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三章 专题一 增分突破二 人物形象:从分析综合到鉴赏评价课件分析
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增分突破三 特殊句式,特殊翻译实战演练

增分突破三特殊句式,特殊翻译题组一语段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看松庵记[明]宋濂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
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
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
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
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
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
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
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
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注意倒装句式“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和“负”“砺”“植”等关键实词的翻译。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三章 专题一 增分突破二 人物形象从分析综合到鉴赏评价课件

答案
①自家设私塾而允许别家孩子随听,是个大方的人。
②关注老汪的“乱走”,并尽力开导安慰,是个友善的人。 ③不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个有分寸的人。④不因银瓶而辞退 老汪,是个识大体的人。(意思答对即可)
2.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
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
与不同。(8分) 解析 分析两人在性情气质上的相同之处时,要明确他们都是
读书人,都有书呆子的性格特征,都很落魄;同时,更重要的 是,他们都引经据典为自己的落魄辩解,有一种自我安慰的感 觉。分析其精神困境的根源的不同时,要明确孔乙己和老汪在
所处环境、思想上的区别;孔乙己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深受封建文化的毒害;而老汪未受所处环境的毒害,却内心苦
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
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老范:“为啥?” 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
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老季:“不为老汪。”
老范:“为啥?”
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挥手:“娘们儿家。” 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
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汪:
“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老汪一声叹息: “ 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
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 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
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 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
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一部分-第一章-文言文阅读-增分突破二解析

【考点解读】 文言虚词在表情达意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江苏卷以前从不单独设题考查虚词,而是把虚词放在翻译中 考查。但在2014年高考中,江苏卷单独设题考查了一个虚词, 这点尤须重视。在2015年高考中,江苏卷没有单独考查虚词, 但在2016年的备考中,也不可轻视。《考试说明》对文言虚 词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所 谓常见文言虚词,具体是指《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18个文 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 以、因、于、与、则、者、之。如能熟练掌握其用法,文言 文阅读定可获得四两拨千斤之效。
)(3 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其”的用法。A、C、D三项中
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表示领属关系。B项中“其”
为句中语气词,表希望。
答案 B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若,至于;薄世, 浮薄的世人;当,承担。(2)“谋于知道者”是介词结构后置, 翻译时要调整语序,其中的“知道”是古今异义词,精通学问 之道,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答案 (1)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嘲笑谩骂,我懦弱 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2)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 就不缺乏了。
【参考译文】 尊敬的严秀才:我收到了你的来信,阐述为师的主张,还批
评我写的《师友箴》和《答韦中立书》两篇文章,想改变我不 为人师的心志,准备委屈自己做我的弟子。凡我所写的那两篇 文章,那最终主旨没有不同。我避开的是老师的名头,担忧的 是老师内在的实际,老师内在的实际一天也不能忘记。我聊且 作歌来规劝自己,做事遵循自己的内心来充实自己,小心翼翼 地不敢闲散,还不敢自以为有可以在他人面前为师的资质。至 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 不足以承担了。内在的实际不足以为师,外来的笑骂不能够承 受,众人即使真诚地逼迫我为师,我能对你怎么样呢?说内在 实际的重要性,我的两篇文章中都是,希望你详细地阅读它们, 我的认识和看法都在其中。
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附加题增分突破三思.

