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过去的故事

爸爸妈妈过去的故事

我的父母都是生于七十年代。听爸爸妈妈讲,那时候,生活没有现在这么好,吃一块糖就可以高兴很长时间,后来慢慢有了一些其他的零食、糕点,但跟现在比相差还是太远了。那个时候,小孩子都很喜欢过年,因为过年可以吃很多好吃的东西,还能穿上新衣服。现在条件好了,很多东西很容易就得到了,就不重视了。爸爸妈妈对我说:“虽然给我尽可能创造好的条件,但不要以为理所当然,其实很多东西都是来之不易的。要懂得珍惜,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就会容易感到幸福快乐,爸爸妈妈都希望我幸福快乐、健康成长。有机会,爸爸妈妈带你去乡下转转,看看农村贫困的地方,那里孩子的生活比城里差远了,到时候就知道我们生活有多优越了。”

爸爸妈妈还告诉我:小时候的生活条件很差,回家也没有电视看,不能上网,玩具和玩的东西也很简单,打沙包、踢毽子、打玻璃球、跳橡皮筋,小朋友们凑一起能玩很长时间。那时候印象很深的是自己动手的一些游戏或做的一些玩具。有一种游戏是“打方宝”,用几张纸叠成方方正正的方宝,小朋友们互相打,打翻了就赢走,为了让别人打不翻,自己叠的时候就要想尽各种办法,把方宝叠好,要是谁能叠出好的方宝来,那是让大家很羡慕的。现在,玩具都是现成的了,很多事情都靠爸爸妈妈来做,其实有时候,你要学着自己做,

好不好,只要是自己做的就会觉得好,就像你自己包的饺子,形状不好看,也可以吃得津津有味。

听了爸爸妈妈的话,我仿佛又长大了一点,我一定会珍惜现在的生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是首叙事性歌曲,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具有很强的抒情性,曲调优美、动听、节奏舒展、感情真挚、富于口语化,深受少年儿童喜爱。 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这一年龄层次的孩子,他们理解记忆能力越来越强,思维方式由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形式逐渐向以抽象思维的形式过渡,情感和意志也都有所发展。太多的说教只会激发他们的厌烦甚至是反感的情绪,所以在教学中应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通过步步设疑,逐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去探索问题,从而让他们自己从真正意义上去体会歌曲的内涵。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音乐教学有机的整合,使学生有更强的主动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新性,使这首经典歌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是首叙事性歌曲,歌曲通过今昔生活对照控诉了旧社会的黑暗、不平等,歌曲中所叙述的生活如今的孩子没有体验过,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和听觉艺术作为切入点,视听结合、寓教于乐,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学、会学、想学,从而培养学生感受、鉴赏、表现音乐的能力。 【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 在教学中运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的直观教学方法,大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和空间,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取知识,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乐中陶情、情中激趣、趣中学乐、乐中审美、美中提高”。

听长辈讲那过去的故事

听长辈讲那过去的故事 我们这些生长在幸福生活中的孩子,对于长辈们艰苦的过去毫不了解。自从今年的年夜饭餐桌上,使我知道了许多我从没听过的故事。 我的舅舅说:“以前我们过年可不像现在,只要有钱,什么都可以买。那时候,有钱还买不到东西呢!”我忙问:“为什么呀!有钱了,不就可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吗?”外公微微一笑说,“哎,你们太小,不懂的,那时候计划经济买什么都要凭票,光有了钱没票也是不行的。想想你们现在,真的够幸福的,吃穿都不用担心。哪像你们爸妈那会儿,为了吃一顿丰盛些的年夜饭,只能把平时的肉票省下来。你们看,现在吃的菜,我们那时一年也吃不到,不信问你爸妈!你们还在喊,‘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想想以前些年三十,有碗红烧肉吃,已经不得了了。”这时我哥说:“不会吧!那时也太惨了吧!那你们吃完年夜饭干什么啊?” 老爸略带微笑说:“我们过去啊!都是在瞎玩,哪像你们现在有电视看,有电脑可以上网,你们有那么多娱乐的,现在还在叫无聊、没劲。这点东西放到以前,都开心死了!”

老妈说:“现在小孩吃的都是我们小时候听也没有听过的,像过去买来一斤水果糖,家里的孩子还一粒一粒数着分咧!谁都不肯吃亏的。看现在,谁还在吃啊!像巧克力也不稀奇了,你们想不想听你小舅小时候的趣事?” 小舅忙说:“不要你说,我自己讲,想想过去,我蛮傻的,看到隔壁的小孩吃巧克力,黑不溜秋的,我还以为是什么东西,回到家,看爸妈都不在,拿出白糖偷偷熬糖浆,等它冷了,也一块块的,别人吃,我也吃,跟巧克力一样黑乎乎的。其实可苦了,我一辈子都不会忘的。”…… 听了那么多以前长辈们过年的故事,我看看桌上,大鱼大肉,心里想:真的应该感谢改革开放的春风,让我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虽然这些谈不上是一个故事,但确实是我的长辈们经历后留给我们小辈的一笔最好的精神财富!它教会我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题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作业——妈妈眼中的社会变迁院系:专业:姓名:学号: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正文: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每天我们都有新的感受,每一天都有新样子,每个月都变得不同,就在我周围发生着,就像城市中的高楼仿佛一夜间拔地而起,让我们体会到了变化,一种飞速的变化,一种来不及细想就眨眼成为历史的变化。 妈妈出生在六十年代,在那个时候上学还不是很容易,虽然可以上,但因为没有什么家庭背景,社会没有任何规范的体制,也没有九年义务教育,所以上到什么程度完全靠自己,只有努力学习才有机会上大学。那时上学跟现在最大的不同是它并非全天制的,很多时候都是半天上学,半天去田里干活,但幸运的是,努力没有白费,妈妈赶上了高考大门的重新打开,有机会接受更高等的教育,有机会走出农村,走向更广阔的世界的机会。 听妈妈说,那时上大学不需要学费,相反的的大学每月都有补助金,一个月的补助金除去吃饭还会有剩余,甚至可以给家里补贴一些,但要考上大学却是很不容易的,当时的录取比例为29:1,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而现在的录取比例达到了2:1。看到这个数据的对比,我为自己生活在二十一世纪而庆幸,尽管我们有那么多的课业负担,尽管

