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评级质量检验方法探究(PDF 16)

合集下载

信用评级方法

信用评级方法

一、信用评级方法概述
一、信用评级方法的具体准则 • (四)短期分析与长期因素分析相结合 • 信用评级要分析短期的情况,但又不能拘泥于当前
的财务数据,而是要着眼长期,特别是要对一些长 期基本因素及其变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评级中加 以应用,使得评级的结果能更为全面的反映出动态 的信用状况。 • 评级机构一般要求被评级企业必须提供至少三年的 数据,这样可以从长期的角度进行审察,而财务中 的一些趋势分析的做法在信用评级中有着广泛的应 用,通过对近几年数据趋势变化的观察,可以为未 来的走势判断提供一些参考。
一、信用评级方法概述
二、信用评级方法的分类 • (二)以数量统计为基础的方法 • 信用评级的系统是基于数理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历史
数据为数据库,应用模型分析进行定量的测评,这样信 用评级方法可以归类为统计为基础的方法。例如,评估 机构会找出与违约概率有关的财务变量;然后,根据历 史数据算出各个变量对违约的影响。接下来,机构会将 估计值用在当期的债务数据上,算出违约概率的评分, 再根据评分体系得出信用等级。此类方法适用于小型企 业的信用分析。优点在于可以便捷、迅速的完成评级, 节约费用。另外,还能够针对企业情况变化及时调整信 用评级。公司或银行可以自行完成开发。
一、信用评级方法概述
一、信用评级方法的具体准则 • (二)注重分析未来可能发生的违约风险 • 信用评级和其他形式的财务预测存在根本区别,信
用评级的关注点不在于公司的利润潜能上,相反, 重点在于分析将来可能恶化公司财务状况和增大违 约损失可能性的风险上。例如,对于长期债务工具 的评级,国际著名评级机构特别重视影响偿债能力 的长期性因素的分析和判断。在评价宏观经济周期 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影响方面,机构一般通过综合考 虑评级对象在景气时期和不景气时期的偿付能力来 确定其信用级别,而不是随着宏观经济的波动而随 时调整期评级结果。

信用评级分析

信用评级分析
水平越低。
市场基准利率:市场基准利率(一般以同等期限的掉期利率 或国债收益率为基准)越高,发行利率越高。预计中期票据发 行利率与同期贷款利率相比存在1%-2%利差(视不同评级而定), 有利于发行人节约融资成本。
市场流动性:发行时市场资金充裕,则发行利率较低。 承销商的定价能力:有经验的主承销商定价能力较强,发行 利率则较低。
其债务的能力和意愿的评价;是衡量发债主体能否按时对各 类所负债务如约还本付息的可能性或预期损失的综合评估, 是对债务偿还风险的综合评价。 信用评级的根本目的是揭示受评对象违约风险的大小,而不 是其他类型的投资风险。
PPT文档演模板
信用评级分析
二、信用评级的作用和功能 1.揭示债务发行人的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和投资风险。 2.信用评级是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企业确定融资成本的依据。
2.债权保护条款
债券发行条件; 债券偿还优先顺序; 担保人基本情况,担保实力评价; 资产抵押(权利质押)信用增级情况; 其他财务限制; 其他债权保护措施等。
PPT文档演模板
信用评级分析
影响企业信用评级的因素
宏观经济环境:
包括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周期、政府政策及法律制度等。 宏观经济的好坏会影响企业的信用评级,宏观经济良好,企业经营风
一般来说,资信等级越高的证券,越容易得到投资者的信任 ,能够以较低的利率出售。 3.信用评级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增 强企业的信用意识。 4.信用评级可协助政府部门加强市场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 险。
PPT文档演模板
信用评级分析
评级机构信用评级的基本模式
企业信用评级包括两方面内容:企业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务融 资工具信用评级。
信用评级分析
PPT文级分析

信用评估 两种评估方法

信用评估 两种评估方法

两种评估方法(一)综合评估法综合评估法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世界各大评级公司普遍采用的方法。

综合评估法是信用评估部门和人员,将能够反映借款人信用状况的定量因素和定性因素综合起来进行考察后,对企业做出全局性、整体性的评价。

综合评估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

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状况、管理层素质、经营效率、竞争地位、财务报告质量、获利能力、现金流量、资本结构、偿债能力、财务弹性和发展前景等。

