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及变质岩石学
岩石学(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鉴定

岩⽯学(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鉴定第三篇岩浆岩岩⽯学实验指导⼀、岩浆岩⼿标本描述的内容和⼀般程序⼿标本描述内容及程序如下:1、颜⾊及⾊率;2、岩⽯结构的综合描述和命名,根据结晶程度、⾃形程度、相对粒度和绝对粒度等⽅⾯的性质加以综合命名;3、岩⽯构造命名及其特征简述(对较特殊的构造要详细描述其特征);4、岩⽯的矿物成分特点及其百分含量:包括矿物学特证,矿物的外部结构特点,如⾃形程度,粒度⼤⼩等;似斑状结构者,分斑晶和基质描述;5、次⽣变化及其它;6、正确定名。
下⾯详细论述如何观察、描述以上各⽅⾯的岩⽯属性:⾸先要在实验报告上写上实验名称、⽇期、姓名,对每⼀块标本要写上标本编号及产地,然后再详细地逐次系统观察。
(⼀)颜⾊及⾊率观察岩⽯标本时,第⼀眼的印象便是颜⾊。
岩⽯的颜⾊是指标本所呈现的总体⾊调。
观察颜⾊时,易远观其整体,看其总体⾊调,忌近观其局部,颜⾊的描述包括颜⾊本⾝及其⾊调的深浅。
描述颜⾊有三种⽅法:(1)标准⾊谱法,⼜称单⾊描述法;(2)⽤复合⾊描述,如浅褐⿊⾊、灰绿⾊、黄绿⾊等,后者为主⾊调;(3)形象化描述:如⾁红⾊,砖红⾊等。
三种描述法前均可加“深”、“浅”等形容词。
岩⽯的颜⾊受以下⼏个因素影响:(1)暗⾊矿物含量,暗⾊矿物含量多则颜⾊深;(2)组成岩⽯的矿物晶体的粒度,粒度越细则颜⾊较深(注:在相同暗⾊矿物含量的基础上⽐较)。
⾊率,⼜称颜⾊指数,是指暗⾊矿物(铁镁矿物)在岩⽯中所占的体积百分⽐。
⾊率是显晶质岩⽯(尤其是具有等粒结构的深成岩)的鉴定和分类的重要标志之⼀,因隐晶质、玻璃质结构的岩⽯的颜⾊并不能真正客观地反映暗⾊矿物的含量,故只能⽤于显晶质岩⽯。
根据⾊率,可以⼤致划分岩浆岩⼤类,反映基性或酸性程度。
超基性岩(超铁镁岩)⾊率>90基性岩⾊率40~90(常为50±)中性岩⾊率15~40(常为25±)酸性岩⾊率<15(常<10)注意:岩⽯的颜⾊要以新鲜的、⼲燥的断⾯的颜⾊为主,因为蚀变和风化都可改变颜⾊。
岩浆岩及变质岩简明教程

岩浆岩及变质岩简明教程岩浆岩和变质岩是地球上的两种主要岩石类型。
在地球形成的过程中,岩浆岩和变质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简要介绍岩浆岩和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分类以及它们所代表的不同的地质时间。
岩浆岩是由地球内部的高温熔融岩浆冷却凝固而成。
岩浆岩分为深成岩和火山岩两种类型。
深成岩是在地壳深处冷却凝固而成的,因此其晶体粗大或者为玻璃状结构。
火山岩是从火山口或者裂隙中喷发出来,形成小颗粒或者玻璃状的火山岩。
岩浆岩包括花岗岩、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埃达岩等多种类型。
它们之间的差异取决于它们形成的地质条件和化学成分。
变质岩形成于高温、高压、化学作用等条件下。
变质岩的原岩通常是岩浆岩或者沉积岩。
随着地壳的运动,这些岩石会遭受不同程度的变形和改变,形成新的岩石。
变质岩主要类型包括片麻岩、云母片岩、千枚岩、石英岩、大理岩等。
由于形成过程的不同,变质岩的晶粒大小和化学组成也会有所不同。
岩浆岩和变质岩具有不同的地质时间特征。
岩浆岩代表的是地球的形成过程和初期地壳形成阶段。
约35亿年前,地球形成时的高温熔融物质首先冷却凝固形成地幔,随后逐渐形成了地壳。
当地壳上的岩石呈现高温状态,它们会融化形成岩浆岩。
约30亿年前,在地球上形成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岩浆喷发,形成了丰富的岩浆岩。
变质岩代表了地球表层运动和变形阶段。
在岩石运动、变形和热力学过程中,原来的沉积岩和岩浆岩会受到高温和高压的作用,变形并重新结晶形成新的岩石。
变质岩形成的过程中可能还伴随有热液、变质反应等。
不同的变质岩之间的差异在于它们的原始岩石来源,变质程度以及变质时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总之,岩浆岩和变质岩是地球表层岩石的两种主要类型。
它们的形成过程、分类以及代表的地质时间都不同。
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历史和演变,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地球上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4页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
化过程4页
1.岩浆岩:是由岩浆在地下结晶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岩浆是来自上地幔软流圈及地壳局部地段的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温熔融状物质。
岩浆作用可以分为侵入和喷出活动2种。
岩浆侵入活动:岩浆沿着岩石圈破裂带上升而侵入到地壳中;根据岩浆冷凝的位置和条件的差异,在地壳深处冷凝结晶而成的称“深成岩”,在接近地表处冷凝结晶成的称“浅成岩”,深成岩和浅成岩统称为“侵入岩”。
花岗岩属于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坚硬,是良好的建筑材料。
火山活动或喷出活动:岩浆喷出地面;由此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或火山岩。
其中玄武岩属于典型的喷出岩。
玄武岩一般比较疏松,多孔。
2.沉积岩:裸露于地表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产生的碎屑物质