那时我们也要苦读十二年,为走过高考那条独木桥而努力拼搏,但比起妈妈的年代,我们不知幸福了多少倍,真的不敢想象倘若我生活在那个年代,自己能否承受那些压力。由此也折射出30年来高考发生的诸多变迁。一点点的对比,一点点的转变,无不彰显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进步,无不见证着21世纪的中国正一步一步走向富强。 正定中学是我和妈妈共同的母校,妈妈说她上中学的时候,那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间破旧的平房,还有一大片湖水,她们宿舍周围是一片荒草地,没有什么村庄更没有公路。而现在,正中已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校园,有两个现代化的图书馆,有正规的塑胶操场和外观独特的体育馆,其中可以同时容纳几千人看篮球比赛,当然还有新建的教学楼和宿舍楼;而之前的那一片湖水却被分成了两小块人工湖,虽然现在湖里还有鱼,但都是人工饲养的,早已没有了那种自然的气息。从一个学校的变迁,我们看到了我们国家教育水平以及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可以感受到那浓浓的幸福。 几十年前的物价水平跟现在差很多,那时一个人一个月基本生活费仅30元左右,一周也就7、8元。妈妈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五六十块钱而已。那个时候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一直到八十年代,还在使用粮票。现在,粮票已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象征。从这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那个年代,我国粮食短缺,加之每个家庭的孩子又很多,人们都吃不饱,每天吃的最多的就是玉米面饼子,以至现在爸 爸妈妈不愿再吃。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只能以野菜充饥,甚至吃草根,啃树皮,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现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等等,体现了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教案)教学内容

学习资料 仅供学习与参考光明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 时间:2013年10月22日 地点:教室 授课人:徐敬 教学内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教学目标:1.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和基本情绪,让学生领悟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2.能够以自然、圆润的声音有表情地的演唱,并按照歌曲要求表现强弱 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怎样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方法表达歌曲情感。深化对歌曲内涵的体验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请同学们踊跃发言说说妈妈给自己讲故事时,有什么感受? 二、学习新课: 1、初听歌曲 师:那么咱们今天就来《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初听音乐,学生感受音乐) 师:你听到这首歌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生:特别悲伤、伤感、非常优美等。 师:“妈妈”用歌声讲了个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 (放音乐,学生陶醉的聆听歌曲。) 师:谁想说说? 生1(争先举手):在讲有地主的时候的事情。 生2:在讲“妈妈”小时候的艰苦生活。 生3:讲“妈妈”多么不容易。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这是一首叙事性歌曲。歌曲通过舒缓悠扬的旋律交待了妈妈讲故事的时间和场景,歌曲还通过沉缓、叹息的音调以“妈妈”的口吻叙述了过去旧时代的艰苦生活和母亲经历的苦难。情绪。) 2、学习有 f mf p mp pp 的力度符号。 他们分别表示——:强、中强、弱、中弱、很弱。 师:我们来看看第二段的最后三句,你发现了什么?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旋律一样。 师:除了这些共同点你还观察到了什么? 生:每一句的开头都有力度记号。 师:那你们看看这三句我们应该怎么唱?力度上有什么变化? 生:声音越来越弱。 3、欣赏: 师:分为几段?为什么?谁想说说? 生1:分为三段第一段说的是“妈妈”讲故事的时间和地点。 生2:第二段描述“妈妈”在过去的艰苦生活。 生3:第三段好像跟第一段差不多。 师:你们真的是太棒了!我不得不为你们竖起大拇指! 第一段:描述了在晚上我们依偎在“妈妈”的身边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

听爸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听爸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约莫是小学四五年级,音乐程老师给我们教了一首《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程老师是我大妈家的侄女,声音特别好听,这首歌也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当时年纪小,只管歌好听,没留心歌词。随着年纪的增大,懂得的事情也越多,回头读读歌词的内容,心中的柔然不禁被触动,这也是写这篇文章的由来。 (一)发家奋斗史 我的爸妈是典型的山里人。妈妈娘家贫困,只读了小学一年级,便辍学回家放牛捡柴。外婆贤良淑德,妈妈自小耳濡目染。由于勤快爽朗,妈妈被安排到林场煮饭,之后在林场邂逅我爸爸,恋爱结婚。 我爷爷也是从山里小村庄搬到乡里小村庄,家境也不好。一家人都住一起,爷爷奶奶,大伯大妈,大姑二姑细姑。妈妈出嫁之时,大伯已经成家,大姑二姑也已经嫁人,剩下细姑在读卫校。 妈妈虽是山里人,外婆也只让她放牛捡柴,其实没有吃多少苦。嫁人之后,要学习很东西。比如说耕地、插田。当时流行的是一年二季水稻,全家人一起出动,耕地、播种、插秧和割稻。爸爸妈妈都是新手,做事效率低,没少挨爷爷批评。我出生之后,妈妈便辞去了工作,在家照顾我和姐姐。红砖平房盖好,分家之后,爸爸妈妈仅有一脸盆米和两壶油。仅靠爸爸三十几块钱的工资是不足以养活一家四口人的,这也间接导致了爸爸妈妈辛酸的发家奋斗史。 当时,二姑头脑伶俐开了杂货店,已先一步致富。在二姑的赞助之下,爸爸妈妈经营起了肉摊和木业。起早贪黑,勤俭节约,妈妈每

