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T90CAN128单片机的高炉烧结配料系统设计——CAN总线通信部分-精品

合集下载

基于单片机的CAN总线通讯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CAN总线通讯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CAN总线通讯实现CAN总线通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车辆电子系统、工业自动化和机器控制等领域的通讯协议,它具有高可靠性、实时性强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在基于单片机的CAN总线通讯实现中,单片机作为CAN节点可以通过CAN总线与其他节点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一、硬件搭建1.单片机选型在CAN总线通讯实现中,可以选择支持CAN总线的单片机芯片。

常见的单片机有STC12C5A60S2、AT89C51CC03等。

2.CAN总线收发器CAN总线收发器是实现单片机与CAN总线之间相互之间通信的关键组件。

常见的CAN收发器有TJA1050、SN65HVD230等。

3.连接线需要准备好与单片机芯片和CAN总线收发器相适应的连接线,如杜邦线等。

二、软件实现1.硬件初始化首先,在单片机中需要初始化相关的硬件资源,包括引脚设置、定时器设置等。

同时,也需要对CAN总线收发器进行初始化设置。

2.CAN总线配置在单片机中,需要配置CAN总线相关的寄存器,包括波特率设置、帧过滤设置等。

波特率的设置需要与其他CAN节点保持一致才可以正常通信。

3.数据发送单片机向CAN总线发送数据时,首先需要检查发送缓冲区是否为空。

如果不为空,则需要等待缓冲区可用,并将要发送的数据写入到发送缓冲区中。

随后,单片机向CAN总线发送一个请求发送的指令,然后等待发送完成的中断信号。

4.数据接收单片机接收CAN总线数据时,需要首先检查接收缓冲区是否为空。

如果接收缓冲区有数据,则单片机将读取缓冲区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处理。

5.中断处理CAN总线通讯中,可以通过中断的方式来处理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单片机通过设置相关中断触发源和中断服务程序来实现数据的异步传输。

三、通讯协议CAN总线通讯中,可以使用标准CAN和扩展CAN两种协议。

标准CAN协议使用11位标识符,扩展CAN协议使用29位标识符。

在通讯过程中,需要设置相关的协议参数,包括标识符、数据长度码、帧类型等。

基于单片机的CAN总线通讯实现讲解

基于单片机的CAN总线通讯实现讲解

CAN总线通讯基于51单片机应用第一章前言1.1 概述控制器局域网(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属于现场总线(Fieldbus)的范畴,是众多的属于现场总线标准之一,它适用于工业控制系统,具有通信速率高、可靠性强、连接方便、性能价格比高等诸多特点。

它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以其短报文帧及CSMA/CD-AMP(带有信息优先权及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的MAC(媒介访问控制)方式而倍受工业自动化领域中设备互连的厚爱。

CAN的应用范围遍及从高速网络到低成本的多线路网络,它可以应用于汽车系统、机械、技术设备和工业自动化里几乎任何类型的数据通信。

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及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同时消费类电子产品、计算机外设、汽车和工业应用等的需求不断增加。

高速、高可靠和低成本的通信介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现场总线是当今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它为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各节点之间实时、可靠的数据通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微处理器中常用的串行总线是通用异步接收器传输总线(UART)、串行通信接口(SCI)、同步外设接口(SPI)、内部集成电路(I2C)和通用串行总线(USB),以及车用串行总线,包括控制器区域网(CAN)和本地互连网(LIN)等。

这些总线在速度、物理接口要求和通信方法学上都有所不同。

在计算机数据传输领域内,长期以来使用的通信标准,尽管被广泛使用,但是无法在需要使用大量的传感器和控制器的复杂或大规模的环境中使用。

控制器局部网CAN(CONTROLLER AERANETW0RK)就是为适应这种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于汽车功能的要求越来越多,汽车上所用的电控单元不断增多,电控单元之间信息交换的需求,使得电子装置之间的通讯越来越复杂,同时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连接信号线,这就促进了车用总线技术的发展。

