化(民族之魂是:民族精神)。
5、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6、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即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
10、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初中政治知识点复习汇总

初中政治知识点复习汇总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8、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9、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0、“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1、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基础”类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3、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
4、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四、“根本”类1、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汇总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汇总初中语文的基础知识点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5.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6.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10.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11.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1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14.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5.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16.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7.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8.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19.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20.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21.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22.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23.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初中语文必备知识点第一部分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汇总
位置与方向
1、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西北与东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太阳东升西落、指南针指向南北、北极星在北方。
乘法除法
4、0乘任何数都得0。
5、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注: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除数。
)
6、乘除法的估算必须会。
用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70= 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接近492),然后再口算480÷8=60。
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如:57×89;验算时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
能准确计算出除数一位数的除法,并会用乘法验算:
(1)没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年月日
7、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
(1、2、3月为第1季度、4、5、6月为第2季度、
7、8、9月为第3季度、10、11、12月为第4季度)
会计算每个季度有多少天,连续几个月共有多少天。
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
给出一个天数会计算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如:第三季度有(92)天,有(13 )个星期零(1)天。
平年全年有(365)天,是(52 )个星期零(1)天。
8、记大小月的方法:1、3、5、7、8、10、腊,31天永不差;4、6、9、冬30整,只有
2月有变化。
9、平年全年有365天,平年2月是28天,平年的上半年有181天,下半年有184天。
平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1天。
闰年全年有366天,闰年2月是29天,闰年的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
闰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10、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整千数的,必须是400的
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闰年。
11、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
12、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
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
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把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进行互化。
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缀。
13、1日(天)=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会计算经过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如:火车11:00出发,21时30分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小时30分),注意不要写成(10:30)。
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小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
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小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小时)
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小时35分,再计算。
14、一个人今年20岁,但只过了5个生日,他是2月29日出生的。
15、给出一个人出生的年份,会计算这个人多少周岁;给出一个人的年龄会计算他是哪
一年出生的。
如:小华1994年6月出生,到今年6月(22岁)。
小华今年12岁,他是(2004年)出生的。
熟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会计算到今年(或任一年)建国多少周年。
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现在的年份减去原来的年份得的数就是周年。
如:到1999年是建国(50周年);到今年10月1日是建国(67周年)。
用2016-1949=67周年
面积
16、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17、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18、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9、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0、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21、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2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长=面积÷宽
长方形的宽=面积÷长
23、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2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25、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6、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27、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8、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29、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注:面积和周长是不能比较的;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分清楚什么时候填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填面积单位。
认识小数
30、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用米作单位是10
1米,也是0.1米。
3份就是3分米、10
3米、0.3米。
31、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用米作单位是
1001米,也是0.01米。
7份就是7厘米、
1007米、0.07米。
注:一位小数的形式实际上是分数十分之几的另外一种表示形式,10
4写成小数就是0.4,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如:10.05,在它的末尾添上0,就变成了10.050,10.05=10.050=10.0500=10.05000……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比较小数的大小,基本和整数的比较大小相同。
数学广角
32、用1,2,3,4,5这几个数字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要求十位和个位不相同)?
方法1、按照一定的顺序(先确定十位,再写个位)列举:12 13 14 15 21 23 24 25 31 32 34 35 41 42 43 45 51 52 53 54共20个 方法2、十位上5个数字都可填,有5种情况,个位上5个数也都可以填,但是要
求和十位不相同,所以只有4种情况,5×4=20(个)
注:哪个位置有限制,就先考虑哪一位,整数第一位不能是0所以一般先考虑十位,但是要求写出双数或者单数时,就先考虑个位。
例如:用1,2,3,4,5这几个数字组成两位数(要求十位和个位不相同),其中有几个单数?方法一:21 31 41 51 13 23 43 53 15 25 35 45共12个。
方法二:为使这个数是单数,个位只能填1,3,5这3个数,十位可填和个位不相同的剩余4个数,3×4=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