在运用综合评估法时,无论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都离不开对比分析的方法。

对比分析法是进行评估分析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同类指标的对比,测算出相互之间的差异,来研究和评价评估对象经济活动。

对比分析法中又分以下几种:1.横向分析法。

是指在进行某项指标实际达到水平与该项指标满分要求达到水平的对比时,将本企业与同类企业对比。

2.纵向对比法。

在确定和求出某项指标本期实际水平时,一般采用将本期的实际数与上期实际数对比,以了解该项指标的升降情况,如计算某项指标的增长速度。

其计算公式为:增长速度=增长量÷基期数值×100%。

3.结构分析法。

是将部分与全体对比,计算出某个组成部分在全体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以衡量这部分在该项指标中的位置,进而判断这项指标的合理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结构比重=某一部分数值÷全体数值×100%。

(二)模型法信用评级模型法是指在充分分析客户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借助信用评级模型,即模型变量和参数,计算违约风险的大小,从而确定受评对象信用等级的一种经济计量方法。

模型法适用于对有较长经营历史、有较完整经营数据和规范管理制度的大中型企业。

1.建立模型应遵循的原则。

与综合评估法相比,模型法对技术方面要求比较高,要求建立系统的数据库,数据要全。

信用评级模型建立应遵循科学性、适用性和可行性原则。

科学性是指建模时,要运用成熟的建模技术,并遵循科学的建模程序,要获得充分的、可靠的数据样本。

信用评级信用评级模型PPT课件

信用评级信用评级模型PPT课件
VK模型首先提出了违约距离的概念。违约距离(DD)度量了信用风险的三个关键因素的综合 效果:公司资产市值、公司经营业务与行业风险、公司杠杆。其基本公式如下:
VK模型需要根据历史违约数据建立违约距离和违约概率之间的映射关系。
9
第三节、智能技术模型
智能技术模型包括神经网络模型、模糊数学模型、决策树模型等,这类模型在设计思想上 克服了传统的统计方法假设要求强以及仅仅考虑静态风险等局限,但是理论基础较弱且不成熟 ,目前尚无比较成功的案例。
2
第一节、统计模型
统计模型通过对实际发生的反映经济现象的数量信息进行统计归纳,从而对未来的经济现 象进行预测判别。该类模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根据研究人员的经验,选择多个与违约相关的 财务指标,基于样本数据进行初步统计分析,找出最有统计显著性的财务指标,通过对这些指 标进行评价,运用回归方法或判别方法,综合得出一个评分(或者违约概率)以区分受评主体 的信用质量。统计模型以财务信息为数据基础。常用的统计模型包括判别分析模型、广义线性 回
2020/1/10
13
3
第一节、统计模型
(2)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包括多元线性回归模型,Logit回归模型,Probit回归模型, Poisson回归模型等判别分析模型。
广义线性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
与多元判别分析的Z-score模型相比,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取消了响应变量残差的正态分布假 设,而且不需要对违约与非违约企业进行人为配对。更为重要的是,广义线性回归模型不仅能 给出样本公司违约概率的预测值,而且能够反映公司之间违约风险程度的差异,不再生硬地将 公司划分为违约与非违约两类。
(1)判别分析模型。以Altman的Z评分模型为代表。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其中,X1=营运资本/总资产,反映资产的流动性与规模特征;X2=留存收益/总资产,反映

信用风险评估鉴定方法

信用风险评估鉴定方法

信用风险评估鉴定方法信用风险评估鉴定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信用风险评估鉴定在金融领域的重要性变得日益突出。

信用风险评估是指在借贷交易中,通过对借款人的信用能力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给予其贷款并决定贷款金额和利率的过程。

信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预测借款人是否能够按时归还贷款,从而减少金融机构的风险,并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信用风险评估鉴定方法。

首先,常见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之一是基于借款人的个人信息和信用记录的评估。

这种方法主要依靠借款人过去的还款记录、收入情况、工作稳定性等个人信息来评估其信用能力。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查询信用报告、银行流水账单以及收入和工作证明等文件来收集借款人的个人信息。

然后根据借款人的个人信息,金融机构可以使用一些评分模型来评估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例如信用评分模型和违约概率模型。

其次,另一种常见的评估方法是基于贷款交易本身的评估。

这种方法主要关注借款人的贷款用途和还款来源。

借款人的贷款用途通常反映了其还款能力和风险,例如借款人用贷款来进行消费性支出可能表明其财务状况不稳定。

另外,借款人的还款来源也是评估信用风险的重要指标,例如借款人是否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以及是否有其他还款能力保障措施。

