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什么意思
【描写水的诗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_全诗赏析

【描写水的诗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_全诗赏析出自北宋诗人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排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
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世间烟火景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美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节令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气象未寒时”(《已凉》)。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含蓄,不仅描绘出四处风景,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花开花落,既是做作界景象,也是酸甜苦辣的人事象征;床笫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悲凉独处的心坎感触。
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风物中又暗寓情义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氛围和它的情感颜色。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次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
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天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
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
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
这一句,钩连高低。
它既与上句紧相连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
可以想见,词人因惦记游子行踪,渴望锦书达到,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遥想。
而这一望断天边、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缭绕于词人心头的。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新闻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孙氏《忆秦娥》),“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诉衷情》),“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减字木兰花》),以及“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相见欢》),“玉楼明月长相忆”(《菩萨蛮》),“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三台令》),其所抒写的情景,极其相似。
花自飘零水自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

花自飘零水自流-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斜辉脉脉水悠悠,所以底下两句。
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
象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极其形象,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实际上含义很深。
其实,作者对“愁”的描写,象悠悠江水空自流,意境相似,那么,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
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
花自飘零水自流在古典诗词中。
人在愁苦时总是绉着眉头。
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
“眉间心上,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
如果说,是说她丈夫远行了。
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花自飘零水自流,李特工耳;“水自流”,两处闲愁”两句,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眉间心上。
”诚然,无计相回避”、“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
“才下”。
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两处闲愁。
这句话看似平淡:一种相思,却上心头,写思夫之作的不少。
只要我们仔细玩味,李清照的“闲愁”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极为鲜见。
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就不难发觉;或是“红豆不堪看,却上心头”两句。
这里,理还乱,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
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有异曲同工之妙,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绉着的眉头方才舒展,无本之木了。
有人说:此情无计可消除;那么,上面没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两相恩爱。
花自飘零水自流那么,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化起伏,就成为无源之水,李作比之范作已胜一筹:“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但大多是“过尽千帆皆不是,善于为对方着想,满眼相思泪”一类文字。
她俩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
就自然地引出来了,愁眉苦脸的,无计相回避’语胎出,总不及“才下眉头。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翻译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翻译
1、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翻译: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2、出处:诗句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3、原文: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4、原文的译文:
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
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
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记忆开始拉扯,回忆渐行渐远的绕着心情天旋地转,或许你不曾懂,我说的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那时我们学过李商隐的《一剪梅》,那时我们从来没读懂过李商隐的伤感,也没体会到别愁、相思之苦。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那年,我们为了梦想远走他乡,是不是特能感触这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那年,我们挥手向同窗好友道别,是不是深深体会到苦读寒窗一载余,相见恨晚水成渠。
那年,我们跟心爱的人分离,是不是有种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的感触。
愁绪一抹抹的画着圆形轨迹,旋转在半空中。
偶尔乌云密布,偶尔狂风暴雨,偶尔阴雨绵绵,偶尔晴空万里.....
距离,在一次次送别以后,才发现原本拥有的一下就远了,才发现原本在意的一下就淡了,只是很多异地恋告诉我们,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一剪梅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下面是《一剪梅》原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代·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①玉簟(dià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②兰舟:《述异记》卷下谓:木质坚硬而有香味的木兰树是制作舟船的好材料,诗家遂以木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
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③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
《晋书·窦滔妻苏氏传》云:苏蕙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其被徙流沙的丈夫窦滔。
这种用锦织成的字称锦字,又称锦书。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
前人作品中也时有写两地相思的句子,如罗邺的《雁二首》之二“江南江北多离别,忍报年年两地愁”,韩偓的《青春》诗“樱桃花谢梨花发,肠断青春两处愁”。
这两句词可能即自这些诗句化出,而一经熔铸、裁剪为两个句式整齐、词意鲜明的四字句,就取得脱胎换骨、点铁成金的效果。
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
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此情⽆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头。
李清照《⼀剪梅》此情⽆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头。
[译⽂] 这种思念之情⽆法消除,紧锁的眉头刚刚松开,但在⼼⾥却⼜惦念开了。
[出典] 李清照《⼀剪梅》注:1、《⼀剪梅》李清照红藕⾹残⽟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满西楼。
花⾃飘零⽔⾃流。
⼀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头。
2、注释 ①“裳”,古⾳cháng,古⼈穿的下⾐。
也泛指⾐服。
②⽟簟:⾳diàn ,光华如⽟的精美⽵席。
③雁字:指雁群飞时排成“⼀”或“⼈”形。
相传雁能传书。
译⽂】3、【译⽂红藕⾹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提起薄纱罗裙,独⾃划着⼀叶兰⾈。
天空中雁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盼望着)。
花,⾃在地飘零,⽔,⾃在地飘流,⼀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隐隐缠绕上了⼼头。
译⽂2:荷已残,⾹已消,冷滑如⽟的⽵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泛⼀叶兰⾈。
仰头凝望远天,那⽩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字,⼀⾏⾏南归时候,⽉光皎洁浸⼈,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在地飘零,⽔,⾃在地漂流,⼀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隐隐缠绕上了⼼头。
4、李清照⽣平可见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和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黄花瘦。
5、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载:“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剪梅》词以送之。
”以词来抒写相思之情,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题材,但李清照这⾸《⼀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调,⼥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式,给⼈以美的享受,显得越发难能可贵。
李清照描写思念的古诗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阅读

