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现有扶贫题材文艺作品统计表
学校国家扶贫日活动总结5篇

学校国家扶贫日活动总结5篇篇1我校国家扶贫日活动于XX年XX月XX日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关爱贫困学子,共创美好未来”,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关注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
在活动筹备阶段,我们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工作。
我们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吸引了大量师生和社会人士的关注。
同时,我们还积极联系了当地贫困地区的学校和家庭,了解了他们的实际需求,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活动当天,我们首先举行了开幕式,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强调了教育扶贫的重要性,并呼吁大家积极参与其中。
接着,我们进行了文艺表演环节,师生们带来了精彩的歌舞表演和诗歌朗诵,展现了贫困地区学子的艺术才华和坚韧品质。
此外,我们还设置了互动环节,如现场捐赠、慰问信撰写等,让参与者能够直接感受到贫困学子的困境,并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还特别注重宣传和推广,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发布活动进展和感人瞬间,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贫困学子的现状,并参与到帮扶行动中来。
此外,我们还积极联系了当地媒体和公益组织,寻求更多的支持和资源整合。
经过此次活动,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成果。
首先,活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参与,共有上千名师生和社会人士积极参与其中,共筹集善款数十万元,为贫困地区学子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其次,活动不仅关注贫困学子的物质需求,更注重他们的精神成长和学习进步,通过后续的跟踪和帮扶措施,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步。
最后,活动还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师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教育扶贫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总结经验教训时,我们认为本次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活动宣传方面还可以更加广泛和深入一些;在资源整合方面还可以更加全面和细致一些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不断改进和优化后续的活动策划和组织工作努力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此。
“精准扶贫”题材戏剧作品中“第一书记”人物形象塑造研究

2021-07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精准扶贫”题材戏剧作品中“第一书记”人物形象塑造研究苏静(四川音乐学院,四川成都610021)摘要院以“精准扶贫”为题材的戏剧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充分发挥着戏剧作品的艺术审美和社会功能。
“第一书记”在以“精准扶贫”为题材的戏剧作品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人物形象塑造既要有真实性,也要有艺术性,应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并在引领和教诲人心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第一书记;形象塑造;艺术审美;社会功能中图分类号:J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20-0126-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20.060一、前言以“精准扶贫”为题材的戏剧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将现实生活展示给广大观众,充分发挥戏剧作品的艺术审美和社会功能。
“第一书记”是选派到村镇担任党组织负责人的优秀党员,源于日常生活,通过艺术表演,将要反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事迹展现在观众面前,“第一书记”的服饰、发型、妆面等人物形象设计元素都应符合作品主题思想和精神内涵。
艺术源于生活,将生活的厚实从生活中“拔”出来,戏剧艺术作品中的角色比生活中的人物更加符号化,而又展现出生活原本的样子,并最终回归于生活,被观众所认同,这是艺术高于生活的最好印证。
“第一书记”的角色塑造是直观的艺术形象,在反映剧目主题和精神内涵的基础上,使观众获得美好的艺术享受,而不是单纯对生活原型的再现。
