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租界地和小洋楼

合集下载

天津民俗调查报告

天津民俗调查报告

天津民俗调查报告12月27日我们全班同学去天津进行了一次建筑观察。

本报告将从天津五大道、天津古文化街、意大利风情区、天津规划展览馆四部分对本次的观察结果进行总结。

1 天津五大道五大道在天津中心市区的南部,东、西向并列着以中国西南名城重庆、常德、大理、睦南及马场为名的五条街道。

天津人把它称作“五大道”。

“去五大道看小洋楼”这句话言简意赅的点出了天津人民对五大道的推崇和喜爱,每一位热情的天津人都会道出一段属于自己心中的五大道。

历史上曾被划为英国租界,这里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历史风貌建筑230多幢,名人名宅50余座。

这些历史风貌建筑在建筑形式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例如文艺复兴式、希腊式、哥特式、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以及中西合璧式等,构成了一种凝固的艺术。

进入五大道后仿佛来到了一个欧洲城镇,车窗外一幢幢充满欧式情调的建筑映入眼帘。

红色的瓦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灰色的砖墙与白色的窗户和黑色的栅栏相映成趣。

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干净整洁精致中透露出一种含蓄与素雅。

住宅都带有一个小庭院,里面或是种有老树或是有一个布满藤蔓的露天吧台,而那些随处可见的复古花窗以及壁灯则展示出一种华丽的气质。

我听到有同学说这些意式建筑感觉有些低调,与国外的意式建筑的雍容大气不同。

我后来上网查询得知,在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时期,这里的住户——无论是寓公式的军政要人,还是成功的实业家们,在当时吉凶难卜的社会背景下,全都希图安逸,不事张扬。

在这里建筑的私秘性构成的深遂和幽静的氛围恰恰也是它的特色所在吧。

2天津古文化街随车在五大道转了一遍后,尽管我们都有些恋恋不舍,由于时间的关系,又来到下一个参观地点-天津古文化街听导游的介绍天津古文化街在天津的地位就像故宫在北京城的地位一样,古文化街内有近百家店堂,“中国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是古文化街的经营特色。

走进古文化街,你仿佛来到了近代天津的闹市街头,映入眼帘的是鳞次栉比的清代民间小式店铺和琳琅满目的天津特色文化商品。

国内旅游攻略-玩转天津

国内旅游攻略-玩转天津

国内旅游攻略-玩转天津玩转天津那些从没来过天津的人多以为,天津嘛,就是天后宫、五大道、狗不理包子、大麻花、泥人张、霍元甲啦,还会有啥呢,其实,天津真的富蕴乾坤,真材实货还不少呢~比如保留了19世纪欧陆建筑群的法、意租界地和民国时期仿欧建筑荟萃的五大道;比如劝业场商业区的老建筑和百货美食街;比如乘坐轻铁到塘沽看大沽炮台、游洋货市场、品尝北方海鲜;比如夜晚乘豪华艇游海河,细赏两岸璀璨灯火风光……当然还有听相声、看京剧、采买天津风物……总之,天津绝不是简单的地方,它一定会让你尽兴而归。

