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临床常用细菌性感染指标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血清CRP在鉴别小儿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价值

血清CRP在鉴别小儿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价值

血清CRP在鉴别小儿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摘要】本文围绕血清CRP在鉴别小儿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价值展开探讨。

首先介绍了小儿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接着分析了血清CRP在鉴别这两种疾病中的重要性,并综述了相关研究进展。

随后探讨了血清CRP的诊断价值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局限性。

最后总结了血清CRP在鉴别小儿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临床应用建议。

该研究对提高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鉴别诊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有望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指导。

【关键词】小儿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CRP,鉴别诊断,诊断价值,临床特点,研究进展,局限性,重要性,未来展望,临床应用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儿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疾病,其中肺炎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肺炎可分为细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等。

在小儿肺炎中,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是两种常见的类型,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治疗方案和预后有很大的不同。

细菌性肺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病情较重,严重时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而支原体肺炎则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多数情况下比较轻微,但容易发生复发和变态反应。

正确鉴别小儿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对于有效治疗和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血清CRP在鉴别小儿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比不同类型肺炎患儿的血清CRP水平,分析其在临床上的差异性,探讨其在早期诊断和治疗上的作用。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帮助更好地区分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从而更有效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本研究也旨在为未来更深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对血清CRP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进行更全面的了解和探索。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为临床工作的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打下基础,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NE、IL-6及CRP与小儿细菌性肺炎危重程度的相关性的研究

NE、IL-6及CRP与小儿细菌性肺炎危重程度的相关性的研究

NE、IL-6及CRP与小儿细菌性肺炎危重程度的相关性的研究姚丽冠县人民医院儿科,山东冠县252500[摘要]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 NE)、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与小儿细菌性肺炎危重程度的相关性,为小儿细菌性肺炎的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在冠县人民医院诊断为细菌性肺炎的12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对“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分为A组:轻症组(80例),B组:重症组(40例)。

对比两组的NE、IL-6及CRP水平,分析NE、IL-6及CRP与小儿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A组患儿NE、IL-6及CRP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NE、IL-6及CRP与小儿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 0.724、0.712、0.698,P均<0.05)。

结论 NE、IL-6及CRP与小儿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小儿细菌性肺炎;危重程度;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12(b)-0125-04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of NE, IL-6 and CRP with the Severity of Bacte⁃rial Pneumonia in ChildrenYAO Li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Guanxi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Guanxian, Shandong Province, 2525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eutrophil elastase (NE), interleukin-6 (IL-6) and C-reactive protein (CRP) and the severity of bacterial pneumonia in children, 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acterial pneumonia in children. Methods A total of 120 children diagnosed with bacterial pneumonia in Guanxian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mild case group) (80 cases) and group B (severe case group) (4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severe pneumonia" in China's Emergency Severe Pneumonia Clinical Practice Expert Consensus. The levels of NE, IL-6 and CRP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E, IL-6 and CRP and the sever⁃ity of pneumonia in children. Results The levels of NE, IL-6 and CRP in group A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0.05). NE, IL-6 and CRP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pediatric pneumonia (r=0.724, 0.712, 0.698, all P<0.05). Conclusion NE, IL-6 and CRP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pneumonia in children.[Key words] Neutrophil elastase; Interleukin-6; C-reactive protein; Pediatric bacterial pneumonia; Degree of severity; Correlation肺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科疾病,是导致儿童住院的主要原因[1]。

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血清降钙素原的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

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血清降钙素原的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

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血清降钙素原的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观察发表时间:2016-02-01T11:04:23.08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2期供稿作者:吉增军陈小春[导读]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白细胞计数(WBC)是最常用的检查项目。

白细胞是非特异性免疫中的重要物质,是抵御病原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吉增军陈小春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225599 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降钙素原(PCT)的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儿科患者共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进行WBC、CRP的检测,观察组进行WBC、CRP、PCT的联合检测。

