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材料工程有机化学(徐寿昌-第二学期)期末复习题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 第二版 徐寿昌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全)

有机化学 第二版 徐寿昌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全)

徐寿昌编《有机化学》第二版习题参考谜底之蔡仲巾千创作第二章烷烃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1)2,3,3,4-四甲基戊烷(2)3-甲基-4-异丙基庚烷(3)3,3,-二甲基戊烷(4)2,6-二甲基-3,6-二乙基辛烷(5)2,5-二甲基庚烷(6)2-甲基-3-乙基己烷(7)2,2,4-三甲基戊烷(8)2-甲基-3-乙基庚烷2、试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1) (CH3)3CC(CH2)2CH2CH3(2) (CH3)2CHCH(CH3)CH2CH2CH2CH3 (3) (CH3)3CCH2CH(CH3)2(4) (CH3)2CHCH2C(CH3)(C2H5)CH2CH2CH3(5)(CH3)2CHCH(C2H5)CH2CH2CH3(6)CH3CH2CH(C2H5)2(7) (CH3)2CHCH(CH3)CH2CH3(8)CH3CH(CH3)CH2CH(C2H5)C(CH3)33、略4、下列各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对吗?如有错,指犯错在哪里?试正确命名之.均有错,正确命名如下:(1)3-甲基戊烷(2)2,4-二甲基己烷(3)3-甲基十一烷(4)4-异丙基辛烷(5)4,4-二甲基辛烷(6)2,2,4-三甲基己烷5、(3)>(2)>(5)>(1) >(4)6、略7、用纽曼投影式写出1,2-二溴乙烷最稳定及最不稳定的构象,并写出该构象的名称.8、构象异构(1),(3)构造异构(4),(5)同等)2),(6)9、分子量为72的烷烃是戊烷及其异构体(1) C(CH3)4 (2) CH3CH2CH2CH2CH3 (3) CH3CH(CH3)CH2CH3 (4) 同(1)10、分子量为86的烷烃是己烷及其异构体(1)(CH3)2CHCH(CH3)CH3 (2) CH3CH2CH2CH2CH2CH3 , (CH3)3CCH2CH3(3)CH3CH2CH(CH3)CH2CH3 (4)CH3CH2CH2CH(CH3)214、 (4)>(2)>(3)>(1)第三章烯烃1、略2、(1)CH2=CH—(2)CH3CH=CH—(3)CH2=CHCH2—3、(1)2-乙基-1-戊烯 (2) 反-3,4-二甲基-3-庚烯 (或(E)-3,4-二甲基-3-庚烯(3) (E)-2,4-二甲基-3-氯-3-己烯 (4) (Z)-1-氟-2-氯-2-溴-1-碘乙烯(5) 反-5-甲基-2-庚烯或 (E)-5-甲基-2-庚烯 (6) 反-3,4-二甲基-5-乙基-3-庚烯(7) (E) -3-甲基-4-异丙基-3-庚烯 (8) 反-3,4-二甲基-3-辛烯4、略5、略6、7、活性中间体分别为:CH3CH2+ CH3CH+CH3 (CH3)3C+稳定性: CH3CH2+> CH3CH+CH3> (CH3)3C+反应速度: 异丁烯>丙烯>乙烯8、略9、(1)CH3CH2CH=CH2 (2)CH3CH2C(CH3)=CHCH3 (有顺、反两种)(3)CH3CH=CHCH2CH=C(CH3)2 (有、反两种)用KMnO4氧化的产物: (1) CH3CH2COOH+CO2+H2O(2)CH3CH2COCH3+CH3COOH(3) CH3COOH+HOOCCH2COOH+CH3COCH310、(1)HBr,无过氧化物(2)HBr,有过氧化物(3)①H2SO4 ,②H2O(4)B2H6/NaOH-H2O2 (5)① Cl2,500℃② Cl2,AlCl3(6)① NH3,O2② 聚合,引发剂(7)① Cl2,500℃,② Cl2,H2O③ NaOH11、烯烃的结构式为:(CH3)2C=CHCH3 .各步反应式略12、该烯烃可能的结构是为:13、该化合物可能的结构式为:14、(CH3)2C=CHCH2CH2C(CH3)=CHCH3 及CH3CH=CHCH2CH2C(CH3)C=C(CH3)2以及它们的顺反异构体.15、① Cl2,500℃② Br2,第四章炔烃二烯烃1、略2、(1)2,2-二甲基-3-己炔 (或乙基叔丁基乙炔) (2) 3-溴丙炔 (3) 1-丁烯-3-炔 (或乙烯基乙炔)(4) 1-己烯-5-炔 (5) 2-氯-3-己炔 (6 ) 4-乙烯基-4-庚烯-2-炔 (7) (3E)-1,3,5-己三烯3、(7) (CH3)3C—C≡CCH2CH34、(1) CH3CH2COOH+CO2 (2) CH3CH2CH2CH3 (3) CH3CH2CBr2CHBr2(4) CH3CH2C≡CAg (5) CH3CH2C≡CCu (6)CH3CH2COCH35、(1)CH3COOH (2)CH2CH=CHCH3 , CH3CHBrCHBrCH3 , CH3C≡CCH3(3) [CH3CH=C(OH)CH3] , CH3CH2COCH3 (4) 不反应6、(1) H2O+H2SO4+Hg2+ (2) ① H2,林德拉催化剂② HB r(3) 2HBr(4) ① H2,林德拉催化剂② B2H6/NaOH,H2O2 (5) ① 制取1-溴丙烷(H2,林德拉催化剂;HBr,ROOH ) ② 制取丙炔钠(加NaNH2) ③ CH3CH2CH2Br+CH3C≡Can7、8、(1) CH2=CHCH=CH2+ CH≡CH (2) CH2=CHCH=CH2 + CH2=CHCH=CH2(3) CH2CH=C(CH3)=CH2 + CH2=CHCN(2) 可用(1)中制取的1-丁炔 + 2HCl(3) 可用1-丁炔 + H2,林德拉催化剂,再加HBr + ROOH10、11、(1) ① Br2/CCl4②银氨溶液 (2) 银氨溶液12、(1) 通入硝酸银的氨溶液中,乙炔迅速生成乙炔银沉淀而除去.(2) 用林德拉催化剂使乙炔氢化为乙烯.13、(1) 1,2-加成快,因为1,2-加成活化能低于1,4-加成活化能.(2) 1,4-加成产物比1,2-加成产物的能量低,更稳定.14、可利用”动力学控制”和”热力学控制”理论解释.15、此烃为: CH2=CHCH=CHCH=CH2 (有顺反异构体)第五章脂环烃1、(1)1-甲基-3-异丙基环己烯(2)1-甲基-4-乙烯基-1,3-环己二烯(3)1,2-二甲基-4-乙基环戊烷(4)3,7,7-三甲基双环[4.1.0]庚烷(5)1,3,5-环庚三烯(6)5-甲基双环[2.2.2]-2-辛烯(7)螺[2.5]-4-辛烯3、略4、(1)、)2)、(3)无(4)顺、反两种(5)环上顺反两种,双键处顺反两种,共四种(6)全顺、反-1、反-2、反-4 共四种5、6、7、该二聚体的结构为:(反应式略) 8、9、第六章单环芳烃1、略2、3、(1)叔丁苯(2)对氯甲烷(3)对硝基乙苯(4)苄醇(5)苯磺酰氯(6)2,4-二硝基苯甲酸(7)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8)1-对甲基苯-1-丙烯4、(1)① Br2/CCl4② 加浓硫酸(或HNO3+H2SO4)(2)① Ag(NH3)2NO3②Br2/CCl46、(1)AlCl3 ClSO3H7、(1)A错,应得异丙苯;B错,应为氯取代α-H .(2)A错,硝基苯部发生烷基化反应;B错,氧化应得间硝基苯甲酸.