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标准.doc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大纲DOC

《冲压模具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英文译名:课内总学时:72学时学分:4。
5学分课程类别:必修课开课对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执笔人:编写日期: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是汽车制造及汽车整形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技术课,它是一门将冲压成形加工原理、冲压设备、冲压工艺、冲模设计与冲模制造有机融合,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冲压变形规律,认识冲压成形工艺方法,冲压模具结构,冲压模具制造方法与手段,掌握冲压模具设计与计算方法,掌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方法,冲压模具制造工艺方法,能进行中等冲压零件的冲压工艺编制,冲模设计与冲模制造工艺编制,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毕业设计及毕业以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冲压模具设计与计算,冲压模具结构,模具制造工艺方法为重点。
学外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能应用冲压变形理论,分析中等复杂冲压件变形特点,制定合理冲压工艺规程的能力。
2、协调冲压设备与模具的关系,选择冲压设备的能力。
3、熟悉掌握冲模设计计算方法,具备中等复杂冲模结构选择和设计的能力,所设计的冲模应工作可行、操作方便、便于加工和装配,技术经济性好。
4、具备正确选择冲压模具加工方法,制定中等复杂冲模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的能力.5、初步具备进行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和制造的能力。
6、初步具备进行分析和处理试模过程中产生的有关技术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基础1.1 冲压成形与模具技术概述掌握冲压与冲模概念;冲压工序的分类;冲模的分类;冲模设计与制造的要求;了解冲压现状与发展方向。
1.2 冲压设备及选用了解常见冲压设备;掌握冲压设备的选用;模具的安装。
1.3 冲压变形理论基础掌握塑性变形的概念;理解塑性力学基础;掌握金属塑性变形的一些基本规律;冲压材料及其冲压成形性能.1.4 模具材料选用掌握冲压对模具材料的要求;冲模材料的选用原则;冲模常见材料及热处理要求。
模具专业教学大纲【范本模板】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模具工程技术基础》教学大纲(50~80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门化课程中的专业知识和掌握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必需的有关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知识,为学习专门化课程中的专业知识和掌握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并注意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一) 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材料成型、塑料成型等成型工艺的基础知识。
2. 掌握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基础知识。
3. 理解冲压与塑料成型模具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1。
初步具备金属材料、塑料的成型模具设计的能力。
2。
初步具备编制金属材料、塑料的成型工艺的能力。
3. 初步具备查阅模具标准化资料及设计手册的能力。
4。
能够看懂一般模具图样。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本模块(一)模具工程概述1。
绪论了解模具工程的基本概念、模具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有关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2。
冲压材料及冷冲压设备了解冲压材料的规格和性能及选用原则,了解冷冲压设备的型号、规格、参数及选用原则。
3。
冲压件与冷冲压工艺理解冲压件的工艺性及冷冲压工艺,初步掌握编制冷冲压工艺的方法.4。
塑料及塑料成型设备了解塑料的类型、性能及用途,了解塑料成型设备的型号、规格、参数及选用原则。
5。
塑料件与塑料工艺理解塑料件的工艺性及塑料工艺,初步掌握编制塑料成型工艺的方法。
(二) 模具的基本结构及功能1. 模具的基本结构掌握冷冲压模具、注射模具、压铸模具的基本结构。
理解各种典型模具的工作过程以及零部件所起的作用.2. 模具的零部件及其标准化掌握冷冲模、注射模、压铸模零部件的结构及其标准化.(三)模具的基本要求1。
模具的精度了解影响模具的精度的因素,理解制品的精度与模具的精度的关系.2。
说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模具使用
能操作常 用成型设 备 能进行模 具调试及 维护 能编制成型 工艺 会分析产 品缺陷 会编制成 型技术文 件
模具制造
能编制模具 加工工艺 会操作加工 机床 会编制热处 理工艺 会装配模具 会编制模具 装配工艺 能看懂模具 总装图
模具设计
能进行产 品结构分 析 能进行模 流分析 能制定模具 结构 能进行模具 CAD设计 CAD设计 会编制技术 文件
四、师资队伍
根 据 学 院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统 筹 规 划 发 扬 模 具 技 术 系 “ 求 真 务 实、 奋 发 进 取” 精 神
教学团队
国家级教 学团队
省级优秀 教学团队
常州市红 旗班组
四、师资队伍
专任教师
培养途径
企业实践 参加培训 学术交流 课程建设 社会服务 能力竞赛 “双师” 双师” 素质教师 比例达 92.3% 92.3%
基本素质拓展课程: 基本素质拓展课程: 按学院文学、体育、 按学院文学、体育、 艺术等公共选修课程
二、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 课程开发
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结构 教学结构
以 典 型 岗 位 技 术 能 力 为 主 线
模具制图 典型模 具设计
模具 CAD/CAM
以 典 型 模 具 零 部 件 为 载 体
轴套类零件 图样绘制与 识读 模架类零件 图样绘制与 识读 腔体类 …… 以模具制图为例
实地走访 问卷调查 电话访问 网络联系
一、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规格 素 质
具有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 具有职业道德 具备团队精神 具备一定的文化知 识 具备语音表达能力 具备社会活动能力 具有健康体魄
知 识
§掌握模具制图知识 掌握模具制图知识 §掌握工程材料与热处理 掌握工程材料与热处理 知识 §掌握机械加工知识 掌握机械加工知识 §掌握注射成型工艺、注 掌握注射成型工艺、 掌握注射成型工艺 射模具设计与加工知识 §掌握模具制造相关知识 掌握模具制造相关知识 §掌握软件相关知识 掌握软件相关知识 §了解模具企业管理相关 了解模具企业管理相关 知识 §了解冲压成形与模具相 了解冲压成形与模具相 关知识
模具制造技术

《模具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执笔:张康智审核:宋敏编写日期:2012年10月26日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性质: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
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工艺知识,提高学生模具设计的综合水平,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模具制造工艺技术工作的能力和组织模具生产管理的能力。
任务:(1)具有合理地确定模具加工工艺方案和保证模具经济技术指标的能力;(2)能根据具体的生产技术条件,设计相应合理的模具;(3)具有编制模具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4)具有应用基础理论分析和处理模具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5)具有一定生产技术管理知识和工程意识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1章模具制造概述(一)、教学内容1.1 现代模具工业的发展1.2 模具设计与加工的关系1.3 优质模具应满足的要求1.4 模具制造的特点1.5 模具制造的工艺路线1.6 模具的主要加工方法1.7 模具结构分析及零件分类l.8 外圆柱面、孔、平面的常规加工。