此外,一些新兴的评估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应用。

例如,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借款人的行为数据、社交网络信息等来评估其信用风险。

这种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借款人的信用能力,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信用风险评估鉴定中,还需要充分考虑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评估模型应该基于充足的历史数据和合理的假设来建立,并进行不断的验证和修正。

同时,评估过程应该具备透明度和公正性,确保评估结果的可理解性和可靠性。

总之,信用风险评估鉴定是金融领域中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

通过借款人的个人信息、贷款交易本身以及新兴的评估方法,可以对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进行准确评估,从而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并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信用评级方法

信用评级方法
以安博尔公司的工业企业评级为例信用风险的分析评价不仅对49个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对受评企业的经营环境所有权与公司治理结构业务价值盈利能力风险状况与风险管理创新能力和管理策略与管理质量及特殊事项等9个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并经过严格的评级程序最终确定受评企业的信用等级
第一部分 信用评级理论
第三章 信用评级方法
二、因素分析法
• 一、要素分析法 • (二)5P要素分析法 • 债权保障因素(Protection、Factor)。包括内部
保障和外部保障两个方面。内部保障方面要分析企 业的财务结构是否稳健和盈利水平是否正常;外部 保障方面要分析担保人的财务实力及信用状况。
一、信用评级方法概述
一、信用评级方法的具体准则 • (三)注重分析和预测现金流量 • 信用评级可以被描述为对发行人的基本信用实
力和在未来大约3至5年内的风险的谨慎评价。 与信用质量关系密切的现金流分析一般包含企 业正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流动资产和固定 资产变现可能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的其他外 部来源。一般而言,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越充足,资产流动性越强,企业的信用风 险就越小。
一、信用评级方法概述
二、信用评级方法的分类 • (三)有约束的以专家判断为基础的方法 • (2)模型分析法 • 信用评级的研究需要评级机构用科学的理论与事实
的数据相结合来解释评级的行为和证实评级结果的 准确性。在评级机构的评级方法当中,若单独利用 包含大量的定性分析的因素分析法,会导致主观判 断较多。而模型分析法是运用数学的方法进行定性 量化分析,运用被评级对象的实际数据对影响违约 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对宏观、行业、市 场及企业财务与经营等方面信息的综合分析判断, 从而发现一般规律并揭示风险。
• 这些方法相互交叉,各有特点,并不断演变。如主观评级方法 与客观评级方法中,主观评级更多地依赖于评级人员对受评机 构的定性分析和综合判断,客观评级则更多地以客观因素为依 据。在评级业的发展中,各评级公司不断总结自身经验,评级 指标也不断细化。

银行工作中的信用评级体系和方法

银行工作中的信用评级体系和方法

银行工作中的信用评级体系和方法信用评级是银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于银行的风险管理和贷款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银行工作中的信用评级体系和方法,以及其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

一、信用评级的定义和意义信用评级是对借款人或发行人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通过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经营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为银行提供决策参考。

信用评级的目的是帮助银行识别潜在的风险,降低贷款违约的风险,保护银行的资产安全。

二、信用评级体系银行的信用评级体系一般分为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两种。

1. 内部评级内部评级是银行根据自身的风险管理需求,建立的评级体系。

它主要依据银行内部的数据和分析方法进行评级,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内部评级的优点在于能够根据银行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更好地适应银行的风险管理需求。

2. 外部评级外部评级是由独立的评级机构对借款人或发行人进行评级。

这些评级机构根据自己的评级标准和方法,对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的信用评级。

外部评级的优点在于其独立性和公正性,能够为银行提供第三方的评估结果,增加了评级结果的可信度。

三、信用评级方法信用评级的方法主要分为定性评级和定量评级两种。

1. 定性评级定性评级主要依据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经营状况等方面进行主观判断,通过专业人士的经验和判断力来确定评级结果。

定性评级的优点在于能够考虑到借款人的特殊情况和实际情况,但缺点在于主观性较强,容易受到个人偏见和主观判断的影响。

2. 定量评级定量评级是通过对借款人的财务数据、经营指标等进行量化分析,利用统计模型和算法来确定评级结果。

定量评级的优点在于客观性较强,能够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但缺点在于无法全面考虑到借款人的特殊情况和实际情况。