结果:观察组进行WBC、CRP、PCT检测后,感染性疾病的总检出率较对照组有提高,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WBC、CRP、PCT的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具有很好的检出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儿科;感染性疾病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对儿科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是WBC及CRP在临床应用中仍然存在着敏感度低、特异性不强等缺点[1]。

目前,血清降钙素原作为一种新的感染标志,PCT检测逐步在临床儿科感染性疾病检测中得到推广[2]。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WBC、CRP及PCT的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观察组患者在接受WBC、CRP及PCT的联合检测之后,总检出率明显提高。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儿科患者共140例为研究对象,本文选取对象均经过临床诊断,血常规、尿常规、病原学等检查后确诊为感染性疾病。

患者年龄16天~12岁,平均年龄(3.1±1.6)岁.男性患儿72例,女性患儿6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7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于2021年11月-2022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儿科感染性疾病患儿纳入观察组,其中细菌感染40例,病毒感染30例,将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纳入对照组,均进行CRP及血常规检验,对比检验效果。

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细菌感染患儿CRP及WBC水平有显著差异,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患儿的CRP及WBC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

CRP+血常规检验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检出率均高于单独血常规检验(P<0.05)。

结论 CRP及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鉴别儿科感染性疾病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儿科;感染性疾病;CRP;血常规检验【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reactive protein (CRP) combined with blood routine test in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 Methods From November 2021 to October 2022, 70 children with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includ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cluding 40 cases ofbacterial infection and 30 cases of viral infection, and 70 cases of healthy physical examination patients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included in the control group. CRP and blood routine tests were performed to compare the test effects.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RP and WBC levels between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RP and WBC levels between viral infection and bacterial infection (P<0.05). The detection rates of bacterial infection and viral infection in CRP+ blood routine test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single blood routine test (P<0.05). Conclusion Thecombination of CRP and blood routine test is effective in distinguishing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 Key words 】 Pediatrics; Infectious diseases; CRP;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儿童在感染性疾病中发病率较高,因其发病急,情况复杂,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症状在临床中难以区分,过去多依靠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判断感染类型进行给药。

联合检测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在儿科细菌感染诊断价值分析

联合检测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在儿科细菌感染诊断价值分析

联合检测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在儿科细菌感染诊断价值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儿科细菌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在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受外界病原体侵袭的情况下,细菌感染的发病率较高。

及时准确地诊断出细菌感染对于儿童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作为常用的实验室指标,在细菌感染的诊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单独使用血常规或C反应蛋白检测在细菌感染的诊断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血常规参数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不够特异性;C反应蛋白的升高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诊断误差。

联合检测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结合两者的结果进行分析,可能能够提高细菌感染的诊断准确性和辨识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联合检测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在儿科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联合检测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在儿科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其在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通过对儿科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我们旨在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提高细菌感染的诊断准确率和早期发现率。

此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可靠、快速且准确的诊断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儿科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和降低抗生素滥用的风险。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儿科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促进临床诊断技术的进步和优化。

1.3 研究意义儿科细菌感染是儿童常见的疾病,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孩子的健康与生命至关重要。

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是两种常用的检测指标,通过联合检测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细菌感染的情况。

本研究旨在探讨联合检测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在儿科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诊断依据,提高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率,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在儿科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诊断思路。

临床应用C反应蛋白(CRP)检测于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价值研究

临床应用C反应蛋白(CRP)检测于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价值研究

临床应用C反应蛋白(CRP)检测于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价值研究【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对于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鉴别诊断的价值。

方法:本文对12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例组)及84例体检幼儿(对照组)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

结果:(1)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血清crp水平(阳性率91.94%)显著高于对照组(阳性率0)(p0.05)。

1.2 检测方法两组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均采空腹静脉血,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小儿呼吸道感染病例组血清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91.94%,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70.55,p<0.01)。

见表1。

细菌组血清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100.00%,病毒组血清c反应蛋白阳性率为5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94.62,p<0.01)。

