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第二单元自我评估检测A课堂导学训练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物理模块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模块达标验收(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共40分。
第1~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第9~12小题有多个正确选项,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试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奥斯特在试验中视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揭示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B.安培依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像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法拉第在试验中视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旁边的固定闭合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D.楞次在分析了很多试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更解析:选C 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旁边产生的磁场是不变的,在其旁边的固定闭合导线圈中没有磁通量的变更,因此,不会出现感应电流,选项C错误。
2.电阻R、电容C与一线圈连成闭合电路,条形磁铁静止于线圈的正上方,N极朝下,如图所示。
现使磁铁起先自由下落,在N极接近线圈上端的过程中,流过R的电流方向和电容器极板的带电状况是( )A.从a到b,上极板带正电B.从a到b,下极板带正电C.从b到a,上极板带正电D.从b到a,下极板带正电解析:选D 磁铁自由下落,在N极接近线圈上端的过程中,通过线圈的磁通量方向向下且在增大,依据楞次定律可推断出线圈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向上,利用安培定则可推断出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绕向(由上向下看),流过R的电流方向从b到a,电容器下极板带正电。
选项D正确。
3.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有位同学设计了利用压敏电阻推断升降机运动状态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将压敏电阻固定在升降机底板上,其上放置一个物块,在升降机运动过程的某一段时间内,发觉电流表的示数I不变,且I大于升降机静止时电流表的示数I0,在这段时间内( )A.升降机可能匀速上升B.升降机肯定匀减速上升C.升降机肯定处于失重状态D.通过压敏电阻的电流肯定比电梯静止时大解析:选C 在升降机运动过程的某一段时间内,电流表示数I 不变,且有I >I 0,则说明电源的路端电压增大了,从而分析出是压敏电阻的阻值增大了,压敏电阻受的压力减小了,由牛顿其次定律可知,物块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升降机可能向下匀加速运动,也可能向上匀减速运动,故C 正确,A 、B 错误;因压敏电阻的阻值增大,电源总电流减小,电流表示数变大,故通过压敏电阻的电流肯定比电梯静止时小,D 错误。
高一物理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单元测试A卷

高一物理单元测试试题第二章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时间40分钟,赋分100分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物体从A 点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B 点时恰好停止.在先后两个运动过程中:A .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B .两次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一定相同C .平均速度一定相同D .所用的时间一定相同2.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m ;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m ,由此可以求得:A .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B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 .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D .质点运动的初速度3.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m 甲:m 乙=5:1,甲从H 高处自由下落,乙从2H 高处同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在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B .在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二者速度相等C .甲、乙在空气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2D .甲落地时,乙距地面的高度为H4.四个小球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同时从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从开始运动时刻起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下列各图中,能反映出刚开始运动时各小球相对地面的位置的是:5.一物体从斜面上某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3s 后到达斜面底端,并开始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9s 停止.则物体在斜面上的位移与在水平地面上的位移之比是:A .1:1B .1:2C .1:3D .3:16.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 、b 两点时的速度分别是v 和7v ,经过ab 的时间是t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经过ab 中点的速度是4vB .经过ab 中间时刻的速度是4vC .前2t 时间通过的位移比后2t时间通过的位移少1.5vtD .前21位移所需的时间是21位移所需的时间的2倍7.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 1做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 2做匀速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 1做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 2做匀速运动,则:A .甲先到达B .乙先到达C .甲、乙同时到达D .不能确定8.甲、乙两辆汽车速度相等,在同时制动后,均做匀减速运动,甲经3s 停止,共前进了36m ,乙经1.5s 停止,乙车前进的距离为:A .9mB .18mC .36mD .27m9.一个竖直上抛的物体,上升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0m/s ,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是(g 取10m/s 2)A .5mB .10mC .20mD .30m10.从地面竖直上抛物体A ,同时在某一高度有一物体B 自由下落,两物体在空中相遇时(并不相碰)速度大小都是v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物体A 的上抛速度大小是2vB .物体A 上升的最大高度和物体B 开始下落的高度相同C .物体A 和物体B 的落地速度不同D .物体A 和物体B 的落地时刻不同二、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1.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做匀变速运动.如图2是经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的一段,打点顺序是A 、B 、C 、D 、E ,已知交流电频率为50Hz ,纸带上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一个点.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m/s 2,小车是做 运动(填“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D 点的速度是 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图212.如图所示,竖直悬挂一根15m 长的铁链,在铁链的正下方距铁链下端5m 处有一观察点A ,当铁链自由下落时全部通过A 点需多长时间?(g =10m/s 2)A 链铁13.经检测汽车A的制动性能:以标准速度20m/s在平直公路上行使时,制动后40s停下来。
(完整word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1.(多选)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向东,大小为5m/s ;经过2s ,速度变为 向西,大小为11m/s 。
关于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x 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方向向西D 方向向东 2. (多选)如图所示,物体 A 、B 由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
