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参考文献

合集下载

主要参考文献_管理学原理_[共3页]

主要参考文献_管理学原理_[共3页]

主要参考文献1.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 著.管理学[M].孙健敏等译.第九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M].第十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3.周立华.王天力.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4.谭力文.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陈劲.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杨文士,焦叔斌等.管理学[M].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7.周三多,陈传明等.管理学[M].第五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8.李品媛.管理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03)9.迈克尔·E·波特,竞争优势[M].姚宗明等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10.彼得·圣吉,第五项项修炼[M].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994.11.帕斯卡尔,阿索斯.日本的管理艺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7.12.加雷思·琼斯,珍妮弗·乔治,查尔斯·希尔.当代管理学 [M].李建伟、严勇、周晖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3.姚莉.现代企业管理[M].第2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14.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第六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5.R.韦恩.蒙迪、罗伯特·M·诺埃.人力资源管理[M].第六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16.彼得·F·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孙耀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17.克劳德·小乔治著.管理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8.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M].第2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9.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伦敦:朗曼-格林出版社,1924.20.李长武.近代西方管理思想史[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21.姚莉.企业战略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22.周三多,邹统钎,战略管理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3.张平华.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之路[M].北京:机构工业出版社,2004.24.赵涛.管理学常用方法[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25.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之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6.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27.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任务书中主要参考文献

任务书中主要参考文献

任务书中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指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或部分内容进行参考或引用的文献。

在任务书中,主要参考文献是指在任务书中直接引用的文献,它们对于任务的完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因不同的学术领域和出版物而异,但常见的格式包括:
1. 专著: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份。

2. 期刊文章: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

3. 网页:作者,文章题目,网址,访问时间。

在任务书中,主要参考文献的列出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相关性:参考文献应与任务的主题或内容密切相关,有助于任务的完成。

2. 权威性:优先选择权威学者或机构的文献,其观点和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3. 最新性:优先选择最新出版的文献,以确保参考的内容与当前学术界的最新进展一致。

4. 适当性:参考文献的数量要适当,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任务的完成。

5. 准确性:参考文献的引用要准确无误,避免因引用错误导致学术不端行为。

总之,主要参考文献是任务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任务的完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支撑。

