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试卷7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分类模拟题临床免疫与免疫学-(7)

临床医学检验主管技师分类模拟题临床免疫与免疫学-(7)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备选答案中所有正确答案。
1. 可作为人工结合抗原试验的载体分子包括A.牛血清白蛋白B.鸡卵白蛋EC.二硝基苯D.DNA-蛋白质E.天然糖蛋白答案:ABDE2. Tc细胞的特性包括A.可特异性杀伤病毒感染细胞B.靶细胞将MHC-Ⅰ类分子一抗原肽复合物呈递给Tc细胞C.可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为执行免疫监视功能主要效应细胞D.杀伤靶细胞的机制为ADCCE.表面不表达CD3分子答案:ABC3. 下列关于免疫比浊测定,叙述正确的是A.胶乳颗粒在免疫比浊测定有较广泛的应用B.免疫比浊法分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C.不宜单点定标D.免疫比浊法必须在过多聚合、形成絮状沉淀之间进行浊度测定E.不会出现抗原过量的情况答案:ABCD4. 补体旁路激活途径区别于其他途径的特点是A.可以识别“自己”和“非己”B.与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一样C.具有放大机制D.形成MACE.有B、D、P因子参与答案:ACE5. 可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是A.免疫原B.半抗原C.半抗原+载体D.异种物质E.胚胎期机体免疫细胞未曾接触过的物质答案:ACDE6. 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的有A.抗A血型抗体与A型红细胞结合的复合物B.病毒感染细胞C.细菌脂多糖D.IgAE.酵母多糖答案:CE7. 属于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A.农民肺B.甲亢C.复合物性肾炎D.类风湿关节炎E.传染性变态反应答案:CD8. 黏膜上皮细胞的抗感染作用包括A.机械阻挡作用B.分泌抑菌物质C.分泌特异性抗体sIgAD.吞噬作用E.屏障作用答案:ABCE9. CD4+T细胞的生物学作用不包括A.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B.协调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C.参与对靶细胞的特异性直接杀伤D.受MHC-Ⅱ类分子限制E.任何状态下均可通过产生CK而发挥作用答案:CE10. 细胞因子表达过高可见于A.浆细胞瘤B.AIDSC.类风湿关节炎D.超敏反应E.细菌性脓毒血症休克答案:ACDE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敏感性、特异性和决定值有关B.决定值偏低,敏感性增加,特异性降低C.决定值偏高,敏感性降低,特异性增加D.决定值偏低,敏感性降低,特异性增加E.决定值偏高,敏感性增加,特异性降低答案:ABC12. 描述肿瘤标志物诊断价值的主要指标是A.敏感性B.特异性C.决定值D.准确率E.以上都是答案:ABD13. 临床常用的胚胎抗原类肿瘤标志物有A.AFPB.CEAC.PSAD.CA125E.CA153答案:AB14. 免疫应答的调控因素有A.抗原、抗体的调节B.Ts细胞的调节C.TH细胞的调节D.MHC的群体调节E.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答案:ABCDE15. 器官移植中免疫抑制的方法有A.使用环孢素AB.使用转移因子C.血液净化D.使用FK506E.使用环磷酰胺答案:ACDE16. 临床上可用于乳腺癌诊治的糖蛋白抗原类肿瘤标志物有A.CA199B.CA153C.CA549D.BCME.MCA答案:BCDE17. 关于Ⅳ型超敏反应错误的是A.以IgG抗体介导为主B.反应速度慢C.需补体参与D.炎症区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E.效应Tc细胞参与答案:AC18. 有关新生儿溶血症描述不正确的是A.抗体是天然IgMB.使胎儿Rh+RBC发生溶解破坏的抗体是免疫双价IgG抗体C.天然IgG抗体造成Rh+RBC溶解D.IgM抗体造成Rh+RBC溶解E.IgE引起答案:ADE19. 可用于定量检测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有A.双向琼脂扩散B.放射免疫检测法C.单向琼脂扩散D.ELISAE.间接凝集抑制实验答案:BCD20. 关于B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中错误的是A.进行发育成熟B.是抗原依赖的C.是产生免疫应答场所D.分化成浆细胞,分泌抗体E.是抗原非依赖性答案:BCD21. IL-1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有A.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B.诱导发热C.激活B细胞D.刺激机体细胞产生急性蛋白E.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成答案:ABCDE22. 一男性接受器官移植的最适器官供者可能是A.父母双亲B.同卵双生兄弟C.同胞姐妹D.无关个体E.类似配型个体答案:BE23. ELISA可应用于临床中的哪些方面A.病原体及其抗体的检测B.Ig、补体、肿瘤标志物等蛋白质的检测C.非肽类激素的检测D.药物的检测E.毒品的检测答案:ABCDE24. 关于CK的描述错误的是A.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在局部发挥效应B.