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复习与策略高考第3大题 考点4 题型2 赏析句子含解析
2018高考通用版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第1部分 专题4 第2节 考点1 分析概括(选择题)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 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 在每亩五千块。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 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 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 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 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流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 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呐!胜利的喜进来了。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第三步:排除判断定答案 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 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2016· 全国乙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锄 李 锐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 六安爷, 后晌天气这么热, 眼睛又不方便, 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小说开头寥寥几句对话,六安爷这个勤劳而孤僻的老农形象已经跃然纸 上,同时,他与村人的分歧也开始显露,并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B.西湾村人与煤炭公司“惊心动魄的谈判”,是小说中隐约可见的叙事背 景,也是深刻的社会背景,巧妙地将六安爷的个人感受跟时代的变化连接起来。 C. 小说中写到百亩园将要变成焦炭厂, 往日的田园风光将会被“炉火熊熊、 浓烟滚滚”的景象所取代,深化了作者关于生态问题的思考及小说的环保主题。
备战2018年高考语文之高频考点解密-解密03 辨析型病句 含解析

备战2018年高考语文之高频考点解密【调研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大力推进外交理论实践创新,继去年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和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之后,今年又相继推出新的理念。
B.如果治疗及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会很好,一旦延误治疗,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不仅可能危及生命,甚至会导致孩子脑瘫。
C.近几年,全民摄影时代、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以及高清视频截图的出现,以生产静态照片为职业的摄影记者的生存空间受到多方面挤压。
D.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忌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有实际行动,让老百姓看得见、感受得到。
从小事做起,比如了解群众需求,尽量方便群众。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B项,语序不当,应将“不仅可能危及生命,甚至会导致孩子脑瘫”改为“不仅会导致孩子脑瘫,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C项,表意不明,可在“全民摄影时代”前面加上“随着”。
D 项,成分赘余,可将“切忌”删除。
【调研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国庆长假期间,出行路上车满为患,车祸频发,景区也人满为患,人声喧杂,因此有人呼吁,将十月定为国庆月,让各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假期。
B.我们每次敦促印方恪守在涉藏问题上的承诺,遵守双方在边界问题上的重要共识,不要使边界问题进一步复杂化的行动,维护中印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C.近30年来,验证突破性科学由于所需时间越来越长,科学家往往要在提出理论数十年后才获得诺贝尔奖认可,部分甚至“等不及”,在获奖前就去世了。
D.杰出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努力将严肃音乐的表现力与通俗音乐的积极因素互相交融,巧妙嫁接多种艺术元素,拓宽流行音乐的表现内涵和审美空间。
【答案】A【调研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很多国外青年也像翻译过《天龙八部》的英国作家一样喜欢上了翻译小说,从这个方面看,中国武侠小说在国外还是非常受欢迎的。
B.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修炼德行,勇于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向社会传递健康的正能量,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有高尚品德的人。
2018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课件 高考第2大题 二 第1节 考点4 命题方向1 个性化解读

二、解读和探究人物形象的“4个切入点”(针对“短板二”) 1.从环境氛围的角度对人物进行解读 人物所处的环境,对解读人物的成长和性格具有重要的作用。 2.从人物性格的角度对人物进行解读 人物的性格是复杂多变的,从人物性格特点复杂多变的角度切入能更深刻地 感知和了解人物。 3.从情节情景的角度对人物进行解读 从情节发展的角度对人物进行解读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从时代与现实的角度对人物进行解读 评价人物要客观,要用“彼时”的眼光解读“彼事”中的人物。