“第一书记”的外部形象塑造既要有真实性,也要有艺术性,应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并在引领和教诲的意义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生活是底座:形象塑造是生活语言戏剧化的立体表现近年来以精准扶贫为题材的剧目众多,包括展现党员扶贫真情付出的事迹,显示帮扶群众观念转变的过程、涌现农村家庭日渐富裕的现实等内容。
这些作品以戏剧的形式,展示农村面貌的蜕变和农民生活品质的提升,阐扬精准扶贫的实质和内涵。
乌海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

乌海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密押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听叶芝讲爱尔兰“聊斋”柳青①即便在他的那个时代,叶芝也被视作一个神神叨叨的爱尔兰人,他一辈子对神秘世界信以为真,垂垂老矣时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早在28岁上,叶芝就在童年生活过的爱尔兰西北海岸村庄采风,和当地农人聊天,收集各种传说和故事,就跟我们这儿的蒲松龄一样,整理结集了一本爱尔兰版《聊斋》——《凯尔特的薄幕》。
②在叶芝看来,若没有天堂、地狱、炼狱和仙境,只这荒芜人间对于讲故事的人而言显然是不够的。
比起所有理论,他更喜欢听到象牙门在铰链上转动的声音,也相信只有穿过这道撒满玫瑰的门槛的人,才能窥到远方牛角门的幽幽光亮——在西方传说里,象牙门通向幻境,牛角门抵达真实。
③象牙门吱吱呀呀地打开,那个世界如此截然不同,其实也就一句话概括:此乃鬼魂出没之地。
在那些终日听着惊涛拍岸的小村子里,农夫村妇们尽讲些荒诞不经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总是一些鬼怪和仙人,他们和我们比邻而居,各自相安,偶尔的,两个世界有些交集。
这些讲故事的人贫穷、严肃,他们的讲述里有种优雅的机智,和一种奇特的放肆,他们生存的地方荒芜至极,但他们头顶的天空总布满神奇莫测的云彩④某一天,叶芝和他一个“终身远离辘辘车轮声”的朋友,以及一个通灵的小女孩,在爱尔兰西部的海滩上散步,他们走到一个传说仙人们活跃的地方。
《乡村国是》:脱贫攻坚战中精神与智慧的文学呈现

《乡村国是》:脱贫攻坚战中精神与智慧的文学呈现作者:黄承伟来源:《中国扶贫》2017年第22期优秀的文艺作品始终来源于伟大的实践。
我国正在进行的脱贫攻坚战,无疑是一场伟大而特殊的“战争”,现在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做出決策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亲自发动、亲自策划、亲自挂帅、亲自督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扶贫开发的新思想新观点,做出了新部署特别是提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
他进山区、走边疆、访老区、入海岛——通过这张蜿蜒曲折的扶贫路线图,人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承诺与担当,领袖的大国情怀也跃然纸上。
令人欣喜与感动的是,在这场令世界瞩目的脱贫攻坚战中,从中央到地方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动人瞬间。
这些感人的故事、动人的瞬间隐含着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基因的激活,是每一个中华民族儿女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重建。
这样一场伟大的实践,为文艺家的创作提供了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鲜活素材。
毫无疑问,这场伟大实践为作家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以文学作品的方式助推脱贫攻坚,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形式新颖,使命光荣,意义重大。
湖南籍青年报告文学作家纪红建的长篇报告文学《乡村国是》就是文艺扶贫的一个尝试,也是全景式描写共和国脱贫攻坚的鲜有佳作。
在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指导支持下,纪红建耗时两年多,深入六盘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等脱贫攻坚主战场,走过湖南、云南、甘肃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9个县(区、县级市)的202个村庄,实地采访当地脱贫老乡和众多扶贫工作者,带回200 多个小时的采访录音,整理出100 多万字的采访素材。
历时8个月整理、思考和创作,完成了这部近40万字的报告文学作品。
作品用报告文学形式记载我国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历史诗篇,尤其描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践行以人民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国梦打响了一场波澜壮阔脱贫攻坚战的宏大画面。
《山海情》:扶贫题材电视剧的艺术呈现

2021/11上文艺直通车热播冷评《山海情》:扶贫题材电视剧的艺术呈现阴王嘉晖摘要: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之下,涌现出了一批扶贫题材电视剧,虽然数量多质量却参差不齐。
剧情悬浮、刻板说教的主题表达、人物形象扁平化等问题使得扶贫题材电视剧难“破圈”。
扶贫题材电视剧《山海情》凭借现实主义的选题,从乡土情结到家国情怀的主题阐释,以及多元化的人物塑造突出重围,成为扶贫题材电视剧中的精品。
