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常考知识点总结
大一语文常考知识点

大一语文常考知识点1. 文言文知识点在大一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一个重要的考查内容。
常考的文言文知识点包括:-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包括多音字、并列句、倒装句、虚词的使用等;- 文言文的基本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 文言文的常见篇章结构:包括记叙文、夹叙夹议、议论文、对联等;- 文言文的常见修辞方法:包括描写、叙事、议论等。
2. 现代文知识点现代文是大一语文中另一个重要的考查内容。
常考的现代文知识点包括:- 现代文的基本语法:包括主谓一致、虚拟语气、倒装语序等;- 现代文的文章结构: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现代文的写作技巧:包括描写、抒情、议论等;- 现代文的阅读理解:包括主旨大意、细节理解、推理判断等。
3. 古诗词知识点古诗词是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之一,也是大一语文常考的内容。
常考的古诗词知识点包括:- 古诗词的基本韵律: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古诗词的基本格律:包括平水韵、双调等;- 古诗词的作者及作品:包括李白、杜甫、苏轼等;- 古诗词的题材和意境:包括山水田园、咏物抒怀等。
4. 阅读理解知识点阅读理解是大一语文考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常考的阅读理解知识点包括:- 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通过阅读文章,抓住文章的核心思想;- 掌握文章细节:理解关键词汇、概念和具体事实等;- 推理判断能力:通过已有的信息推断和判断文章中未提及的内容;- 文章结构分析:了解文章的开头、发展和结尾,掌握文章的逻辑关系。
5. 古文阅读知识点古文阅读是大一语文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常考的古文阅读知识点包括:- 古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包括查字典、理解词义、推测上下文等;- 古文的注释理解:了解古文中生僻字的释义和古文的注释内容;- 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古文,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旨;- 古文的背景知识:了解古代文化、历史事件等对于古文阅读的帮助。
综上所述,大一语文常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文言文、现代文、古诗词、阅读理解和古文阅读。
语文常考课外知识点总结

语文常考课外知识点总结语文是我们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掌握课本知识外,还需要了解一些课外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语文常考的课外知识点。
一、历史常识1.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历史是语文课外知识中的重要部分,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我们需要了解商、周、秦、汉等朝代的兴衰,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思想流派,了解齐、楚、秦、燕等国家之间的斗争与联盟。
2.世界古代历史世界古代历史也是语文课外知识的重要内容,了解世界古代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外国文学作品。
在世界古代历史中,我们需要了解古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等文明的兴衰,了解古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发展。
二、文学常识1.古代诗词古代诗词是语文课外知识中的重要部分,了解古代诗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在古代诗词中,我们需要了解唐诗宋词的代表诗人和代表作品,了解古代诗词的格律和韵律,了解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和流派风貌。
2.古代小说古代小说也是语文课外知识的重要内容,了解古代小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在古代小说中,我们需要了解《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经典作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了解古代小说的艺术特点和传统审美观念。
三、文化常识1.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语文课外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了解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在传统文化中,我们需要了解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思想流派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了解古代文化的道德标准和审美观念。
2.民间文化民间文化也是语文课外知识的重要部分,了解民间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乡土文学作品。