选择合适的参考文献有助于提高任务的质量和水平。

重要参考文献30篇

重要参考文献30篇

重要参考文献30篇[1]Jeremy, Munday.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 [M].London: Routledge, 2001.[2]曹剑杰. 浅析西方三大通讯社的体育新闻报道[J]. 中国记者, 1997.[3]曹乔卉. 漫谈英语体育新闻标题翻译[J]. 学术之窗, 2008[4]陈建军. 从“目的论”的角度看《布波族:一个社会新阶层的崛起》之中文译本[J]. 中国翻译, 2004.[5]陈静芳. 《新闻英语通》.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6]崔光虎. 论经济新闻英语词汇的隐喻[J]. 湖北经济学院报, 2006.[7]杜思民. 英语体育新闻修辞特色[J]. 新闻爱好者, 2009[8]方梦之. 翻译新论与实践[M]. 青岛出版社, 2002.[9]冯婕. 外刊新闻标题的理解与传译[J]. 上海科技翻译, 1995, 4.[10]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11]郝勤. 体育新闻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2]黄勤. 我国的新闻翻译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上海翻译, 2007.[13]黄焰结. 足球新闻标题欣赏与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 2007.[14]贾文波. 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的启示[J]. 上海翻译, 2007.[15]金琪. 论VOA体育英语词汇的隐喻[J]. 科教文汇, 2008.[16]廖志勤. 英文新闻标题及其翻译策略[J]. 中国科技翻译, 2006, 2.[17]刘江伟. 基于目的论的体育新闻汉译研究[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18]马国力. 体育英语[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9]马骏婷. 体育新闻及体育新闻英语汉译[D].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7.[20]孟蓓. 照应衔接与英语体育新闻语篇翻译[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21]孟莲芬,韦建军. 体育翻译中词义的选择[J]. 上海科技翻译, 1997.[22]邱艳. 谈电视体育新闻翻译技巧[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3]汤琼,孙秀清. 奥运会及国际体育比赛英语[M].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2.[24]肖奚强. 略论体育新闻的语言特色[J]. 世界汉语教学, 1998.[25]徐辉. 浅谈体育英语中的英汉翻译技巧[J]. 科技信息, 2009.[26]许明武. 新闻英语与翻译[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27]张海琳. 体育英语的特点及其英汉翻译[J]. 教育在线, 2009[28]张建. 新闻英语文体与范文评析[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29]张锦兰. 目的论与翻译方法[J]. 中国科技翻译, 2004.[30]庄金玉. 体育新闻莫“杀气”太重[J]. 新闻知识, 2004.其他相关文献70篇[1]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2]Nord, Christina. T 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Explained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Pinkham, Joan. 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 [M]. Beijing: Foreign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4]Reiss, Katharina.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 Limitations[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5]包惠南. 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6]蔡基刚. 英汉词汇对比研究[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7]陈刚. 英汉语句型结构的差异及其对写作教学的指导意义[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2): 58-60.[8]陈立珍. 跨文化英汉词汇对比研究与英汉翻译[A].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 2006.[9]陈声柏.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建构[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85-89.[10]陈小慰. 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对某些翻译方法的新思考[J]. 中国翻译,2000(4): 9-12.[11]陈毅平. 中式英语的特点与演变[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4):513-516.[12]程镇球. 论汉译英的几个问题[M]. 北京:北京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1998.[13]杜瑞清, 姜亚军. 近二十年中国英语研究述评[J].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2001(1): 37-41.[14]杜云辉. 东西方思维差异与跨文化交流[J]. 中国科技翻译, 2000(11): 31-33.[15]冯婕. 外刊新闻标题的理解与传译. 《上海科技翻译》, 1995.[16]郭超人. 《体育新闻选》. 新华出版社, 1999.[17]过家鼎. 注意外交用词的政治含义[J]. 中国翻译, 2002(11): 59-60.[18]海彪. 谈外国体育名词. 术语的翻译.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1994.[19]韩怀伟, 赵宏凌. 语料库支持的汉化思维在英语写作中的迁移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6): 55-57.[20]何明珠. 英语无灵主语句的理解与翻译[J]. 外语教学, 2003(9): 50-55.[21]吉灵娟. 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专业口译教学的启示[A].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 2006.[22]季清芬. 中西方思维差异在翻译中的影响[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4(4):28-29.[23]贾红霞. 从翻译目的论谈译员译前的准备工作[J]. 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6(12): 87-90.[24]贾文波. 