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江区为松原市循经济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7.05•【字号】吉政发[2006]28号•【施行日期】2006.07.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政发〔2006〕28号)各市(州)、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精神,现就大力推进我省循环经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八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排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以生态省建设为载体,以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为主线,以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环保产业为重点,建立起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调节、企业自觉行动、公众积极参与、法律法规健全、依托科技支撑、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运行机制,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基本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

在发展经济、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尽可能做到“有效”,而非“最大”;提倡节约、反对滥用;提倡集约经营,反对粗放经营;提倡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消耗可耗竭性的化石资源。

生态效率原则。

一是在资源投入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二是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大大减少排放废弃物。

环境友好原则。

坚持污染预防和“零排放”,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及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善。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第一,概述“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9年发布的一项国家级规划,旨在推进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高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着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以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加快建设新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

第二,发展思路1、强化政策指导。

加强政策研究,推出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改善法规体系,推动循环经济融入经济发展规划,完善产业政策对循环经济的布局,促进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市场体系。

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使循环经济发展更加有序,促进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

支持企业建立循环经济的市场主体,建立循环产业的投资管理平台,推动资源循环扩大利用,建立循环金融体系,扶持循环企业加快发展。

3、加强技术支持。

推动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加快创新价值链、经济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以加快循环经济发展。

推动投资和技术引入,促进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推动节能、环保、安全等技术创新,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进步。

4、强化社会参与。

强化社会育人,培养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人力资源,构建创新文化,引导社会参与循环经济发展,增强社会参与的活力。

第三,重点工作1、落实国家战略。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战略,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建设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循环经济体系,实施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体系。

2、强化体制机制。

深入推进市场、政府、银行、社会等各方机制的整合,推动形成规范的市场环境,支持循环经济发展。

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防范金融风险,加强贷款、投资资金投向等管理,营造良好的循环经济发展环境。

3、推动产业转型。

推动传统产业向循环经济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提升循环经济产业竞争力,加强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企业投资研发,提升再生资源和清洁能源产业的竞争力。

松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松原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

松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松原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

松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松原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松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5.25•【字号】松政办函〔2017〕37号•【施行日期】2017.05.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松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松原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松政办函〔2017〕3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鉴于市政府相关领导和部门领导工作变更,市政府决定对松原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

调整后的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李继东副市长副组长:白云秋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陈晓东市经济技术合作局局长成员:娄选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倪志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赵艳玲市科学技术局局长衣庆刚市公安局副局长张万忠市法制办公室主任兰忠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崔长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王远夫市财政局局长王相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凤文市审计局局长金立生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房华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尹德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孙世军市规划局局长郑再辉市公用事业局局长李树生市水利局局长孙成德市农业委员会主任尹家波市林业局局长马长青市商务局局长冯志杰市粮食局局长曲平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吴明彰市司法局局长范强市教育局局长杨德成市民政局局长于占武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主任刘明学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苑志新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郭玉志市国税局局长董志市地税局局长陈春萍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宫俭市统计局局长董丽艳国家统计局松原调查队队长陈忠轶市旅游局局长白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李大伟市工商业联合会党组书记郭建军市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主任郭长才市软环境建设办公室主任蔡启昌扶余市副市长赵宏伟前郭县副县长梁伟义长岭县副县长黄举明乾安县副县长王晓帆宁江区副区长由富光松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闫朝江松原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赵丽君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赵春生松原石油化学工业循环经济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大伟松原哈达山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单春艳吉林前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经济技术合作局,具体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规划是我国从2020年到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划,旨在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以“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绿色发展、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的指导思想和创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深化改革开放,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绿色发展的方向,全面深化结构性改革,加快科技创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在此规划中,“循环经济”作为赢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正受到了关注。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将以节约资源、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保、保护土壤、优化社会结构、强化消费服务支撑为主要目标,以破解‘羊群效应’、改善消费者体验、满足消费者尊重自身和生态安全、实现循环繁荣及环境清洁、有序释放‘制造’的增量需求,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实施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低碳发展等方面的政策。

首先,加强和创新科技,推动循环经济法规框架的制定,提升循环经济企业的发展水平。

完善数字化和物联网技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信息情报,深入挖掘、分析和识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

其次,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建立自然资源的回收利用体系,建立可持续的制造体系,促进产品新能源技术自主创新,把绿色制造、品牌产品销售等通过现代管理、标准化及智能化等综合生态旅游体系建设投入到循环经济全产业链中,促进循环经济有序发展。

