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合集下载

支原体检查报告

支原体检查报告

支原体检查报告当我们去医院做身体检查时,一份支原体检查报告是很常见的一项。

那么,什么是支原体?为什么要进行检查?在拿到检查报告后,要怎么看懂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呢?支原体是一种病毒性疾病的致病因子,主要感染呼吸道并引发呼吸道疾病。

它常见于冬季和春季,容易在人群聚集的地方传播,如学校和办公室等。

一旦感染了支原体,我们的身体会出现症状,如发烧、咳嗽、喉咙疼痛等。

这些症状往往在感染后一周左右出现,然后逐渐消退。

为了检测支原体感染,医生会安排支原体血清学检测和PCR检测。

血清学检测主要检测我们血液中对支原体的免疫反应,而PCR检测则是直接检测支原体的DNA或RNA。

这两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拿到检查报告后,我们要根据检测结果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如果检查结果呈阳性,即表示我们已经感染了支原体。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避免口罩和饮食的交叉感染,并按照医生的建议采取药物治疗。

如果检查结果是阴性,即表示我们没有感染支原体,但我们仍然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保持良好的通风等。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支原体感染。

首先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源等。

此外,我们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当运动、饮食健康、避免熬夜等。

如果我们身边有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我们应该注意避免接触并佩戴口罩。

综上所述,支原体检查报告虽然是一份普通的医疗检查报告,但却能帮助我们及时了解我们的身体状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方式,预防支原体感染的发生。

肺炎支原体(MP)抗体报告及确定感染指标解读

肺炎支原体(MP)抗体报告及确定感染指标解读

肺炎支原体(MP)抗体报告及确定感染指标解读MP 无细胞壁,侵袭人体后可导致上、下呼吸道感染,部分感染者可出现消化、神经系统相关症状。

人群感染 MP 的高峰期因地理环境差异而不同,南方地区 MP 感染集中在夏秋季,而北方多发于冬季。

MP 是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主要病原体,对于 MP 肺炎,咳嗽、发热是常见临床症状;但有15%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

为明确患者有无 MP 感染,临床可进行病原体培养、检测 MP 核酸或抗原、血清 MP 抗体滴度等检查手段。

病原体培养是诊断 MP 感染「金标准」,但病原体培养耗时长、检测 MP 核酸或抗原暂未普及,测定患者血清 MP 抗体滴度是诊断MP 感染的重要方法。

MP-IgM 抗体、IgG、IgA 一概而论MP 侵袭人体后,血清中最早发现 MP-IgM 抗体、其次是 IgA,随着患者病程延长,后续可在患者血清中测出 IgG。

对于MP急性感染者,临床可使用大环内酯类、喹诺酮、四环素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不同的是,MP既往感染者通常无需药物治疗。

MP 抗体 1:40 = MP 感染临床多采用颗粒凝集(PA)法测定血清 MP 抗体,其数值为MP-IgM、IgG 抗体之和,当 MP 抗体数值≥ 1:40 定为阳性。

人群免疫应答的差异,MP 抗体滴度数值范围为 1:40 至 1:10240,滴度数值越高者病情越重、临床并发症更多。

事实上,患者血清 MP 总抗体≥ 1:160 需考虑急性感染,应进行药物治疗,但 1:40 并非药物治疗的临界参考值。

MP-IgM 阴性,排除 MP 感染患者感染 MP 后 4-5 d,可从其血清标本中检出 MP-IgM,若 MP 感染者病程较短,则 MP-IgM 尚未完成血清转化,可导致假阴性结论。

临床诊断MP感染,应综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等,不可单纯依赖MP-IgM 检查而作出判断MP相关肺炎肺部病灶不吸收,药物治疗就不停止对于 MP 所致的肺炎(MPP),抗感染疗程通常为 5~7 天,反应较慢者可达 10~14 d。

支原体检查报告怎么看

支原体检查报告怎么看

支原体检查报告怎么看支原体是一种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也是一种相对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

支原体感染主要表现为咳嗽、气促、胸闷等呼吸系统症状,严重时还会引起肺炎和支气管炎等严重疾病。

支原体检查也是常见的临床检查之一,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支原体检查报告怎么看的相关知识。