作用于靶细胞具MHC限制性C.一种CK可由不同细胞产生D.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CKE.具有抗原特异性答案:BE25. 属于吞噬细胞非依氧杀伤系统的物质有A.溶菌酶B.NOC.MPO杀菌系统D.乳铁蛋白E.弹性蛋白酶答案:ADE26. 目前用于治疗各种血细胞低下症的CK是A.M-CSFB.GM-CSFC.G-CSFD.IL-1E.EPO答案:ABCE27. 有些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的早期诊断中不够敏感,但在肿瘤的预后判断中有较高应用价值,如A.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B.甲胎蛋白C.癌基因erbB-2编码蛋白D.前列腺特异抗原E.免疫球蛋白轻链答案:AC28. Ts细胞的特性是A.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B.作用方式为非特异性C.受MHC分子的限制D.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E.抑制机体对非己抗原的免疫应答答案:ACDE29. 在抗体形成过程中,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A.浆细胞是抗体产生细胞B.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C.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需巨噬细胞和TH2细胞参与D.再次应答时B细胞为抗原呈递细胞E.所有B细胞都必须有双信号刺激答案:ABCD30. NK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包括A.细胞因子,如IFN-γ、TNF-β干扰病毒复制B.直接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C.分泌穿孔素D.ADCC杀伤E.吞噬杀伤答案:ACD31. IFN-γ具备的生物学作用是A.促进APC细胞表达MHC-Ⅱ类分子B.增强CTL作用C.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D.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杀伤功能E.作用具有种属特异性答案:ABCDE32. 免疫复合物活化补体可以导致A.免疫复合物的清除B.过敏毒素释放C.中性粒细胞的杀伤D.调理作用E.趋化因子释放答案:ABCDE33. 属于凝集反应的有A.ABO血型鉴定B.Ea玫瑰花结形成试验C.单向琼脂扩散D.细菌菌种鉴定E.肥达反应答案:ADE34. 临床上可用于胰腺癌诊治的肿瘤标志物有A.CA199B.CEAC.TAG72D.CA153E.CA125答案:ABC35. 接触性皮炎的特点有A.治疗方法是注射抗原B.用抗原进行皮试进行诊断C.可经血清被动转移D.一些半抗原与宿主蛋白结合为完全抗原而引发E.补体参与答案:BD36. 急性炎症反应产生的应激物质有A.溶解酶B.HSPC.MBLD.乳铁蛋白E.C-反应蛋白答案:BCE37. 可与IgG Fe段结合的有( )A.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B.NK细胞、巨噬细胞C.SPA、酶D.荧光素、同位素E.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答案:ABCD38.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应符合的条件是A.敏感性高B.特异性高C.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和肿瘤大小无关D.肿瘤标志物浓度和转移及恶性程度有关E.以上都是[解答] 肿瘤标志物的产量或血清浓度应与肿瘤组织大小呈正相关。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细胞因子测定及应用)-试卷1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细胞因子测定及应用)-试卷1(总分:9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38,分数:76.00)1.细胞因子测定的临床应用是(分数:2.00)A.特定疾病的辅助诊断B.评估机体的免疫状态,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C.临床疾病的治疗应用D.临床疾病的预防应用E.以上都是√解析:解析:细胞因子测定的临床应用包括A、B、C、D四项。
2.下列关于免疫学测定细胞因子,哪项是正确的(分数:2.00)A.特异性高B.操作简便C.不能确定其生物学活性D.不能确定其分泌情况E.以上都是√解析:解析:免疫学测定细胞因子的特点包括特异性高、操作简便、不能确定其生物学活性、不能确定其分泌情况。
3.下列关于分子生物学测定细胞因子的评价,哪项正确(分数:2.00)A.特异性高B.敏感性高C.测细胞因子基因√D.操作简便E.定量解析:解析:分子生物学测定细胞因子就是从基因水平检测细胞因子情况。
4.细胞因子生物学检测是(分数:2.00)A.特异性高B.定量C.定位D.测活性√E.半定量解析:解析:细胞因子生物学检测就是直接检测细胞因子特定的生物学活性来达到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的目的。
5.细胞因子是(分数:2.00)A.由免疫细胞合成B.由非免疫细胞合成C.小分子多肽D.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E.以上都是√解析:解析:参考细胞因子的概念。