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母亲能做“男子做的事”“她一生很少出门,成年累 月的给钉在家里”,可知,母亲具有朴实、坚忍、勤勉持家的特点;抓住文中的 关键信息,“她总要探问几句”,可知母亲对新事物具有好奇和向往的特点;抓 住文中的关键信息,“她不能去,虽则没有谁阻止”,可知其犹豫的特点。
由母亲朴实、坚忍等特点,联系中国传统家庭的现实,可作出传统优秀农村 女性的评价;由母亲好奇的特点,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一九三四年以及“火车” 的象征义——新事物,可作出母亲渴望尝试新生活的内在倾向、对新生事物或生 活充满渴望的评价;由母亲犹豫的特点,联系母亲的现实生活环境中国传统家 庭中女性的思想特点,可作出她受家庭事务及思想意识的束缚,缺乏把希望变成 行动的自觉和勇气的评价。
考生
考生答案
母亲是朴实、吃苦耐劳、勤劳持 家的落后农村女性形象。母亲几 甲 乎不离开村子,一人承担起整个 家庭,在单一枯燥的农活面前失 去了自己的自由和理想。
误区诊断
该考生忽略了文章背景——一九三四年, 错误地使用了“落后”这一词语;另 外“失去了自己的自由和理想”一句 脱离文本内容,只能得3分。(短板一: 回答脱离文本内容)
三、个性化解读的“4个原则” 1.以文为本 在客观公正地把握文章主旨和作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联想 和评价。 2.论世知人 要善于通过作者或文本创作背景等信息,对文本进行有效地解读和评价。 3.视角多维 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以文体要素(小说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 为抓手进行多维解读。
(完整版)2018高考全国Ⅲ卷真题语文(含答案),推荐文档

“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先行者问。
“您这样的人吗?”姑娘天真地反问。
“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
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架着说“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话……呜呜……” 姑娘捂着脸哭起来。
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
“您怎么不问我是谁呢?”姑娘抬头仰望着他,又恢复了那副天真神色,好像转眼就忘了 刚才的悲伤。
飞船进入低轨道,从黑色的大陆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缓缓的越过,先行者没有看到任何遗迹, 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
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
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 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 着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喂,我们 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
B. 实体书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 2014 年实现了 3.94%的年度增长率,2015 年市场码洋规模 继续保持增长,年度增长率达到 0.29%。
C. 2010~2015 年,网店渠道市场码洋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可见,目前国内图书零售市场当 中,网络销售是图书出版业赢利的重要方式。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大题语言文字运用ppt (7)

应对
抓主干,
寻找书面
语感定位
推敲,添
逻辑判定
审理主干 句式杂糅 中途易辙
应对策
主谓探查,借助
志,借助语感。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指代不明 词义两可 修饰两可 停顿歧义 语义费解 概述不清 判断不当
揣摩命题意图,
查表意,抓住书
果断作出判断。
明确概念,准确
• (三)失分原因 • 辨识病句题的失分原因主要有以下5种: • 1.语感能力不强。语感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 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 题轻读,基本语感能力没有建立起来,考试中 失去了通过语感就能解决问题的机会。 • 2.学生的语法知识薄弱。现行六大语病中,就 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等 法错误,语法知识薄弱,势必堵塞从语法角度 通道。
2 . (2017 年高考全国课标卷 Ⅱ)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导学号 00774263
A.截至 12 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 40 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 展览,是建院 90 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
个,语序不当占5个,表意不明占1个,不合逻辑占0个。
辨析病句题高考走势
从题型看,2018年高考本考点的考查方式不会有较大
题型
选材 重点 难度
由ABCD四个句子组成,各选项长度大致相当。3个病
同。赋3分。 语料选材回避敏感字眼,内容有积极意义。
①搭配不当。②结构混乱。③成分残缺或赘余。④语
中高。不出偏难怪题和极其容易的题。全国Ⅰ卷难度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导学号 0077427
2018年高考复习语文提高专题专题四 仿用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10
撬点· 基础点 重难点
撬法· 命题法 解题法
撬题· 对点题 必刷题
学霸团 · 撬分法 · 高考语文
