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习题:第1单元 地球与地图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6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1单元地球与地图第2讲地图课时作业(含解析)

2016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第1单元地球与地图第2讲地图课时作业(含解析)

地图一、单项选择题(2016·玉溪一中高三月考)读甲、乙两图,回答1~2题。

导学号 005000211.有关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比例尺小于乙图B.A、B两城市所在的自然带类型相同C.铁路线均位于西部平原D.B、C两城市间的距离超过100千米2.已知D区域的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其形成原因是( )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对流雨②盛行东南信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③地处山地迎风坡,容易形成地形雨④沿岸有暖流经过,起到增温增湿作用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答案:1.B 2.D解析:第1题,二图图上面积相差不大,由于甲图表示的实际区域范围远小于乙,故说明甲图的比例尺大于乙图,A错误。

结合A、B两地的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A位于澳大利亚东南沿海,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B位于台湾岛北部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故两地发育的自然带相同,故B正确。

甲图台湾岛的铁路分布于环岛沿海,C错误。

B、C之间跨纬度约0.5°,故实际距离为0.5×111km,D错误。

第2题,D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该气候的成因是因为地处来自海洋的湿润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且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该区域纬度相对较高,不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2016·慈溪中学高三期中)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4题。

导学号 005000223.图中断崖的最大高差不超过( )A.200米B.239米C.250米D.300米4.河滩A、B之间的河段,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A.自西北向东南B.自东南向西北C.自西南向东北D.自东北向西南答案:3.C 4.D解析:第3题,图中等高距为50米,在陡崖处有4条等高线相交,所以根据陡崖相对高度公式计算可知,陡崖的相对高度在150米~250米之间,最大不超过250米,C正确。

第4题,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规律可知,河滩A、B之间的河段,河流的流向大致为从A到B,即自东北向西南,D正确。

[配套K12]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第一讲 地球与地球仪课时作业

[配套K12]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第一讲 地球与地球仪课时作业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讲地球与地球仪一、选择题读经纬网圆柱投影图(局部),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处在北寒带B.b点位于西半球C.c点位于大西洋D.d点位于c点东南方向2.关于L1、L2表示的实际距离的比较,正确的是( )A.L1=2L2B.L1=1.5L2C.L1=L2D.L1=0.87L2解析:第1题,a点位于60°N纬线上,属于北温带;b点位于45°E经线上,属于东半球;c点位于150°E,不位于大西洋;d点的坐标为(0°,135°W),c点的坐标为(60°N,135°E),所以d点位于c点的东南方向。

第2题,L1位于60°N,a、b两点的经度差为180°,L1表示的实际距离为cos60°×180×111 km=90×111 km。

a、d两点位于同一经线上,纬度差为60°,所以L2表示的实际距离为60×111 km。

答案:1.D 2.B(2017届河南六校联考)甲、乙两地的夜晚北极星的仰角同为60°,甲、乙两地经度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3~4题。

3.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方B.西方C.西北方向D.东南方向4.甲、乙两地的距离大约是( )A.20 000千米B.15 000千米C.10 000千米D.5 000千米解析:第3题,北半球某地的地理纬度等于该地北极星的仰角,因为两地的仰角相同,所以两地纬度相同,故必然是东西方向。

东西方向以劣弧方向为准,所以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

第4题,任意纬线上相差一个经度的距离为111千米×cos θ(θ为纬度),然后乘以两地的劣弧经度差。

答案:3.A 4.D(2017届泰安模拟)下图为某岛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

读图,回答5~6题。

5.该岛的面积约为( )A.0.43平方千米B.4.3平方千米C.14.3平方千米D.143平方千米6.北京的地理坐标是(40°N,116°E),那么该岛位于北京的( )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北方D.西南方解析:第5题,依据经纬度可知,该岛东西长度约为2′,运用赤道上跨1个经度距离约为110千米,可推断该岛东西长度约为3千米;同理可计算出南北长度约为1.4千米,则面积约为4.2平方千米。

2018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球仪课时作业

2018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球仪课时作业

第一单元 地球和地球仪一、选择题(2015·沈阳市高二检测)下图表示地球局部经纬网,图中三条纵线表示经线,三条横线表示纬线,a 、b 相交于点O 。

读图完成1~2题。

1.如果图中的经纬度差都是5°,则( )A .图中四个方块所表示的面积一定相等B .图中的三条纬线和三条经线的长度一定都相等C .图中的三条经线长度一定相等D .图中O 点一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2.如果纬线b 刚好是北温带和热带的界线,则在O 点上空俯视,所见的地球可能为下图中的( )解析:第1题,由于地球仪上所有经线的长度均相等,故这三条经线的长度相等。

