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辅导: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概述
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理解

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理解
1.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
2. 政治权利和自由:这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
3. 宗教信仰自由:公民有权选择和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
4. 人身与人格权:这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以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5. 监督权: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并依法取得赔偿。
6. 社会经济权利:这包括劳动权利,劳动者休息权利,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利,以及因年老、疾病、残疾或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社会保障与物质帮助的权利。
7. 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8. 妇女保护权: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同等的权利。
9. 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这意味着国家为这些群体提供必要的保护和支持。
10. 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这是为了确保海外华人和归国华人及其家属的权益不受侵犯。
法律公共基础知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法律公共基础知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公民的基本权利(一)平等权《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在我国,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1)执法平等;(2)守法平等;(3)反对特权;(4)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
(二)政治权利和自由政治权利是指公民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可能性。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十分广泛,现分述如下: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或被选举为国家代表机关代表或某些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的权利。
中国公民享有选举法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规定,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达到法定年龄,即必须年满十八周岁;(2)享有政治权利,凡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则丧失此项权利;(3)选举权行使的范围必须是由法律规定的选举代表机关或其他公职人员;(4)选举权必须依法定程序行使。
国家保障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民的权利在受到分割时,可以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要求救济。
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1)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是指公民有权通过各种语言表述思想和观点的自由。
言论自由是公民参政议政以及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2)出版自由。
出版自由是指公民有权通过出版物的形式来表达思想见解的自由。
(3)集会、流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
集会是指公民聚集于公共场所,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活动。
游行是指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进,表达共同意愿的活动。
示威是指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以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活动。
集会、游行、示威三者采用的方式方法虽略有区别,但三者共同特点是表达某种意愿。
(4)结社自由。
结社自由是公民依法结成某种社会团体,进行社会活动的自由。
真题回顾(单选)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正在监狱服刑期间,有关其选举权的表述哪个是正确的吗?A、可以行使选举权B、不能行使选举权C、没有选举权 D经监狱批准可以行使选举权A[解析]《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简述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简述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简述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一、引言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我们既拥有一定的权利,也承担着相应的义务。
这些权利和义务既是我们作为个体的保障,也是我们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
在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被明确规定在宪法中,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权利和义务,本文将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探讨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二、公民基本权利1. 人身权利的保障作为公民,我们享有人身权利的保障,这是我们作为人的基本权利。
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等。
任何人不得侵犯这些权利,国家也会通过法律和制度来保护我们的人身权利。
2. 人权、人身尊严和自由权利在我国,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新闻出版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基本自由权利。
这些权利保障了我们的人权和人身尊严,让我们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信仰。
3. 社会和经济权利公民还享有一系列社会和经济权利,这些权利包括受教育权、劳动权、社会保障权等。
这些权利保障了我们在社会和经济领域的平等和公正待遇。
4. 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作为公民,我们还享有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
这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等。
通过参与政治生活,我们能够对国家的发展和决策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公民基本义务1. 遵守宪法和法律作为公民,我们有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国家的根本规则,它们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应当遵循这些规定,不得违反法律。
2. 尊重和维护社会秩序公民有义务尊重和维护社会秩序,不得从事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我们应当遵守交通规则,尊重公共设施,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宁和稳定。
3. 抵制违法犯罪行为作为公民,我们有责任抵制违法犯罪行为。
当我们目睹犯罪行为时,应该积极报警,并提供必要的协助和证据,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全和公正。
4. 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公民有义务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可以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志愿者工作等方式,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紧密相连的,相互依存的。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公民应该履行的对国家、社会和他 人的某种责任。
整理课件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1、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由宪法所确 认的,其内容和范围都来自宪法的规定。
整理课件
七、文化教育权利
(一)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 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是指公民有在由国
家提供的各类学校和机构中或通过其他教育设 施和途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权利,有在一定 条件下依法接受一定程度教育的义务。
(二)进行科学研究、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 动的自由
国家依法承认和保护公民进行科学研究、文艺创 作和其他文化活动,任何人包括国家机关和社 会组织都不得侵犯公民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 进行科学研究、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权 利
整理课件
八、特定主体的权利保护 (一)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二)妇女、老人、儿童受国家保 护 九、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权利 和利益 华侨是指居住在外国的中国公民 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 侨眷是指华侨、归侨在国内的眷属
整理课件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整理课件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 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 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四、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 民兵组织 五、依法纳税 六、其他义务
的出现而取得。
整理课件
公民和人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范畴不同
人民是政治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
范围不同
人民比公民的范围小
后果不同
人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全部权利并履行 全部义务,而公民中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 人和专政对象则不能享有公民全部权利,也 不能履行公民的某些光荣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是指在一个国家法律框架下,每个公民所享有的权益和应履行的责任。
这些权利和义务是保障社会秩序和个人自由的重要基石。
本文将从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探讨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1. 生命权与健康权生命权与健康权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这意味着每个人有权享有自己的生命,并受到医疗保健的保护和关怀。
政府应该致力于提供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确保公民的健康状况。
2. 言论自由与表达权言论自由与表达权是公民行使权利和表达意见的基础。
每个公民都有权交流思想和意见,包括言论、新闻自由和和平集会的权利。
保护言论自由有助于促进公民参与社会事务,推动社会进步。
