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研究院:深析《中国网络媒体的未来2014》
中国传媒战地图谱之总结:2014中国传媒的八个侧影

Special Subject59/12/2014 SCIENCE & TECHNOLOGY FOR CHINA'S MASS MEDIA 专题·2014,中国传媒战地图谱之“变”2014年,媒体到媒体人,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理想初心到现实砥砺,生存与死亡,融合与裂变,操守与底线,共同构成了这样一个五味杂陈的年份。
2014,我们选择以事为纪。
媒体融合:跟风热中的冷思考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这应当是中国最高领导集体在国家层面就传媒与舆论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对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的高层定调。
从建立国家治理体系的高度看,舆论战线是有机组成部分,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业已存在的两个“舆论场”的分野,已成为影响传播效果的现实壁垒。
此后,更多的传统媒体开始全面在新媒体领域布局,微博、微信、APP客户端多点发力,全媒体矩阵遍地开花。
互联网大会:新媒体更加主动拥有6亿多网民的中国,在11月19日倡导举办了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尽管这并非一次单纯的传媒业盛会,但其对媒体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在先于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之前举行的一场分论坛,将关注的议题设定在了新媒体与新生态。
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等传统主流媒体的新媒体业态,与今日头条、百度等媒体新贵,坐在了一起,共同探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未来。
这次互联网大会更是一次媒体融合发展的现实预演,但结果却是新媒体在融合上占据了强大的主动地位。
尽管占据主场之利的钱江晚报给记者配上了谷歌眼镜,新京报和财新传媒分别拿到了会刊和官方出版物的授权,但在传播大会声音上,他们所代表的传统媒体还是远远落后于网络。
2014中国互联网总结及2015年展望

2014中国互联网总结及2015年展望第一篇:2014中国互联网总结及2015年展望2014中国互联网总结及2015年展望从2014年到2015年,中国互联网经济正从量变走向质变。
互联网像一只小鸡,正在冲破自己的躯壳,融入到周围的实体世界中。
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已经在实现。
互联网实现自己的方式,就是消失在各行各业之中,成为驱动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互联网经济质变的一个突出标志,是互联网作为发动机,正隐藏到整个经济的背后,成为中坚驱动力量。
回顾即将过去的2014,展望即将到来的2015年,让我们获得新的启发,发现新的机遇。
2014年的互联网一、中国迎来互联网20年,大众创新成就了互联网中国自从1994年4月20日全功能接入互联网,到今年为止,互联网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
中国互联网的20年,是创新驱动的20年。
第一,在中国经济整体以物质驱动的背景下,互联网这个局部坚持了20年的创新驱动,弥足珍贵。
未来中国经济走什么路?互联网之路,给了我们从局部创新走向全面创新的启示。
第二,中国互联网的创新驱动有自己的特点,它是以大众创新为基础的创新驱动。
在各种官本位的20年成功经验总结之外,我们补充最重要的一条:中国互联网发展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创新精神和伟大创造实践的结晶。
大众创新为中国趟出了一条走向大繁荣的大国崛起新路。
2014年是中国互联网国退民进的战略转折点,草根互联网整体市值第一次超越正规军传统电信企业整体市值。
互联网实现了从国富到民富的伟大历史转变。
2011年3月25日,在工信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上,申江婴请大家预测“十年后,互联网整体市值是否将超越传统电信企业的整体市值”,我预言4年就会超过。
2011年《互联网周刊》在《数量级的革命》一文中预言,“五年以后,随着民营互联网总市值接近和超过国有电信运营商的总市值,技术革命,将从批判的武器,变为武器的批判。