经过漫长的岁月,沉积、固结成岩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的成层产状和外动力成因是区别其他2类岩石的最主要特点。
最典型的是页岩,其次为砂岩和石灰岩。
3.变质岩: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由于经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的热流变化等内动力的影响,所造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为变质岩。
其中最典型的是大理岩,大理岩就是
由石灰岩变质形成的。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岩浆岩变质岩泥岩储层

(4)我国有关的含油气盆地中火山岩、侵入岩储集岩的岩石 类型及分布时代。
(三)火山岩相 是火山活动方式和火山活动环境以及在这种方式和环境下
形成的火山岩岩石类型的总和。 1、火山岩相的平面分布
(二)火山岩储层岩石类型及岩石学特征
1、国外常见的主要火山岩储集岩石类型
(1)主要熔岩类储集岩有:玄武岩、橄榄玄武岩、钛辉玄武 岩、安山质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斜长流纹岩和 粗面岩等。
(2)主要火山碎屑岩储层有:火山集块岩、安山集块岩、火 山角砾岩、安山玄武质火山角砾岩、斜长流纹角砾岩、安山角 砾岩、凝灰岩、流纹—英安凝灰岩、玄武质凝灰岩、沉凝灰岩 等。
形成各种具有不同成分、结构和构造的熔岩。 (5)隐爆角砾岩相
常发育角砾间孔隙、气泡型晶间、微晶间孔隙,以及裂 隙。 (6)喷发—沉积相
由火山碎屑与正常沉积物质混积组成。 实例:二连盆地阿北构造:
2、熔岩相的垂向分带性 例如:董冬1987年建立的潍北凹陷“五相单元序列”模式:
(四)火山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及孔隙组合类型 孔隙类型复杂。按形态及成因可为为孔隙和裂隙两大类。
五 泥岩储层 (一)概述 1、尚不多见,如松辽、玉 门、青海等油田 2、泥岩的孔隙类型主要是 粘土矿物间的微孔隙。 3、油气必须通过泥岩裂缝 渗流才能成为产层。 (二)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泥 岩裂缝性储层 1、储层的基本特征 以泥岩为主,低孔低渗特征。
2、泥岩裂缝的产状及成因 (1)泥岩裂缝的产状
纵向裂缝、层间裂缝、鸡笼状裂缝、剪切缝、微裂缝。 (2)泥岩裂缝的成因
矿物晶体间的孔隙。 (2)矿物解理缝
地质学中的岩石变质与变质岩

地质学中的岩石变质与变质岩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演化的学科,而岩石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构造单元。
岩石的形成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变质是岩石形成的重要过程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质学中的岩石变质与变质岩的相关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球演化的过程。
一、岩石变质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 岩石变质的定义岩石变质是指岩石在高温、高压、化学活动等外界条件下发生内部结构和组成的变化过程。
这种变化可能是岩石的矿物组成发生改变,也可能是岩石的结构发生重排。
岩石变质是地质学中研究岩石演化和岩石内部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2. 岩石变质的分类根据岩石变质的机制和形成条件,可以将岩石变质分为两类:动力变质和热力变质。
(1)动力变质:是指岩石在大地构造力作用下发生变质的过程。
动力变质主要是由于地壳构造运动所引起的岩石变形、剪切和折叠等造成的。
动力变质常见于构造带和地震断裂带的附近,如大陆边缘带、海底地震带等。
(2)热力变质:是指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结构和组成的变化过程。
热力变质是岩石变质的主要形式,其形成条件通常是经历了高温和高压的作用。
热力变质可分为焙烧变质、热液变质和交代变质等。
二、变质岩的形成与特点变质岩是在地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
在岩石变质的过程中,岩石的组成、矿物的结晶类型和结晶度等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最终形成具有特定岩石学特征的变质岩。
1. 页岩变质岩页岩是由泥质、腐植质等沉积物堆积而成的含油气和黑色石炭的岩石。
在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下,页岩会发生热液交代、高温脱碳和热裂变等过程,形成变质程度较低的页岩变质岩。
页岩变质岩常见的类型有云母变质岩、绿色片岩等。
2. 硬岩变质岩硬岩是指含有较高硅酸盐的碎屑岩、沉积岩和火山岩等。
在高温和高压作用下,硬岩会发生矿物晶须及颗粒的增长和相互排列的变化,从而形成变质程度较高的硬岩变质岩。
硬岩变质岩的类型有石英岩、云母片岩等。
3. 火成岩变质岩火成岩是由岩浆在地壳中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安山岩等。
图文并茂,瞬间学会识别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一学就会

图文并茂,瞬间学会识别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一学就会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这三种岩石是最基本的岩石。
