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CRP检测及临床意义

心血管疾病的预测
预测风险
CRP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通过检测CRP水平, 可以评估个体在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监测病情
对于已经确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CRP检测可以用于监测病情变化 和治疗效果。
指导治疗
根据CRP水平,医生可以调整治疗方案,例如使用抗炎药物或改变 饮食习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CRP水平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用于评 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3
监测治疗效果
通过监测CRP水平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和 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进一步研究CRP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除了感染性疾病,CRP可能与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需要进一步研究。
CRP检测可以评估患者的疾病预后, 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和转归情况。
CRP检测可以辅助评估患者的免疫功 能状态,了解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水平,有助于预防感染和疾病复发。
CRP检测可以监测患者的康复情况, 评估治疗效果和康复速度,为医生制 定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05
CRP检测的局限性
特异性不足的问题
03
CRP检测的临床应用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感染性疾病
CRP检测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 具有重要价值。当机体受到感染 时,CRP水平会显著升高,有助 于医生判断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
度。
鉴别诊断
与其他炎症指标相比,CRP在感 染和非感染炎症中的反应有所不
同,有助于鉴别诊断。
抗生素使用指导
结合CRP检测结果,医生可以更 加准确地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 素,以及抗生素的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患者手术前五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检 测 , 电化 学发 光 法检 测 患者 的 乙肝 表 面 抗 原 ( s ) 结 果 1 5 用 HB Ag 。 98 0例 被 检 对 象 中 , s 、 TP抗 体 、 HC 抗 体 、 HB Ag 抗 抗 V 抗
意义 。
2 结 果
液 、 接 触 等 方 式 传 播 , 些 医 疗 行 为 如 手 术 、 刺 、 血 等 也 性 一 穿 输 会 引起 院 内感 染 , 患 者 术 前 进 行 常 规 传 染 病 因 子 的 检 测 可 以 对
了 解 患 者 的 感 染 状 况 及 避 免 不 必要 的 医疗 纠 纷[ ] 1 。笔 者 采 用 。
指 标 的检 测 , 报 道 如 下 。 现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 般 资料 为本 院 2 0 . 0 8年 1 O月 至 2 1 0 0年 1 2月 各 类 急 诊 及 择 期 手 术 患 者 , 1 5 共 9 8 0例 , 中 6 其 O岁 以上 的 患 者 为 老
[] 宁夏 医 学 杂 志 ,0 5 2 ( )5 8 J. 20 ,7 8 :3 .
E 3 顾 沈 阳 , 浩 , 业 华 , , 移 植 术 后 应 用 硫 唑 嘌 呤 致 急 性 再 生 3 姚 王 等 肾 障碍 性 贫 血 5例 [] 江 苏 临 床 杂 志 ,0 2 6 3 :9— 9 . J. 2 0 , () 1 415 E 3 薛 武 军 , 勇 , 文 楷 , . 移 植 术 后 应 用 硫 唑 嘌 呤 致 纯 红 细 胞 4 陈 王 等 肾
常用炎症指标临床意义

• 对于移植排异,SAA 检测是一个相当灵敏的指标。在对一项肾移植受者的研究中, 97% 的发生排异的检查是依据 SAA 的升高。有文献报道,在不可逆转的移植排异 检测中,其平均浓度达 690 ± 29 mg/L,而可逆排异发作病例的相关水平为 271 ± 31 mg/L。
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临床意义:
• 5、动态观察感染状况和治疗效果及预后
• IL-6可用于评价感染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当 IL-6 > 1 000 μg/L 时提示预后不良;动 态观察IL-6水平也有助于了解感染性疾病的进展和对治疗的反应。
白介素-6(IL-6)的临床意义
• 6、避免PCT漏诊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等局灶性细菌感染,减少漏诊
C-反应蛋白(CRP)
• C-反应蛋白(CRP),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当机体受 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症性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含量极微量,在急性创伤和感染时其血浓度急剧升高。通 常情况下, CRP 的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
• (其实超敏 CRP 就是 CRP, 只是常规 CRP 检测下限较高,当 CRP 低于 10 mg/L 时,仪器无法给出具体的数值,直接出一个 < 10 mg/L。这样就会出 现一些让人烦恼的问题,因为当结果 < 10 mg/L,我们可能会以为就是正常 的,而实际上却不然。< 10 mg/L 其实很多是异常的,只是我们需要更灵敏 的检测手段而已,那就是超敏 CRP。)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测及意义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测及意义[摘要]目的:通过对感染源病原体的分离培养与检测,达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目的。
方法:根据医院感染病原体的不同来源,采取相应的检测方法。
结果:在从感染部位分离出的病原体中,G-菌占56.3%,G+菌占34.4%,真菌占9.3%。
符合近年来病原体种类变化的趋势,即G-菌比例在增加,G+菌比例在减少的变化。