天不仅要忙生意,忙农活,还要照看我和姐姐以及处理家务琐事。妈妈每当和我讲起这段往事的时候,总会忍不住眼泪直下,嘴上却说:那个时候虽然辛苦,却是最开心的时候。 九六年,大伯家和我家在五祖镇盖楼房。九七年,正式入住新楼。这也导致爸爸妈妈欠了一笔不小的债务。因此,木业生意得继续经营下去。搬家之后,没有了农田,为了节约,爸爸在后院承包了一片梨园,还种植了桃树、李子树、葡萄树等等,妈妈也在后院翻地种菜。有了这些,我家基本不用去市场买水果和蔬菜。经常还有剩余,便送给亲戚朋友。特别是黄花梨,不仅甜,而且水分多,到现在都怀念那时候的味道。 从事木业,特别辛苦。我读书的时候,爸爸妈妈从不让我干重活。每当进货几车材料,为了省钱,爸爸妈妈都是亲自搬进搬出。高中的暑假,我体验了一次搬树。那树是又粗又重,压得腰身都直不起来,没搬几颗已经汗如雨下。第二天早上,直接肩膀酸痛无力,手都抬不起来。想想数十年如一日的经营,妈妈识字不多,煎熬了半生。 勤俭持家是爸爸妈妈发家的武器。说到勤俭持家,我爸爸这辈的兄弟姐妹,都是如此。爸爸妈妈更是从不乱购置东西的。家里煤气灶已经用了十多年,打火都存在问题。每次我提到要更换煤气灶的事,妈妈总是对我说:虽然是旧东西,但是可以使用,干嘛要换!今年过年回家,我家用了十八年的煤气灶终于退休了,结果换上了叔叔家厨房装修换下来的旧煤气灶,排风扇还是前几年二姑家装修换下来的。生活中有更多细微末节的更不必说。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作文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作文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作文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作文1 我的妈妈是一个普通而不平凡的'人! 我的妈妈长得不是漂亮,也不会经常打扮,她也不是很聪明,据她说自己读书混到三年级,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出来,经常喜欢去爷爷家,因为在这里才不会挨饿! 外婆家里有五个女儿,两个儿子,所以我妈妈这个人就最容易忽略,因为不聪明,所以也会受气,去爷爷家是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那里有很多的枣树,鸡蛋随便吃。 因为老人家早先年出去打工,一年到头来也吃不饱几回肚子,吃一回红薯南瓜那是过年时,地主给大家最好的待遇,平时连玉米面也吃不上,这是那个时代所有人都面对的现实,地主家萝卜堆满地窖,而穷人家什么吃的也没有,打工的人一年到头挣的钱全部换成吃的,走几百公里左右回家,现在的人可以想象吗? 所以老人家准备种许多的枣树,因为这样的话,人不会饿死,随便可以吃几个枣子,一天就可以挨过去!这就是中国人民度过的艰难岁月!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作文2 听妈妈说,她上初中那会儿,得徒步到邻村去,通向村外的黄土路蜿蜒曲折。每逢雨天,那土路泥泞不堪,稍有不慎,准成小泥人。

不过,雨天的福利就是,她们可以乘坐“天目山”去上学啦!伴随着“突——突——突——”的嘈杂声,一群发小就这样一路被颠簸着到校。倘若晴天,她们经常抄近道。所谓的近道,其实是觅着前人踏出的足迹翻山越林。 我喜欢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那时的生活虽清苦,但苦中亦有乐。与妈妈的小时候相比,我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代。 你瞧,平整的水泥路顺着山势铺向村外。上下学有校车接送,校车在水泥路上平稳地行驶着,哪有颠簸的痕迹?晴天时,窗外风光无限。碧海、蓝天、青山、绿树尽收眼底,好一幅赏心悦目的渔村图!起雾时,山谷里升腾起袅袅云烟,周围的景致“犹抱琵琶半遮面”,宛如仙境一般!这样一来,校车俨然成了我们专属的观光车了!

爸爸讲过去的故事散文 听梅芷讲那过去的故事散文

爸爸讲过去的故事散文听梅芷讲那过去的故事散文 ”不管发生了什么,要不当做美好的回忆,要不就当做深刻的教训。”在朋友圈批阅奏章时,看到这么一句话,我觉得很有意思。究竟当作美好的回忆还是深刻的教训呢?我想,如果让梅芷先生来选择,我觉得他肯定会选择前者。 当我轻轻地翻开梅芷先生这本《西施不曾远处去》的书时,这样的问题,似乎迎刃而解了。 章飞燕老师说,感谢梅芷,让我们《一起重温岁月的美好》;潘丹老师称他为一个《静坐着的行者》,甚而比我们走得更稳健、更快捷。 是的,一点也没有错,他静静地坐在那里,用他的一支笔,带着读者们走进了旧时的诸暨城,看到了他童年的快乐时光。 悦读着,你发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中来到了旧时诸暨的《城墙》边,这里没有战争年代炮攻城门的事儿,也没有人会来给你设下《空城计》,只有小梅芷和他的小伙伴们好奇于那充满故事的城墙。有位小梅芷的同学曾经住在城墙上,小梅芷也很想去感受一下那种滋味,但他怕被当成小偷,始终拉不下面子,最后他还是逃走了,错过了上城墙看上一看的好机会,所以这住城墙的滋味也就成了千古谜。 来到《城墙》里面,大街小巷便整个儿呈现在你的面前,古老的“浮桥”、为防洪而建立的“三十六洞”、还有那熙熙攘攘的“半爿街”等等,这些都是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所不知道的。 “浮桥”上还发生了一个助人为乐的小故事,那一天,天气不怎么好,由于小梅芷调皮好动,使得自己手中的雨伞落到了浦阳江中,但马上有人跳到江里,游游过去,帮他从江里捡来了雨伞,送到小梅芷的手里…,象这样的故事,也许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人不会因为一把价值不高的雨伞,而跳入那危机四伏的江中把它捡回来。也许是岁月的变化,江也不是那条江了。 旧时诸暨城内没有现在那种大型的商场、超市,但那时有“百货商店”、“南货店”、“服装店”,现在的浣纱中路就是那时的“半爿街”,啃着一串糖葫芦,晃悠在那条街上,冷不丁便能看到小梅芷坐着那烧炭的大巴车从你身边经过。那时有一种七零后八零后都没见过,不要说九零后与蛋蛋后了的烧炭公共汽车。 如今,读着《汽车》,羡慕着当年小梅芷坐着这种车过车瘾的幸福滋味,你是不是浮想联翩? 读到这里,你就会忍不住地感概,原来旧时有旧时的繁华,旧时有旧时不同的幸福和快乐。在梅芷笔下,那怕那时发大水了,也不是愁眉苦脸和心急火燎的事儿。他在《涨大水》中慢悠悠地写道“诸暨人把洪水说成大大水,洪水泛滥叫涨大水”、“尽管,谁都知道,万一出了什么事,在灭顶之面前,坚守能换取的只不过是无谓的牺牲。”、“有几个女同学还尖叫着,声音充满了心慌。”、“也有不跑的,两个男同学,别的班的,我不认识。他们蹲在地上,好像是在找什么东西。”当操场中央冒出个喷泉来时,“郑老师跳下凳子砸打,直到木棒只剩半尺来高,他才停下来。“当有学生担心水会把木棒冲上来,“他用手推了推近旁的孩子说,回教室去,没事了没事了。” 再后来大水涨到了小梅芷住的台门里,描写凤英姐姐们抗台的经过也是如此,如“‘水小了’“满英惊喜地叫了,凤英显然也注意到了……”这里的描写充满了童趣,又满是那种抗台成功的喜悦。