他们运动的速度 时间t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A. 物体 A 、B 在4s 末相遇B. 物体A 、B 在2s 末相遇C. 物体A 、B 在4s 末的速度大小相等D. 物体A 、B 在2s 末的速度大小相等3. (单选)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从下落开始计时,重力加速度 第5s 内的位移为4.(单选)下列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 物体质量越大,下落越快B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C.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D .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度不断变化的加速运动5•甲、乙两物体,甲从 20m 高处自由落下,1s 后乙从10m 高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 力。
在两物体落地之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B .两物体从起点各自下落 1m时的速度是相同的 A . x=16m B x=6mg 取10m/s2。
则物体在A. 10mB 125mC 45mD 80mC.两物体同时落地D落地前,甲和乙的高度之差保持不变6•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
如图所示,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象中,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的运动情况。
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移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B在5〜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B. 物体在第2s末的速度大小是8m / sC. 物体在第3s内的位移大小是8mD. 物体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比后4s内的平均速度大8•以10m/s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因故紧急关闭发动机,之后汽车在平直公2路上匀减速滑行了一段距离,其加速度大小为2m/s。
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选择题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A.位移B.速度C.加速度D.路程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经过2 s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A.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与初速度同向B.加速度大小为10 m/s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C.加速度大小为10 m/s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D.加速度大小为10 m/s2,平均速度为10 m/s,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2,那么,在任一秒内( )A.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B.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C.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4.以v0 =12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A.3 s内的位移是12 m B.3 s内的位移是9 mC.1 s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3 s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5.一个物体以v0 = 16 m/s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
则( )A.1 s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3 s末的速度为零C.2 s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3 s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6.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
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7.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5 m ,则该物体( ) A .3 s 内位移大小为45 m B .第3 s 内位移大小为25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D .3 s 末速度的大小为30 m/s8.将自由落体运动分成时间相等的4段,物体通过最后1段时间下落的高度为56 m ,那么物体下落的第1段时间所下落的高度为( )A .3.5 mB .7 mC .8 mD .16 m9.一辆沿笔直的公路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相距50 m 的电线杆共用5s 时间,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 m/s ,则经过第一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A .2 m/sB .10 m/sC .2.5 m/sD .5 m/s10.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A .上木块做加速运动,下木块做匀速运动B .上木块在时刻t 2与下木块在时刻t 5速度相同C .在时刻t 2以及时刻t 5间,上木块的平均速度与下木块平均速度相同D .在时刻t 1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二、填空及实验题11.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1 s 内的位移是4 m ,则物体第1 s 末的速度大小是 m/s ,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m/s 2,第2 s 内的位移是 m 。
新教材高中物理单元素养评价一教科版必修第二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第二册:单元素养评价(一)(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如图所示的陀螺,是汉族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也是我们很多人小时候喜欢玩的玩具.从上往下看(俯视),若陀螺立在某一点逆时针匀速转动,此时滴一滴墨水到陀螺,则被甩出的墨水径迹可能如图( )2.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顺利着陆,如图为“嫦娥五号”返回器在绕地球运行回收过程的一段时间内,沿曲线从M 点向N点飞行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在此过程中返回器所受合力方向可能是( )3.章老师利用无人机拍摄校运动会开幕式.一次拍摄中,t=0时,无人机由静止从地面开始起飞,在5 s内无人机的水平速度v x、竖直速度v y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分别如图1、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无人机在0~2 s内做曲线运动B.无人机在4 s末到达最大高度C.无人机在0~5 s内的位移为22 mD.无人机在4~5 s内处于失重状态4.如图所示,离水平地面高为h =0.8 m 处有甲、乙两个物体,甲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同时乙以初速度v 0沿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滑下,若甲、乙两物体同时到达地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0 m /s 2,取sin 37°=0.6,则v 0的大小为( )A .4215 m /sB .3215m /sC .2 2 m /sD .4 m /s5.如图所示,从同一点O 先后水平抛出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三个小球分别落在对面台阶上的A 、B 、C 三点,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关于三个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 A 、v B 、v C 的大小及三个小球在空中的飞行时间t A 、t B 、t C 的关系正确的是( )A .v A >vB >vC B .v B >v C >v A C .t A >t B >t CD .t C >t B >t A6.A 、B 两物体通过一根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放在水平面上,现物体B 以v 1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如图所示,当绳被拉成与水平面夹角分别是α、β时.物体A 的运动速度v A 为(绳始终有拉力)( )A .v 1cos αcos βB .v 1cos βcos αC .v 1sin αsin β D .v 1sin βsin α7.有一条宽为50 m 的河,游泳爱好者小明想要游到对岸去,水流速度为2 m /s ,小明在静水中的速度为1 m /s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小明可能到达正对岸B .小明的最短过河时间为50 sC .小明以最短路程过河所需时间为50 sD .小明要以最短路程过河,游姿方向需始终与对岸垂直8.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时,可以选用下列装置图,以下操作合理的是( )A.选用装置1,研究平抛物体的竖直分运动,应该用耳朵听A、B两球是否同时落地B.选用装置2,要获得稳定的细水柱显示平抛轨迹,竖直管上端A一定要高于水面C.选用装置3,要获得钢球的平抛运动轨迹,每次一定要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钢球D.除上述装置外,也能用数码照相机拍摄钢球做平抛运动时每秒15帧的录像获得平抛轨迹9.如图所示,三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B、C从图示位置分别以相同的速度v0水平向左抛出,最终都能到达坐标原点O.