在民间文化中,我们需要了解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艺术等表现形式,了解民间文化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节庆活动等内容。
小升初语文常考知识点归纳

小升初语文常考知识点归纳
一、汉字知识:
1.汉字的基本笔画、结构和常见的偏旁部首;
2.汉字的构造和演变;
3.汉字的意义和用法;
二、词语应用:
1.词语的意义、拼音及常见搭配;
2.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
3.词的运用和搭配;
三、古诗词鉴赏:
1.水调歌头、满江红、登鹳雀楼等古诗鉴赏;
2.唐诗宋词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3.古诗词的背诵和理解;
1.文言文的基础词汇和常见句型;
2.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翻译;
3.文言文的写作和表达;
1.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文阅读;
2.小说、故事、报道等的阅读理解;
3.文章的写作和表达技巧;
六、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1.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形式;
2.象征、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语言的形象、感染力和感染力等特点;
七、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1.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2.议论文、作文等文体的写作方法;
3.表达思想观点和感情的技巧;
八、阅读理解和判断:
1.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及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2.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和篇章;
3.运用推理和判断策略解读文章。
小学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小学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汉语拼音1.掌握23个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c s zh ch sh r y w2.掌握24个韵母:1) 单韵母:a o e i u ü2) 复韵母8个:ai ei ui ao ou iu ie üe3) 鼻韵母分为前鼻音和后鼻音。
前鼻音为:an en in un ün 后鼻音为:ang eng ing ong3.特殊韵母:er 它不能和声母相拼,只单独作为字音。
4.整体认读音节16个:zi ci si zhi chi shi ri yi yu w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5.标调:a o e i u ü,标调时按顺序,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去掉点;ü与j q x y相拼时去两点,如ju qu xu yu 。
6.字母表: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7.隔音符号:以a o e 开头的音节紧跟在其它音节后面时,音节的界限容易发生混淆,因此音节间要用隔音符号(')隔开。
如海鸥hǎi 'ōu二、查字典的方法1.音序查字法。
如:鼎dǐng,先在“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出音序(D),再查找音节(dǐng)及所对应的页码。
2.部首查字法。
如查“挥”字,先在“部首目录”中找到(扌),再找到部首所对应的“检字表”页码,在“检字表”相应部首下及剩余笔画数(6画)下找到要查的字及正文页码。
3.数笔画查字法。
在阅读中遇到不知读音,又很难确定部首的字,就只能用数笔画的方法来查了。
首先,在“难检字索引”中的相应笔画数下找到该字,再打开所对应的正文页码就可查到这个字。
如查“乙”,在“难检字索引”中查(1)画。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一、文言文阅读1.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之:代词、助词等- 而:连词,表并列、转折、因果等- 以:介词,表示用、因等- 于:介词,表示在、比等2. 古今异义词的识别与理解- 例如“走”古义为“跑”,“汤”古义为“热水”等3. 常见文言文句式结构- 主谓宾结构-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4. 翻译技巧- 直译与意译的结合- 保持原句意思的准确性二、现代文阅读1. 文章主旨大意的把握- 抓住文章标题、开头、结尾等关键部分2. 段落大意的提炼- 分析段落结构,识别中心句3. 作者态度和观点的理解- 通过文章的字词选择、句式结构等推断4. 推理判断题的解答技巧- 根据文章信息进行逻辑推理三、写作技巧1. 作文结构的安排- 开头、中间、结尾的逻辑性与完整性2. 论据的选择与运用- 选择有力论据,合理组织论述3. 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喻、拟人、排比等4.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避免语病四、诗词鉴赏1. 诗词基本知识- 诗词的形式、格律、韵律等2. 诗词内容的理解- 主题、情感、意境等3. 诗词表现手法的识别- 比喻、象征、拟人等4. 诗词鉴赏题的解答技巧- 结合诗词背景、作者生平等进行深入分析五、语言知识运用1. 词语的正确运用- 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 成语的正确使用2. 句子成分分析- 主语、谓语、宾语等的识别3.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逗号、句号、引号等的规范使用4. 