>>方法一:看法租界、五大道老建筑老建筑从天津火车站广场的那座巨大的世纪钟开步,跨过解放桥,也就是原先的万国桥,便来到旧时的法国租界地。

顺解放路一直向前走,沿途皆是100多年前建造的各国驻天津的银行、商行、公司、报馆的大厦。

1这解放路原先叫“维多利亚道”。

当年,这条大道曾集中了众多的外国银行,比如英国的丰和麦加利、美国的花旗、俄国的道胜、日本的横滨正金、比利时的华比等银行的旧址都还在呢。

如今都被中国的官方银行或政府机构占用。

这些楼宇门口钉专门供游人阅读的牌子,注明了每一座建筑的风格或流派,比如文艺复兴式、古典主义式等等。

其中的利顺德大饭店,是法租界遗留下来的主要建筑。

它建于1863年,现在的老楼根本就是一个博物馆。

进去看,会发现客房门旁也挂铜牌,上面有张学良、蔡锷等名人的住宿记录。

里面收藏末代皇后婉容弹过的钢琴,溥仪使用过的留声机。

楼梯、地板及铁拉门电梯,还是上个世纪20年代的英式产品。

五大道首推马场道,有小洋楼近300座。

每座小院、小楼,都可能和近代的名人轶事有关系。

沿马场道自西向东走300米,向右拐便是睦南道,有许多名人故居,如清东陵(慈禧墓和乾隆墓)大盗孙殿英、末代皇帝溥仪等都曾住在这里。

还有大理道、常德道、重庆道、成都道,都是小阳楼群组成。

让人意料不到的,是五大道的许多小洋楼,都曾是藏娇的金屋呢。

它们的主人多是当时中国的军阀、官僚或富商,专为“二奶”建筑的。

浅析天津租界建筑装饰风格特点

浅析天津租界建筑装饰风格特点
【 摘 要】 本文从 对禾津租界 时期的建筑装饰语汇进行 整理 、 分析 、 对 比研究的角度 , 横向分析 天津城 市建筑装饰语汇 , 通过 系统研 究 , 从丰
富的租界建筑文化遗产中整合 、 提炼形成具有代表性 的符 号化元素 , 运用于现代城 市建筑之 中, 使天 津建筑风 貌呈现 出中西合璧、 兼容并蓄的 浓郁地域特 色和丰厚的文化底 蕴。 【 关键词】 租界 ; 建筑装饰 ; 多元化 ; 特点
科技・ 探索・ 争鸣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界 V i s i o n
项目 与课曩
浅析天津租界建筑装饰风格特点
张 鑫 , 2 刘 辛夷 2 ( 1 . 天津 大学 , 中国 天津 3 0 0 0 7 2 ; 2 . 河 北工 业大 学 建筑 与艺 术设计 学 院 , 中国 天 津 3 0 0 4 0 1 )
。 研 究 背 景
工艺 ( 如手工抹墙 S T U C C O ) 方面. 西班牙建筑装饰能充分体现出手工