(二)基本要求1、了解模具工业的发展,模具零件的特点。
2、掌握外圆柱面、孔、平面的加工方法。
第2章模具制造工艺规程(一)、教学内容2.1 基本概念2.2 工件的安装和基准选择2.3 工艺路线的拟订2.4 工序设计(二)基本要求1、掌握基准的选择原则。
2、掌握工艺规程的拟定原则。
第3章模具成形零件的机械加工(一)、教学内容3.1 一般机械加工3.2 仿形加工3.3 精密加工3.4 光整加工(二)基本要求1、了解一般机械加工、仿形加工、精密加工、光整加工的方式。
2、合理使用一般机械加工、仿形加工、精密加工、光整加工。
第4章模具数控加工4.1 数控加工原理及特点第5章模具的机械加工质量(一)、教学内容5.1 模具机械加工精度5.2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二)、基本要求1、了解机械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
2、了解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概念。
第6章模具的特种加工(一)、教学内容6.1 电火花成形加工6.2 电火花线切割6.3 电化学加工6.4 超声波与激光加工(二)、基本要求1、掌握典型的特种加工的原理。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课程标准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课程标准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结合我校学生和实训设备设施条件,制定本课程标准。
突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理念。
一、实训的性质和目的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训练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关键。
为此,我们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做到实践教学三年不间断,校内加强操作能力训练,校外与企业挂钩建立实习基地,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加强综合训练和综合考核。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我校为社会培养技术工人的重点专业,为提高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和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围绕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我们倡导“先会后懂再提高”的教学理念,从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入手,按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教学过程的主线、质量考核的主要标准。
二、实训教学安排表三、实训模块设置说明1、模具钳工本模块是学生在具备相关理论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以实训动手操作为目标,强化专业技能综合训练。
使学生具备机械类中职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划线、锉削、锯削、孔加工、攻套螺纹、锉配等加工技术和简单冲裁模制作、调试技术,同时也能掌握工量具和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调整,并且能对一些常见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步骤有所了解,具备本专业中级技术人才所必备的理论、实训基本知识和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团队意识和工作敬业意识,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就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而制订的初级、中级钳工实训教学计划,在基本保证知识连贯性的基础上,着眼于技能操作,力求精炼浓缩,突出针对性、典型性、实用性。
学生在具备一定的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基础知识后,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好考核鉴定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
2、普通车工本模块是学生在具备一定理论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以实训动手操作机床加工零件为目标,强化专业技能综合训练。
中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

2010 级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专业代码(051500)一、招生对象及学制1.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以及同等学历的从业人员。
2. 学制:三年制,修满不少于170 学分,采用2+1 教学模式。
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CAD/CAM 或模具数控加工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适应模具制造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及适应的岗位群1. 人才培养规格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基本文化素质;掌握满足专业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拓宽专业知识的能力;具有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能力。
2. 职业岗位群(1)装配钳工(2)工具钳工(3)模具制造工(4)电切削工四、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1. 知识结构(1)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
(2)阅读机械零件的制图知识。
(3)掌握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
(4)掌握数控加工的编程与操作知识。
(5)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知识。
2. 能力结构(1)计算机操作与应用。
(2)阅读和绘制零件图与装配图。
(3)机械零件工艺编制。
(4)机械零件数控加工。
(5)冷冲模与塑料模设计。
(6)模具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7 )模具零件的制造与模具装配。
3. 素质结构(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热情高。
(2)热爱本职工作,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具有健康的身体,美的心灵。
五、毕业标准1•学生应修满170学分。
2. 所修课程(包括实践教学)的成绩全部合格。
3. 必须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
4. 毕业实习成绩合格。
六、专业能力开发表七、主干课程设置(一)理论教学1. 计算机应用基础(6学分)主要讲授ofice软件应用、文字编辑排版、表格处理、影片制作、网页制作、Excel的操作、幻灯片制作等有关知识。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模具结构、材料选择、加工方法等。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设计出合理的模具,并能进行正确的制造和调试。
3. 素质目标:通过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模具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模具设计与制造的重要性。
2. 模具基础知识:介绍模具的基本结构、分类、材料选择等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原理。
3. 模具设计: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模具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加工方法等。
