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简史
云南历史总结

云南历史总结1. 引言云南是中国南方的一个省份,位于亚洲大陆的最南端。
这个美丽的地方不仅有着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云南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变迁。
本文将对云南历史进行总结,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地方的过去。
2. 早期历史云南的早期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家在云南地区发现了大量的古代遗址和文物,证明这里是古代人类的居住地。
在这个时期,云南地区的原住民开始种植农作物,并建立了一些简单的社区。
在公元前279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云南地区成为了南方世界和中原世界的交汇点。
当时的一个重要城市是滇池周边的昆明,它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
云南地区开始与中原地区以及邻近的东南亚地区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3. 西南联大和云南省政府在20世纪初,云南成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阵地。
1912年,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成立,成为中国第一所授予学士学位的现代化大学,为中国的现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云南也成为了中国南方的军事指挥中心,以及国民党政权的重要执政地。
在抗日战争期间,云南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最后的抵抗据点。
1942年,重庆国民政府迁往云南昆明,与盟国共同对抗日本侵略。
此时期,云南省政府成立,为当地政府建设和行政事务提供了机构支持。
4. 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云南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农业、矿产资源和旅游业成为了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
云南的农产品如水稻、茶叶和花卉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当地政府一直致力于维护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尽管云南有着多个少数民族,但他们在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都享有平等的权益。
云南的各民族和谐共处,为当地的稳定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5. 未来的发展方向云南在未来的发展中有着巨大的潜力。
近年来,云南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加强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
云南地方史讲义

云南地方史讲义云南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
云南地方史悠久而丰富,涵盖了古代、近代及现代各个时期的历史。
本讲义将从不同的角度,对云南地方史进行梳理和介绍。
第一部分:古代云南史云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云南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公元前279年,云南地区成为大理国的一部分,大理国是南诏的前身,是一个由白族人建立的政权。
在大理国时期,云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繁盛,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第二部分:近代云南史近代云南史主要指的是清朝时期的云南历史。
清朝时期,云南是中国的边疆地区,也是清朝的重要边防区域。
在这一时期,云南地区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如太平天国起义和云南回族起义等。
云南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农业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为云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分:现代云南史现代云南史主要指的是20世纪以来的云南历史。
在这一时期,云南地区经历了许多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云南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根据地之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云南成为了中国的一个省份,云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第四部分:云南的文化遗产云南地方史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就是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云南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云南的民族文化包括了音乐、舞蹈、戏剧、绘画、雕塑等各个方面。
另外,云南还有许多著名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丽江古城、大理洱海、石林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总结:云南地方史是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记录了云南地区的发展和变迁。