增分突破三恩•密赏真----- 材料归纳、分析与養责^TEP Q 自我诊断诊断自测丄盘点解题知能I典例演练I(2015-江苏卷)材料概括分析题。
古文的写作讲气,词句的短长与声调的高下,说话时的婉转或激昂,都是由气势决定的。
这个气势里就含有作者的感情在内。
作者由气势决定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读者则从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中去求气,得到了气,就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感情,这就是因声求气。
就作者来说,他在写作时,不是考虑什么什么手法,而是考虑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表达正确,怎样把感情表达出来。
手法是从声情的变化中自然形成的。
不是学会了种种手法,才让自己的情意去凑合各种手法。
一凑合就成了做作,就写不好文章了。
要达到前人写作的很高境界,就要学通他们下笔的精妙处;要懂得他们写作是本于准确地表达情意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有意做作。
这样,到自己写作时,才能本着自己的情意,透过气势来表达声情,在表达不同的声情中自然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法。
读者猜测个不休.还有艺术上的原因,诗人要使语言有色泽、增添深度、富于暗示力,好去引得读者对诗的内容作更多的寻味,就用些典故,仿佛屋子里安放些曲屏小几,陈设些古玩书画。
不过,对一切点缀品的爱好都很容易弄到反客为主,好好一个家陈列得像古董铺子兼寄售商店。
(选自钱钟书《宋诗选注》,有删改)请具体解释“反客为主”在文中的意思。
(6分)都说得很是。
但是透露了两个意义相类的名目——“别” “变调”,——言外若有微辞,就不免失却评论家无所容心的鉴赏的态度。
我们固然不说新生的是“常格”是“正调”,可以抹杀旧来的;但也不说旧来的因为发生在先,故是“常格”是“正调”,而新生的与此不同,便是“别格”是“变调” °“清切婉丽”为什么是正?“慷慨纵横”为什么是变?这些常别正变的议论,是拘泥褊狭的评论家造了出来,因以减损自己的鉴赏力的,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
要能充分地鉴赏文艺,就得丢开这些无益的观念。
2016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复习课件:增分突破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四个切入点

格特点”,考生审题不准,仅仅答出了“骑手”的“性格
特点”。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写
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首先明确答题区间为第 8~17段,然后根据内容从肖像、动作以及反映出来 的性格特征去总结就可以了。
真题演练
阅卷评析
规范提升
演练反馈
规范答案
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 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 换一下后腿。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 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真题演练
阅卷评析
规范提升
演练反馈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两张粗木桌子, 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 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 骑手走近柜台,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肥汉也不瞧 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 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 把钱划在柜里。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 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 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 开。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 地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 在桌上冒气。
和细节出发,要从人物的言行出发,实事求是,不夸
大,不缩小,不歪曲,每一个特点都要有根据,切忌无 根据的凭空想象。
真题演练 阅卷评析 规范提升 演练反馈
答案
①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缺乏公德;②斤斤计
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③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
受,趣味低下。
真题演练
阅卷评析
规范提升
高考语文《人物形象》专题复习(学生版)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考点突破人物形象【学习目标】1.准确全面地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与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2.能够完整规范地审题答题。
【考点梳理】人物形象专题可细分为人物形象特点概括、人物描写手法分析、人物形象作用分析以及人物形象相关探究题四类考点。
其一,人物形象特点概括与分析要需要注意四点:(1)要综合考虑,不可以偏概全:在总体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的基础上划出文本中人物言行、作者的议论、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人物事迹的语句,抓住描写方法(正面如语言、肖像、动作、心理、细节等,侧面如环境烘托、其他形象的反衬正衬、象征隐喻等),联系背景进行概括分类;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积累术语),用主谓句概括。
(2)文本意识:要符合文本逻辑,不可凭空想象。
(3)扣题意识:注意是“性格特点”、“形象特点”、“精神品质”还是“形象的主要特点突出特点”,是“结合全文”还是针对局部,是“分析”还是“概括”。
(4)规范答题:①总:是一个……(表示性格、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信息)+身份,+形象的意义(如果可以);②分1:特点1+具体分析1;②分2:特点2+具体分析2;③…其二,人物描写手法分析需要注意两点:(1)建构起完整的人物描写手法框架,并能够准确地判断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所用的描写手法;(2)规范答题:①手法1。
具体分析1;②手法2。
具体分析2;③手法3。
具体分析3…(注意分析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其三,人物形象作用分析分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特殊人物“我”的作用,核心点在于:1.主人公是文章塑造的核心人物,能够推进情节或使情节突转,能够揭示、突出、深化主题,具有社会意义和启示作用;2.次要人物的作用先关注其本身的作用,其次关注在情节、人物、主题、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能够对比、衬托、烘托主人公,突出主人公的特点,使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明,也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者造成情节的陡转,能够和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主题;3.特殊人物“我”是叙述者有人称的作用,是参与者使真实,是线索人物贯穿文章内容,是代言者体验者表达主旨和作者情感倾向。
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一部分-第三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一-增分突破四分析

小格将草叶捆到一起,提起来往回走去。田头小路上的人很 多,各种雨衣摩擦着,发出声音。人们高声地谈笑着,谈论庄稼, 也谈论人。小格静静地往前走去,一次也没有回头。
可是有几个老头子谈论起她的蓑衣了:“蓑衣这东西好!我 过去夜里看秋、雨天排涝,都穿蓑衣蓑衣比塑料雨衣可好,它 又能遮雨又能当草荐子铺,穿到身上人也温顺。”“哎哎,一时 一兴,自从兴了塑料雨衣这洋玩意儿,蓑衣你贵贱也买不着 了……蓑衣好!蓑衣好!”