不计空气阻力,x轴所在处为地面,则可判断A、B、C三个小球( )A.在空中运动过程中,时间之比为1∶2∶3B.在空中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率之比为1∶2∶3C.初始时刻纵坐标之比为1∶4∶9D.到达O点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之比为1∶4∶910.如图,某学校的排球场长为18 m,球网高度为2 m.一同学站在离网3 m线上(虚线所示)正对网竖直跳起,并在离地高2.5 m处将球向正前方水平击出.不计球飞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欲使球既不触网又不出界,则击球速度可能是( )A.10 m/sB.9 m/sC.16 m/sD.18 m/s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11.(6分)如图所示,在竖直板上不同高度处固定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弧轨道,轨道的末端水平,在它们相同的位置上各安装一个电磁铁,两个电磁铁由同一个开关1控制,在上轨道末端O点同一高度处固定第三块电磁铁,并通过O点处的开关2控制.通电后,三块电磁铁分别吸住三个相同的小铁球A、B、C.断开开关1,A、B两个小铁球同时开始运动,当A 小球运动到斜槽末端O点处时,触动开关2,C小球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同时A小球做平抛运动,B球进入一个光滑的水平轨道,三个小球恰好在P点相遇.(1)球A、B在P点相遇,说明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是________运动;(2)球A、C在P点相遇,说明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是________运动;(3)忽略小球的大小,固定在竖直板上的方格纸为正方形小格,每小格的边长均为5 cm,则小球A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落到P点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12.(8分)2022年2月15日,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翊鸣第二跳挑战内转1 800°,完美落地,锁定胜局并最终夺冠.运动员的重心运动过程简化后如图所示,若其滞空时间(即从A到C的时间)t=2.8 s,最高点B与着陆点C的高度差h BC =16.2 m,水平间距x BC=21.6 m,g=10 m/s2,空气阻力不计,求:(1)运动员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v B;(2)起跳点A与最高点B的距离L.13.(10分)物体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在多个恒力的作用下做匀速运动,其速度v0的方向与直线OO′成30°角.假设物体所受恒力的方向都与水平桌面平行,图中仅画出了与直线OO′垂直的恒力F1,其他力没有画出.已知v0=10 m/s,F1=5 N,物体A的质量m =2 kg,F1、v0、OO′在同一平面内,若某时刻撤掉F1,求:(1)物体A速度的最小值;(2)物体A速度达到最小值需要的时间.14.(12分)小船在100 m 宽的河中横渡,当小船船头正对河岸行驶渡河时,经过20秒时间,小船到达正对岸下游60 m 的位置.已知sin 37°=0.6,cos 37°=0.8,求:(1)河水流动的速度是多少? (2)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多少?(3)要使小船到达正对岸,船头与上游河岸成多大角度?渡河时间是多少?15.(18分)一个质量m =70 kg 的滑雪者,从山坡上由静止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θ=30°,已知滑雪者从山坡滑下时受到的阻力为140 N ,滑行了4 s 后到达山坡下的平台,设滑雪者从山坡进入平台时速度不变,不计平台的阻力及空气阻力,g =10 m /s 2,求:(1)滑雪者进入平台时速度的大小;(2)滑雪者滑离平台即将着地时的瞬间,其速度方向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37°,求滑雪者着地点到平台边缘的水平距离.(sin 37°=0.6,cos 37°=0.8)单元素养评价(一)1.解析: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沿切线方向,所以当墨水被甩出后,从上往下看,运动径迹如选项C 所示,C 正确.答案:C 2.解析:“嫦娥五号”探月卫星从M 点运动到N 做曲线运动,合力应指向轨迹的凹侧;“嫦娥五号”探月卫星同时减速,所受合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要大于90°,A 正确.答案:A 3.解析:无人机初速度为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都做匀加速运动,因此受恒力运动,0~2 s 内沿加速度方向做直线运动,A 错误;无人机在5 s 内一直向上运动,5 s 末到达最大高度,B 错误;水平位移为x =(3+5)×22 m =8 m ,竖直位移为y =(2+5)×42 m =14m ,合位移为s =x 2+y 2=16.1 m ,C 错误;无人机在4~5 s 内减速上升,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D 正确.答案:D4.解析:甲做平抛运动,有h =12gt 2,解得t =0.4 s ,对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α=ma ,根据运动学规律得hsin α=v 0t +12at 2,联立解得v 0=3215m/s ,B 正确. 答案:B5.解析:三个小球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则有h =12gt 2,解得t =2hg,由图可知h A >h B >h C ,故有t A >t B >t C ,C 正确,D 错误;三个小球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有x =v 0t ,解得初速度大小为v 0=xt,由图可知x A <x B <x C ,又t A >t B >t C ,联立可得v A <v B <v C ,A 、B 错误.答案:C6.解析:将A 物体的速度沿着绳子方向与垂直绳子方向进行分解,则有沿着绳子方向的速度大小为v A cos α;将B 物体的速度沿着绳子方向与垂直绳子方向进行分解,则有沿着绳子方向的速度大小为v 1cos β.由于沿着绳子方向速度大小相等,故有v A cos α=v 1cosβ,所以物体A 的运动速度为v A =v 1cos βcos α,B 正确.答案:B7.解析:小明在静水中的速度v 1小于水流速度v 2,v 1和v 2的合速度方向不可能垂直于正对岸,所以小明不可能到达正对岸,故A 错误;当小明的游姿方向始终垂直于正对岸时过河时间最短,为t 1=dv 1=50 s ,B 正确;如图所示,当小明的游姿方向与合速度方向垂直时,其过河路程最短,根据速度的合成与分解可以得小明的合速度大小为v =v 22 -v 21 = 3m/s ,并且sin α=v 1v 2=12,以最短路程过河所需的时间为t 2=d v sin α=10033s ,C 、D 错误.答案:B8.解析:选用装置1研究平抛物体的竖直分运动,应该用耳朵听A 、B 两球是否同时落地,如果听到一声响,说明两个物体同时落地,两个物体的运动时间相同,竖直方向都是自由落体运动,A 正确;竖直管与大气相通,如果A 端在水面下,可以保证竖直管上端口处的压强为大气压强,因而另一弯管的上端口处压强与竖直管上端口处的压强有恒定的差值,保证弯管出水口处压强恒定,从而水流速度恒定;如果竖直管上端口在水面上,则水面上方为恒定大气压强,随水面下降,弯管上端口压强降低,出水速度减小;由此可知,要保证出水速度稳定,要使竖直管上端A 在水面以下,B 错误;选用装置3,要获得钢球的平抛运动轨迹,每次一定要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钢球,这样才能保证初速度相同,C 正确;用数码照相机拍摄时曝光时间是固定的,所以可以用来研究平抛运动,D 正确.答案:ACD9.解析:根据x =v 0t ,水平初速度相同,A 、B 、C 水平位移之比为1∶2∶3,所以它们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2∶3,初始时刻纵坐标之比即该过程小球的下落高度之比,根据h =12gt 2,初始时刻纵坐标之比为1∶4∶9,故A 、C 正确;速度的变化率即为重力加速度,都相等,故B 错误;竖直方向速度之比为1∶2∶3,水平方向速度相等,而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为v y v x,则其比值为1∶2∶3,故D 错误.答案:AC10.解析:设排球水平击出时高度为H ,球网高度为h ,若排球恰好过网,则有H -h =12gt 21, 解得t 1=2(H -h )g=2×(2.5-2)10s =1010 s ,则此时击球速度v 1=x 1t 1=31010m/s =310 m/s ,若排球恰好不出界,则有H =12gt 22 ,解得t 2=2H g=2×2.510s =22s ,则此时击球速度为v 2=x 2t 2=1222m/s =12 2 m/s ,则有击球速度在310 m/s<v <12 2 m/s 范围内,可使排球既不触网又不出界,所以击球速度可能是10 m/s 或16 m/s ,A 、C 正确,B 、D 错误. 答案:AC11.解析:(1)球A 、B 在P 点相遇,说明两球在水平方向的运动完全相同,说明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是匀速直线运动;(2)球A 、C 在P 点相遇,说明两球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完全相同,说明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3)根据h =12gt 2,球C 到P 的时间t =2hg=2×0.4510 s =0.3 s ,A 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 0=x t =0.500.3 m/s =53m/s ,到达P 点时的竖直分速度v y =gt =3 m/s ,因此落到P 点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正切值tan θ=v y v 0=95. 答案:(1)匀速直线 (2)自由落体 (3)53 9512.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运动员从B 到C 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上有h BC =12gt 22水平方向上有 x BC =v B t 2联立代入数据解得t 2=1.8 s ,v B =12 m/s.(2)根据题意可知,从A 到B 用时为 t 1=t -t 2=1 s起跳点A 与最高点B 的水平距离为 x AB =v B t 1=12 m 竖直距离为h AB =12gt 21 =5 m则起跳点A 与最高点B 的距离L =x 2AB +h 2AB =13 m.