同时,加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改善各类部门的协作机制和合作关系,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突出循环经济的激励有效性,加大对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的促进,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建立各类企业的诚信体系,减少资源滥用和企业损失,促进可持续发展、繁荣和保护环境。

最后,加大对资源效率提高和产业发展的改革,对技术支撑、技术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开展深入保障和改革,以更加规范的市场运行机制更好的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新谋划,力争试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循环经济项目,加快《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基础性法律法规体系》起草,探索行政方面支持、金融方面支持等形式,以期实现“十四五”期间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绿色发展、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方面的目标。

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循环经济是一种经济模式,旨在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包括提供财政支持、建立奖励机制等,以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循环经济的实践。

2.提倡节约资源的生产方式:鼓励企业采用低碳、高效、节能和环保的生产方式,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3.加强产品设计:引导企业在产品设计阶段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鼓励设计和生产可持续的产品,以便后续的再利用、再循环和回收。

4.推动产业协同发展:鼓励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促进产业的协同发展。

5.建立循环经济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和监测体系,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6.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推广: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实践。

7.建立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建立起完善的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加强回收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废物回收和再利用的效率。

8.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循环经济实践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促进全球范围内循环经济的发展。

9.建立绿色金融体系: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低利率贷款和资金支持,以支持循环经济相关项目的发展。

10.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加强对循环经济相关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技术水平,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11.强化政府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强对循环经济的监管和执法,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指导。

12.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示范企业:通过建立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示范企业,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培育循环经济的典范。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通过各方的协作合作,才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废物的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江区发展现状
为配合松原市编制全市发展循环经济《规划》需要,特根据宁江区发展现状,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供如下材料:经济
宁江区地处松嫩平原的中心腹地,是吉林油田的主要产区,又是松原市的唯一市辖区。

这里不仅农业物产丰富,而且盛产石油,誉有“吉林西部粮仓、油海”之称,纯属资源型城市。

宁江区工业经济县区分划以后,经过几年发展,现工业经济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

目前,截止2008年6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上半年已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5421万元,预计全年可完成20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4014万元,预计全年可完成6.5亿元。

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03241万元,累计实现销售收入98937万元,实现利润21121万元,实现税金12925万元。

全区已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户,年底前可达到54户。

涉及石油工业企业占60%,多半属于油田生产配套企业。

近年来,能源再生循环利用产业项目也发展较快。

在经济运行事态良好的同时,技改投入不断加大,上半年,28个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8.5亿,同比增长10.8倍(计1080.6%),标志着宁江区工业正朝着高技术,高效益、高附加值的方面一路攀升。

农业
全区共辖5个乡(镇),82个村,149个自然屯,总人口52.62万人,其中乡镇人口20.92万人。

总耕地面积55059公顷,其中旱田44552公顷,水田10507公顷。

旱田作物主要有玉米、高粱、小麦等,其中玉米占旱田作物的70%以上。

水田作物主要是水稻,全部分布在坎下地区。

畜牧业
近年来,我们依托资源,因地制宜,通过典型带动、政策驱动、科技促动、市场拉动等方式,使全区牧业生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农民增收致富、为农村经济的振兴做出了应有的努力。

2007年年末,全区生猪发展到28万头,牛发展到7.8万头,羊发展到9.5万只,禽发展到120万只,牧业产值达3.9亿元左右。

同时,全区的牧业发展也存在着养殖总量小,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低,产业链条短等问题。

特别是近年来,养殖成本增加,农民牧业增收速度减慢,影响到牧业的发展进程。

2008年,全区生猪发展到29.5万头,肉牛发展到8万头,羊发展到10万只,禽发展到130万只,牧业产值达到4亿元。

到2012年,全区生猪要发展到33.36万头,年均递增3.3%;肉牛要发展到9.24万头,年均递增4.3%;羊要发展到12.82万只,年均递增3.1%;禽要发展到146.26万只,年均递增3.0%;新建牧业小区3个,年均递增9%;牧业产
值要达到4.7亿元,年均递增4.2%。