(3)A错,-COCH3为间位定位基;B错,应取代环上的氢.8、(1)间二甲苯>对二甲苯>甲苯>苯(2)甲苯>苯>溴苯>硝基苯(3)对二甲苯>甲苯>对甲苯甲酸>对苯二甲酸(4)氯苯>对氯硝基苯> 2,4-二硝基氯苯9、只给出提示(反应式略):(1)4-硝基-2-溴苯甲酸:① 硝化② 溴代(环上)③ 氧化3-硝基-4-溴苯甲酸:① 溴代(环上)② 氧化③ 硝化(2)① 溴代(环上)② 氧化(3)① 氧化② 硝化(4)① 硝化② 溴代(环上)(5)① 硝化② 氧化(6) ① 烷基化② 氧化③ 氯代10、只给出提示(反应式略):(1)以甲苯为原料:① Cl2/Fe ② Cl2,光(2)以苯为原料:① CH2=CH2,AlC3② Cl2 ,光③苯,AlCl3(3)以甲苯为原料:① Cl2 ,光② CH3Cl ,AlCl3 ③甲苯,AlCl3(4)以苯为原料:① CH3CH2COCl ,AlC3 ② Zn-Hg+ HCl11、(1)乙苯(2)间二甲苯(3)对二甲苯(4)异丙苯或正丙苯(5)间甲乙苯(6)均三甲苯12、两种:连三溴苯;三种:偏三溴苯;一种一元硝基化合物:均三溴苯.13、14、15、略第七章立体化学1、(1)3 (2)4 (3)2 (4)8 (5)0 (6)4 (7)0 (8)2 (9)32、略3、(1)(4)(5)为手性分子4、对映体(1)(5)相同(2)(6)非对映体(3)(4)5、7、(4)为内消旋体8、(1)(2);(5)(6);(7)(8)为对映体(5)(7);(5)(8);(6)(7);(6)(8)为非对映体9、(A)CH3CH2CH(OH)CH=CH2(B)CH3CH2CH(OH)CH2CH310、(A)CH2=CHCH2CH(CH3)CH2CH3(B)CH3CH=CHCH(CH3)CH2CH3 10、(A)CH2=CHCH2CH(CH3)CH2CH3(B)CH3CH=CHCH(CH3)CH2CH3(C)CH3CHCH2CH(CH3)CH2CH311、第九章卤代烃1、(1)1,4-二氯丁烷(2)2-甲基-3-氯-6-溴-1,4-己二烯(3)(E)-2-氯-3-己烯(4)2-甲基-3-乙基-4-溴戊烷(5)对氯溴苯(6)3-氯环己烯(7)四氟乙烯(8)4-甲基-1-溴-1-环己烯2、(1) CH2=CHCH2Cl (3)CH3C≡CCH(CH3)CH2Cl(6)Cl2C=CH2 (7)CF2Cl2 (8)CHCl33、(1)CH3CHBrCH3 CH3CH(CN)CH3(2)CH3CH2CH2Br CH3CH2CH2OH(3)ClCH2CH=CH2 ClCH2CH(OH)CH2Cl(6)CH3CH(CH3)CHClCH3 CH3CH(CH3)CH(NH2)CH3(7)(CH3)2C=CH2(8)PBr3 CH3CH(ONO2)CH3+AgBr↓(9)CH3CH2CH2CH2C≡CMgBr + C2H5 (10)ClCH=CHCH2OCOCH3(11)Cl2CHCHCl2 Cl2C=CHCl4、(只给出主要产物,反应式略)(1)CH3CH2CH2CH2OH (2)CH3CH2CH=CH2(3)A:CH3CH2CH2CH2MgBr B:CH3CH2CH2CH3+ HC≡CMgBr (4)CH3CH2CH2CH2I + NaBr (5)CH3CH2CH2CH2NH2 (6)CH3CH2CH2CH2CN(7)CH3CH2CH2CH2ONO2 + AgBr↓ (8)CH3C≡CCH2CH2CH2CH3(9)CH3(CH2)6CH3 (10)CH3CH2CH2CH2N(CH3)25、(1)加AgNO3(醇),有白色沉淀析出,反应速度:CH2=CHCH2Cl > CH3CH2CH2Cl > CH3CH=CHCl (几乎不反应)(2)加AgNO3(醇),有白色沉淀析出,反应速度:苄氯>氯代环己烷>氯苯(不反应)(3)加AgNO3(醇),分别有白色、蛋黄色、黄色沉淀生成(4)试剂、现象同(2),反应速度:苄氯> 1-苯基-2-氯乙烷>氯苯(不反应)6、(1)a:(CH3)3CBr > CH2CH2CHBrCH3> CH3CH2CH2CH2Br (2)a:CH3CH2CH2Br>(CH3)2CHCH2Br>(CH3)3CCH2Brb:CH3CH2CH2CH2Br > CH3CH2CHBrCH3>(CH3)3CBr7、(1)(CH3)2CBrCH2CH3>(CH3)2CHCHBrCH3 >(CH3)2CHCH2CH2Br8、(1)CH3CH2CH2CH2Br反应较快.因为甲基支链的空间阻碍降低了SN2反应速度.(2)(CH3)3CBr反应较快,为SN1反应.(CH3)2CHBr 首先进行SN2 反应,但谁为弱的亲核试剂,故反应较慢.(3)-SH 反应快于-OH ,因为S的亲核性年夜于O.(4)(CH3)2CHCH2Br快,因为Br比Cl 易离去.9、(1)SN2 (2)SN1 (3)SN2 (4) SN1 (5) SN1 (6)SN2 (7)SN210、(1)(A)错,溴应加在第一个碳原子上.(B)错,-OH中活泼H 会与格氏试剂反应.(2)(A)错,HCl无过氧化物效应.(B)错,叔卤烷遇-CN易消除.(3)(B)错,与苯环相连的溴不活泼,不容易水解.(4)错,应消除与苯环相邻碳上的氢.11、只给出提示(反应式略):(1)① KOH(醇)② HBr 过氧化物(2)① KOH(醇)② Cl2 ,500℃③ [H](3)① KOH(醇)② Cl2 ③ 2KOH(醇)④2HCl(4)① KOH(醇)② Cl2 ,500℃③ Cl2(5)① Cl2 ,500℃② HOCl ③ Ca(OH)2,100℃(6)① Cl2 ,500℃② Cl2 ③ KOH(醇)④ KOH,H2O⑤KOH(醇)(7)① KOH(醇)② HCl (8)① KOH(醇)②Br2(9)① Cl2② H2/Ni③NaCN(10)1,1-二氯乙烯:① HCl ② Cl2 ③ KOH(醇)三氯乙烯:① 2Cl2② KOH(醇)(11)① KOH(醇)② Cl2 ,500℃③KOH,H2O(12)① HCHO/ZnCl2+HCl ②KOH,H2O(13)① KOH(醇)②Br2③ 2KOH(醇)④ Na,液氨⑤ CH3CH2CH2Br12、略13、(反应式略)14、(反应式略)A: CH2=CHCH(CH3)CH2CH3 B;CH3CH2CH(CH3)CH2CH3 (无旋光性)15、(反应式略)A:CH3CH(Br)CH=CH 2 B: CH3CHBrCHBrCH2Br C:CH3CH(OH)CH=CH2D: CH3CH=CHCH2OH E: CH3CH(OH)CH2CH3 F:CH3CH2CH2CH2OHwsy024第十章醇和醚1、(1)2-戊醇2° (2)2-甲基-2-丙醇3° (3)3,5-二甲基-3-己醇3°(4)4-甲基-2-己醇2° (5)1-丁醇1° (6)1,3-丙二醇1°(7)2-丙醇2° (8)1-苯基-1-乙醇2° (9)(E)-2-壬烯-5-醇2°(10)2-环己烯醇2° (11)3-氯-1-丙醇1°2、(2)>(3)>(1)3、按形成氢键几多和可否形成氢键排列:(4)>(2)>(1)>(3)>(5)4、(1)① Br2②AgNO3 (醇)(2)用卢卡试剂(ZnCl+HCl),反应速度:3°>2°>1°(3)用卢卡试剂(ZnCl+HCl),α-苯乙醇反应快.5、分别生成:3-苯基-2-丁醇和 2-甲基戊醇6、只给出主要产物(1)CH3CH=C(CH3)2 (2) (CH3)2C=CHCH2OH (3)C6H5-CH=CHCH3(4)C6H5-CH=CHCH(CH3)2 (5)CH3CH=C(CH3)C(CH3)=CHCH37、(1)对甲基苄醇>苄醇>对硝基苄醇(2)α-苯基乙醇>苄醇>β-苯基乙醇8、提示:在反应过程中,形成烯丙基正离子,因而生成两种产物.9、略10、(反应式略)(1)CH3CH2CH2MgBr + CH3CHO 或 CH3MgBr + CH3CH2CH2CHO (2)CH3MgBr + CH 3COCH2CH3 或 CH3CH2MgBr + CH3COCH3(3)CH3CH2MgBr + C6H5-CHO 或 C6H5-MgBr + CH3CH2CHO (4)CH3MgBr +C6H5-COCH3 或 C6H5-MgBr + CH3COCH3(5)① Cl2 ,500℃②H2O,NaOH ③HOCl ④ H2O,NaOH ⑤ 3HNO3 12、只给出提示(反应式略):(1)① –H2O ② HCl (2)① -H2O ② 直接或间接水合(3)① –H2O ② HBr ③ KOH/醇13、只给出提示(反应式略):(1)① PBr3② Mg/干醚③ 环氧乙烷④H2O(2)① CH3CH2CH2Mg,干醚②H3O+③–H2O/H+,△④ 硼氢化氧化(3)① C2H5Cl/AlCl3② NaOH ③ CH3I ④ CH3CH2CH2COCl/AlCl3⑤ LiAlH4(4)选1,3-丁二烯和 3-丁烯-2-酮① 双烯合成② CH3Mg③ H3O+④ H2/Ni14、该醇的结构式为:(CH3)2CHCH(OH)CH315、原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CH3CH(OH)CH2CH3 或CH3CH2CH2CH2OH (反应式略)16、A:(CH3)2CHCHBrCH3B: (CH3)2CHCH(OH)CH3C:(CH3)2C=CHCH3(反应式略)18、A:CH3CH2CHBrCH(CH3)2 B:CH3CH2CH=C (CH3)2C:CH3CH=CHCH(CH3)2D:CH3CH2CHO E:CH3COCH3(各步反应式略)19、(1)CH3OCH2CH2CH3 甲丙醚(甲氧基丙烷) C2H5OC2H5 乙醚(乙氧基乙烷)CH3OCH(CH3)2 甲异丙醚(2-甲氧基丙烷)(2)CH3OCH2CH2CH2CH3 甲丁醚(甲氧基丁烷)CH3OCH(CH3)CH2CH3 甲仲丁醚(2-甲氧基丁烷)CH3OCH2CH(CH3)2 甲异丁醚(1-甲氧基-2-甲基丙烷)CH3OC(CH3)3 甲叔丁醚(2-甲氧基-2-甲基丙烷)CH3CH2OCH2CH2CH3 乙丙醚(乙氧基丙烷) CH3CH2OCH(CH3)2 乙异丙醚(2-乙氧基丙烷)20、(1)加金属钠,乙醇钠在乙醚中是固体,可分离.(2)① 加Ag(NH3)2NO3 ,1-戊炔有白色沉淀生成,分离,再加稀硝酸可还原为炔.② 加金属钠,1-甲氧基-3-戊醇可生成醇钠(固体),分离,再加水可还原为原化合物.21、(只给出主要产物,反应式略)(1)CH3OCH2CH2CH3 + NaI (2)CH3CH2OCH(CH3)CH2CH3 + NaBr (3)CH3CH2C(CH3)2OCH2CH2CH3 + NaCl (4)(CH3)2C=CH2+ CH3CH2CH2OH +NaCl22、只给出提示(反应式略):(1)制取乙二醇二甲醚:① 乙烯O2/Ag,△② 2CH3OH制取三甘醇二甲醚:① 乙烯O2/Ag,△② H2O,H+③ 环氧乙烷④环氧乙烷⑤2CH3OH/H2SO4,△(2)① O2/Ag,△② NH3③ 环氧乙烷(3)① O2/ Cu, 加压、△ 制得甲醇②–H2O(4)① 直接或间接水合制异丙醇②–H2O(5)从苯动身:① Cl2/Fe ② HNO3+H2SO4③ Na2CO3④ CH3Br 其中CH3OH + HBr→ CH3Br + H2O(6)① 由CH2=CH2→ CH3CH2MgBr② 由CH2=CH2→ 环氧乙烷③ 由①和②→ CH3CH2CH2CH2OH ④–H2O23、因分子中含有羟基越多则形成份子间氢键越多,沸点越高.乙二醇二甲醚不能形成份子间的氢键,因而沸点是三者中最低的.24、(1)CH3I ,CH3CH2CH2CH2I (2)CH 3I ,CH3CH(I)CH2CH2CH3(3)CH3I ,CH3CH2CH(CH3)CH2I25、该化合物的结构式为:CH3CH2CH2OCH2CH2CH3 (有关反应式略)26、此化合物为:CH3(CH2)4-O-CH2CH327、m molAgI = m mol CH3I 化合物C20H21O4N 相对分子质量为339,所以11.62mg/235mg(1mol AgI)=11.62/235(1molCH3I)第十一章酚和醌1、(1)间甲苯酚(2)4-乙基-1,3-苯二酚(3)2,3-二甲基苯酚(4)2,4,6-三硝基苯酚(5)邻甲氧基苯酚(6)对羟基苯磺酸(7)1-甲基-2-萘酚(8)9-蒽酚(9)1,2,3-苯三酚(10)5-甲基-2-异丙基苯酚(11)5-硝基-1-萘酚(12)β-氯蒽醌4、① FeCl3② Na5、(1)用氢氧化钠水溶液,苯酚成酚钠溶于水,然后用分液漏斗分离,再酸化.(2)、(3)、(4)同样可用氢氧化钠水溶液将相应得酚分离出来. 6、在苯酚分子中引入吸电子基可使酸性增强,其中邻、对位的酸性年夜于间位,所以酸性由年夜到小的顺序为:2,4-二硝基苯酚>对硝基苯酚>间硝基苯酚>苯酚7、水杨醇不溶于碳酸氢钠溶液而容于氢氧化钠溶液,酸化后又可析出,且与三氯化铁溶液反应显蓝紫色,故可证明分子中含有酚羟基.当用氢溴酸处置,分子中羟基被溴原子取代,有分层现象呈现,证明分子中有醇羟基.8、(2)、(4)能形成份子内氢键 ,(1)、(3)能形成份子间氢键.9、(1)以苯为原料:① 浓硫酸(磺化)生成间苯三磺酸②NaOH,△(碱熔)③H+(2)以苯为原料:① C2H5Cl,AlCl3②浓硫酸(磺化)生成4-乙基-1,3-苯二磺酸③NaOH,△(碱熔)④H+(3)苯:①磺化, ②NaOH,△(碱熔)③H+④HNO2(4)由上制得苯酚钠,再加C2H5I即可.(5)① 由上得苯酚② Cl2,△③ Cl2,△ 制得2,4-二氯苯酚④ NaOH ⑤ CH2ClCOOH(6)① 由上制得苯酚钠② CH3I③硝化(9)① 制取苯酚② 磺化→ 对羟基苯磺酸③ Cl2④ H1O ,H+ ,△(10)① 制取苯酚② C2H5Cl ,AlCl3③ Br2,FeCl310、11、(1)① 磺化,碱熔→ 间苯二酚钠② CH3I(3)①磺化,NaOH,△(碱熔),H+→对甲苯酚② CH3COCl , AlCl3 12、该化合物结构式为:第十二章醛、酮1、(1)3-甲基戊醛(2)2-甲基-3-戊酮(3)甲基环戊基甲酮(4)间甲氧基苯甲醚(5)3,7-二甲基-6-辛烯醛(6)α-溴代苯乙酮(7)乙基乙烯基甲酮(8)丙醛缩二乙醇 (9)环己酮肟 (10)2,4-戊二酮 (11)丙酮-2,4-二硝基苯腙3、略4、(1)CH3CH2CH2OH (2)CH3CH2CH (OH )C6H5(3)CH3CH2CH2OH(4)CH3CH2CH (OH )SO3Na (5)CH3CH2CH (OH )CN(6)CH3CH2CH (OH )CH (CH3)CHO (7)CH3CH2CH=C (CH3)CHO7、(1)(3)(6)(7)能发生碘仿反应 ;(1)(2)(4)能与NaHSO3发生加成反应,8、(1)CF3CHO > CH3CHO > CH3COCH3 > CH3COCH=CH2(2)ClCH2CHO > BrCH2CHO > CH3CH2CHO > CH2=CHCHO9、(1)加2,4-二硝基苯肼 (2)加托伦试剂 (3)碘仿反应(4)饱和NaHSO3水溶液 (5)2,4-二硝基苯肼 (6)碘仿反应10、只给出主要产物,反应式略:也可通过格氏试剂增碳、水解、氧化获得.A :CH CH 2CH 3O13、 红外光谱1690 cm-1 为羰基吸收峰.核磁共振普δ1.2(3H )三重峰是—CH3;δ3.0(2H )四重峰是—CH2—;δ7.7(5H )多重峰为一取代苯环. B :CH 2C CH 3O红外光谱1705 cm-1 为羰基吸收峰.核磁共振普δ2.0(3H )单峰是—CH3;δ3.5(2H )单峰是—CH2—;δ7.1(5H )多重峰为一取代苯环.14、该化合物结构式为:(CH3)2COCH2CH3 (反应式略)15、A :CH3COCH2CH2CH=C(CH3)2 或 (CH3)2C=C(CH3)CH2CH2CHO B :CH3COCH2CH2CHOC H 3C CH 2CH(OCH 3)2O16、 红外光谱1710 cm-1 为羰基吸收峰.核磁共振普δ2.1(3H )单峰是—CH3;δ3.2(2H )多重峰是—CH2—;δ4.7(1H )三重峰是甲氧基中的—CH3.(反应式略)19、红外光谱1712 cm-1 为羰基吸收峰,1383、1376为C —C 的吸收峰.