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题库——终极形态

合集下载

地理中考专题训练和答案解析(珍藏版):地球和地球仪

地理中考专题训练和答案解析(珍藏版):地球和地球仪

专题01 地球与地球仪★★基础闯关★★1.有关地球形状和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天圆地方B.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8千米C. 地球是一个规则的球体D.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2.人们对地球形状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对地球形状认识按从古到今排序正确的是( )A. a-b-c-dB. b-a-c-dC. b-d-c-aD. a-c-d-b3.下列诗句中能够反映地球形状是球体的是( )A.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C.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D.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很久的发展历程,最早由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后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以及现代探测技术的运用,人们发现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在日常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站得高看得远、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等。

4.读地球仪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是()A. 纬线B. 经线C. 等高线D. 等温线(2)在同一个地球仪上表示的地理事物,说法错误的是()A. 按一定比例,把地球缩小后制成B. 用不同的颜色.文字.符号表示地理事物C. 地球仪能真实的反映地球形状D.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模型5.下列关于纬线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所有的纬线长度相等B. 北纬不一定都在北半球C. 所有纬线都是半圆D. 赤道以北是北纬,用字母N表示6.与120°E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是()A. 60°EB. 60°WC. 120°WD. 0°7.从北极到南极,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A. 先减小再增大B. 先增大再减小C. 一直变大D. 一直变小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经线B. 0°经线东侧为西经、西侧为东经C. 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D. 0°经线向西数值递增的是西经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说法适用于那个地区()A. 极地地区B. 赤道地区C. 回归线附近D. 极圈附近10.读经纬网图,回答下面小题。

地球物理学导论复习题

地球物理学导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1.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从固体内核至大气圈边界的整个)地球。

2.地球内部的圈层划分主要是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得出的波速分布特征。

3.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三个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南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4.地球表面的形态可分为海洋、大陆边缘、陆地,海陆地形的差异是板块运动的结果。

5.天然地震按地震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

6. 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物探方法,主要有_______勘探,_________勘探, __________勘探和_________勘探.其中是有效的物探方法是地震勘探.答: 地震; 重力; 电法; 磁法.7. 用_________方法(如爆炸,敲击等)产生振动,研究振动在_________的传播规律,进一步查明________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_______方法,叫地震勘探.8.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____________,当外力去掉以后,物体能立刻_________层状,这样的特性称为___________.具有这种性能的物体叫____________.答: 形变; 恢复; 弹性; 弹性体.9.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__________,若去掉外力以后, 物体仍旧__________其受外力时的形状,这样的特性称为_________.这种物体称为____________.答: 形变; 保持; 塑性; 塑性体.10. 弹性和塑性是物质具有两种互相___________的特性,自然界大多数物质都___________具有这两种特性,在外力作用下既产生__________形变.也产生___________形变.答: 对立; 同时; 弹性; 塑性.11. 弹性和塑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形变或___________形变.这取决于物质本身的__________物质,作用其上的外力________作用力延续时间的_____________,变化快慢,以及物体所处____________、压力等外界条件.答: 弹性; 塑性; 物理; 大小; 长短; 温度.12. 当外力作用_________, 而且作用时间又_________,大部分物质主表现为弹性性质.答: 很小; 很短.13. 当外力作用__________,且作用时间__________时, 所有物质都表现为塑性性质.答: 大; 长.14. 地球是由若干个_________组成的,其中外部圈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 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15. 地球内部圈层包括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软法圈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合称为________________.答: 地壳; 地幔; 地核; 岩石圈.16.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掌握基本的地质学原理与方法,系统掌握(地球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地震监测预测,(地质矿产)、(煤田和油气资源)勘查,(道路桥梁的)工程地球物理检测等方面的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初步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地球物理勘探试题

地球物理勘探试题

1、视电阻率:若进行测量的地段地下岩石电性分布不均匀时,上式计算出的电阻率称为视电阻率,它不是岩石的真电阻率,是地下岩石电性不均匀体的综合反映,通常以rs表示2、纵向电导:是指电流沿水平方向流过某一电性层时,该层对电流导通能力的大小。

3、各向异性系数:岩石的电阻率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即沿层理方向和垂直层理方向岩石的导电性不同,称为岩石电阻率的各向异性。

岩石电阻率的各向异性可用各向异性系数λ来表示4、视极化率:当地形不平或地下不均时,按式η=△U2/△U计算出来的参数称为视极化率。

5、衰减时 :把开始的电位差△U2作为1,当△U2变为(30%,50%,60%)时所需的时间称为衰减时S6、含水因素:测深曲线的衰减时与横轴在一起所包围的面积7、勘探体积 :长为两个点电源之间距离AB,宽为(1/2)AB,深也为(1/2)AB的勘探长方体8、扩散电位:两种不同离子或离子相同而活度不同的溶液,其液液界面上由于离子的扩散速度不同,而形成的电位。