支原体检查的类型目前检测支原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PCR法和抗原检测法。

PCR法是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支原体的特异性DNA段,再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确定是否存在支原体感染;抗原检测法则是利用荧光标记、放射性标记或酶联免疫等方法,检测支原体的抗原含量,以此来判断是否感染支原体。

支原体检查报告分析支原体检查报告一般会显示是否检测到支原体、支原体的类型等信息。

其中,支原体的类型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分析,例如是支原体肺炎相关的支原体还是生殖道感染的支原体等。

检查报告中还会显示支原体的荷量(载量)及是否超过正常范围,一般来说,荷量越大表示感染越严重。

如果检查结果为阴性,则表示未检测到支原体,即不存在支原体感染;如果检查结果为阳性,则表示检测到了支原体,即存在支原体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检测结果为阳性并不代表已经确诊为支原体感染,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病史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支原体感染的治疗主要通过抗生素来进行,同时对症治疗也是必要的。

抗生素主要用于杀灭细菌,消除感染症状,临床上常用的药品有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等。

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的种类和用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同时还需要注意应用抗生素的时间,避免出现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

结语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可以通过PCR法和抗原检测法进行检测。

检查报告中需要关注支原体的类型、荷量等信息,同时结合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判断。

治疗方面主要通过抗生素来进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药种、剂量等。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了解支原体检查报告的相关知识有所帮助。

支原体检验报告怎么看

支原体检验报告怎么看

支原体检验报告怎么看
支原体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测方法,用于检测人体是否感染了支原体。

下面是一份标准的支原体检验报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正确地解读报告。

报告基本信息
在报告的首页下方,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基本信息。

包括:检验时间、样本来源、检测方法、结果单位等。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结果的解读和对比非常重要。

检测项目
在报告的主体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分为IgM和IgG两部分,其中IgM标志了近期的感染情况,IgG则判断了长期的感染情况。

检测结果
在IgM和IgG的检测结果中,可以看到两列不同的数字,分别是样本的光密度值。

这些值代表支原体抗体的含量,值越高则代表患者对支原体的感染程度越深。

阴性或阳性
在检测结果的最后一栏,我们可以看到阴性或阳性的判断。

如果IgM和IgG的值都小于阈值,则被认为是阴性的。

如果其中一项或两项的值超过阈值,则被认为是阳性的。

参考范围
除了检测结果外,报告中还应该有参考范围。

参考范围为实验室测定该项指标的正常参考范围,以客观地说明患者的检测结果是否超出正常值范围。

综合分析
解读检测报告时,应该综合参看每个项目的结果与参考范围、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项等信息。

只有全面考虑,才能更精准地诊断患者的感染情况。

总结
支原体检验报告中不同的部分都具有一定的解读规则,我们需要了解每种项目的含义,并参考正常参考范围和临床表现等信息来解读综合分析。

在此基础上,才能给患者提供一个更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与结果分析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与结果分析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与结果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常用检验方法包括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等。

其中,核酸检测是一种常见且敏感的方法,可通过PCR或实时荧光定量PCR来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核酸。

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并且能够区分不同菌株。

血清学检测则主要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来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

病原学检测则是通过直接培养和观察患者样本中的肺炎支原体菌落来确定感染情况。

核酸检测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常能够提供快速、准确的结果。

核酸检测的阳性结果说明患者体内存在肺炎支原体的核酸,可以确定其感染情况。

阴性结果则表示该患者没有肺炎支原体的感染,但并不能完全排除感染可能。

因此,在不确定情况下,可以结合其他检测方法来进行确诊。

血清学检测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来诊断感染。

该方法的优点是简单、经济,并且可以检测感染过程中产生的抗体水平的变化。

根据抗体的类型,可以分为IgM和IgG检测,其中IgM表示近期感染,而IgG表示既往感染。

通常,如果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高水平存在,且存在病毒抗原,则可以确认肺炎支原体感染。

但是,血清学检测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抗体水平的升高可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既往感染、交叉反应等。

病原学检测是一种直接观察患者样本中的肺炎支原体菌落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采用分离培养的方法,将患者样本在合适的培养基上培养,然后观察菌落的发展情况。