核磁共振普δ1.00 、δ1.13是—CH3;δ2.13—CH2—;δ3.52 是 CH.A :(CH3)2CHCOCH2CH3B :(CH3)2CHCH(OH)CH2CH3C :(CH3)2C=CHCH2CH3D : CH3COCH3E :CH3CH2CHO(反应式略)第十三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1、(1) 己酸 (2) 2,2,3-三甲基丁酸 (3) 2-氯丙酸 (4) β-萘甲酸 (5) 3-丁烯酸(6) 环己烷羧酸 (7) 对甲基苯甲酸甲酯 (8) 对苯二甲酸 (9) α-萘乙酸(10) 乙酸酐 (11) 甲基丁烯二酸酐 (12) N,N-二甲基甲酰胺 (13) 3,5-二硝基苯甲酰氯(14) 邻苯二甲酰亚胺 (15) 2-甲基-3-羟基丁酸 (16) 1-羟基环戊烷羧酸2、3、略4、(1)草酸>丙二酸>甲酸>乙酸>苯酚(2)F3CCOOH > ClCH2COOH > CH3COOH > C6H5OH > C2H5OH (3)对硝基苯甲酸>间硝基苯甲酸>苯甲酸>苯酚>环己醇5、(1)① Ag(NH3)2OH ② I2 + NaOH (或NaHCO3)(2)① Ag(NH3)2OH ②△ (3)① Br2② KMnO4(4)① FeCl3/H2O ② NaHCO3 (5)① AgNO3 (乙酰氯有AgCl 生成)②AgNO3/C2H5OH6、(1) CH3CBr(CH3)COOH (2) (CH3)2CHCH2OH (3) (CH3)2CHCOCl(4) (CH3CH(CH3)CO)2O (5) (CH3)2CHCOBr(6) (CH3)2CHCOOC2H5 (7) (CH3)2CHCONH27、9、(1)A: H3O+ B:PCl3、PCl5(或SOCl2) C:NH3 D:P2O5,△E:NH3,△ F:NaOBr + NaOH G:H2/Pd-BaSO4(3)2NH3,H2NCONHCONH210、12、(1) HCOOCH3 > CH3COOCH3> CH3COOC2H5> CH3COOCH(CH3)2>CH3COOC(CH3)314、从氯到两个羧基的距离分歧,诱导效应也分歧来解释.15、(1)CH3CO2—负离子的负电荷平均分配在两个碳原子上,而CH3CH2O—负离子的负电荷定域在一个氧原子上,所以较不稳定,与质子作用的倾向较年夜.(2)CH3CH2CH2CO2—> ClCH2CH2CO2—(由于Cl的诱导作用而较稳定)(3)ClCH2CH2CO2—> CH3CH(Cl)CO2—(Cl 靠近—CO2—中心而较稳定)(4)FCH2CO2—> F2CHCO2—(含有两个氟原子)(5)CH3CH2CH2CO2—>HC≡CCH 2CO2—(HC≡C—吸电子诱导效应)16、10×1000×(183.5/1000)=1835克,需KOH 1.835千克17、反应式略(A)的结构式为:HOOCCH2CH(C2H5)CH2COOH(B)的结构式为:HOOCCH2CH(C2H5) COOH18、(A)的结构式为:CH3COOCH=CH2(B)的结构式为:CH2=CHCOOCH3 20、(1)HCOOCH2CH2CH3 (2)CH3CH2COOCH3 (3)CH3COOCH2CH3第十四章β—二羰基化合物1、(1)2,2 -二甲基丙二酸 (2)2-乙基-3-丁酮酸乙酯 (3)2-氧代环己烷甲酸甲酯(4)甲酰氯基乙酸 (5)3-丁酮酸(乙酰乙酸)2、(1)环戊酮 (2)CH3COCH2CH2CH2COOH (3)CH3CH2CH2COOH3、(1)加FeCl3/H2O CH3COCH(CH3)COOC2H5 有颜色反应.(2)加FeCl3/H2O CH3COCH2COOH 有颜色反应.4、(1)互变异构 (2)共振异构 (3)互变异构5、(2)C2H5ONa , CH3CH(Br)COOC2H5 , CH3COCH2CH(CH3)COOC2H5 (3) HOCH2CH2OH / 干HCl , CH3COCH2C(OH)(C6H5)2C 6H 5CH 2COCH 2C 6H 5C 6H 5CHCOCH 2C 6H 5CH 2CH 2CH C CH C CH 3C 6H 5O C 6H 5CH 2CH 2CH C CHOH CH 3C 6H 5C 6H 5O CH 2CH 2CH C CH C 6H 53C 6H 5O CH 2CH 2CH C C CH 2CH 3C 6H 5O C 6H 5OCH 2CH 2CH C C CH C 6H 5O -CH 3C 6H 5O CH 2=CHCOCH 333CH OH 2--7、8、丙二酸酯合成:1,2-二溴乙烷合成酮 (3).(5) 1,2-二溴乙烷合成同 (4).9、乙酰乙酸乙酯合成:10、该化合物为:CH3COCH2CH2COOH 反应式略.11、A: CH3CH2COOC2H5 B: CH3CH2COCH(CH3)COOC2H5C: C2H5COC(C2H5)(CH3)COOC2H5D: CH3CH2COCH(CH3)CH2CH3反应式略.第十五章硝基化合物和胺1、(1)2-甲基-3-硝基戊烷(2)丙胺(3)甲异丙胺(4)N-乙基间甲苯胺(5)对氨基二苯胺(6)氢氧化三甲基异丙铵(7)N-甲基苯磺酰胺(8)氯化三甲基对溴苯铵(9)对亚硝基-N,N-二甲基苯胺(10)丙烯腈2、3、(1) ① Ag(NH3)2OH ②CHCl3/KOH (异腈反应) ③NaHCO3溶液(3) CHCl3/KOH (异腈反应)(4) Br2/H2O (或用漂白粉溶液,苯胺显紫色)4、5、(1)甲胺>氨>苯胺>乙酰胺(2)苄胺>对甲苯胺>对硝基苯胺> 2,4-二硝基苯胺(3)甲胺> N-甲基苯胺>苯胺>三苯胺6、(1)CH3CH2COOH , CH3CH2COCl , CH3CH2CON(CH2CH2CH3)2 , (CH3CH2CH2)3N7、8、9、(3)的合成路线最合理.10、略11、A :CH2=CHCH2NH2 B :CH3CH2CH2CH2NH2 C :[CH2=CHCH2CH2N(CH3)3]+ I –D :CH2=CH —CH=CH2COOH COOH E:12、该化合物为:CH 2N CH 2CH 3第十六章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1、(1) 重氮苯硫酸盐 (2) 对乙酰基重氮苯盐酸盐 (3) 4-甲基-4’-羟基偶氮苯(4) 4-(N,N-二甲胺基)-4’-甲基偶氮苯 (5) 2,2’-二甲基氢化偶氮苯 (6) 二氯碳烯2、增强.因为苯基重氮盐是一种弱的亲电试剂,故当重氮基邻位或对位上连有强吸电子基硝基时,增强了重氮盐的亲电性,使偶合反应活性提高.3、重氮盐与苯胺偶合在弱酸中有利,重氮盐与酚偶合在弱碱中有利.10、该化合物是:N N CH 3N(CH 3)2 合成方法略. 11、该化合物是:N N CH 3CH 3NH 2 合成方法略.第十七章 杂环化合物4、从杂原子对芳杂环上电子云密度影响去解释.7、苄胺>氨>吡啶>苯胺>吡咯8、具有芳香性的化合物有:9、六元环上的两个N为吡啶型N,五元环上的两个N为吡咯型.11、原来的C5H4O2 的结构是;O CHO第十八章碳水化合物1、D-核糖,D木糖,D-阿洛糖和D-半乳糖2、D-核糖,2R,3R,4R D-阿拉伯糖,2S,3R,4R, D-木糖,2S,3S,4R D-米苏糖,2S,3S,4R3、(1)不是对映体,是差向异构体.(2)不是对映体,是差向异构体,异头物.4、(1)前者有还原性,可发生银镜反应,后者无还原性.(2)前者无还原性,后者有还原性.(3)前者有还原性,后者无还原性或者前者无酸性,后者又酸性.(4)前者有还原性,后者无还原性(5)前者中性,后者酸性.5、它们与过量的苯肼能生成相同结构的脎,由此可见它们的C-3,C-4,C-5具有相同的构型.第十九章氨基酸、卵白质和核酸(3) (b)有明显酸性;(d)又明显碱性;余下(a)和(c)其中(c)可与HNO3作用有N2↑.第二十章元素有机化合物1、略.2、(1)对甲基苯基锂(2)二乙基膦(3)碘化四乙基鏻(4)二苯基二氯甲硅烷(5)三正丙基铝。