听爸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听爸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学校正流行这“光辉的历程”这本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这本书。 回到家后,妈妈早已准备好了晚餐,有香喷喷的红烧肉,有油光光的烤鸭,还有一盘碧绿碧绿的青菜。这些都是我喜欢吃的菜。在桌角边放着“辉的历程”这本书,我就边吃饭,边看书。 “绮钰,别看了,这样对视力不好。”爸爸边说边往我的碗里加了好多好菜。这时,我突然问:“爸,你说在30年前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在没有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生活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穷苦。”于是,妈妈就开始讲起了她小时候的故事。 “我小时侯,很久才来一次卖糖吃的糖贩子。我那时唯一的零食就是地里的

番薯,所以糖贩子一来,我很多时候都要买来吃。家里当然不舍得给我那么多钱买糖吃,常常都没得吃或只有一颗吃。有一次,糖贩子来了,我向外公要钱买糖,外公没给我钱,不知道是舍不得还是没有那么多钱。那时我还幼小,不懂得太多事,外公便拿一张纸给我,糊弄我,我还以为是钱呢,拿着纸兴冲冲地去买糖吃。结果糖贩子说这不是钱,糖就又没吃成了。” 我听了,暗暗想,再穷,不会连糖也买不起吧!有些孩子,每天都要吃一大堆的零!再想想现在,有的孩子每天都要吃糖,而且是专挑贵的吃,比如:德芙巧克力呀,可比克呀,有时不和胃口,刚进嘴的的“金钱”,马上就吐了出去。现在之所以有这天壤之别,是因为——想必大家都明白,那是传奇千古的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无限的幸福!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这是中国的顶梁柱!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这是邓小平爷爷的心

血,这是中国的心血!改革开放拯救了中国! 这时,爸爸对我说:“ 绮钰,你现在生活的环境多么好呀!上学都有轿车接送。在我那个时候,上一趟学很不容易。那是的路还没有开凿,天天都要起早,带着一些冷菜,天天爬山,山上还有一些带刺的草,刮到一下,就会出血,腿上还留着一道道伤疤。来到学校,每天不像现在一日三餐,有时候一天只吃一次饭……有时学校里要交学费,奶奶就把母鸡下的蛋,拿到集市上去卖,如果实在不够,我们只能饿着肚子,攒一些。你们现在过年还可以收到许多的压岁钱,有丰盛的饭菜。我们那个时候,每逢过年,几乎没有压岁钱,那时候,家里穷,能拿到5角就很高兴了。这些钱还不能花,要存起来,上学的时候来用。过年时,我和你奶奶还有叔叔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桌上摆的是一些咸菜和自己家的腌菜,有这些吃吃就已经很不错了……”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榆阳区中小学音美课时计划 学科年级学期设计者 课题《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井冈山下种南瓜》 课时共第 检查记录课型 初备年月日复备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引导学生了解旧社会的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花季雨季》。 教学 重点 能用柔美、抒情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故乡的月亮》。教学 难点 旋律变奏 教学 准备 电子琴 榆阳区中小学音美活页教案第1页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小诗,一起来读一读。 (背景乐《花季雨季》) 2、生读《花季雨季》歌词。 3、简介剧情 师:《花季雨季》是一部电影,它以深圳学生的思想、 学习、生活为背景,揭示出一条生活哲理:要想做生活的主 人、强者,首先必须懂得如何生活,如何把握自己。下面我 们就来学一学这部电影的主题曲《花季雨季》。 二、学唱《花季雨季》 1、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2、划拍复听,并分段 3、用lu跟琴哼鸣旋律 4、用张口默唱的形式跟范唱自学 5、分句跟琴学唱歌词。 6、完整跟琴唱。 三、歌曲处理 1、讨论:这首歌曲在哪些地方加上力度记号可以更细 腻地表达歌曲丰富的情感。 2、在教师指导下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1、导入:请同学们踊跃发言说说妈妈给自己讲故事时, 有什么感受?下面,我们来听听这首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听 妈妈讲故事的情景,他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听了以后又有什 么感受? 2、初听乐曲:

请同学们说说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教师介绍:《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是一首叙事歌曲,由管桦作词、翟希贤作曲。它发表于1958年,1980年在“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歌曲评选”中获一等奖。 叙事歌曲是叙述故事的歌曲,通常以叙述为主,即用第三人称来讲故事,但也有用第一人称来代替歌中人物讲话的。 3、教师将第一乐段前两个乐句的旋律及歌词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随琴轻声唱一唱。 再请同学说说这段音乐给了自己什么感受? 4、听第二乐段,请同学说说这段音乐与第一乐段在感受上有什么不同? 5、完整复听全曲。说说歌曲中哪是重复出现的?完成听听想想。 五、小结 每个人将今天的感受写下来,最好能写成日记。听音乐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南瓜图片,语言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它长着什么样子的?你们知道南瓜怎这样种出来的吗? 二、教师播放音乐,青幼儿边听音乐边观察图片,讲述歌曲情境。——出示图片: 看。这里有一群小朋友正在准备在井冈山下种南瓜呢!让我们来看看种植不够需要哪些东西?听一听他是怎样种南瓜的? ——教师与幼儿再次欣赏乐曲,自由为乐曲进行伴奏。

听长辈讲那过去的故事_1000字

听长辈讲那过去的故事_1000字 “那个年代啊,我和你的奶奶过得很清苦呢!”悠长的常春藤架下,绿阴阴的,爷爷躺在一张摇椅上,轻轻摇摆,竹椅也老了,随着摇晃的幅度发出了“吱吱呀呀”的响声,我坐着小凳,靠着爷爷,静静听他讲着过去的故事…… 奶奶离开我们已多年了,爷爷仿佛也沉默了多年,在我不多的记忆中,他似乎没讲过几句话,也执意不肯搬过来和我们一起住,只是一个人守在旧房子里,妈妈爸爸经长带着我去看他,而我很怕去那个地方。因为这座房子十分成就,家具似乎总泛着刺鼻的味道。墙角也更是十分阴冷潮湿,我总觉得它是那么得阴暗腐朽,还是个孩子的我,又怎么愿意呆在这背着阳光的地方呢? 模糊的记忆中,不知第几次看到爷爷笑了,他的嘴角在上扬时总不免会牵动脸上那些深深的皱纹,这时,他的脸就显得格外沧桑。也不只是何时起,爷爷好像变了,变得喜欢我了。总肯在我被迫去他那儿时给我几粒小糖,拉着我的小手卧在摇椅上,给我讲述过去的故事,他说:“我和你奶奶当时过得很辛苦。他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大小姐,几乎没吃过什么苦,却读过许许多多的书,我只是一个在她家打长工的穷小子。我爱读书,但买不起书,所以总偷偷向她那间装满了书的房间望。不久,她发现了,于是打开门,给了我一个

