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19课《中国漆器》|浙美版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中国漆器》说课稿2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 中国漆器》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19 中国漆器》这一课是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漆器的艺术魅力,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掌握漆器的基本制作工艺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对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分类和制作工艺的介绍,以及一些经典的漆器作品欣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手工艺制作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漆器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对于漆器的制作工艺和技巧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漆器的起源和发展,掌握漆器的基本制作工艺,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分类和制作工艺,掌握漆器的基本制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的尊重和热爱,提高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分类和制作工艺,掌握漆器的基本制作技巧。
2.难点:漆器的制作工艺和技巧的掌握,以及对中国漆器艺术的欣赏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示范讲解等教学手段,生动有趣地展示漆器的制作过程和艺术魅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漆器作品,引发学生对漆器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漆器的起源与发展: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漆器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漆器的历史背景。
3.漆器的分类与特点:介绍漆器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漆器的不同种类和艺术特点。
4.漆器的制作工艺:讲解漆器的制作工艺和技巧,让学生了解漆器制作的基本流程。
五年级美术下册 第19课《中国漆器》课件1 浙美版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漆的特性并能将漆 调成各种颜色,用作美化装饰之用的国家。 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考古工 作者就发现了一只木胎红色漆碗。它揭开 了中国漆器制造史上光辉的第一页。
• 新石器时代的漆器制造处于探索阶段, 主要制作生活用品。漆色以红、黑两种单 色为主,髹漆工艺仅有彩绘和镶嵌两种。
• 战国、汉代是漆器制造空前繁荣的历史时 期,大量制造各种实用与观赏品。髹漆工 艺主要有描彩漆、镶嵌、针刻等。装饰纹 样盛行动物纹、云纹、几何图案。特点是 色彩丰富、线条奔放、勾勒交错、气韵生 动。
• 东汉以后,漆器制作进入了缓慢发展时期, 但其间也取得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如唐 代的金银平脱工艺、宋代的雕漆工艺都得 到高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 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 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 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 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 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 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 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 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 元明清时期形成了漆器制造史上的又一高潮。形 成了官造、民间漆器生产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的 局面。元代的雕漆工艺取得了辉煌成就,并涌现 出张成、杨茂、张敏德、彭君宝等技艺卓越、流 芳千古的制漆名家。明代的髹漆工艺全面发展, 工艺技法已有14大类,近四百个品种,达到了 “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的程度。清代在继 承明代基础上又有进一步发展,某些品种在造型 和制作技术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进一步 推动了漆器制造业的发展。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中国漆器》说课稿1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 中国漆器》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19 中国漆器》这一课是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漆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漆器的制作工艺、装饰特点和审美价值,通过欣赏和分析漆器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漆器作品图片,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各种绘画材料和技法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漆器这一特殊的工艺品,他们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漆器的特点,激发他们对漆器艺术的兴趣。
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漆器的制作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漆器的制作工艺、装饰特点和审美价值,能够运用漆器的相关知识进行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学生提高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漆器的制作工艺、装饰特点和审美价值。
2.教学难点:漆器制作方法的掌握,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讲解、示范、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创作。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漆器作品,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提供漆器制作材料,让学生动手实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多媒体展示漆器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漆器的美学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与分析:学生欣赏教材中的漆器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漆器的制作工艺、装饰特点和审美价值。
3.讲解与示范:讲解漆器的制作方法,并进行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漆器的制作过程。
4.实践与创新:学生动手实践,制作属于自己的漆器作品。
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创作具有个性的作品。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 中国漆器》教学设计2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 中国漆器》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9 中国漆器》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漆器的历史、种类、工艺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展示了漆器的美丽和魅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中国漆器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对传统工艺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物品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漆器的历史、种类和工艺特点等方面的知识,他们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漆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漆器的历史、种类、工艺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欣赏漆器的美丽和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漆器的历史、种类、工艺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对中国漆器的工艺特点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漆器的历史、种类、工艺特点等知识。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漆器的图片和实物,提高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漆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漆器,体验漆器的工艺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漆器的图片、实物、视频资料等。
2.学具: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
3.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以便学生动手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漆器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漆器的美丽和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漆器的历史、种类、工艺特点等知识,让学生对中国漆器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漆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审美价值,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漆器,体验漆器的工艺特点。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中国漆器丨浙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中国漆器丨浙美版教学内容本课为五年级下册美术课程中的第19课,主题为“中国漆器”。
课程内容主要围绕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及其艺术特点进行讲解。
学生将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中国漆器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工艺史上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中国漆器的制作工艺及艺术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4.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1. 中国漆器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如何让学生通俗易懂地掌握其工艺流程。
2.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欣赏中国漆器的艺术价值,培养其审美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中国漆器的实物,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漆器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及其艺术特点,让学生对中国漆器有全面的认识。
3. 欣赏:展示中国漆器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培养审美能力。
4. 实践: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漆器作品,体验制作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5. 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漆器的价值,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9课中国漆器2. 教学内容:中国漆器的起源、发展、制作工艺及其艺术特点3.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漆器、掌握制作工艺、培养审美能力、传承意识4. 教学难点:制作工艺的理解、艺术价值的欣赏5. 教学过程:导入、讲解、欣赏、实践、评价、总结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创作一幅以中国漆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要求作品体现出中国漆器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具有一定的创意和美感。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欣赏、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中国漆器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小学美术19 中国漆器 课件ppt课件

秦
彩绘牛马鸟纹漆扁 壶 水器
纹样
植物纹 样 动物纹样
工艺 彩绘 彩绘
唐
夹苎佛
礼器
素面
夹苎(脱胎)
宋
园林仕女图戗金朱漆 首饰盒 奁
人物、 植物纹样
戗金
元
栀子纹剔红盘 置物 观赏 植物纹样
剔红(雕漆)
明
双龙捧寿纹雕填漆箱 储物
动物纹样
雕填
清
描金朱地龙凤纹漆手
炉
暖手
动物纹样
描金
作用 观赏性越来越强
漆器的发展 工艺 工艺越来越精湛
纹样 越来越精美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中国漆器
·中国漆器
漆器:是用漆涂在 各种器物表面上所 制成的日常器具及 工艺品、美术品。
最古老的漆器:木胎朱漆碗
浙江河姆余姚渡遗址 6000多年
漆的作用:
防腐 装饰
漆器研究 思考:漆器的艺术特色?