结论:加强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监测,对于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医院感染;病原体检测;意义Hospital Infectioe Common Pathogen Examination and Significance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to infects the pathogen to scove points the meeting and parting examination ,Aehieved in the prevention and the control courtyard infects goal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ources of the pathogen of the cause ofinfection ,Using different examining methods .Results In the pathogen separated from tfe infective parts , G-bacterium takes up 56.5% ,G+bacterium 34.4% ,fungus and other bacteria 9.3% ,Which fits the tend of the developing of pathogen ,That is G- bacterium is adding ,While G+ bacterium is reducing .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the test and examination of the microbe is very useful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infectionaround the hospitai .Key words:Hospital infection; The test and examination of pathogen; Significance医院感染又称院内感染(hospital inection)或医院获得性感染。
临床感染和炎症指标的临床意义详解

临床感染和炎症指标的临床意义详解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上是最为常见的疾病,可以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是医院各个科室的常客,并且经常伴有各类并发症。
而针对大多数的感染性疾病,配合准确的诊断并在短时间内得到良好的治疗,预后效果一般良好,因此感染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是所有临床医生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
但感染性疾病发病特征通常不明显,单靠疾病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不足以满足早期诊断。
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所呈现的病理生理变化。
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防御反应。
通俗来说,感染,就是有病原体侵入机体导致生病了。
而炎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发炎”,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
感染可能引起炎症,医生在在怀疑有感染性炎症存在时,一般会让查感染及炎症指标。
那么,感染及炎症指标一般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和优缺点呢?一、白细胞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比例(DC)对于临床鉴别感染来说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指标,升高和降低的幅度也被检验医师和临床医师用作诊断疾病的手段。
血常规由于个体差异,影响指标的因素极多,且患者不同的疾病、甚至是不同的生理状态会引发血常规发生改变,其在感染方面诊断特异性差,容易出现误诊情况。
1、白细胞升高①白细胞升高合并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常提示急性细菌性感染,特别是革兰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
少数病毒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和流行性出血热也可有上述表现。
此外,血液与实体肿瘤、血管炎、成人StiII病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等多种非感染原因,也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其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妊娠、分娩及情绪变化等。
②白细胞总数升高合并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常提示急性病毒感染,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若长期持续升高,需注意与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等进行鉴别。
③白细胞升高合并嗜酸粒细胞比例升高常提示寄生虫感染,也可见于结核、变态反应、肿瘤及药物等原因。
术前和输血前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结果及意义

术前和输血前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结果及意义发布时间:2023-02-27T07:49:11.28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3期作者:寇婷[导读] 目的分析术前、输血前为患者做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的意义和结果。
寇婷阆中市人民医院四川省阆中市637400摘要:目的分析术前、输血前为患者做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的意义和结果。
方法在手术室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选出4241例需要输血的手术患者,在术前、输血前为其做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和意义。
结果 TP阳性率是1.48%(63/4241),HBV阳性率是1.11%(47/4241),抗-HIV阳性率是1.39%(59/4241),抗-HCV阳性率是1.77%(75/4241)。
结论对需要输血的手术患者做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可及时发现感染情况,还能提升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力,进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职业暴露风险,值得应用。
关键词:四项传染病指标;输血前;术前;检测意义;检测结果在临床上抢救和治疗患者时常会用到输血。
但输血也有一定风险,有些疾病会经血液传播,例如艾滋病、乙肝等,且这些传染病治疗时无特效药,一旦感染就要终身带病生存[1]。
所以,《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里指出拟输血病人输血前一定要做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包括TP、HBV、抗-HIV、抗-HCV。
足以看出,输血前、术前做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的重要性。