从古代到现代,云南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历史演变,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云南的文化遗产也是云南地方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多样,展示了云南的多民族特色和独特魅力。
通过学习和了解云南地方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云南这片土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云南历史的沿革

2
耀龙电灯公司成立:1910年,云南商人集资成立耀龙电灯公司
3
引进德国水轮发电机:耀龙电灯公司从德国引进水轮发电机,用于发电
4
影响:耀龙电灯公司的成立和德国水轮发电机的引进,推动了云南电力事业的发展,为云南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贡献。
成立陆军讲武堂
成立时间:1909年
01
地点:昆明
02
目的:培养军事人才,加强国防力量
04
滇越铁路通车
A
滇越铁路:连接云南昆明和越南海防的铁路,全长854公里
B
通车时间:1910年
C
建设背景:法国殖民者为了加强对云南的控制,掠夺云南的资源
D
影响:促进了云南与外界的交流,推动了云南的现代化进程,但也加剧了云南的殖民化程度
商办耀龙电灯公司引进德国水轮发电机
1
背景:晚清时期,云南经济落后,电力供应不足
影响:吴三桂在云南期间,对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01
02
03
04
康熙决定削藩,吴三桂反清
背景:清朝初期,藩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
01
康熙决定削藩: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康熙决定削藩
02
吴三桂反清:吴三桂不满削藩,发动三藩之乱
03
结果:经过八年战争,清朝平定三藩之乱,加强了中央集权
03
影响: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对云南乃至全国的军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04
谢谢
演讲人
云南历史沿革
目录
壹
明帝国时代
贰
清帝国时代
叁
晚清时期
明帝国时代
傅友德、沐英率军攻占云南
傅友德、沐英:明朝开国名将,率军攻占云南
云南历史故事

云南历史故事
云南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历史故事。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滇池之战:公元751年,唐朝和南诏在滇池地区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唐朝军队被击败。
2.武定之战:公元938年,南诏的军队和北部的南汉军队在武定地区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南诏最终获胜,并逐渐扩大自己的领土。
3.大理国的建立:公元937年,大理国的先祖段思平迎娶了南诏的公主杨素娥,并得到了南诏的赐封,大理国开始逐渐壮大,成为了滇南地区的新霸主。
4.滇池石林之战:公元1271年,元朝的军队和丽江的军队在滇池石林地区爆发了一场战争,元朝军队最终获胜。
5.滇中之战:公元1855年,太平天国的军队进攻滇中地区。
6.楚雄吊桥:楚雄有一座著名的吊桥,相传建于1368年,是为了方便城内和外的行人、马车、车辆等交通运输而建。
7.飞虎山传说:沧源彝族自治县的飞虎山传说中有一只神奇的飞虎,它是当地一位彝族英雄吃出来的,曾经为民除患医病,是当地居民的守护神。
8.石林史前文明:石林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和史前文明遗
址,早在距今1.2亿年前,这里曾是海底,随着地质变迁,海床抬升,形成了石灰岩地貌。
9.“滇池之战”:公元751年,唐朝的军队和南诏的军队
在滇池地区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以上是云南历史中的一部分故事,还有很多其他的有趣的历史故事等待探索。
中国文化

东汉蜀国:益州郡改为建宁郡,建立了建宁、朱提、牂牁、越 、兴古、 云南、永昌7郡,其中辖境全部属现云南省的有建宁、朱提、兴古、 云南、永昌5郡,“云南”作为行政区划由县扩大到郡。 西晋:西晋时期把原来南中7郡中的建宁、兴古、云南、永昌4郡单独 设置为宁州,由中央王朝 直接统领。 隋朝:建立了“南宁州总管府”,并设立恭州(今永善县、昭阳区一 带)、协州(今彝良县、镇雄一带)、昆州(今昆明市)统治云南各 地。 唐朝:云南主要属于剑南道管辖。
迁徙分布
• 解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 第一百八十五位,人口约六十七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0.042%左右。 • 解氏的望族居住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和雁门(今山西代县),解氏在山 西省按姓氏人口统计,居全省第九十二位。
字辈排行
• 云南宣威解氏字辈:“必正其中元怀恒应道天永报国家 恩”。
宋朝:南诏-大理国时期:南诏国、大理国是云南历史上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大理是云南的政治中心。在大理国统治期间,鄯阐城(今昆明) 逐渐成为滇中最繁盛的一座城池。
元朝:1255年开始在云南各地逐渐设立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进行 统治,1276年设立云南行中书省。 明朝:设立云南布政使司(行政)、都指挥使司(军事)、提刑按察 使司(司法)。 清朝:行政建制上基本沿袭明朝,省下设府、州、县3级。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ຫໍສະໝຸດ 姓为氏。解姓祖先1. 2. 3. 4. 5. 6. 7. 8. 伏羲(女娲) 少典 黄帝(姬轩辕) 少昊[黄帝长子](青阳氏) 季历(姬历) 周文王姬昌 周武王姬发(周朝开国君主) 唐叔虞(姬叔虞)
得姓始祖
• 解良: 武王传成王姬诵。成王封胞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省曲沃)称唐侯, 子燮夫迁都于晋邑(今山西省太原),改国号为晋。另一子良被封于 解邑(今山西省临晋县西南解城)称解良,成为解氏家族的得姓始祖。
云南文化的兴起与发展脉络

