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免疫化学试验方案与结肠癌筛查参与率
结直肠癌筛查可无创粪便检测效果佳

结直肠癌筛查可无创粪便检测效果佳结直肠癌作为高致死率的癌症,早期的筛查极其重要。
其中,粪便潜血检测,作为危险人群的筛查手段,可有效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粪便免疫化学检测,作为一种无创的筛查手段,因其不受饮食或药物控制的影响,而被患者广泛接受。
目前,其在结直肠癌的筛查中,已呈现出高检出率以及高敏感性。
但是,关于其在每年多轮筛查的性能特点却鲜有报道。
为了进一步评估粪便免疫化学检测的效能,美国加州凯萨医疗结构的 Corley 博士近期开展了一项研究,分析了粪便免疫化学检测结直肠癌的阳性率、阳性预测价值及敏感性。
670841 例受试者来自美国加州南部和北部,平均年龄 50~70 岁。
其中敏感性的评估参数包括:筛查的轮数,各患者参与的轮数以及阳性患者的回顾时间长短(见图 1)。
图 1 研究流程图研究显示,在平均 4 年的随访中,323349 例患者(48.2%)完成了首轮的粪便免疫化学检测,参与次轮检测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5.3%、83.4%、86.1%。
在粪便免疫化学检测的阳性率和阳性预测值的评估中,首轮筛查的阳性率和结直肠癌的阳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5% 和3.4%,在后续各轮的筛查中,其阳性率虽然低但结果稳定。
此外,针对结直肠癌,粪便免疫化学法的一年检出率为80.4%,其中首轮为 84.5%,次轮分别为 73.4% 和 78.0%。
并且,相对于未经筛查或粪便免疫化学检测阴性的患者,检测阳性的患者较少具有结直肠癌的进展。
也就是说,每年的粪便免疫化学筛查, 具有稳定的阳性率及阳性预测值,并且超过四轮的筛查能够检出大部分的结直肠癌。
每年定期的粪便免疫化学检测,是结直肠癌可靠有效的筛查手段。
今日提问结直肠癌的发生与肠道菌群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
免疫法与化学法粪便潜血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

免疫法与化学法粪便潜血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目的分析免疫法、化学法便潜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误诊的原因,探讨免疫法、化学法粪便潜血试验联合应用的价值。
方法消化内科粪便样品300例,使用化学法和免疫法分别检测,对潜血试验结果比较,并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免疫法和化学法阳性率及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免疫法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应慎重,而对于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则是首选,应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于粪便常规检查和体检普查项目,并结合受检者自身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以免造成漏诊和误诊。
关键词潜血试验;免疫法;化学法粪便潜血试验是筛查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手段,过去一直使用化学法检测粪便潜血,其中邻甲苯胺法为1983年中华医学会全国临床检验方法学术讨论会推荐的方法,经多年来临床检验应用,认为易出现假阳性结果。
近年来沿用胶体金法,但粪便中血红蛋白含量较高时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为此本文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消化内科粪便样品300例使用化学法和免疫法分别检测,对潜血试验结果比较、并进行分析讨论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消化内科粪便样品300例,粪便样品来于10~75岁的患者。
1. 2 试剂粪便潜血免疫法为胶体金检测试纸(消康保),万华普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化学法为ASK粪便潜血纸片(即氨基比林呈色法),东耀生物科技工作者有限公司产品。
1. 3 方法每天消化科的标本同时用免疫法和化学法两种方法检测,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免疫法和化学法阳性率及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1。
3 讨论胃液中含大量胃酸,胃酸破坏抗原性是不可逆的,这在文献中有报道。
对于抗原抗体的结合有一定的影响,致使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金标法出现假阴性[1,2]。
结直肠癌无创筛查技术:粪便SDC2甲基化检测