答案:(1)12 m/s (2)13 m13.解析:(1)由题意可知,撤掉F 1后,物体A 受到的合力与F 1等大反向,将初速度分解到OO ′与垂直于OO ′两个方向,当垂直于OO ′方向的分速度变为0时,物块A 的速度最小,即为v min =v 0cos 30°=10×32m/s =5 3 m/s 方向沿OO ′;(2)撤掉F 1后,物体A 的加速度大小为a =52m/s 2=2.5 m/s 2由垂直于OO ′方向可知t =v 0sin 30°a =52.5s =2 s.答案:(1)5 3 m/s ,方向沿OO ′ (2)2 s14.解析:(1)小船船头正对河岸行驶渡河时水速为v 1=xt=3 m/s.(2)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v 2=dt=5 m/s.(3)设静水速度的方向偏向上游与河岸成θ,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有v =v 22 -v 21 =52-32=4 m/s根据几何关系,则有v 2cos θ=v 1,cos θ=35解得θ=53° 渡河时间是t =dv=25 s. 答案:(1)3 m/s (2)5 m/s (3)53° 25 s 15.解析:(1)滑下山坡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30°-f =ma , 滑雪者匀加速运动,速度 v =at 1代入数据得 v =12 m/s.(2)滑雪者离开平台后做平抛运动,设落地时竖直方向的速度为v y ,竖直方向 v y =gt 2 水平方向 x =vt 2由几何知识得v y=tan 37°v代入数据得x=10.8 m.答案:(1)12 m/s (2)10.8 m。
高一物理上学期单元检测卷(二)(含解析)-人教版高一全册物理试题

四川省德阳市什邡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物理单元检测卷〔二〕一、选择题〔每一小题4分,共48分〕1.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下面关于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加速度与速度无关B.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也一定减小C.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D.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也一定增大2.两个质点甲与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下列图.如此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第4 s末甲、乙将会相遇B.在第2 s末甲、乙速度相等C.在2 s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D.以上说法都不对3.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以下说法错误的答案是〔〕A.位移总随时间而增加B.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均匀增大C.位移总跟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速度的增量总跟时间成正比4.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加速度不为零的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方向一定发生变化B.加速度不为零的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一定发生变化C.加速度不为零的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至少有一个要发生变化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为零,但速度却有可能为零5.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位移s1到达A点,接着在时间T内又通过位移s2到达B点,如此以下判断正确的答案是〔〕A.物体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D.物体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6.以时间为横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加速度﹣时间图象B.加速度﹣时间图象C.位移﹣时间图象D.速度﹣时间图象7.一质点,从t=0开始从原点以初速度为0出发,沿X轴运动,其v﹣t图如下列图,如此以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t=0.5s时离原点最远B.t=1s时离原点最远C.t=1s时回到原点D.t=2s时回到原点8.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A.第1s、第2s、第3s末的瞬时速度之比是1:2:3B.第1s、第2s、第3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2:3C.前1s、前2s、前3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2:3D.前1s、前2s、前3s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之比是1:2:39.A、B两个物体分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A的加速度为a1=1.0m/s2,B的加速度为a2=﹣2.0m/s2,根据这些条件做出的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答案是〔〕A.B的加速度大于A的加速度B.A做的是匀加速运动,B做的是匀减速运动C.两个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为零D.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10.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把下落的距离分成相等的两段,如此物体通过上半段和下半段的时间的比值为〔〕A.〔﹣1〕:1 B.1:〔﹣1〕C.:1 D.1:11.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一人站在第一节车厢前观察:第一节车厢全部通过他需1s,全部车厢通过他需4s,这列火车的节数为〔〕A.3节B.5节C.16节D.9节12.某物体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1,运动时间为t1;接着作加速度为a2的匀减速运动,再经t2速度恰好为零,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表示为〔〕A.a1t1B.a2t2C.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13.一小球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滚下,依次经过A、B、C三点.AB=6m,BC=10m,小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s,如此小球的加速度为,A、C二点对应的瞬时速度依次是、.14.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一个3s内的位移为3m,第二个3s内的位移是6m,如此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m/s,加速度是m/s2,9s末的速度为m/s.15.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射来,恰好穿透3块一样的木板,设子弹穿透木板时的加速度恒定,如此子弹穿透3块木板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6.有四个运动的物体A、B、C、D,物体A、B运动的x﹣t图象如图甲所示,物体C、D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以判断出物体A做的是运动:物体C做的是运动,在0﹣3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m,物体D运动的位移为m.17.图是用纸带拖动小车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记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秒.试求:〔1〕打点计时器打下B、C、D各点时小车的即时速度依次为、、小车的加速度m/s218.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速度大小为v0=4m/s,关闭油门后汽车的加速度为大小为a=0.4m/s2.求:〔1〕从关闭油门到速度减为2m/s时所用的时间t汽车关闭油门后t2=20s内滑行的距离.三、计算题19.水滴从屋檐自由落下,当它通过屋檐下高为1.4m的窗户时,用时0.2s,空气阻力不计,取g=10m/s2,求此窗户的窗台离屋檐的距离?20.某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2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10s,改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运动了5s,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过20s停止运动.求:〔1〕质点做匀速运动的速度的大小;质点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21.在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甲车以a=0.5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行驶,乙在甲的前方s0=200m处以v0=5m/s 的速度同时做同方向的匀速运动,问:〔1〕甲何时追上乙?在追赶过程中,甲、乙之间何时有最大距离?这个距离为多大?22.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s释放一颗小球,在连续释放几颗后,对在斜面上滑动的小球拍下照片,如下列图,测得S AB=15cm,S BC=20cm,试求:〔1〕小球的加速度;拍摄时B球的速度V B;〔3〕A球上面滚动的小球还有几颗?四川省德阳市什邡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物理单元检测卷〔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一小题4分,共48分〕1.