见表2。

3 讨论血清c反应蛋白是急性时相反应的一个极灵敏的指标,经过近年来临床使用显示在感染应急反应时血清中c反应蛋白浓度会急剧升高[4],而健康人血清中浓度很低,均值为0.60 mg/l。

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不受性别、年龄、贫血、高球蛋白血症和妊娠等因素的影响,与体温关系不密切[5]。

本次调查中,病例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阳性率91.94%,而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阳性率0,可以得到此次检测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阳性率较高,如进行长期临床试验研究有可能成为诊断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金标准。

从卫生经济学效果分析,由于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不受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从卫生成本效果分析、卫生成本效益分析、卫生成本效用分析三种方式来看均优于其他小儿呼吸道感染急性期检测指标(如血沉等)。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细菌感染在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的临床观察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细菌感染在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的临床观察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细菌感染在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的临床观察解立双【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与细菌感染在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的临床特征,提供其鉴别依据。

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儿科就诊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细菌感染患儿各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及细菌感染组。

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正常小儿1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三组儿童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的临床特征。

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细菌感染组在血常规检测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的贫血率、血小板减少率、白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均显著高于细菌感染组(P<0.05),但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5),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及C反应蛋白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本次研究发现,依据血常规变化可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及细菌感染加以鉴别,从而对其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3(000)012【总页数】2页(P2652-2653)【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细菌感染;血常规;C反应蛋白;临床观察【作者】解立双【作者单位】武警山西省总队医院检验科,山西太原 0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6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和细菌感染是儿科临床较常见的病症,两者症状在小儿发病初期基本相似,因此发病早期难以鉴别。

当前临床对小儿肺炎支原体的鉴别主要依据其特异抗体的检测结果,但其检测方法持续时间较长,临床应用极其不便。

本研究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儿科就诊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细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细菌感染在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的临床特征,为更好对此两种病症进行鉴别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儿科就诊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细菌感染患儿各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及细菌感染组。

儿童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侵袭性感染22例分析

儿童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侵袭性感染22例分析

文章编号:1001-8689(2020)11-1166-05儿童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侵袭性感染22例分析周瑾思1华春珍1,*王高良 1胡波飞1米芋枚1周明明2(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病科、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杭州 310003;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实验检验中心、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杭州 310003)摘要:目的了解儿童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感染的临床特点,为本病的经验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检索电子病历系统,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无菌来源标本培养结果为LM的患儿临床特点。

结果确诊为LM侵袭性感染患儿22例,男11例。

年龄范围为2h~14y8m,中位数为3d,新生儿占68.2%。

血培养阳性16例,脑脊液培养阳性11例,其中5例血液脑脊液培养同时分离到LM。

16例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其中9例出现颅内并发症(颅内出血4例、硬膜下积液4例、脑积水3例、脑室管膜炎1例)。

临床表现新生儿主要为气促发绀、发热、状态反应差、末梢循环差、呻吟及黄疸等;非新生儿以发热、呕吐、精神状态改变、头痛、抽搐及颈强直常见。

脑脊液检查白细胞数、蛋白、乳酸脱氢酶升高14例,糖降低12例,氯化物降低11例。

药敏试验显示,LM对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率为100%。

本组资料治愈好转率77.3%,病死率18.2%。

结论儿童LM感染以新生儿多见,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率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氨苄西林可作为首选用药,而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作为替代用药也值得考虑。