1、(岩浆岩)--顾名思义,就是直接由岩浆形成的岩石,指由地球深处的岩浆侵入地壳内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又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火山岩)。
2、沉积岩,顾名思义,就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指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者经过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的分类比较复杂,一般可按沉积物质分为母岩风化沉积、火山碎屑沉积和生物遗体沉积。
沉积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页岩等。
3、变质岩,顾名思义,就是经历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指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热流变化等内应力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又可分为正变质岩和负变质岩。
......................................................................................................——岩浆岩/火成岩——Igneous Rock代表:花岗岩、安山岩、玄武岩定义:岩浆岩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partial melting)的物质如岩浆冷却固结形成的。
岩浆可以是由全部为液相的熔融物质组成,称为熔体(melt);也可以含有挥发分及部分固体物质,如晶体及岩石碎块。
01石英安山岩Dacite火山喷出岩的一种,有斑晶的特征,与安山岩的组成成分近似,但含有石英的结晶。
02角闪安山岩Hornblende Andesite属于钙碱性系列中性喷出岩,是暗色矿物主要为角闪石的安山岩。
具斑状结构,斑晶由中长石和角闪石组成,角闪石多为棕色。
03角闪紫苏辉石安山岩大多呈紫红灰色或粉红灰色,里面所含的铁镁矿物以角闪石及紫苏辉石为主。
04紫苏辉石安山岩05辉石安山岩Pyroxene Anderite以辉石为主要铁镁矿物斑晶的安山岩。
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图1三大岩类物质循环岩石的分类:根据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山H夕山、石浆石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带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温度降低,最后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
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岩浆在地表下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
在较深处形成的侵入岩叫深成岩,在较浅处形成的侵入岩叫浅成岩。
(1)岩浆岩的矿物成分图2石英图3正长石图4角闪石组成岩浆岩的矿物种类很多,其主要矿物有石英(图2)、正长石(图3)、斜长石、角闪石(图4)、辉石、橄榄石及黑云母等。
(2)岩浆岩的结构与构造①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态及其相互关系的特征。
按结晶程度,岩浆岩的结构可分为:全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
按矿物颗粒大小,岩浆岩的结构可分为: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
②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与其他组成部分的排列填充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外貌特征。
构造的特征,主要取决于岩浆冷凝时的环境。
岩浆岩最常见的构造有: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
结构和构造特征反映了岩浆岩的生成环境,因此,它是岩浆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标志,也是研究岩浆岩作用方式的依据之一。
(3)岩浆岩的分类及常见的岩浆岩根据岩浆岩中SiO2的含量,岩浆岩可分为下面几类:酸性岩类(S iO2的含量>65%、中性岩类(S iO2的含量65%~52%、基性岩类(S iO2的含量52%~45%、超基性岩类(S iO2的含量<45%)。
图5花岗岩图6闪长岩图7玄武岩常见的岩浆岩描述如下:1 酸性岩类:花岗岩(P-1-6)、花岗斑岩、流纹岩。
2 中性岩类:正长岩、正长斑岩、闪长岩(P-1-7)、闪长玲岩、安山岩。
3基性岩类: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P-1-8)。
4超基性岩类:橄榄岩。
二、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条件下, 由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和早已形成的沉积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固结硬化而成的岩石。
地质学基础(第四章岩浆岩与变质岩1)

第四章 岩浆岩与变质岩
.