病原学检测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观察肺炎支原体的存在,但缺点是时间较长,并且对操作的要求较高。

根据检验结果可以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情况。

阳性结果表示患者存在肺炎支原体感染,需要及早进行治疗。

阴性结果则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测结果来判断是否感染,如其他病原菌的检测、CT检查等。

还需要注意的是,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可能存在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因此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来判断。

综上所述,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与结果分析主要包括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等方法。

支原体检查报告怎么看

支原体检查报告怎么看

支原体检查报告怎么看
支原体检查报告是用来检测支原体感染的一种检查方法,一般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验室指标:报告中会显示一些实验室检查指标,如支原体的检测结果(阳性或阴性)以及检测方法(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2. 病原体数量:报告中可能会显示支原体的数量,通常以复制数或阴性/阳性单位来表示。

数量的多少可以反映感染的程度和严重程度。

3. 抗体检测:支原体感染后,人体会产生特定的抗体。

报告中可能会显示抗体的存在情况,包括IgM和IgG抗体的检测结果。

IgM抗体通常是近期感染或复感染的指标,而IgG抗体则表示既往感染。

4. 结果解释:报告中可能会有对检测结果的解释,例如感染程度、临床意义以及治疗建议等。

建议您仔细阅读报告中的解释部分,以便了解您的感染情况和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支原体检查报告仅能作为参考,最终的诊断和治疗决策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医生的综合评估。

如果对于报告内容有疑问或需要详细解释,请咨询相关的医生或专业人员。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与结果分析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与结果分析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与结果分析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种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主要发生在儿童中。

为了确诊该疾病,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检验。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最常用的检验方法是PCR(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检测患者呼吸道样本中的肺炎支原体DNA来诊断感染。

PCR检测的优势是速度快、准确性高,并且可以检测到低浓度的肺炎支原体。

经常用于儿童肺炎的其他病原体也可以一并检测,从而帮助医生确定感染的具体病原体。

医生还可以通过儿童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来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

当人体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会产生特异性IgM和IgG抗体。

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尤其是IgM抗体水平的升高,可以用来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

该方法无法确定感染是否是近期的,因为IgM 抗体可能在感染后数月内仍然存在。

医生还可以通过培养法来分离和培养出肺炎支原体。

这种方法需要将患者的呼吸道样本在实验室中进行培养,并等待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获得结果。

虽然该方法可以得到准确的结果,但是速度慢,有时对于早期感染的诊断不是很敏感。

一旦确诊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随时进行检测以评估治疗的疗效。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方法包括PCR检测、特异性抗体检测和培养法。

这些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并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支原体检查报告怎么看

支原体检查报告怎么看

支原体检查报告怎么看
支原体是一种典型的致病菌,易引发呼吸系统感染,受到广泛
关注。

因此,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医生们常常会利用现代化的检
测手段对患者进行支原体检查,以了解患者的状况和病情。

本文
旨在介绍如何正确地读懂支原体检查报告。

在得到支原体检查报告后,需要仔细阅读报告上的盖章、标识、条码号等信息,以确保被测患者的身份信息正确。

接着需要检查
报告当中的结果和解读内容,通常的解读结果称为“阳性”和“阴性”。

阳性表示样本中存在某种蛋白质或核酸物质,这种物质是支原
体病毒的标志性组成部分,其被检测出来通常表示被测患者已经
感染了支原体;阴性则表示样本中没有检测出支原体病毒,进一
步判定被测患者未感染支原体。

此外,还有可能出现“可疑或疑似阳性”结果,此时需要经过进
一步的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进行检测和判断时,需
要特别注意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等指标,以充分利用结果
数据为治疗方案提供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正确地读懂支原体检查报告对于患者和医生来说,都至关重要。

在阅读报告时,必须密切关注阳性和阴性结果,并结合临床症状和病史确诊患者是否感染支原体。

同时,也需要注意检测方法的选择和操作规范等影响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青少年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高昆1,李恒涛1Δ,郁爱平2【摘要】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在青少年中的感染情况。