关键词:李斯特菌;儿童;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志码:AClinical analysis of 22 pediatric cases with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fectionZhou Jin-si1, Hua Chun-zhen1, Wang Gao-liang1, Hu Bo-fei1, Mi Yu-mei1 and Zhou Ming-ming2(1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the Children’s Hospital,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for Child Health, Hangzhou 310003; 2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the Children’s Hospital,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hild Health, Hangzhou 310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isteria infection in children and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22 cases of listeriosis in children of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8. The diagnosis of listeriosis was confirmed by blood or cerebrospinal fluid culture. Results Among 22 cases in this study including eleven males and eleven females, fifteen of them were newborns. Age ranges from 2 hours to 14 years and 8 months, with the median age of 3 days. 16 cases of blood culture showed 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 growth, and 11 cases were positive in cerebrospinal fluid culture, including 5 cases were positive in both. Sixteen cases had complicated purulent meningitis. 4 cases had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4 cases had subdural effusion, 3 cases had hydrocephalus, and 1 case had ventricular meningiti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15 neonates included shortness of breath, cyanosis, fever, poor response, groaning and jaundice; 7 non-newborns had symptoms of fever, vomiting, altered mental status, headache, convulsions and nuchal rigidity. Nineteen children received cerebrospinal fluid examination. 14 had elevated cell counts, protein,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12 had decreased glucose level, and 11 had decreased chloride. Drug sensitivity tests showed that LM was sensitive to ampicillin, vancomycin, and linezolid. The cure rate was 77.3%, and the fatality rate was 18.2%.