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3课时去分母解方程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听课笔记《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七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括号和去分母的方法,并能准确应用于解题过程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讲解、练习巩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规则进行运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以及面对复杂问题时勇于探索的精神。
导入教师行为:1.1 教师首先复习上一节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特别是移项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为新课做铺垫。
1.2 接着,教师展示一个包含括号和分母的复杂一元一次方程,如“2(x + 3) - 5 =(x - 1)/2”,引导学生观察方程特点,提出疑问:“这样的方程我们该如何解呢?”学生活动:•学生回忆并回答上一节课的解方程步骤,巩固基础知识。
•观察新方程,思考其特殊之处,对如何解这样的方程产生好奇和疑问。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复习旧知、展示新知,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教师行为:2.1 去括号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去括号的方法,强调括号前是加号时,去掉括号后各项符号不变;括号前是减号时,去掉括号后各项符号要变号。
•通过具体例题,如“3(x + 2) = 9”,示范去括号的过程,并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类似题目。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理解去括号的规则。
•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去括号的练习,加深对规则的理解和应用。
过程点评:通过具体例题和练习,学生有效掌握了去括号的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行为:2.2 去分母讲解:•教师介绍去分母的方法,即先找到方程中所有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方程两边同时乘以这个最小公倍数,从而消去分母。
•通过例题“(x - 1)/2 - (x + 2)/3 = 1”,详细展示去分母的过程,并强调去分母后要注意方程两边的每一项都要乘以最小公倍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去括号》

听课记录:新2024秋季七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去括号》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中去括号的方法,能够准确地去括号并求解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例题的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符号进行运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数学思维。
核心素养:•数学运算:掌握去括号这一数学运算技能,准确执行运算步骤。
•逻辑推理:理解去括号对方程等价性的影响,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问题解决:将复杂的数学表达式简化为更易处理的形式,解决实际问题。
导入教师行为:•教师首先展示一个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如“3(x+2)−4=5”,询问学生:“这个方程和我们之前学的有什么不同?我们该如何处理这些括号呢?”•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四则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并思考如何将其应用到解方程中去。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方程,注意到方程中含有括号,与之前的方程在结构上有所不同。
•学生回忆四则运算的顺序,并尝试将这一规则应用到方程中,思考如何去除括号。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含有括号的方程,直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去括号。
教师巧妙地利用学生已有的四则运算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其应用到解方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过程教师行为:1. 讲解去括号的方法•教师详细讲解去括号的方法,强调去括号时括号前是正号时,括号内的各项符号不变;括号前是负号时,括号内的各项符号都要改变。
•通过具体例题,如“3(x+2)−4=5”,演示去括号的过程,并强调每一步的运算依据。
2. 学生练习•教师给出几道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尝试自己去括号并求解。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沪科版七上《用去分母法解一元一次方程》PPT课件

整合方法
14.在解方程 3(x+1)-13(x-1)=2(x-1)-12(x+1)时, 我们可以将 x+1,x-1 各看成一个整体进行移项、 合并同类项,得72(x+1)=73(x-1),即12(x+1)=13(x -1),去分母,得 3(x+1)=2(x-1),进而求解得 x =-5,这种方法叫整体求解法.
【点拨】先解方程 2-x+3 1=x+6 7,得 x=1.将 x=1 代入方程 2-a-3 x=0,得 2-a-3 1=0,解得 a=7.
夯实基础
10.解方程:2x- 3 5-3x-4 17=-1-25x. 错解:去分母,得8x-5-9x-17=-6-5x.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4x=16. 系数化为1,得x=4. 诊断:分数线除了代替“÷”外,还具有括号的 作用,本题的错解正是忽视了这一点.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 系数化为1 ),得 x=-157.( 等式基本性质2 )
夯实基础
7.解方程5665x-1=2.下面几种解法中,较简便的 是( C ) A.先两边同乘 6 B.先两边同乘 5 C.先去括号再移项 D.括号内先通分
夯实基础
*8.下列方程的解法中,错.误.的个数是( ) ①方程 2x-1=x+1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3x=0; ②方程x-3 1=1 去分母,得 x-1=3; ③方程 1-x-4 2=x-2 1去分母,得 4-x-2=2(x-1); ④方程x0-.51+20-.2x=1 变形,得 2x-2+10-x=1. A.1 B.2 C.3 D.4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第2课时课件

5 的解是y= - 3 .很快补好了这个常数,这个常数应
是__3___.
4.丢番图的墓志铭: “坟中安葬着丢番图,多么令人惊讶,它忠实地记录了所经 历的道路.上帝给予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过十二分之一, 两颊长胡.再过七分之一,点燃结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天赐 贵子,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进入冰冷 的墓.悲伤只有用数论的研究去弥补,又过四年,他也走完 了人生的旅途.”
纸莎草文书
问题: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 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求这个数.
你能解决以上古代问题吗?
分析:你认为本题用算术方法解方便,还是用方程方法 解方便?请你列出本题的方程.
设这个数是x,根据题意列方程
2 3
x+
1 2
x+
1 7
x+x=33.
你能解出这道方程吗?把你的解法与其他同学交流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去括号与去分母
第2课时
1.使学生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总结解方程的步 骤. 2.经历去分母解方程的过程,体会把“复杂”转化为 “简单”,把“新”转化为“旧”的转化的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 惯.
英国伦敦博物馆保存着一部极其珍贵 的文物——纸莎草文书.这是古代埃及 人用象形文字写在一种特殊的草上的 著作,它于公元前1700年左右写成, 至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这部书中记载 了许多有关数学的问题,其中有如下 一道著名的求未知数的问题.
10x+1 6
=1时,去分母后,正确的结 +1=1
B.4x +2-10x -1=1
C.4x +2-10x -1=6
D.4x +2-10x +1=6
新沪科版7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3.2 1元1次方程及其解法 第2课时 利用去分母解1元1次方程