语病的识别与修改-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逻辑混乱等问题的修正六、阅读理解策略1. 快速阅读与精读的结合- 先快速浏览全文,再针对重点部分进行深入阅读2. 关键词的标注与记忆- 划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帮助理解和记忆3. 信息的整合与归纳- 将文章中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的理解4. 问题解答的技巧- 根据问题类型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七、名著阅读1. 了解名著的基本情节- 故事情节、主要人物、发展脉络等2. 名著中的主题思想- 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人性探讨等3. 名著的艺术特色- 语言风格、结构布局、人物塑造等4. 名著阅读题的解答技巧- 结合作品背景和作者意图进行分析八、综合实践能力1. 信息筛选与整合- 从多个文本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2.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面对实际问题,运用语文知识和思维能力进行解决3. 创新思维的激发- 鼓励学生在阅读、写作中展现个性和创新4. 跨学科知识的运用- 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结语:掌握上述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对于提高中考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2024成人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2024成人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一、基础知识。
1. 字音字形。
- 常考多音字,如“行(xíng/háng)”“处(chǔ/chù)”等。
要掌握不同读音下的常见组词,通过多做练习加强记忆。
- 易错字形,像“寒暄”的“暄”(易写成“喧”),“再接再厉”的“厉”(易写成“励”)。
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对形似字进行辨析,理解字的意义有助于正确书写。
2. 词语运用。
- 近义词辨析,例如“必须”和“必需”。
“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般用来修饰动词;“必需”侧重于表示不可缺少,一般用来修饰名词。
- 成语使用。
要了解成语的本义、比喻义等,注意成语使用的语境,避免望文生义。
如“首当其冲”不是首先冲上去的意思,而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3. 病句类型及修改。
- 语序不当。
如“多项定语语序不当”,正常语序为: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定语+表指称或数量的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应改为“国家队的(领属)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篮球女教练”。
- 搭配不当。
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如“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搭配)、动宾搭配不当(如“开展并策划了这次活动”,应先“策划”再“开展”)、主宾搭配不当(如“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北京”不是“季节”)等。
- 成分残缺或赘余。
成分残缺如“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滥用介词“通过”“使”,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成分赘余如“大约”“左右”同时使用。
- 结构混乱。
例如句式杂糅,“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和“是由……造成的”两种句式杂糅)。
- 表意不明。
如“几个学校的领导”,可以理解为“几个不同学校的领导”或者“同一个学校的几个领导”。
- 不合逻辑。
包括自相矛盾(如“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概念并列不当(如“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棉花”属于“经济作物”)等。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一、语言文字知识
1.汉字知识:汉字的结构和形声、部首、读音、书写、繁体字改革等。
2.符号知识:汉语标点符号的使用和用法,及常用符号的含义。
3.文言文:古诗词、四大类典籍中的文言文的理解、填空和解释。
二、文学知识
1.文学常识:文学史、文学分类、文体特点等概念的理解。
2.文学熟悉:诗词、说明文、记叙文、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的文学特点。
三、古诗词知识
1.古诗词分类:五言古诗、七言古诗、词牌、联句、绝句及其特点。
2.古诗词解读:传统古代文学的鉴赏、分析及理解。
四、语言表达能力
1.语言运用: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的辨析、构成及使用。
2.写作能力:根据材料要求写出短文,具备表达能力。
五、文学创作
1.文体:日记、散文、书信、小说等写作技巧。
2. 诗歌:古诗的拟写和诗意表达。
高三语文常考知识点有哪些(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三语文常考知识点有哪些(必背知识点归纳)新教材更留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打造了实践性课程和活动课程。