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下面关于速度和加速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加速度与速度无关B.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也一定减小C.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D.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也一定增大【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样,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解答】解:A、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与速度的大小无关,故A正确.B、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增大,速度减小,故B错误.C、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比如自由落体运动的初始时刻,故C错误.D、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样,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故D错误.应当选:A.【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掌握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的方法,关键看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2.两个质点甲与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下列图.如此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第4 s末甲、乙将会相遇B.在第2 s末甲、乙速度相等C.在2 s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D.以上说法都不对【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平均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v﹣t图象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的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倾斜角越大表示加速度越大,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时间轴上方的位移为正,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相遇要求在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解答】解:A、由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第4s末甲对应的速度为v=kt==20m/s,如此甲的位移:=40m,乙的位移x乙=4×10=40m,故A正确;B、由图可知:甲乙在2s末时速度相等都为10m/s,故B正确;C、由图可知,在2s内,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故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故C 错误D、由以上分析可知,D错误应当选:AB【点评】此题关键是根据速度时间图象得到两个物体的运动规律,然后根据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结合初始条件进展分析处理.3.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以下说法错误的答案是〔〕A.位移总随时间而增加B.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均匀增大C.位移总跟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速度的增量总跟时间成正比【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公式为,速度时间关系为v=v0+at.【解答】解:A、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公式为,位移x总是随时间t增加而增加,故A正确;B、由可知,连续相等时间内平均速度均匀增大,故B正确;C、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关系公式为,只有当初速度为零时,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C错误D、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公式v=v0+at,故速度的增量△v=at,与时间成正比,故D正确此题选错误的,应当选:C【点评】此题关键是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和位移时间关系列式后分析讨论,根底题.4.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加速度不为零的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方向一定发生变化B.加速度不为零的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一定发生变化C.加速度不为零的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至少有一个要发生变化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为零,但速度却有可能为零【考点】加速度;速度.【专题】定性思想;归谬反证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加速度不为零的运动,速度一定发生变化,速度发生变化,可能是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可能是速度方向发生变化,可能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变化.【解答】解:A、加速度不为零的运动,运动的方向不一定发生变化,比如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加速度不为零的运动,速度大小不一定变化,可能速度方向在变化,比如匀速圆周运动.故B错误.C、加速度不为零的运动,知速度一定变化,即速度的方向或速度的大小至少有一个发生变化.故C正确.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可能为零,比如自由落体运动的初始时刻,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故D正确.应当选:CD【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知道变速运动的特点,即速度一定发生变化,可以是大小变化,也可以是方向变化,当然也可以同时变化.5.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位移s1到达A点,接着在时间T内又通过位移s2到达B点,如此以下判断正确的答案是〔〕A.物体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D.物体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正确解答此题需要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特点,熟练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进展有关问题的解答,如:,△x=aT2等.【解答】解:A、A点为该过程中时间的中点,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该点的瞬时速度等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即,故A正确;B、由△s=aT2得物体的加速度为,故B错误,C正确;D、在该加速运动过程中有:,其中s2=3s1,所以有,故D正确.应当选ACD.【点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很多推论公式,对于这些公式同学们要会正确推导和熟练应用.6.以时间为横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加速度﹣时间图象B.加速度﹣时间图象C.位移﹣时间图象D.速度﹣时间图象【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恒定不变;根据位移公式x=v0t+,可知位移﹣时间图象是抛物线;由速度公式v=v0+at,可知速度﹣时间图象是倾斜的直线.【解答】解:A、B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恒定不变,加速度﹣时间图象是平行于t轴的直线;故A正确,B错误.C、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x=v0t+,可知位移﹣时间图象是抛物线;故C正确.D、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v0+at,可知速度﹣时间图象是倾斜的直线.故D正确.应当选ACD【点评】此题在紧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加速度恒定不变,根据位移和速度公式,选择图象.7.一质点,从t=0开始从原点以初速度为0出发,沿X轴运动,其v﹣t图如下列图,如此以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t=0.5s时离原点最远B.t=1s时离原点最远C.t=1s时回到原点D.t=2s时回到原点【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由图象可知物体在各时刻的速度,根据速度变化可知物体的运动性质,由图象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可知物体通过的位移【解答】解:由图可知,物体开始时沿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0.5s时物体匀减速,1s时开始正向匀加速,1.5s后开始减速运动;ABC、0至1s时一直沿反向运动,故离原点的距离一直增大,1s时物体距原点最远,故AC错误,B正确;D、1s至2s时,物体从最远处向原点靠近,由图形面积可知,2s时物体返回原点,故D正确;应当选:BD【点评】在v﹣t图象中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通过的位移,面积在第四象限表示物体的位移为负,面积在第一象限表示物体的位移为正8.