因此,下文将在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分析术前、输血前为患者做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的意义和结果,详情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在手术室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选出4241例需要输血的手术患者,科室分布:骨科患者有485例,胸心外科患者有391例,产科患者有340例,神经外科患者有405例,肝胆外科患者有196例,胃肠外科患者有647例,泌尿外科患者有486例,妇科患者有795例,肛肠科496例;年龄区间23-83岁,平均(46.23±5.23)岁;性别:男性2143例,女性2098例;其中存在吸烟史的有1843例,吸烟年限5-43年,平均(24.23±1.04)年;其中存在饮酒史的有2324例,饮酒年限2-32年,平均年限(18.34±4.34)年。
乙肝肝炎病毒病原学感染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乙肝肝炎病毒病原学感染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乙肝病毒病原学指标包含乙肝两对半以及乙肝病毒DNA等一系列指标。
一、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临床意义:1.现症感染的指标,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
2.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表示:A.协助早期诊断B.作为携带者指标3.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并不能排除感染乙型肝炎二、乙肝表面抗体-HBSAb临床意义:1.为中和性抗体指标,患者是否康复或者是否具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2.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表示:A.乙型肝炎的恢复期B.乙肝感染期C.疫苗接种D.被动获得三、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临床意义:1.现症感染的指标,乙肝病毒的复制标志。
2.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表示:A.表示传染性较强。
持续三个月以上阳性,则有慢性化倾向。
B.阳性孕妇,新生婴儿九成是阳性。
C.慢性肝炎持续性阳性表示病情的活动情况。
四、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临床意义:1.为病毒停止复制的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低弱,但是并非完全没有传染性。
2.乙肝e抗体阳性(+)表示:A.病情进入恢复期,传染性较低。
B.急性乙肝中该值阳性表示预后良好,慢性乙肝表示病情静止。
C.肝硬化中该值阳性和AFP升高则表示,可能为早期原发性肝癌。
五、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临床意义:1.HBcAb是HBcAg的对应抗体,它不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而是反映肝细胞核心抗体IgG阳性是乙肝病毒急性感染和病毒复制活跃的指标,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2.核心抗体阳性(+)表示:A.有助于确诊“窗口期(抗原消失,抗体尚未形成的时期)”的急性乙肝。
B.有助于发现HBSAg阴性的乙肝感染者和携带者。
C.高滴度(阳性)表示病毒处于复制期,低滴度表示无传染性。
D.核心抗体值转为阴性后则表示乙肝治愈。
六、乙肝病毒DNA(HBV-DNA)乙肝病毒DNA检测就是检测体内的乙肝病毒DNA的含量,反映乙肝病毒DNA的复制情况。
若DNA检测的含量过高,表明现在乙肝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较高。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需行输血治疗的患者180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包括乙型肝炎5项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抗体及人类自身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分析检验结果阳性率,比较不同人群的输血前血液指标检出结果。
结果:乙型肝炎5项感染指标例数最多,其中HBcAb的检出率最高。
感染性指标的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60以上人群的HBsAg、HBeAg检出率高于60岁以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输血前进行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能够预防输血相关的传染病的放生,对医院以及患者均是一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输血前检验;8项感染性指标;临床意义;输血是一种临床上不了缺少的治疗和急救措施,在临床上使用范围较广[1]。
但是血液中同样存在多种疾病的感染源,是疾病传播的载体,输血时如果未对血液进行感染性指标的检验,病原体就会随着输血的过程进入到患者的体内,造成严重的感染事件,引起医疗纠纷。
有研究提出,输血前进行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能够降低输血相关疾病传染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2]。
因此,我院开展了输血前8项感染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的研究,具体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需行输血治疗的患者18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912例,女性患者888例,年龄5-72岁,平均年龄(37.58±13.11)岁,其中60岁及以上患者523例,60岁以下患者1277例。
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实验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在所有患者输血前进行常规静脉抽血5ml,在37℃环境中保存30min,进行离心分离血清,放置在4℃环境中保存,在2d内完成8项感染性指标检测。
使用试剂有乙肝5项指示剂、人类抗HIV试剂、梅毒抗-TP、抗HCV IgG诊断试剂盒,使用仪器有酶标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细菌或病毒感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国外研究 结果表明,细菌性感染CRP浓度升高, 阳性率达90% 以上,超过40mg/L时基本确定有细菌性感染的存 在,且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败血症时,CRP浓度多在 148mg/L以上,因此有学者称CRP是败血症的灵敏 指标;而当病毒感染时,血清浓度变化不大, 阳性率 极低,这是由于完整的机体细胞膜上缺乏暴露的磷 脂蛋白质,不能触发CRP的产生和结合;相反,直接的 创伤和多数细菌感染发生在细胞外,足以使两边细 胞膜分离,借此暴露出胆碱磷酸分子和提供CRP的 附着点,结果通过IL-6将信息传递给肝脏,刺激产生 有活性的CRP。因此,测定CRP可作为细菌感染的 指标,又可作为细菌临与床常用病感染毒指标检感测意义染的鉴别诊断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疾病