结直肠癌⽆创筛查技术:粪便SDC2甲基化检测⼀、结直肠癌早筛的临床背景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出现年轻化趋势。
结直肠癌是为数不多的采⽤适当筛查⽅法可以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肿瘤,早期⼲预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图1.结肠癌早期⼲预⽣存率⾼(图⽚来⾃⽹络)⼆、结直肠癌早筛的⽅法肠镜为公认的筛查⾦标准,但我国⼈⼝众多,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法成为⼤规模筛查⼿段。
来⾃2012—2015年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CRC筛查数据显⽰,在全国16个省份的182,927名风险评估为CRC⾼风险的筛查对象中,也仅有25,593名接受了结肠镜筛查,参与率仅为14.0% 。
⽬前粪便隐⾎试验成本低廉,适合⼤规模⼈群结直肠肠癌筛查,尤其对于医疗资源不均衡、⼈⼝众多的中国,该⽅法仍然是结直肠癌⼤规模筛查最好的选择,但该⽅法敏感性、特异性有限,临床急需更⾼敏感度和特异性的筛查⽅法。
粪便DNA检测主要测定肠道脱落细胞中某些特定DNA位点突变和表观遗传⽣物标志物的异常改变,具有⽆创、便捷、精准等优点,⽬前国内外均已有成熟产品上市。
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就是基于粪便的⼀项⽆创结直肠癌筛查技术。
三、什么是SDC2基因甲基化对于结直肠癌,研究者发现有些基因在肠道腺瘤阶段就发⽣甲基化⽔平的改变,SDC2基因就是其中之⼀,参与细胞增殖、⾎管形成和细胞迁移等,在结肠间充质细胞中表达。
研究⼈员发现结直肠肿瘤标本SDC2基因调控区甲基化⽔平显著⾼于配对的相邻⾮肿瘤组织且在肿瘤发⽣的早期阶段甚⾄腺瘤阶段就可检测出。
国内⼀项多中⼼临床试验显⽰,⼈肠癌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敏感度和特异性良好。
此外,该临床试验还进⾏了多病例类型标本的特异度评价和⼲扰物质试验,对临床试验中覆盖的各种主要病例类型的多种标本(包括胃癌、⾷管癌、神经内分泌癌、前列腺癌、肝癌、肺癌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标本等)进⾏检测,结果显⽰SDC2基因甲基化对肠道癌前和肿瘤病变特异度良好;并且检测不受药物⾷物等⼲扰。
2015临床检验师常见考点之筛查结肠癌粪便免疫化学试验最佳

2015临床检验师常见考点之筛查结肠癌粪便免疫化学试验最
佳
筛查结肠癌粪便免疫化学试验最佳:
澳大利亚Repatriation总医院Smith医师等的研究发现,对于结肠癌的筛查,免疫化学法检测粪便中血红蛋白(FIT)比愈创木脂便潜血试验(GFOBT)更为有效。
2351名接受结肠癌筛查的受试者和161例有症状的结肠癌患者,同时应用FIT和GFOBT取样工具在家中连续收集粪便标本。
研究者对两种方法检测结肠癌和(或)有显著临床意义的腺瘤(重度异型增生、绒毛状改变、腺瘤≥10 mm、锯齿状组织学改变或息肉≥3个)的阳性率进行了成对比较。
结果显示,与GFOBT相比,FIT对于结肠癌(n=24,87.5%对54.2%)或有临床意义的腺瘤(n=61,42.6%对23.0%)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真阳性率)。
FIT和GFOBT在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为I 期的患者中阳性率分别达92.3%和30.8%(P=0.002)。
对筛查组的分析表明,FIT筛查结肠癌或有临床意义的腺瘤具有显著优势,FIT筛查任一种肿瘤的假阳性率高于GFOBT(3.4%对2.5%),而两者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1.9%和40.4%.研究提示:刷检取样的FIT在筛查结肠癌和有临床意义的腺瘤时,其敏感性高于GFOBT,因此FIT在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更有价值。
粪便免疫化学试验方案与结肠癌筛查参与率

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00
0.871
0.000
2.1 两组临床指标分析。从表 1 可知,甲组退热时间、症状 吸道清理效果 [3]。刺激性排痰为管理呼吸道的有效护理措施,
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与乙组相比,均相对更短(P< 0.05)。
表 1 两组临床指标分析( ±s)
通过反复拍打使患者肺部震动,促使痰液松动,经大气管引 流上移 [4]。拍背期间指导患者正确有效咳嗽的方法,可促使
[3] 朱爱平 . 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引起肺部感染的治疗方法及护理 [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3,36(3):72-73.
[4] 汪承松 , 聂俊军 . 临床药师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部感染患 者的药学服务 [J]. 医药导报 ,2012,31(6):808-809.
[5] 陈畏兵 , 仇艳莉 , 马红梅 . 体外震动排痰仪与人工叩击对老年肺部 感染患者的排痰效果比较 [J]. 中国康复 ,2010,25(6):483-484.
综上所述,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而言, 应用刺激性排痰效果显著,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通气功能, 促进快速康复,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如玲 . 刺激排痰对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并肺部感染康复的影响 [J]. 右江医学 ,2012,40(6):853-854.
[2] 聂 华 玲 . 慢性 支气管炎 患 者的 排 痰护 理 [J]. 按 摩 与康 复医 学 ,2012,3(33):328-328.
分组
退热时间
症状缓解时间
住院时间
甲组(69) 3.85±0.75
3.49±0.64
10.95±2.75
乙组(68) t P
5.13±1.39 6.721 0.000
粪便免疫化学检测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价值