CAN 总线的出现,就是为了减少不断增加的信号线,所有的外围器件都可以被连接到总线上由于CAN总线具有可靠性高、实时性好、成本合理等优点,逐渐被应用于如船舶、航天、工业测控、自动化、电力系统、楼宇监控等其他领域中。

基于AT90CAN128步进电机控制驱动系统模块设计

基于AT90CAN128步进电机控制驱动系统模块设计
绕 组 电流 的 稳 定 值 。sn ,sn e l e 2引 脚 接 电
片 机 供 电 , 强 电 给 步 进 电 机 驱 动 供 电 , 且 两 电源 不 共 地 。
4 系 统 程 序 设 计
主 程 序 设 计 流 程 图 如 图 3所 示 。 程 序
在 初 始 化 时 , 由 于 本 系 统 定 时 器 设 置 成 比 较 匹 配 清 0模 式 , 所 以 初 始 化 时 需 要 把 两 台 电 机 发 出 脉 冲 CP对 应 的 端 口 B 和 端 口 E 的 OC1 口 和 OC3 口设 置 成 0 否 则 无 法 A A , 产 生 触 发 脉 冲 。 状 态 信 号 P0S1 ,POS 2和

数 字技 术 ・
系统 内可编 程 FL H,4 E P l 和 4 AS K E ROM K
S RAM ,5 3个 通 用 I O 口 ,4个 具 有 比 较 模 / 式 的 定 时 器 /计 数 器 , 1 8通 道 1 个 0位 A/ D 转 化 器 , 1个 可 编 程 看 门 狗 定 时 器 , 1个 JTA 测 试 接 口 等 。 运 动 控 制 中 由 G AT9 CAN 1 片 机 发 出 脉 冲 信 号 CP, 0 8单 2
是脉 冲 分 配 器 。L 9 2 7还 设 有 两 个 PW M 斩 波 器 来 控 制 线 绕 组 电 流 , 实 现 恒 流 斩 波 控 制 , 以获 得 良好 的 转 矩频 率 特 性 。 可 有半 部 , 整 部 和 波 状 三 种 驱 动 模 式 。 H/F悬 空 表 示 整 部 工 作 方 式 。 该 器 件 的 一 个 显 著 特 点 是 仅 需 要 脉 冲 CP,方 向 DI 以 及 启 / 停 R 状态 P 0S信 号 , 步 进 电 机 所 需 相 位 由 电 路 内 部 产 生 , 大 大 减 轻 了 CPU 的 负 担 。 接 线 时 启 /停状 态 P OS接 L 9 2 7的 e a l n b e管 脚 。 L9 2 7的 基 准 电 压 输 入 端 r f 用 于 确 定 电 机 e

基于AT90CAN128的多功能通讯转换器的研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

基于AT90CAN128的多功能通讯转换器的研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

基于AT90CAN128的多功能通讯转换器的研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现在,随着工业自动化、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各种不同的通信协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CAN、Modbus、Ethernet等,这些协议虽然各有特点,但是它们之间的互通性较差。

在实际的应用中,常常需要将不同的协议之间进行转换,这需要使用通讯转换器来实现。

通讯转换器通常包含了一个或多个硬件接口用于不同协议的连接,同时还包含相应的转换逻辑,可以实现不同协议之间的转换。

通讯转换器的开发和应用对于实现不同协议之间的无缝连接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以AT90CAN128为核心,设计一种基于硬件的多功能通讯转换器,它具有以下特点:(1)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包括CAN、Modbus、Ethernet等;(2)采用32位ARM Cortex-M3内核设计,实现高效的数据处理;(3)具有扩展性和可升级性,可以随时增加新的通信协议和接口;(4)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满足工业环境的使用需求。

研究包括以下方面:(1)AT90CAN128的硬件设计,包括选型、电路原理图设计、PCB 设计等;(2)软件设计,包括驱动程序开发、通讯协议转换逻辑设计等;(3)实验验证,包括对通讯转换器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等。

3. 研究意义本研究将研制一种性能稳定、功能强大的通讯转换器,可以在不同的工业环境中应用,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

它可以帮助用户降低系统集成成本,提高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推动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不断发展。