方法采用明胶凝集的方法,若抗M P-IgM滴度≥1:80,为阳性。

结果共检测1817例,阳性率为3017%,女性阳性高于男性,3~6岁的儿童阳性率最高。

结论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是青少年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阳性率与年龄有关,密切接触可引起局部流行。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中图分类号】R563.1+3;R44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80-6115(2007)05-0415-02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e antibody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 childrenGA O Kun,LI Heng-ta o,Y U A i-ping1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ta ry,Dahua Hospita l of Shangha i,Sha ng2hai200231,China【Abstr 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ection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 children.Meth ods The glutin agglutination rection was used,the diluting power of antibody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was more then 1:80,it was a positive sample1Results 1817patients were detected,the positive rate was3017%,the female rate was higher than male rate,the highest rate were between three to six years old1Conclusion Mycoplasma pneumoniae is the main pathogen in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the positive rate was connected with age and nearly contact each other1【K ey words】Mycoplasma pneumoniae;antibody;positive rate肺炎支原体(M ycoplasma pneumonia,M P)的是青少年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常在冬春季节发病。

为了解梅陇地区青少年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情况,对梅陇地区的中学初中部、小学和幼儿园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检测抗肺炎支原体的抗体IgM(抗MP-IgM),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2005年3~5月间对梅陇地区的中学初中部、小学和幼儿园的学生抽样调查,共抽查1817例,其中男969例,女848例。

1.2 试剂日本富士瑞比欧株式会社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试剂:SERODIA-MYCOⅡ。

1.3 方法1.3.1 标本采集采用毛细管采血法[1],患者手指末端经毛细采血20μl放入盛有样品稀释液80μl的小尖底离心管中,立即充分混匀,低速离心10min分层,4℃冰箱可保存1周。

1.3.2 检测方法取毛细血管采血上层稀释血清25μl (已约稀释1:10),用样品稀释液依次倍比稀释成1∶20~1∶320。

滴加致敏明胶粒子25μl,振荡器混匀,给反应板加盖,在室温(15℃~30℃)的环境中静置3h,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要求肉眼判断结果。

根据凝集孔号算出最终稀释度,若≥1:80阳性提示M P感染,试验同时设非致敏明胶粒子的阴性对照和阳性血清对照。

作者单位:1200231上海,上海大华医院检验科(Δ儿科)2200124上海,三林卫生院2 结果(1)共检测1817例,阳性率为3017%,其中男969例,阳性率为2718%(269/969),女848例,阳性率为3412% (290/848),两者相互比较,χ2=8180,P<0101,差异有显著性,女性的阳性率高于男性。

(2)把检测的学生按年龄分组,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3~6岁的年龄段阳性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加,阳性率有逐步下降的趋势,13~15岁的最低,两两比较,大多差异有统计意义。

(3)各个班级的阳性率差别很大,阳性率在1112%~6015%之间,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可在局部流行。

表1 不同年龄组的阳性情况例分组例数阳性例数阳性率(%) 3~6岁a39515037197~9岁b463140301210~12岁c479156321613~15岁d4*******15注:a和b,χ2=5170,P<0105;a和c,χ2=2178,P> 0105;b和c,χ2=0166,P>0105;a和d,χ2=21147,P< 0101;b和d,χ2=5138,P<0105;c和d,χ2=9168,P<0101 3 讨论从以上统计结果可看出,总的阳性率为3017%,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是引起青少年呼吸道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不同性别之间还是有所差异,女性的阳性率高于男性,与文献[2]报道类似,是否女性青少年更易感,需要进一步观察。

从各个不同的年龄的阳性率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性率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3~6岁的阳性率最高,13~15岁的年龄段最低,按年龄分组,两两比较,大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不仅应对3~6岁的学龄前儿童加强检测,而且也要对7~15岁的青少年进行检查,出现临床症状时要考虑到肺炎支原体感染,及时检查和诊断治疗。

各个班级的阳性率差别很大,这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病原微生物,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

幼儿园和中小学学校人口相对集中,人员密切接触,可能造成聚集性的感染,引起局部流行,发现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隔离,尽快诊断和治疗,避免引起大面积的传播。

