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19. 外国诗二首

19 外国诗二首
未选择的路 1.象征手法的运用 象征是诗歌中常见的艺术手法。《未选择的路》一诗,诗人抓住林中岔 路口这一具体形象,用象征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 岔路口这一具有哲理意味的艺术形象。诗人借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 路口,来阐述“如何选择人生道路”这一问题。
19 外国诗二首
19 外国诗二首
结构思路
不要悲伤 否定错误态度 不要心急 积极乐观 假如生活 快乐的 要镇静 欺骗了你 正确的态度 日子将 要有信心 会来临 伫立路口 思索选择 做出决定 选择荒路 人生之路 选择之后 难以回返 慎重选择 多少年后 叹息回顾
不断地闪出了她的形象,
而海风在冲击和飞旋, 扬起了她的轻飘的云裳?
19 外国诗二首
美丽的是这海,狂暴、阴郁, 闪烁的天空没一块蔚蓝; 但相信吧:岩石上的少女 比波浪、天空、风暴更美观。 [相关链接] 普希金在年轻时结交了一些后来成为“十二月党人”的 朋友。虽然“十二月党人”发动的俄国第一次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和农奴制的武装起义遭到反动政府的残酷镇压,但他们的进步思想深深 地影响了普希金。这一时期他的作品的主题是歌颂自由、进步,反对封
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19 外国诗二首
2.《未选择的路》中,关于“选择”这个主题,有怎样的内涵? 诗人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选择”的画面,两条路在黄色的树林里分 出,一条路蜿蜒地进入丛林深处;一条路长满荒草。作为过客的“我” 在岔路前犹豫、徘徊,因为两条路虽然风格不同,但都吸引着“我”,等 待着“我”,而“我”只能选择其一。如果仅仅是两条路的选择,诗人 也无须踌躇再三,在这里“路”有更深刻的含义,它象征着人生的旅途, 诗人面临的是人生道路的选择,难怪他难以举足。因为一旦选择了,就 无法回头。
《外国诗两首》课文评点

《外国诗两首》课文评点
《外国诗两首》课文评点
[这是诗的第一节,用动静相衬的手法描写盛夏时“蝈蝈的乐音”。
]
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
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鸟儿“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可喜的草丛”,这些景物描写展示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里“蝈蝈的乐音”浓郁、喜悦的感情色彩。
]
[这是诗的第二节,用动静相衬的手法,描写冬日“蛐蛐的歌儿”并将前一节的画面叠加起来,交织成大地的诗歌。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宁静,在炉边就弹起了
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第2节接着写在夜的寂静之中,潺潺的溪水在歌唱,这里以动写静,以动衬静,从而更显其静;然后由听觉转入视觉,引入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
]
大河银星万点,
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也闪着银色光芒。
[第3节进一步描写月光下大自然的魅力。
]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第4节又回到夜的静谧,并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以反复的吟咏造成诗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深化夜的静谧、美丽的氛围,令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情感的波荡和律动。
]。
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经典句子

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经典句子篇一:《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创作的一首著名诗歌,它以探讨人生选择和决策的主题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其中两句经典句子的分析和拓展。
1.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这句诗意味深长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在面对两条不同的道路时,选择了一条不那么常规的、少有人走的路。
这句话可以被解读为探索冒险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象征。
弗罗斯特在诗中强调了个人选择对人生产生的巨大影响,表达了一种勇敢面对未知的态度。
拓展:这句诗也可以被解读为对社会规范和传统的批判。
诗人选择了一条不那么常规的路,意味着他拒绝了被社会期望和压力所束缚,坚持了自己的独立性和个性。
这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鼓励人们勇敢地追随自己的内心声音,走出固有的框架,追求自己的真正梦想。
2.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traveled by.'这句诗传达了一种悔意,表明诗人在未来某个时刻会带着叹息来讲述他选择少有人走的路。
这种悔意可能是因为诗人意识到选择不同路径所带来的不同机遇和挑战,而他内心对于未选择的那条路始终有着一种无法消除的好奇和疑虑。
拓展:这句诗也反映了人们常常在回顾过去时感到后悔和疑虑的现象。
无论选择哪条路,总会有一种“如果我当时选择了另一条路会怎样”的思考。
这种思考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我们往往在决策的过程中陷入纠结和犹豫。
这句诗向读者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是否能够接受自己的选择并活在当下,而不是过度纠结于未选择的那些可能性呢?总而言之,这两句来自《未选择的路》的经典句子,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外国诗二首》教案(精选

