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同步测试(附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蚜二非攻练习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墨子蚜二非攻练习新人教版

二、非攻兼爱和非攻是体和用的关系。

兼爱是大到国家之间要兼相爱交相利,小到人与人之间也要兼相爱交相利。

而非攻则主要表现在国与国之间。

只有兼爱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证兼爱。

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互利都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而人与人之间的互怨互损将激发矛盾引发祸乱。

年的一天,一个自由人的茅草棚里,一声啼哭,一个小生命诞生了,他就是墨子。

兴奋的父母给他取名翟。

墨子的父亲,是个木匠,帮人盖屋修房,箍桶造器,手艺不错,人也不错,收入也不错。

小墨子,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中,也有了木匠的悟性,准备长大了接父亲的班,以此养家糊口,延续家族的血脉。

而父亲却不愿儿承父业。

吃饭时,不时地【课内挖掘】墨子思想与当今社会主张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重新发现了墨子思想在当今社会的价值,诸如“创新型国家”“和谐社会”“和平崛起”“节约型社会”等等都能从墨家学说中找到精神或思想之源流。

一、创新型国家。

现在我们讲创新,讲科学发展。

若以科学传统来论,墨子不愧是中国的亚里士多德。

墨子的科学思想最集中地体现在《墨经》以及《大取》《小取》之中,里面既有科学概念的定义,也有方法论的探讨。

二、和谐社会。

近年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推动中国社会的改革,开展社会建设,“和谐社会”自此而出。

“和谐社会”与“兼相爱”如出一辙。

在墨子看来,人性本无差别,如同蚕丝一样,“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怎样的社会,培养怎样的民众,怎样的民众,营造出怎样的社会。

和谐社会,也应从“兼相爱”开始。

三、节约型社会。

几十年来,在“GDP压倒一切”的政绩观的引导下,我国资源的过度开采与对环境的破坏早已有目共睹。

无论是生态社会还是节约型社会,都对这种只图一时一势的经济增长敲响了警钟。

众所周知,墨子讲求节约,主张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反对繁文缛节,反对厚葬久丧,认为这些都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四、和平崛起。

近年来,面对西方国家的担忧,我国政府反复强调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中国要做负责任的大国。

鲁迅《非攻(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鲁迅《非攻(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非攻(节选)①“先生到楚国去?”“是的。

”墨子慢慢的说道,“我们的老乡公输般他总是依恃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兴风作浪的。

造了钩拒②,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怂恿楚王攻宋去了。

宋是小国,怎禁得这么一攻。

我去按他一下罢。

”说完,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

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

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包袱里还有窝窝头,不能用,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

不过布片薄,不平的村路梗着他的脚底,走起来就更艰难。

到得下午,他坐在一株小小的槐树下,打开包裹来吃午餐,也算是歇歇脚。

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走到墨子面前,歇下车子,叫了一声“先生”,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

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

还是讲空话的多……先生是到楚国去找公输般的罢?”“不错,”墨子说,“不过他听不听我,还是料不定的。

你们仍然准备着,不要指望着口舌的成功。

”管黔敖点点头,看墨子上了路,目送了一会,便推着小车,吱吱嘎嘎的进城去了。

楚国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国: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

走路的人,虽然身体比北方短小些,却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

他拍着红铜的兽环,当当的敲了几下,门丁进去禀他的主人。

公输般吃了一惊,大叫起来,放下云梯的模型和曲尺,跑到阶下去。

高中阅读理解及答案解析——非攻(节选)

高中阅读理解及答案解析——非攻(节选)

非攻(节选)鲁迅他穿过厨下,到得后门外的井边,绞着辘轳,汲起半瓶井水来,捧着吸了十多口,于是放下瓦瓶,抹一抹嘴,跑进厨房里,道:“耕柱子!给我和起玉米粉来!”耕柱子恰恰从堂屋里走到,是一个很精神的青年。

“先生,是做十多天的干粮罢?”他问。

“对咧。

”墨子说。

“公孙高走了罢?”“走了,”耕柱子笑道。

“他很生气,说我们兼爱无父,像禽兽一样。

”墨子也笑了一笑。

“先生到楚国去?”“是的。

你也知道了?”墨子让耕柱子用水和着玉米粉,自己却取火石和艾绒打了火,点起枯枝来沸水,眼睛看火焰,慢慢的说道:“我们的老乡公输般,他总是倚恃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兴风作浪的。

造了钩拒,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耸恿楚王攻宋去了。

宋是小国,怎禁得这么一攻。

我去按他一下罢。

”他看得耕柱子已经把窝窝头上了蒸笼,便回到自己的房里,在壁厨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端进蒸熟的窝窝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裹。