新教材还增加了很多综合活动,更加留意打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高三语文常考知识点有哪些(必背知识点归纳),期望对大家有所挂念。
高三语文重点知识点整理一、语文基本知识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谈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3.比方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谈论、抒情、说明、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挨次:按时间挨次、按空间挨次、按规律挨次10.两种基本谈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谈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方、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动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二、语文学法归类1、课文预习六步法:查注生词,扫清三字;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把握背景;标明段序,分清结构;画关键句,体会作用;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赏诗三步法:知人论世、译析字面、阐明主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常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组
【爱财如命】【一毛不拔】都形容极其吝啬。
异: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义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语义轻一些。
【爱憎分明】【泾渭分明】都有界限清楚的意思。
异:前者专指思想感情上的爱与恨;后者多指人或事的好坏截然不同。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
异:前者偏重于守本分,不胡来;后者偏重在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做变通。
【安之若素】【随遇而安】都有对任何遭遇不在意的意思。
异:前者多指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仍能像往常一样对待(素:平常,往常);后者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都有遵循一定的程序的意思。
异:前者强调按一定步骤和规矩(部:门类。
班:次序。
就:遵循);后者强调逐渐深入或提高。
【暗箭伤人】【含沙射影】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使用的手段包括语言、行为,程度比“含沙射影”重;后者使用的手段只是语言,并有影射某人、某事的意思。
第二组
【八面玲珑】【面面俱到】都有对各方面应付得很周到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
异:前者多含贬义,偏重于处世圆滑;后者是中性词,偏重于应付得十分周到。
【跋山涉水】【风尘仆仆】【风餐露宿】都有旅途辛苦之意。
异:“跋山涉水”重在形容旅途艰苦;“风尘仆仆”重在突出奔波忙碌,旅途劳累;“风餐露宿”重在强调野外食宿艰难。
【百依百顺】【唯命是从】都有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的意思。
异:前者含有由于感情上的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后者含贬义,多用于上下级之间。
【半斤八两】【势均力敌】都有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之意。
异:前者强调水平相等,多含贬义;后者偏重势力相等。
【半途而废】【浅尝辄止】都有中途停止之意。
异:前者偏重在“半”,指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偏重在“浅”,指不深入(辄:就)。
【包办代替】【越俎代庖】都有包办之意。
异:前者重在包办,不让别人参与;后者重在超越权限。
【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
异:“抱残守缺”偏重在不肯接受新事物;“故步自封”偏重在不求进取;“墨守成规”偏重在按老规矩办事。
【卑躬屈膝】【奴颜婢膝】【奴颜媚骨】都有向别人讨好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
异:前两个成语偏重在奴气;“奴颜媚骨”偏重在奴性。
【本末倒置】【舍本逐末】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
异: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强调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比比皆是】【俯拾皆是】都表示相同的事物很多,到处都是。
异:前者侧重表示多得很,到处都是;后者侧重表示容易得到。
前者的对象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
如:像这种助人为乐的人比比皆是。
后者的对象只能是物,并且是能捡拾的较小的东西。
前者的“是”后一般不接名词或名词短语,而后者则可以。
如:这山里,俯拾皆是高品位矿石。
【鞭长莫及】【望洋兴叹】都表示力量不够的意思。
异:前者侧重表示距离远,管辖、干涉的力量达不到;后者侧重表示做某事能力有限,毫无办法。
【标新立异】【独树一帜】都有自成一套、提出的主张与众不同的意思。
异:前者偏重在显示特点;后者偏重在创造出独特风格或另外开创局面。
【别具一格】【别开生面】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的意思。