4. 模具制造:介绍模具制造的基本工艺流程和操作技能,包括模具的加工、热处理、装配等。
5. 团队协作: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际生产需求,设计并制造一款模具。
通过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6. 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模具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创新点,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7.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生产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模具设计与制造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中对模具设计与制造的要求和标准。
8.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强调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三、教学评价与反思1.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设计的模具质量和团队协作情况,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评价。
同时,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改进。
2. 反思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经验和教训,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四、思政元素融入方式1. 职业道德:在教学中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道德标准,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2. 团队合作:通过团队协作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815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面向模具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文化够用、技能过硬的中级技能型人才或独立生产经营者。
二、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面向现代生产制造企业,,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设计与制造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岗位操作技能,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CAD/CAM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和管理等工作。
并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能够通过职业培训、继续教育、自学等继续学习的渠道达到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中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能顺利地进入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相应岗位就业。
三、招生对象及学制初高中毕业生四、教学原则: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技工教育的职业特色,行业特色,能力培养特色,技能训练特色及理实一体化的特色;努力实施行为引导教学法,确保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适应岗位需求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深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视基本技能训练,注重动手能力培养,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从教学方法,考试考核办法,教材改革,设备更新,师资培养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毕业后就能顶岗作业,具备中级工的技能。
全国推行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爱岗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再学习及经营能力,在竞争中处于优先地位,在工作岗位上既能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又富有创新和创业能力。
五、三年制中专对口升学班课程设置六、实训项目:(一)电工技术实验:(二)电子技术实验:(三)钳工:(四)车工:(五)数控车:(六)冲、塑膜结构及拆卸(七)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实践(八)制图:七、所须实训室及设备:模具专业实训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7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
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教学标准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办公室编
目录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名称 (4)
入学要求 (4)
学习年限 (4)
培养目标 (4)
职业范围 (4)
人才规格 (6)
专业(实训)课程 (7)
课程结构 (12)
指导性教学安排 (13)
专业教师任职资格 (16)
实训(实验)装备 (16)
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标准 (21)
模具零件检测课程标准 (28)
模具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32)
模具拆装课程标准 (37)
模具零件加工课程标准 (42)
三、专门化方向课程标准
冷冲压模具制造专门化方向
冲裁模具制造课程标准 (53)
弯曲模具制造课程标准 (59)
落料冲孔复合模具制造课程标准 (64)
注塑成型模具制造专门化方向
二板式注塑成型模具制造课程标准 (70)
三板式注塑成型模具制造课程标准 (75)
斜导柱抽芯注塑成型模具制造课程标准 (85)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名称】
模具设计与制造
【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
【学习年限】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模具制造行业及与模具产品相关企业,培养在生产第一线能从事冷冲压与注塑成型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维修、模具品质管理、数控机床操作、冲压设备操作、注射成型设备操作及模具销售等工作,具有公民基本素养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职业范围】
【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技能与态度
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和创新意识
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及健康的心理
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企业模具生产与管理能力
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保护的意识
质量控制的相关知识
识读与绘制模具零件图、装配图及使用CAD软件绘图的能力 设计冷冲压模具、注塑成型模具基础能力
零件机械加工基础知识
钳工基本操作技能
通用机床的操作技能
数控电加工机床操作及程序编制的能力
数控铣床操作技能
冷冲压模具、注塑成型模具的装配与调试能力
模具零件检测评价能力
解决模具制造过程中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
编制一般模具结构件的制造工艺规程
模具材料与热处理的基础知识
《模具制造工》(四级)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实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