9、卡尼亚电阻率:在非均匀介质条件下,以实测阻抗计算出的量称为卡尼亚视电阻率.它的数学表达式为:ρa=Z2(ωμ)(3)ρa—卡尼尔电阻率(Ω·m)10、趋肤深度:电场沿Z轴方向前进1/b距离时,振幅衰减为1/e倍。

习惯上将距离δ=1/b 称为电磁波的趋肤深度11、振动图:某点振幅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称为振动图12、波剖面图:某时刻各点振幅的变化称为波剖面13、视速度:沿射线方向Ds传播的波称为射线速度,是波的真速度V。

而位于测线上的观测者看来,似乎波前沿着测线Dx,以速度V*传播,是波的视速度14、均方根速度:在水平层状介质中,取各层层速度对垂直传播时间的均方根值就是均方根速度15、动校正:反射波的传播时间与检波器距离爆炸点的距离远近有关,并与反射界面的倾角、埋深和覆盖层波速有关,由此产生的时差称为正常时差,需要进行正常时差校正,称为动校正。

16、静校正:对由于地表不同检波点的高程和地表低速层的厚度、速度变化等的影响所产生时差的校正称为静校正,它包括井深校正、地形校正、低速带校正。

地球物理场论题库

地球物理场论题库

《地球物理场论》题库与答案一、填空题 (每小题 1分,共30)1. 场是时空坐标的函数。

2. 在矢量场A 分布的空间中,有向面元dS 与该面元处的A 两个矢量的点乘是矢量场A通过dS 的 通量 。

3. 矢量场的散度是一个标量场。

4. 矢量场的散度是空间坐标的函数。

5. 矢量场的散度代表矢量场的通量源的分布特性。

6. 若矢量场A(x,y,z)的散度为f(x,y,z),且f 不全为0,则该矢量场称为有源场。

7. 若矢量场A(x,y,z)的散度为f(x,y,z),则称f(x,y,z)为源密度。

8. 在场矢量A 空间中一有向闭合路径l ,则称A 沿l 积分的结果称为矢量A 沿l 的环流。

9. 一个矢量场的旋度是另外一个为矢量场。

10. 矢量在空间某点处的旋度表征矢量场在该点处的漩涡源密度11. 对一个矢量场进行旋度变换后再进行散度变化,运算结果等于012. 标量场的梯度表征标量场变化规律:其方向为标量场增加最快的方向,其幅度表示标量场的最大增加率。

13. 在有限区域内,任意矢量场由矢量场的散度、旋度和边界条件唯一确定。

14. 若矢量场A 的散度和旋度值在某区域V 内处处有为0,称该矢量场A 为调和场。

15. 描述电荷在三维空间中分布状态的函数是电荷体密度。

16. 描述电荷在二维空间的面上分布状态的函数是电荷面密度。

17. 电流密度矢量描述空间电流分布的状态。

18. 电流连续性方程描述了电荷密度 与电流密度矢量两者之间的关系。

19. 电场是在电荷周围形成的一种物质。

20. 产生电场的源泉有2个。

21. 电场的特性是对处于其中的电荷产生力的作用。

22. 处在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作用力与电场强度大小成正比。

23. 磁场是在电流周围形成的一种物质。

24. 在磁场中运动电荷所受到的作用力的方向由电荷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共同确定。

25. 线电流元Idl 在距其R 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03()4Idl R dB Rμπ⨯=⋅。

地球科学题库汇总

地球科学题库汇总

地球科学题库汇总地球科学题库单项选择题1、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A行星及它们卫星B彗星和流星体C恒星和星云D银河系和河外星系2、下列与地球上有生物存在无关..的是()A日地距离适中B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C地球的自转方向适宜D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不长3、日全食时,能看到的太阳大气层是()A色球和日冕B光球、色球和日冕C光球和色球D日冕和光球4、2001年4月15日,太阳出现特大耀斑爆发()A爆发后两三天内,短波通讯受到强烈干扰B对人造卫星的运动没有影响C爆发几分钟后极光变得格外绚丽多彩D使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少5、下图中,正确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6、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哈尔滨正在举办冰灯节B北京正在举行菊花展览C青岛海滨浴场挤满游泳的人们D兰州桃园繁花似锦7、某地区地势低平、稻田集中连片,也种植棉花和油菜,这里可能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新疆北部 D.洞庭湖平原8、本星系是指()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仙女座星系9、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为23°21',则会引起的现象是()A北极圈范围增大,南极圈范围减小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C北极出现极昼的天数增加D七月份南半球中纬度地区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减小10、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A 6月22日,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B整个北半球在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C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只有一次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D任何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角都是由太阳直射点向周围变小的11、在莫霍界面以下()A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B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降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D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12、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B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D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13、银河系属于()A不规则星系B椭圆星系C螺旋星系D棒状星系14、影响可再生资源地带性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地质 D.洋流15、在本星系群中,最大的星系是()A仙女座星系B银河系C大麦哲伦星系D小麦哲伦星系16、下列天体系统中最大的是()A本星系群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17、下列天体系统中最小的是()A本星系群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18、下列天体系统中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总星系,超星系团,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B总星系,超星系团,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C超星系团,总星系,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D太阳系、地月系,总星系,超星系团,银河系19、当太阳的氢聚变结束,氦聚变开始,太阳就会进入()阶段。