云南文化的兴起与发展脉络云南位于中国的西南角,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在这片土地上,聚居着各种不同的民族和文化,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传说和民俗。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云南文化逐渐走向繁荣和发展。
下面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云南文化的兴起和发展脉络。
第一,古代历史文化早在公元前279年,楚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就曾对云南进行过攻打。
在此之后,这里便一直被称为“南越之地”,并渐渐成为了一个独特而充满生机的地方。
在南诏时期,云南的文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特色,并开始对周边地区产生影响。
南诏时期的石刻、石像和壁画等文物遗迹,至今仍是云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云南历史上还曾经历过滇池王朝、昆明段氏王朝、元代大理国等不同的历史时期,每个时期都留下了这片土地的独特文化印记。
这些历史遗迹和文化载体,成为了后来云南文化的重要源头和依托。
第二,少数民族文化云南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在这里生活着25个少数民族,享有着特殊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对于整个云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傣族文化是云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傣族人民自古以来就以歌舞宴会和人际交往为主要文化活动。
同时,傣族人民还善于用漆器、竹编、木雕等手工艺品来表达自己的文化内涵。
而彝族文化亦是云南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彝族人民以“阔地巴糕节”、“火把节”等民俗文化活动为主要展示方式。
同时,彝族人民还善于雕刻传统的木铜器、扎染布艺等手工艺品。
第三,文化艺术云南的文化艺术是云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风格独特。
文学、音乐、书法、绘画、雕塑、曲艺等数十个门类,均在云南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例如,由于云南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得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产生了许多交融和互动。
因此,云南古典音乐也以汉传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相融合的方式发展了起来。
同时,云南的书法、绘画和雕塑也是其文化艺术中的重要内容,云南维洛带、三塔海派、滇池派等不同的绘画流派,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珍贵遗产。
云南简史

云南简史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是截至2013年为止发现的亚洲最早人类。
古滇国(前278年—115年)公元前278年,楚国大将庄蹻(跷)南征进入滇池地区,不久楚被秦所灭,蹻遂留在滇池,建滇国,号“庄王”,疆域主要在以滇池、抚仙湖为中心的云南中部及东部地区,东至陆良、泸西一线,西至安宁、易门一带,北到昭通、会泽之地,南达元江、新平、个旧之境,南北长约四五百公里,东西宽约两百余公里,国内主要是古代滇人部落。
秦时滇国被短暂统一,在云南东北部设立郡县,并开五尺道自今曲靖联系内地。
后随秦灭又独立。
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滇国归降,并在当地设置益州郡,纳入了汉王朝的疆域,同时赐“滇王之印”,允许滇王继续管理臣民。
东汉时大量汉民迁入,逐步瓦解滇人部落,公元115年滇国消失于东汉后期。
据传都城沉没于抚仙湖底,伴随古滇国沉没的还有灿烂的青铜器文化,和无法释怀的神秘历史。
三国时期,云南地区称为“南中”,225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大军降服“南中”大王孟获,南中与蜀地交好。
爨氏王朝(339-748年)云南爨氏家族为颛顼、祝融氏和班彪、班固的后裔,随着氏族的兴衰而不断南迁。
东晋期间,由内地迁往云南一带的爨琛势力逐渐强大,占据云南、贵州、四川一带自主为王。
公元339年,东晋王朝无力东顾,索性就封爨琛做了宁州刺史,都城在今天晋宁,并承认爨氏的世袭地位,从此奠定了爨氏统治云南的基石。
隋朝初年爨瓒、爨震执政时代,出现“户口殷众,金宝富饶”、“多骏马、犀象、明珠”的富庶景象。
唐天宝年间,唐军都督李宓赴安宁,教唆云南大鬼主爨崇道杀死最后一代云南藩王爨归王,引起内讧。
公元748年,受唐王朝扶持的南诏王阁逻凤乘机东进,进入滇池地区,彻底结束了爨氏家族的统治,云南从此进入南诏国时代。
南诏国(738年-902年)唐初洱海地区有六个较大的部落,在唐王朝的支持下,蒙舍首领皮罗阁先后征服了西洱河地区诸部,逐步统一了洱海地区。
公元738年,唐玄宗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因蒙舍在六昭之南,故称南诏国,次年建都太和城(今大理市)。
云南历史

云南历史云南历史云南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地理特色的地方。
云南地处中国南方边陲,地理位置独特,因此自古以来就是中南半岛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交汇点。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云南作为一个边疆省份,承载了无数的民族历史和文化遗产。
远古时期,云南地区已经有人类居住并繁衍生息。
古代“滇”字是有云南地区的古称,也叫“滇池”。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云南地区已经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文物和遗址,证明了这里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数十万年前的远古时代。
石器、陶器、骨器等工具和遗址的发现,使得人们对云南的早期人类生活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
在古代,云南地区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进行文化和物质交流的重要通道。