收稿日期:2020-03-10作者简介:周瑾思,女,生于1989年,硕士,医师,主要从事儿童感染相关疾病研究,E-mail:***************.cn*通讯作者,E-mail:*******************.cn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 LM)为一种胞内寄生的革兰阳性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对低温、高盐等耐受力强,是目前发现李斯特菌属中唯一导致人类感染的病原菌[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 , 近些年来P C T 被认 为系统性 的炎症 反应综合征 、 急性 呼吸窘 迫综合征 、 脓毒血症 、 败血症等疾病预警 的指标 , 目前可被公认 为 最敏感 、 最 有 特 异性 的 脓毒 血症 诊 断 指 标 。 同 时认 为 P C T 可 能 是 一 种 内源 性 的 非 类 固 醇 类 抗 炎 物 质 ,大 多 在 细 菌 感 染 时诱 导 产 生 的, 调 控 细 胞 因 子 网 络 中 发 挥 极 为 重 要 的作 用 , 是 用 来 检 测 严 重 细菌感染的一个重要诊断标志 , 也是判定炎 症类别及炎症 变化情 况的一种 敏感指标 。2 0 0 1 年国际脓毒症会 议的脓毒症诊断标准 己 把P C T 作 为 诊 断 指标 之一 。 黄 宝 兴 等 研 究 表 明 ,细 菌 性 肺 炎 组 患 儿 中 的 P C T 水 平 明显 高 于病 毒性肺 炎组 , 差别 具有统 计学 意义 , 并且其 检测 方便 , 时 间 短 ,表 明 P C T 的检 测 为鉴 别 小 儿 支气 管肺 炎 细 菌 和 病 毒 提 供 了一 种早期快速的病原学辅助诊断依据 。 另外 , 血清P C T 水平在 区分细 菌与病毒感染 方面 , 其敏感性优 于C R P , 较 细菌培养更及 时 , 为 全 身重症细菌感 染患者早期使用敏感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在各种新生儿早产 儿感 染的临床表现 中 , 白细胞 升高并不是 全身感染 的独 立预测指标 , 而严重 的颅 内出血 、 围产期窒息 、 奸 娠 期高血压疾病( 重度子痫) 及一些细胞 因子( I L 一 8 ) 和粒细胞集 落刺 激 因子 ( G — C S } 3 都 可 以引 起 白细 胞 值 的 改 变 。 因 此 众 多 学 者 寻 求一 种 较 为理想 的监 测新生儿严 重感染 的指标 , 研究 表明 , 血清 降钙 素 原即为理想 的监测新 生儿严重感染的诊断指标 。由于P C T 分子在 血浆 中的出现 时间最早 , 分 了的半衰期较长等特 点 , P C T 较c 一 反应 个 高亲和力 的受体 , 一般 出现在炎症早期 , 可 直接与I g Gl 、 I g G 3 蛋 白f C — r e a c t i v c p r o t e i n , C R P ) 和 白细胞( WB C ) 检 测对诊 断重 症感 染 结合 , 并在体内达到饱和 。C D 6 4 为相对分子质量7 2 k D的跨膜糖蛋 的价 值高 , 还有研究表 明血清降钙素原在新 生儿感染性 的疾病诊 白, 由位于1 号染色体长臂 上的I q 2 1 .2 - q 2 1 . 3 基 因编码 , 由四部分 断 中 有 较 高 的 敏 感 性 及 特 异 性 , 并 目不 受 母 体 内 血清 降钙 素 原 水 组成 ,包括 1 个信号肽 ; 3 个 胞外 类免疫球蛋 白结 构域( e x t r a c e l l u l a r 平 的影响 , 而 目通 过 测 定 脐 血 中 血 清 降 钙 素 原 的 浓 度 可 以 对 新 生 d o m a i n , E C ; E C 1 、 E C 2 、 E C 3 ) , 易与单体 I g G结合 ; 1 个疏水跨膜 区和1 儿的感染 有一个早期发现 的预测价值 。近期还有一些学者研究表 个 短的胞质尾区 。C D 6 4  ̄识 ̄ ] 1 I g G的F c 片段 , 通过F c 受体 与I g G的 明 ,在患有败血症新生儿 中的血 清降钙素原浓度 升高较为 明显 , F c 片段 结合 ,参 与免疫球蛋 白介导 的生 理功能或病理损 伤过程 。 其 浓 度 与 感 染 严 重 的程 度 呈 正 比 , 且 在 诊 断 新 生 儿 败 血症 方 面 有 C D 6 4 表达受细胞因子调节 , 起着连接细胞免疫 和体液免疫 的桥梁 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综 上所述 降钙素原可作为新生儿重症细 作 用。 正 常生理情况下 , C D 6 4 在中性粒细胞 表面呈低水平表达 , 当 菌 感 染早 期 的 一个 检 测 指 标 。 机体受到细菌感染时 , C D 6 4 在 中性粒 细胞表面 表达 增加 。有 研究 临床上 , 很多医生往往凭经验 和一般的实验 室检查来选择应 资料显示 , C D 6 4 的表达在炎症发生0 2 4 h 明显升高 , 杨旭 燕等报道 用抗 生素 , 由于细 菌培养及药 敏实验所需 的时 间较长 , 不 能及 时 C D 6 4 用 于诊 断细菌性 感染 的敏感性 和特异 性分别 为8 5 %和9 1 % 地提供选择应用抗 生素 的依 据 , 所 以临床上抗生 素不合理 的使用 F j a e n t o f t 等 认 为 急 性 细 菌 感 染 中性 粒 细 胞 C D 6 4 的表 达 在 新 生 儿 、 日趋 严 重 , 细菌 的耐药性也越来 越严 重 , 抗 生 素 的 应 用 己 成 为 医 成 人及 老年人 间无差异 。