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的启示[J]. 上海翻译, 2007(2): 9-14.[25]贾毓玲. 从《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谈如何克服“中式英语”的倾向[J]. 上海科技翻译, 2003(4): 26-28.[26]江娟. 浅析汉英赛事报道标题的文体特征.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05.[27]金积令. 汉英词序对比研究—句法结构中的前端重量原则和末端重量原则[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8(1): 28-35.[28]孔君. 论英语新闻文体与汉译. 2003.[29]李长栓. 汉英语序的重大差异及同传技巧[J]. 中国翻译, 1997(3): 4.[30]连淑能. 论中西思维方式[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2): 40-46.[31]林建冰. 体育汉英/英汉翻译的“特效处理”.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3.[32]刘亦庆. 《文体与翻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6.[33]刘银燕. 中式英语,你在使用吗?—《中式英语之鉴》评介[J]. 外语教学,2002(5): 94-95.[34]彭菲. 国际体育新闻的编译技巧. 《体育周报》, 2008[35]丘悦,彭斌. 报刊新闻英语的翻译. 《广西大学学报》, 2001.[36]任小平. 外交口译的灵活度[J].中国翻译, 2000(5): 40-44.[37]任晓霏. 从形合和意合看汉英翻译中的形式对应[J]. 中国翻译, 2002(3):33-35.[38]孙卫,王听,使体育标题抢眼的“新闻六种武器”,《新闻知识》2006.[39]谭载喜. 中西翻译传统的社会文化烙印[J]. 中国翻译, 2000(2): 14-18.[40]王东风. 一只看不见的手—论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操纵[J]. 中国翻译,2003(9): 16-23.[41]王宏江,我国当代体育报纸现状分析,《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42]王弄笙. 汉英翻译中的Chinglish [J]. 中国翻译, 2002(2): 31-35.[43]王弄笙. 十六大报告汉英翻译的几点思考[J]. 中国翻译, 2004(1): 56-59.[44]王倩. 从复合句零主语指代看汉英语言思维的差异[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9): 41-45.[45]吴静. 从英汉思维差异看中式英语的成因[J].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 46-48.[46]吴潜龙. 《英美报刊文章阅读》.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47]吴群. 语义贯通, 语句变通—把握“人称”和“物称”的转换[J]. 中国翻译,2002(4): 84-87.[48]吴文子. 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语译文中一些值得商榷的译例[J]. 上海翻译, 2006(2): 76-78.[49]武卫. 英文体育报刊的语言特点,《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50]肖军石. 《汉英,英汉翻译初探》,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51]肖腊梅,刘建平. 体育英语词汇特点分析.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4.[52]肖悉强. 略论体育新闻的语言特色. 《世界汉语教学》, 1998.[53]徐亚男. 外交翻译的特点以及对外交翻译的要求[J]. 中国翻译, 2000(3):35-38.[54]许明武. 《新闻英语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55]杨明. 汉语思维与话题对英汉互译过程中主位推进的影响[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9): 1-8.[56]杨雪. 电视体育新闻的编译技巧,《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5.[57]姚里军. 《中西新闻写作比较》,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58]张海涛. 英汉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J]. 中国翻译, 1999(1): 21-23.[59]张健. 《新闻英语文体与范文评析》,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60]张经浩. 与奈达的一次翻译笔谈,《中国翻译》,2000.[61]张璐. 体育新闻英语文体研究,《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62]张美芳. 功能加忠诚[J]. 外国语, 2005(1): 60-65.[63]张南峰. 从奈达等效原则的接受看中国译论研究中的价值判断,《外国语》1999.[64]张雯. 英汉词义的差异与翻译[J]. 安徽大学学报, 1998(3): 124-128.[65]张晓平. 体育中的英语习语. 《大学英语》,2002.[66]张援远. 谈谈领导人言论英译的几个问题[J]. 中国翻译, 2004(1): 55.[67]仲伟合, 钟钰. 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 中国翻译, 1999(3): 47-49.[68]朱耀龙. 《新闻英文写作》.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1969.[69]庄恩平. 东西方思维差异与口译[J]. 上海科技翻译, 1998(2): 21-24.[70]庄绎传. 也谈中式英语[J]. 中国翻译, 2000(6): 7-10.[参考文献][1] Christiane Nord.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Approaches Explained [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2] 卞建华. 关于翻译目的论相关问题的讨论—与克里斯蒂安•诺德教授的四次网上交流[J]. 中国翻译,2001,(5).[3] 曹剑杰. 浅析西方三大通讯社的体育新闻报道[J]. 中国记者,1997,(12).[4] 陈建军. 从“目的论”的角度看《布波族:一个社会新阶层的崛起》之中文译本[J]. 中国翻译,2004 ,(5).[5] 黄勤. 我国的新闻翻译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上海翻译,2007,(3).[6] 黄焰结. 足球新闻标题欣赏与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2007,(2).[7] 贾文波. 功能翻译理论对应用翻译的启示[J]. 上海翻译,2007,(2).[8] 孟莲芬,韦建军. 体育翻译中词义的选择[J]. 上海科技翻译,1997,(4).[9] 邱艳. 谈电视体育新闻翻译技巧[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0] 肖奚强. 略论体育新闻的语言特色[J]. 世界汉语教学,1998,(1).[12] 许明武. 新闻英语与翻译[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13] 张锦兰. 目的论与翻译方法[J]. 中国科技翻译,2004,(1).。