粪便免疫化学检测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价值筛查与早诊早治已被证实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
结肠镜结合病理检查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但因结肠镜检查具有侵入性、费用高且需要专业内镜医师操作等因素,不适合直接用于大规模人群筛查。
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是国际权威结直肠癌筛查指南推荐的筛查技术之一,已在世界各国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项目中广泛应用。
文章从技术原理、筛查效能、筛查策略、人群效果和效益等不同方面阐述了FIT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价值,介绍了目前在中国人群中采用FIT进行结直肠癌筛查的现状,指出了FIT 筛查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优化基于FIT的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策略,为开展高效的结直肠癌筛查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筛查; 粪便免疫化学检测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
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肿瘤登记数据,2016年我国新发结直肠癌约40.80万例,因结直肠癌导致死亡约19.56万例,其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列主要恶性肿瘤的第3位和第4位。
但部分欧美国家结直肠癌的发病和死亡呈现下降趋势。
以美国为例,2000—2019年,随着人群筛查比例的上升(从2000年的35%增长至2018年的67%),结直肠癌发病率由56/10万下降至37/10万,死亡率从21/10万降至13/10万。
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下降主要归因于筛查的推广,结直肠癌筛查使癌前病变被切除,早期结直肠癌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目前已有多种成熟的技术可用于结直肠癌筛查,包括结肠镜、软式乙状结肠镜、粪便潜血检测和粪便DNA检测等。
结肠镜结合病理检查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
内镜医师可在镜头下完整地检视整个肠道的状况,对于异常病变可以取组织活检并进行病理检查从而明确诊断。
但结肠镜检查具有侵入性、费用高以及需要专业内镜医师操作等特性,直接用于大规模人群筛查受到限制。
肠癌筛查或可先做粪便DNA检测

龙源期刊网
肠癌筛查或可先做粪便DNA检测
作者:
来源:《文萃报·周二版》2019年第30期
肠癌发现得早,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0%至97%,然而很多人怕麻煩、怕痛,不愿意做肠镜,往往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好消息是,现在有一种方便、无痛苦、没风险的检测方式,比如粪便肠癌基因检测。
据南方医院消化内科刘思德教授解释,当人体肠道出现癌变时,这种检测能够发现大便样本中极其微量的异常DNA。
据了解,粪便DNA检测对于临床可以根治的I/II期肠癌的检出率可达86.71%。
因为正常成人每天都会有上皮细胞脱落至肠腔并随粪便排出体外,而结直肠癌肿瘤细胞由于异常增殖,细胞与细胞间或者细胞基底膜的黏附性降低等因素,比正常上皮细胞更易脱落。
因此,肠道肿瘤患者的粪便中会含有大量的从肠道肿瘤表面脱落的携带了肠癌病变信息的细胞和细胞成分,这些信息可以由特殊的检测手段来解读。
不过,粪便基因检测也有一些缺点。
比如,它不能精确地检测出大肠腺瘤、原位癌等早期病变。
另外,如果粪便检测是阳性的,仍要做肠镜来验证,而且从粪便检测无法得知肿瘤的分化程度、大小、位置等信息。
但是,针对特定人群,这个检测意义还是很大的(摘自《新快报》)。
2023年结直肠癌筛查任务纵观