1
岩浆岩
地质学基础
(一)岩浆与岩浆岩的概念
岩浆是在地下深处形成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 组分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熔融体。
岩浆的温度目前尚难以直接测量,利用间接方法 所测得的火山熔岩流的温度范围为700~12000℃。
岩浆的粘度与岩浆的成分、温度、压力及挥发组
分的含量有关。岩浆中SiO2含量越高,粘度越大;而 温度,压力及挥发组分含量越高,粘度越小。岩浆的
构造常见于基性喷出岩。
(8)晶洞构造:由岩浆冷 凝过程中体积收缩而成的 原生空洞,晶洞壁上常有 辐射状晶体。晶洞构造常 见于花岗岩等侵入岩中。
.
造枕 状 构
1
(四)岩浆岩的产状
地质学基础
岩浆岩的产状是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 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 环境等。岩浆岩是以一定形态的岩体出现的。
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在岩浆岩中的比例,是岩
浆岩鉴定和分类的重要标志。暗色矿物在岩浆岩中
的百分含量叫“色率”,色率越高,越偏基性。一
般说,从超基性岩到酸性岩,暗色矿物逐渐减少,
浅色矿物逐渐增多,岩石颜色由深变浅。
.
1
地质学基础
根据矿物在岩浆岩中含量多少及在岩浆岩分类、 命名中所起的作用,可将矿物分为3类:
.
1
地质学基础
变质作用基本上是在岩石保持固态条件下进行 的。但在高级变质过程中,岩石中某些低熔点的长 石、石英类物质可被部分熔融,形成液相,与未被 熔融的岩石混合形成一种新的岩石,称为混合岩, 这种作用称为混合岩化作用。由于变质岩大多由原 岩从固态转化而来,残留了原岩的结构、构造,并 常保持着原岩的产状特点。同时,原岩遭受了变质 作用也形成了某些变质矿物和特殊的结构、构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至2017学年第二学期
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岩浆岩及变质岩石学性质_必修课
总学时_40 讲课20 实验20 其它___
授课班级地质15-卓越班,16 - 1、2、3学生人数84 人
任课教师_牛花朋_职称_副教授_
所在院(系、部) 地球科学学院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名称:矿物岩石学作者:陈世悦等
出版单位: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务处制
填写说明:
1.每上一次课填写一行,节次填写数字“1-5”,一天共分5大节课,例如:一周上三次课填写三行,并在周学时栏合并单元格填写“6”,周一第3、4节,在节次栏中填写2。
2.教学日历一经制订,不应出现大的变动,但允许主讲教师在完成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
学要求前提下,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
如有变动,须经课程所属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批准,并报院(系、部)办公室备查。
3.上机、大作业、课堂讨论、外出参观、考试等如占课内学时,在“备注”栏内注明。
4.教学日历由教师自存一份、课程所属系存一份,在每学期开学后第一周内送课程所属院(系、部)办公室并发一份电子版给课程所属院(系、部)办公室;有实验和上机学时的须发一份电子版的给实践科sj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