大学生论文参考文献精选

大学生论文参考文献精选

大学生论文参考文献精选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参考文献一:[1]董惠荣.如何实行电力市场的有效竞争[J].中国电力报.2010,3(9)[2]迈尔斯·希特,R.杜安·爱尔兰.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吕巍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78-99[3]刘盛.实行成本定额应对上网竞争[J].西北电力.2003.3[4]邵文,胡文生.小火电关停后职工分流安置的探讨[J].电力技术经济.2001.4[5]西南财经大学战略成本管理研究课题组.战略成本管理的出发点与应用[J].四川会计.1999,(9): 14 -17[6]西南财经大学战略成本管理研究课题组.战略成本管理的新视点[J].四川会计.1999,(10): 7-12[7]于绪缨.以ABM为核心的新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当代财经.1995,(3):54-56[8]蒋景楠,迟春浩,杨洪涛.项目管理[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9]杨大计.燃煤火电厂如何控制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J].节能.2002,(3): 26?28[10]胡玉明.作业管理的基本特点及其在管理上的重大开拓性.当代财经.1994,(8):56-60[11]焦跃华.现代企业成本控制战略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2]陈柯.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1,(12):63-220[13]聂兴凯.如何进行成本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4]加登丰.成本策划--战略性成本管理.日本经济新闻社.1994.6-15[15]田中雅康,小林启孝.成本策划战略--获取竞争优势的成本管理.中央经济社.1995.31 -36[16]哈里斯托费R.托马斯,S.查尔斯·莫瑞斯.管理经济学[M].陈章武、葛凤玲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66-76参考文献二:[1] 胡德银,应用赢得值评估原理实现项目费用/进度综合控制[J].化工技术,1994,2:46,51.[2] 李可峰,挣值综合管理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9[3] 戚安邦,多要素项目集成管理方法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2,6[4] 戚安邦,现代项目管理[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1:78.[5] 陈国武,工程成本与进度综合控制法[J].科技资讯,2006.30[6] 祝雪锋,项目成本管理及挣值法成本监控研究[D].重庆大学,2005.[7] 熊琴琴,毛晔,国外项目挣值管理研究述评[J].科学管理研究,2013.19[8] 王莹莹,浅析挣值分析法在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 经营管理.[9] 周晓宏,项目管理中的挣值管理方法研究 [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 2005[10] 李长青,项目绩效评价中挣值分析方法的优化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6.2[11] 刘艳,孙源,陆惠民.基于工程质量模糊评价的改进挣值法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9(3):241,245.[12] 梁红建,挣值分析法在项目进度费用管理的应用研究[D], 2007[13] 盛新江,浅论带关键路径的挣值法评论方法,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J],2006.1[14] 钟冬梅,基于挣值管理的项目集成管理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15] 余晓钟,刘险峰,项目挣值分析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J].科学管理研究,2007.4[16] 林则夫,试论挣值管理的应用--经验、问题及驱动因素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7[17] 罗新星,苗维华.挣值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2003.3:36, 39.[18] 吴乐.挣值分析法及其在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新西部,2008,4:106,107[19] Jeffery K. Pinto,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0]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Body ofKnowledge[S],(PMBOK Guide),2004.参考文献三:[1]白庆华,玉琳.CIMS中的系统集成和信息集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2]高展,张惠侨,熊泗洲.系统集成与现代企业[J].机械设计与研究,1999.49,35.[3]张后启,王玉荣.业务流程重组与ERP系统应用的结合[J].电子与信息化,1999,(09):9-10.[4]柴晓路.Web服务架构与开放互操作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5]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6.[6]张毅.制造资源计划MRPII[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7]陈启申.MRPII制造资源计划基础[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1-25.[8]韩文民.MRPII系统提前期的模拟估计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8,(12):62-65.[9]朱春燕,马光华.管理新视野-ERP与供需链管理[M].北京: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1999.11-12.[10]郭东强.企业“信息孤岛”的产生与治理[J]企业研究,2003,(10):48-49.[11]谷宝华.企业信息化的瓶颈--信息孤岛[A].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33-34.[12]苏宝华,祁国宁,真丹乡,吴昭同.计算机辅助技术与MRPII集成技术的研究[A].中国机械工程,2000,(6):712-715.[13]朱钒,连志刚,管在林.离散型制造业机械装备离散型企业车间生产调度问题与方法研究以广东科达机电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08,(07):133-137.。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主要参考文献
(一)参考书目
1.夸美丹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
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6.吴遵民著.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7. 扈中平著.教育目的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二)参考论文
1.刘成.在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的认识中加强创新与能力培养.文教资料
2009年第32期
2.英、美终身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刘骋.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三期
3.周洪宇.21世纪中国教育科学展望.教学与管理,2001年第2期.
4.庞学光.教育的终极目的论纲.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
5.王国辉. 试析日本终生教育与终生学习政策的展开过程及其策略特征.教育科学,2008年第2期
6.李淑莉.论自学考试是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科技信息,2006年第九期
7.蒋凯 .教育研究的国际视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机构的比较分析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
8.朱小蔓.全民教育全纳化:教师的准备与行动教育学术月刊2009年第7 9.第四届全民教育国家论坛暨2009年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研讨会在京举行.
世界教育信息,2009年第3期
10.余杰 . 全民教育思潮的发展及其对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启示.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年第3期。

期刊,参考文献(大全5篇)

期刊,参考文献(大全5篇)