徐寿昌《有机化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下册)-第1~20章【圣才出品】

徐寿昌《有机化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下册)-第1~20章【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第11章酚和醌一、选择题1.下列化合物碱性最强的是()。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1研]【答案】(A)【解析】酚的碱性与酚羟基上氧的孤对电子有关,氧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越大,碱性越强。

氰基、溴原子都为吸电子基,使氧原子上电子云密度降低。

2.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天津大学2000研]【答案】(D)【解析】硝基为吸电子基,使邻、对位的电子云密度降低,使酚羟基的酸性增强。

3.下列物种作为离去基团时最易离去的是()。

[大连理工大学2004研]【答案】(A)【解析】硝基为吸电子基,使负电荷得以分散,故(A)最稳定,作为离去基团,最易离去。

二、简答题1.为什么?[上海大学2004研]答:甲氧基的给电子共轭效应使对位电子云密度增大,从而使对位酚羟基的酸性减弱,而间位甲氧基只有吸电子的诱导效应而无给电子的共轭效应,故间甲氧基苯酚的酸性比对甲氧基苯酚强。

2.从反应机理说明为什么烷芳混合醚(ArOR)在与氢碘酸共热时,只得到RI和ArOH,而不是ArI和ROH。

[南京大学2002研]答:醚与氢碘酸共热时先生成烊盐,然后发生碳氧键的断裂,生成醇和碘代烷。

对于混合醚,碳氧键断裂的顺序为:三级烷基>二级烷基>一级烷基>芳基,芳基与氧的孤对电子共轭,因此烷芳混合醚与氢碘酸共热时,芳基与氧相连的碳氧键没有断裂,烷基与氧相连的碳氧键断裂,产物为酚和碘代烷。

3.化合物(A)和(B)中哪个酸性较强?(C)和(D)相比较呢?简述理由。

[华东理工大学2003研]答:硝基的吸电子共轭效应,使邻、对位电子云密度降低,酚羟基的酸性增强,故酸性(B)>(A);甲基的立体效应使(C)中硝基的π-π共轭效应减弱。