小格问:“没活了再做什么?” “驾上我的轻骑!” 小格不作声了。 “你做什么?” “我……”小格轻轻咳了一声,“不做什么。” “你编蓑衣吧!” 小格恼恨地看了他一眼。 达子的脸有些红,微皱着眉头说:“我可不是跟你开玩笑, 真的!你没听老人们说处处买不到蓑衣吗?你编吧,会赚钱的, 芦青河湾那儿一片一片蓑衣草……” “哼,鬼方法……”小格将身子转向一边。 达子无望地看了她一眼,接着嘴角挂上了一丝笑容:“你不 懂——‘信息’……明白了吗?明年我预备好好争论一下‘信 息’……”
停了一会儿,天真的下雨了。田野里的人们都跑回去拿雨具 了,小格踌躇了一会儿,也跑回家了。
她回到田里来时,披了一件蓑衣。这件蓑衣很旧了,可是还 能遮雨。别人都穿了塑料雨衣,戴了斗笠。那雨衣有蓝的、红的, 还有淡黄的,迷茫的雨雾里望去,多么好看呵。邻地的达子穿得 更高级一点:军用雨衣。
小格有些不好意思了。 她蹲在田埂上做活,一低头就能观看蓑衣襟上粗粗的草绳儿 结。她在心里恨起自己来:怎么就穿了它来!可是她心里明明知 道:家里没有雨衣,只有一把塑料雨伞…… 达子向这边望着,好长时间也没动一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茶仙 符浩勇 我们茶厂的绿茶茗香著名遐迩。 但在我们茶厂,有整套品赏茗香本事的还要数“茶仙”老张,什 么杭州狮峰龙井的甘洌清雅、福建安溪乌龙的绵久芳香、云南普 洱之悠远醇厚等,他都能依据茶的颜色香味娓娓道来。他常常援 引佛教的修炼境地,对绿茶产地颇为推崇,诸如:“看山是山, 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茶道就是禅道,禅道里渗着茶道, 茶道里盈满禅机。”“阿拉伯人品茶有三道。第一道苦假设生命, 其次道甜假设爱情,第三道淡似微风。”而茶本身就是禅,茶意 如斯,心境如斯。每人品茶,都会有一番感悟,只不过人生不同, 经受不同,感悟也不同罢了。至于是渐悟还是顿悟,就看个人的 造化了。
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三章 专题二 增分突破二 句段作用与构思特色课件

【考点解读】 散文中某个句段的作用,散文的材料安排
和思路、构思,一向是命题热点,考生也已经熟习到人人都
能答出内容上怎么样、结构上怎么样的模式化地步。其实, 这种概念化、术语化的答题会导致严重失分。散文之 “ 散 ” 千变万化,其材料的 “作用 ” 也各不相同,构思的效果也只 能在特定文本中显现。因此,如何避免标签化答题倾向,有
①西方石印与铅印技术的冲击。②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
③民间对先人文化遗产的漠视。④政府和专家重视不够。
4.文中的五个问句,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 认识。(6分) 解析 首先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谈谈对五个问句 “ 意蕴
丰富 ”“ 设置巧妙 ” 的认识。由此清楚答题方向:分析对象 —
当年的印房用它来贮墨,如今里边堆着煤块或菜,上边盖着木板; 有的弃而不用,积着半缸发黑和泛臭的雨水。 ⑥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是一种煎熬。特别 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豪宅的时候,人们会巴望着逃脱 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这就是发 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一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么? ⑦应该说当地还是有些有心人的。他们将邹氏家族的祠堂改 造为一座小型博物馆,展示着从四堡收集来的古版古书,以及裁
答案
①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起下文对四堡雕版
的介绍。②写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民间气质的审美 品格,表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堡雕版提供历史 和文化背景。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 (1)心中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2分)
(2)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2分)
3.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4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珊铁大人。我把帖子单独放在拜匣里,差一点忘了 —— 就是
今天中午!” “ 你多误事! —— 去把帖子给我拿来! —— 去订一顶轿
子!——快去!——哎哟!”