关键词:《山海情》现实主义家国情怀扶贫题材电视剧(以下简称“扶贫剧”)承担着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肩负时代命题的扶贫剧通常从全知视角进行宏大叙事,囿于刻板说教。
悬浮的剧情、说教意味浓烈的主旨阐述、人物形象的脸谱化塑造,是导致扶贫剧难“破圈”无法吸引年轻观众的主要原因。
相较其他同类作品,《山海情》从乡土出发以家国情怀为核心命题,少了悬浮的剧情和脸谱化的人物,多了一份生活的质感。
本文将从选题、主题、人物塑造三个方面,分析《山海情》的艺术呈现方式。
现实主义之选题我国著名剧作家、戏剧理论家洪深先生曾言:“凡一切有价值的戏剧,都是富于时代性的。
换言之,戏剧必须是一个时代的结晶,为一个时代的情形环境所造成,是专为了这个时代说话,也就是这个时代隐隐的一个小影。
”作为社会现实生活的媒介反映,电视剧承载着传递时代声音,诠释时代主题的重要使命。
《山海情》的创作团队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从诸多扶贫案例中选取宁夏涌泉村这一个“小影”,其展现的条件之艰苦、扶贫工作之难、扶贫干部之用心并不囿于闽宁镇的扶贫工作,而是展现了这一时代人民生活的面貌,赞扬了那些为扶贫工作奉献自我的人们。
《山海情》怎样体现时代性?该剧以真实扶贫案例为蓝本,以现实主义创作观为核心,为观众展现了“早上煮洋芋,中午蒸洋芋,晚上烤洋芋”的贫困山村,展现了吊庄移民的艰苦生活,同时也展现了扶贫的成果。
所谓现实主义电视剧,即“此类电视剧描摹人生百态与时代氛围,在丰富的现实社会背景中映现出普通人的生命状态与精神境界,从而折射了当代中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透露出创作者对于人生、社会的深层思考。
乡村振兴视域下扶贫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突破——以《八月桂花开》为例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味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入了新阶段。
随着政策的深化与推进,系列乡村题材电视剧应运而生,描绘了农村脱贫致富之路,呈现了美丽的乡村景观。
电视剧《八月桂花开》聚焦中国梦主题、立足精准扶贫实际,宏大背景与细节叙事相结合真实展现了乡村风貌。
该剧既反映了我国扶贫事业的累累硕果,又展现了大别山地域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百态,解读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理念与“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理念,强调了精神扶贫的重要性,展现了新时代农村的山乡巨变。
一、乡土记忆的情感认同和文化传承互文性理论最先由克里斯蒂娃正式提出并确立,脱胎于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巴赫金的对话主义思想,通常被用来阐释两个以上文本间发生的互文关系,包括两个具体或特殊文本之间的关系;某一文本通过记忆、重复、修正,向其他文本产生的扩散性影响。
[1]历史与文本作为刻画现实的重要媒介,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相关的互文关系。
《八月桂花开》这部扶贫剧作为一个文本,既对历史性层面上的红色记忆做了回顾,又对现实社会中的精神扶贫做了重塑,历史与现实的界限被打破,观众被引导进情景当中,情感认同被进一步激发。
(一)精神扶贫:从“十二山鬼”到“十二山神”的转变《八月桂花开》展现了贫困地区在国家扶贫政策支持下,通过勤劳和智慧实现脱贫致富的故事。
其中,从“十二山鬼”到“十二山神”的转变,象征着贫困地区人们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的转变。
贫困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贫困,主要体现在物质匮乏、资源缺乏以及收入水平低下等问题导致的物质生活方面出现的困难;另一种是精神贫困,主要体现在思想、意识以及观念上出现问题从而导致精神上出现问题。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精准扶贫一直以来是我国关注的农村帮扶重点,不仅要在物质上做到对农村的扶贫,同时还要从精神层面加强对贫困落后地区的扶持。
“十二山鬼”代表着贫困地区的人们在贫困状态下形成的消极、落后的思想和观念。
历届“五个一工程” 文艺图书优秀作品奖名录整理

历届“五个一工程”文艺图书优秀作品奖名录整理第十届“五个一工程”文艺图书优秀作品奖(8部) (2)第九届“五个一工程”文艺图书优秀作品奖(11部) (2)第八届“五个一工程”文艺图书优秀作品奖(65部) (2)第七届“五个一工程”文艺图书优秀作品奖(63部) (4)第六届“五个一工程”文艺图书优秀作品奖(52部) (7)第五届“五个一工程”文艺图书优秀作品奖(40部) (8)第四届“五个一工程”文艺图书优秀作品奖(33部) (10)第三届“五个一工程”文艺图书优秀作品奖(20部) (11)第二届“五个一工程”文艺图书优秀作品奖(14部) (11)第一届“五个一工程”文艺图书优秀作品奖(10部) (12)第十届“五个一工程”文艺图书优秀作品奖(8部)1.《藏獒》(中国出版集团) 、2.《青铜葵花》(江苏省委宣传部) 、3.《长征》(中国出版集团)、4.《国家干部》(中国作家协会) 、5.《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上海市委宣传部) 、6.《护士长日记:写在抗非典的日子里》(广东省委宣传部)7.《笨花》(中国出版集团)、8.《张居正》(湖北省委宣传部) 。