第2题,北温带和热带的界线是北回归线,因此从北回归线上空俯视地球,可以看到北极圈的全部、北半球的大部分、南半球的小部分。

答案:1.C 2.A下图中,N 为北极点,外圆为经线圈,ACB ︵为赤道的一部分。

读图完成3~5题。

3.从理论上来说,从A 点到B 点的最短飞行线路有( )A .一条B .三条C .四条D .无数条4.从A 点向正北飞行,最远可以到达( )A .N 点B .C 点C .B 点D .回到A 点5.若考虑地球实际半径,一架飞机从A 点飞到B 点的最短飞行线路是( )A.ANB ︵B.AGB ︵C.AMB ︵D.ACB ︵解析:第3题,考查球面最短距离问题。

由于A 、B 两点在赤道上且经度相差180°,所以过两点的大圆有无数条。

第4题,考查球面上方向问题。

地球上北极点为最北端,所以从A 点向正北飞行,最远可以到达N 点。

第5题,考查地球特征及球面距离问题。

由于地球两极稍扁,极半径较赤道半径短21千米,因此最短飞行线路应为ANB ︵。

答案:3.D 4.A 5.A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

据此回答6~7题。

6.①③④⑤四个经纬网格中位于经纬网格②的东南方,且位于低纬度地区的是( )A .①B .③C .④D .⑤7.图上标出的①②③④⑤五个经纬网格中( )A .均位于中纬度地区B .实际区域面积最大的是经纬网格⑤C .②③之间的最大直线距离约为1 700千米D .④⑤经纬网格所示区域都处于我国亚热带地区解析:第6题,由题意可知,图中的经纬网格的经纬跨度约为5°,结合我国最南的省级行政中心海口的纬度为北纬20°,可知经纬网格⑤的纬度范围在25°到30°之间,应属于低纬度地区。

地球与地图导学案第二课时地图三要素和等高线地形图

地球与地图导学案第二课时地图三要素和等高线地形图

区域地理——地球和地图导学案第二课时地图三因素和等高线地形图【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测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以及五种主要地形。

3.掌握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和绘制方法。

课前预习案一、地图三要素1.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际距离。

(2)大小:若用分数表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①。

(3)表示形式:②、文字式和线段式。

2.方向(1)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③。

(3)有经纬网的地图:纬线定④,经线定⑤。

3.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用来表示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二、地形图1.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图所示)(1)等高线:图中各条实线,是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2.地形剖面图:直观地显示某条剖面线上⑧和⑨状况。

【问题思考】1.将一幅地图的比例尺缩小一半,则图幅面积应为原来的多少倍?2.在右图中,甲、乙两点的海拔分别为多少米?二者的相对高度为多少米?3.如何确定右图中闭合等高线中心A、B的海拔高度?课堂探究案探究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运用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选在甲处好还是乙处好?为什么?(2)若该区域计划建一水库,坝址应选在A、B、C中的________处,为什么?(3)①处陡崖顶部海拔约为________米,陡崖相对高度为________米。

【反思归纳】1.判断坡度陡缓:①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坡度越;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②不同图中,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等高距越,坡度越;③不同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

2.开辟梯田的条件:开辟梯田应考虑、等条件。

3.水库坝址选择的条件:修水库的地形条件是河流的上游山区并具有“”的地形区。

“肚子大”利于储水,“出口小”利于建坝。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习题:第1单元 地球与地图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含答案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习题:第1单元 地球与地图 第2课时 课时作业 含答案

第一篇第一单元第2课时一、单项选择题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地和②地海拔差的最大值约为( B )A.100米B.150米C.200米D.250米2.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地中,不能看到丙村的地点是( D )A.① B.②C.③ D.④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图中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千米B.X值为100mC.图中的山顶与丙村相对高度为322mD.图中甲河的流向是从东北向西南解析:第1题,该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相关计算。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50米,①地海拔高度为150-200米,②地海拔高度为250-300米,故①地与②地的高差为50—150米,最大接近150米,故答案选B项。

