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6加几》公开课教案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7、6加几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用迁移的学习方法,主动探索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2.会用多种方法来口算,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优化大数加小数的口算方法。
3.在交流、合作中,初步具有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思路:在多种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复习铺垫新的一年快到了,老师想带大家去儿童乐园,想去吗?这里有几张入场券,成功闯过下面三关的小朋友就能拿到免费的入场券。
(1)第一关(拆一拆)10(8,)10(7,)10(6,)(2)第二关(算一算)9+4=9+5=9+8=9+6=2+9=9+3=说一说9+4的计算过程。
(3)第三关(说一说)8+2+4=147+3+2=126+4+7=17二、情境引入,自主探究1.教学例1恭喜大家!这么多人都拿到了儿童乐园的入场券,没拿到的,也别泄气,后面还有机会。
你们知道儿童乐园都有什么好玩的吗?碰碰车8元激流勇进7元水上滚球5元旋转木马6元观览车4元过山车9元请在上述项目中选择不同的两项,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1)要求玩碰碰车和水上滚球一共多少元?怎样列式?(8+5)(2)8+5=□你是怎么算的?(有困难的小朋友可借助小棒)(3)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学情预设:①从8开始,接着数9、10、11、12、13;②从1开始数,1、2、3、4、5 (13)③用小棒从左边拿出2根放在右边凑成10,10与3合起来是13;④用小棒从右边拿出5根与左边凑成10,10与3合起来是13.(4)摆一摆请用小棒操作的同学到台前摆给大家看一看。
追问:为什么要从左边拿2根放在右边?为什么要从右边拿5根放在左边。
(5)体验算法:出示儿童乐园的游戏项目:碰碰车8元激游勇进7元水上滚球5元旋转木马6元观览车4元过山车9元请选择不同的两项,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8、7、6加几》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8、7、6加几》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8、7、6加几》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6、7、8的加法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的意义,能够熟练地进行6、7、8的加法运算,并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加法运算的理解和掌握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逐步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
同时,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差异较大,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能够熟练地进行6、7、8的加法运算。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6、7、8的加法运算。
2.理解加法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进行加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配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物品,用于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运算。
3.练习题:准备一些加法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如水果店、动物园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法的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图片中的物品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6、7、8的加法运算。
引导学生发现加法运算的规律,如“加1等于加上一个单位”、“加2等于加上两个单位”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加法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8、7、6加几》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8、7、6加几》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并会说8、7、6加几的算式。
2.能用算珠和手指表示8、7、6加几的算式。
3.能正确地计算出8、7、6加几的结果。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PPT2.班级数学教具:算珠、算数卡片3.红、黄、蓝色卡片(分别写上8、7、6)4.教学单元练习册5.教学音乐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老师拿出红、黄、蓝色卡片,分别展示给学生看,然后问学生:红色卡片代表多少?(学生回答:8)。
2.老师继续问:黄色卡片代表多少?(学生回答:7)。
3.最后问:蓝色卡片代表多少?(学生回答:6)。
4.老师说:“现在我们要一起来学习8、7、6加几的算式。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步:示范和教学1.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算式:8+2=。
2.老师用算珠演示8加2的过程,让学生观看。
3.老师问学生:8加2等于多少?然后让学生用手指指出正确答案。
4.老师再写下算式:7+3=,重复上述步骤。
5.最后写下算式:6+4=,重复上述步骤。
第三步:练习1.老师发给学生算数卡片,让学生自行配对算式和结果。
2.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8、7、6加几的练习题。
第四步:巩固1.老师播放快乐的数学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做8、7、6加几的运动。
2.老师随机叫学生上台做一道8、7、6加几的算式,其他同学鼓掌鼓励。
第五步:总结1.老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8、7、6加几的算式和计算方法。
2.老师鼓励学生多做练习,熟练掌握8、7、6加几的计算。
四、作业布置1.布置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作业。
2.让学生回家用手指和算珠练习8、7、6加几的算式。
五、教学反思1.学生是否能熟练掌握8、7、6加几的算式?2.是否需要加大练习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朿对老师们教学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8、7、6加几》公开课教案