化合物(A)和(B)中酸性(B)>(A);化合物(C)和(D)中酸性(D)>(C)。

甲基的立体效应使(C)中硝基的共轭效应减弱。

4.以苯以及必要的有机、无机试剂为原料合成3,4,5-三溴苯酚。

[武汉大学2002研]答:酚羟基为邻对位定位基,若先合成苯酚,再溴化将得到2,4,6一三溴苯酚,而题目要求合成3,4,5一三溴苯酚,故必须借助氨基的定位效应来定位,然后通过重氮化来完成目标产物的合成。

有机化学徐寿昌典型习题及解答

有机化学徐寿昌典型习题及解答

解答:
Br
H
CH
C C CH3
H3C
CH2CH3
先写出其结构式: 根据双键所连接基团,确定构型为E型,根据手性碳原子,用 Fischer投影式或透视式写出其构型。
4.下列化合物中,有旋光活性的为( )。
COOH A.
B. HOOC COOH
C.
H
COOH
CCC
COOH HOOC
H
COOH D. H OH
CH3
(1)
CH3
CH(CH3)2
CH3 CH3
CH(CH3)2
C2H5
C2H5
(2)
H3C
Cl H3C
Cl
解答:
CH3
(1)
CH3 <
CH3 CH3
CH(CH3)2
CH(CH3)2
(2) H3C
C2H5
> Cl H3C
C2H5 Cl
第六章 单环芳烃
1. 判断下列化合物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活性的大小:
H+
OEt
+ +
EtOH
H+ EtO OEt H+

EtOH
H+ EtO
这是个SN1反应,活性中间体是烯丙基型碳正碳离子,并且可写出 其共振式Ⅱ,所以亲核试剂进攻不同的碳正离子,得到两种产物。
第十一章 酚和醌
1. 比较下列化合物的酸性大小:
OH
OH
a
b
NO2
OH
c
NO2
OH
d
NO2 NO2
解答:
解答: A>B>C>D。位阻越小反应越易进行。

徐寿昌《有机化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下册)-第11~14章【圣才出品】

徐寿昌《有机化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下册)-第11~14章【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第11章酚和醌一、选择题1.下列化合物发生溴化反应,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苯B.苯甲酸C.苯酚【答案】C【解析】羧基是钝化苯环的,难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羟基是活化苯环的,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二、简答题1.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

答:(1)间-苯二酚(1,3-苯二酚)(2)4-硝基-1,3-苯二酚(3)2-硝基-5-羟基苯甲酸(4)2-甲基-6-羟基-1,4-萘二磺酸(5)7-氨基-3-氯-1-萘酚2.有毒常春藤和栎木中具有刺激气味的物质叫漆酚,根据如下实验报告,写出漆酚A 的结构和反应中间体B~I的结构。

答:3.。

答:4.2,4,6-三叔丁基苯酚在醋酸溶液中与溴反应,生产化合物A(C18H29BrO),产率差不多是定量的。

A的红外光谱图中在1630cm-1和1650cm-1处有吸收峰,1HNMR 谱图中有3个单峰δH=1.19、1.26和6.90,其面积比为9:18:2。

试推测A的结构。

答:A.5.完成下列合成反应,可用其他任何必要的试剂。

(1)由均三甲苯(1,3,5-三甲苯)合成2,4,6-三甲基苯酚;(2)由苯酚合成对叔丁基苯酚;(3)由苯酚合成2-溴乙基苯基醚;(4)由间甲苯酚合成2,6-二硝基-4-叔丁基-3-甲基茴香醚。

答:6.用化学方法把下列混合物分离成单一组分。

(1)苯酚和环己醇混合物;(2)2,4,6-三硝基苯酚和2,4,6-三硝基甲苯混合物。

答:7.按酸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列各组中的化合物。

(1)苯甲酸,环己醇,苯酚,碳酸,硫酸,水;(2)苯酚,间氯苯酚,间甲基苯酚,间硝基苯酚;(3)对溴苯酚,间溴苯酚,3,5-二溴苯酚。

答:(1)硫酸>苯甲酸>碳酸>苯酚>水>环己醇;(2)间硝基苯酚>间氯苯酚>苯酚>间甲基苯酚(取代基在间位时,主要考虑诱导效应;吸电子取代基有利于羟基质子的解离,使酸性增加);(3)3,5-二溴苯酚>间溴苯酚>对溴苯酚(溴在对位时,表现吸电子诱导效应和给电子共轭效应;在间位时,只表现吸电子诱导效应)。

徐寿昌《有机化学》【复习笔记+考研真题及详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徐寿昌《有机化学》【复习笔记+考研真题及详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1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1.1 复习笔记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1.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特征是它们都含有碳原子。

2.有机化学(1)有机化学就是研究碳化合物的化学。

(2)有机化学就是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

二、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只是由碳、氢、氧、氮、卤素、硫、磷等少数元素组成,而且一个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只含其中少数元素。

有机化合物的数量却非常庞大。

1.有机化合物结构上的主要特点——同分异构现象(1)分子式相同而结构相异因而其性质也各异的不同化合物,称为同分异构体,这种现象称作同分异构现象。

如:(2)碳化合物含有的碳原子数和原子种类愈多,分子中原子间的可能排列方式也愈多,它的同分异构体也愈多。

(3)有机化学中,化合物的结构(structure)是指分子中原子间的排列次序、原子相互间的立体位置、化学键的结合状态以及分子中电子的分布状态等各项内容在内的总称。

2.有机化合物性质上的特点(1)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都可以燃烧,有些有机化合物如汽油等很容易燃烧。

(2)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热稳定性较差,易受热分解。

(3)许多有机化合物在常温下是气体、液体。

常温下为固体的有机化合物,它们的熔点一般也很低。

(4)一般有机化合物难溶或不溶于水,但一些极性较强的有机化合物易溶于水。

不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往往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5)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多数是分子间的反应。

大多数有机反应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成反应。

往往需要以加热、加催化剂或光照等手段来增加分子动能、降低活化能或改变反应历程来缩短反应时间。

(6)有机反应往往不是单一的反应,反应物之间同时并进若干不同的反应,可以得到几种产物。

把在某一特定反应条件下主要进行的一个反应称作主反应,其他的反应称作副反应。

三、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1.碳的价键特点及表示方法(1)当碳原子和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时,总是和其他元素各提供一个电子而形成两个原子共有的电子对,即形成把两个原子结合在一起的化学键,称作共价键。

有机化学_第二版_徐寿昌_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全)

有机化学_第二版_徐寿昌_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全)

徐寿昌编《有机化学》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烷烃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1)2,3,3,4-四甲基戊烷(2)3-甲基-4-异丙基庚烷(3)3,3,-二甲基戊烷(4)2,6-二甲基-3,6-二乙基辛烷(5)2,5-二甲基庚烷(6)2-甲基-3-乙基己烷(7)2,2,4-三甲基戊烷(8)2-甲基-3-乙基庚烷2、试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1) (CH3)3CC(CH2)2CH2CH3(2) (CH3)2CHCH(CH3)CH2CH2CH2CH3(3) (CH3)3CCH2CH(CH3)2(4) (CH3)2CHCH2C(CH3)(C2H5)CH2CH2CH3(5)(CH3)2CHCH(C2H5)CH2CH2CH3(6)CH3CH2CH(C2H5)2(7) (CH3)2CHCH(CH3)CH2CH3(8)CH3CH(CH3)CH2CH(C2H5)C(CH3)33、略4、下列各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对吗?如有错,指出错在哪里?试正确命名之。