《外国诗二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外国诗二首》章节,详细内容包括两首经典的外国诗篇:英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路不拾遗》和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的《哦,白昼》。
通过对这两首诗的深入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外国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两首外国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及表现手法。
2. 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分析两首诗的韵律特点及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掌握两首诗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首诗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诗歌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讲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
3. 诗歌朗读:带领学生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例题讲解:分析两首诗的韵律特点及表现手法,以《路不拾遗》为例,讲解如何鉴赏诗歌。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哦,白昼》的韵律特点及表现手法。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诗的寓意和审美价值。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诗歌、作者及创作背景。
2. 黑板右侧:两首诗的韵律特点、表现手法及鉴赏要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路不拾遗》和《哦,白昼》的异同点。
答案:相同点:两首诗都具有鲜明的韵律特点,表现手法独特。
不同点:《路不拾遗》以叙事为主,寓意深刻;《哦,白昼》以抒情为主,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
2. 拓展延伸:请学生课后查找其他外国诗歌,尝试进行鉴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两首外国诗,让学生了解了外国诗歌的魅力,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拓展延伸,阅读更多外国诗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第20课《外国诗二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确信
须要:镇静对待
面光
永远:向往未来
对明 挫未
一切:都将会过去,成为怀恋 折 来
课后练习
假如生活中遇到了困苦,我们不要怎样, 应该怎样,坚信什么?仿照诗作第一节中 作者的思路,结合自身的认识和体会说一 说、写一写。
例如: 假如 生活中遇到了困苦 , 不要 惊慌 ,不要 沮丧 !
阴暗的日子里 须要 信心 。 相信吧, 开心的日子定会到来 。
可以送给遭遇困难、身处逆境的人。
保持乐观的态度
写作特色
说理方式独特
这首诗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诗人以
平等的语气娓娓道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
,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
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
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课堂小结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告诉我们面对苦 难,要勇敢,要坚定信念,要相信苦难必将 过去,快乐终将到来,过去的,会成为人生 财富,让人回味。
文章主旨
《未选择的路》这首诗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 然界的道路,但实质上暗示的是人生之路。它 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 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在 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 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写作特色
1.富有哲理。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是一首不借助 于形象的说理小诗,诗人以平和的语气娓娓道来 ,语调亲切和婉,热诚坦率,似乎是在与你倾心 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 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 大的胸襟和坚强乐观的性格。
2.面对逆境,我们就只能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
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 力一时还不足以与之抗争,只能等待。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附习题)

伫立路口,思索选择
选择道路
决定一生
未选择
做出决定,选择荒路
人 生
的路
之
选择之后,满腹怅惘
留恋未选
无法回头
路
多年以后,回顾叹息
诗人通过叙述对树林中两条路的选择,表 现了自己对人生的思索,意在告诉人们:人生 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只能选择一条, 如果选择了就不能回头,所以我们应独立思考, 慎重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B. 未选择即是选择。
3.关于“选择”这个主题,有怎样的内涵?
如果仅仅是两条路的选择,诗人也无须踌躇 再三,在这里“路”有更深的含义,它象征着人 生的旅途,诗人面临的是人生道路的选择,难怪 他难以举足。因为一旦选择了,就无法回头。
4.从这首诗中,你能悟出怎样的人生哲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 个人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必 须慎重;人生的选择要深思、 慎取,忌草率、盲从;路要靠 自己去走,越是荆棘丛生的道 路,越能磨炼人。
1.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第一部分:劝慰人们在被生活欺骗时, 要乐观面对。
第二部分:写要相信未来,把过去变为 永久的怀恋。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结合作者写这首诗时被流放的经历,也 是指当时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的遭遇。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给予了怎样的 叮嘱?
听朗读,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注意节奏, 感受诗人的情感。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十首最出名的外国诗