课堂总结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去分母
怎么去分母:方程两边都各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去分母的依据:等式的性质2
去分母的注意点:
随堂练习
1.解下列方程:
【教材101 练习 第1题】
(1) ;
解:去分母,得3(2x+1)-5(x+1)=0. 去括号,得6x+3-5x-5=0. 移项,得6x-5x=-3+5. 合并同类项,得x=2.
(2) ;
3.2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
情境导入
请你列出方程算一算,丢番图去世时的年龄?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解:设丢番图去世时的年龄为x岁,得出方程
你能解出这道方程吗?
把你的解法与其他同学交流一下,看谁的解法好.
像上面这样的方程中有些系数是分数,如果能化去分母,把系数化为整数,则可以使解方程中的计算更方便些.
探索新知
例3:解方程: .
【教材P100 例3】
思考:1.若使方程各项的系数变成整数,方程两边应该同乘以什么数?
2.去分母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解:去分母,得12x-2(10x+1)=3(2x+1)-12.
去括号,得12x-20x-2=6x+3-12.
解:去分母,得10y-5(y-1)=-2(y+2). 去括号,得10y-5y+5=-2y-4. 移项,得10y-5y+2y=-4-5. 合并同类项,得7y=-9.两边同除以7,得y= .
沪科版(2012)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3.1 解一元一次方程(三)去分母 教案

注:此表由科长填写后交教导处存档使用说明1.组成要素本表评价指标的设定是按课堂教学的组成要素,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和教学效果共五个方面来进行。
各指标权重分配依次为5、6、6、4、4,指标的评价分为四个等级,分别赋值。
质性评价时主要围绕“教学特色与创新”、“肯定与可以改进”两方面意见。
综合评价(总评)分为优秀、良好、合格、较差四个等级。
2.评价标准的说明⑴教学目标①教学目标制定符合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又与学生实际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基础相适应,能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目标要明确、具体,有可操作性。
②较好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关注学生的差异发展,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愉悦,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⑵教学内容①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精心组构教学内容,容量恰当,坡度合理,教与学的时间比例得当;能有效整合学科知识与各类教学资源,注意与学生生活经验或与生产实践的联系。
②教师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内在联系,削枝强干、突出重点、抓准难点。
③教学内容的表述准确,没有出现知识性错误,能将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地揭示,易于学习。
⑶教学方式①教师能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能够根据学科课型特征和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重视启发,引导探索;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教学组织有序、张驰适度。
②能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关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方式转变的意义和要求,结合学科和学生实际恰当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等学习方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③注重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课堂中教师的精讲与学生的练习反馈时间比例适当,符合要求,教师能对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⑷教学手段教师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语言、板书、实验操作、演示、电脑和网络使用等专业化水平较高;各种媒体组合运用适时、适量、适度和有效。
⑸教学管理①课堂上营造民主开放的氛围,师生关系融洽平等、生生合作互动,教学活动协调,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风好,学习效果好。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 小结与复习

解:设现应购买这种国库券 x 元. 依题意得 x + 2.89%×3x = 20000. 解得 x≈18404 .
2.常见的几种方程类型及等量关系: (1)行程问题中基本量之间的关系: ① 路程=速度×时间; ②相遇问题:全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 ③追及问题:甲为快者,被追路程=甲走路程-乙走路程; ④流水问题:v顺=v静+v水,v逆=v静-v水.
(2)等积变形问题中基本量之间的关系: ① 原料面积 = 成品面积; ② 原料体积 = 成品体积.
提解示::去先括号用,分得配律1、x去 1括号6 简3化x.方程,再求解较
容易. 移项,得
24 2 1 x 3 x 1 6.
22 4
合并同类项,得 x 6 1 .
4
系数化为 1,得 x 6 1 .
4
针对训练
4. 解方程:x 2 2 x 3 .
5
2
解:去分母,得 2(x-2) = 20-5(x+3).
(除如数果不a能=为b,0 那),么所a得c=结果_b_c仍_ ,是等ac 式=.__bc_ (c ≠ 0).
3. 如果 a = b,那么 b = a.(对称性)
4. 如果 a = b,b = c,那么 a = c.(传递性)
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方程两边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别漏乘. (2)去括号:注意括号前的系数与符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
【解析】由题意,未知数 x 的系数为 a - 3, 所以 a - 3≠0.
由未知数 y 的次数为 | a | - 2,所以 | a | - 2 = 1, 即 a =±3. 但 a≠3. 所以 a = -3.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去括号)教案 (新版)

解一元一次方程
课题:3.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
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课标
要求
能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
材
及
学
情
分
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去括号这一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去括号法则和移项之后,进一步系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它既是第三章知识的深化 ,又为我们以后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提供研究和学习的方法,同时也为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计算做好准备,具体的说,本节课就是要通过对去括号的掌握和理 解,让学生形成系统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结构,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因此本节课的重要性是 不言而喻的。本节课的教材所具有的特点是所涉及到的方法和性质比较多,并且都是以题目的形式给出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去暴露学生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等量关系是:码头到乙码头的路程=乙码头到甲码头的路程,即顺航速度___顺航时间=逆航速度___逆航时间。
解: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是X千米/小时,则船在顺水中的速度是______千米/小时,船在逆水中的速度是_______千米/小时.
根据往返的路程相等得:
2(X+3)=2 .5( X-3)
去括号,得2x+6=2.5x-7.5
6x+6(x-2000)=150000
关于这个方程,你想怎么解?(先要去括号,引出去括号解方程的方法)
解: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则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2000度;上半年共用6x度,下半年共用电6(x-2000)度。根据全年用电15万度,列出方程:
2、归纳:解方程的一般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