地球物理期末考试

地球物理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5个,15分)1.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等介质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利用物理学原理,通过观测和研究地球物理场的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以实现地质、环境工程勘察和找矿的一门应用科学。

2.(名,p46)重力异常的正演:已知地质体的形状、产状和剩余密度等,通过理论计算来求得异常的分布和规律。

重力异常的反演(p58):已知异常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求场源的赋存状态(如产状、形状和剩余密度等)3.(p29)正常重力场:地球可以近似地看作表面光滑,内部质量分布均匀。

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的旋转椭球体。

其表面各点的重力场称为正常重力场。

参考椭球体:地球的形状实际上并不规则,为便于计算正常重力值,我们选择一个内部物质呈均匀同心层分布,且与大地水准面偏差最小的旋转椭球体作为地球的形状,这个椭球体称为参考椭球体。

4.(p39)中间层校正:经地形校正以后,测点周围的地形变成水准面,但测点所在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或基准面(总基点所在的水准面)间还存在着一个水平物质层,消除这一物质层的影响就是中间层校正。

高度校正:消除测点相对于基点的高程差而造成的重力数据变化。

5.(p171)电法勘探:电法勘探是以岩(矿)石之间的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与这种电性差异有关的电场或电磁场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来查明地下地质构造或寻找矿产资源的一类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二、填空(35分)1.(II)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广泛应用各种岩矿石等介质物理性质或物性参数:密度、磁性(磁导率、磁化率、剩余磁性)、电性(电导率、极化率、介电常数)、放射性、导热性及弹性(弹性波速度)。

相应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为:①重力勘探;②磁法勘探;③电法勘探;④地震勘探;⑤放射性勘探;⑥地热勘探。

其中前4种勘探方法是地球物理勘探的主干方法。

2.(p3)原子总磁矩是电子轨道磁矩、自旋磁矩及原子核自旋磁矩三者的矢量和。

3.(p13)岩(矿)石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电子导电矿物或矿石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增高而上升;离子导电岩石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增高而降低。

地球物理复习题

地球物理复习题

地球物理复习题地球物理考试复习题1、什么是地球物理勘探?物探方法的局限性和多解性是什么原因?简称“物探”,是一种对天然存在的或人工建立的地球物理场进行观测,以查明地下岩体的地质构造,寻找矿产或解决各种水文、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的勘探方法。

局限性方法的灵敏度决定,多解性反演的本质决定。

物探的应用总要受到一定的地质及地球物理条件的限制,这主要是指:(1)探测对象与周围岩石间必须具有明显的,可以探测到的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或物质分布的不均匀;(2)探测对象要有一定的规模,且埋藏不太深,足以产生仪器可以发现和圈定的地球物理异常;(3)各种干扰因素产生的干扰场,相对于异常应足够微弱,或具有不同的特征,以便能够予以分辨或消除。

若不具备上述条件,则很难通过观测发现探测对象的存在。

多解性:对同一个地球物理异常的解释可以有互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这叫做物探异常的多解性。

造成多解性的原因很多,有数学解的不稳定性、观测误差、干扰因素等。

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地球深部的不可入性所带来的观测数据中“信息量”的不足,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

综上所述,于各种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所限,物探取得的成果实质上都是一定条件下的某种推论,推论和实际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差异.2、在层状介质传播过程中,影响地震波振幅的因素有哪些?用公式表述并说明?(1) 波的吸收衰减:吸收衰减A?A0e??r,f/Qv,α为吸收系数,f为地震波的频率,Q为品质因子。

(2) 地震波的能量与球面扩散:A?A0n?1i?11,说明波的振幅与波的传播距离成反比. R2in(3) 反射和透射损失:A?A0?(1?R)R3、什么是子波?大地滤波作用是指什么?介质的吸收取决于哪些因素?激发产生的尖脉冲信号在实际介质中传播时,于介质的吸收衰减作用.滤去了较高的频率成分而保留较低的频率成分,岩土介质的这种作用称为大地滤波作用。