打造 的典型特征 1 9世纪 末和 2 O世纪初 . 天津的租界地 建设大规模 开展 . 所建西 马场道 1 2 1 号小洋楼 . 最初为德 国武 官及其眷属寓所 . 第一次世 洋建筑风格各异 , 代表了国外 当时流行 的建筑思潮。使天津具有着独 界大 战结束后 . 德 国军 官回国 , 后 由英侨达 文士居住 , 称“ 达文士楼” , 特 的地方特色 一 直以来 . 对天津城市建筑风格 的分析研究不少 . 但从 这座典型的西班牙花园别 墅 . 是五大道上最早的建筑。虽然这所小楼 对天津租界时期的建筑装饰语汇进行整理 、 分析 、 对 比研究的角度 , 横 看上去不那么起眼 . 但 它确实 比身边 的建筑历史更早 。 向分析 天津城市建筑装饰艺术的系统研究 尚少 ,所见资料相 当零散 。 “ 达文 士楼 ” 始建于 1 9 0 5 年, 大楼建 成后 , 该楼砖木 结构 . 外墙为 因此 , 从租界建筑文化遗产 中整合 、 提炼形成具有代 表性的符号化元 浅黄 色水泥砂 浆疙瘩墙面 .瓦拢铁房顶 . 1 楼和 2 楼之间有水泥雨檐 素. 运用于现代城市建筑之 中. 使 天津的城市现代化 发展在 自主 的理 腰线 . 长方窗为主 , 部分圆窗点缀 , 方、 圆对 比, 严谨而活泼精巧 。内装 性判断中 . 对租界建筑装饰特点加 以分析梳理 . 使之具 有理论性和效 修为椭 圆拱券 甬道结构 . 天花板有灯光灰线 。 地面为菲律宾地板 、 双槽 用性具有重大意义 窗. 现 1 楼除 1 间外均为水泥地 面。 该小楼室内装饰的特点是 : 在壁炉 上方 . 楼 梯栏杆柱头及外墙面 明显处 均有 外文图案 的族徽 . 这是 日 耳 1 天 津租 界 历 史 沿 革 曼人 望族独有 的标志 现壁炉已改为壁橱 . 族徽 已不见 . 但楼梯栏 杆柱 英国于 1 8 6 0 年在天津设立租界 . 是外 国在天津设立最早 的租界 头 、 外墙 明显处 的族徽至今犹在 。 作 为历史 的见证 , 该楼东侧墙面上仍 英租界东临海河西岸 , 南 至彰德道 , 西至大沽路 , 北至 营口道 。 此后 , 英 有“ 1 9 0 5 ” 的字样 。 租界不断扩张又经过 三次扩张 : 中日甲午战争后 . 又将原美租界吞并 . 2 . 1 仿英式建筑装饰特点 共 占地六千余亩 .是各 国租界 中最大 的一个 1 9 4 5 年抗 日战争胜利 该 类建筑仿照英国 民居风格 建筑 . 为砖木结构 的楼房 . 其主要 装 后. 天津英租界由中国政府正式收 回 饰特 点是具有 陡峭 的侧三角形屋顶 . 屋顶几乎无装饰 : 木板大 门 , 斜 网 法租界始设 于 1 8 6 0年英租界设立之后 , 东、 北 临海河南 、 西岸, 西 格窗户 , 显眼的精制 的大烟囱 。? 烟囱有两种形 态 : 两层木屋 , 中央烟 南至大沽路 , 东南与英 租界毗邻 。 后不断向西南方 向扩张 . 共 占地两千 囱; 两层砖屋 , 两侧 烟囱。仅五大道上的英式建筑共有八 十九所 , 是数 八百余亩 。 美租界设立 于 1 8 6 2 年. 其范围东 临海河西岸 . 南至开封道 . 量最多的一类 。? 如天津英国俱 乐部 为二层建筑 . 红砖砌 筑 , 棕红色铁 西至大沽路 , 北至彰德 道, 与英租界毗邻 , 共 占地一百三十余 亩 1 9 0 2 皮屋顶 . 大楼正面附墙立有十余根细长的爱奥尼亚柱式 。 