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茶马古道从云南地区开始,一路延伸到国外。
茶马古道上,茶叶从云南运往西藏、印度和丝绸之路各地,而丝绸、瓷器、金银等物品也从其他地方传入云南。
这种文化和物质货物的交流,使云南成为当时世界的重要贸易中心之一。
在历史的长河中,云南地区还经历了许多朝代的更迭和不同民族的统治。
云南地区曾经是南诏、大理、纳西诸国的中心,这些国家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南诏、大理时期,云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繁荣,影响力也辐射到了周边地区。
元代以后,云南成为明朝的一部分,并隶属于中国疆域。
明代以后,云南逐渐开辟为中国西南边疆的陕辟区,对外交流和贸易增加了许多。
在中国近代历史中,云南地区曾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根据地之一。
1934年,云南成为红军长征的中转站,红军在云南地区休整和转移,为后来的胜利做好了准备。
现代的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和多宗教共存的地方。
云南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
在这片土地上,各种民族自古以来就和睦相处,互相影响和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和风貌。
云南的少数民族有彝族、傣族、白族、哈尼族、纳西族、景颇族等等,这些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语言、服饰、宗教和音乐舞蹈。
云南地区还以其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云南历代历史解答
上溯夏、商时期,中国域内共分九洲,云南属粱州的一部分。
公元前3世纪战国末期,秦楚两国竞相进入西南地区。
公元前279年,楚顷襄王派庄蹻通过黔中郡向西南进兵,其时,秦夺楚黔中地,庄蹻无路得返,遂“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建立了滇国。
《史记》载:“庄蹻留王滇池,分侯支党,传数百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筑了一条经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的“五尺道”,沟通了云南与内地的联系。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是云南全省疆域和境内行政区划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蒙唐扩建“五尺道”,改名“西南夷道”;派王然于等深入云南腹地考察并与民族首领联络;派郭昌率兵进入滇池地区。
滇王常羌率先归附,西汉王朝封其为“滇王”,颁授金质“滇王之印”,并先后正式在云南设益州郡(今晋宁县)等4郡,奠定了云南省疆域范围和县级行政区划的基础。
东汉时期,中央王朝统治向西发展,于公元69年在今保山设立永昌都,奠定了云南西部疆域的基础。
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即任命少数民族首领爨宏达任昆州刺史。
公元730年,南诏统一“六诏”后,在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政权,公元738年唐王朝册封南诏皮罗阁为“云南王”。
到唐太宗时,唐王朝在云南设置的州县恢复到汉晋时期规模。
南诏政权大量役使奴隶修建了许多著名的城市宫殿园林和佛塔寺庙,如大理三塔,昆明东西寺塔,苍山高河水灌溉工程,昆明金汁河、银汁河水利工程等,成为古代云南国土开发史上的鼎盛时期。
经过历代不断地修建道路,到唐代,蜀布、筇竹杖等内地物资经云南源源不断运往南亚、西亚,形成了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
公元1274年,元朝设置“云南行中书省”,自此,“云南”作为省一级区划名称开始载入史册。
其时,著名政治家赛典赤·瞻思丁担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并将省治由大理迁到中庆(昆明)。
昆明作为云南省会亦从元朝开始。
明代,朝廷取消“行省”设立“云
南承宣布政使司”(相当于省政府),同时设置“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号称“三司”,实行三权分立。
在布政司下设府、州、县三级。
明代治理云南、任用官吏时的基本规则是,“三江之外宜土不宜流,三江之内宜流不宜土”(“三江”指澜沧江、怒江、红河),即位于内地的府、州、县长官由朝廷委派并有任期(流官);位于边远或少数民族地区的府、州、县、宣慰司、安抚司长官由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并可世袭(土官),或者以流官为主,土官为辅,“土流兼治”,正式建立了土司制度。
元、明朝时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以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是中国封建民族政策的一个发展。
明代云南的手工业和商业,特别是矿冶业迅速发展,银、铜的产量居全国第一,“合八省之产,不敌云南之半”。
清代沿袭明制设承宣布政使司,下设道府、州、县,并在一些地区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特权,任命流官统治,而在边远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
鸦片战争以后,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法越南条约》,将云南划为法国的势力范围,从1889年起,蒙自、蛮耗、河口等地先后被划为商埠,1905年昆明被辟为商埠;1910年滇越铁路建成,云南大锡等物资主要由铁路运输出口。
辛亥革命后,废府、厅、州,只保留县,边疆部分地区仍保留土司制度。
民国17年废道设省。
在推翻清朝的封建帝制,建立和维护民主共和国的进程中,云南发挥了重要作用。
先后有1907年的河口起义,1911年的“重九起义”和1916年的护国运动,形成“以一隅而为天下先”的声势。
护国运动后,云南处于军阀统治之中。
抗日战争时期,云南成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是安置内迁企业和发展战时工业的基地。