意料之外却又非常温柔的眼神,并请我一起进去看。我有些腼腆…。。。 听着他冗长而繁琐的故事,我都困了,而当时爷爷坚毅的眼神里透露出的柔弱,却因为我的年龄太小而被忽视。我无聊,我读不懂爷爷的故事,所以,倒对他那长长的胡子特别感兴趣…本“… 每每到他讲完时,我早已失去了耐心,因而有几次甚至趴在他的腿上睡着了。也许他会看着我长长地叹一口气,也许他会慈祥地轻吟只有奶奶才会的歌谣…… 长大了,懂事了,时间也少了。当我明白了爷爷深沉而不外露的情感,想为他做点什么时,他已变得又不说话了,我失去了替他排遣寂寞的机会,多想弥补,可错过机会了。 偶尔,当我百忙之中,终于能挤出一点空,而爷爷的心情也十分好时,便会耐着性子,拿着小板凳坐在他跟前,仔仔细细地听着他难得讲的过去的故事:“……之后我与你奶奶相爱。可她父母却不愿意将她嫁给一个穷光蛋。于是我们逃了出来,一切从零开始。她从一个大千金一下变作任何家务事都得亲手做的人妇,受尽了痛苦与磨难。我很爱她,很心疼她,也很对不起她,可最终在她走的时候,我却连一声‘对不起’都没勇气说……” 抬头望着爷爷,那眼神随着故事流露出的悲伤与歉疚,一份深沉的爱……

听爸妈讲过去的故事

听爸妈讲过去的故事 现代社会的生活多姿多彩,然而,在听了爸爸妈妈讲了过去的事情以后,我开始为现在如此幸福美好的生活而感叹! 爸爸说,在还没有我们姐弟三个的时候,生活十分艰难,每天他和妈妈都要早早的在外面摆地摊,尽量为家里多挣一些钱。 妈妈说,后来,渐渐地,他们攒够了买一间规模较小的店铺的本钱。为了不再遭受风霜雨打、日晒雨淋的辛苦,爸爸毅然决定用所有的积蓄买下了一间小店铺。 刚开始的时候,店里生意很辛苦,客人又少,又需要经常出去送货,所以爸爸请爷爷过来帮忙看店,自己天天四处奔波劳累。 爸爸说,在那个时候,他希望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家里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让妈妈不要再这么辛苦,同时也让我们姐弟三个以后的生活可以过得更开心。 妈妈理解爸爸的想法,所以她也尽力地为这个家付出很多努力。 爸爸妈妈的愿望是一样的,他们都说过,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可以变得更加的美好,他们愿意付出更多的辛苦。 是啊,如果当初爸爸妈妈没有丝毫顾及这个幸福美好的家的话,那我们今时今日的美好生活又将从何而来呢? 尽管爸爸妈妈对我们已经很好很好了,可是在今天,听了爸爸妈妈讲他们以前的事情时,心里感触良多:都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可是谁又能理解那大山一般厚实的父爱、那清水一般柔和的母爱后面所隐藏起来的艰辛呢? 爸爸说,当初他在因为店里生意繁忙而烦躁不已的时候,是妈妈告诉他,如果想要成就一番事业,辛苦在所难免,因为这是上天对你的考验,如果你能通过,那么就意味着你的坚持成功了;可是当你选择放弃的话,这就代表着你之前的所有辛苦都白费了,一切都要从头再来。 妈妈说,其实在那个时候,不仅仅是她鼓励支持着爸爸,而是他们两个在互相鼓励支持着,用彼此的信念坚持下去,熬过这艰辛的岁月。 我很感动,不仅仅因为是爸爸妈妈的坚定信念,同时也因为是他们的努力付出才成就了今天我们的美好生活!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当初你们希望把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现在已经实现了;可是今天,为了我们的成长和以后,你们又得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稳固住自己当初的理想。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这种感情,似是愧疚,似是感激,似是。。。。。。总而言之,我认为爸爸妈妈的爱是伟大的,独一无二的! 听爸爸妈妈讲过去的故事,让我有了很多感悟!可是唯一的一点,就是是爸爸妈妈用自己的艰辛付出才换来了我们的开心幸福! 我决定了,从现在开始,要努力奋发向上,争取长大以后可以有能力报答爸爸妈妈的恩情,不让他们再次体会到当初的艰辛难过! 听爸爸妈妈讲过去的事情,我开始明白并体会到现在生活的幸福和爸爸妈妈当初坚持下来永不放弃的决心以及那对当时的他们来说难以实现的理想。 爸爸妈妈,你们的过去一定充满了辛苦和劳累,在此,我想对你们说:“谢谢你们!”

中学生满分作文: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2)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2) 以前,小小的我对过去的事情充满了好奇心。所以妈妈常常给我讲她小时候的事情。 妈妈的家乡有很多山,妈妈说,以前家里很穷,根本就上不起学,她们村里上学的不是很多,再说了那时候家长们都有严重的封建思想,所以,他们认为女孩子认不认字都无所谓。虽然姥爷也有一些封建思想,但是姥爷念过书,知道上学对于一个孩子的重要性,妈妈就读完了小学。因为那时候太穷了,妈妈辍学也是迫不得已的。记得在妈妈上小学期间,有一次,老师教同学们查字典,让每个人买一本,妈妈回家告诉了姥姥姥爷,但他们无能为力,妈妈很伤心,后来她想到了老姥爷在大城市,他一定能办到,就给老姥爷写信。老姥爷给她买了,寄到了老家,妈妈拿着那本新字典,非常高兴。那本字典她用过了,又给小舅用,又给小姨用……直到现在,那本字典还保存在姥爷家里。每次我去都要让姥姥找出来看看,虽然纸已经发黄,但还完整无缺。 妈妈说,那时没有东西吃,也没有新衣服穿,每家每户都只是在新年才舍得吃饺子,平常吃个鸡蛋都很难得。舅舅住校也只吃姥姥做的粗茶淡饭,穿的衣服只有一件两件的,只是在过春节时才穿在那时看起来比较好比较新的衣服。 那时,家里有好几口人,住在那两间土房中,如果家中来客人时,姥姥就让妈妈或舅舅到她奶奶家去睡。而那时的交通也不方便,再加上那里很多山,平常几乎不出远门,因为山路不好走。 直到现在我才体会到忆苦思甜的滋味。 社会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变化,姥爷所在的村庄也不例外,