6.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的是(分数:2.00)A.multi-CSF √B.G-CSFC.M-CSFD.EpoE.SCP解析:解析:活化的T细胞能产生多种colony-stimula-ting factor(CSF),即multi-CSF。
7.由肾细胞产生的是(分数:2.00)A.G-CSFB.M-CSFC.CM-CSFD.Epo √E.LIF解析:解析:肾细胞能产生的细胞因子是Erythropoie-tin,即Epo。
8.细胞因子检测最可靠的方法是(分数:2.00)A.生物学检测法√B.免疫学检测法C.分子生物学法D.动物体内检测法E.以上都不是解析:解析:生物学检测法直接检测细胞因子活性,反映细胞因子的功能状态,所以它是细胞因子检测最可靠的方法。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第一章1、免疫球蛋白的分类依据是:A.轻链恒定区B.重链恒定区C.轻链可变区D.重链可变区E.铰链区正确答案:重链恒定区2、IgG的补体结合位点位于:A.VH和VLB.CH1和CLC.CH2D.CH3E.CH4正确答案:CH23、各种抗体单体分子共有的特性是:A.与靶细胞结合后能介导ADCC作用B.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C.轻链与重链以非共价键结合D.与抗原结合后能激活补体E.与颗粒性抗原结合后能介导调理作用正确答案: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4、以下哪种技术极大提高了免疫学检测的特异性?A.标记技术;B.单克隆抗体技术;C.计算机技术;D.分子生物学技术;E.细胞培养技术。
正确答案:标记技术;5、最早用于标记免疫测定的标记物是A.荧光素B.放射性核素C.酶D.化学放光物质E.胶体金正确答案:荧光素6、抗体的基本单位是:A.由2条不同重链和2条不同轻链组成的多肽链结构B.由1条重链和1条轻链组成的二肽链结构C.由2条相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D.由2条相同重链和2条不同轻链组成的多肽链结构E.由4条相同的肽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正确答案:由2条相同的重链和2条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7、木瓜蛋白酶能将抗体水解成:A.Fab和FcB.F(ab’)2和FcC.Fab和pFc’D.Fab’和pFc’E.F(ab’)2和pFc’正确答案:Fab和Fc8、抗体中与抗原表位互补结合的部位:A.仅重链可变区B.仅轻链可变区C.重链恒定区D.轻链恒定区E.重链和轻链的高变区正确答案:重链和轻链的高变区9、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抗体是:A.IgGB.IgMC.IgAD.IgDE.IgE正确答案:IgG10、机体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是:A.IgGB.IgMC.IgAD.IgDE.IgE正确答案:IgG第二章1、抗原抗体结合力中作用最大的是A.静电引力B.范德华引力C.氢键结合力D.疏水作用力E.分子间结合力、正确答案:疏水作用力2、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来检测相对应的抗体或抗原,是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具有A.特异性B.比例性C.可逆性D.亲和性E.带现象正确答案:特异性3、制备免疫血清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早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低,特异性好B.早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高,特异性好C.早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低,特异性低D.后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低,特异性好E.后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高,特异性低正确答案:早期获得的抗血清亲和力低,特异性好4、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是指抗原决定簇和抗体分子什么区结合的特异性A.可变B.恒定区C.高变区D.超变区E.低变区正确答案:超变区5、下列哪种免疫血清与相应抗原结合容易形成可见免疫复合物A.人B.马C.家兔D.猴E.牛正确答案:家兔6、静电引力大小A.和两个电荷的距离成正比B.和两个电荷的距离的平方成比C.和两个电荷的距离成反比D.和两个电荷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E.和两个电荷的距离平方不成比例关系正确答案:和两个电荷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7、由于抗原过量导致抗原抗体结合物减少的现象为A.前带B.后带C.带现象D.等价带E.等电点正确答案:后带8、一般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温度为A.37℃B.25℃C.4℃D.56℃E.45℃正确答案:37℃9、下列哪类抗体与相应抗原表位的亲和力最强A.IgG类B.IgM类C.IgA类D.IgEE.IgD正确答案:IgM类10、抗原抗体反应比例不合适出现的沉淀物减少的现象称为A.前带B.后带C.带现象D.等价带E.