金冬心开始觉得今天有点意思了。 坐上轿子,直奔平山堂。 程雪门是扬州一号大盐商,今天宴请新任盐务道,非比寻 常!果然,等金冬心下了轿,往平山堂一看,只见扬州的名流 显贵都已到齐。当地耆绅、清客名士,济济一堂。花翎补服,辉
酒过三巡,铁保珊提出寡饮无趣,要行 “ 飞红令 ” 酒令, 各人说一句或两句古人诗词,要有 “ 飞、红 ” 二字。这令不算
苛。他自己先说了两句: “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
怜? ” 下面有说 “ 一片花飞减却春 ” 的,也有说 “ 桃花乱落如 红雨 ” 的。有的说不上来,甘愿罚酒。到了程雪门,他说了一 句:“柳絮飞来片片红。” 大家先是愕然,接着就哗然了: “‘ 柳絮飞来片片红 ’ , 柳絮如何是红的?”“杜撰!杜撰无疑!”“罚酒!罚酒!” 程雪门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诌出这样一句不通的诗来,正 在满脸紫涨,无地自容,忽听金冬心放下杯箸,从容言道:
《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
“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1.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解析
分析人物形象,要重点把握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等。
如,老范让老汪教自家的孩子,并且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 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由此可以看出老范是个大方的人; 老范与老汪吃饭谈心时,关心开导老汪,且没有追问老汪到底 想的是谁,由此可以看出老范是个友善、有分寸的人。
答案
①自家设私塾而允许别家孩子随听,是个大方的人。
②关注老汪的“乱走”,并尽力开导安慰,是个友善的人。 ③不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个有分寸的人。④不因银瓶而辞退 老汪,是个识大体的人。(意思答对即可)
2.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
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
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汪:
“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老汪一声叹息: “ 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
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 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
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 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
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 “ 老汪,这一年一
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 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 “ 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 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下老范明白了: “怕不是你爹吧 ,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 老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
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的题。 金冬心 汪曾祺 召应博学鸿词杭郡金农字寿门别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 龙棕仙客、苏伐罗吉苏伐罗,早上起来觉得很无聊。
他刚从杭州扫墓回来,一进门,陈聋子就告诉他:袁子才
把十张灯退回来了,附有一封信,另外还有十套《随园诗话》。 金冬心当时哼了一声。 去年秋后,来求冬心先生写字画画的不多,他又买了两块 大砚台,一块红丝碧端,一块蕉叶白,手头就有些紧。进了腊
白烧乌青菜、鸭肝泥酿怀山药、鲫鱼脑烩豆腐、烩青腿子口蘑、
烧鹅掌。甲鱼只用裙边。 花鱼只取两块嘴后腮边眼下蒜瓣肉。
车虫敖只取两块瑶柱。炒芙蓉鸡片塞牙,用大兴安岭活捕来的 飞龙剁泥。头菜不用翅唇参燕,清炖杨妃乳 —— 新从江阴运到 的河豚。铁大人听说有河豚,说:“那得有炒蒌蒿呀!——
‘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有蒌蒿,那才配称。 ”
来。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
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 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 “啥叫朽木不可雕呢?圣人指的 就是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 “种桃书屋 ”,挂在牛屋的门楣上。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 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 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
“ 诸位莫吵。雪翁此诗有出处。这是元人咏平山堂的诗,用于
今日,正好对景。 ” 他站起身来,朗吟出全诗:廿四桥边廿四 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