嗜酸性粒 细胞增多
嗜酸性粒 细胞减少
(1)过敏性疾病 (2)寄生虫病 (3)某些皮肤病 (4)某些血液病
急性传染病(伤 寒,副伤寒)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嗜碱性粒细胞疾病
嗜碱性粒 细胞增多
嗜碱性粒 细胞减少
(1)慢粒白血病 (2)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3)转移瘤 ( 4)骨髓纤维化
淋巴细胞改变
•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某些病毒或杆菌感染、某 些血液病和各种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接触放射线和应用皮质激 素
• 异型淋巴细胞:形态上分三型:泡沫型、单核 细胞型和幼稚型。见于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 多症:>10%;2)病毒性肝炎;3)风疹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异型淋巴细胞
大多数感染性疾病或组织损伤的诊断、疗效观察 至今仍依赖于传统的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血沉等 检查项目。直至80年代,人们明确了CRP是主要的 急性期蛋白,且与急性感染、组织损伤等关系密 切。近年来,随着实验方法和仪器的进步,CRP与 急性感染、组织损伤等之间的关系愈来愈受到国 内外临床医师的重视关注。许多研究结果表 明,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P)中最重要的 蛋白之一,被称为炎症标志物。CRP检测结果的定 量化、简便化、微量化、快速化,以及可以进行 全病程动态监测,使得CRP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远
中性粒细胞核象变 化
• 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5%并可出现 更幼稚的粒细胞. 临床意义: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释放功能良好。常见于各种病原体感染、大出血、 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晚期等
• 核右移:若分5叶者超过3%;或中性粒细胞分叶过 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多.临床意义:骨髓造血 功能减退或缺乏造血物质。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恶性贫血、化疗之后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 性
粒 细 胞
名称 杆状核粒细胞 分叶核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 1~5
绝对值 (0.04~0.5)x109/L
50~70 (2.0~7.0)x109/L
0.5~5 (0.02~0.5)x109/L
0~1 20~40
3~8
<(0.1)x109/L (0.8~4.0)x109/L (0.12~0.8)x109/L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异
• 中毒颗粒:严重化脓性感染、大面积烧 伤等在N胞浆中出现的大小不等、分布不 均、染色较深的紫红色颗粒。
• 空泡变性:见于严重感染特别是败血症。 • 核变性:核固缩、核溶解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中毒颗粒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无意义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单核细胞疾病
单核细胞增多
单核细胞减少
生理性
病理性
无意义
婴幼儿
(1)某些感染 (2)某些寄生虫病 (3)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4)传染病恢复期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蛋白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
• CRP在临床中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应用,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临床常用感染指毒感染:流感、麻疹、伤 寒、登革热等
• 造血功能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 胞缺乏症、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
• 药物及理化因素的作用:化疗、放疗 •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 脾功能亢进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白细胞计数(WBC)
• 概念:测定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WBC*109/L)
• 参考值:
➢ 成人: 4~10x109/L ➢ 儿童: 5~12x109/L ➢ 新生儿:15~20x10 9/L
• 白细胞增多: WBC > 10x109/L • 白细胞减少: WBC < 4x109/L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中性粒细胞异常
• 中性粒细胞增多 • 中性粒细胞减少 •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 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异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中性粒细胞增多
是白细胞增多的主要原因,见于: • 化脓性感染 • 严重的组织损伤 • 急性中毒 • 急性大出血 • 血液病及肿瘤 • 某些寄生虫感染 • 生理性:新生儿、妊娠、剧烈运动、饱餐
常用感染指标检测的意义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二、我院临床上常用的感染的检测指标
• 血WBC+N分类 • 血清CRP • 血沉 • PCT降钙素原 • 特异性感染指标 • 细菌耐药性检查 • 结核分支杆菌实验室检查 • 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白细胞检测
▪ 白细胞计数(WBC) ▪ 白细胞分类计数 ➢ 粒细胞(中性、嗜酸性、嗜碱性) ➢ 淋巴细胞 ➢ 单核细胞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检测意义
组织炎症和坏死的全身反应特征是发热、白 细胞增加、血沉加快和多种APP(急性期蛋白 )快速而非特异性增加,但许多非炎症因素 可引起白细胞升高,如妊娠、激烈运动、中毒 和急性出血等;而血沉也受与炎症无关因素的 影响,如红细胞性质、血清蛋白、脂质水平和 年龄等。因此使白细胞计数和血沉作为组织 炎症和坏死的指标的价值受到限制,而CRP不 受发热、血沉加快和白细胞增加等因素的影 响,故测定CRP对于判断组织炎症和坏死应更 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