第九届“五个一工程”文艺图书优秀作品奖(11部)1.《“三基本”教材》(中央党校)、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俗读本》(中组部)、3.《社会主义义利观:面向21世纪的价值选择》(河南)、4.《五星红旗》(河北)、5.《省委书记》(辽宁)、6.《中国历代小品画》(山东)、7.《国家行动:三峡大移民》(江西)、8.《远去的驿站》(湖北)、9.《中国共产党历史图志》(上海)、10.《解读生命丛书》(北京)、11.《健康忠告》(广东)。
第八届“五个一工程”文艺图书优秀作品奖(65部)1.《中国共产党简史》(党史研究室)2.《邓小平理论青少年读本》(教育部)3.《社会主义历史、理论与现实》(安徽)4.《新中国经济史》(中央党校)5.《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凝聚新论》(云南)6.《信念丛书》(湖南)7.《中华人民共和国50年图集》(上海)8.《中国京剧史》(中国文联)9.《中国美术史》(山东)10.《日出东方》(新闻出版总署)11.《大雪无痕》(吉林)12.《妈妈的心有多高》(北京)13.《我和爸爸妈妈共同的话题——做人与做事》(广西)14.《抗美援朝战争史》(总政)15.《甲骨学一百年》(社科院)16.《社会主义:20世纪的回顾与前瞻》(湖北)17.《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海南)18.《读懂毛泽东》(四川)19.《邓小平理论学生读本》(福建)20.《为了理想——党史文物中的风云岁月》(辽宁)21.《市场经济与村镇文化建设》(河南)22.《从民主新路到依法治国——为人民民主奋斗80年的中国共产党》(江西)23.《中国边疆经略史》(河南)24.《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陕西)25.《区域经济学原理》(经贸委)26.《新中国铁路50年》(铁道部)27.《李自成》(团中央)28.《历史的天空》(新闻出版总署)29.《大法官》(山东)30.《我在天堂等你》(总政)31.《我亲爱的祖国》(中国作协)32.《台湾风云》(广西)33.《智慧风暴》(新华社)34.《台湾老兵》(河北)35.《创世纪情愫——来自中国西部女童教育的报告》(河北)36.《共和国的脊梁——“两弹一星”功勋谱》(黑龙江)37.《云天红霄——人民卫士方红霄》(云南)38.《藏族文化发展史》(甘肃)39.《中国戏曲发展史》(山西)40.《中国现代版画经典文献》(湖南)41.《绿色未来丛书》(天津)42.《可持续发展知多少》(广东)43.《漫画金头脑丛书》(北京)44.《我是寒星》(内蒙古)45.《蛙鸣》(黑龙江)46.《壮丽画卷——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文献研究室)47.《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发展》(总政)48.《〈资本论〉与中国经济理论热》(中央党校)49.《“十五”规划战略研究》(计生委)50.《现代谎言——李洪志歪理邪说评析》(新闻出版总署)51.《林则徐》(福建)52.《汽车城》(上海)53.《无悔的岁月——我们姐妹的人生道路》(残联)54.《天地男儿》(人民日报)55.《世纪壮举——中国扶贫开发纪实》(安徽)56.《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天津)57.《今天我是升旗手》(江苏)58.《一户人家五十年》(浙江)59.《甘肃藏敦煌文献》(1—2卷)(甘肃)60.《传统的批判——从传统看精神文明建设》(统战部)61.《壮丽天河——雅鲁藏布江两岸四十年变迁实录》(西藏)62.《新世纪西部农民读本》(贵州)63.《走进帕米尔》(《为民爱民的好医生吴登云》系列读物之一)(新疆)64.《人权:从世界到中国——当代中国人权的理论与实践》(中组部)65.《新时期民主集中制及其监督的理论与实践》(中纪委)第七届“五个一工程”文艺图书优秀作品奖(63部)1.《壮丽中华》(云南)2.《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发展思想导论》(新疆)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海南)4.《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史》(修订本)(黑龙江)5.《草房子》(江苏)6.《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实证研究与政策选择》(湖北)7.《中国读本》(辽宁)8.《中国863》(山西)9.《抉择》(公安部)10.《一个中国孩子的英雄喜剧》(广西)11.《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甘肃)12.《透视达赖》(西藏)13.《伟大的军事家周恩来》(总政)14.《当代社会主义的若干问题》(重庆)15.《道德建设论》(湖南)16.《邓小平理论在广东》(广东)17.《中国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部)18.《中国农村改革20年》(河北)19.《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社科院)20.《1997中国区域发展报告》(新闻出版署)21.《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历史大事记》(党史研究室)22.《中国人民解放军70年图集》(上海)23.《中国移民史》(福建)24.《中国制造》(中国作协)25.《我是太阳》(新闻出版署)26.《突出重围》(新闻出版署)27.《补天裂》(北京)28.《走出硝烟的女神》(总政)29.《世纪木鼓》(云南)30.《起点━━中国农村改革发端纪实》(安徽)31.《’98长江大决战》(陕西)32.《万众一心》(总政)33.《神奇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河南)34.《21世纪的100个科技难题》(吉林)35.《科学的丰碑━━20世纪重大科学成就纵览》(山东)36.《大科学家讲的小故事》(湖南)37.《男生贾里全传》(上海)38.《童谣童画》(山东)39.