3 () 3 ()() 42、口算9+3= 10+7= 8+1= 10+3= 9+7= 8+2= 7+3= 6+4=8+7= 7+6= 6+6=对于9+3、9+7可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8+7= 7+6= 6+6=该怎么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8、7、6加几,板书课题:8、7、6加几二、新授1、出示教科书P103的第1题的主题图3 3 或 3 410 10教师:①为什么要把6分成3和3?②为什么要把7分成3和4?完整的说一遍。
(对于说得好的掌声表扬。
)讲评完后,特别要强调:做题时要认真看题,仔细计算,才能算对。
千万不要做小“马虎”。
(3)6+5独立计算,汇报思考过程三、巩固练习1、练习。
完成教科书P104“做一做”的第2题。
2、下课了,大家都回到了家,可是有些数字宝宝找不到家了,你们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家吗?11 12 13 158+7 8+5 6+7 6+6 7+4 7+5拿出手中自己做的门牌号,是多少你们就举多少。
准备好了藏在手中,出,收。
3、转盘游戏。
(师说一个数,学生转转盘,转到是几,就和几相加。
师生交换)。
设置奖励机制“智慧星”。
三、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用凑十法去做8、7、6加几)。
《8、7、6加几》教学反思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离不开计算,计算贯穿于数学教学中。
下面,我就我执教的《8、7、6加几》进行反思。
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但在教学中却有许多抽象的内容,为了让孩子充分的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老师不仅要适时地对孩子进行引导与点播,而且也要创设吸引孩子的情境,这些生动的情境让孩子们喜欢数学、喜欢学数学,同时也带动着他们积极思考,在愉快的气氛中解决了抽象的问题。
进而实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接下来我将研讨的过程简要说一说:最初,我是这样设计的:以复习导入,直接出示8加几,在练习中导出7、6加几,最后进行巩固练习。
在试讲后,我们学校领导和一年组其他教师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展开了讨论,并总结出落实的方法:呈现多种方法,让孩子动手操作,圈一圈,摆一摆逐步理解凑十法。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8.2《8、7、6加几》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8.2《8、7、6加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说出8、7、6的顺序,并能根据提示将它们加在一起。
2.能够用实物或图形的形式展现8、7、6相加的过程。
3.能够运用加法口诀表背诵8、7、6相加的结果。
4.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8、7、6相加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
1.8、7、6的顺序和相加的结果。
2.用实物或图形展示加法运算过程。
3.加法口诀表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
1.黑板、彩色粉笔
2.实物或图形的8个小球、7个小球、6个小球
3.加法口诀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手持8、7、6个小球,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数量,引导学生完成任务:“8、7、6加几?”
2. 学习教材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8、7、6的数目,让学生根据提示相加,并将结果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规范书写。
3. 实物展示
教师提供实物小球,让学生亲自操作,将8、7、6个小球相加的过程呈现出来,让学生形象记忆。
4. 口算练习
教师带领学生背诵加法口诀表,深入理解8、7、6的相加结果。
5. 拓展应用
教师给出实际案例,要求学生将8、7、6相加的结果运用到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8、7、6的相加规律,能够通过实物展示和口算练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加法计算。
六、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相关练习并复习加法口诀表。
本教案对一年级学生学习《8、7、6加几》这一数学知识做了详细的教学设计,通过实物展示、口算练习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8、7、6加几》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8、7、6加几》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学习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游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1)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加法知识,如5+3、4+2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加法计算8+5、7+6等?2.探索新知(3)教师引导学生发现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3.实践应用(1)教师出示生活情境题,如购物、游戏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如8+4、7+3等,让学生独立计算。
(2)学生互相检查,纠正错误。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合作过程中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1.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六、教学反思1.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对于实际问题缺乏敏感度,需要进一步培养。
3.课堂气氛有待提高,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掌握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活动:利用教具或实物,如小棒或水果,直观演示8、7、6加几的计算过程。
学生活动: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教具,并尝试自己表达计算过程。
对话示例:教师:“我们来看看8加3等于几。
假设我们有8根小棒,再加上3根,谁能告诉我要怎么数呢?”学生A:“我可以先数出8根,再数3根,然后把它们加起来。
”教师:“很好,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9,10,11,12,13。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8、7、6加几》教案3篇

