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2010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2010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2010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考试注意:1、本试卷共28题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莫嫌荦确坡头路,。

(《东坡》)2、过尽千帆皆不是,。

(《梦江南》)3、,人约黄昏后。

(《生查子·元夕》)4、柳魂花魄都无恙,。

(《风止》)5、傲杀人间万户侯,。

(《沉醉东风·渔夫》)6、,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秋思》)(二)词曲赏析,完成第7—8题(4分)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7、曲中“杨花雪”的意思是。

(2分)8、关汉卿在《别情》中写到:“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最恰当的理解是()(2分)A、写杨花飘散如雪,人的心情忧伤烦躁,以景衬人。

B、表现人物独自依阑,情恋行人,内心的失落的孤单感。

C、把杨花似雪的飘落比喻人物送别心情的纷繁无绪。

D、写送别人怕杨花妨碍视线,阻挡目送行人,表现了难舍难分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9、与本曲作者并称为“元曲四大家”的其他三位分别名为、、。

(3分)10、开首二句,作者以六个名词并列,分别用“孤”“落”“残““轻”“老”“寒”等六个感情色彩一致的词加以点染,使得整幅画面笼罩着一派的气氛。

(2分)11、在这首小令中,以动感打破画面沉寂的句子是()(3分)A、孤村落日残霞B、轻烟老树寒鸦C、一点飞鸿影下D、白草红叶黄花(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树难去易夫杨横树之即生,倒树之即生,折而树之又生。

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则毋生杨矣。

夫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2)夫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倒着去种它马上就能活,折断它再去种又能活。

2010-2011学年民中九年级语文(上)期中检测试卷

2010-2011学年民中九年级语文(上)期中检测试卷

2010-2011学年民中九年级语文(上)期中检测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卷首寄语:亲爱的同学,这学期的学习已至一半,这份试卷将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

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你可要认真审题,看清要求,仔细答题了!加油!第I卷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恹.( yā n )恹槲.( hú)树狡黠.( jié) 坦荡如砥.( .dǐ)B 楠.( nán )木阔绰.( chuò ) 挑剔.(tī)惴.( zhuì )惴不安C秀颀.( q í ) 皲.( jū n )裂谩.( màn )骂锲.( qì)而不舍D 猗.( yǐ)郁脱臼.( jiù ) 诓.(kuāng )骗彬.(bīn )彬有礼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地大物博拨苗助长浮想联篇阔绰B.死心塌地不屑置辩纵横绝荡皲裂C.温文尔雅冥思苦想不可思议流连D.声色俱历舍生取义战战兢兢谄楣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

B 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C. 王伯年作为小区保安,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大家做好每一件事。

D. 部分西方媒体别.有用心...地剪接西藏“3 ·14 ”事件的图片,歪曲报道事实真相。

4.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2分)A.是否有坚强的意志,是一个合格党员的关键参考要素。

B.通过这次测验,使我们明白了学习要精益求精的道理。

C.我们全校的学生将来都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学。

D.“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句话,写诗的适用,为文的也适用。

()。

(2分)5下面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浒》中头脑简单、粗野率直的鲁提辖听说柴进被藏在枯井中不知生死,便脱得赤条条,手拿两把板斧下井解救。

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无答案)

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无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语文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20分)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7分)1.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分)从“华山人墙”到“长江人链”,不同的年份,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代,“60后”大学生和“90后”大学生,在危难关头、危急时刻,表现出同样的担当、同样的责任、同样的抱fù____、同样的价值jué____择,闪耀着同样璀璨..( )( )夺目的人性光辉,奏响了时代的主旋律。

2.下列文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3分)①童话色彩只是《格列佛游记》的表面特征,尖锐而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

②光未然的《黄河颂》,通过歌颂黄河,表达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与不屈的意志,对于不愿做亡国奴的炎黄子孙来说,极富性,使人涌起一股誓死保卫祖国的万丈豪情。

A.深沉煽动情不自禁 B.深刻煽动忍俊不禁C.深沉鼓动忍俊不禁 D.深刻鼓动情不自禁3.体会下面段落的结构特点,再举一例,使之成为一组排比句。

(3分)不是每一道江河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4.下面文段在表情达意上有两处毛病,请选出所在句子的序号,并改正。