《我的父亲邓小平》(浙江)40.《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江西)41.《不知道的世界》(团中央)42.《红蚂蚁自然丛书》(北京)43.《我的中国》(江西)44.《众志成城━━98长江抗洪图》(湖北)45.《苍山如海》(湖南)46.《爱心与教育》(四川)47.《中国舞蹈》(《文化艺术丛书》之一)(文化部)48.《中国珍稀野生动物摄影作品集》(中国文联)49.《南京百年风云》(江苏)50.《鸽子树的传说》(安徽)51.《漫游新科技世界丛书》(天津)52.《三千孤儿和草原母亲》(内蒙古)53.《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河北)54.《知识经济论》(山西)55.《历史巨变中的伟大工程》(天津)56.《红帆船诗丛》(浙江)57.《构筑现代经济的核心:面向新世纪的中国金融改革》(广西)58.《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中央党校)59.《自强之歌》(中国残联)60.《中华商德》(中央统战部)61.《中国儿童智力方程》(全国妇联)62.《南极漠野探秘━━一个新闻记者的亲身经历》(人民日报)63.《蓝色的宝库━━21世纪的海洋开发》(科技部)64.入选理论文献电视专题片21部65.《改革开放二十年》(广电总局)66.《伟大的旗帜》(广电总局)67.《光辉历程》(党史研究室)68.《共产党宣言》(广电总局)69.《新中国外交》(北京)70.《风雨钟山路》(江苏)71.《共和国之魂》(江西)72.《不可战胜的力量》(湖北)73.《大荒涅(般下加木)》(黑龙江)74.《澳门岁月》(广电总局)75.《周恩来》(广电总局)76.《刘少奇》(广电总局)77.《共和国元帅叶剑英》(广东)78.《人间正道》(上海)79.《春风绿南粤》(广东)80.《国格赋》(陕西)81.《法制中国》(山东)82.《西部彩虹》(四川)83.《为了亿万职工的权益》(总工会)84.《邓小平来辽宁》(辽宁)85.《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江苏)第六届“五个一工程”文艺图书优秀作品奖(52部)1.爱心与教育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棒槌鸟儿童文学丛书沈阳出版社3.宝贝当家少年儿童出版社4.车间主任山东文艺出版社5.城市街道党的建设天津人民出版社6.大众高技术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7.道德读本(跨世纪公民读本之一)吉林文史出版社8.邓小平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9.地球保卫战新蕾出版社10.地球家园山西教育出版社11.东部热土青岛出版社12.光辉的旗帜二十一世纪出版社13.汉藏小朋友手拉手相约在21世纪西藏人民出版社14.红军长征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5.花季雨季海天出版社16.禁毒教育通俗读本广西教育出版社17.精神之火——中华民族精神与当代青少年使命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8.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读本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刘先平大自然探险长篇系列中国青年出版社20.龙蝙蝠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1.绿色风彩丛书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2.绿洲经济论新疆人民出版社23.马克思主义史人民出版社24.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北京出版社25.漫画科学史探险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26.民族大家庭南海出版公司27.你是一座桥长江文艺出版社28.情与理(人生价值丛书之一)河北人民出版社29.人间正道人民文学出版社30.人生幸福论中国青年出版社31.人与自然会性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32.生命的追问作家出版社33.生命甘泉的追寻者——模范团长李国安解放军出版社34.世界科技发展史画库会性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35.天地无情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36.维护祖国统一简明读本新疆人民出版社37.我要做好孩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38.西藏布达拉宫文物出版社39.现代大中型企业经营与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40.现代企业制度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41.小鳄鱼丛书海燕出版社42.写给年轻妈妈中国妇女出版社43.鸦片战争史福建人民出版社44.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陕西人民出版社45.真理,您告诉我——青年理论学习百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46.中国儿童智力方程中国妇女出版社47.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上海教育出版社48.中国院士浙江文艺出版社49.中国珍稀野生动物摄影作品集中国摄影出版社50.中华三德歌安徽教育出版社51.中华正气歌江西美术出版社52.