衣服却不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

从包裹里,还一阵一阵的冒着热蒸气。

“先生什么时候回来呢?”耕柱子在后面叫喊道。

“总得二十来天罢,”墨子答着,只是走。

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

他毫不在意,仍然走:沿路看看情形,人口倒很不少,然而历来的水灾和兵灾的痕迹,却到处存留,没有人民的变换得飞快。

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就这样的到了都城。

城墙也很破旧,但有几处添了新石头:护城沟边看见烂泥堆,像是有人淘掘过,但只见有几个闲人坐在沟沿上似乎钓着鱼。

“他们大约也听到消息了,”墨子想。

细看那些钓鱼人,却没有自己的学生在里面。

他决计穿城而过,于是走近北关,顺着中央的一条街,一径向南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跟踪检测2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跟踪检测2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 非攻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闻则非.之非:责怪,反对B.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甚:超过C.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得:得到D.以亏.人自利也亏:损害解析:选C 得:捕获、抓住。

2.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B.上为政者得则罚之C.若以此说往D.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解析:选A A项,“兹”通“滋”,更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B.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C.则弗知非,从而..誉之D.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解析:选D A项,“爱人”,关爱别人;B项,“少见”,看见很少的;C项,“从而”,跟从,并且;D项,“后世”,后代,与现代汉语同。

4.下列各句中,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亏人自利也A.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B.故书其言以遗后世C.此则天下之害也D.既以非之,何以易之解析:选D A、B两项为正常句式,C项为判断句,D项和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古诗文阅读《兼爱》《非攻》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兼爱》《非攻》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兼爱》《非攻》阅读练习及答案[古诗文阅读]《兼爱》《非攻》阅读练习及答案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由天下之害也。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於故也。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

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

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

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

越王击金而退之。

”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若勾君说之,则众能为之。

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

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鲁迅《非攻》阅读训练及答案

鲁迅《非攻》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支字,完成6〜9题。

文本一:非攻鲁迅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丄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

他毫末在意,仍然走。

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个农家歇下来,起来仍复走。

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

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

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痕藏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

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还是讲空话的多……”墨子说:“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

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

”……楚国的郢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

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

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墨子沉静的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

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

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

高中 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秋水节选 非攻节选 必修3 试题

高中 同步测控优化训练 秋水节选 非攻节选 必修3 试题

融会贯穿秋水〔节选〕非攻〔节选〕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入人园圃.〔〕攘.人犬豕〔〕入人栏厩.〔〕拖其衣裘.〔〕两涘.渚崖〔〕泾.流之大〔〕思路解析:平时重视积累,特别要注意形声字的读音。

答案:“圃〞读“pǔ〞,“攘〞读“rǎnɡ〞,“厩〞读“jiù〞,“裘〞读“qiú〞,“涘〞读“s ì〞,“泾〞读“jīnɡ〞。

2.以下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哪一项〔〕A.亏.人自利〔吃亏〕罪益.厚〔更加〕辜.人〔罪〕知而非.之〔非难〕C.东面..而视〔脸朝东〕少.仲尼之闻〔小看〕兹.甚〔更加〕大方..〔深明大道〕之家思路解析:A项中“亏〞是使动用法,应解释为“使……吃亏〞。

答案:A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2〕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者〞,我之谓也。

〔3〕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思路解析:文言文翻译应译出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

〔1〕关键词语是“愈〞“兹〞“益〞;〔2〕关键词语是“野语〞,宾语前置句“莫己假设〞“我之谓〞;〔3〕关键词语是“于是〞“以……为〞。

参考答案:〔1〕假如损害别人的利益越多,那么他的不仁也就越突出,罪过也就更加深重。

〔2〕俗语有一种说法,“听到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3〕在这个时候河伯快乐极了,认为天下盛美的东西全部都在自己身上。

4.填空。

〔1〕?秋水?选自?庄子?。

庄子名周,中期宋人,先秦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今存?庄子?分、、三局部,为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2〕?非攻?选自?墨子?。