(4分)①精神上的贫富悬殊已经有目共睹,物质上的何尝不也发生着两极分化?②好在一个人只有耐得贫困,自甘寂寞,总还可以为灵魂守一家园,不致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上流离失所。

③认清贫困和寂寞乃是心灵高贵者在这个时代的命运,困惑中倒也生出了一些坦然。

(1)病句序号:改正:(2)病句序号:改正:5.名著导读。

(4分)_____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玄德曰:“谁能当之?”_____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_____耳。

”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九年级语文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九年级语文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九年级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①六月是富足的时节。

②热风像钢琴家的纤细的手指,弹奏着大地这架钢琴,奏出雄浑的诗歌。

③茏罩在绿色麦浪下的大地,将给予人们一分丰收的喜悦。

(1)给加点字注音。

(1分)纤.细()给.予()(2)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1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3)文段中,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1分)2.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注音有错误的一项()。

(2分)A.教诲(huì)狭隘(ài)淳朴(chún)处置(chǔ)B.应酬(yìnɡ)欺侮(wǔ)浸渍(jìn)歼灭(jiā)C.肖像(xiāo)懦弱(rú)附和(hè)立即(jí)D.玫瑰(ɡuī)友谊(yì)供给(ɡōnɡ)斥责(chì)3.选出下列各组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A.莫名谈笑风声巧妙绝伦永往直前B.狼籍蜂拥而至不屑置辩微不足道C.殉职寻人启事漫不经心不言而喻D.装订戒骄戒燥无精打采格物致知4.下列人物和故事情节描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关羽,曾为曹操斩颜良、诛文丑。

后来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回到刘备身边。

在攻打樊城时,水淹七军威名远扬,终因骄傲轻敌兵败麦城。

《三国演义》B.起义军中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了生辰纲。

他还用双掌连环计攻克了祝家庄;激发林冲火并王伦,确立了晁盖的地位。

宋江死后不久,他病死在宋江墓前。

《水浒传》C.红孩儿初见唐僧时,装扮成一个顽童,骗取唐僧的同情。

后来,他又假扮观音抓住了猪八戒。

孙悟空装扮成牛魔王来救八戒,红孩儿用自己的生日测验“父亲”的真假。

《西游记》D.王熙凤一出场就先声夺人:我来迟了。

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2010-2011学年度期中模拟试题及答案1

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2010-2011学年度期中模拟试题及答案1

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2010-2011学年度期中模拟试题及答案1内容预览:九上期中模拟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填写相应的汉字。

(4分)撇开喧嚣,抛开烦恼,独自(xiǎng)①受温馨的书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书犹如浩(hàn)②无边的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péng)③湃。

我仿佛是大海里的一叶扁舟,欣赏着变huàn ④奇异的风景,感受着人生的乐趣。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2分)A.罗格曾盛赞北京奥运会是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一些国家的运动员对中国的偏见化为乌有。

B.那位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少年,在朋友无微不至的关心下,他那颗冰冻已久的心终于茅塞顿开,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C.鸟巢体育馆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服。

D.刘谦表演的魔术能从观众的喜好与需求出发,大胆实践,不断推陈出新。

3、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

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低级趣味。

①多读如果彻底②少读如果彻底③多读而不求甚解④少读而不求甚解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④⑤D.①④⑥4、古诗词名句默写。

(8分)①壮丽河山:《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写雪景:,,欲与天公试比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洞庭湖:气蒸云梦泽,。