期刊,参考文献(大全5篇)第一篇:期刊,参考文献[1] 郭庆军,刘慧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高等建筑教育,2007,3:85-89.[2] 王超,张翔.工程的施工项目管理措施浅析.建材发展导向,2013,2:315-316.[3] 刘兴群.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城市建筑,2014,1:240、277.[4] 陈磊.谈谈施工企业如何高效实施工程项目管理.城市建筑,2014,1:118、126.[5] 周彦,何锋.香港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科技与企业,2014.1:14、18.[6] 周彦,何峰.香港地区钻孔灌注桩主要施工方法.世界桥梁,2013.7:30-33.[7] 朱思武.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277.[8] 卢海荣.基于知识经济的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研究.新世纪论丛,2006,08 :48-50.[9] 王俊松,叶艳兵.大型土木工程项目持续计划系统应用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5,3:54-58.[10] 毛长健.谈谈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科技致富向导,2012,2:220-221.[11] 陈磊河,李冰.土木工程专业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研究与探讨.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10:104-105.[12] 孙路.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4:144、138[13] 张尧.关于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思考.企业导报,2011,5:52-54.[14] 鲁业鸿,高星.应用型本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考.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8:75-81.[15] 刘祖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探析.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285-287.[16] 董伟.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分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4:186-187.[17] 杨兰友,胡细银.香港政府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及其借鉴.经济前沿,2005,9:32-35.[18] 王路.浅谈香港工程管理模式在大陆工程中的应用.江苏建筑,2002,1:22.[19] 张建业.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探究.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9):186-189.[20] 刘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问题研究.现代情报,2005,11:202-206.[21] 马月.土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方法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1,8:38-40.[22] 马世栋.浅析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227-228.[23] 潘安平.浅谈建设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温州大学学报, 2004,1: 43-47.[24] 张琳.对构建项目管理课程体系的思考.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3, 5: 92-93.[25] 宋勇.关于加强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重要性的研究.东方企业文化,2013,12:272-273.[26] 王泓领.中国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探讨.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6:8-11.[27] 丰亮,陆惠民.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构想.建筑管理现代化,2009,8:262-266.[28] 成虎,戴洪军,陈彦.工程项目组织与项目管理组织的辨析.建筑经济,2008,8:62-65.[29] 宋华明.管理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组合法.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3:97-99.[30] 李春燕等.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探析.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2:71-73.[31] 许丹.案例教学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3:117-120.第二篇:高校图书馆应如何提高期刊文献利用率高校图书馆应如何提高期刊文献利用率期刊是传播新知识和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在论文中被用于支持和证明作者的论点,提供相关研究领域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应该包含所有在论文中引用过的来源,以帮助读者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

参考文献的格式通常遵循特定的引用风格,例如APA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在论文参考文献中的示例:1. 书籍:姜斌,孙建丽,胡迎春. (2018).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学术期刊文章:Smith, J. D., & Johnson, A. B. (2019). The effects of music on concentration: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05(3), 345-356.3. 学术会议论文:Brown, M., & Jones, C. (2017). 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on consumer behavior: A case study of Facebook. Proceedings of the Annual Conference on Marketing, 63(4), 102-115.4. 网络资源: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outbreak. Retrieved from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s/novel-coronavirus-20195. 学位论文:Johnson, S. R. (2018). The impact of exercise on mental health: A systematic review.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Toronto, Canada.6. 报纸或杂志文章:Smith, L. (2020, May 15). New research shows the benefits of meditation. The New York Times, p. D1.以上只是参考文献的一些示例。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张万忠。

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2)王振民。

PLC原理及应用【M】。

大庆石油学院。

14-61
(3)谢克明,夏路易。

可编程序控制原理与程序设计【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5.1-20.
(4)王永华,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M】。

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2003.80-96.
(5)鱼雷声。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6)戴一平。

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及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7)何友华。

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常用控制电路【M】。

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年。

(8)吴丽。

电气控制与plc实用教程。

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年主要参考文献:1.廖常初.PLC基础及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储云峰.西门子电气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汪巍,汪小凤.基于PLC的气动机械手研究.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
4.丁筱玲,赵立新. PLC在机械手控制系统上的应用.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6,:
5.周万珍,高鸿宾.PLC分析与设计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镇西。

《民主与教育》[M]。

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2](苏)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

杜殿坤编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

[3] 陈鹤琴。

《家庭教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
[4] 潘菽。

《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2月。

[5] 《教育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7月。

[6] 李镇西。

《做最好的老师》[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年2月。

[7] [美] B.S.布卢姆。

《教育评价》(中译本)[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年3月。

[8] 郑金洲。

《教学碎思》[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9] 李希贵。

《学生第二》[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

[10] 李镇西。

《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5月。

[11] 李镇西。

《做最好的班主任》[M]。

桂林:漓江出版社,2014年5月。

[12] 魏书生。

《班主任工作漫谈》[M]。

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年5月。

[13]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11月。

[14] 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3月。

[15] 黄希庭等译。

《认知心理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6月。

[16] 郝德元。

《教育与心理统计》[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1月。

[17] 钟启泉。

《现代课程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

[18] 沧浪谢琳玉。

《中国女孩心理成长枕边书》[M]。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1年9月。

[19] 章士嵘。

《认知科学导认》[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4月。

[20] 张祥斌。

《逻辑思维训练》[M]。

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0年7月。

[21] 宿春礼刘清海。

《怎样读懂和使用身体语言》[M]。

北京:华文出版社, 2012年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