年, 美租界并入英租界 。 德租界始设于 1 8 9 5 年, 其东临海河西岸 . 南至 2 . 2 德式风格建筑装饰特点 琼州道 . 西至大沽路 , 北至开封道 . 与美租界毗邻 德式建筑的建筑底层采用砖石 . 楼层采用木结 构 . 外 露建 筑构件 . 1 9 0 0 年起 . 德 租界不断 向西南 方向扩张 . 共 占地 四千二百余亩 建筑外檐安排得疏密有致 . 装饰效果很强 屋顶通 常设计 的非常陡 , 内 日租界始设 于 l 8 9 8 年, 其范围最初仅在 法租界以北 、 天津城 厢东南 . 部可做阁楼使用 , 通过老虎窗采光通风 。 以棕红 、 褚石 为主的墙体配 以 以及在小刘庄划 出停船码 头 1 9 0 0 年后 . 日租界不断扩张 . 东北l 临 海 白色相间的线条 , 构成 方格立 面, 色彩鲜艳 。 ? 睦南道 9 4 号 的李勉之故 河西 南岸 , 东南与法租界毗邻 , 南至南京路 , 北起多伦道 . 再 向西南至 居是较为典型的德式风格建筑 南 门外大街和海光寺 . 共占 地 两千八百余亩 。意租界始设于 1 9 0 2 年. 2 . 3 法 国浪漫风格建筑装饰特点 界址为 : 东北 自兴隆街 , 沿京山铁路至俄租界 , 南沿五经路与俄租界毗 其主要特征是 : 都 是具有双坡屋顶 . 屋面坡度有变化 , 屋顶上部 比 邻, 西南 临海河 , 西北沿北安道至兴 隆街 . 占地近八百亩 俄租界始设 较平缓而面积较少 . 屋 顶下部 比较陡峭 , 也有采用 四坡顶的法式建筑 。 于1 9 0 0年 , 分为东 、 西两区 西 区位 于海河北岸 . 东至天津站西侧 , 西 在 陡峭 的坡度上开设装有檐 口的窗户 . 即“ 老虎窗” 。法 国式 的建筑注 南至五经路 , 北至京 山铁路 : 东区白 海河 转弯处向南 , 到 十五经路 , 东 重装饰 , 具有对 称庄 重的形式 , 外立 面大多用石材贴 面, 或用仿石材 , 至京山铁路 , 西临海河 , 与英 、 法、 美、 德 租界隔河相望 , 共 占地近六千 有些用碎石粉刷 部分建筑有钟表作为实用性装饰 马场道 上的天津 亩。 俄租界于 1 9 2 4年正式 由中国政府收回。 奥租界始设 于 1 9 0 2年 , 界 外 国语学院教学楼采用砖红与白色搭配 ,中轴线顶端是方底穹窿顶 . 址为 : 东 临京 山铁路 , 南临北安道 . 西 临海河 . 北至狮子林大街 , 占地一 主楼横 向分三段 . 是一座经典 的法式建筑 中央的圆钟采用 巴洛克式 千余 亩。比租界始设于 1 9 0 2 年, 界址为 : 东穿大直沽村 , 南迄小孙庄 , 的券罩和花纹加以装饰 西『 } 缶 海河 北临十五经路 , 与俄租界毗邻 . 占地七百余亩 2 . 4 折衷 主义风格建筑装饰特点 折衷 主义是 把不 同时期 的建 筑构件和装饰构件 拼凑在一个建 筑 2 西 班 牙风 格 建 筑 装 饰 特点 中的设计风格 , 不讲求 固定的营造手法 , 仅追求建筑 的比例匀称 、 装饰 西班 牙建筑空 间基本是以远近高低错落排布 的方式布局 . 空 间尺 构件 的线条优美 位于云南路 和大理路交叉 口的陈光远故宅便是折衷 度宜人。 外立面装饰极富层次感 , 空间表情丰富 , 其节奏 、 比例 、 尺度符 主义 的一个典型 这个住宅最 引人注 目的是三层楼顶有一中国式风格