这本书大局部是家学派弟子们记录下来的。

“非攻〞就是。

思路解析:作家、作品应重点记忆:作家——朝代——作品——评价〔对作家的评价和对作品的评价〕。

答案:〔1〕战国道内篇外篇杂篇〔2〕墨反对进攻的战争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非攻同步测试(附答案) 《非攻(节选)》 【背景探源】 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据孙诒让考证,墨子生卒年在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他出身低微,“上无君子之子,下无耕农之难”,可能是一个接近手工业劳动者的读书人。因而养成了注重节俭、劳身苦志的作风,“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足登“跋跷”。他注重实践,善于制作,相传他的木工技术,与鲁班齐名。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响,“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叛逆,创建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儒和墨两派互相驳辩,在先秦首先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人们常把孔墨、儒墨并提。墨子在战国时代乃是流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墨家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自己使命,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安定民生。墨子“平生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后客鲁阳,复欲适越而未果。”(孙诒让《墨子传略》)“席不暖”,“衣不黔”,真有孟子所说的“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主”的精神。两千多年来一直流传着他止楚攻宋的传说。正因如此,他的智慧、坚定和见义勇为博得了历代人民尊敬。 到了汉代,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墨家学派渐趋式微。但体现墨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得以保存下来,并一直流传至今。 《非攻》(节选)部分对打着“义”的旗号侵略他国的战争行为的非正义性予以抨击,表达了墨子的“非攻”思想。 【作品鉴赏】 和平,众之所求。先秦诸子对于和平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主要的就是关于仁与义的争论。这是残酷的环境使然。当其时,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愤于世事而无奈,骑牛出函谷而不还;儒家的创始人孔子著述春秋,希望以此劝世,但是闻说祥瑞麒麟被猎获,对世事极度失望,掷笔绝书。孟子是孔子理念的继承者,也是“义”的创建者。孟子说:“春秋无义战。” 无论是“仁”或“义”,都是从建立社会秩序的角度来说的。社会秩序的实质是社会各利益群体相互间的一种妥协。问题是,战国期间的诸侯们并非孟子的性“善”者,而是荀子的性“恶”者,于是就有了“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的战争,他们是用战争的方式来进行关于建立社会秩序的讨论。而墨子是作为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人民的代言人参与关于社会秩序的讨论。《非攻》篇就是墨子的讨伐不义战争的檄文。这篇檄文对非正义战争的批判可谓入木三分。下面我们就从思想内容与表现手法两个方面加以赏析。 一、 锋芒直指不义战争 入人园圃,窃人桃李,尽管是偷,但只是对别人造成了轻微的损失,尽管不义,也还不至于造成多坏的影响,而众人便纷纷指责,掌权者则重重处罚,这实在有点小题大做。其实损害别人,贪点小便宜,尽管可恶,可也不至于成为众矢之的,更何况这便宜实在小得有点微不足道。至于偷鸡摸狗,尽管比窃人桃李严重,显得不仁不义,但也仅仅是鸡鸣狗盗而已,至多给牲畜的主人造成一阵财产的阵痛。入人栏厩,取人牛马,这似乎有点严重了,因为牛马是主人家中耕种负载主要的依靠,没有了牛马,主人可能无法完成春种秋收,进而影响到主人的生计。所以这就比偷鸡摸狗更严重了一些,但还不至于威胁到主人的身家性命。至于杀不辜人,情况就大大地严重了,因为这剥夺了别人最基本的人权――生存权。生命是极其宝贵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别人的生命。如果剥夺了别人的生命,那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那他自己也受到严厉的惩罚,而被处以极刑。但即便如此,他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也只是在一定范围内,还不足以动摇整个国家的社会基础。以上四种行为都是不义行为,而且程度由浅入深,应当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这也是可以理解,毕竟这四种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但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发展到攻打别的国家,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那些个君子却又跟在强权者的后面屁颠屁颠地赞誉有加呢?那些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举动竟然赢得了众人的喝彩,真是让人不可思议。似乎杀人越多,不义越甚,才能成就大义。既然如此,那么用残杀众多生灵的生命换来的所谓大义又有什么狗屁价值呢?这种所谓的“大义”还有什么值得赞叹的呢?那些个赞誉有加的君子们不是混蛋又是什么呢?其实发动战争侵略别国,荼毒生灵才是真正的大不义。这样,文章就把批判的矛头直指不义战争,从而揭示出不义战争才是造成百姓流离失所、横死荒野的罪魁祸首。 二、层层铺垫,对照鲜明 文章主旨的表现并不是开门见山的,而是作了层层铺垫的。先是说情节极其轻微的窃人桃李,次说情节不太严重的鸡鸣狗盗,又说情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节较为严重的取人牛马,再说情节相当严重的杀人越货,情节是越来越严重,不义的程度也越来越深。这些行为的确应当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但是上述四种行为即使再严重,也不会比“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侵人之国严重吧。按照常理,侵人之国应当是罪大恶极,其罪行应该是罄竹难书,擢发难数,但却赢得一片颂扬之声,何等滑稽!何等可笑!何等可憎!何等可恨!