十首最出名的外国诗《思绪之束》——卡尔·桑德堡【美】我想起了海滩,田野,眼泪,笑声。
我想起建造的家——又被风刮走。
我想起聚会,但每一次聚会都是告别。
我想起在孤单中运行着的星星,黄鹂成双成对,落日慌乱地,在愁闷中消隐。
我想要越过茫茫宇宙,到下一个星球去,到最后一个星球去。
我要留下几滴眼泪,和一些笑声。
《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拜伦【英】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消磨这幽深的夜晚,尽管这颗心仍旧迷恋,尽管月光还那么灿烂。
因为利剑能够磨破剑鞘,灵魂也把胸膛磨得够受,这颗心呵,它得停下来呼吸,爱情也得有歇息的时候。
虽然夜晚为爱情而降临,很快的,很快又是白昼,但是在这月光的世界,我们已不再一起漫游。
《对镜》——哈代【英】当我照我的镜,见我形容憔悴,我说但愿上天让我的心也象这样凋萎那时人心对我变冷我再也不忧戚我将能孤独而平静等待永久的安息可叹时间偷走一半却让一半留存被时间摇撼的黄昏之躯中搏动着正午的心《咏一朵枯萎的紫罗兰》——雪莱【英】一这一朵花失去了香味,它象你的吻,曾对我呼吸;那鲜艳的颜色也已消褪,不再闪耀着你,唯一的你!二一个枯萎而僵死的形体,茫然留在我凄凉的前胸,它以冰冷而沉默的安息折磨着这仍旧火热的心。
三我哭了,眼泪不使它复生!我叹息,没有香气扑向我!唉,这沉默而无怨的宿命虽是它的,可对我最适合。
《阶段》——赫曼赫塞【德】正如花会凋谢正如青春消逝生命的每一个阶段亦复如是生命会在每一个阶段召唤我们心啊预备告别过去重新开始心啊勇敢地寻找寻找新的境地我们必须离乡背井否则便要受到终身监禁心啊就是这般要不断告别辞行《像这样细细地听》——茨维塔耶娃【俄】像这样细细地听如河口凝神倾听自己的源头像这样深深地嗅嗅一朵小花直到知觉化为乌有。
在蔚蓝的空气里溶进了无底的渴望在床单的蔚蓝里孩子遥望记忆的远方。
莲花般的少年默默体验血的温泉……就像这样与爱情相恋《我已不再归去》——西梅内斯【西班牙】我已不再归去晴朗的夜晚温凉悄然凄凉的明月清辉下世界早已入睡我的躯体已不在那里而清凉的微风从敞开的窗户吹进来探问我的魂魄何在我久已不在此地不知是否有人还会把我记起也许在一片柔情和泪水中有人会亲切地回想起我的过去但是还会有鲜花和星光叹息和希望和那大街上浓密的树下情人的笑语还会响起钢琴的声音就像这寂静的夜晚常有的情景可在我住过的窗口不再会有人默默地倾听《远方》——安德鲁·怀斯【美】那天是如此辽远辽远地展着翅膀即使爱是静止的静止着让记忆流淌你背起自己小小的行囊你走进别人无法企及的远方我知道那是你心的方向拥有这份怀念这雪地上的炉火就会有一次欢畅的流浪于是整整一个雨季我守着阳光守着越冬的麦田将那段闪亮的日子《爱在身边》——歌德【德】当晨曦染红了大海时,我想起了你;当月夜穿透了流泉时,我又想起了你。
19 外国诗二首(优秀课件)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小节的意思。 伫立(思索) 决定(选择)
选择之后的怅惘 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讨论探究
1. 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 现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
表面 《在山的那边》 《行道树》 明(表面)写甲事物, 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
路
实际
2. 诗人既然写了自己选择的路,为什么却把 诗题和重点定为“未选择的路”?
听朗读,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注意节 奏,感受诗人的情感。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承认。在此后的年代中,他树立起了一位伟大
的文学家的形象。
听朗读,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注意节 奏,感受诗人的情感。
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普希金 (1799-1837) 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 史称: “俄罗斯文学之父” “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俄国文学的始祖” 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 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 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 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 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 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 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 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作业
1、词语抄写2、作业本
参考答案
自主探究:
1、生活中的不幸、失意是暂时的,我们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挫折就失去 了对未来的信心。
2、人生难免会遭到挫折,“欺骗”泛指生活中所有的磨难、挫折。
1、为什么“被生活欺骗了”还“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2、怎样理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欺骗”的含义
3、诗人为何把诗题写成“未选择的路”
合作探究
1、诗人通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在告诫我们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诗人为何选择了 “人迹更少的一条”。
3、诗中的“路”有什么深层含义/
4、《未选择的路》中“荒草”、“旅人的足迹”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3、诗中所说的“路”表面上指的是自然界的道路,实际上是指人生道路, 诗人借自然界的路来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4、“荒草”象征生活中的艰难困苦。“旅人的足迹”象征追求理想的人。
5、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一旦选择了就不能回头,因此必须慎重,不能随
波逐流。
《外国诗二首》导学案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背诵这两首诗歌。
2、感悟这两首哲理诗中蕴含的积极乐观的思想情感及哲理。
3、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知识链接
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
(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 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 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考留下深刻的印象,赋 予文章以深意,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3、诗人写作的重点不是那条已经走过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诗 人感叹人生有许多路可供选择,但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那些未走的 路,才更让人想念,让人留念。
合作探究
1、无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要失去信心,要相信一切都是短 暂的,光明必将驱走黑喑,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2、这条“人迹更少”的道路,需要人们将其开拓为一条大道,正因为如此, 这条道路才更有魅力,从中可见诗人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
4、诗人通过《未选择的路》这首诗在告诫我们什么
国学知识拓展
诗中“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张宁《苏堤春晓》)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2、《未选择的路》这首诗写于弗罗斯特38岁那年,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 重要的选择:放弃他教书职业,而选择了诗歌创作。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一 重要的人生选择。
检查预习
1、字音
瞬息()怀恋()涉足()
萋萋()幽寂()延绵()
2、释词
涉足:
伫立:
幽寂:
延绵:
自主探究
作者简介
1、普希金(),俄国诗人,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代表作《自 由颂》、《致大海》、《至恰达耶夫》。
2、弗罗斯特(),美国诗人,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代表 作《一片牧场》。
写作背景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 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邻居女儿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 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