4.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通讯转换器的设计原理和通讯协议的特点;(2)硬件设计法:采用AT90CAN128为核心,进行电路原理图设计、PCB设计等工作;(3)软件设计法:开发相应的驱动程序、通讯协议转换逻辑等;(4)实验研究法: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等。

CAN总线接口在单片机网络通信中的实现方法

CAN总线接口在单片机网络通信中的实现方法

CAN总线接口在单片机网络通信中的实现方法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控制和机器人等领域的串行通信协议。

它在单片机网络通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实现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

本文将介绍CAN总线接口在单片机网络通信中的实现方法。

一、CAN总线的基本原理CAN总线是一种多主机、多从机的总线系统,其基本原理是基于广播方式进行通信。

CAN总线上的每个节点都可以发送和接收数据,它们通过共享线路传递信息。

在CAN总线中,每个节点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

当某个节点发送一帧数据时,其他节点会接收到该帧数据并进行处理。

这种广播方式可以实现节点之间的高效通信。

二、CAN总线接口的硬件实现为了在单片机网络通信中实现CAN总线接口,我们需要使用一种具备CAN功能的单片机芯片,并连接相应的硬件电路。

1. CAN控制器:CAN控制器是实现CAN总线通信的核心部件,它负责发送和接收数据,并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

CAN控制器通常集成在专门的CAN芯片中,也可以作为单片机的一部分。

2. CAN收发器:CAN收发器是将CAN控制器产生的数字信号转换为物理信号,以便在CAN总线上进行传输。

它可以将接收到的差分信号转换为单端信号,并将发送的单端信号转换为差分信号。

3. 终端电阻:CAN总线上的终端电阻用于抵消传输线上的反射信号,并确保正确的信号传输。

终端电阻一般放置在CAN总线的两端。

4. 过滤器电路:过滤器电路用于过滤掉不需要的数据帧,只接收需要的数据帧。

它可以根据CAN帧的标识符进行过滤,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三、CAN总线接口的软件实现在硬件电路连接完成后,我们还需要编写相应的软件程序来实现CAN总线接口的效果。

1. 硬件驱动:首先,我们需要编写硬件驱动程序,通过设置单片机的寄存器配置CAN控制器和收发器。

这些寄存器包括CAN控制寄存器、接收缓冲区寄存器和发送数据寄存器等。

2. 初始化配置:在使用CAN总线前,我们需要进行初始化配置,包括设置波特率、模式选择、过滤器设置等。

AT90CAN128的双机热备结构继电器驱动系统设计

AT90CAN128的双机热备结构继电器驱动系统设计

AT90CAN128的双机热备结构继电器驱动系统设计本文利用AVR单片机设计出一种具有高可靠性的继电器驱动系统,具有实时性强、结构简洁、成本低等特点。

本系统需要采用一定的冗余技术来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

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冗余技术主要有双机热备结构和二乘二取二冗余结构。

这两种结构在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等方面相比单机系统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越性,在铁路、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但主备机模式下只有一个子系统能够控制被控对象,另一个子系统处于待命状态;互备模式为两子系统之间互相备份数据,但执行的是不同的任务,在一台故障时,另一台接收故障机的任务并继续执行;双机双工模式的两个子系统均处于活动状态,均能控制被控对象,同时进行工作并完成同样的功能,在输出前进行比较,结果一致则输出,不一致则报错,而主备机模式和互备模式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两个单元的运行结果不进行比较。

AT90CAN128的双机热备结构继电器驱动系统设计本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利用单片机系统驱动某型号安全型继电器,可以考虑的热备工作模式为主备机模式或双机双工模式,因而需比较两种模式的可靠性。

AT90CAN128的双机热备结构继电器驱动系统设计双机双工模式可看作两个子系统的并联,则此模式下系统的可靠性取决于两个子系统中寿命较长者,其可靠度函数和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分别为:本系统选用Atmel公司的AT90CAN128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其内部已经集成了CAN控制器,因此无需使用CAN控制器SJA1000,只需选用TJA1050作为CAN高速收发器,大大简化了电路。