3. 人身自由与个人隐私权人身自由与个人隐私权确保了每个公民的自由和尊严。
公民不应遭受非法逮捕、拘留或残酷待遇。
同时,每个人都有权保护个人隐私,不受非法侵犯。
4. 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实践宗教和信仰的权利。
政府应该保护每个公民追求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并且不能因为个人的信仰而进行歧视或迫害。
5. 教育权教育权是每个公民应享有的权利。
政府应该致力于提供平等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确保所有公民有机会接受教育,以发展个人潜力和为国家贡献。
二、公民的基本义务1. 遵守法律作为公民,遵守法律是最基本的义务。
公民应该遵守国家法律并尊重法律的权威。
通过遵守法律,公民能够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公共安全。
2. 参与公共事务公民应该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包括选举、投票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通过参与公共事务,公民能够表达自己的声音、影响社会决策,并共同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
3. 尊重他人权利公民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遵守社会道德和伦理规范。
公民应该对他人的种族、宗教、性别、性取向等方面保持尊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 纳税义务纳税是公民的一项重要义务。
纳税能够支持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
公民应该按时足额缴纳税款,为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考研知识点归纳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考研知识点归纳一、概述作为一名公民,我们既享有一系列的基本权利,也承担着相应的义务。
这些基本权利和义务在考研中是重要的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公民身份具有重要意义。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1. 人身权利公民享有自由和身体的权利,包括生命权、人身自由权等。
2. 言论、信仰和出版自由公民享有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以及出版自由的权利,在合法范围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信仰。
3. 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权公民享有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权的保障,个人的尊严和隐私不受侵犯。
4. 教育权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包括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机会。
5. 劳动权公民享有劳动权,包括依法获得工作、公平就业和合理工作条件的权利。
三、公民的基本义务1. 守法义务公民应该遵守法律法规,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
2. 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公民应该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不得制造、参与社会闹事和破坏社会稳定。
3. 纳税义务公民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纳税,履行自己的纳税义务。
4. 参与民主政治公民享有参与民主政治的权利和义务,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
5. 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公民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做出贡献。
四、权利与义务的关系1. 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履行了自己的义务,才能够保障自己的权利。
2. 权利的合理限制公民的权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受到限制,例如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情况下限制言论自由以保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
3. 权利的相对性公民的权利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同权利之间可能产生冲突,需要在特定情况下进行权衡和平衡。
五、小结作为公民,我们应该深刻理解和把握自己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既要行使自己的权利,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
只有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并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同时,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权利和使公民身份更有价值。
宪法学第十六章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

9
第三节
新中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历史发展
一 《 共同纲领 》 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的规定 1949 年 9 月 29 日 颁布的 《 共同纲 领 》 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 过 , 是新中国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 它规定人民的 基本权利有 : ( 1 )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控告权 。 ( 2 ) 国家保护工人 、 农民 、 小资产阶级 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和私有财产 。 ( 3 ) 妇女在政治的 、 经济的 、 文化教育 的 、 社会的生活各方面 , 均有与男 子平等的权 10 利。
第十六章
第一节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 概述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特征
权利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权利是人类基 本价值的追求。简单地讲,公民的权利就是指公 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作为或不作为 的方式取得利益的一种行为自由,这种行为自由 和利益是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予以保障的 。
1
一 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 公民基本权利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必 不可少的某些权益 , 是公民实施某一行为的可能 性。 二 公民基本义务的含义 公民基本义务是指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和 应尽的法律责任 , 它是社会和国家对公民的最重 要 、 最基本的要求 。
2
三 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征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与公民的普通权利义务 相比 , 具有以下特点 : ( 1 )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具有宪法性 。 ( 2 )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具有基础性 。 ( 3 )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相对人有特 殊性 。 ( 4 )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缺乏自由处理 性 。 基本权利与义务具有不可转让性 , 而一般的 权利与义务可以转让 。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概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概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
1、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政治权利和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与人格权;
5、监督权;
6、社会经济权利;
7、社会文化权利和自由;
8、妇女保护权;
9、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
10、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受国家保护。
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监督权;劳动权;休息权;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受教育权;文化活动权;妇女的平等权;保障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权益。
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包括:抚养、赡养以及计划生育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遵纪守法的义务;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依法纳税的义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公民的条件只有一个,有国籍就是公民。
国籍的取得通常有两种方式:出生国籍,是指因出生取得国籍;继有国籍,是指因加入而取得国籍。
出生国籍可以依据三种原则:出生地主义原则、血统主义原则、出生地主义与血统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继有国籍,自愿的基础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在中国居住的或有其他情况的可以依法取得中国的国籍。
二、公民与人民的区别,一般了解即可。
三、我国现行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新发展,以往的宪法都是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章放在国家机构后面,82年宪法把它放在了前面。
宪法关于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的条文,几部宪法不同,82年宪法规定了一些新变化,如增加了保障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等。
一、公民和国籍
(一)公民。
通常是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自然人。
我国从1953年选举法开始,采用“公民”取代了“国民”的称谓,1982年宪法明文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判断一个人是否是公民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具有该国的国籍,除此,并无其它的资格限制。
(二)国籍。
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一个人具有某个国家的国籍,它就通常被认作是该国的公民,就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并承担必须履行的义务。
另外,该国对侨居外国的本国公民有义务给以外交保护,并有义务接纳他回国。
国籍的取得方式有两种:出生国籍和继有国籍。
出生国籍是因出生而取得国籍,各国采取的立法原则不一,有的采用血统主义,有的采用出生地主义;有的采用血统主义和出生地主义相结合的方式。
既有国籍是因加入而取得的国籍,一般存在两种方式:①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而取得;②根据法律规定的一定事实的出现而取得,如跨国婚姻、收养、领土转移等而取得新国籍。
我国国籍法在出生国籍上采取血统主义和出生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避免无国籍和多重国籍现象的产生。
对于继有国籍,也规定了一定的前提和条件,以及申请手续。
受理国籍申请的机关在国内为申请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在国外为中国外交代表机关和领事机关,最后的批准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