1、2
漆器的年代
3、4
漆器的作用
5、6
漆器的工艺
年 代
图片名称作用源自战国彩绘描漆虎座双鸟鼓 乐器
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19 中国漆器 课件

2号
剔红梅花纹笔筒
3号
剔红花卉纹尊
【知识链接】
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
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
由于色彩的不同,亦有“剔红”“剔黑”、“剔彩”及“剔犀”名目。
剔犀
剔黑
剔彩
雕漆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漆雕、剔红、剔黄、剔绿、剔犀、剔黑、剔彩、堆朱、 堆漆,明朝中后期才统称雕漆。
剔红观瀑图八方盒元代剔红漆器欣赏中国漆器中国漆器宝贝名称用途纹样制作工艺特色中国漆器中国漆器中国漆器中国漆器寻宝你能从下面的剔红漆器中找出清代元代的作品吗
·中国漆器
19 中国漆器
第19课 中国漆器
·中国漆器
找一找: 它们运用了什么传统 漆器工纹样内容
漆器工艺
栀子纹剔红盘 雕漆 元代
剔红的色彩
·中国漆器
为什么是红色?
战国 漆器
你认为下面那些是剔红漆器?
剔红 1 2
小小鉴宝师
剔红
34
1号 2
2号
3号
4号
·中国漆器
元代 现代 比一比:这两件剔红漆器有什么不同?
·中国漆器
说一说: 怎样将剔红工艺与 自然界事物特征结 合起来的?
栀子纹剔红盘 ·元 制造年代: 元 张成 规格: 径17.8厘米 高2.8厘米 收藏地: 北京故宫博物院
想了解更多漆器知识吗?
► 推荐书籍
吴良忠《中国漆器》 王世襄《中国古代漆器》 明代黄成《髹饰录》 (我国现存惟一古代漆工专著)
► 推荐视频
《行知中国:流光溢彩话漆器》 《国宝档案》相关漆器专题 《百家讲坛》马未都 漆器杂项收藏 ► 推荐参观 上海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
【知识链接】
【元代剔红漆器欣赏】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 中国漆器》教学设计1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19 中国漆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9 中国漆器》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漆器的历史、分类、制作工艺和特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展示了漆器的美丽和魅力。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他们对漆器这一概念可能比较陌生,但对于漆器的美丽和独特之处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环节,深入理解漆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漆器的历史、分类、制作工艺和特点,学会欣赏漆器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漆器的历史、分类、制作工艺和特点。
2.教学难点:漆器的制作工艺和审美价值。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漆器的历史、分类、制作工艺和特点。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漆器的图片,提高审美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漆器模型,加深对漆器的理解。
4.讨论法:分组讨论漆器的制作工艺和审美价值,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漆器的图片和实物模型,以便进行观察和讲解。
2.准备漆器制作的材料和工具,以便学生动手实践。
3.准备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资料,以便进行讲授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漆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漆器的美丽和独特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漆器的历史、分类、制作工艺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漆器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漆器的实物模型,通过讨论和思考,深入了解漆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检验对漆器知识的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讲解漆器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漆器的发展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法种类
螺钿漆器
剔犀漆器
天水漆器
脱胎漆器
统漆器欣赏
明永乐剔红凤穿花纹盏托
清乾隆剔红嵌螺钿仕女花卉纹琮式瓶
清乾隆剔红番莲纹紫砂壶
漆器历史
中国古代漆器工艺与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精益求精。 在战国、秦汉之际,漆器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东 汉时期,大量质优价廉的瓷器烧造使漆器造作渐减;隋唐 以来,瓷器已取代陶器、青铜器、漆器等成为日用器皿, 同时髹漆创新工艺技法相继问世。中国漆器制作素有南盛 于北之说。湖北襄州是唐代最大的漆器产地,唐代文献中 有贡朝廷漆器的记载。但唐代漆器实物极为罕见。入宋以 后,东南地区的杭州、温州、福州成为新兴的漆器中心, 以髹造闻名。宋元漆器品种少,遗存不多,故今所见宋元 器亦属凤毛麟角。明清时期漆器制作夙称发达,官府作坊 制作宫廷御用之器品种众多、造型丰富、技法多变、装饰 繁复,不可胜数。王世襄先生据明晚黄成所著《髹饰录》 ,将明清时期漆器概括为一(单)色漆器、罩漆、彩绘、描 金、堆漆、填漆、雕填、螺钿、犀皮、剔红、剔犀、款彩 、戗金、百宝嵌共14个类别。并对明清髹漆有“不同髹饰 变化结合,迎来漆器的千文万华”的高度评价。
五年级下册美术课件- 第19课《中国漆器》|
浙美版
2020/9/8
漆器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 ,一般称为“漆器”。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 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 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从新石器时 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 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 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 面的重要发明。
元代漆器
清朝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