本系统采用3片AT90CAN128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芯片,其中MCUA和MCUB 构成双机热备系统,MCUC用于监测和状态显示。

单片机MCUA和MCUB互为主备关系,需要接收并处理上位机发送进来的CAN通信信息,对信息进行比较同步处理,进而通过驱动电路驱动某安全型继电器。

驱动电路可包含多组,每一组控制一个继电器,电路由主MCU控制。

基于单片机的CAN总线通讯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CAN总线通讯实现

基于单片机的CAN总线通讯实现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是一种现代的串行通信总线,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系统和工控领域。

它具有高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强、高速传输、多节点连接等特点,成为实时控制系统的首选通信方式。

实现基于单片机的CAN总线通讯,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硬件准备:选择合适的CAN控制器和单片机,常用的CAN控制器有MCP2515、SJA1000等。

接下来需要连接CAN控制器和单片机,包括连接CAN高低线路、配置引脚等。

2.引脚配置:根据所使用的单片机和CAN控制器的规格,配置相应的引脚。

通常需要配置CAN_TX、CAN_RX引脚,同时还需要配置中断引脚。

3. 初始化CAN总线:初始化CAN总线的过程包括设置波特率、模式选择、滤波器设置等。

波特率是通信的重要参数,需要保证发送和接收端的波特率一致,通常使用比较常见的波特率如500kbps。

4.发送数据:CAN总线通信是基于消息的,发送数据需要构建CAN消息帧。

消息帧包括标识符、数据长度、数据内容等。

在发送数据之前,需要准备好发送的数据,并将数据放入CAN消息帧中,最后将消息帧发送到总线上。

5.接收数据:接收数据需要配置CAN总线的工作模式和接收过滤器。

当有数据从总线上接收时,CAN控制器将数据存入接收缓冲器,并产生中断或者置位标志位来提醒主控处理接收到的数据。

6.数据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处理,包括解析、判断、存储等。

根据数据的标识符和长度等信息,可以将数据分发给不同的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7.错误处理:在CAN总线通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数据错误、通信超时等问题。

需要设置相应的错误处理机制,包括错误标志位的监测、错误计数器的清零等。

8.电源管理:在使用CAN总线通信时,需要合理管理系统的功耗和电源。

对于低功耗应用,可以将CAN控制器和单片机配置为睡眠模式,待接收到唤醒信号后再恢复正常工作。

总结:基于单片机的CAN总线通讯实现需要进行硬件准备、引脚配置、初始化CAN总线、发送数据、接收数据、数据处理、错误处理和电源管理等一系列步骤。

基于单片机的CAN总线系统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CAN总线系统设计
C U 通过 外 部 电平 触 发 中断 方 式 对 C N数 据 进 行 处 理 。 P A
当 节 点 有 数据 输 入 , 制 器 产 生 中 断 请 求 标 记 , 中 断 服 控 在 务 程 序 内 对 完 成 对 数 据 的 接 收 , C N 口收 到 的数 据根 据 不 将 A
p r c n r l h p ot o to i . c
Ke r s AN o y wo d :C c mmu ia in C n c t ; AN u ;MCU; AN y c r n z t n o bs C S n h ia i o o
1引言
C N 技 术 是 国际 上 应 用最 广泛 的现 场 总线 之 一 , 一 种 A 是 实 时 控 制 的 串行 通 信 网络 。C N 通 信 具 有 十 分 优 越 的 特 点 : A
C N接 口控 制 器 sA 0 0初 始 配 置 ,在 数 据 处 理 阶 段 将 待 发 A J 10
送 数 据 写 入 s A10 , 过 C N总 线 发 送 , 用 中 断 方 式 接 收 J 00通 A 采 C N数 据然 后进 行处 理 。 A C N 报 文 传 输 包 含 4种 不 同 类 型 的 帧 :数 据 帧 ( a A Dt a
成 本 、 高 的 总 线 利 用 率 、 远 的 数 据 传 输 距 离 ( O m) 高 速 极 很 1k 、
率 (Mb s、 可 靠 性 、 接 方 便 。这 些 优 点使 得 CA 通 信 越 1 p)高 连 N
来 越 得 到 广 泛 通 信 领 域 的认 同 。在 底 层 现 场 级 传 输 中 被 广 泛
以及 串行收发 器构成 的多点通信 网络 , 介绍 了通信节点的硬件 电路设计和软件处理 流程 , 细阐述 了 C N帧结构 、 详 A 数据 流的收 发 问题 , 并针对 C N总线 网络的 同步方式以及 C N接 口控制器进行 了分析 。 A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AT90CAN128单片机的高炉烧结配料系统设计——CAN总线通信部分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芯片技术的发展,控制芯片的性能大幅度提高,成本不断减低,网络几乎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现场总线为代表的控制网络也在工业以及其他控制系统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动控制系统已经开始从集散控制系统(DCS)向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过渡。