等电点正确答案:带现象第三章1、动物放血应在末次免疫后多长时间A.1~3天B.5~7天C.7~10天D.12~15天E.15天以上正确答案:2、制备人工抗原时,最常用于偶联半抗原的载体是A.免疫球蛋白B.人甲状腺球蛋白C.人血清白蛋白D.牛血清白蛋白E.葡萄球菌A蛋白正确答案:3、根据抗原密度大小进行分离纯化的方法为A.盐析法B.凝胶层析法C.亲和层析法D.超速离心法E.有机溶剂沉淀法正确答案:4、不属于可溶性抗原制备方法的是A.反复冻融法B.酶处理法C.过滤法D.超声破碎法E.表面活性剂处理正确答案:5、关于单克隆抗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识别多个表位B.特异性高C.具有多种生物活性D.活化B细胞产生E.结构不同正确答案:6、用于细胞融合的骨髓瘤细胞不应具备的特征是A.HGPRT缺陷B.融合率高C.与B细胞融合稳定D.细胞株本身能分泌免疫球蛋白E.最常用的为SP2/0细胞株正确答案:7、免疫小鼠采血通常采用A.心脏采血或断尾法B.颈动脉放血或断尾法C.颈静脉或摘除眼球采血D.摘除眼球或断尾法E.耳静脉采血或摘除眼球正确答案:8、具有免疫原性的佐剂为A.脂多糖B.氢氧化铝C.石蜡油D.羊毛脂E.多聚核苷酸正确答案:9、要从组织和细胞匀浆中粗提某种蛋白抗原,最常用又简便的分离方法是A.盐析法B.凝胶过滤法C.离子交换层析法D.免疫亲和层析法E.免疫电泳法正确答案:10、纯化特异性抗体时,可采用下列哪种方法除去杂抗体A.盐析法B.凝胶过滤法C.离子交换层析法D.免疫亲和层析法E.免疫电泳法正确答案:第四章1、直接抗球蛋白实验用于检测A.血清中结合的抗体B.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C.红细胞表面结合的不完全抗体D.红细胞表面结合的完全抗体E.血清中游离的完全抗体正确答案:2、关于正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说法错误的是A.检测标本中抗原B.出现凝集为阳性C.抗体为诊断试剂D.抗原致敏载体E.不出现凝集为阳性正确答案:3、间接抗球蛋白实验用于检测A.血清中结合的抗体B.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C.红细胞表面结合的不完全抗体D.红细胞表面结合的完全抗体E.血清中游离的完全抗体正确答案:4、在实验时为促使凝集现象的出现,下列措施无效的是A.离心B.增加电解质或蛋白质C.加入右旋糖苷或葡聚糖D.胰酶处理E.加入抗原正确答案:5、关于间接Coombs试验,说法错误的是A.检测红细胞上的不完全抗体B.出现凝集为阳性C.抗体致敏红细胞D.用于检测母体Rh抗体E.可检测因红细胞不相容性输血而产生的血型抗体正确答案:6、关于协同免疫凝集试验说法错误的是A.SPA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壁成分B.SPA能与所有IgG亚类的Fc 段结合C.原理类似反向间接免疫凝集试验D.可用于细菌、病毒、毒素及各种可溶性抗原的快速检测E.与SPA结合的IgG 仍保持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正确答案:7、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所用红细胞是A.标准新鲜红细胞B.标准洗涤红细胞C.标准醛化红细胞D.受检者未致敏红细胞E.受检者致敏红细胞正确答案:8、玻片凝集试验A.只能检测抗原,不能检测抗体B.既能检测抗原,又能检测抗体C.只能检测抗体,不能检测抗原D.为半定量实验E.不能用于ABO血型鉴定正确答案:9、协同凝集试验所用的载体是A.新鲜红细胞B.洗涤红细胞C.醛化红细胞D.聚苯乙烯颗粒E.金黄色葡萄球菌正确答案:10、关于正向间接凝集试验说法错误的是A.抗原致敏载体B.用于检测标本中抗体C.出现凝集为阴性D.敏感性高E.特异性强正确答案:第五章1、单向琼脂扩散法可用于:A.抗体定性B.抗体定量C.抗原定性D.抗原定量E.抗体效价滴定正确答案:2、对流免疫电泳是:A.定向加速的单向扩散试验B.定向加速的双向扩散试验C.区带电泳与双向免疫扩散相结合的技术D.区带电泳与免疫沉淀反应相结合的技术E.电泳与环状沉淀试验相结合的技术正确答案:3、滴定抗血清效价时,常选用的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的模式为A.单孔型;B.双孔型;C.三角孔型;D.双排孔型;E.梅花孔型。
初级(士)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7

初级(士)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基础知识-7(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A1型题{{/B}}(总题数:45,分数:86.00)1.抗胞内菌免疫可见于∙ A.葡萄球菌∙ B.链球菌∙ C.奈瑟菌∙ D.结核分枝杆菌∙ E.白喉杆菌(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抗胞外菌免疫见于葡萄球菌、链球菌、奈瑟菌等;抗毒素免疫见于白喉杆菌等。
结核分枝杆菌为胞内寄生菌。
2.抗感染治疗的基本原则中关键因素是∙ A.安全∙ B.有效∙ C.经济∙ D.快速∙ E.敏感(分数:1.00)A.B. √C.D.E.解析:[解析] 抗感染治疗的基本原则中关键因素是“有效”。
3.以下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细菌∙ B.衣原体∙ C.真菌∙ D.螺旋体∙ E.放线菌(分数:1.00)B.C. √D.E.解析:[解析] 真菌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余归属于原核生物界。
4.病毒分类的等级依次为∙ A.门、纲、目∙ B.目、科、种∙ C.科、目、属∙ D.科、属、种∙ E.纲、属、种(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病毒为非细胞型微生物,分类的等级依次为科、属、种。