【导语】《8、7、6加⼏》本节课是在学⽣学习和掌握了9加⼏的基础进⾏的,计算加法的⽅法与上节相同。
学⽣对⽤“凑⼗法”解决问题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动⼿操作、⽐较、实现知识的迁移过程。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 教学内容: 8、7、6加⼏ 教材分析: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队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直接的影响,本节课的内容是在9加⼏的基础上学习的,对各种算法如“点数”,“接着数”,“凑⼗”都已经有了⽐较,本节课主要是要求学⽣能⽤“凑⼗”进⾏计算。
教学评析: ⼀、情境⼊课,初探8加⼏算法 师:星期天上午,⼩朋友们到公园去玩,先来了8个⼩朋友,⼜来了3个,⼀共要买⼏张门票呢? ⽣:13张。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1:数出来的。
⽣2:从8接着往后数5个,就知道了。
⽣3:8+5算出的。
师:先来了8个,⼜来了5个,可以⽤加法8+5来算,(板书:8+5)那怎样进⾏计算呢?能⽤⼩圆⽚摆摆,说说吗? 学⽣操作 师:谁先来? ⽣:从5个⾥拿出2个给8,就有10了,加起来就是13了。
师:为什么要拿2个给8呢?谁能说的具体点啊? ⽣:以为8和2可以凑成10,从5⾥借2个给8是10,然后10和3加起来就是13了。
师:说得真好,表扬他。
板书8+5=13 / 23 10 师:看到8,想到了2,8+2=10,10+3=13,谁能来说说? ⽣1、2说 师:同桌说⼀说 练⼀练,8+38+68+48+78+8(抽⼏题说算法) 评析:本课主要是在9+⼏的基础上,对凑⼗法有⼀定基础上继续来学习8加⼏,7加⼏及6加⼏。
以为有了9加⼏的铺垫,学⽣已经能基本借助⼿中的学具进⾏凑⼗的计算,从教学实录可看出,学⽣在学习8加⼏时已经⽐较得⼼应⼿了,教师通过适当饮弹,让学⽣通过操作,积极得出计算的⽅法,⽆论是算法还是算理都⽐较清楚明了,了突出了学⽣学习的主体。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7、6加几》教案(精选12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7、6加几》教案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7、6加几》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7、6加几》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8、7、6加几》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继续巩固“凑十法”,能逐步脱离实物正确口算8、7、6加几。
2、在观察、交流、比较中的活动中,理解并会运用“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计算规律,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学习中不断获得自信心,能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些计算方法,如点数、接着数、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和“凑十法”等,其中“凑十法”是进位加法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它具有规律性强、易于理解、过程简捷等特点。
即体现了十进制记数法的优越性,同时也是后继的学习的基础。
通过前测发现,一些学生能正确计算8、7、6加几,但在访谈中发现学生是在学前经过了家长的反复训练,只是能知道计算结果,不明白计算方法,属于机械的计算。
重点难点逐步脱离实物正确口算8、7、6加几,体会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1.师: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复习数的组成)2.今天我们一起乘车去公园,看看谁能准确的算出车票上的结果?选择9+4借助摆小棒说明计算方法?活动2【讲授】从具体到抽象,真正理解计算方法1.创设情境,引发探究(1)大家看,汽车来到了公园门口,这里有许多人在等着买票,你们知道共有几个小朋友吗?应该买多少张门票呢?(出示主题图)(2)生汇报并交流。
你是怎样知道的?①数的②接数法③8+52.动手操作,理解计算方法8+5该怎么算呢?把你的想法用学具摆摆,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填写框架图,再现计算方法。
4、回忆,形成表象请你闭上眼睛回忆一下8+5的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数上《8、7、6加几》公开课教案
执教:张标洪
开课时间:2012--12--0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数学课本(2012版)第一册第91页例2、“做一做”中的3题和练习二十一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具准备:
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9+5= 9+2= 9+7= 9+4= 9+6=
口算完后请学生说说9加几的方法。
2、填一填
8+( )=10 7+( )=10 6+( )=10
3、算一算
8+2+6= 7+3+5= 6+4+2=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创设情境:体育课可好玩了,瞧,同学们都在跑步呢。
观察主题图,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跑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忙算一下,好吗?
2、学生独立算。
3、汇报交流,指名说说是用什么办法计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讲解8十5的凑十过程(可以用小棒或圆片摆一摆),同时板书计算过程。
4、师: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你们还有其他办法计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跑步?”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再观察情境图,列出算式7十6或6+7,并讲解其凑十过程,边听边板书计算过程。
5、小练习:
学生汇报。
(教师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
6、师小结8
、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把8、7、6分别凑成l0,然后用lO再加上剩下的数。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做一做”第1题。
“圈一圈”,完成凑十的过程,再算出得数。
2、教科书“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出凑十过程,再填在书上。
3、教科书“做一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二十一第1题。
先让学生口算,再让学生把算式写出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见课时达标。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