四、信用评级的应用信用评级在银行业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贷款决策银行在进行贷款决策时,会根据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结果来确定是否批准贷款以及贷款额度和利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版权归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1信用评级质量检验方法研究 (摘要) 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风险之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的发展,对信用风险的揭示以及评级的需求随之增长,评级机构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重要作用。由于采用的评级体系和评级技术不同,不同的评级机构采用的评级符号和赋予的风险内涵可能存在不同,因此即使是对同一评级对象,不同评级机构评定的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如何验证不同机构评级体系的科学性、评级的有效性以及评级结果的准确性,不仅是监管部门及投资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评级机构提高自身公信度的重要途径。 大公评级质量检验体系由违约率检验和利差检验两部分组成,这两种检验方法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相对完备的大公评级质量检验体系。本文主要介绍债券(包括长期债券和短期债券)违约率和主体违约率的计算方法、评级质量的违约率检验方法以及债券评级质量的利差检验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评级机构的评级质量检验问题。主要内容包括: 评级质量的违约率检验方法 违约的定义 违约率的定义及分类度量 债项违约率的计算方法 主体违约率的计算方法 评级质量的违约率检验 评级质量的利差检验方法 信用评级与利差的关系 评级质量的利差检验 评级质量检验在评级系统中的作用及应用展望 评级质量检验在评级系统中的作用 评级质量检验体系的应用展望

第42期 主办: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研究所 WWW.DAGONGCREDIT.COM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05年12月27日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26号鹏润大厦B座20层 邮编:100016 电话:(8610)64606677-705 传真:(8610)84583355 邮箱:malina@dagongcredit.com 本文版权归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2

信用评级质量检验方法研究 韦艳华 王云琪 王 洋 1 引言

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最重要的风险之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的发展,对信用风险的揭示以及评级的需求随之增长,评级机构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采用的评级体系和评级技术不同,不同的评级机构采用的评级符号和赋予的风险内涵可能存在不同,因此即使是对同一评级对象,不同评级机构评定的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如何验证不同机构评级体系的科学性、评级的有效性以及评级结果的准确性,不仅是监管部门及投资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评级机构完善自身评级技术、提高自身市场公信度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信用评级的本质就是要揭示评级对象的信用风险,而违约概率是度量信用风险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因此评级结果与违约率的对应关系成为国际公认的事后检验评级机构评级质量最重要的标尺之一。可以将各家评级机构的历史违约率统计作为一个标尺,通过比较不同信用级别、不同行业债务人所对应违约率的差异来验证不同机构评级体系科学性、评级的有效性以及评级结果准确性。虽然在我国信用评级领域,无论是债券评级还是企业评级,目前均没有违约率方面的统计,但从长远来看,违约率检验是评价评级机构评级质量的最直接也是最佳的方法。 另外,债券的市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债务人的信用风险及信用质量的变化,因此债券市场的表现常常倾向于检验评级结果的准确性。长期以来,信用风险被看作是决定债务价格与债务承诺回报率的关键因素,通常隐含较高信用风险的债务合约必须向投资者承诺更高的回报率,这意味着在其他合约条款相同的条件下,债券的价格较低。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比较完备的情况下,通常较高的信用级别对应较低的信用利差和较低的信用利差标准差,因此可以通过研究信用级别与信用利差、利差标准差的关系来检验评级质量的有效性。 违约率检验和利差检验是最常用的两种评级质量检验方法。本文主要介绍债券(包括长期债券和短期债券)违约率和主体违约率的计算方法、评级质量的违约率检验方法以及债券评级质量的利差检验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评级机构的评级质量检验问题。 本文版权归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3

2 评级质量的违约率检验方法 2.1 违约的定义 违约是指债务人不能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其义务的行为,参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给出以下违约的参考定义。 债务人出现下述一个或多个事件时,认为该债务人违约: 1)有充分证据证明债务人不能全额、按期偿还其债务,包括本金、利息等; 2)债务人的任意失信行为,例如被起诉、未遵守特定条款、债务冲销、提取特别准备金、债务重组,包括本金或利息减免和延期等; 3)债务人申请破产保全或类似的保护申请。