5.流感病毒最易变异的成分是∙ A.核蛋白∙ B.M蛋白∙ C.甲型流感病毒的HA∙ D.乙型流感病毒的HA∙ E.RNA多聚酶(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 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A)抗原性易变异,核蛋白和M蛋白抗原性稳定,为分型依据。
6.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A.门∙ B.目∙ C.科∙ D.属∙ E.种(分数:2.00)B.C.D.E. √解析:[解析] 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7.菌株是指∙ A.具有近似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的微生物∙ B.从不同来源标本中分离得到的同种微生物∙ C.相近似的属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 D.相近似的种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 E.相近似的科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数:2.00)A.B. √C.D.E.解析:[解析] 同一菌种不同来源的细菌称为该菌的不同菌株。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本文档包含了一些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的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读者加深对该领域的理解。
试题1. 请简要描述免疫学检验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
2. 请列举一些常用的免疫学检验技术。
3. 请解释免疫学检验技术中的ELISA是什么,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
4. 什么是流式细胞术?请描述其原理和应用。
5. 请简述PCR技术在免疫学检验中的应用,并指出其局限性。
答案1. 免疫学检验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帮助确定疾病的诊断和预后。
- 监测疾病的疗效和疾病进展。
- 确定特定免疫状态,如病毒感染或免疫缺陷状态。
- 评估免疫功能和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
2. 常用的免疫学检验技术包括:-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免疫荧光法- 流式细胞术- 内参物法- 免疫电泳3. ELISA是一种通过检测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检测特定物质的免疫学试验技术。
在临床应用中,ELISA被广泛用于检测各种疾病标志物、病原体抗体或抗原、免疫球蛋白等,用于诊断和监测疾病。
4.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利用流式细胞仪识别、计数和分离细胞的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细胞在流式细胞仪中流动时,根据细胞的大小、形状和表面标记物的表达水平,通过激光散射和荧光探测器进行检测和分析。
流式细胞术广泛应用于细胞免疫学、免疫表型分析和细胞分离等领域。
5. 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免疫学检验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扩增目标DNA序列来检测病原体的存在或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
它可以用于病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免疫相关基因的研究以及个体的基因型分析等。
然而,PCR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可能存在污染问题、特异性问题以及扩增量的限制等。
以上是一些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的试题及简要答案,提供了对该领域的初步了解。
希望能对您的学习和实践有所帮助!。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免疫自动化仪器分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免疫自动化仪器分析)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3. B1型题 4. B1型题1.下列方法中哪一项能提高免疫散射比浊法的灵敏度A.使用高强度光源B.加大微粒至检测器的距离C.使用波长更长的入射光D.加大浓度E.使用低强度光源正确答案:A解析:使用高强度光源能提高免疫散射比浊法的灵敏度。
知识模块:免疫自动化仪器分析2.4-甲基伞酮用360 nm激发光照射,发出什么范围的荧光A.340nmB.450nmC.500nmD.630nmE.650nm正确答案:B解析:4-甲基伞酮用360 nm激发光照射,发出450 nm的荧光。