旅游业
全区旅游景点共分为八大类:
1、自然风光类:森林公园、森林旅游度假村、鳇鱼圈景区、江心岛景区、三江口湿地保护区、松原港景区、鲫鱼泡景区、牙麻吐东山、贲不来南山、风华大肚泡、松肇大湿地、西山风景区;
2、历史文化类:伯都古城、新安古城、杨家古城、班德古城、土城子古城、小城子古城、杨家沟遗址、长岗子遗址等;
3、红色旅游类:烈士陵园、罗斯烈士墓、溪浪河烈士墓、杨家烈士墓、刘凤阁纪念碑;
4、农家乐类:环岛湖、善友林场生态园、许家采摘园;
5、工业类:雅达虹工业园区;
6、农业类:富硒大米生产基地、松江生态园;
7、人文景观类:龙华吉祥乐园、江滨公园;
8、宗教文化类:龙华寺、莲花寺、永善寺、如来寺、中天寺、三母庙、海会寺、清真寺、红旗天主教堂。

第三产业方面
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达到30.6亿元,比上年增长35.5%。

截止到6月末,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42851万元,占年计划的46.6%,同比增长29.6%。

其中,批发零售业20199
万元,同比增长28.7%;住宿餐饮业313400万元,同比增长32.2%;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17033万元,同比增长31%;金融保险业1112万元,同比增长0.6%;房地产业4852万元,同比增长3.6%;其他服务业68315万元,同比增长31.2%。

到6月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293046.9万元,占年计划的50.5%,同比增长34.4%。

2008年1-6月份第三产业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671万元,同比增长289.7%。

水利
松原市宁江区位于松原市北部。

南、西与前郭县为邻,北隔松花江干流与黑龙江肇原县相望,东与扶余县接壤。

按地貌形态,全区分坎上和坎下两部分。

坎上为台地平原,坎下为河谷平原。

坎上地区集中分布在全区的南部,坎下地区分布在沿江的河谷地带。

坎上地区海拔高程在137米-165米,坎下地区海拔高程在126米-130米。

总幅员1313平方公里。

本区属于半干旱地区,呈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降水424.9毫米,其中4-5月份降水48毫米,占全年降水的11.3%,6-9月份降水343.3毫米,占全年降水的80.8%。

年平均蒸发量1682.6毫米。

由于全年降水时段分布差别大,蒸发量高,所以阶段性干旱频繁发生。

全年平均气温4.5℃,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2778.9至2945.8℃。

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797.1小时。

无霜期135天左右。

宁江区水资源比较丰富,其中江河过境水量371.73亿立方
米(含二松149.4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313.1万立方米,可开采地下水资源量6512.71万立方米。

受地理、地质和资金等条件的限制,江河水和地表水资源尚未开发利用。

地下水资源已通过打大、小井,被工业、农业和生活等广泛开发利用。

其中农业用水量较大,而且发展需求量也最大。

由于我区坎上地区和坎下地区属于两个地貌单元,所以地下水分布情况也不尽相同,可开采的地下水资源中,坎上地区2554.09万立方米,坎下地区3958.62万立方米。

虽然从数值上两者大致相近,但全区大部分耕地和人口都集中在坎上地区,而坎下地区除大气降水补给外,还有一定的江河侧向补给。

所以坎上地区用水问题比较突出,坎下地区相对充裕。

目前,全区共有大井2142眼,小井16431眼。

坎上地区已开采1470.02万立方米,占可开采资源量的57.5%,其中新城乡的菜田区已出现超采。

坎下地区已开采870.73万立方米,占可开采资源量的21%。

由于坎下地区有江河的侧向补给,所以农田灌溉还有一定的开采潜力。

林业
全区林业用地13973公顷。

其中:有林地6711公顷,疏林地17.8公顷,灌木林地858公顷,未成林造林地1593.3公顷,苗圃地35.4公顷,无林地765.2公顷,其它林业用地3992.3公顷。

雅达虹工业集中区
雅达虹工业集中区规划区总面积28.2平方公里,包括工业园建成区面积及规划发展需要控制区域范围。

东起203国道,西至吉林油田采油厂,南起扶三中线公路,北至大洼镇民乐村,东西跨度3公里,南北跨度10公里,与主城区毗邻。

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结构:“双心、两脉、三轴、四区”
“双心”——工业集中区的管理核心与商业配套核心;
“两脉”——工业集中区南北向的两条主干道,是集中区内各分区的主要联系通道;
“三轴”——工业集中区东西向的三条发展轴线,分别为最北侧的产业发展轴、中部的集中区管理发展轴、南侧的生活服务发展轴;
“四区”——由三条发展轴线将集中区划分为四个分区,分别为建筑材料园区、机械加工园区、医药化工园区和生活服务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