李清照描写思念的古诗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阅读《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
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
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鉴赏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
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
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但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这个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修辞手法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修辞手法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李清照的《如梦令》的名句,描绘了一种深沉的思念之情。
在古典文学中,修辞手法被广泛运用,它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技巧,更是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构建。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句诗中所蕴含的修辞手法,以及这种情感所带来的意蕴。
1. 比喻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句诗中运用了比喻手法,通过“相思”和“闲愁”来比拟作者内心的情感。
相思被比喻为闲愁,形象化地表现了作者内心深深的思念之情。
比喻手法的运用,使诗句更富有意境,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心情。
2. 对仗“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句诗中还运用了对仗手法,通过相同或相似的词语进行对称排比,增加了诗句的音韵美感。
对仗手法的运用,使诗句更具韵律感和节奏感,让人在阅读时感受到一种愉悦的美感。
3. 拟人在“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句诗中,作者将情感拟人化,直接表达了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情感更加直接、生动,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心境。
以上所述的修辞手法,都为这句诗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得诗句更加深邃、动人。
这种情感中蕴含着对离别的思念和对爱情的忧伤,让人在阅读时不禁感叹人生的无常和情感的纠结。
对于“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句诗,我个人的理解是,它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思念之情。
情感如同细雨般飘洒,让人心头无处躲藏。
它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人生、对爱情、对人情的体验和领悟。
修辞手法的运用让这句诗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于情感的细腻体验,也让我们在当下感受到情感的震撼。
正如诗中所描述的那样,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种情感深深烙印在我们心灵深处,让人无法忘怀。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句诗,在古典文学中被认为是李清照诗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什么意思
出自李清照之《剪梅》有人说写李清照慨叹自己青春易老时光易逝要
样下面种相思两处闲愁两句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其
实句含有两意思:花自飘零说青春象花样空自凋残;水自
流说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空自或自
意思体现了李清照感叹语气句看似平淡实际上含义深只要
我们仔细玩味难发觉李清照既自己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丈夫能和自
己共享青春而让白白地消逝而伤怀种复杂而微妙感情正从两自字
表现出来之所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关键所也俩真挚爱情具体表现唯其此所底下两句:
种相思两处闲愁
自地引出来了说上面没有任何句提李清照和丈夫两相恩爱;
两句说得再明白也没有了俩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
着种独特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开朗
性格善于对方着想与般妇女狭隘心胸同古典诗词写思夫之作
少大多过尽千帆皆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忆江南》);或红豆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类文字象李清照
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极鲜见
李清照闲愁究竟达了程度呢下面三句作了回答:
此情无计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说种相思之情没法排遣绉着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
句时刻相思着里作者对愁描写极其形象人愁苦时总
绉着眉头愁眉苦脸作者正抓住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
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样子从而领会内心绵绵痛苦才
下、却上两词用得好两者之间有着连接关系所能把相思之苦
种感情短暂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几句和李煜《乌夜啼》剪
断理还乱离愁别般滋味心头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士祯《花草蒙拾》说: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语胎出李特工耳诚李作比之范作已胜筹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总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变化情景怪得成千古绝唱
由上看来李清照首词主要抒写思夫之情种题材宋词数少
若处理好必落俗套而李清照首词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特
色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仍失篇杰作其特点:、词所表现爱情
旖旎、纯洁、心心相印;和般单纯思夫或怨其返大异其趣二、作者大胆地讴歌自己爱情毫扭捏更无病态成份;既象蜜样甜也象水样
清磊落大方和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爱情泾渭分明三、李词语言
大都浅俗、清新明白首词也例外又有自己特点通俗多
用偶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既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若非铸词高手
难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