虽然名称没变,但是,实际上不是大而是很大,现在那里的孩子有了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一个很大而又舒适的校园,买文具也不用愁了,现在那里家家户户都奔小康了。政府给免了学费、杂费、甚至连书费都给免了,站在村口就可以看见那宽宽的柏油马路两旁那整整齐齐的二层小洋楼,就连一些比较困难的村民们都住上了新的砖瓦房。 真是不可思议的变化呀!随着是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我相信明天会更好!

听长辈讲过去的故事作文

听长辈讲过去的故事作文 时间:2019-03-22 10:48:17 | 作者:文静怡 放学回到家,奶奶坐在窗边静静地倚在椅子上,拿着张照片,冬日的暖阳下,奶奶脸上的皱纹盈满了阳光。“快来!快来!”奶奶见我回来了,连忙招呼,“快来瞧瞧,瞧瞧,那些日子里的人多淳朴呀……东边叫,西边应的……”那照片早已泛黄,也卷了边,人脸早已识不清了,但时光沉淀下来的,却是昔日的柔情…… 奶奶总爱讲些过去的故事,好似她心里的那些尘封了的日子,一直都是刚记上去的,墨迹未干。 爷爷在服装社当裁缝,他常常是披星戴月。公社里挣工分的重担就压在了奶奶的肩膀上,奶奶得比别人干得多,得比别人做得快。 一个冬日的早晨,天未放晴,奶奶就背上粮食迈着坚定的步伐在蜿蜒的山路上“匍匐”着,脚下的小路像缎缎丝绸远远地铺着,白雾在她的肩头缭绕,凝聚在发丝,一滴滴水珠挂在发梢上,头发深深地垂下,伴着奶奶不断的喘气声,分不清那水珠是汗还是雾气了。这时突然从身后传来声音,“大妹子,帮我扶一把,行不?”是邻居家的孤寡老人,她向来和奶奶处的好,奶奶转过头,看到老人一手扶着腰,一手撑着脑袋,她看起来还没有那一袋粮食大,瑟瑟的冬风中,老人好像连站稳都很困难。 奶奶挥手抹了抹汗,瞅了一眼自己背的粮食,走到老人面前,慢慢的说:“大妈,看你那么困难,我帮你背一些,我也尽力了。”说罢,奶奶弯腰把老人的粮食分了写到自己的袋子里,老人在旁边一个劲儿地说谢谢,奶奶摆摆手,踏上了前行的路。 回来的路上,奶奶步伐轻快,太阳在她的身后缓缓升起,洒下的光芒,好像都耀着奶奶的心,想着爷爷今天会回来得早,奶奶嘴角浮上了笑意。 “不好了!不好了!你儿子掉到池塘里去啦!”大院里的人慌慌张张地来通知奶奶,奶奶腿一闪,手扶在了一棵树上,奶奶呆了好一会儿,拧着眉毛:“救上来了吗?”“还不知道。”奶奶跌跌撞撞地跑回去,这腿越跑越重,这山路也跑不到尽头,跑着跑着,奶奶的眼睛里蓄满了泪花。 这段山路,奶奶往日走了无数遍,背着重物虽说累,却也快乐,今日,这明媚的阳光好像晃痛了眼,茂盛的菜园好像焉了气儿,奶奶在这条路上跑了好久好久,一步好像就横跨了几个世纪。 “孩子救起来了!娃娃没事!”大院里的人站在院子里朝着奶奶招手,奶奶的心轻轻地落下了,院子里爸爸正吃着别家的馒头,衣服干干净净,头发也慵懒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2018-12-17夜晚,风轻轻地吹着,小朋友们正在无忧无虑地玩着捉迷藏”、红路灯”等等游戏,真像一群闪闪发光的小星星,我和妈妈就坐在家门前乘凉。 妈妈望着摊档上闪烁的串串灯火,看着现在和谐、繁荣的世界,跟我讲起了那70年代的故事。 生活在70年代的孩子既要读书、又要干活。 上学的日子,每天早上一到东方吐白的时候就要去放牛、拔草,到七点半才回家吃早餐,每人的早餐只是一碗小稀粥和两根地瓜。 餐后便把草带回学校鱼塘喂鱼,干完那么多活才开始上课。 每个星期学校会设有两天劳动日,那两天学生们要帮学校种田、施肥、种菜,六月份就要割稻谷。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十分艰苦。 我的舅舅们到农村生产队种田,到收成的时候,就拿回两小箩筐谷回来。 粥烧得不够吃,便加多点水。 不论严寒酷暑,不管是男女老少都是光着脚,穿着一件单薄、破烂的衣裳。 那时候,3分钱能买一条冰棍、5分钱能买一斤盐、一角钱能买一斤酱油、两元五角能读一个学期书……那时候生活虽然十分艰苦,但是,也不缺乏快乐。

妈妈说,她小时候最喜欢玩老鹰捉小鸡”、当兵捉俘虏”、打水仗”……喜欢唱那经典老歌:《南泥湾》、《东方红》、《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我的祖国》……说完这些后,妈妈的眼泪已经要夺眶而出了,她摸了摸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知识好比肥料,你们好比庄稼。 庄稼要取得大丰收就得靠施肥,你们要为人民做出贡献就得有文化。 看清楚你们现在条件多么好啊!70年代的生活和现在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妈妈那代人以前一分当一元用,我们现在却一元当一角用;妈妈那代人以前只能喝稀粥,我们现在却只会浪费粮食;妈妈那代人以前渴望一心学习,我们现在却一心想着玩耍……现在我们每天吃着色香味”俱全的饭菜;每天都不愁吃、不愁穿。 现在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皇帝、千金,都是温室里的花朵,衣服破了一点就不穿、饭菜不合适自己胃口就不吃、老师批评一下就不学、书包就算不烂都要换。 现在的孩子总浪费革命先辈用汗水、鲜血给我们带来的一切,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岁月流逝,往事如烟!一个个扣人心窝的往事;一首首美妙动人的歌曲带走了爸爸、妈妈的青春和激情,留下了沧桑。 我们作为儿女绝对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忘记父母讲述