微角度 2 典例 2 《家》 《三国演义》 《边城》 《老人与海》
话题(命题 )式仿写+修辞 《唐 · 吉诃德》
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两部,仿照画线句子联系语境从某一侧面再写两个句子。
《水浒传》
长大后,我不再满足于童话带来的欢乐,于是瞄上了 “大部头”。我时而在莺歌燕舞的花果山上嬉戏, 时而在曲径通幽的大观园中流连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成了我的良 师益友。 [答案] (示例)时而在刀光剑影的三国战场觅计,时而在水波荡漾的梁山水泊猎奇。
高考语文
学霸团 · 撬分法 · 高考语文
第1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2
撬点· 基础点 重难点
撬法· 命题法 解题法
撬题· 对点题 必刷题
仿用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3
撬点· 基础点 重难点
撬法· 命题法 解题法
撬题· 对点题 必刷题
学霸团 · 撬分法 · 高考语文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还考查考生阅读积累并进行综合语言表达的能力。仿写句子 “莺 要做到“内容一致”和“结构修辞和句式一致”。此类仿写题目,可以采用把关键的近似词语进行替换的 方法,把形容词和名词替换为类似或相关的词语。如:针对《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两部名著,可将 观园”替换为“梁山水泊 ”。替换后,要注意句子的文意要贯通。
手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写出符合句式特点的句子,写出语句的意蕴,正确表达符合题意的思想感情。 仿用句式 微角度 1 补写式仿写
2018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8鉴赏诗歌的表达技术含解析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塑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判D。
16. 此题考查的是对手法和情感的明白得和分析类试题,依照对文本的明白得和选项的明白得只有B.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鸟雀之声”“思乡”。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判D。
17. 此题考查意象和抒发情感方面的比较分析。别离分析诗句所用的意象,然后进行比较。抒发情感要紧包括抒情方式和抒情内容等,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用“猿鸣”,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产生惊惧之情,从而倍感凄楚。“泪沾裳”,远离亲人,涉险至此。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③乍雨初晴。
【注】①律吕,此指音律或音律。② ,一种弦乐器,如筝。③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述角度的不同。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Ⅲ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淮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
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成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因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其三,意义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二 赏析句子
(2016·浙江卷,有改动)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北来人二首(其一)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注】 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赏析这首诗中的画线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考生答案 得分 误区诊断
学生甲 这两句诗情景交融,通过描写石马的残破、铜驼的哭泣,描写了1分 该生不明赏析句子题的答题思路。只是描绘了诗句的画面,既没有
点出诗句中运用的修辞,也没有表明
诗句抒发的诗人的情感。
(短板一:不明赏析
陵园、废殿的一派荒凉衰败的景象。 句子题的答题思路)
学生乙 运用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衰败凄凉的景象,抒发了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伤感之情。 2分 该生不会分析诗句的表达效果。该生明确此类题的答题思路,修辞、画面特点概括准确,但对这两句诗的
表达效果“抒发了生不逢时、壮志未
酬的伤感之情”的分析不准确。
(短板
二:不会分析诗句的表达效果)
本诗是关于北宋亡国的感悟诗,作者通过石马、铜驼、旧京女等意象,
表达了一种沧桑悲凉的心境。大意如下:
一提起东都汴梁的事来,人们便增添了许许多多的白发。皇家陵园的石
马残破不全,废弃的宫殿前铜铸的骆驼正在哭泣。料想胡人的命运也不会长
久,听来的边地消息特别容易以讹传讹。叫人感到多么凄凉啊——旧京的女
子,还保留着宣和年间的发饰。
本题从赏析句子的角度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赏析诗句,首先要找到突
破口,本题有以下突破口:
从形式入手赏析其形式美。本题的突破口是对偶与拟人。这两句对仗工
整,用了对偶(对仗)的修辞;“泣”赋予铜驼人的情感,此处运用了拟人的
修辞。
从内容入手赏析其情感美、画面美等。本题的突破口是诗歌所抒发的家
毁国亡之痛。
把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赏析其艺术魅力。这两句诗,在形式上,用“寝
园”和“废殿”的意象,“泣铜驼”的拟人来抒情;在内容上,可以根据两
句诗所写的意象,据象索意,可以发现写“寝园”“废殿”这些破败之景,
实为抒发亡国之痛,艺术手法上,这叫作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