天津老地名蕴含历史故事

天津老地名蕴含历史故事

天津老地名蕴含历史故事津地名里蕴含着一些历史故事、民间传说。

例如,与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有关的地名就为数不少,河西区的挂甲寺和蓟县、宝坻区一些地名的来源都和李世民有关联。

据民间传说,蓟县地名中的“擂鼓台”是李世民东征时筑台擂鼓点将之处;“东二营”、“西二营”是李世民东征时于此地驻扎兵马的两个营盘;“大安宅”、“小安宅”是李世民曾于此安营扎寨,初名大、小安寨,后改今名;“验甲宫”是李世民东征途中晾甲的地方;“邦均镇”原名“商君店”,因传说战国商鞅曾在此宿店,故名。

后唐太宗东征至此,因地名谐音“伤军”犯忌,故改名“邦军店”,后民间演化为“邦均镇”;“马伸桥”是李世民东征路过此地,御马劳乏伸腰,故村名马伸腰,后演化为马伸桥。

据民间传说,宝坻区石桥镇有两个相邻的村子——大小“黑豆窝”,传说当地盛产黑豆,唐王征东回师路过此处时曾用黑豆喂马,故名黑豆窝。

石桥镇还有一个叫“歇马台”的村落,传说李世民东征时曾在此地高台歇马,故名。

“帐房衢”是李世民东征途中设帐房之处。

在历史上宋朝和辽国相隔大清河、拒马河南北对峙,辽国曾多次越过界河与宋军杨延昭部(即俗称“杨家将”)激战。

今静海县与河北省交界一带,就是两军驰骋交战之处。

传说静海县南部的古城洼(今子牙河与南运河之间的堤外洼地)一带,就是杨延昭军队的大营。

其辕门就设在古城洼的北部,后形成村落初名“辕门口”,元朝时更名为“元蒙口”。

为侦察搜集辽军情报,杨延昭派出两个侦察机构,一处设在辕门以北,后形成聚落初名“探马庄”,后演化为今名“谭庄子”。

另一处设在辕门以西的寺庙内,由杨五郎弟子(僧人)刺探敌情,人称“禅房”。

后形成聚落,现已发展为“东禅房”、“当禅房”、“西禅房”三个村落了。

静海县子牙镇所在地名“王二庄”,原名“望儿庄”,传说每当杨延昭临阵与辽兵交战,其母佘太君常于此眺望观战,故名。

距王二庄一里多远有“宗保村”,传说是杨延昭之子杨宗保领兵驻扎之处。

附近还有“孟庄子”和“焦庄子”,传说是杨延昭部将孟良、焦赞的驻地。

老照片:几十张照片记录老天津1870-1946年的生活瞬间

老照片:几十张照片记录老天津1870-1946年的生活瞬间
民国初年,天津,官银号、北海楼。
1921年,拆除同年重建后的老城中心鼓楼,建国初期拆除。现在的鼓楼为2001年建成。
1923年,天津,路边理发。
民国,天津东站。
1920年代,天津,意大利风情街马可波罗广场的罗马柱。这里不少小洋楼里住的都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风云人物。
1920年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津,泰安道旧影。
1920年代初,天津东站第一站台(国际站台)接发由“满铁”转运经奉天驿(今沈阳站)开往北京的一列国际列车。
1900年,天津,金汤桥。坐落于海河之上,连接奥匈帝国租界与其他地方的通道。通过大型船舶时,中央可开启供船只通过。
1901年,天津,美国第六骑兵俘虏的义和团囚犯。
1902年10月1日,英军在老龙头车站(今天津站)降下英国国旗。
1902年10月1日,由英军占据的京榆铁路移交仪式在老龙头车站举行。
京榆铁路是指由北京至山海关的一段铁路的旧称,1900年,八国联军占据京榆铁路。
建于1903年的天津北站是津浦线、京山线交会处,也是津浦线的起点站。
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为摆脱老龙头火车站(今天津站)的租界管制而建天津北站。
天津,营口道与南京路交界处。照片大约拍摄于1936年。
1936年,天津码头,日本人装运走私和经济掠夺来的棉花。方大曾/摄。
1937年,日军占领天津火车站后欢呼。
1937年,在天津市街道上,一名日本兵展示受伤士兵的头盔。
1937年,日本士兵在中国天津街头。
1939年,天津,西开教堂前水灾场景。
1946年,天津,美国海军陆战队收养的中国孤儿。
民国时期,天津,压岁钱。
1900年,天津,战后,法租界被战争毁坏的建筑。
1900年,天津火车站附近,被八国联军毁坏的房屋。

天津——没落贵族的傲娇与无奈

天津——没落贵族的傲娇与无奈

中国文化地图:天津——没落贵族的傲娇与无奈天津人爱家乡,一提家乡就拍着胸脯说:“咱们天津卫呀,可是一方宝地。

”天津风水好,位于“九河下梢”,发韧于漕运、盐业,在陆路不发达的过去,它早已是八方民众汇聚的地方了。

鸦片战争后天津开埠,“洋务运动”时天津是近代工商业的实验基地。

在世纪之处,天津比香港、北京好,那时香港不过是个小渔村。

北京满地土路,在天津租借地,已修成了沥青马路。

作为全国最早开放的城市,它曾是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劝业场的出现,大批带有舶来痕迹的超级市场在天津出现,如惠中饭店、交通饭店等,这些商场商品琳琅满目,集购物、饮食、住宿、娱乐于一体,这种形式在当时西方也是刚刚流行,国内大多数城市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风起云涌的效仿。

