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大厦结构设计介绍
上海中心大厦施工概况介绍讲课文档

最大高度 (m)
573.90 173.70 393.30 546.50 > 606.00
第五页,共55页。
二、主楼基坑施工概况
第六页,共55页。
1. 工程概况
1.1 建筑概况
“上海中心大厦”项目基地总面积约3.61万m2(含红线外花园石桥路、
东泰路道路地下管廊公共通道面积0.57万m2)。拟建塔楼总层数为121层, 裙房地上8层,地下5层,塔楼建筑高度为632m,为超高层摩天大楼,建成后
凝土总方量约为1000m3),其中主楼基坑底板混凝土方量约为56400m3 、主楼区域基坑裙 房底板混凝土方量约为3600m3(1.6m板厚区域)。所需混凝土由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 公司负责供应。
(6) 主楼基坑底板南侧局部含人防区域,该人防区域面积约2900m2,混凝土总方量约
13000m3。
第十四页,共55页。
第二十九页,共55页。
一、核心筒施工
5、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均为商品砼,核心筒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压型钢板组合楼板混凝土 强度等级为C35; (2)每框混凝土方量在1000 m3左右; (3)混凝土浇捣采用固定泵接2台28m布料机浇捣。
第三十页,共55页。
八、巨型柱及外围框架施工
第三十一页,共55页。
2. 现场施工概况
第十五页,共55页。
四、主楼上部结构施工流程
第十六页,共55页。
一、施工流程
1、总体施工流程
主楼上部结构施工分三个节拍: 一、核心筒墙体施工
二、巨型柱及外围楼板施工
三、核心筒内楼板施工
巨型柱及外围 楼板施工
核心筒内楼板 施工
第十七页,共55页。
核心筒墙体施工
上海中心大厦

主体结构:钢筋混泥土核心筒 外部结构:预制钢结构+玻璃幕墙
大厦的电梯由三菱公司设计。
该电梯采用加压舱设计和可以发电转换器能减少 30%的能耗。 快速电梯最大时速超过每小时64公里,是世界速 度最快的电梯,55秒就能达到119层观景台。 大楼安装106部电梯,其中七部为双层电梯,足 以应对巨大的客流量。
2.概况 上海中心大厦,位于陆家嘴,建筑主体为118层, 总高为632米,其设计高度超过附近的上海环球金 融中心,被称为中国第一高楼,世界第二高楼。上 海中心大厦项目面积433954平方米,结构高度为 580米,机动车停车位布置在地下,可停放2000辆。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层土体十分软弱,为第 四纪沉积淤泥质软土,工程地质条件相当不好。因 此,要修建超高层建筑其地基处理应十分严格。 经大量实验验证,以及专家组论证,决定采用超 深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和折叠底板浇筑法来应对其 软弱地基。
一、建筑概况 二、地基处理技术 三、建筑的结计理念 美国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的“龙型”方案及英 国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尖顶型”方案入围。经过评 选,“龙型”方案中标,大厦细部深化设计以“龙 型”方案作为蓝本,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完 成施工图出图。
在主楼顶层计划布置72台10千瓦的风力发电设备 对冷却塔周围进行围护以降低噪音。
有效利用建筑雨水资源实现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 低于40%。 建筑施工可再生循环资源利用率超过10%,实现 绿色施工。
欲知详情请看:
钻孔灌浆折叠底板浇筑: 上海中心大厦主楼61000立方米大底板混凝土浇筑工 作于2010年3月29日凌晨完成,如此大体积的底板浇筑工 程在世界民用建筑领域内开创了先河。上海中心大厦基 础大底板浇筑施工的难点在于,主楼深基坑是全球少见 的超深、超大、无横梁支撑的单体建筑基坑,其大底板 是一块直径121米,厚6米的圆形钢筋混凝土平台,11200 ㎡的面积相当于1.6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厚度则达到两层 楼高,是世界民用建筑底板体积之最。其施工难度之大, 对混凝土的供应和浇筑工艺都是极大的挑战。作为632米 高的摩天大楼的底板,它将和其下方的955根主楼桩基一 起承载上海中心121层主楼的负载,被施工人员形象地称 为“定海神座”。
上海中心大厦案例分析