听爸爸讲那过去的事情

听爸爸讲那过去的事情 爸爸出生时1946年,正值艰苦的岁月,到了1960年便开始了粮食关,全国上下忍饥挨饿,说是要还苏联的外债。本来生产队吃大锅饭就吃不饱,还要把为数不多的粮食拿出大部分来上交给国家,那个时候的人们吃糠咽菜,草根、树皮、玉米棒骨,凡是能吃的都争抢着去吃,实在没吃的了就吃观音土,人们知道观音土可以充饥但不能消化,吃上几天之后就会死,但挨不住饿的人在无奈之下还是吃了观音土,然后等待着死亡。老百姓们没有生活的意义,没有生活的目标,唯一的希望就是能活着就好。 今晚睡去,明天不知道还有几人能看到初升的太阳。经常有人死去,往往都是简单的挖个坑草草埋葬。 生产队依然每天组织百姓们种地干活,等到秋收时能分给大家些残存的粮食,生产队长也很无奈,在那个人人平等的年代,不管是谁都要饿着肚子。人们都在生死线上来回的挣扎,别无选择。 爷爷死的早,在小叔刚出生后不久便死于疾病,剩下奶奶带着三个孩子勉强度日。爸爸是长子,12岁开始就在生产队负责拉牛耕地,13岁就跟着大人们干起了大工,1960年的时候15岁的爸爸不但挑着生活的重担还要负责两个弟弟的吃饭问题。奶奶身体不好白天也要坚持着下地干活,晚上给三个孩子缝缝补补。听爸爸说,奶奶每天只吃两顿难以下咽的饭,劳作了一上午后中午回来到家只是不停的喝水,希望水能充饥,把不多的口粮留给三个孩子吃。奶奶面容蜡黄,身体

消瘦,但她依然坚挺的拉扯着孩子们承受煎熬。我体会不到当年奶奶的辛酸和不易,但我知道在那个年代能生存下来得有多大坚韧不屈的信念啊。 过了粮食关温饱问题有所缓解,至少能勉强填饱肚子,但生活还是一样的窘迫,由于家中劳动力少,所挣的工分和粮食多数食不果腹,缺衣少食是最严重的问题。爸爸说大冬天的穿着单裤和布鞋在地里冷得直蹦,哆哆嗦嗦的还要干活。没有人可怜他,因为别人也不富裕。 到爸爸17岁时就是正经的大人了,可以拿到和大人一样的工分,年底全家合起来能挣到30多块钱。一家两个大工年底能分到些粮食和30块钱是何等的不易啊,30块钱就算在当时又能干些什么呢?虽然别人家伴喜事随礼才2块钱,可在家庭开支上买些柴米油盐的也就勉强够用,总体来说一家人依然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 在爸爸17岁那年家里突然来了不速之客,听奶奶说那人是爸爸表舅,奶奶很热情的接待了他,把平时舍不得吃的高粱米拿出来做成米饭还炒了菜供爸爸表舅吃喝,吃完了饭又和奶奶聊了会家常便回去了。爸爸有些纳闷,问奶奶为何如此热情款待他,奶奶说前几年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就和他借了100块钱维持家用,到现在没钱还他,他是过来看看,看到咱们家确实很困难所以就没张嘴提还钱的事。 爸爸听了心里也不是滋味,和奶奶商量人家也不容易,家里凑凑再和别人借点还人家些吧。如果等有钱了再还人家估计得猴年马月了。 之后,奶奶筹措了一些钱,总共40元,让爸爸去他表舅家先还一部分,等有了再慢慢还。

听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

听奶奶讲她的故事 小时候,我最喜欢坐在自家门前的小凳子上,听奶奶讲她自己亲身经历的那些小故事。至今,我那亲爱的奶奶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整整二十年,但是奶奶给我讲的那些故事却时时萦绕在我的耳边,它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一颗爱党的种子。 说来也怪,奶奶虽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从来没有上过一天学的她,却通情达理,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说来也许你不会相信,但是这的的确确是真实的,我一生中,最早会唱的歌竟然是我那目不识丁的奶奶教给我的这首全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在当时,我年纪尚幼,还没有进学堂,所以我虽然会唱这首歌,但是也并没有完全懂得它的意思,只是觉得会唱了一首歌后心情非常高兴,仅此而已。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也走进了学校,渐渐地我才对从小就会唱的这首歌有了越来越深的理解,并且也才算真正真地了解了奶奶为什么那么爱唱这首歌,奶奶为什么经常给我们讲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了。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听奶奶说,旧社会爷爷奶奶家非常贫穷,用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来形容也真是一点不为过,虽然是生活在农村,但是他们连最起码的生活保障—一点土地都没有,常常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饥一顿饱一顿的,那日子简直就是度日如年啊!要活下去就必须给地主家打

工,于是爷爷和奶奶一起到了地主家做起长工来。年幼的爸爸也只有跟着爷爷奶奶到地主家去,爷爷主要负责干体力活,诸如砍柴、犁地、挑水等等,奶奶就做些平常的家务活,他们一家三口就这样寄居在地主家里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用奶奶的话说就是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他们吃的是地主家吃剩的饭菜,穿的是地主家丢弃的衣裤。稍微不慎就会挨地主家的责骂甚至鞭打。幸好我的爸爸从小头脑灵活,精明过人,地主一家看重了他,便和爷爷奶奶作交易将爸爸送到私塾读书,将来做他们的女婿。无奈的爷爷奶奶虽说非常愿意让爸爸去读书,但是要让爸爸去娶地主家的女儿(那个姑娘足足比爸爸大五岁呢)他们却非常不乐意,可是那种时候还讲什么条件呢?于是不谙世事的爸爸背起奶奶亲手为他缝制的小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堂了,他根本不知道这进学堂是用他的终身大事—婚姻来做抵押的呀!爸爸在私塾里用功读书,各门功课学得不错,所以读了几年书后,也就做起了私塾的老师(那时人才紧缺,能识几个字的人已经算是人才了)。逐渐长大的爸爸慢慢地也知道了父母为了自己的前途所作的这件事,他抗争过、辩驳过,但是终究是父母也是为了他的前途着想,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于是极不情愿的他跟地主家的女儿成亲了,要说这桩婚事也真是属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啊!婚后,由于爸爸和地主家的女儿没有多少共同语言,年龄相差又大,文化差异也大,又加上分居两地,所