均有错,正确命名如下:(1)3-甲基戊烷(2)2,4-二甲基己烷(3)3-甲基十一烷(4)4-异丙基辛烷(5)4,4-二甲基辛烷(6)2,2,4-三甲基己烷5、(3)>(2)>(5)>(1) >(4)6、略7、用纽曼投影式写出1,2-二溴乙烷最稳定及最不稳定的构象,并写出该构象的名称。

H交叉式最稳定重叠式最不稳定8、构象异构(1),(3)构造异构(4),(5)等同)2),(6)9、分子量为72的烷烃是戊烷及其异构体(1) C(CH3)4(2) CH3CH2CH2CH2CH3 (3) CH3CH(CH3)CH2CH3(4) 同(1)10、分子量为86的烷烃是己烷及其异构体(1)(CH3)2CHCH(CH3)CH3(2) CH3CH2CH2CH2CH2CH3 , (CH3)3CCH2CH3 (3)CH3CH2CH(CH3)CH2CH3(4)CH3CH2CH2CH(CH3)214、(4)>(2)>(3)>(1)第三章 烯烃1、略2、(1)CH 2=CH — (2)CH 3CH=CH — (3)CH 2=CHCH 2— CH 2CH CH 3M eH H i-P rE t M en-P rM e M e E t i-P rn-P r (4)(5)(6)(7)3、(1)2-乙基-1-戊烯 (2) 反-3,4-二甲基-3-庚烯 (或(E)-3,4-二甲基-3-庚烯 (3) (E)-2,4-二甲基-3-氯-3-己烯 (4) (Z)-1-氟-2-氯-2-溴-1-碘乙烯(5) 反-5-甲基-2-庚烯 或 (E)-5-甲基-2-庚烯 (6) 反-3,4-二甲基-5-乙基-3-庚烯 (7) (E) -3-甲基-4-异丙基-3-庚烯 (8) 反-3,4-二甲基-3-辛烯 4、略 5、略 6、CH 3CH 2CHC H 2CH 3CH 3CH 2CCHC H 3CH 3OH BrCH 3CH 2CCHC H3CH 3Cl ClCH 3CH 2C CHC H3CH 3OH OHCH 3CH 2CHCHC H 3CH 3OHCH 3CH 2COCH3CH 3CHOCH 3CH 2CHCHC H 3CH 3Br(1)(2)(3)(4)(5)(6)(7)7、活性中间体分别为:CH 3CH 2+ CH 3CH +CH 3 (CH 3)3C + 稳定性: CH 3CH 2+ > CH 3CH +CH 3 > (CH 3)3C + 反应速度: 异丁烯 > 丙烯 > 乙烯8、略9、(1)CH 3CH 2CH=CH 2 (2)CH 3CH 2C(CH 3)=CHCH 3 (有顺、反两种) (3)CH 3CH=CHCH 2CH=C(CH 3)2 (有、反两种)用KMnO 4氧化的产物: (1) CH 3CH 2COOH+CO 2+H 2O (2)CH 3CH 2COCH 3+CH 3COOH (3) CH 3COOH+HOOCCH 2COOH+CH 3COCH 310、(1)HBr ,无过氧化物 (2)HBr ,有过氧化物 (3)①H 2SO 4 ,②H 2O (4)B 2H 6/NaOH-H 2O 2 (5)① Cl 2,500℃ ② Cl 2,AlCl 3(6)① NH 3,O 2 ② 聚合,引发剂 (7)① Cl 2,500℃,② Cl 2,H 2O ③ NaOH 11、烯烃的结构式为:(CH 3)2C=CHCH 3 。

徐寿昌习题答案

徐寿昌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同步练习问题问题1—1(P2)下列物质哪些是有机物,哪些是无机物?NaHCO3 CaC2 C5H10O5 CS2 H2NCONH2 C6H6Cl6 C10H30问题1—2(P3—P4)下列物质哪些能溶解于水,哪些不能?CH3COOH CH3(CH2)4CH=CH2CH3(CH2)16COOH CCl4 NH4HCO3 CH3CH2COONa 问题1—3(P14)指出下列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杂化状态。

问题1—4(P14)试说明为什么二氧化碳分子的偶极矩等于零?问题1—5(P14)用结构的三种表示式写出C4H8所有可能的结构。

问题1—6(P20)预测下列物质的酸碱性强弱。

思考题1. 无机物与有机物互相转化有什么规律?2.怎样理解石墨和金刚石含有碳碳键是无机物,而碳化钙(电石)含碳碳键是有机物?二氧化碳是无机物而二硫化碳是有机物?3.为什么有机物中的官能团主要决定有机物的性质?4.有机物的表示方法为什么要用结构式,而不用分子式?5.怎样比较有机路易斯酸碱的强弱性?6.有机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偶极矩与分子的偶极矩有什么关系?第一章绪论答案问题1—1(P2)分析:对于一种物质是否是有机物,主要看分子中是否有C—C、C—H、C—N、C—P 、C—S、C—X(X=卤素)键。

解:上述化合物中只有NaHCO3是无机物,其他均是有机物。

NaHCO3的结构式为,没有上述的化学键,为无机物;CaC2可以看成是乙炔的钙盐,和水反应生成乙炔:故为有机物。

问题1—2(P3—P4)分析:根据相似者相溶原理,分子中具有强极性基团,如羧基、羟基,的物质具有一定水溶性;带有离子型基团的水溶性更大;分子中带有大的弱极性或非极性基团的会减少其水溶性,弱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不溶于水。

解:NH4HCO3、CH3CH2 COONa溶于水(无机铵盐,小分子羧酸钠盐);CH3COOH 溶于水(带有强极性基团,且非极性基团CH3比例小);CH3(CH2)16 COOH不溶于水(非极性基团CH3(CH2)16部分比例大)CH3(CH2)4CH=CH2、CCl4不溶于水(非极性分子);问题1—3(P14)分析:碳原子的杂化状态可以由碳原子连接的π键数确定,连接一个π键的碳原子是SP2杂化,连接二个π键的碳原子是SP杂化,没有连接π键的碳原子是SP3杂化。

有机化学(徐寿昌)习题答案10

有机化学(徐寿昌)习题答案10

第十章 醇和醚一、将下列化合物按伯仲叔醇分类,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1.2.CH 3CH 3CH 3C OH3.OH4.OH 5.OH6.HOCH 2CH 2CH 2OH7.OHOH8.9.OHOH仲醇,异丙醇仲醇,1-苯基乙醇 仲醇,2-壬烯-5-醇 二、 预测下列化合物与卢卡斯试剂反应速度的顺序。

1.正丙醇 2.2-甲基-2-戊醇 3.二乙基甲醇 解:与卢卡斯试剂反应速度顺序如下:2-甲基-2-戊醇>二乙基甲醇>正丙醇 三、 比较下列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并说明理由。

1.CH 3CH 2CH 2OH2.HOCH 2CH 2CH 2OH3.CH 3OCH 2CH 34.CH 2OHCHOHCH 2OH5.CH 3CH 2CH 342135>>>>理由:羟基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羟基越多在水中溶解度越大,醚可与水形成氢键,而丙烷不能。

四、 区别下列化合物。

1.CH 2=CHCH 2OH2.CH 3CH 2CH 2OH3.CH 3CH 2CH 2Cl2.CH 3CH 2CHOHCH 3CH 3CH 2CH 2CH 2OH (CH 3)3COH解: 2-丁醇 1-丁醇 2-甲基-2-丙醇3.α-苯乙醇 β-苯乙醇解:与卢卡斯试剂反应,α-苯乙醇立即变浑, β-苯乙醇加热才变浑。