知识模块:免疫自动化仪器分析3.酶联发光免疫分析仪不包括A.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B.吖啶酯标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C.碱性磷酸酶标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D.碱性磷酸酶标记的微粒子荧光免疫分析仪正确答案:B解析:酶联发光免疫分析仪包括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碱性磷酸酶标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碱性磷酸酶标记的微粒子荧光免疫分析。
知识模块:免疫自动化仪器分析4.下列关于免疫检验自动化仪器分析,说法错误的是A.免疫检验自动化是将免疫学检验过程中各步骤由计算机控制,仪器自动化进行B.各种自动化免疫分析仪都使用一种或两种免疫分析技术C.自动化免疫分析仪的免疫检测手段更先进、方法更可靠、测定更快速、结果更准确D.各自动化免疫分析仪的灵敏度可达到纳克甚至皮克的水平E.自动化免疫分析仪的免疫分析技术比放射性免疫分析技术更完美正确答案:E解析:免疫检验自动化是将免疫学检验过程中的取样、加试剂、混合、温育、固相载体分离、信号检测、数据处理、打印报告和检测后的仪器清洗等步骤由计算机控制,仪器自动化进行。
各种自动化免疫分析仪都使用一种或两种免疫分析技术,使免疫检测手段更先进、方法更可靠、测定更快速、结果更准确,灵敏度达到纳克(ng)甚至皮克(pg)的水平,可与放射性免疫分析技术相媲美。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免疫原和抗血清的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B1型题 4. B1型题1.组织和细胞粗抗原制备方法不包括A.机械破碎法B.超声破碎法C.酶处理法D.表面活性剂法E.ELISA法正确答案:E解析:常见破碎法包括物理性的机械破碎法、超声破碎法、一20℃的反复冻融法等,也有生物化学类的酶处理法、自溶法和表面活性剂处理法等。
ELISA 法为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
知识模块: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2.下列属于可溶性抗原的是A.绵羊红细胞B.家兔红细胞C.鼠伤寒沙门菌D.细菌毒素E.鞭虫卵正确答案:D解析:常见的颗粒性抗原包括各种细胞、细菌、寄生虫;常见的可溶性抗原包括各种蛋白质、核酸、细菌毒素等。
知识模块: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3.从免疫血清中粗提γ球蛋白最简便的方法为A.亲和层析B.离子交换层析C.凝胶过滤D.超速离心E.硫酸铵盐析正确答案:E解析:免疫球蛋白纯化的方法很多,有单一法,但大多数采用二步法以上相结合的方法,特别是以硫酸铵盐析为基础,再经过层析柱的方法来提高免疫球蛋白及其各成分的纯度最为常用。
知识模块: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4.以下具有免疫原性的佐剂是A.石蜡油B.羊毛脂C.磷酸钙D.卡介苗E.表面活性剂正确答案:D解析:卡介苗是结核杆菌经过反复的减毒、传代后,使细菌逐渐失去了致病力,最后制成减毒活疫苗,但仍具有免疫原性,人体接种后,使机体产生对结核的免疫力。
知识模块: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5.常用的亲和层析支持物不包括A.琼脂糖珠B.琼脂糖C.聚丙乙烯酰胺D.多空玻璃球E.聚氯乙烯(PVC)保鲜膜正确答案:E解析:常用的亲和层析支持物有琼脂糖珠、琼脂糖、聚丙乙烯酰胺、多空玻璃球,不包括聚氯乙烯(PVC)保鲜膜。
知识模块: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6.纯化抗原的纯度鉴定方法不包括A.SDS-PAGEB.毛细管电泳C.醋酸纤维素膜电泳D.高效液相层析法E.双向免疫扩散法正确答案:E解析:常用的纯化抗原的纯度鉴定方法包括SDS-PAGE法、毛细管电泳法、醋酸纤维素膜电泳法、高效液相层析法,而双向免疫扩散法属于免疫活性的鉴定法。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试卷7

【B】放射化学纯度 【C】免疫活性 【D】比放射性 【E】放射化学纯度高 本题思路:A,放射性标记物质量鉴定的指标包括放 射化学纯度、免疫活性、比放射性、放射化学纯度 高。 11.RIA 试验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放射性强度与待测 抗原呈 【score:2 分】 【A】正比关系 【B】函数关系 【C】反比关系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曲线关系 【E】正弦关系 本题思路:RIA 是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原和非标 记的待测抗原竞争性结合有限量特异性抗体的反应, 故放射强度与待测抗原浓度呈反比。 12.下列有关放射免疫分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score:2 分】
【B】火箭免疫电泳作为抗原定量只能测定 mg/ml 以上的含量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火箭免疫电泳应用于放射自显影技术 【D】免疫固定电泳最常用于 M 蛋白的鉴定 【E】免疫固定电泳可用于脑脊液中寡克隆蛋白的 检测及分型 本题思路:免疫电泳技术临床应用如下:①免疫电泳 目前大量应用于纯化抗原和抗体成分的分析及正常和 异常体液蛋白的识别等方面。②火箭免疫电泳作为抗 原定量只能测定 μg/ml 以上的含量,目前较多应用 于放射自显影技术。③免疫固定电泳最常用于 M 蛋白 的鉴定,此外也用于尿液中本周蛋白的检测及 K/λ 分型、脑脊液中寡克隆蛋白的检测及分型。 6.琼脂糖作为电泳载体的优点,除外 【score:2 分】 【A】琼脂糖杂质少 【B】在加热后的缓冲液中易融,常温时很快凝固 【C】色泽透明、质地均匀 【D】不会产生电渗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以上都不对