2.2 违约率的定义及分类度量 违约率(Default Rate)指债务人未履行合约订立的义务而导致债权人发生经济损失的实际违约情况。与违约率不同,违约概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PD)是根据债务人历史和现实的实际违约情况做出的对未来一定时期违约状况的判断,是指债务人未履行合约订立的义务而导致债权人发生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或概率。在实际应用中,可采用历史违约率统计的方法来估计违约概率。 根据用途和评级对象的不同,可以选用不同的违约率度量方法,违约率的主要用途有:检验评级体系的科学性、一致性和准确性;为评级体系的完善服务;为银行、经济调控提供附加值服务。为了反映和验证不同评级业务、不同级别、不同行业间的评级差异,根据评级业务以及各种债务工具和发债主体的不同信用风险特征,对违约率的度量作如下分类:

违约率度量

分业务度量的违约率

分行业度量的违约率

主体违约率度量

债项违约率度量长期债券违约率度量

短期债券违约率度量

图1 违约率度量分类 本文版权归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4

2.3 债项违约率的计算方法 历史数据统计方法是目前评级机构普遍采用的违约率计算方法,也是未来建立信用风险模型的基础。由于不同的债项品种之间差异较大,对不同的债项品种应当采用不同的违约率计算方法。这里主要介绍长期债券和短期债券的违约率计算方法。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规定,计算累积违约率时选用的样本不应少于5年。

2.3.1长期债券的违约率计算方法 长期债券违约率的度量可采用动态群组技术,基础数据采用债务人的优先无担保等级或发行人的信用等级,群组是由各等级的发行人组成的,群组分析就是自每年年初群组建立之时开始,跟踪群组中发行人信用等级的变化和违约情况,以此来统计每个群组中各等级发行人债券累积的违约率。 计算违约率的方法大体分两种,第一种方法是用发行者数目为计算基础,第二种方法是用债务的发行金额作为计算基础。

2.3.1.1 以发行者数目为基础的违约率计算方法 (1) 年违约率 每年的违约率是基于每个动态群组计算的,它等于年初建立的由一类信用等级发行人组成的群组中发行人在该年违约的数目除以该群组中所有发行人的数目。年违约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2/)()()()(yyyyRnlRnnRnmRND−= (1)

其中: yR——第y年初建立的由等级为R的发行人组成的群组;

)(yRND——第y年等级为R

的发行人的年违约率;

)(yRnm——群组yR中的发行人在第y

年中违约的数目;

)(yRnn——群组yR

中的发行人数目;

)(yRnl——调整因素,为第y

年中因非信用相关原因(如债券到期、赎回、兼并和收

购、项目评级结束、债务转换成股票、缺乏合作等)从群组y

R中撤出的发行人数目。

(2) 平均累积违约率 平均累积违约率是通过平均边际违约率计算出来的,t年平均边际违约率)(Rndt表示 本文版权归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5

发行人在之前t年都没有违约的情况下,第t年的平均违约率,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

−=−=−=tYyyytyt

tYyyytYytRnlRnnRnmRnd000]2/)()([

)()( (2)

其中: yR——第y年初建立的由等级为R的发行人组成的群组;

)(0YytRnd——第0y年至第Y年期间,等级为R的发行人第t年的平均边际违约率;

)(ytRnm——群组yR中的发行人在第1−+ty年中违约的数目;

)(ytRnn——群组yR在第1−+ty年初仍存续(未被撤销且未发生违约)的发行人数

目; )(ytRnl——调整因素,为第1−+ty年中因非信用相关原因(如债券到期、赎回、兼

并和收购、项目评级结束、债务转换成股票、缺乏合作等)从群组yR中撤出的发行人数目。 为便于理解,这里假设样本从1998年至2006年,那么)(200619982Rnd即表示:在1998年至2006年期间,等级为R的发行人在第1年没有违约的情况下,第2年的平均边际违约率,)(20002Rnm表示在2000年初建立的由等级为R的发行人组成的群组2000R在2001年中违约

的发行人数目;)(20002Rnn则表示在2000年初建立的由等级为R的发行人组成的群组

2000

R

在2001年初仍然存续的发行人数目;)(20002Rnl表示在2001年中因非信用相关原因从群组2000R中撤出的发行人数目。

由平均边际违约率)(0YytRnd,可以计算得到平均边际生存率)(0YytRs,具体公式为: )(1)(00YytYytRndRs−= (3)

那么,等级为R的发行人T年的平均累积生存率)(0YyTRS可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001YyTttYyTRsRS∏== (4)

进而容易计算得到T年的平均累积违约率)(0YyTRND,具体公式为:: )(1)(00YyTYyTRSRND−=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