走出贫困——西海固反贫困农业建设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第五届“五个一工程”文艺图书优秀作品奖(40部)1.爱我家乡,爱我辽宁丛书辽宁教育出版社2.陈龙传群众出版社3.赤子丛书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4.大国长剑——中国战备导弹部队纪实作家出版社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思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6.当代中国的唯物辨证法——邓小平著作中的哲学思想中国青年出版社7.邓小平军事活动图集长城出版社8.邓小平设计中国改革开放实录辽宁人民出版社9.邓亚萍河南教育出版社10.第二次世界大战通鉴会性天津人民出版社11.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福建人民出版社12.高原雪魂——孔繁森山东文艺出版社13.孤儿泪山西人民出版社14.精编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5.科学的历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6.毛泽东军事思想原理会性解放军出版社17.内蒙古民族团结史远方出版社18.南方有嘉木浙江文艺出版社19.青春风景创作丛书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陕西文物旅游博览陕西旅游出版社21.神脑聪仔接力出版社22.帅星升起丛书广东教育出版社23.图说高新技术应用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4.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史西藏人民出版社25.西藏历史档案荟萃文物出版社26.心灵长城——中华爱国主义传统安徽教育出版社27.早年周恩来江苏教育出版社28.战争启示录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9.中国的妇女人权四川人民出版社30.中国革命史话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31.中国国防科技报告文学丛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32.中国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武汉出版社33.中国市场经济法律问题丛书贵州人民出版社34.中国新疆壁画全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35.中国自然地理知识丛书商务印书馆36.中华当代少年小说丛书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37.中华少年奇才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38.中小学生普法教画册南海出版公司39.筑起我们新的长城江西人民出版社40.走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经济管理出版社第四届“五个一工程”文艺图书优秀作品奖(33部)1.《国脉所系——现代化与稳定》(福建)2.《当代中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湖北)3.《新三字经》(广东)4.《童规——少儿行为规范教育丛书》(江苏)5.《生命之歌》(浙江)6.《北京通史》(北京)7.《中国农村大写意》(湖南)8.《中国母亲》(江西)9.《跨世纪的一代——中国少年“五自”丛书》(陕西)10.《巴蜀情——邓小平与四川》(四川)11.《河南人口资源环境丛书》(河南)12.《图片中国百年史》(山东)13.《中国当代科技精华丛书》(黑龙江)14.《中华文明史》(河北)15.《托起明天的辉煌——当代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丛书》(山西)16.《中国大西南在崛起》(广西)17.《百年风云丛书》(天津)18.《西北灾荒史》(甘肃)19.《共和国领袖的故事》(浙江)20.《西藏畜牧业走向市场的问题与对策》(西藏)21.《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简明读本》(新疆)22.《中国人权丛书》(辽宁)23.《黑眼睛丛书》(海南)24.《长城万里图》(新闻出版署)25.《邓小平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上海)26.《论邓小平人民民主专政思想》(公安部)27.《中国革命斗争长篇报告文学丛书》(总政)28.《我们的母亲叫中国》(团中央)29.《邓小平新时期军事理论研究》(总政)30.《光辉的旗帜行动的指南——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全总)31.《绿色年华丛书》(总政)32.《中国历代艺术》(新闻出版署)33.《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央党校)第三届“五个一工程”文艺图书优秀作品奖(20部)1.《中华五千年美德丛书》(天津)2.《中国有个毛泽东》(青年版、少年版江西)3.《邓小平文艺思想研究》(陕西)4.《国有企业总体改革论》(河南)5.《广西经济发展战略总体构想》(广西)6.《中国国家能力报告》(辽宁)7.《山西经济上新台阶对策研究》(山西)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浙江)9.《二十六史大辞典》(吉林)10.《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山东)11.《高科技知识丛书》(江苏)12.