A l l e n 等的研究表 明全身性细菌感染患者 学界 的一大难题。 C h r i s t — C r a i n M等X  ̄ 3 0 2 例疑诊 为社 区获 得性肺炎 C D 6 4 表达 明显升高 , 而病毒感染 , 非感染 的 自身免疫 性疾病 患者 患者 的研 究发现 , 降钙素原( P C T ) 的浓 度为< 0 . 1 g / L 一 显著减少 治疗; C D 6 4 表达 不增 加 ,类 固 醉 药 物 及 细 胞 毒 性 药 物 也 不 会 增  ̄ J I C D 0 4 < 0 . 2 5 g / L 一 减少治疗 ; > 0 . 2 S g m=  ̄强治疗; > 0 . S g / L 一 显著加强治疗 。 结 的 表 达 。国 内 报 道 C D 6 4 表 达 在 革 兰 阳性 菌 和 阴性 菌 间无 差 异 , 且 果提示P C T 组 的患者抗 生素地 暴露率 、 抗 生素 处方量 、 抗生 素使用 表达 时间相对较早 ( 4 — 6 h 即 出现 ) , 是 中 性 粒 细 胞 产 生 吞 噬 和 杀 菌 的时间均 明显 少于对照组 , 而两组 相 比地最终 临床预后 的结果 无 的早期 信号 , 在细 菌性感染 中具有很高 的特异性 , 有 助于早 期诊 明 显差 异 。 断细菌感染和判断感 染的程度 。C i d 等 的荟萃分析显示 , 中性粒细 3 白细 胞 介 素 6 胞C D 6 4 表 达 用 于 诊 断 细菌 感 染 的灵 敏 度 可 达 7 9 % ,特 异 度 达 到 白细胞介素6 ( i n t e r l e u k i n 一 6 , I L 一 6 ] 是一种多效 性细胞 因 了, 它 9 1 %, 可 以 作 为 早 期 诊 断 细菌 感 染 的参 考 指 标 。在 本 研 究 中 , 细菌 有多种生物学活性 , 包 括 介 导 前 感 染 反 应 和 细 胞 保 护 功 能 。 除 了 感染组 C D 6 4 值升高 , 是对 照组 的4 . 1 4 倍; 非 细菌感染组 、 风湿性疾 免疫 细胞和免疫附属细胞 ( 如单核 细胞 和巨噬细胞) 可 以产生 I L 一 6 病组与对照组相 比较差别 无统计学意义 ; 因此 C D 6 4 生 活 水 平 的提 高 和 科 技 的 进 步 , 尤 其 是 疫 苗 与 抗 生 素 的研 究 、 开 发和广泛应 用 , 威 胁 世 界 儿 童 健 康 最 大 的感染性疾病( 包括传染病1 得到有效控制 。人们普遍认为 , 目前 疾 病谱 已经发生变化 , 先 天性 遗传性 疾病 , 肿瘤, 意外伤害和一些 慢 性疾 病逐渐成为儿童主要的疾病 , 感染性疾病 已经变得不重要 了。 实 际 并 非 如此 , 世 界卫 生组 织 在 1 9 9 9 年 发 出警 告 : “ 感 染性 疾 病 仍 是全球健康事业的主要危害 ” 。尤其对儿童 , 它仍是最 大杀手。 感染性疾病死亡病例大多 由于细菌感染 。临床对于感染的诊 断方 法仍有限 ,虽然病原学诊断是对感 染进 行有效治疗 的关键 所在 , 但病原微 生物检测 因耗时较 长 , 阳性率偏低 等原 因 , 使 其在感 染 早 期 的 诊 断 和 治 疗 方 面 的实 用 价 值 也 受 限 。 因而 , 除 病 原 学 检测 这金标准外 , 尚需要其他方法来尽早地辅助诊 断感染性疾病 。近 年来发现 , 外周循环中一些生物标记物 的升高能够在细菌感 染早 期 即出现变化 , 并且有些还能为感染 的早期治 疗提供依据 。中性 粒 细胞 C D 6 4 、降钙 素 原 ( p r o c a l c i t o n i n , P C r I f ) 、白细胞 介 素一 6 ( i n t e r l e n k i n 一 6 , I L 一 6 ) 、 C 一 反应蛋 白 ( C — r e a c t i v e p r o t e i n , C R P 1 和 肿 瘤 坏死 因子 ( t u mo r n e c r o s i s f a c t o r , T N F 一 ) 等 是临床常 用于判 断细 菌 感 染 的 实 验 室检 测 指 标 。本 文 对 这 些指 标 及 其 相 关 研 究 进 行 叙 述。 1 中性 粒 细 胞 C D 6 4 C D 6 4 是I g G的F c 段受体 , 属免疫球蛋 白超家族 的成员 , 是唯一
医学前 沿 2 0 1 4 年第7 期
儿 科临床 常用细 菌性 感染 指标 的研 究 进展
罗文雄 , 谢 梅
广州 5 1 1 4 4 2 ) (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广东
【 中图分类号 】 R 7 2 2 . 1 3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7 — 4 2 4 4 ( 2 0 1 4 ) 0 7 — 0 1 8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