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A.第1s、第2s、第3s末的瞬时速度之比是1:2:3B.第1s、第2s、第3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2:3C.前1s、前2s、前3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1:2:3D.前1s、前2s、前3s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之比是1:2:3【考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来判断即可.【解答】解:A、由v=at可知,第1s、第2s、第3s末的瞬时速度之比是1:2:3,故A正确;B、由x=求出物体第1s、第2s、第3s内的位移,位移之比为1:3:5,由v=可知,平均速度之比为1:3:5,故B错误;C、由x=求出前1s、前2s、前3s内的位移之比为1:4:9,由v=可知,平均速度之比为1:,2:3,故C正确;D、前1s、前2s、前3s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之比即为0.5s、1s、1.5s时刻的速度,由v=at 可知,速度之比为1:2:3,故D正确;应当选:ACD【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知道其由来,并能熟练运用.9.A、B两个物体分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A的加速度为a1=1.0m/s2,B的加速度为a2=﹣2.0m/s2,根据这些条件做出的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答案是〔〕A.B的加速度大于A的加速度B.A做的是匀加速运动,B做的是匀减速运动C.两个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为零D.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加速度的正负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通过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物体的运动规律.【解答】解:A、加速度的正负表示方向,可知B的加速度大于A的加速度,故A正确.B、由于不知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如此无法得出A、B的运动规律.故B错误.C、两个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都可能为零,故C错误.D、两个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速度方向未知,故D错误.应当选:A.【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样,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10.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把下落的距离分成相等的两段,如此物体通过上半段和下半段的时间的比值为〔〕A.〔﹣1〕:1 B.1:〔﹣1〕C.:1 D.1:【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定性思想;方程法;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此连续通过相等位移内所用的时间比为1:〔﹣1〕:〔﹣〕.【解答】解:设每段位移为h,如此两段时间分别为t1、t2,所以有:h=gt122h=g〔t1+t2〕2如此t1:〔t1+t2〕=1:所以t1:t2=1:〔﹣1〕即把下落的距离分成相等的两段,按从上到下的顺序,经过这两段距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应当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根本公式的直接应用,关键掌握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殊推论,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通过相等位移内所用的时间比为1:〔﹣1〕:〔﹣〕…,难度不大,属于中档题.11.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一人站在第一节车厢前观察:第一节车厢全部通过他需1s,全部车厢通过他需4s,这列火车的节数为〔〕A.3节B.5节C.16节D.9节【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专题】定量思想;方程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分析4s内的位移是1s内位移的倍数,从而得出火车车厢的节数.【解答】解:设火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一节车厢的长度为L如此L=4s通过的位移x==16× a如此这列火车的节数n=,故C正确;应当选:C.【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能灵活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12.某物体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1,运动时间为t1;接着作加速度为a2的匀减速运动,再经t2速度恰好为零,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表示为〔〕A.a1t1B.a2t2C.D.【考点】平均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明确物体的运动规律,熟练应用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A、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度直线运动,所以末速度为:v=a1t1,因此加速阶段的平均速度为:同理物体加速过程中有:v=a2t2因此减速阶段的平均速度为:所以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故AB正确C、全程的位移为x=,故平均速度为v=,故D正确.应当选:ABD.【点评】对于运动问题要明确物体运动形式,然后选择适当的公式求解,因此要熟练掌握各种运动学公式,明确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7分〕13.一小球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滚下,依次经过A、B、C三点.AB=6m,BC=10m,小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s,如此小球的加速度为1m/s2,A、C二点对应的瞬时速度依次是2m/s 、6m/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小球的加速度,通过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B点的瞬时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A、C的瞬时速度.【解答】解:根据△x=aT2得,a==m/s2=1m/s2,B点的瞬时速度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如此 V B==m/s=4m/s,由 V=V0+at 得A点的速度:v A=v B﹣at=4﹣1×2m/s=2m/s,C点的速度:v C=v B+at=4+1×2m/s=6m/s.故答案为:1m/s2,2m/s,6m/s.【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逐差相等,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推论,有时推论解决问题会更加简洁.14.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一个3s内的位移为3m,第二个3s内的位移是6m,如此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0.5 m/s,加速度是m/s2,9s末的速度为 3.5 m/s.【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利用逐差相等求解加速度,然后可求初速度和末速度.【解答】解:根据逐差相等△X=aT2 得:==由得:V0=0.5m/s由V=V0+at得:9s时的速度为:V=0.5=3.5m/s故答案为:0.5 3.5【点评】此题关键是第一个3s,第二个3s位移,利用逐差相等处理求解加速度.15.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射来,恰好穿透3块一样的木板,设子弹穿透木板时的加速度恒定,如此子弹穿透3块木板所用的时间之比是.【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专题】定量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采用逆向思维,结合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相等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进展求解.【解答】解: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射来,恰好穿透3块一样的木板,采用逆向思维,子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此子弹穿过第三个木块、第二个木块、第一个木块所用的时间之比为,可知子弹穿透3块木板所用的时间之比是.故答案为:.【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16.有四个运动的物体A、B、C、D,物体A、B运动的x﹣t图象如图甲所示,物体C、D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以判断出物体A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物体C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在0﹣3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10 m,物体D运动的位移为37.5 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位移﹣时间图象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图象根据纵坐标的变化求解位移.