五、顺-2-苯基-2-丁烯和2-甲基-1-戊烯经硼氢化-氧化反应后,生成何种产物? 解:CH 3C=CCH 3HC 6H 5B 2H 6NaOH,H 2O 2C 6H 5CHCHOH3CH 3CH 3CH2=C CH 2CH 2CH 3B 2H 6NaOH,H 2O 2CH 3HOCH 2CHCH2CH 2CH 3六、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脱水产物。

1.CH 3CH 2C(CH 3)2OHCH 3CH=C(CH 3)22.(CH 3)2CCH 2CH2OHH 2SO 41moleH 2O(CH 3)2C=CHCH 2OH3.CH 2CHCH3H +CH=CHCH 34.CH 2CHCH(CH 3)2+CH=CHCH(CH 3)25.CH 3CH=CCH 3CH 2C(CH 3)C(CH 3)CH 2CH 3CH 3C CH 3=CHCH 3OHOH七、 比较下列各组醇和溴化氢反应的相对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H
HBr OH
Mg Br
CH3CHCH3 KMnO4 OH
CH3CCH3 O
MgBr
HO
-H2O
由苯合成间二氯苯
HNO3 H2SO4
NO2 Cl2/Fe
NO2 Cl
Cl NaNO2/HCl HCl/CuCl
Cl
HCl/Fe
NH2 Cl
由苯和C1以下的化合物为原料合成 I
COOH
CH3Br
HNO2 H2SO4 0~50C
(H3C)2N
N=N
(
)
CH3
NH2
COOH S
Br2 CH3COOH
COOH Br S
四、机理题
写出丙酯乙酯与乙氧基发生克莱森反应的历程。
C2H5O + H CHCOOC2H5
CH3CHCOOC2H5 + C2H5OH
CH3
O
O
-
CH3CHCOC2H5 + CH3CH2COC2H5
O-
CH3CH2 C
O + H2NNHC6H5 CHO
+ CH3CHO 稀OH-
NNHC6H5
CHCH2CHO OH
浓碱 H3C O CHO
H3C O COONa H3C O CH2OH
O O + NH3
NaOBr NaOH
O2N
O C Cl
CH3CH2OH
NH2 CH2OH
O2N
COOC2H5
H2C
COOH
(1)LiAlH4 (2) H+/H2O
CH3
HNO3 H2SO4
CH3 KMnO4/H+
NO2 COOH KI
COOH Fe/HCl
NO2
I
由苯合成间溴苯酚
COOH NH2
CH3 O
CH C OC2H5
OO -
CH3CH2CCHCOC2H5 + C2H5O
CH3
OC2H5
写出反应历程
CH2CH2COOC2H5 CH2CH2COOC2H5
1.C2H5ONa 2 C2H5Br
O C2H5
COOC2H5
CH2CH2COOC2H5 CH2CH2COOC2H5
C2H5ONa
COOC2H5 COOC2H5
4. 下列化合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C )。
NH2
NH
a.
b.
c. CH3NH2 d. NH3
A. a>b>c>d B. b>c>a>d C. c>d>a>b D. d>a>b>c
5. 下列羧酸的酸性次序由强至弱排列正确的是( A )。
COOH
( 1).
COOH
(2)
CH 3
COOH
(3)
NO 2
D. CH3COCH3
7. 下列化合物中,哪个可发生Cannizzaro反应 ( D )。
A. CH3CH2CH2CHO
O
B. CH3CCH2CH3 C.
CH2CHO D. (CH3)3CCHO
8. 能被NaBH4还原的化合物是( A )
O
A.
CH2CHO B.
CH=CHCH3 C.
O
O D.
O
三、完成下列化学反应
期末复习题
From--09材料工程有机化学(徐寿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命名或写出结构式
1. CH3CH2COCH2CHO
3-戊酮醛
4. CH3CH=CHCOOH
丁烯酸
7. (CH3CH2CH2CO)2O
丁酸酐
2.
CH2CH2CHO
3-苯基丙醛
5. CH3CHBrCH2COOH
3-溴丁酸
8. CH3CH2COOC2H5
HOOC
COOH
① 2EtONa
① 2EtONa
① NaOH
② BrCH2CH2Br ② BrCH2CH2Br ② HCl

由甲苯和三个碳及以下的有机物合成:
CH3
CH2
CH3 C CH3
OH
CH3 NBS
Mg
CH3COCH3 H2O
干醚
H+
CH2
CH3 C CH3 OH
OH + CH3CHCH3
A CH3CHO
B CF3CHO
O
C
C
CH3
CH=CH2
2. 下列酯在60%丙酮水溶液中进行碱性水解时速度最快的是 ( C )。
COOC 2H5 A.
NH 2
COOC 2H5
B.
CH 3
COOC 2H5
C.
NO 2
COOC 2H5
D.
3. 亲电取代的活性顺序是( A )。
A. 吡咯 > 噻吩 > 苯 B. 苯 > 噻吩 > 吡咯 C. 噻吩 > 苯 > 吡咯
H2C
CH2OH
COOH
Br2 P
COOH Br
O H3C C H + BrZnCH2COOC2H5
H2O , H+
CH3CHCH2COOC2H5 OH
O
(1) C2H5ONa
H3CC CH2-COOC2H5 (2) Br(CH2)4Br
N OHH3C CH3
N(CH3)2 +
CH3
N2Cl
N(CH3)2
1720cm-1
COOCH2CH(CH3)2
七、合成题
OO 由 CH3CCH2COC2H5 合成
O CCH3
OO
1)C2H5ONa
CH3CCH2COC2H5 2)BrCH2CH2CH2Br
O
O
CH3C CH C OC2H5
H2C
CH2 10%NaOH
CH2
H3+O
△ -CO2
O CCH3
以三个碳及以下的有机物为原料,经丙二酸二乙酯合成:
O C OC2H5 -OC2H5 COOC2H5
O
COOC2H5 C2H5ONa C2H5OH
O COOC2H5 Na+ C2H5Br
O C2H5
COOC2H5
五、用简单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
1. 鉴别下列化合物: 乙醇,乙醛,乙酸和乙胺
乙醇 乙醛 碳酸钠水溶液 乙酸 乙胺
不变
不变
托伦试剂
放出二氧化碳
丙酸乙酯
3. (CH3)2CHCOCH(CH3)2
2,4-二甲基-3基乙胺
9. CH3CH2CONHCH3
N-甲基丙酰胺
10. N NO2
2-硝基吡啶
NH 11.
N-乙基-苯胺
12. (CH3CH2CH2CH2)4NOH
氢氧化四丁基胺
二、选择题
1. 下列羰基化合物亲核加成活性最大的是( B )。
COOH
(4)
Cl
A. (3)>(4)>(1)>(2) C. (3)>(1)>(2)>(4)
B.(4)>(2)>(3)>(1) D. (2) >(1)>(4)>(3)
6. 下列化合物中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D )。
A. CH3COOH
B. CH3CH2COCH2CH3
C. CH3C(CH3)2 OH
不变
不变
银镜

氢氧化钠水溶液
不变
碘仿 不变
2. 鉴别下列化合物: a. 甲酸 b. 草酸 c. 丙二酸 d. 丁二酸
解答:甲酸是液体,其余为固体
a
+
b
AgNO3/NH3 +
c
d

CO2

CO2
六、结构推导
化合物A的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如下,试写出它们的结构和各峰 的归属:
C11H14O2 双重峰δ1.0 6H 多重峰δ2.0 1H 双重峰δ4.1 2H 多重峰δ7.8 5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