高频成分的损失,改变了脉冲的频谱成分,使频谱变窄,因而使激发的短脉冲经大地滤波作用后其延续时间加长,分辨率降低。

地球物理勘探习题集

地球物理勘探习题集

习题全集第一章习题(重力)1.绘出下图中各点的引力、离心力和重力的方向。

2. 假定地球是一个密度均匀的正球体,位于球心处单位质点所受的引力应是多大?有人说,按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该处的引力应为无穷大(因为2lim r GM r ),对不对?为什么?3.“引起重力变化的因素就是引起重力异常变化的因素.”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4.将地球近似看成半径为6370km 的均匀球体,若极地处重力值为9.82/m s ,试估取地球的总质且J 为多少吨?5.重力等位面上重力值是否处处相等7为什么?如果处处相等,等位面的形状如何?如果重力有变化,等位面的形状又有何变化?6.从我国最南边的南沙群岛(约北纬5o )到最北边的黑龙江省漠河(北纬约54o ),正常重力值变化有多大(用赫尔默特公式计算)?7.请用赫尔默特公式计算:1)两极与赤道间的重力差是多大?2)若不考虑地球的自转,仅是由于地球形状引起的极地与赤道间重力差为多少?8.假定沿某一剖面上各点的正常重力值其大小和方向皆相同,试示意绘出当地下存在有剩余密度小于零的球形地质体时,沿剖面各点的重力分布图。

9.请考虑如图2所示的两种剖面情况,能否在地面上观测出有相对变化的重力异常来?这对重力勘探的应用条件提供了什么启示?10.请给出图3中各剖而内研究对象(划斜线的部分)的剩余密度值。

11.“同一质量的地质体在各处产生的重力异常胶应该都一样。

”你能指出这一说法的正误吗?12.若有一剩余质量为50万吨的球形矿体(可当作点质量看),当其中心埋深为100 m 时,请计算:1)在地面产生的异常极大值是多少?2)异常值为极大值的1/3的点距极大值距离为多少米?3)若该矿体与岩围密度分别为3.03/g cm 和2.53/g cm ,该矿体的实际质量是多少吨?13.解释下列名词:地磁要紊、国际地磁参考场、地磁图、IGRF .14.试述地磁场随空间、时间变化的基本特征?15.磁偏角在全球有几处为不定值?为什么?16.绘图表示一个通过重心绕水平轴自由转动的磁针其水平轴分别平行于磁子午面、垂直于磁子午面由地磁南极向北极移动时,磁针的静止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震源:地球内部发生破裂而地震的地方。

震中(震中区):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

在地球直径另一端与震中相对的称对震中。

极震区:地震时地面上受到破坏最严重的区域,由于地表局部地质条件的不同,极震区不一定是震中区。

震中距离:地面上震中到到观测点的距离,可用距离Δ表示或两点到地心距离的夹角θ表示。

地震频度:一定时间内各种类型地震(浅、深震)及各种强度地震(弱、强震)的数目。

震级:按一定微观标准(仪器观测)表示地震波能量大小的度量,用M表示。

烈度:按一定宏观标准(野外产地调查),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程度的一种度量。

纵波: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一致的波,也是可以穿过整个地球的主要的压缩的地震波,可以在第一时间到达观测点。

横波:波的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垂直的波,突起部分为波峰,凹下部分为波谷。

走时曲线:表示地震波传播距离与所需传播时间的曲线。

频散:波速对频率的依赖关系。

瑞利面波和勒夫面波均成群出现,每一群表现为一列波每列波各自的频率不同具有各自的传播速度,成为面波的频散现象。

品质因子:由于地球介质的不连续性和非完全弹性,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有能量损耗。

Q值即品质因子,定义为在一周期中质元所耗损的能量与原有能量的比值。

观测系统: 激发点与接收排列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称为观测系统。

大地水准面:假想的由地球静止海水面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

垂线偏差:地面同一点的铅垂线与其在椭球面上对应法线的夹角θ,表示大地水准面的倾斜。

固体潮:在日月引潮力的作用下,固体地球产生周期性形变的现象。

磁暴:当太阳表面活动旺盛,特别是黑子极大期时,太阳耀斑爆发次数增加,太阳耀斑辐射出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及高能电子、质子束。

其中高能带电粒子(质子、电子)形成的电流冲击地球磁场,引起电离层变化,同时引起地球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发生急剧不规则变化。

地磁脉动:由太阳风对地磁场引起及地球磁层内部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短周期磁场扰动现象。

太阳静日变化:以一个太阳日为变化周期的地磁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