在21世纪,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将会成为控制领域的主流。

CAN总线由于具有可靠性高、成本低、容易实现等优点,在现场总线的实际工程应用中占据了较大的份额;汽车电子在我国正方兴未艾,作为其主要组成部分的CAN总线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并且CAN在工业控制、小区智能监控等热点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使得CAN总线成为教学和科研方面极好的范例和基础课程课题。

关键词:控制芯片;现场总线;自动控制系统;CAN总线Sintering blast furnace system based on AT90CAN128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CAN Bus Communication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nd chip technology, the Controller chip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performance, continually Reduced in costs. Network almost has gone deep into every corner of our lives, and control network represented by a field bus is also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dustrial and other control systems. Since the 90's of 20th century,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has changed from the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DCS) to the field bus control system (FCS). In the 21st century, field bus control system will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control area.CAN bus with the advantages of high reliability, low cost, easy availability holds a larger share in field bus of the actua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s motor electronic is still flourishing, the CAN bus as part of its main components has been used widely. And CAN in hot fields such as industrial control, intelligent monitoring of housing estate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And all these have made CAN bus making an excellent example and infrastructure issues in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rograms.Key words: Controller chip; field bus;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CAN bu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现场总线概述 (2)1.2.1 现场总线的现状 (2)1.2.2 主流现场总线简介 (3)1.2.3 CAN总线的简介 (6)1.2.4 CAN总线与其他通信方式的比较 (7)第二章烧结配料系统设计 (8)2.1 高炉控制系统 (8)2.2系统工作流程图 (8)2.3 系统工作方式 (9)2.4 系统各部分功能 (10)2.4.1 操作站的功能 (10)2.4.2 称重皮带秤及控制仪表功能 (10)2.4.3 计算机监控部分 (11)2.4.4 变频控制部分 (12)2.4.5 现场操作箱 (12)2.5 系统的过程控制实现 (12)第三章CAN总线的概述 (14)3.1 CAN总线的概念 (14)3.1.1 CAN总线的结构 (14)3.1.2 CAN总线网络结构 (15)3.1.3 CAN总线的主要特点 (15)3.1.4 CAN总线的位数值表示 (16)3.1.5 CAN总线的通信距离 (16)3.2 CAN总线的分层结构 (16)3.3 CAN报文的帧结构 (17)3.3.1 CAN报文的帧类型 (17)3.3.2 CAN报文的帧格式 (20)3.4 CAN总线的扩展应用及其协议介绍 (22)3.4.1 概述 (22)3.4.2 DeviceNet (23)3.4.3 CANOpen (24)3.4.4 CAN总线协议的内容 (25)3.5 CAN软件设计基础 (25)3.5.1 CAN总线系统的节点 (25)3.5.2 报文发送 (27)3.5.3 报文接收 (28)第四章CAN通信应用层协议设计 (29)4.1 配料控制器的协议 (29)4.1.1 配料控制器发送的信息 (29)4.1.2 配料控制器接收的信息 (31)4.2 主控制器的协议 (32)4.2.1 主控制器发送的信息 (32)4.2.2主控制器接收的信息 (33)4.3 小结 (35)总结 (36)参考文献 (37)附录A (38)附录B (41)致谢 (44)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控制器局部网(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BOSCH公司为现代汽车应用领先推出的一种多主机局部网,由于其卓越性能现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多种控制设备、交通工具、医疗仪器以及建筑、环境控制等众多部门。