从此可见天津历史上天津最“牛”的时候,国内绝大多数城市的现代文明还处于“穿开裆裤”的幼稚阶段呢。

清末开埠之后,天津出现了九国租界,各租界国在天津大兴土木,现在解放路当时是“天津的华尔街”。

众多银行、洋行(如英国的汇丰、麦加利;美国的花旗、大通、运通等;日本的横滨正金;俄国的华俄道胜、远东;法国的东方汇里;德国的华比等)在此办公,在19世纪末出现了华资银行,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已初步形成了以天津和各地的银行、银号和钱庄组成的近代金融流通系统,由于天津面对世界市场,对外贸易繁荣,工商业发达,金融市场比较完备,又有迅捷的近代化交通和通讯,因此在这个金融流通系统中占据主导作用,在天津与腹地的金融流通中当之无愧为华北和西北地区的金融中心。

近代史看天津,在现今的五大道(成都道、重庆道、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及马场道)。

我们徜徉其间仍可以看到风格各异的小洋楼,令人目不暇接,仿佛到了“万国博览会”。

这些小洋楼有的为洋人建造,有的是下野的军阀建起来的,张勋、徐世昌、孙传芳就是在英租界建立永久性公馆,再就是一些满清遗老遗少在此购置房产避祸,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皇宫后就躲到天津,先后“张园”、静园”,而且也是在这被接到东北,从此过起了“傀儡”生活。

关于介绍天津五大道的导游词(2篇)

关于介绍天津五大道的导游词(2篇)

关于介绍天津五大道的导游词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是具有天津小洋楼代名词的五大道。

说起小洋楼,在上海、青岛、厦门、武汉都有很多。

但比起来,天津的小洋楼却是现存最多、保存最好、而且是最为集中的。

____年——____年,英法美等西方列强纷纷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自此,天津被九国列强分割,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设立租界,而小洋楼最集中、占地面积最大的莫过于英租界的五大道。

据统计,这一地区的名人旧居和风貌建筑有____余处,与其他地区相比,无论从地域面积、文物的数量、近代名人遗迹等都是首屈一指的。

五大道是指座落在天津市和平区城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马场道和南京路以西的长方形地段,共有____条道路,总长____公里,面积____平方公里。

好,我们到了,在此我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保管好自己的财物,下车时,请戴好我们旅行社的标志,以方便大家互相辨认。

我们的车牌号为津A1234,在大家的右手边看到的是天津外国语学院,我们的车就停在外院的门口,请您一定要记住我们的停车位置,带好随身物品,我们一同下车。

我们现在站的地方就是五大道中最长的一条马路——马场道,它全长____米,因通往英租界的跑马场而得名,曾是达官显贵云集、交错往返的一条繁华道路。

在马场道上唯一的一处法式建筑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天津外国语学院。

它始建于____年,它的前身是天津工商大学,也曾是北疆博物院及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前身。

我们看到它的主体建筑正面上的大时钟充分体现了法国罗曼式建筑风格,在他的旁边是五大道上第一处小洋楼,也是唯一的一栋西班牙风格的别墅住宅。

好,我们继续往前走,顺着马场道左拐,我们就来到了重庆道。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五大道上唯一的一座王府——庆王府。

所谓王府,就是王爷居住的地方。

但是天津并没有王爷,哪来的王府呢?庆王府的前身原本是清末最后一任总管太监小德张居住的地方。

____年,冯玉祥发动政变,把溥仪赶出了紫禁城,清室的第四代和硕亲王载振也从北京庆王府举家移居天津,载振为在天津寻找一处安宁的宅第,相中了小德张的这个院子,便以大量的金钱、土地和房产置换到手。

漫步“五大道”