Zone3:5643
Zone5:4750
Zone7:2056
Zone9:2110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
商务休闲层中庭功能排布,中庭悬挑近14米
Zone8
Zone1
Zone2
Zone3
Zone4
方案推导
外皮做成旋转收缩上升的样式,让大楼更加具有动感。将尖角改为圆弧状,以减小风压的影响。圆润的 角度能包容硬朗的环球和金茂。而最终玻璃的消耗仅增加18%。
立面设计
由三段圆弧构 成的圆导角三边形 (其中之一切角) 作为上海中心外围 几何的基本构形, 旋转上升并均匀缩 小,演进为一个平 滑光顺的非线性扭 曲面,形成了大厦 独特的立面造型。
9区:3层观景/ 以上设备层
Zone9
竖 向 功 能 概况
8区:10层酒店
建筑高度:632m
+5层精品办公
Zone8
结构高度:574m
塔楼层数:地下5层,地上124层
7区:15层酒店
Zone7
大楼竖向划分为9个区
6区:14层办公
Zone6
1个裙房商业区
5个办公区 2个酒店区
5区:14层办公
Zone5
1个观景区
4区:13层办公
Zone4
每个区被2层高的设备层分隔
空调设备
3区:13层办公
Zone2
电梯设备
1区:5层商业/会议
Zone1
维修保养设备
5层地下商业/停车
平面设计
相对于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 的近似正 方形的平面布局,这样的布局少了视线和光线死角, 不仅可以让办公人员能在更多的角度欣赏大厦周围 的美景,而且在冬季阳光可以更多的进入建筑内 部 ,减少了建筑的能耗。
上海中心大厦桩型选择与与试桩设计

试桩设计流程梳理
前期准备
收集相关地质资料、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等 ,明确试桩的目的和要求。
选择试桩位置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试 桩位置,确保试桩结果具有代表性。
设计试桩方案
根据选定的试桩位置和地质条件,设计试桩方案 ,包括桩型、桩径、桩长、配筋等参数。
施工前准备
进行场地平整、设备调试等施工前准备工作,确保 试桩施工的顺利进行。
试桩施工
按照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 进行试桩施工,包括桩位 放线、成孔、钢筋笼制作 与安装、混凝土浇筑等。
监测方案制定及执行
监测项目确定
01
根据试桩类型和施工要求,确定需要监测的项目,如桩身应变
、桩顶沉降、桩侧摩阻力等。
监测仪器选择
02
选择合适的监测仪器,如应变计、沉降观测仪、测斜仪等,并
进行标定和安装。
试桩施工
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各项 参数和数据。
试桩检测与评估
对试桩进行静载试验、动测等检测手段,评估桩基的承 载力和稳定性。
关键要素分析
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是选择桩型和设计试 桩方案的关键因素,需要对工 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和分析。
桩型选择
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选择 合适的桩型,如钻孔灌注桩、 预制桩等。
桩型选择原则与方法
桩型选择基本原则
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选 择适合地质条件的桩型 ,确保桩基础的安全性
和稳定性。
荷载要求
根据建筑物荷载要求, 选择承载力高、变形小
的桩型。
施工条件
考虑施工设备、施工技 术和施工周期等因素, 选择易于施工、质量可
控的桩型。
经济性
在满足安全、稳定和荷 载要求的前提下,选择 经济合理的桩型,降低
现代建筑的创新上海中心大厦

现代建筑的创新上海中心大厦现代建筑的创新——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是位于中国上海的一座标志性建筑,也是现代建筑领域的一次创新尝试。
本文将从设计理念、建造过程以及建筑特点和影响等方面,详细介绍上海中心大厦所代表的现代建筑创新。
一、设计理念上海中心大厦的设计理念是融合东方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体现都市发展和创新精神。
建筑采用了双塔联体的设计,象征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体两翼”理念,即中轴线上的主塔与两侧的副塔相互呼应。
这种设计以及对传统元素的现代演绎,展示了中国的城市形象与文化韵味。
二、建造过程上海中心大厦的建造过程经历了多项技术难题的攻克,体现了现代建筑技术的突破和创新。
此建筑在地基处理、结构施工、外墙幕墙和室内装饰等多个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1. 地基处理方面,由于上海地处河口地区,地下水位较高,为了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工程团队采用了一系列复杂而先进的地基处理技术,包括搞毛筛法、预压法和桩基加固等。
2. 结构施工方面,为了实现建筑的双塔联体设计,工程团队采用了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运用了先进的三维模型技术,实现了高效的施工和优化的结构设计。
3. 外墙幕墙方面,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高性能的玻璃幕墙系统,并结合了自动化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了节能环保、美观大方的外立面设计。
4. 室内装饰方面,建筑内部的设计风格兼具现代感和艺术感,体现了对细节和品质的严格要求。
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合理,功能齐全,为使用者提供了舒适宜人的工作和居住环境。
三、建筑特点和影响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一座现代建筑,具有诸多独特的特点和重大的影响。
1. 独特特点上海中心大厦的最大特点是其多项世界第一纪录,包括了全球最高观景台、世界第二高楼等。
建筑的双塔联体设计和露天天桥也是独特之处。
此外,建筑还采用了大量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如太阳能发电和雨水收集利用等,体现了绿色建筑的理念。
2. 影响上海中心大厦的建成,为上海乃至中国现代城市建设树立了榜样。
上海中心大厦