一、(2015· 新课标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 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 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月,他忽然想起了一个主意:叫陈聋子用乌木做了十张方灯的
架子,四面由他自己书画。自以为这主意很别致。他知道他的 字画在扬州实在不大卖得动了 —— 太多了,几乎家家都有。过
了正月初六,就叫陈聋子到南京找袁子才,托他代卖。凭子才
的面子,他在南京的交往,估计不难推销出去。他希望一张卖 五十两,少说,也能卖二十两。不说别的,单是乌木灯架,也 值个三两二两的。原以为过了元宵,袁子才就会兑了银子来, 不想过了清明,还没有消息。现在,退回来了! 袁枚的信写得很有风致: “ …… 金陵人只解吃盐水鸭,光 天白日,尚无目识字画,安能于光烛影中别其媸妍耶? ……” 这个老奸巨猾!不帮我卖灯,倒给我弄来十部《随园诗话》,
闷,苦恼于不被人理解,有无法排解的孤独。
答案
相似之处:①都温和善良,诚挚率真。②都有些懦弱,
也比较落魄。③都有些书呆子气,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
自我安慰。
不同之处:①孔乙己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封建文化比如等级观
念的压制,以及生活的窘迫。②老汪的精神困境主要源于内心
的憋闷,即难以排解的孤独。(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
今天的酒席很清淡。铁大人接连吃了几天满汉全席,实在 是没有胃口,接到请帖,说: “ 请我,我到!可我只想喝一碗
晚米稀粥,就一碟香油拌疙瘩丝! ” 程雪门说一定照办。按扬
州请客的规矩,菜单曾请铁保珊过了目。凉碟是金华竹叶腿、 宁波瓦楞明蚶、黑龙江熏鹿脯、四川叙府糟蛋、兴化醉蛏鼻、 东台醉泥螺、阳澄湖醉蟹、糟鹌鹑、糟鸭舌 …… 热菜也只是蟹
与不同。(8分) 解析 分析两人在性情气质上的相同之处时,要明确他们都是
读书人,都有书呆子的性格特征,都很落魄;同时,更重要的 是,他们都引经据典为自己的落魄辩解,有一种自我安慰的感 觉。分析其精神困境的根源的不同时,要明确孔乙己和老汪在
所处环境、思想上的区别;孔乙己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深受封建文化的毒害;而老汪未受所处环境的毒害,却内心苦
有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
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 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
如讲到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徒儿们以为远道来
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 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 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 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借着这话儿,
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
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老范:“为啥?” 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
老范:“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老季:“不为老汪。”
老范:“为啥?”
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挥手:“娘们儿家。” 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
应酬别的客人。大家只见铁保珊倾侧着身子和金冬心谈得十分
投机,不免悄悄议论。 “ 雪门今天请金冬心来陪铁保珊,好大 的面子! ”“ 听说是铁保珊指名要见的。 ”“ 金冬心这时候才 更衣入席。平山堂中,雁翅般摆开了五桌。正中一桌,首座自 然是铁保珊,次座是金冬心。
来,架子搭得不小! ”“ 看来他的字画行情要涨! ” 少顷宴齐,
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老汪摇头: “ 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 点丢了命。”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 “ 大中午的,野地里
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老汪摇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又说: “ 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 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
《随园诗话》打开翻了几页,到处是倚人自重,借别人的赏识,
标举的那些某夫人、某太夫人的诗,都不见佳。哈哈,竟然对
毕秋帆也揄扬一通!毕秋帆是什么? —— 商人耳!郑板桥对袁 子才曾作过一句总评,说他是“斯文走狗”,不为过分!
他觉得心里痛快了一点, —— 不过,还是无聊。便把陈聋
子叫来,问问这些天有什么函件柬帖。陈聋子把脑门子一拍, 说: “ 前天程雪门送来一张请帖,请你陪新放的两淮盐务道铁
增分突破二 人物形象:从分析综合到 鉴赏评价
【考点解读】 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的必考内容,命题的
热点首先是人物形象或性格的分析概括,其次是人物形象在
文中的作用以及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评价探究。江苏省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