②情趣自然:《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

《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

③多愁善感:《武陵春》中将“愁”化无形为有形:,载不动许多愁。

《虞美人》对“愁”的形象比喻是:问君能有几多愁,。

试题 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九年级语文检测试题

试题 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九年级语文检测试题

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题九年级语文本试卷共8页,分三部分,共22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卷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考生号、姓名;同时填写考场试室号、座位号。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4分)一、基础知识与运用(6小题,19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深邃.(suì ) 睿.(ruì )智一抔.( póu )黄土廓然无累.(léi)B.参.(cēn)差襁.褓(qiáng) 恪.( kè )尽职守成吉思汗.(hán)C.栖.(qī)息禁锢.(gù) 重蹈覆辙.(chè) 强聒.(guō)不舍D.造诣.(yì) 滞.(zhì)留怒不可遏.(jié) 锲.而不舍(qiè)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旁鹜不言而喻大惊小怪自知之明B. 浩瀚一代天骄慧星袭月恼羞成怒C.斟酌面面相觑化为乌有气吞斗牛D.诘难红妆素裹无与伦比涕泗横流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三十年来,社会沧桑巨变....,《读者》做精神家园守望者的宗旨始终未变。

B.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C.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D.网络交友已是许多人玩腻了的游戏,可有些年轻人依然乐此不疲....,一个个前赴后继地扎进去。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同学们在考场上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B.有关部门严肃处理了某些加油站擅自哄抬汽油价格。

C.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D.岳麓山的深秋真是人们欣赏麓山红叶、登高望远的好时候啊。

2010--2011学年度上九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度上九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度上九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亲爱的同学,理想本身就是一份完美的答卷,把你的思维与试卷融合在一起,相信你能愉快、轻松地走进理想的世界。

一、积累与运用(请根据不同的要求完成下列各题,共35分)1,细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答题。

(5分)平凡是荒原,孕育着掘起,只要你肯开拓;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深邃.,只要你肯积累。

平凡是一场惊险搏击之后的休憩.,是一次辉煌追求之后的沉思。

平凡是告别了无知的炫耀之后的成熟,是终止了浅薄的狂忘之后的深沉。

平凡不是人生之光的暗淡,不是生命之火的息灭,不是超然物外的冷漠。

⑴给加点字注音。

(2分)休憩.深邃.⑵本段文字中有三个错别字,请把它们圈出来,并将正确的字工整地写在下面空格内。

(3分)2,对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流人物:这里指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B、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襁褓:这里把澳门归属于祖国领土的情况生动比喻为在母亲的襁褓中。

)C、科学界的腐败问题,很多并没有太多改变,有的违规者依然如故,有的反而更加春风得意....。

(春风得意:指违规者称心如意,未受处罚反而志得意满。

)D、对于这篇在自己专业范围以外的学术论文,这位编辑读得颇费力气,望文生...义.地做了评点。

(望文生义:这里指根据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

)3,自然美有两种,一种是刚性美,一种是柔性美。

古人的哪两句诗,分别体现了这两种美。

()(3分)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B.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4,下面说法得体的一项是()(3分)A、联欢会快要开始了,该来的还没有来,大家再等一下。

B、别慢吞吞地拦在前面行不行,老头,你不忙别人还忙哩。

2011年九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2011年九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2011年九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题及答案2011年九年级语文上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题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伫立(zhù)扒窃(bā)什物(shí)戛然而止(jiá)B.嗤笑(chī)菜畦(qí)提防(dī)毛骨悚然(sǒng) C.阴霾(mái)荫庇(pì)恣睢(suí)根深蒂固(dì) D.亵渎(xié)禁锢(gù)汲取(jǐ)随机应变(yìng) 2、综合性学习。

(4分)火灾是威胁人类安全的主要灾害,成为仅次于旱灾、水灾的第三大灾害。

我市某校九(1)班组织以“预防火灾从我做起”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并邀请你参加。

活动一:看图示,练疏散(2分)请根据下面安全疏散示意图,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九年级的最佳疏散线路(不超过40字)。

最佳疏散线路:活动二:编节目,作宣传(2分)三句半是我国民间的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曲艺,一般要求押韵,诙谐搞笑。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仿照前后句子样式,补写其中一节。