”年初互联网企业对电信运营商的OTT(越顶传球)说明了这种“武器的批判”。
【产业】2014新媒体十大猜想

【产业】2014新媒体十大猜想2014-01-11文化产业新生代1994年4月20日,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刻下了进入互联网时代的起始点。
今天,我们已无法想象曾经发出第一封电子邮件历时7天的曲折,而当今中国互联网所正在发生的一切,也远远超出了20年前“中国互联网之父”钱天白教授的料想。
新技术层出不穷,新应用应接不暇,新设备眼花缭乱……20年时间,中国互联网从边缘落后到奋起追赶,并开始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
站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二十个年头,展望2014年,我们有理由对新媒体作出大胆预测和猜想:4G能否遍地开花?大数据能否掀起浪潮?下一个承载中国互联网“走出去”的梦想是谁?……无论答案如何,我们始终坚信,只要怀揣梦想、勇气和智慧,迎接中国互联网的必是一个可期可待的未来。
猜想一移动能“接管”生活?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彻底降低了“联网”的设备、技术和时间、空间门槛。
从社交沟通、资讯获取到移动购物、移动办公,移动互联网逐步覆盖生活的每个侧面在众多场合,“低头看屏”已成风景。
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终端的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增长,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已超过8亿,这一数量在2014年还将继续高速增长,并进一步向三、四线城市和农村用户渗透。
随着用户群的扩大和使用习惯的养成,移动互联网的市场空间将大为拓展。
此前的应用主要为社交沟通、资讯获取类,日常生活、移动办公类应用预计今年将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样的移动“小屏幕”,不再只是通讯、娱乐工具,也将成为生活工具、生产工具。
伴随而来的将是移动互联网创业潮的进一步火热。
各移动系统平台为优化“系统生态”,都为创业者提供了便捷的开发工具。
而移动互联网基于位置的服务特性,更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为创业者的生长提供了沃土。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移动终端尤其是手机“接管”我们的生活,对个人隐私加强保护将更加迫切。
猜想二大数据将掀起新浪潮?大数据的“深水区”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领域。
2014,中国传媒战地图谱之“变”

专题·2014,中国传媒战地图谱之“变”Special Subject编者按:2014已然结束。
站立当下,回溯原点。
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传媒江湖波谲云诡,唯一能够握住的不变,似乎就是“变”。
《2014之变,中国传媒战地图谱》,六篇文章,六个向度,均指向同一个主题——2014之变。
其中,四篇文章,试图通过报业、广电、网络、电影不同领域,共同还原出传媒行业2014的战地烽烟。
《2014中国传媒的九个侧影》,则是希望通过重大事件串联,为刚刚离去的2014勾描出一个清晰而富有血肉的面孔。
《一种声音:媒体的玩法变了》,则是栾春晖对于新年传媒发展方向的恣肆想象。
2015年,大幕已经拉开,让我们拭目以待。
根据近期的一份监测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报业网站,超过7成网站(KeyWords)设置不合理,其中甚至还有不设置关键词的;超过5成的网站代码有错误,某大型报业集团网站首页代码错误有8处之多;绝大多数报业独立网站(不含类似东方网和浙江在线等这样政府直接控制的大型地方门户)没有针对搜索引擎优化;从商业价值考量,PV流量超过100万的已属凤毛麟角。
以上错误对于成熟的商业互联网来说,均属无法原谅的低级错误。
可见,我们的报业网站在发展近十年后,整体上依然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
这个角度来看,报业办网,赶考十年,绝大多数都未到达及格分数线。
代价,报业投网这十年首先是时间代价,中国大陆地区报业发展新媒体,从早期的电子版模式、数字报模式、报网互动模式到全媒体模式,大多数报业网站的发展期都在10年左右,探索期最长的个案有15年之久,起步与新浪等商业互联网基本同步。
但十年间,新浪四大商业门户不仅掠去了绝大多数互联网广告投放收入,还占据了主要的互联网用户入口。