第2题,该题主要考查通视问题。

丙地位于山间平地,①②③三地分布位于丙地的三个方向的坡面,居高临下,可看见丙地:而④地位于相对于丙地的山脊的另一侧,有山脊阻隔,不能看到丙村。

D符合题意。

第3题,根据图中比例尺判断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0.5千米;等高线递变的原理,图中已有的数据可推算等高距为50米,X在数值200递减的方向,相差两个等高距,数值为100m,B说法也正确,丙村被50m等高线穿过,则其海拔高度为50米,图中高山为372米,相对高度为322m,C说法正确;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再结合图中的方向标判读,甲河的流向是从东北向西南,D对。

故选A项。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4~5题。

4.该地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 D )A.600米B.650米C.700米D.800米5.甲、乙间修建一条山区公路,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 C )A.方案1 B.方案2C.方案3 D.方案4解析:第4题,读图,图中等高距是100米,根据等高线,该地海拔最高处是左下角的山峰,约700-800米之间。

海拔最低处是0-100米,高差范围600-800米,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800米,D对。

A、B、C错。

第5题,甲、乙间修建一条山区公路,山区修路则是尽量少穿越等高线,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方案3,C对。

2018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 一 1.1地球与地图 Word版含解析

2018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 一 1.1地球与地图 Word版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作业提升练一地球与地图(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经纬网示意图,回答1~3题。

1.从M点飞往N点,沿最短航线飞行,合理的方向是( )A.一直向东B.一直向西C.先东北再东南D.先西北再西南2.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地点,其坐标为( )A.(60°N,80°E)B.(60°S,100°E)C.(30°S,100°E)D.(60°S,80°W)3.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MN与PQ等长B.M在Q的东北方向C.MP与NQ等长D.30°和60°两线最终相交【解析】1选C,2选B,3选C。

第1题,MN两点同在北半球,故两者之间的最短航线为过两点的大圆,即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第2题,同理可知M点的地理坐标是(60°N,80°W)。

关于地心对称的地点,经度相差180°,故为100°E;纬度相等,而南北半球相反,故纬度为60°S。

第3题,纬线长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故MN长度小于PQ;经线长度都相等,故MP与NQ等长;M在Q的西北方向;两条纬线相互平行,经线最终相交。

读下面四幅等高线图,回答4、5题。

4.图中坡度最陡的是( )A.①B.②C.③D.④5.表示实地范围最大、内容最简略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4选B,5选A。

第4题,四幅等高线图图幅、等高距和疏密相同,则比例尺越大的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坡度越陡。

第5题,四幅等高线图图幅相同,则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方法技巧】比例尺大小的判断比例尺的大小是按照其比值的大小来衡量的。

判断比例尺大小的方法如下图所示。

2018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作业:第1章第2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Word版含解析

2018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课时作业:第1章第2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太阳辐射能来源于核裂变反应B .太阳辐射能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C. 太阳辐射能大部分到达地球D. 风能、水能等能源与太阳辐射无关解析:选B 。

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到达地球的仅为二十 二亿分之一;风能、水能都是来源于太阳能;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大气、 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原动力,是塑造和改变地理环境的重要因素。

2. 辐射差额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能量收支的差值。

读不同纬度辐射差额的变化示意图,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则 a 、A. abcC . cba解析:选C 。

由于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因此纬度越高辐射差额为正值的数值越小,时间越短。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目前人们对其利用越来越广泛。

据此回答3.下列属于人类对太阳能的间接利用的是 () A •太阳灶 B •太阳能热水器 C .太阳能发电 D •煤炭 4•下列地区,最适合用太阳灶做饭的是 ( )A .低纬度、太阳高度角大的海南岛B •降水少、晴天多的吐鲁番C. 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的青藏高原D. 地广人稀的东北平原 解析:第3题,煤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第原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最适合使用太阳灶做饭。

答案:3.D4.C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右图所示的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 题。

5•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 要是()A .海拔高度B .电网供电C .天气状况D .交通流量6 •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b 、c 三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 () 6月42 S OJ -bca bac3〜4题。