【参考文献】1 胡雷光,刘鷖雯,戴湘茹,等1毛细采血法测定儿童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水平的研究1上海检验医学杂志,2000,15(3):170-17112 陈建萍,杨波,李恒涛,等1上海梅陇地区2002~2004年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分析1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13(1):63-641(编辑:海涛)・病例报告・自发性血气胸引起胸膜粘连带上动脉血管断裂致血气胸1例报告徐立峰,王秀艳【中图分类号】R561.4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1680-6115(2007)05-0416-01自发性血气胸引起胸膜粘连带上动脉血管断裂致血气胸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患者,男,33岁,2005年6月16日上午活动时,突然胸痛,气短,到门诊检查,X透视:胸膜增厚,左侧胸膜腔有积液,液面平肋膈角。

8h后自觉胸疼加重,胸闷,呼吸急促,烦躁不安,于19:00入院。

既往史患过肺IB及TB胸膜炎。

查体:T36.3℃,P131次/min,R34次/min,BP11.9/9. 3kPa,左肺呼吸音消失。

叩诊:左上肺高度鼓音,左下肺为实音。

心音遥远,心率快131次/min,律齐,无杂音。

X线透视:左侧胸膜腔内有大量气体及一个条索状粘连带,左侧胸腔积液,液面平肋膈角,立即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抽出气体300ml,以缓解症状。

22:40,上述症状加重,P136次/ min,R44次/min,BP11.5/9.0kPa,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半坐位。

血常规:WBC10.4×109/L,中性占0.82,淋巴0.14, RBC2.7×1012/L;Hb80g/L。

23:36,X线拍片:左侧胸膜腔有大量气体及中等量胸腔积液,液平面达第五肋间,左侧胸腔有一个条索状粘连带。

23:50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前肋)行胸腔闭式引流,引流管放入胸腔后,抽出血性液体500ml,引出较多液体,28~42个次/分气泡,其他未见异常,11月7日,0:25,引流管中突然溢出大量新鲜血性液体,(液体不凝)1400ml/18分,立即补充血容量,将引流管夹住,行开胸探查术,术中见左肺组织完全萎缩到肺门,胸腔内有血性液体1000ml,凝血块500ml,左肺上叶尖部有面积6cm×8cm多个肺大泡,大泡破裂,左肺上叶与左前上胸壁有一粘连带和载下肺时前方与胸壁粘连带撕裂,粘连链松解,结扎血管止血,术后情况良好,恢复顺利,最后诊断: (1)肺大泡破裂;(2)粘连带断裂出血;(3)左侧自发性血气作者单位:277606山东济宁,山东省运河监狱医院胸。

2 讨论本例自发性血气胸特点:(1)自发性血气胸导致血气胸。

(2)粘连带撕裂致使动脉血管断离。

(3)胸腔闭式引流加重动脉出血。

患者既往史患过肺IB及TB胸膜炎。

炎症反复、长期刺激肺组织,使肺泡压力增加,弹性减弱导致肺大泡形成,同时炎症迁延浆膜,引起纤维渗出,纤维素渗出过多时,不能完全吸收而发生机化,机化结果导致浆腔脏层发生纤维粘连,粘连固定和限制周围血管活动,当某种因素导致肺大泡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胸膜腔压力增加,造成肺组织萎缩,并使肺与胸膜壁层间隙增大,两者之间粘连带以及粘连带上的动脉血管紧张度超过一定限度便发生粘连带撕裂,粘附在粘连带上的动脉血管也随之断离而产生血气胸,由于胸腔压力上升以及凝血机制作用,使动脉血管出血程度受到一定限制,但做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气体迅速排出体外,胸膜腔正压下降,动脉血管出血点压力解除时,便出现活动性大出血。

胸腔引出的血性液体不凝固,其主要原因考虑为:(1)心脏搏动。

(2)胸膜腔内有渗出液。

单凭短时心脏搏动不会使血液不凝,由此可见患者初期胸膜腔液体为炎性渗出液。

本病例我们总结到:发现自发性血(气、液)胸,临床症状明显时,应避免用力,及时做胸腔排气或胸腔闭式引流,以免造成纵隔摆动导致心搏骤停而引起死亡,在有粘连的情况下,一定要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引流诱发大出血。

如液气体较多时,继续引流可减轻纵隔移动却容易加重出血,如不继续引流虽可减少出血却加速纵隔偏移和肺萎缩,所以最好的应急措施是及早手术。

(编辑:李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