而报业从早期的犹豫、彷徨、对抗到全面迎战,从整体来说,已经错过此轮发展窗口,丧失了报业作为内容供应商最有可能突破的商业机遇。
如今,即使是领导支持,政策开放,体制理顺,大多数报业集团也很难再走在线内容供应商的路线。
2014年中国互联网行业薪资报告

速途研究院:2014年中国互联网行业薪资报告速途研究院4月2日报告(分析师郑春晖)随着春季用工期的到来,招聘市场又将进入活跃期。
700多万的应届毕业生与意欲谋求更好发展跳槽的白领,在这个招聘市场需大与求的时代,如何可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成为人民关注的热点。
而2013年低全国各大互联网企业纷纷晒福利与年终奖,也成为广大群群求职的指南针。
速途研究院分析师团队通过58同城、智联招聘、猎聘网等发布招聘数据结合问卷调查,一起解读互联网行业人才市场。
互联网行业独占鳌头(速途研究院制图)通过企业招聘需求排名可以看出,互联网/电子商务成为招聘需求最大的市场。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逐步打破行业壁垒,使互联网涉及行行业业不再仅仅局限于线上。
而传统行业逐步和互联网结合也使整个行业市场的需求度不断增高,互联网行业的需求不断增多与全民生活互联网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需求量继续保持首位(速途研究院制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是被互联网影响最严重的城市,从消费者到企业,不管是交水电费,还是购物,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因素进入到生活中来。
而互联网的便捷性与成品的低廉,也成为企业和消费者选择的重要理由,所以一线城市对于互联网人才的需求也是最大的。
厦门挤入一线城市,互联网行业薪酬居于第四位(速途研究院制图)通过互联网行业城市薪酬排名榜可以看出,北京以8297元的平均薪酬排在第一位;上海以7994元的平均薪酬屈于第二位;深圳以7003元的平均薪酬排在第三位;从整体排名可以看出,厦门打破一线城市垄断前四名的神话,以超过广州的平均薪资排在第四位。
从TOP10城市平均薪酬排行可以互联网行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与深圳等一线发展城市,而厦门、杭州与重庆近几年也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各大互联网企业为了引进人才也不惜开出较高薪酬。
(速途研究院制图)火热的互联网行业里面热招职位工资排名TOP10可以看出,排名榜中有五个都被程序员给占领。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4)》发布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4)》发布
《中国新闻出版报》
【期刊名称】《青年记者》
【年(卷),期】2014(0)21
【摘要】6月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出版的2014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4)》在京发布。
蓝皮书显示,2013年以来,我国新媒体发展出现4个显著变化:微传播成为主流传
播方式,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大行其道,微传播急剧改变
着中国的传播生态和舆论格局;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正在加速融合,传统媒体纷纷推
出新媒体战略,而新兴媒体凭借技术优势整合传统媒体资讯再传播;新媒体的社会化属性增强,正在快速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延伸,微政务成为创新中国社会治理的新路径;新媒体安全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
【总页数】1页(P101-101)
【作者】《中国新闻出版报》
【作者单位】《中国新闻出版报》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4)》发布 [J], 中国新闻出版报
2.第一部中国视听新媒体蓝皮书《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正式出版
发布 [J],
3.从新媒体大国走向新媒体强国《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4)》出炉 [J],
4.《中国社会组织评估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发布会暨2014年社会组织治理高峰论坛举行 [J], 高一村