材料:楼内失火逃生时不坐电梯。

穿过烟雾逃生时,应尽量用湿物裹身,捂住口鼻,身体贴近地面顺墙向安全出口方向疏散。

当楼梯被烈火、浓烟封闭时,可通过窗户、阳台,逃往相邻建筑物或寻找没着火的房间。

如果烟味很浓,房门已经烫手,说明大火已封门,再不能开门逃生,此时应将门缝塞严,泼水降温,信号呼救待援。

防火灾,说安全(三句半)锣鼓一敲上台前,我们四人来表演。

说说防火安全事,宣传!关注消防图保险,珍爱生命最为先。

千千万万得注意,当然!万一火情到身边,沉着冷静别慌乱。

火势不大消灭掉,乐观!,。

,!消防事业不一般,与我与你紧相连。

时刻防火别大意,平安!说上一段三句半,说好说赖请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一、基础整合。

(25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楠.木(nán)陆蠡.(lí)淅.沥(xī)馨.香(xīn)B.韶.华(shào)猗.郁(yǐ)阔绰.(chuî)蘸.水(zhàn)C.按捺.(nà)皲.裂(jūn)秉.公(bǐng)狡黠.(xiá)D.谩.骂(màn)干瘪.(biě)喷嚏.(tì)羼.水(chà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坦荡如底拨苗助长浮想联篇B.惴惴不安不屑置辩契而不舍C.温文尔雅彬彬有礼不可思议D.声色俱历充耳不闻奄奄一息3.结合句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B.“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母亲吓得只是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

(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C.(孔乙己)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君子”能够安于穷困)D.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形容轻微的雨声)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4.根据提示按原文填写古诗文句子。

(10分)(1)大漠孤烟直,。

(2)“舟”常见于古代文人骚客笔下,但妙用不同。

孟浩然的“,端居耻圣明”表达的是深感无人引荐,不能出仕为官,为民谋利的惭愧苦衷;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设的是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刘禹锡的“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诗人异常达观的态度;李白的“仍怜故乡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是诗人对故乡无限留恋、依依不舍之情。

(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运用借代和拟人创造性地写出暮春风雨后花叶神采的词句是。

5. “社区文化建设”综合实践题。

(6分)“群贤社区”开展社区文化创建活动。

作为社区成员的你,请参与下面的主题活动。

(1)设立文化长廊社区新建的文化长廊,用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展示群贤社区在“创文明,建和谐”活动中取得的成果。

现在设置了“邻里剪影”和“爱心快递”两个栏目,请你根据这一主题,仿照已有栏目名称,为文化长廊再设置两个栏目(不要与已有的栏目名称重复)(2分)栏目一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2)倡导文明习惯(2分)社区文化建设从消除不良行为习惯开始,针对社区内还存在的诸如违章搭建、乱停车辆、乱倒垃圾、放养宠物、践踏草地等不文明现象,社区开展了“从我做起,净化家园”的“温馨提示”活动,请你就社区内的某一不良现象写一句温馨提示语,不超过15字。

不文明现象:温馨提示:(3)主持纳凉晚会(2分)为进一步增进社区邻里关系,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群贤社区决定举办一场“夸夸咱的好邻居”纳凉晚会。

作为晚会主持人的你,请设计一段“开场白”。

_二、文段阅读。

(45分)(一)古文阅读。

(15分)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复若赋,则何如?”...,更若役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即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6.解释加点词:(4分)专___________ 戚___________ 毒___________ 莅事者___________ 向___________ 蹙______________ 虽_____________ 食______________7.翻译(2分):君将哀而生之乎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8.文段表达方式是,运用的主要写法是,起到的作用(3分)9.蒋氏自陈心曲的中心句是(2分)10.联系全文,我们可看出:这种蛇,毒之剧,蒋氏三代捕蛇人,遭遇之悲惨,而蒋氏却感到“熙熙而乐”,请简析:“蒋氏真感到快乐吗?”(2分)11.“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2分)A.面山而.居 B.君将哀而.生之乎 C.则驰然而.卧 D.吾恂恂而.起(二)课内文段阅读。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13分)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

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2.填空。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作者所批驳的敌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所采取的批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⑥段作者提出了一个针锋相对的论点,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13.阅读⑦~⑧段,分析作者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读第⑨段,分析作者得出怎样的结论?文中加点的“筋骨和脊梁”“状元宰相”分别指的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从中可以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文段阅读。

父爱陷阱(12分)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

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

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

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

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

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

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

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

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地饥饿。

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

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

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

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

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

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

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

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

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

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

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

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