控制器局部网将在我国迅速普及推广。

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及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控制系统已成为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中最具活力的一个分支,并取得了巨大进步。

由于对系统可靠性和灵活性的高要求,工业控制系统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控制面向多元化,系统面向分散化,即负载分散、功能分散、危险分散和地域分散。

分散式工业控制系统就是为适应这种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这类系统是以微型机为核心,将5C技术--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L(自动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显示技术)和CHANGE(转换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它在适应范围、可扩展性、可维护性以及抗故障能力等方面,较之分散型仪表控制系统和集中型计算机控制系统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典型的分散式控制系统由现场设备、接口与计算设备以及通信设备组成。

现场总线(FIELDBUS)能同时满足过程控制和制造业自动化的需要,因而现场总线已成为工业数据总线领域中最为活跃的一个领域。

现场总线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工业数据总线领域的热点。

尽管目前对现场总线的研究尚未能提出一个完善的标准,但现场总线的高性能价格比将吸引众多工业控制系统采用。

同时,正由于现场总线的标准尚未统一,也使得现场总线的应用得以不拘一格地发挥,并将为现场总线的完善提供更加丰富的依据。

控制器局部网CAN(CONTROLLER AERANETWORK)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由于CAN为愈来愈多不同领域采用和推广,导致要求各种应用领域通信报文的标准化。

为此,1991年9月PHILIPS SEMICONDUCTORS制订并发布了CAN技术规范(VERSION 2.0)。

该技术规范包括A和B两部分。

2.0A给出了曾在CAN技术规范版本1.2中定义的CAN报文格式,而2.0B给出了标准的和扩展的两种报文格式。

此后,1993年11月ISO正式颁布了道路交通运载工具--数字信息交换--高速通信控制器局部网(CAN)国际标准(ISO11898),为控制器局部网标准化、规范化推广铺平了道路。

1.2现场总线概述1.2.1 现场总线的现状由于各个国家各个公司的利益之争,虽然早在1984年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国际标准协会(IEC/ISA)就着手开始制定现场总线的标准,至今统一的标准仍未完成。

很多公司也推出其各自的现场总线技术,但彼此的开放性和互操作性还难以统一。

目前现场总线市场有着以下的特点:1.多种现场总线并存目前世界上存在着大约四十余种现场总线,如法国的FIP,英国的ERA,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的ProfiBus,挪威的FINT,Echelon公司的LONWorks,PhenixContact公司的InterBus,RoberBosch公司的CAN,Rosemounr公司的HART,CarloGarazzi公司的Dupline,丹麦ProcessData公司的P-net,PeterHans公司的F-Mux,以及ASI(ActraturSensorInterface),MODBus,SDS,Arcnet,国际标准组织-基金会现场总线FF:FieldBusFoundation,WorldFIP,BitBus,美国的DeviceNet 与ControlNet等等。

这些现场总线大都用于过程自动化、医药领域、加工制造、交通运输、国防、航天、农业和楼宇等领域,大概不到十种的总线占有80%左右的市场。

2.各种总线都有其应用的领域每种总线大都有其应用的领域,比如FF、PROFIBUS-PA适用于石油、化工、医药、冶金等行业的过程控制领域;LonWrks、PROFIBUS-FMS、DevieceNet适用于楼宇、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DeviceNet、PROFIBUS-DP适用于加工制造业,而这些划分也不是绝对的,每种现场总线都力图将其应用领域扩大,彼此渗透。

3.每种现场总线都有其国际组织和支持背景大多数的现场总线都有一个或几个大型跨国公司为背景并成立相应的国际组织,力图扩大自己的影响、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比如PROFIBUS以Siemens公司为主要支持,并成立了PROFIBUS国际用户组织WorldFIP以Alstom公司为主要后台,成立了WorldFIP国际用户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