5.第一部中国视听新媒体蓝皮书《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正式出版发布[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4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W nid o ws
98.8%
W nid o wsXP
6 2.1%
其他 iOS 5 1. 0%
2.9%
iOS 8
3.0%
iOS 6
其他 8.5%
7.1%
A n dr o id4
48.7%
iOS
移动端 Android
36.6%
54.9%
iOS 7
22.6%
其他 0.4%
An dr oid3
5 .8%
08
05
设备分布
2014 年,来自移动端的访问量继续大幅提升,从 2013 年的 9% 上升至 16.9%。其中, 来自手机的访问量是移动端访问的主力,而来自平板电脑的访问量缓慢上涨。
Phone
Pad
PC
13.6%
2014
13.6%
2013 6.2%
2012 1.3%
05
3.3 %
2014 3.3% 2013 2.8% 2012 2.7%
垂直与视频
从 2014 年渠道与行业的相关关系来看,食品行业更倾向于社交媒体,而汽车行业、房 地产及母婴用品行业更青睐于垂直渠道。
行业与渠道
2014 年,新能源车的用户对电池、补贴、充电桩的话题最为关注,在 自媒体上谈论最多。
汽车行业态势
03
设备分布 访问质量 手机品牌 操作系统
浏览器
屏幕分辨率
全网概况
8.7%
4.9%
4.4%
4.1%
其他 15.2%
07
操作系统
2014 年,在 PC 设备的操作系统访问量分布中,Windows 仍然一家独霸,其中 Windows XP 和 18 个百分点。
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深度报告(全文)

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业深度报告(全⽂)移动互联⽹相⽐于PC互联⽹的不同点在于:1)商业模式⼤切换:“流量”经济变⾝“粉丝”经济;2)传统⾏业进⼊移动互联⽹⽣态链,效率⼤幅提升;3)增值服务成为第四⼤盈利模式(此前为⼴告、游戏、电商)。
基于移动互联⽹四⼤盈利模式下,我们认为移动内容将以娱乐内容向⽤户收费为主要盈利模式,⽽移动应⽤的各环节将包含在O2O闭环内,⼴告、电商以及增值服务三⼤盈利模式均体现其中。
1、移动互联⽹是互联⽹发展的第⼆波浪潮从互联⽹产业发展的进程来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PC互联⽹、移动互联⽹和物联⽹。
2011年智能⼿机出货量达到1.06亿台,标志着移动互联⽹时代正式来临。
我们认为,移动互联⽹相⽐于PC互联⽹,更⼤程度上改变着⼈类社会的⽣活习惯,引领着未来商业的发展趋势,移动互联⽹所产⽣的增量市场,以及由移动互联⽹的深⼊发展⽽盘活的存量市场是我们寻找移动互联⽹投资机会的主线。
1.1PC互联⽹⼗年发展催⽣BAT三巨头在研究移动互联⽹投资机会之前,回顾PC互联⽹的发展对于我们理解互联⽹产业,更好把握移动互联⽹投资机会有很⼤的帮助。
1.1.1PC互联⽹⼗年发展回顾回顾PC互联⽹的⼗年发展,主要包括两⼤部分,分别是互联⽹内容和互联⽹应⽤服务。
1)从发展的时间顺序来看:2000 年互联⽹泡沫破灭以后,⾸先兴起的是⽹络游戏,随着盛⼤、腾讯、⽹易等互联⽹公司的进⼊,⽹游市场规模在2007年突破100亿。
随着⽹络游戏、⾳频、视频等互联⽹内容逐步丰富后,搜索这项应⽤服务迎来了第⼀波发展。
2003年的“⾮典”催热了电⼦商务产业的发展,阿⾥巴巴旗下的淘宝平台异军突起,随后⽀付宝迅速被消费者所接受,随着2007年京东B2C 全⾯启动,中国⽹购规模于2008年突破千亿。
⼤量商家在电⼦商务领域获利后,积极投放互联⽹⼴告,从⽽也推动了搜索的第⼆波发展,2010年搜索市场规模超过百亿。
2)从发展的结果看:游戏、⼴告和电商三个细分市场催⽣了中国PC互联⽹三巨头,腾讯(T)、百度(B)、阿⾥巴巴(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途研究院:深析《中国网络媒体的未来2014》
速途研究院11月15日特稿(分析师:丁道师 李国琦 郑春晖)2014年11月12日,主
题为“引爆新注意力”的“2014年腾讯网媒体高峰论坛”在北京拉开帷幕。
国内外多名资深媒体行业和产业从业者出席今年的峰会,并且发表了精彩的观点和讲
话。嘉宾包括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网络媒体总编辑,赫芬顿邮报CEO Jimmy Maymann,中
国人民大学新媒体研究所所长彭兰,上海报业集团社长裘新, 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华
兴资本CEO包凡等。
中国人民大学新媒体研究所所长彭兰在大会上做了主题为《中国网络媒体的未来2014》
的报告分享,彭兰在报告中提到2014年是中国移动新媒体全新升级的一年,视频资讯化的