【A】以放射性核素作为标记物 【B】是一种定量检测技术 【C】主要用于检测抗原 【D】最后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中的放射性强度与标 本中的待测抗原量呈正比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定量分析时需同时作标准管 本题思路: 13.与 RIA 比较,IRMA 的特点不包括 【score:2 分】 【A】IRMA 的反应速度更快 【B】非竞争结合,使 IRMA 更易检测微少含量的抗 原 【C】抗体用量大但 K 值要求不高 【D】反应参效与待测抗原含量成反比 【此项为 本题正确答案】 【E】具有更好的灵敏度高 本题思路:IRMA 属固相免疫标记测定,抗原与过量 的标记抗体在液相反应后加入免疫吸附剂,游离的标 记抗体与免疫吸附剂结合被离心除去,然后测定上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士)(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试卷7(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2型题(总题数:1,分数:2.00)1.实验中需要借助化学手段,将两个不同特性的细胞融合成一个异型核细胞为杂交细胞,选择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细胞组合(分数:2.00)A.人B淋巴细胞+人骨髓瘤细胞B.人骨髓瘤细胞+小鼠脾细胞C.小鼠骨髓瘤细胞+免疫小鼠的脾细胞√D.小鼠骨髓细胞+小鼠脾细胞E.人T淋巴细胞+人骨髓瘤细胞解析:解析:选择经抗原免疫的小鼠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小鼠脾细胞能分泌抗体但不能在体外连续培养,小鼠骨髓瘤细胞不能分泌抗体但具有永生性,当2个不同特性的细胞融合成为杂交细胞时,具备了抗体分泌功能和细胞永生性的双亲细胞特点。
二、 B1型题(总题数:1,分数:8.00)A.抗体融合蛋白B.双特异性抗体C.人源化抗体D.抗体库技术E.小分子抗体(分数:8.00)(1).将鼠源的单克隆抗体经技术改造,其大部分氨基酸序列为人源序列所取代,可得到(分数:2.00)A.B.C. √D.E.解析:(2).特异性不同的两个小分子抗体连接在一起可得到(分数:2.00)A.B. √C.D.E.解析:(3).将抗体分子片段与其他蛋白融合得到的是(分数:2.00)A. √B.C.D.E.解析:(4).分子量小,具有抗原结合功能的分子片段是(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人源化抗体主要指鼠源单克隆抗体以基因克隆及DNA重组技术改造,其大部分氨基酸序列为人源序列所取代,基本保留亲本鼠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力和特异性,又降低了鼠单抗的异源性。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小分子抗体都是单价的,不能使抗原或抗体耦联,将特异性不同的两个小分子抗体连接在一起则可得到双特异性抗体。
将抗体分子片段与其他蛋白融合得到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抗体融合蛋白。
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是可变区,可以组建成分子量较小,但具有抗原结合功能的分子片段,称为小分子抗体。
三、 B1型题(总题数:1,分数:4.00)A.次黄嘌呤B.胸腺嘧啶核苷C.HGPRTD.甲氨蝶呤E.叶酸(分数:4.00)(1).次黄嘌呤磷酸核酸核糖转化酶是(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次黄嘌呤磷酸核酸核糖转化酶是HG-PRT。
(2).叶酸的拮抗剂是(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甲氨蝶呤是叶酸的拮抗药。
四、 B1型题(总题数:1,分数:6.00)A.淋巴细胞B.小鼠脾细胞C.小鼠骨髓细胞D.小鼠骨髓瘤细胞E.杂交细胞(分数:6.00)(1).能分泌抗体的是(分数:2.00)A.B. √C.D.E.解析:(2).能在体外连续培养的是(分数:2.00)A.B.C.D. √E.解析:(3).既有抗体分泌功能又有细胞永生性的是(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小鼠脾细胞能分泌抗体但不能在体外连续培养,小鼠骨髓瘤细胞不能分泌抗体但具有永生性,杂交细胞具备了抗体分泌功能和细胞永生性的双亲细胞特点。
五、 A1型题(总题数:18,分数:36.00)2.不属于单克隆抗体优点的是(分数:2.00)A.杂交瘤可在体外“永久”存活并传代,只要不发生基因突变就可以不断地生产高特异性、高均一性的抗体B.抗体阳性杂交瘤细胞株非常稳定,可在任何时候制备单克隆抗体√C.适用于以标记抗体为特点的免疫学分析方法D.可用于体内的放射免疫显像和免疫导向治疗E.可以用相对不纯的抗原,获得大量高度特异的、均一的抗体解析:解析:经过反复克隆化获得的抗体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应立即扩大培养(除及时冻存的细胞外)。
因多次传代易引起染色体逐渐丢失而使细胞产生抗体能力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还应尽早使用获得的抗体阳性杂交瘤细胞株制备单克隆抗体。