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妈妈眼中的社会变迁妈妈是个不善言谈的人,从小到大,没听她讲过小红帽、豌豆公主或是白雪公主这样的故事,我们姐妹听得最多的就是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她的故事总是很长很长,小时候不懂那些话里的心酸,现在长大了想起来却总是让人回味无穷。 妈妈曾经对我们讲过好多的事情,确切的说那不是故事,是真实发生在妈妈身上的事。 妈妈说,她小的时候,外婆家很穷,在村里也没有地位。家里人口很多,都张着口等着吃饭,迫不得已,外公只能做些小买卖,而且必须是偷偷的,让人知道会被拉去批斗,会被说成是“挖社会主义墙角”或者“割资本主义尾巴”什么的,会整日不得安宁。那时候正值文革时期,被人拉去批斗一家人都会抬不起头来,在村里处处受人欺负,遭人白眼。 每每说到这些,妈妈总是无奈地笑笑。然后她说,现在不一样了,国家政策不一样了,从我懂事起我们家一直都是做买卖。不用偷偷摸摸,而是门朝大街光明正大地做。我们家的小商店养活了一家人,让我们姐妹衣食无忧。今昔对比,真是天壤之别啊。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家里穷人口多,妈妈从小就懂事,知道帮家里分担,那时候实行人民公社,家家户户都要干活挣工分。每天放学后,她都早早地回家,外公外婆还在外面干活,她就帮着喂鸡、做饭。那个年纪的孩子,哪个不想玩,哪个不爱玩

啊,可偏偏生活就是这样,让人无可奈何。 妈妈说,现在的孩子,从小捧在手心里,长在蜜罐里,不用干家务,不用为生活操心,过得无忧无虑,真是幸福!真是这样,从小到大,我还没有为爸妈做过一次饭,平时也只是洗洗碗,心里觉得挺惭愧的。 那个时候,好几个月才能看上一次黑白的露天电影,那个场面人山人海,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跑去看,好不热闹。这也算的上是村里的一件大事。大家饭前饭后都要议论好长时间。若是谁家有个黑白电视,那就真是稀罕了,每天晚上他们家院子里就会挤好多人去看,直到时间很晚了,才恋恋不舍地各回各家去。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不仅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而且超越了梦想,以前家中连收音机、电视机、冰箱这种基本的家用电器都没有,而现在几乎家家都用上了。都按上了白炽灯,看上了彩色电视,装上了电脑,有的甚至是液晶电视、电脑,过上了小康生活。 妈妈说最让人高兴的就是过年了,那时候基本上没有活干,可以好好的玩了。可是过年也有过年的忧愁。拿什么过年呢?连件新衣服都没有,鞋面上都是补丁压补丁,平时每件衣服都要穿上三四年,补得不能再补了,或者是实在是太小了,才能换件新衣服。过年的衣服都是旧衣服洗洗干净就穿,出门走亲戚要去邻居家借一件衣服穿,回来后再还给人家。家里来客人了,还得去别人家借点白面,平时谁也舍不得吃,也吃不起。那时候,吃得最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_高中作文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感谢您的阅读! 夜晚,风轻轻地吹着,小朋友们正在无忧无虑地玩着“捉迷藏”、“红路灯”等等游戏,真像一群闪闪发光的小星星,我和妈妈就坐在家门前乘凉。妈妈望着摊档上闪烁的串串灯火,看着现在和谐、繁荣的世界,跟我讲起了那70年代的故事。 生活在70年代的孩子既要读书、又要干活。上学的日子,每天早上一到东方吐白的时候就要去放牛、拔草,到七点半才回家吃早餐,每人的早餐只是一碗小稀粥和两根地瓜。餐后便把草带回学校鱼塘喂鱼,干完那么多活才开始上课。每个星期学校会设有两天劳动日,那两天学生们要帮学校种田、施肥、种菜,六月份就要割稻谷。”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十分艰苦。我的舅舅们到农村生产队种田,到收成的时候,就拿回两小箩筐谷回来。粥烧得不够吃,便加多点水。不论严寒酷暑,不管是男女老少都是光着脚,穿着一件单薄、破烂的衣裳。 那时候,3分钱能买一条冰棍、5分钱能买一斤盐、一角钱能买一斤酱油、两元五角能读一个学期书…… 那时候生活虽然十分艰苦,但是,也不缺乏快乐。妈妈说,她小时候最喜欢玩“老鹰捉小鸡”、“当兵捉俘虏”、“打水仗”……喜欢唱那经典老歌:《南泥湾》、《东方红》、《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我的祖国》…… 说完这些后,妈妈的眼泪已经要夺眶而出了,她摸了摸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知识好比肥料,你们好比庄稼。庄稼要取得大丰收就得靠施肥,你们要为人民做出贡献就得有文化。看清楚你们现在条件多么好啊!

70年代的生活和现在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妈妈那代人以前一分当一元用,我们现在却一元当一角用;妈妈那代人以前只能喝稀粥,我们现在却只会浪费粮食;妈妈那代人以前渴望一心学习,我们现在却一心想着玩耍……现在我们每天吃着“色香味”俱全的饭菜;每天都不愁吃、不愁穿。现在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皇帝、千金,都是温室里的花朵,衣服破了一点就不穿、饭菜不合适自己胃口就不吃、老师批评一下就不学、书包就算不烂都要换。现在的孩子总浪费革命先辈用汗水、鲜血给我们带来的一切,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岁月流逝,往事如烟!一个个扣人心窝的往事;一首首美妙动人的歌曲带走了爸爸、妈妈的青春和激情,留下了沧桑。我们作为儿女绝对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忘记父母讲述他们童年的艰苦生活,因为那一个个故事教育了我应该吃苦耐劳、团结拼搏,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立志为建设中国而努力奋斗!天鹅飞得高、飞得远,靠的是矫健有力的翅膀;我们要为祖国作出贡献,就得有知识,在通往建设祖国的航程中,我要坚持不懈地奋斗,努力学习,为理想迈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