展示正在变的多元化和移动化,而且微信等平台公众号正在成为移动自媒体的催化剂。在彭
兰教授看来,各种生活和应用场景是移动媒体最关键的因素,
就此,速途研究院针对2014年腾讯网媒体高峰论坛上彭兰发布的《中国网络媒体的未
来2014》做了如下的解读和分析,供业界人士对中国网络媒体未来发展做一个客观的参考。
资讯视频化时代的到来
传媒产业在几百年的发展中经历过多次改变,其中最大的一波改变在于由报纸杂志向电
视媒体转换,这次转变我们的传媒信息受众有了本质的数量提升。据统计,同一题材信息和
新闻,通过视频展现形式所影响的受众远超过通过文字形式展现带来的影响。
以每周最热的10篇新闻事件报道为例,新闻在四大门户要闻区推出后阅读量为10万量
级,而用视频方式呈现在优酷、爱奇艺等网站要闻位置,阅读量往往数十万甚至数百万量级。
通过彭兰教授的最新报告,可以看出视频观看已经成为仅次于新闻资讯的第二大“刚性
需求”,使用率达到了20.9%,而且可以预计的是随着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以及视频制作
门槛的降低,未来这个比例还会进一步提升起来。
此前速途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数据也显示,截止2014年3月,在线视频移动端的有效使
用时长份额为23%,环比增长3%,三倍于2013年3月的7.5%。移动视频经过2013年的沉
淀,在2014年将产生爆发式增长。智能移动端设备与移动互联网4G网络的普及度不断提高,
彻底满足移动终端用户能在碎片化时间跨屏连续观看的需求,使得移动端用户的有效使用时
长大幅度提高。
与此同时,视频的付费时代也正在到来。结合移动视频付费用户收入可以看出,二三线
市场将成为会员付费的主要市场。这也和二三线城市的娱乐消费场所较少,人们日常生活中
的休闲娱乐方式较少有着主要的关系。而移动视频的兴起,尤其是聚合类移动视频应用,只
需要支付很少的会员费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热门影视。聚合类视频应用的会费制度将逐步
被广大视频用户认可,未来或将超过广告收入成为移动视频的第一大收入来源。
我们知道,从展现形式来说,视频比文字或者语音有先天的优势,而且视频展现形式会
更加让受众增加对作品的认知和记忆。
在移动新媒体时代,旧的模式终将被新的模式所代替。近日,四大门户之一的腾讯网推
出了一档新闻资讯视频节目《事实说》,给业界留下了足够多的思考:连腾讯网都发力新闻
资讯类视频节目制作了,行业的风向依然非常明显。
从资讯视频化的制作层面来说,传统的四大门户优势并不明显。但以《事实说》为例,
腾讯网之前在深度内容上的优势发挥了出来,有知名嘉宾参与,有观众参与辩论环节,有室
外采访环节。这档节目如果是专业的电视新闻团队来做演播室的部分,在硬件呈现上肯定会
更好,不过在互联网堆儿里,《事实说》也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中国主流新闻门户均已开始尝试资讯内容的视频化,以满足观众和市场需求。文字内容
向视频节目展现的转变,事实上也顺其自然的实现了读者的迁徙。
用户向移动端转移 移动媒体需求多样化
调查显示,有接近半数的用户每天花费在移动终端的时间超过3小时,其中花费3-5
小时的用户占20.0%,花费时间超过5小时的用户占26.6%。而每天使用移动终端时间不足
一小时的用户仅仅占到了9.9%。随着移动终端的发展和功能的不断完善,用户的重心也逐
渐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
观察用户使用移动设备的时间,晚上18:00到24:00之间使用的用户占到用户整体的
82.7%,其中18:00到21:00之间的用户占33.2%,21:00到24:00之间的用户占比高达49.5%。
而纵观用户获取移动媒体信息的场景,有25.8%的用户选择在床上,27.5%的用户选择在卫
生间,仅有9.6%的用户会选择在工作时间获取移动媒体信息。
相较于PC端,移动端的优势在于对于环境的要求降低,以及终端设备的便捷化,使得
用户只要有一台移动终端,并且连接到网络,那么就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来获取自己想要的
信息。媒体的移动化使得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到有效的信息,用户的碎片时间得到了充
分的利用,这极大程度上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与此同时,用户对于移动终端的需求也不仅仅局限于看新闻、看小说等文字信息的摄入,
移动娱乐包括视频、音乐、游戏,以及移动购物等等都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而在
未来,移动医疗健康、移动教育培训、移动商务也大有燎原之势。
移动互联创业机会 场景成为新要素