性质相同只是轻重不同的行为,导致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相形之下,不就更能看出君子的逻辑是混帐逻辑吗?鲜明的对比使得文章的主旨就更加突出了。 《非攻》思想内容极为深刻,反映了当时民众的呼声,艺术手法效果突出,使得文章摇曳多姿。正因为如此,文章才历千年而不衰,让人常读常新,屡受教益。 【译释点评】 今有一人, 入人园圃(2), 窃其桃李, 众闻则非之(3), 现在有一个人,进入别人家的果园,偷人家的桃子李子,众人听说了这件事都指责他, 园圃: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地方叫圃。这里园圃是偏义复词,圃字无义。 非:指责,非难。 上为政者得则罚之(4)。 此何也? 以(5)亏人自利也。 在上执政的人捕获到他惩罚他。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损害了别人有利于自己。 为政:执政的人。 得:得到,这里指捕获。亏:使动用法,使人亏。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6), 其不义(7)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至于偷人家狗猪鸡的人,他的(这种行为)又比进入别人家的果园,偷人家的桃子李子更加不义。 豚;小猪。 甚;严重,厉害。 是(8)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9)亏人愈多,其不仁兹(10)甚, 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损害别人越多, 如果损害别人越多, 他不仁义就会更加严重, 兹:通“滋”,更加。 甚:严重 罪益厚(11)。至入人栏厩(12),取人牛马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 罪行也就越大。至于进入别人的牛圈马棚,盗取别人牛马的,他不仁不义又超过了偷盗别人狗猪 厚:这里当‘重“讲。栏厩;栏,古时称牛马的圈。厩,马棚。 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鸡。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损害别人越来越多。如果损害别人越来越多,他就更加不仁不义,罪行也就越来越大。 至杀不辜(13)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 至于杀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死无辜百姓,剥下他们的衣物,夺取他们的戈矛刀剑,他又比进入别人的牛圈马棚, 拖:拽下来。 无辜:没有罪过。 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盗取别人牛马更加严重。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损害别人越来越多。如果损害别人越来越多,他就更加不仁不义, 罪益厚。当此(14),天下(15)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罪行也就越来越大。对此,天下的君子都知道(偷盗行为)并且加以责难,说它是不义。 今至大为攻国(16),则弗(17)知非,从而誉之(18),谓之义。 现在至于大的发展到攻打别国,君子们却不知道加以非难,跟在后面加以赞扬,说它是义。 从而誉之:跟在后面加以赞扬。而,顺承连词。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这可以说是知道了义与不义的区别了吗? 点评:《非攻》(节选)对于打着“义”的旗号侵略他国的战争行为的非正义性予以抨击。 【课后理解】 (2)【园圃】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地方叫圃。这里园圃是偏义复词,圃字无义。 (3)【非之】非难他。 (4)【上为政者】在上执政的人 (5)【以】因为 (6)【攘人犬豕鸡豚者】偷人家狗猪鸡的人 (7)【不义】 (8)【是】这 (9)【苟】如果 (10)【兹】通“滋”,更加。 (11)【益厚】更加深重。 (12)【栏厩】栏厩;栏,古时称牛马的圈。厩,马棚。 (13)【不辜】没有罪过。 (14)【当此】对此 (15)【天下】 (16)【攻国】攻打(别的)国家。 (17)【弗】不 (18)【从而誉之】跟在后面加以赞扬。 【知识盘点】 1、通假字 ①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兹”通“滋”,更加 2、词类活用 ①众闻则非之 形容词用作动词,非难。 ②以亏人自利也。 使动用法,使人亏。 ③从而誉之 名词用作动词,赞美。 3、特殊句式 ①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省略句,“甚”字后面省略了“于”字。 ②从而誉之,谓之义。 省略句,“谓之”后面省略了“为”字。 【文化卡片】 《墨子》思想简介 墨家学说以墨子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节葬”、“节用”、“非乐”、“非命”等思想为宗旨,反对儒家“亲亲有术,尊贤有等”;反对兼并战争,主张打破贵族垄断政治,“虽在农与工肆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墨子?尚贤上》);提倡“强力”,反对天命观;主张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小生产者的利益和要求。 【考题链接】 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001年全国卷)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C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 D则弗知非,从而誉之 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众闻则非之 B以亏人自利也。 C从而誉之 D项伯杀人,臣活之 4、下列各句所用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 A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B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C从而誉之,谓之义。 D若属皆且为所禽 附参考答案 1、C “乘”意即“登上”。 2、C A“非常”古义为意外的变故,现意为特别,很;B“细说”古义为谗言,今义为仔细地说;D“从而”古义为跟从,“而”是承接连词,今义为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BD BD是使动用法,A为形容词用作动词,C为名词用作动词。 4、AC AC为省略句,B为判断句,D为被动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