1938年,北大、清华、南开等著名大学南迁组建西南联合大学,具有“五·四”、“一二·九”革命传统的进步师生和各方爱国人士聚集昆明,云南抗日救亡运动更加蓬勃开展。
抗战初期,仅1000多万人口的云南,先后派遣20多万子弟为挽救民族危亡,跋山涉水,浴血疆场。
抗战中,云南各族人民作出的重大贡献,即修筑了滇缅公路。
滇
缅公路由昆明至畹町,全长950.4公里,沿途越高山、过激流、穿峡谷,全线共建桥梁529座,涵洞1443个。
公路自1937年12月开工,到1938年8月全线开通,出动各族民工10万余人,牺牲民工三千人以上,工伤致残者万余人。
在中国沿海口岸被日军侵占后,滇缅公路成为中国重要的国际交通线,支持抗战的大动脉。
中共中央对云南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牺牲和贡献给予高度评价,朱德总司令在1938年8月20日给龙云的信中说:“抗战军兴,滇省输送20万军队于前线,输送物资,贡献于国家民族都尤多。
”
抗战胜利后,云南各族人民在中共云南党组织的领导下,在昆明等城市高举“反内战”、“争民主”的旗帜,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昆明被称为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堡垒”。
1945年,在昆明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
沈钧儒、郭沫若、柳亚子、史良等主持了重庆各界对“一二·一”惨案死难者的追悼、公祭大会。
董必武、王若飞代表中共中央送了花圈。
12月9日周恩来在延安各界青年纪念“一二·九”1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昆明惨案就是新的‘一二·九’”。
毛泽东在12月15日写的《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一文中,号召全党和解放区军民援助以昆明罢课为标志的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活动。
此后,一个以学生运动为主、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的反内战、争民主的爱国运动,席卷国统区,揭开了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的序幕。
1949年12月9日晚10时,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宣布起义,国民党云南省政府所在地昆明五华山升起五星红旗。
当晚,卢汉向毛泽东、朱德发了脱离国民党中央政府,归向人民的起义通电。
1950年2月云南全省获得解放。
当年12月25日,在昆明举行云南省各族各界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标志着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云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有特色的科技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也涌现出各民族的杰出人物。
�0�2�0�2�0�2�0�2明代晋宁人郑和(回族)曾七下西洋,出使过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非等30多个国家,是世界航海史的创始人。
在工程科学方面,清道光年间的吴其睿、徐金生所著的《滇南矿产工程图略》,被认为是继《天工开物》后我国的又一部冶炼专著;清雍正年间,云南黄士杰、著名布衣诗人孙髥翁,经过调查勘测,分别撰写了《六河总图说》和《盘龙江水利图说》,为后人兴修滇池地区的水利工程提供了基础资料。
在医药方面,明朝初年蓝茂撰写的《滇南本草》,较之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早100多年;民国初年,曲焕章创制的云南白药也享誉海内外。
云南历史上还出现了一批成就显著的数学家,如清道光年间李彪著有《律吕算法》和《筹算法》,宋演著有《勾股一贯述》,以及林绍清的《合算术》等都是很有见地的数学著作;在数学方面最有成就的熊庆来,是国际著名数学家、教育家,他的关于无穷级的定义,被国际数学界名为“熊氏无穷级”。
在植物学方面,有明朝赵壁著《茶花谱》,张志淳著《永昌工芳记》,现代学者方瞿仙所著《滇南茶花小志》等。
�0�2�0�2�0�2�0�2云南历代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为后人留下众多艺术珍品。
公元405年东晋时期立于曲靖的爨宝子碑和公元458年刘宋时期立于陆良的爨龙颜碑,其书法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南碑中的瑰宝、书法的神品。
大理国画师张胜温创作的《张胜温画卷》,长33米,描绘人物637个,技艺娴熟,画工精细,被认为既是艺术“旷世天才的神品”,又是具有珍贵学术价值的传世之物。
明末晋宁人担当和尚、清代昆明人钱沣的书法、绘画也颇负盛名。
在文学、诗歌方面,有明代江阴人徐霞客写《滇游日记》,万历年间西双版纳傣族和尚祜巴勐著的西典诗论《论傣族诗歌》。
明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杨升庵,在云南居住37年,为传播中原文化,促进汉文化与兄弟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作出杰出贡献;他在云南留下的400多种书目和180多种传本,不仅是文学、史学名著,而且成为考察研究云南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的珍贵资料。
清初昆明人孙髯翁撰写的大观楼180字长联,气魄宏大,雄视古今,被誉为海内第一长联。
清末剑川白族人赵藩为成都武侯祠撰写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
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准确地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治蜀经验,为后世政治家所传诵。
到了近代,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传遍全世界;广南人柯仲平,在延安时期被誉为“狂飚诗人”;腾冲人艾思奇,是中外有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此外,保山的杜文秀(回族)、弥渡的李文学(彝族)、龙陵的李鑫、祥云的王德三、彝良的罗炳辉(彝族)、大理的周保中(白族)等等,在中国和云南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