《跨世纪的丰碑——中国希望工程纪实》(安徽)13.《中华英烈大辞典》(黑龙江)14.《北京教育丛书》(北京)15.《雷锋精神在福建》(福建)16.《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新论》(内蒙古)17.《英汉大词典》(缩印本上海)18.《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与管理》(青海)19.《敦煌艺术之最》(甘肃)20.《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贵州)第二届“五个一工程”文艺图书优秀作品奖(14部)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系列(浙江人民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中国西北地区开发与向西开放》(宁夏人民出版社)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河南人民出版社)4.《走出封闭》(湖南出版社)5.《爱我中华》丛书(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6.《邓小平生平、思想研究丛书》(辽宁人民出版社)7.《中国自然灾害灾情分析与减灾对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8.《民族团结教育读本》试用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9.《早陨的将星》丛书(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0.《首钢改革》(北京出版社)11.《经营谋略图画》(江西美术出版社)12.《百将传奇》(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3.《中华魂》丛书(山东人民出版社)14.《敦煌古乐》(甘肃音像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第一届“五个一工程”文艺图书优秀作品奖(10部)1.中国共产党七十年图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中国社会主义问题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3.科学世界观——新时期简明哲学读本(山东人民出版社)4.信念与使命——与青年知识分子谈谈社会主义问题(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5.我的经济观(1)(江苏人民出版社)6.黄河防洪志(河南人民出版社)7.当代中华科技英才丛书(1991年完成)(广西科技出版社)8.内蒙古大辞典(内蒙古人民出版社)9.孙子兵法连环画(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0.红旗飘飘画丛(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乡村情感延续与人物形象构建:中国乡村题材影视剧的美学表达

972023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1]影视界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围绕“脱贫攻坚”这一时代主题,将扶贫脱贫故事搬上银幕,《金色索玛花》《山海情》《十八洞村》《一点就到家》《一个都不能少》《西河恋歌》《芍药花开》等影视剧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真实记录、展现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中国故事。
一、无法割舍的乡土情结研究中国影视的发展史可见,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影坛百花齐放,不管是八九十年代的《芙蓉镇》《庐山恋》《黄土地》《秋菊打官司》《那人那山那狗》,还是进入21世纪以来的《喊山》《白鹿原》等,不难发现乡村作为影视的主流叙事背景时,观众在观影时“回望乡村”的过程中,主观意识中不断找寻中国人民根深蒂固的千年农耕历史的文化记忆,而这找寻的过程不仅是每个人无法割舍的乡土情结,更是观众对于乡村文化的情感延续。
(一)守土情怀自古以来,农民和土地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中国农民亲土地、爱土地的习惯早已植根于每个人的心中,因为土地在整个社会生产的进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负载万物、生养万物,是人类生活的起源,所以中国农民具有浓重的守土情怀,“乡恋”情节成为了中国农民心理结构的重要特点。
正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到的一样:乡土中国的根在土里,向土里讨生活,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土地神作为最近于人性的神,管着乡间的一切闲事。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
只有直接有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像植物一般的在一个地方生下根。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2]农民们早已习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重农思想早已印刻在心中,不到迫不得已的境地他们是不会离开故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