漫步“五大道”

今晚报上刊登“五大道”翻旧如旧的信息,逐勾起我浓厚的兴趣,利用周末我们全家畅游了“五大道”。

“五大道”是天津赫赫有名的街区,遍布五条道路的各色小别墅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誉,在国内外都有相当的影响。

“五大道”之名源起何时,已不可考据。

具体说来就是“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和重庆道”,而现如今“五大道”是一个熟称,代表着原各国租界的总称。

这些建筑大多为起脊尖顶,屋顶的斜坡面上开有大小不等的天窗。

有的临街,有的隐藏于深巷之间。

着显错落有致,铺垫有方。

行人稀少的街道,华丽如初,美轮美奂的洋楼在月夜的衬托下,也越发典雅静谧。

时有的工程支架阻挡了我们的视线,但楼房原有的轮廓,依然清新爽朗,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兴趣。

虽说经历过风雨侵袭,无情日月,但魅力不减,依旧傲然挺立述说往日的辉煌。

每一座楼房都是一部历史,尚去人们开发研究。

在现如今的繁华的城市建筑群中,这些小洋楼依然出类拔萃,不落后于时代,在当时看来,无疑是证明着当初的超前思维和大胆实践。

曾看过一篇文章写到——在这里散步犹如走进艺术品的长廊中,更像是国画大师精心画出的艺术长卷,令人心旷神怡,意犹未尽。

当你身临其境,漫步其中时,能切身感受到历史在这座城市穿梭而过,而独留下这些建筑供我们审视、回顾。

当初的九国租界超越了原有的老天津地界的面积,划地自治。

辛亥革命后,清朝的遗老遗少来天津建寓所,能看到的有:清逊帝溥仪、庆亲王载振,等;各界北洋政府的官员也在天津建寓所,能看到的有:袁世凯、曹锟,等。

比如位于重庆道55号的庆亲王载振寓所,就是一所中西合璧式建筑,最有特色是入门的17蹬半台阶。

看资料介绍“9是阳数之极,有吉祥的内涵,皇家的台阶是两倍于9,为18或者19阶”。

看来他只能修17蹬半啦!而这些清朝遗老遗少的房子,多是巷深院大间数多,尽力保持原有的背景风采,从另外的一个角度说明财富集中到了这些人手里。

大部分的洋楼现为办公用了,只是门牌楼亮着灯,也有用于开酒楼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的租界地和小洋楼
提起天津市历史上的租界和小洋楼有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天津近代史上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从旅游文化角度看,这也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特色文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定了屈辱的《北京条约》(1860年)后天津辟为通商口岸。

由此开始至八国联军入侵后,42年间,先后在不同时期有九个国家的侵略者强化租界,其数量之多在全国独一无二,这些租界地总面积共达1500多公顷,比当时清政府管辖的城厢地区大8倍,欧洲文化的大量涌入,各租界内相继建立许多西洋建筑,使天津获得“万国建筑博物馆”称号,从而形成近代天津城市面貌的一个特点。

下面首先介绍一下租界地的形成与划分。

清咸丰十年1860年天津正式开放为通商口岸。

同年英、法、美相继在天津划定租界,地点在现在和平区一带,三国租界沿海河西岸而设各占一方,这是第一阶段。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各国在瓜分中国割让土地的斗争中,德国在天津开辟租界,地点在美国租界以南,金(河西区解放南路一带)。

光绪二十二年(1896)日本在法租界西北金和平区百货大楼一带开辟租界。

英租界又借机向西扩张,这称为第二阶段。

八国联军入侵后,从1900~1902年俄、奥、意、比四国又在天津开辟租界,俄国在海河东岸(和东区一带),比利时在俄租界之南,金和东区十五经路一带,其次为意大利租界在河北区民族路一带,奥
国在意租界以北河北区建国道一带,同时这一时期英、法、日、德诸国又借机扩大租界地,英、法、德等已扩大到金五大道地区,日租界地也扩大到南市地区。