3.单克隆抗体不可应用于检验医学诊断的是(分数:2.00)A.病原微生物检测B.肿瘤抗原检测C.免疫细胞及其亚群的检测D.细胞因子的测定E.细胞功能的测定√解析:解析:目前,应用单克隆抗体制作的商品化试剂盒广泛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抗原、抗体检测;肿瘤抗原的检测;免疫细胞及其亚群的检测;激素测定;细胞因子的测定。
4.用于单克隆抗体的性质鉴定的方法是(分数:2.00)A.Ig类型测定B.特异性和抗体效价测定C.表位和亲和力测定D.染色体分析E.以上均是√解析:解析:单克隆抗体的性质鉴定常见的方法有:Ig类型测定、特异性测定、抗体效价测定、表位测定、亲和力测定和染色体分析。
5.鼠-人嵌合抗体是(分数:2.00)A.鼠Ig与人Ig重组B.鼠Ig的恒定区与人Ig的恒定区C.鼠Ig的可变区与人Ig的可变区D.鼠Ig的可变区与人Ig的恒定区√E.鼠Ig的恒定区与人Ig的可变区解析:解析:鼠-人嵌合抗体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鼠的可变区基因与人的恒定区基因连接,导人细胞内表达制备的抗体。
6.能产生凝集反应的抗原是(分数:2.00)A.载体B.可溶性抗原C.明胶D.抗原或抗体致敏的载体颗粒√E.胶乳解析:解析:能产生凝集反应的抗原为颗粒性或可溶性抗原致敏颗粒;发生沉淀反应的抗原性质为可溶性。
7.试管凝集试验常用于(分数:2.00)A.抗原定性B.抗体定性C.抗原定量D.抗体半定量√E.抗体定量解析:解析:试管凝集是将待检抗血清进行稀释,与一定量的已知抗原反应,以出现明显凝集所需抗血清的量(稀释度),判断待检抗体的效价。
8.外斐反应的原理是(分数:2.00)A.沉淀反应B.间接凝集反应C.交叉凝集反应√D.反向间接血凝反应E.直接凝集反应解析:解析:斑疹伤寒等立克次体的脂多糖与变形杆菌某些菌株的O抗原有共同的抗原成分。
由于变形杆菌易于制备,其凝集反应结果又便于观察,因此临床检验中常用这类变形杆菌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这种交叉凝集反应叫外斐反应,用于检测人类或动物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供立克次病的辅助诊断。
9.下列试验属于凝集试验的是(分数:2.00)A.WB试验B.免疫电泳试验C.RIA试验D.ELISA试验E.肥达反应√解析:解析:肥达反应是利用已知的颗粒性细菌抗原检测血清中是否有相应的抗体,属于凝集反应。
10.玻片法血清凝集反应主要优点是(分数:2.00)A.省钱B.易操作C.反应简单D.报告结果快√E.省抗原解析:解析:玻片法血清凝集反应出结果较快,给病人带来很大的方便。
11.反向间接血凝是检测标本中的(分数:2.00)A.抗体B.抗原√C.CICD.不完全抗体E.凝集素解析:解析:反向间接凝集试验是检测标本中的抗原。
12.不能产生凝集反应的抗原是(分数:2.00)A.细菌B.螺旋体C.可溶性抗原√D.绵羊红细胞E.抗原致敏的载体颗粒解析:解析:细菌、螺旋体或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可溶性抗原与载体颗粒结合成致敏颗粒后,他们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
13.溶血性贫血患者抗红细胞抗体的检测可用下列哪种方法(分数:2.00)A.RASTB.直接免疫荧光C.间接免疫荧光D.乳胶凝集试验√E.间接乳胶凝集试验解析:解析:抗红细胞抗体的检测可用乳胶凝集试验,也属于间接凝集试验。
14.SPA协同凝集试验中抗体类别是(分数:2.00)A.IgMB.IgG √C.IgAD.IgEE.IgD解析:解析:SPA具有能与特异性抗体IgG的Fc段结合的特性,故SPA协同凝集试验中抗体类别是IgG。
15.关于间接血凝试验,正确的是(分数:2.00)A.红细胞沉积于管底集中呈圆点为凝集B.红细胞呈++,凝集为滴定终点√C.凝血程度越高,阳性反应越弱D.实验载体可以是红细胞及其他颗粒E.红细胞不沉于管底为未凝集解析:解析:间接血凝试验是以红细胞作为载体的间接凝集试验,根据红细胞凝集程度判断阳性反应的强弱,红细胞沉积于管底,集中呈圆点为阴性。
16.以下不能作为载体颗粒的红细胞是(分数:2.00)A.绵羊红细胞B.家兔红细胞C.鸡红细胞D.AB型人红细胞√E.O型人红细胞解析:解析:红细胞是大小均一的载体颗粒,最常用的为绵羊、家兔、鸡的红细胞及O型人红细胞。
17.Coombs试验不可用于下列哪种疾病的检测(分数:2.00)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B.药物诱导的贫血C.新生儿溶血症D.输血反应E.巨幼细胞性贫血√解析:解析:Coombs试验广泛应用于血液病的检测,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诱导的贫血、新生儿溶血症、输血反应等。
18.间接血凝试验阳性(分数:2.00)A.红细胞溶解B.红细胞不溶解C.红细胞凝集√D.红细胞不凝集E.乳胶颗粒不凝集解析:解析:间接血凝试验是将抗原(或抗体)包被于红细胞表面,成为致敏载体,然后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结合,从而使红细胞被动地凝集在一起,出现可见的红细胞凝集现象。
19.直接Coombs试验和间接Coombs试验的主要区别是(分数:2.00)A.前者是检测完全抗体,后者是检测不完全抗体B.前者是凝集反应,后者是沉淀反应C.两者判断结果的方法不同D.前者检测的是IgM型抗体,后者检测的是IgG型抗体E.前者是检测体内已致敏的红细胞上的不完全抗体,后者是检测游离在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解析:解析:抗人球蛋白试验包括直接Coombs试验和间接Coombs试验,分别检测红细胞上的不完全抗体和游离在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