速度图象根据“面积〞求解位移.【解答】解:甲图是位移﹣时间图象,图线的斜率等于速度,倾斜直线的斜率不变,如此物体速度不变,说明物体A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图乙是速度﹣时间图象,表示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物体C做的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0﹣3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10m.在0﹣3s的时间内,根据“面积〞读出物体D的位移为x D=m=37.5m,故答案为:匀速直线,匀加速直线,10,37.5.【点评】此题根本的读图能力,从图象的数学意义来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是关键.17.图是用纸带拖动小车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记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秒.试求:〔1〕打点计时器打下B、C、D各点时小车的即时速度依次为0.26m/s 、0.36m/s 、0.34m/s小车的加速度0.4 m/s2【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专题】实验题;定量思想;方程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B、C、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解答】解:〔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 B===0.26m/sv C===0.3m/sv D===0.34m/s根据纸带上的数据得出相邻的计数点间位移之差相等,即△x=4mm,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有:a==0.4m/s2故答案为:〔1〕0.26m/s,0.36m/s,0.34m/s;0.4.【点评】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与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根底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注意单位的换算.18.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速度大小为v0=4m/s,关闭油门后汽车的加速度为大小为a=0.4m/s2.求:〔1〕从关闭油门到速度减为2m/s时所用的时间t汽车关闭油门后t2=20s内滑行的距离.【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求速度减小为2m/s所用的时间;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求得停车时间,再由位移时间关系求得位移.【解答】解: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如此汽车的加速度a=﹣0.4m/s2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汽车停车时间t=〔1〕根据速度时间关系V=V0+at得汽车减速到2m/s所用时间因为汽车停止时间10s<20s所以在20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实为汽车匀减速10s内的位移即:=20m答:〔1〕从关闭油门到速度减为2m/s时所用的时间t为5s;汽车关闭油门后t2=20s内滑行的距离为20m.【点评】汽车刹车问题要注意两点一是汽车的加速度取值与初速度相反,二是注意停车时间.三、计算题19.水滴从屋檐自由落下,当它通过屋檐下高为1.4m的窗户时,用时0.2s,空气阻力不计,取g=10m/s2,求此窗户的窗台离屋檐的距离?【考点】自由落体运动.【专题】自由落体运动专题.【分析】设屋檐距窗台高为h,水滴下落至窗户下沿用时为t,根据自由落体运动位移时间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设窗户的窗台离屋檐的距离为h,水滴从屋檐自由落下时间为th=gt2h﹣1.4=g〔t﹣0.2〕2解之:h=3.2m答:此窗户的窗台离屋檐的距离为3.2m.【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的根本公式的直接应用,难度不大,属于根底题.20.某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2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10s,改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运动了5s,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过20s停止运动.求:〔1〕质点做匀速运动的速度的大小;质点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定量思想;方程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直接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v=v0+at即可求出质点做匀速运动的速度的大小;先求出质点开始减速时的初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v=v0+at可求出质点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解答】解:〔1〕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1.2m/s2,加速时间为10s故质点做匀速运动的速度v=v0+at=0+1.2m/s2×10s=12m/s;质点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等于v,末速度为0,减速运动的时间t3为20s如此质点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与质点运动方向相反答:〔1〕质点做匀速运动的速度的大小为12m/s;质点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0.6m/s2,方向与质点运动方向相反.【点评】第问质点做匀减速时的加速度还可以利用逆向思维求解,匀减速运动到停止就是逆向的从静止开始的匀加速运动,也能方便求解,但要注意加速度是矢量,不要忘记说明方向.。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第二章检测试卷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物理第二章检测试卷高一( )学号姓名成绩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1.()以下几个图象中哪一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A B C D2.()近几年,国内房价飙升,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王强同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减速”,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A、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B、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C、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D、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则其加速度就越大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则其加速度就越大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其加速度就越大D.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则物体速度的也为零4.()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0.1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
则在拍这四幅照片的时间内,小球的平均速度大小是A .0.25米/秒B .0.2米/秒C .0.17米/秒D .0.15米/秒5.(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20m/s 的速度行驶,当汽车以5m/s 2的加速度刹车时,刹车2s 内与刹车6s 内的位移之比为A 、1:1B 、3:4C 、4:3D 、3:16.( )伽利略对运动问题的研究,蕴藏着重要的科学思想方法,这种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A 、对现象一般观察,从而提出假说B 、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结合C 、进行大胆猜想与假设D 、对假设进行修正和推广7、( )从某一高度先后由静止释放两个相同的小球甲和乙,若两球被释放的时间间隔为1s ,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它们在空中的运动过程中A .甲、乙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甲、乙两球的速度之差越来越大B .甲、乙两球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甲、乙两球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C .甲、乙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甲、乙两球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D .甲、乙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小,甲、乙两球的速度之差越来越小8.( )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像如图,根据图像可知 A .0-2s 内物体的加速度最大B .物体的速度方向和位移方向始终相同C .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始终相同D .物体运动加速度最大时速度也最大9、( )一个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 .该爱好者用直尺量出轨迹的长度,如图所示.已知曝光时间为s 101,照片中像长度为物体实际长度的1001。