角:1.5x4.8 C60
3 主:3.0x4.8 C70 角:1.8x4.8 C70 2 主:3.4x5.0 C70 角:2.2x5.0 C70 1 主:3.7x5.3 C70 角:2.4x5.5 C70
4%
4% 4% 4% 4% 5% 4% 1~5区平面 8根主巨柱+4根角柱
巨型柱截面优化设计
a) 九肢型钢分散布置,需通过缀板连
巨型柱截面优化设计
改进:
a) 可有效解决协同抗力和剪切破坏 两个关键问题。 b) 钢骨内部形成约束混凝土,提高 巨型柱的抗压能力和延性。
c)
在节点区域与伸臂和环带桁架的
连接较方便,伸臂和环带的力可 直传递给整个钢骨。
d) 钢骨可在工厂焊接完成,现场可
整体吊装,减少了现场焊接量。
第二阶段:“王”字形实腹式钢骨
腹墙厚(mm)
900 900 800 700 650 600 500 500
翼墙钢板 含钢率
4%(1F~3F) 3%(4F~8F) 2%(9F~13F)
腹墙钢板 含钢率
2%(1F~3F) 1.5%(4F~8F) 1.5%(9F~13F)
伸臂桁架
楼面体系
幕墙支撑体系
上海中心大厦的幕墙采用独特的内外分 离式双层幕墙系统,其内幕墙沿着楼板边 界呈圆柱形布置。外幕墙平面形状为与主 体楼面内切的圆角三角形,在高度方向, 三角形的外幕墙绕着主体楼面逐层旋转、 收缩,从而形成非常独特的建筑造型和外 部立面,并在内外幕墙之间形成贯通一个 功能区的12~15层高的中庭空间。
接以协调抗力。但型钢肢数越多,传力
越不直接,各肢协同工作的难度越大。 b) 伸臂只和中间三肢型钢直接连接,
需要通过大量的缀板连接后才能把力传
上海中心大厦分析

本工程核心筒在立面上共分为9个区 域,墙体厚度随高度上升而递减,其厚 度从1200mm变化至500mm。其中在 4区、5区避难及设备层墙厚发生突变。
核心筒截面在1区至4区呈正方形九宫 格筒体。到第5区后,四个角部的墙体 开始向两边收缩,形成切角方形布置。 至第7区时,原有的九宫格变为十字型 五宫格筒体。
“热水瓶你小时候用过吧?这就是双层幕墙系统的工作原 理。” 斯特拉巴拉解释道。
“对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来说,保温性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在冬天,如果我有办法穿衣服保暖,就不会开暖气了;如果我 在家的时候,可以脱掉衬衫穿T恤,就不会把空调温度调到太 低。所以如果我能像只是穿衣服或者脱衣服那样来控制大楼温 度,我就可以建造一个能源可持续的大楼了。但问题是这套系 统成本很大。”
从天空向下俯瞰上海中心非对称的顶部卷折状造型与金茂的点状和环球金融中心的线状顶部遥相辉应将进一步丰富上海的城市天际美国leed绿色建筑体系认证我国安装最高的能源中心绿色建筑手段造型设计技术原则技术措施雨水收集装置雨水收集利用原理图冬季地源热泵工作原理地源热泵
超高层建筑案例分析
———上海中心大厦
组员:xx,xxx,xx,xx,陈成
外伸臂桁架贯穿核心筒腹 墙
三 大厦外形设计分析
在经过多番投标及筛选后, 上海中心的建筑设计方案 最终被确定为“龙型”方 案,该方案由美国 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 提供。从外观上看,“上 海中心”像一条盘旋上升 的巨龙,“龙尾”在大厦 顶部盘旋上翘,580米的 “身高”将成为上海新高 度。
两层高 的设备 层
9区:观光 区域
8区:酒店 及精品办 公
2-7区:办 公区
1区:大堂、 商业和餐 饮
上海中心大厦结构 地下5层 地上121层 总建筑面积为 574058m2 地上总建筑面积为 410139m2 建筑总高度 632m
立体构成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案例

立体构成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案例
立体构成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可以通过不同的造型和材料来创造出具有独特美感的建筑结构。
在实际建筑设计中,立体构成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将介绍几个实际案例:
1. 上海中心大厦
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高度达632米的摩天大楼,它的立体构成采用了“中空的空心”的设计理念。
该建筑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塔身和顶部球形结构。
塔身采用了“中空的空心”设计,内部为一个巨大的空心,外部则由两层玻璃幕墙和一个金属框架组成。
顶部球形结构则采用了类似于“水滴”形状的设计,由一个外部与内部相分离的金属框架和玻璃幕墙组成。
2. 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是一座被誉为“世界建筑界的杰作”的建筑,它的立体构成使用了许多曲线和斜线。
这个建筑由一系列灰色混凝土壳构成,每个壳体都有不同的曲线和斜线。
这些壳体通过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世贸中心
世贸中心是一组由七座建筑物组成的商业综合体,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双子塔。
这座建筑的立体构成采用了一个独特的“外部框架”设计,即在外部建造一个钢铁框架,然后将楼层挂在框架上。
这种设计不仅让建筑物更加稳定,还能够提高可用空间。
这些实际案例展示了立体构成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建筑师可以通过巧妙地运用不同的形状、材料和结构来实现独特的建筑效果,从而打造出具有创意和美感的建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