这是各国在天津开辟及扩充的第三阶段。

至此沿海和东西两岸就形成了八国租界地(原来的美租界并入了英租界)。

其中八国联军入侵前的英、法、日、德租界在海河西岸,八国联军入侵后的俄、比、意、奥各国在海河东岸。

从此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天津疯狂地进行政治的和经济的侵略活动,后来,随着历史变迁,这些租界自1917年~1945年逐渐被我收回。

最早收回的为奥国(1917年),次之为德国(1919年),最晚的为英、法、德、日,均为1945年。

天津小洋楼闻名全国仍至世界,久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

这些洋楼的立面和外部装修各具特点,这里有富于浪漫色彩的哥特式建筑,也有反映西洋古典复兴思潮的巴洛克、洛可可式建筑,以及德国日耳曼罗曼式古希腊廊柱式的等等,这些建筑大都由各国建筑师和中国留学欧洲回国的建筑师设计的。

天津的小洋楼共计800多幢,30余种形式,主要分布于和平区解放路、花园路和“五大道”(即重庆道、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马场道)。

赤峰道、滨江道以及河北区民族路一带,这些楼中当时有些是领事馆、银行、饭店、俱乐部、车站更有些是旧时军阀、官僚、买办、资本家的公馆、别墅等,像赤峰道一带的大宅院就是这些人住的地方。

孙传芳、张宗昌、张学良等都在此建有公馆。

下面介绍几座代表性建筑:
一、解放路市政协办公楼(原德国俱乐部),采用了典型的日耳曼式
建筑物的造型,充满德国建筑情调。

二、以现泰安道市委大楼原开滦煤矿公司大楼为代表的古典柱式建
筑,被称为“小洋楼”中的“大洋房”与它同一时期出现的同一风格建筑在解放路还有多幢。

三、坐落在原奥租界现河北区民主道与海河东路交口处的袁氏邸是
海河边最为引人注目的极有特色的一座洋楼。

一位德国建筑学者旅游时对这幢楼房颇感兴趣,认为是奥式的建筑德国人设计的图纸,它是中世纪“罗马风格”的演变,掺进了日耳曼民族建筑手法,这座楼的主人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当了81天洪宪皇帝的袁世凯。

这座楼的建筑风格在天津独一无二,它融合了西欧古代,中世纪近代多种建筑风格特长,成为天津小洋楼最有特色的范例。

四、现河北区民主道与北安道口的市工商管理局原是东北奉系军阀
都统汤玉麟的宅邸,其总体设计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特征与面貌,内外墙突出巴洛克装饰风格,是天津市较为完好的意大利古典式建筑。

五、最能体现意式风情的建筑群在河北区民族路第一工人文化宫一
带。

这里设有中心广场,过去广场中心设有石柱,石柱顶有马可·波罗铜像,并配有喷泉,广场四周由意式花园和带有罗马方型凉亭的楼房组成。

这里的建筑物几乎囊括了意大利不同时期的风格特色,这在意大利也是很少见的,现在天津市已决定在这里建设意大利风情区。

六、坐落在滨江道西端的天主教堂是由法国人1913年修建的,大教
堂外观采用罗曼式建筑具有浓郁的法国建筑特色。

七、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洋楼群中其设计者大都是外国建筑师设
计,中国人自己出资建造的楼房如天津劝业场、惠中饭店、交通饭店等,还有我们中国建筑师自己设计,中国人自己出资建设的“洋楼”,如:现在的“百货大楼”。

百货大楼原名百货公司,建于1927年由中国设计师关颂声、朱彬等几位建筑师共同设计,原楼高100英尺,转角处有高塔,塔身高与楼房相等,很有气概。

1976年唐山大地震高塔震损拆除,现在的百货大楼是重修的完全改变了原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