异:前者偏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方面的创造性构思;后者偏重在“生
面”,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
【彬彬有礼】【文质彬彬】【温文尔雅】都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止斯文。
异:前一个成语偏重在对人有礼貌;后两个成语不仅可以形容人的举止文雅,而且可以形容人的气质。
【病入膏肓】【不可救药】都表示病情严重,无法医治。
异:前者偏重在“病”,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后者偏重在“救药”,强调无法挽救。
【博闻强识】【见多识广】都含有见识广的意思。
异:前者偏重在见闻广博,知识面宽,记忆力强,只用于书面语;后者偏重于阅历多,多用于口语。
【捕风捉影】【无中生有】都含凭空捏造之意。
异:前者偏重在用似是而非的迹象做根据;后者偏重在本来没有,语义较重。
【不刊之论】【不易之论】都有不能改变的言论之意。
异:前者强调言论不可磨灭,不可更改(刊:古代指削除错字);后者强调言论内容正确、不可改变。
【不识好歹】【不识抬举】都表示不理解别人对自己的好意。
异:前者表示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器重、称赞、提拔等;后者表示不接受或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好意。
【不闻不问】【漠不关心】都有冷漠、不关心之意。
异:前者重在行动,后者重在态度。
【不由自主】【情不自禁】都有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意思,有时通用,偏重在感情的流露,用来形容整个人。
异:前者不限于此,还可以形容人体的某一部分。
当形容震惊、慌张以及由于某种外界原因而由不得自己时,宜用“不由自主”;当形容热情奔放、心情无比兴奋和激动时,宜用“情不自禁”。
第三组
【惨绝人寰】【惨无人道】都有狠毒残暴之意。
异:前者语义重,强调人世间还没有过的惨痛,不能用来形容人;后者强调无人性、不讲理,可用来形容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推心置腹】都表示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异:“畅所欲言”偏重在说话尽情;“各抒己见”偏重在各自发表己见;“推心置腹”偏重在待人真诚,而且所涉及的对象一般是一个人或较少的人。
【陈词滥调】【老生常谈】都指讲惯了、听惯了的话。
异:前者谈的内容既陈旧又空泛(滥:不切实际;浮泛),含贬义;后者谈的虽是平常的老话,但不一定没有现实意义,属中性成语。
【乘人之危】【落井下石】都表示趁着人家危急时去侵害人家。
异:前者重在别人遭受危难时用要挟、引诱等手段去害别人;后者重在别人遭受危难时,置别人于死地。
【出尔反尔】【反复无常】都表示经常变卦。
异:前者偏重于语言上的前后矛盾;后者偏重于行为表现上的变化无常。
【出神入化】【炉火纯青】都指达到的境界很高。
异:前者只能形容技艺绝妙;后者还可以用于学术修养方面。
【穿凿附会】【牵强附会】都表示生拉硬扯(附会:把没有关系的事物说成有关系;把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说成有某种意义。
谓勉强生硬地解释)。
异:“穿凿”指非常牵强地解释,把没有某种意思的说成有某种意思;“牵强”指勉强把两件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的事物拉在一起。
【唇齿相依】【唇亡齿寒】都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异:前者强调相互依存;后者强调利害与共,一方遭难,另一方也跟着遭难。
第四组
【大吹大擂】【自吹自擂】都有吹嘘之意。
异:前者吹嘘的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后者仅指自己。
【大发雷霆】【怒不可遏】都表示十分愤怒。
异:前者偏重于发怒时的高声斥责;后者强调愤怒难以抑制(遏:阻止;禁止)。
【大公无私】【铁面无私】都表示没有私心。
异:“大公”指一心为公;“铁面”比喻刚正无
私。
【大庭广众】【众目睽睽】都可表示有许多人的场合。
异:前者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后者指有很多人注目的场合(睽睽:形容注视)。
【得寸进尺】【得陇望蜀】都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异:前者表示逐步进逼,要求越来越多;后者表示得到这个,还想那个。
【低三下四】【低声下气】都形容卑恭,无骨气。
异:前者偏重于卑恭下贱;后者偏重于恭顺小心。
【顶礼膜拜】【五体投地】都有崇拜之意。
异:前者偏重于崇拜;后者偏重于敬佩。
【独断专行】【专横跋扈】【一意孤行】都有不考虑别人意见、办事主观蛮干的意思。
异:“专横跋扈”含有蛮横、霸道的意思,语义较重,一般只用于掌权者;“独断专行”和“一意孤行”多形容缺乏民主作风,语义较轻,而且不限于当权者,也可用于一般人。
【咄咄逼人】【盛气凌人】都形容气势汹汹,使人难堪。
异:前者的应用范围广,不仅用于人,还可用于气势、形势、命令等;后者只用于人,并含有傲慢自大的意思。
第五组
【阿谀逢迎】【趋炎附势】都有巴结奉承之意。
异:“阿谀”指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含贬义);“趋炎”意为迎合权势(炎:权势)。
【耳闻目睹】【耳濡目染】都有耳朵听到、眼睛看到的意思。
异:前者强调亲自听到、看到,是否受到影响则不管;后者强调经常听到、看到,并不知不觉受到影响(濡、染:沾染)。
【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都表示事先做好准备。
异:前者重在预防;后者重在准备(绸缪:缠缚,引申为修补)。
【风言风语】【流言蜚语】都表示没有根据的话。
异:前者多指无意传说,传说者多出于无知、怀疑和猜测;后者多指有意,传说者往往出于险恶用心。
【锋芒毕露】【崭露头角】都有才能显露出来之意。
异:“毕”指完全,“崭”指突出的样子。
前者还可以形容人气盛逞强,但后者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