4题,青藏高 ■ ■ 勿亠3 S 4门 r卞IrvA .拉萨B .重庆C.大庆 D .海口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是以太阳能电池板为电源的交通信号灯,因此其影响亮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天气状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第二讲 地图课时作业(2021年最新整理)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章 地球与地图 第二讲 地图课时作业(2021年最新整理)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二讲地图课时作业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二讲地图课时作业)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二讲地图课时作业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二讲地图一、选择题在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不同的两幅地图中,同一城市可分别用点状和面状两种符号表示.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大B.甲图反映的区域范围比乙图大C.甲图中的S市城区面积比乙图大D.甲、乙两图中的铁路长度相等2.地图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下列对甲、乙两图的应用,正确的是()A.查询S市的汽车站的位置选用甲图B.统计S市所辖的村落数量选用甲图C.选用乙图进行批发商场的选址D.房地产开发商选用乙图展示开发地块的位置解析:第1题,比例尺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图幅大小一样,而甲图中S市城区为面状,乙图中城区为点状,说明甲图较乙图比例尺大、所反映的区域范围小;两图中S市城区面积相等;乙图中铁路更长。

第2题,查询S市的汽车站位置、选择批发商场的位置、展示开发地块的位置均需要大比例尺的地图,甲图符合这一特点;而统计S市所辖的村落数量则需要表示的范围大的地图,乙图符合这一特点。

答案:1.A 2。

A(2016·厦门模拟)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某区域地形分布。

读图,完成3~5题。

3.河流段的两个断面水面的高程差称为落差.a溪流的图示河段落差可能为()A.20 m B.40 m C.60 m D.80 m4.水圳是人工修建的用来灌溉农田的水利体系,下列四条水路中表示水圳的是( )A.b B.c C.d D.e5.暴雨发生时下列四点中最易被侵蚀的是( )A.甲 B.乙 C.丙D.丁解析:第3题,a溪流第一个断面的海拔为140~160m,第二个断面的海拔为100~120m,所以其落差为20~60m,结合选择项可知,40 m符合条件.第4题,根据“水圳是人工修建的用来灌溉农田的水利体系”可知,水圳的目的是为了灌溉农田,所以其分布地区应有大片的农田,而农田多分布在地形平坦的地区,即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另外水圳灌溉农田利用落差来引流,所以其分布地区要有适当的落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第一单元第2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2018届天津六校高三上学期联考)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地和②地海拔差的最大值约为( B )
A.100米B.150米
C.200米D.250米
2.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地中,不能看到丙村的地点是( D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图中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千米
B.X值为100m
C.图中的山顶与丙村相对高度为322m
D.图中甲河的流向是从东北向西南
解析:第1题,该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相关计算。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50米,①地海拔高度为150-200米,②地海拔高度为250-300米,故①地与②地的高差为50—150米,最大接近150米,故答案选B项。

第2题,该题主要考查通视问题。

丙地位于山间平地,①②③三地分布位于丙地的三个方向的坡面,居高临下,可看见丙地:而④地位于相对于丙地的山脊的另一侧,有山脊阻隔,不能看到丙村。

D符合题意。

第3题,根据图中比例尺判断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0.5千米;等高线递变的原理,图中已有的数据可推算等高距为50米,X在数值200递减的方向,相差两个等高距,数值为100m,B说法也正确,丙村被50m等高线穿过,则其海拔高度为50米,图中高山为372米,相对高度为322m,C说法正确;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再结合图中的方向标判读,甲河的流向是从东北向西南,D对。

故选A项。

(2018届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高三月考)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4~5题。

4.该地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 D )
A.600米B.650米
C.700米D.800米
5.甲、乙间修建一条山区公路,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 C )
A.方案1 B.方案2
C.方案3 D.方案4
解析:第4题,读图,图中等高距是100米,根据等高线,该地海拔最高处是左下角的山峰,约700-800米之间。

海拔最低处是0-100米,高差范围600-800米,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800米,D对。

A、B、C错。

第5题,甲、乙间修建一条山区公路,山区修路则是尽量少穿越等高线,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方案3,C对。

其它方案穿过的等高线较多,不合理,A、B、D错。

(2018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月考)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甲、乙两地建有养殖场,读图完成6~8题。

6.从图中可知( C )
A.山峰的海拔可能为1044米B.乙地海拔可能为1025米
C.①处陡崖相对高度为10-20米D.区域内最大高差近60米
7.在②地可以看到( B )
A.①③ B.①⑤
C.③④ D.④⑤
8.若图中建有一小型水库,甲养殖场濒临水库最高水位,则( A )
A.水库最深为10-15米B.水坝高度为15-20米
C.库区水面大于1平方千米D.甲、乙两养殖场将污染水库
解析:第6题,山峰海拔为1035米-1040米;乙地海拔为1020-1025米;但不等于1025米;①处陡崖相对高度为10-20米;区域内最大高差近45-55米。