人教版物理高一必修二自我小测77 动能和动能定理有答案

种时态时间轴说明英语时态的16:表示没有时限的持久存在的习惯性的动作或状态,或现阶段反复发生的动作或一般现在时状态习惯性,反复发生时间轴过去现在将来,sometimes,always,never,often, usually: every…常连用的时间状语I often go to work by foot. 例句::在过去时间里所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一般过去时过去发生时间轴现在将来过去the day beforeyesterday,last week,an hour ago,: 常连用的时间状语We studied English there in 1998例句::即将发生动作或状态。
一般将来时将要发生时间轴过去现在将来tomorrow, next year, the month after next, in twohours: 常连用的时间状语I will fly to HK tomorrow.例句:正在发生的事情。
现在进行时:表示现在( ) 指说话人说话时现在正在发生时间轴将来现在过去now,at the moment,look!...: 常连用的时间状语He is doing the housework at home now.例句::过去某个时间正在发生的动作。
过去进行时过去正在发生时间轴将来现在过去ock last night,at that momentat 10 o'clat that time, : 常连用的时间状语I was doing my homework at that time.例句::将来某个时间正在发生的动作。
将来进行时将来正在发生时间轴将来过去现在clock tomorrow, in a minuteThis time tomorrow, at 9 o': 常连用的时间状语This time tomorrow they will be sitting in the cinema..例句::用来表示之前已发生或完成的动作或状态,其结果的确和现在有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学习效果自我评估检测讲义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A )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54分)
1.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就
是………………………( ) A .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的方法 B .用科学实验进行探究的方法
C .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并用实验进行验证的方法
D .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2. 一辆农用“小四轮”漏油,假如每隔l s 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位同学根
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布,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已知车的运动方向)。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始终均匀分布时,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一定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
D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增大
3. 自由落体运动的在任何两个相邻1s 内的位移差(g=10 m/s 2
)
为 ……………………………( )
A .1m
B .5m
C .10m
D .不能确定
4.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 时速度是1m/s ,车尾经过O 点时
的速度是7 m/s ,则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O 点时的速度为 ………………………………………( ) A.5 m/s B.5.5 m/s C.4 m/s D.3.5 m/s
5. 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 ,加速度大小为1m/s 2
,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
ls 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5.5 m/s B .5 m/s C .l m/s D .0.5 m/s 6. 物体的初速度为v 0,以恒定的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要使物体的速度增大到
初速度的n 倍,则在这个过程中物体通过的位移是………………………………………………( )
A.()
1n 2a v 2
20- B.
()1n 2a
v 20- C.220
n 2a
v
D.()220
1n 2a
v - 7. 小球在斜面上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进入水平面后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
在
图2—1中可以反映这一运动过程中小球的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是………………………( )
8. 一物体从t 0=0时刻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发生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为t ,设位移中点时
高一学 生使用
刻为t 1,速度为v 1,时间中点时刻为t 2,速度为v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1=t 2,v 1=v 2
B .t 1>t 2,v 1>v 2
C .t 1<t 2,v 1<v 2
D .t 1<t 2,v 1
>v 2
9.某物体的运动规律如图2—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物体在第4秒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B 、 第12s 末、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C 、 物体在第20s 末返回出发点,向反方向运动
D 、 在这20s 末物体的位置离出发点最远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1分)
10.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的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
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
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
若汽车刹车后以7 m/s 2
的加速度运动,刹车线长14m ,则可知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是 m/s 。
11.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方程为s=10t-2t 2
(m 则该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加速度为______,4s 内位移为______
12.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运动,以速度v 1=25m/s 匀速通过前1/3路程,以速度v 2=50m/s 通过其余2/3路程,则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13.图是用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点的纸带,纸带固定在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后面,A 、B 、C 、D 、E 为选好的记数点.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4s 。
由以上数据可从纸
带上求出小车在运动中的加速度a=________m /s 2
以及打点计时器打下C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 c =________.m /s
三、计算题(14、15题8分,16题9分,共25分)
14.由于刹车,汽车以10m/s 的速度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第1s 内的平均速度是9m/s ,则汽车前7s 内的位移是多少?
15.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
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
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
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
m d 50.01=,“竖直高度”m h 0.11=;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m d 00080.02=,
“竖直高度”m h 10.02=。
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 ,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
16.(9分)屋檐上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滴下时,第1滴已刚好到达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分别位于高为1 m的窗户的上、下沿,如图所示,问:
(1)此屋檐离地面多高?
(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g取10 m/s2)
参考答案
自我评估测试讲义(A)
1.D,2.ACD3.D4.A5.D6.A7.C8.D9.B10.14m/s 11.-4m/s 12.5/ms
12.37.5m/s 13.2.5m/s2 0.75m/s 14.25m 15.63m 16.3.2m 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