传统媒体只需要注重形式和内容,而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兴起,社交也渐渐成为了媒体的
一大要素。移动互联网媒体的时代,除了内容、形式、社交之外,还有一个要素,那就是场
景。由于移动媒体终端的便捷性,用户获取媒体信息的地点也逐渐多样化。利用好大数据和
云媒体技术,收集用户当前和此前空间的关联性,以及当前和此前行为的关联性,分析满足
用户当前场景的需求,然后贴合用户需求,推送“符合时宜”的内容并对用户进行需求诱导
是场景利用的有效手段。
利用好场景这一新的要素,对于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提高用户黏性,乃至广告的个性
化营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今的个性化不单单在于内容的个性化,还在于场景的个性化,
实现“新闻跟着用户跑”这一目标。例如:BreakingNews.com利用这一思维,在报道中嵌
入地理位置信息,通过GPS定位用户,实现新闻的精准推送,就是一个较为成功的例子。这
样可以有效减少冗余信息的传播,改善内容超载的现象,以利于提高用户的好感度,进一步
提高用户黏性。而广告作为移动媒体最为难迈的一个坎,通过从移动互联网媒体的四大要素
中挖掘数据并进行分析,也将从强制广告的形式中脱胎换骨,走向个性化营销。
可以说,移动互联网媒体的发展中,场景的高效利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提高用户
黏性、广告个性化营销相互之间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是移动互联网媒体盈利模式的必
经之路。
社交!社交!还是社交!
从移动端用户常用社交平台的频率可以看出,占比超过30%的仅有3款产品,分别是微
信、QQ与QQ空间,而在主流移动社交平台外的个性化社交应用仍然有超过15%的用户在使
用,可见细分化社交市场的时代已经来临。在国内主流社交平台的强势围攻之下,其他移动
社交媒体只有走差异化路线才能找寻到自己的机会。例如国外以图片社交为主的社交平台
instagram、snapchat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snapchat之所以那么受国外青年人喜爱,就是掌握了年轻人追求个性的心理,即渴望
被关注和发现,但仅限于此时此刻的时光。有了个性的营销理念,加上极致的产品体验,借
助于传播速度极快的互联网,阅后即焚的潜力不止于此。
移动社交概念的兴起,让沟通、社交、分享、阅读、娱乐等因素成为移动应用的主要特
点,在社交这个点上,除了移动应用本来的用户,还有关联服务的特性,这样一个应用中的
文字、语音及视频等内容就可以非常轻松的在社交平台中分享。音频与视频因其能提供更加
直接与真实的社交内容,在提高用户参与移动社交的积极性方向有着突出的表现。
其实早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初级阶段,因为宽带和设备等的问题使得音频与视频不能很
好地在移动社交平台中普及。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4G网络的普及以及手机硬
件提升,彻底点燃音频与视频化社交快速发展的导火索。音频与视频在社交中的分享虽然仅
仅几秒钟,但对于用户来说却是一种完全革新的体验。
得益于以3G为基础和以4G为先锋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手机作为上网的第一大移动
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随着用户的转移,目前新媒体传播热潮也从传统的PC端向手机端发
展,移动化趋势明显,社交网络已逐渐成为获取新闻的新途径。
从移动社交平台用户主要需求可以看出,关注热点事件与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需求度
都超过30%。微博、微信等移动社交平台凭借庞大的用户群体,拥有传播载体的特性,因信
息发布碎片化、移动性、门槛低等特点,提高了普通用户的信息传播的参与度。通过信息的
点赞、评论和转发,营造出信息传播链,改变了传统信息传播模式,传播速度、广度成几何
级扩散。
以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其具备针对性强、受众明确、传播内
容碎片化等特性,相对传统大众传播而言,是一种更加精确的传播形式。以社交平台为基础,
构建新媒体传播的兴起,使公共信息传播方式得到全新的改变,为丰富信息交流方式、社会
交流模式提供了可能。作为一种更为直接的双向互动传播方式,传播甚至引发了经济和政治
领域的变革。
总结:未来,新媒体将会有怎样的走向,又会如何影响中国社会?这一切都是未知数,
但我们已知的是“改变随时在发生”,我们需要迎来一切可能发生的变革,提前做好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