第7题,①②之间为凹坡,
②③之间为凸坡,②⑤之间为谷地,在②地可看到①⑤,看不到③;②④分别位于陡崖的上下方,但②地不在陡崖边缘处,需要结合②地坡度和④地距崖底的距离判断两地能否通视。

第8题,甲养殖场靠近1020米高等高线,按该水面高度计算,水库最深为10-15米;水坝高度为5-10米;库区水面小于0.25平方千米;从地形状况和相对位置看,乙养殖场不会污染库区。

(2017·广东惠州市高二检测)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

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A )
A.东北—西南向B.东西向
C.西北—东南向D.南北向
10.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B )
A.上、下部均陡峭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
C.上、下部均平缓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
解析:第9题,根据山脊概念——等高线弯曲部分指向低处,结合等高线图即可判断山脊基本上呈东北—西南走向。

第10题,等高线越密集坡越陡,结合图示山体主峰西北坡的等高线密集程度判断即可。

11.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河流及河水流入湖泊的是( D )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向低处凸出为山脊,因此A、C是山脊,B、D是山谷。

山谷部位是孕育河流的地方,可排除A、C。

B是湖泊水向外流,D是河水流入湖泊,故D项符合题意。

(2017·上海卷)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方的地貌特征。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

回答12~13题。

12.图中主体部分表示的地域景观最可能是( B )
A.新月形沙丘B.山地梯田
C.三角洲平原D.滨海沙滩
解析:图示地区海拔较高,等高线分布较均匀,水渠贯穿其中,判断是山地梯田;新月形沙丘的等高线是新月型的;三角洲海拔低,等高线稀疏;滨海沙滩海拔低。

选B正确。

13.图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与水渠的关系是( C )
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补给水渠
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汇入河流
解析:图中河流是区域的最低处,水渠是流向河流的;河谷处的等高线是向高处弯曲的,可判断河流自北向南流。

选C正确。

二、综合题
14.(2018·安庆一中等江淮名校高三联考)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其中甲村落多明清古建筑,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河流主干道的流向是__由东南流向西北__。

(2)甲村庄为图示区域内最大的村落,简析其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

(3)某摄影爱好者想拍摄一张古村落全貌,在ABC三地应选取地点,简述理由。

答案:(2)地形平坦开阔;河流流经,水源充足;位于河流交汇处,且有省道经过,对外联系方便
(3)C 视线通透(没有地形阻挡)
解析:本题考查方向的判定、区位、观测点的选择。

第(1)题,河流在山谷处,而山谷是由海拔低处凸向高处,所以河流由东南流向西北。

第(2)题,聚落的形成要考虑地形、河流、水源、河流交汇处、交通等因素。

第(3)题,A地与甲村之间有山脊相隔,且距离远,不易拍摄,A错。

B地距离近,但之间有一山峰阻挡,无法拍摄全景,B错。

C地视线通透,且地势较高,可以俯视全村,C对。

D地地势太低,无法拍摄全村景观,D错。

利用山谷是由海拔低处凸向高处,经常判定河流的流向。

凹坡不影响视线,而凸坡影响视线。

15.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该图区域内的地势特点:__北高南低__。

(2)①②两条小河,水流比较缓的是__②__。

(3)若B山顶气温为20℃,仅考虑海拔因素,则A山顶气温为__17℃__。

(4)根据图上提供的信息,说说乙地发展成为城镇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__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__
(5)王先生是一位徒步旅行者,某日在A山顶附近游玩时迷了路,请你帮他想一种顺利回到甲地的办法。

__顺河流而下。

__
解析:(1)根据图中等高线可知,该图区域内的地势特点是北高南低;(2)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②处等高线稀疏,故②小河水流比较缓;(3)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根据题意,若B山顶(1030米)气温为20℃,仅考虑海拔因素,则A山顶(1530米)气温为20-(1530-1030)÷100×0.6=17℃;(4)读图可知,乙地发展成为城镇的有利条件有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5)一般河流处都有村落,故王先生可以顺河流而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