2023年结直肠癌筛查任务纵观1. 引言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癌症防治工作,将结直肠癌筛查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本报告旨在总结2023年我国结直肠癌筛查任务的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为未来结直肠癌筛查工作提供参考。
2. 2023年结直肠癌筛查任务完成情况2.1 目标人群2023年,我国结直肠癌筛查目标人群为50-74岁的高风险人群。
根据我国统计局数据,全国目标人群约为2.5亿人。
2.2 筛查方法2023年,我国结直肠癌筛查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 粪便隐血试验(FOBT)2. 结肠镜检查3. 虚拟结肠镜(CT colonography)2.3 筛查覆盖率截至2023年底,我国结直肠癌筛查覆盖率约为40%,累计筛查人数约1亿人次。
与2022年相比,筛查覆盖率有所提高。
2.4 筛查结果2023年,全国共发现结直肠癌患者约30万人,早期诊断率约为60%。
与2022年相比,早期诊断率有所提高。
3.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3.1 存在问题1. 筛查覆盖率仍有待提高:尽管2023年结直肠癌筛查覆盖率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筛查覆盖率仍有较大差距。
2. 早期诊断率有待提高:尽管2023年早期诊断率有所提高,但仍有约4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
3. 筛查资源不均衡: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在结直肠癌筛查资源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3.2 改进措施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结直肠癌筛查政策,提高筛查覆盖率。
2. 优化筛查流程:推广结肠镜检查,提高早期诊断率。
3. 加强基层筛查能力建设: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筛查资源的投入,提高筛查能力。
4. 普及健康教育:加强结直肠癌防治知识普及,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
4. 总结2023年,我国结直肠癌筛查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筛查覆盖率低、早期诊断率不高、资源不均衡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74
24投稿邮箱:zuixinyixue@
of usual blood pressure to vascular mortality[J].Lancet 2002;360:1903-13.
[4] Olsen MH,Angell SY,et a 1.A call to action and a lifecourse
strategy to address the global burden of raised blood pressure on current and future generations[J].Lanc et.2016;388(10060):2665-2712.
[5] A. Alloubani,et al.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 mellitus as a
predictive risk factors for strok[J].Diab Met Syndr: Clin Res Rev.2018.
[6] Reeves MJ,Vaidya RS,et a 1.Quality of care and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hospitalized with ischemic stroke findings from get with the guidelines stroke[J].Stroke,2010;41(5): e 409-e 417.
[7] Khoury JC,Alwell K,et al.Diabetes mellitus:a risk factor
for ischemic stroke in a large biracial population[J]. Stroke,2013;44(6):1500-4.
[8] As S,Sahukar S,et al.A study of serum apolipoprotein
A 1,apolipoprotein
B and lipid profile in stroke[J].J Clin Diagn Res,2013;7(7):1303-6.
[9] Ryu WS,Lee SH,Kim CK,et a 1.Effects of low serum
triglyceride on stroke mortality:a prospective follow-up study[J].Atherosclerosis,2010,212(1):299-304.
[10] 杨姗姗,王建华.老年人群缺血性卒中与血脂异常的关系[J].中
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9(9):901-905.
[11] P eters SA, Huxley RR, Woodward M.Smoking as a risk
factor for stroke in women compared with me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81 cohorts, including 3980359 individuals and 42401 strokes[J]. Stroke,2013,44(10): 2821-2828.
[12] C olivicchi F,Mocini D,et al. Effect of smoking relapse on
outcome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Am J Cardiol, 2011,108(6): 804-808.
[13] Y ao X,et a 1.An analysis ofrisk factors for ischemic stroke
of different age and gender[J].Zhong hua nei ke za zhi,2012,5l(8):630-633.
[14] H olmes MV,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alcohol and
c ar diovas c ular dis eas e:men delian ran domis ation
analysis based on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J].BMJ,2014;349:g 4164.
[15] S trazzullo P,et al.Excess body weight and incidence of
strok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with 2 million participants[J].Stroke,2010,41(5):e 418-e 426.[16] 张芬,余金明,胡大一,等.不同肥胖指标与卒中发生关系[J].中
国公共卫生,2013,29(1):125-127.
[17] 周培毅,吴自强,等.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
杂志,2012,32(16):3590-3593.
[18] Z hang N,Liu G,et al.External validation of the iScore
for predicting ischemic stroke mortality in patients in China[J]. Stroke; a journal of cerebral circulati on.2013,44(7):1924-1929.
[19] Z hang N,Liu G,et al.A risk score based on Get With the
Guidelines-Stroke program data work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China[J]. Stroke; a journal of cerebral circulation.2012,43(11):3108-3109.
[20] P an Y,Jing J,et al.Po or p er forman c e of s tr o ke
prognostication using Age and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100 to predict 3-and 12-month outcomes of ischemic stroke in 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J]. 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14,23(9):2335-2340.
[21] Y u P,Pan Y,et al.External Validation of a Case-Mix
Adjustment Model for the tandardized Reporting of 30-Day Stroke Mortality Rates in China[J]. Plo S one. 2016,11(11):e 0166069.
[22] L iu G,Ntaios G,et al.External validation of the ASTRAL
s c or e t o pr edic t 3- an d 12-mont h func tional outcome in the China National Stroke Registry[J].Stroke,2013,44(5):1443-1445.
[23] C hen W,Pan Y,et al.Totaled health risks in vascular
events score predicts clinical outcome and symptomatic in t r a c r a ni al h e m o r r h a g e in c hin e s e p a ti e n t s after thrombolysis[J].Stroke;a journal of cerebral circulation.2015,46(3):864-866.
粪便免疫化学试验方案与结肠癌筛查参与率
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结肠癌(CRC)筛查的实际效果可能受到FIT方案的影响,近日研究人
员比较了两种不同的CRC筛选方案的患者参与率。
研究在荷兰开展,所有受邀者接受2种方案(OC-Sensor 和 FOB-Gold)筛查,通过问卷评估两种方案的易用性。
42179人参与研究,21078人(50%)完成了2项测试,20727人(98%)返回了问卷。
研究发
现,FOB-Gold更容易被患者接受,与OC方案(5%)相比,参与者更喜欢FOB-Gold(36%)方案,但大多数人没有偏好(59%,p<0.001)。
在随机试验中,在1923名受邀者参与者中,936人(48.7%)选择了FOB-Gold, 940人(48.9%)选择了OC-Sensor,差异仅为-0.2%。
研究认为,患者对FOB-Gold粪便免疫化学试验结肠癌筛查方案的接受程度较高,但作为初步筛查方案实施时,不同策略对CRC筛选的参与率影响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