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沪教版中考化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沪教版化学中考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A、液氧B、二氧化碳C、空气D、蒸馏水2、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Fe + CuSO4 → FeSO4 + CuB、Zn + H2SO4 → ZnSO4 + H2↑C、2H2O2 → 2H2O + O2↑D、Mg + 2HCl → MgCl2 + H2↑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B. 纯碱C. 食盐D. 纯净水4、下列关于化学式的说法错误的是()A.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B.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性质C.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分子结构D.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5、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A. 氧化钙(CaO)B. 水(H2O)C. 二氧化碳(CO2)D. 乙醇(C2H5OH)6、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B. 温度升高,所有化学反应的速率都会增加C.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会降低化学反应速率D. 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加反应物的活化能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越大,反应时间越短B、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C、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D、降低温度,反应速率一定减小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HClB、CO2C、CH4D、NH39、下列物质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 氢(H)B. 氧(O)C. 氮(N)D. 铁(Fe) 10、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2H2 + O2 → 2H2OB. Zn + CuSO4 → ZnSO4 + CuC. Fe2O3 + 3C → 2Fe + 3COD. 2KClO3 → 2KCl + 3O21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 氧气(O2)B. 氯气(Cl2)C. 碳(C)D. 铝(Al)1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错误的是:A.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形成的B. 共价键是由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的C.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的自由电子云形成的D. 离子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关于物质组成和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金属单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B、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属于共价化合物C、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按1:2的比例构成,属于非金属氧化物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属于离子化合物2、以下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越大,说明反应进行得越快B、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C、升高温度一定能够增加反应速率D、催化剂可以增加反应速率,但不会改变反应的平衡位置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同种元素组成的是:A. 氧气(O2)和B. 臭氧(O3)C. 水分子(H2O)和氢气(H2)D. 氮气(N2)和一氧化二氮(N2O)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而分子则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沪教版中考化学试卷及解答参考

沪教版化学中考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A、蒸馏水B、氢氧化钠溶液C、纯净的氧气D、金属钠2、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Fe + CuSO₄ → FeSO₄ + CuB、H₂ + Cl₂ → 2HClC、CaCO₃ → CaO + CO₂↑D、Zn + H₂SO₄ → ZnSO₄ + H₂↑3、题目: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铁(Fe)B、铜(Cu)C、铝(Al)D、氢(H)4、题目:下列反应中,不属于酸碱中和反应的是:A、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B、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C、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D、盐酸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5、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 氢氧化钠(NaOH)B. 硫酸(H2SO4)C. 氯化钠(NaCl)D. 乙醇(C2H5OH)6、在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2H2 + O2 → 2H2OB. Fe + CuSO4 → FeSO4 + CuC. C + 2CuO → 2Cu + CO2D. 2KClO3 → 2KCl + 3O27、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A. 氢氧化钠(NaOH)B. 氯化钠(NaCl)C. 硫酸(H2SO4)D. 氧化钙(CaO)8、在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2H2 + O2 → 2H2OB. CaCO3 → CaO + CO2↑C. 2KClO3 → 2KCl + 3O2↑D. Fe + CuSO4 → FeSO4 + Cu9、题目: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的是()A. 盐酸B. 碳酸C. 氢氧化钠D. 硫酸 10、题目: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2H2 + O2 = 2H2OB. Fe + CuSO4 = FeSO4 + CuC. Cu + 2AgNO3 = Cu(NO3)2 + 2AgD. H2 + Cl2 = 2HCl11、在实验室中,为了制备少量的氢气,最适宜的方法是:A. 锌与稀硫酸反应B. 铁与浓硫酸反应C. 镁与水反应D. 钠与水反应12、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 蔗糖B. 氯化钠C. 硫酸D. 氢氧化钠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选择题: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铝(Al)B、铁(Fe)C、铜(Cu)D、氢(H)2、选择题: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一定越快B、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一定越快C、催化剂的加入一定增加反应速率D、反应物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一定越快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 增加反应物浓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中考综合试题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 106 73
x
m
106 x
=
x=106m/73
73 m
设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y
NaOH + HCl = NaCl + H2O
40
36.5
y 200g 7.3%-m
40 =
y
y=40(14.6g-m)/36.5
36.5 200g 7.3%-m
5.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钠中 的一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乙是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五种物质中,只有铁是单质
B.丙是盐酸
C.戊是氢氧化钙
D.甲与丁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故铁、盐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钠五种
2.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 a 一定是化学变化 B.转化 b 一定是化学变化 C.转化 b 中一定有元素的存在形态发生改变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 c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转化 a 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比如过滤可以将固体物质和溶于水中的物质 分开。故选 A.
4.部分变质的烧碱样品 18.6g,能与 7.3%的稀盐酸 200g 恰好完全反应,则此样品中变质
的烧碱与原烧碱的质量比为( )
A.3:2
B.2:3
C.1:2
D.1:1
【答案】C
【解析】
【详解】
氢氧化钠容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设此样品中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 x,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中考试卷及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题意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NO3、CaCO3、NaOH、CuCl2、NaCl和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结合框图,则推测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NaOH和CuCl2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氢氧化铜沉淀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CaCO3和硝酸反应会生成气体,因此沉淀中含有碳酸钙和氢氧化铜,跟硝酸反应后得到的蓝色溶液B中有硝酸铜、硝酸钙,如果稀硝酸有剩余,溶液中还有硝酸,所以蓝色溶液中的阳离子,不仅有铜离子还有钙离子等,选项A不正确;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4.有一包固体粉末X,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硫酸亚铁、锌粉,为确定固体粉末的成分,现取X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图所示(不考虑水、稀盐酸的挥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气体1为纯净物,则溶液2中可能含有三种阳离子
3.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
A.在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B.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
C.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D.等质量CaCO3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答案】C
【解析】A.在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两者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B.镁的活动性比锌的强,所以镁先反应完;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镁比锌生成氢气多。C.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大于7,盐酸溶液的pH小于7,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的pH应逐渐减小;D.等质量CaCO3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通常粉末状时,药品和盐酸接触更充分,反应较快;当块状石灰石反应时,速率较慢;但过氧化氢质量相同时,生成物的质量相同。选C
2024年沪教版中考化学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年沪教版化学中考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题目: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B、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C、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D、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2、题目: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B、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C、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D、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的是:A、盐酸(HCl)B、硫酸(H2SO4)C、氢氧化钠(NaOH)D、碳酸(H2CO3)4、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B、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C、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5、下列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 乙醇(C2H5OH)和乙醚(C2H5OC2H5)B. 甲烷(CH4)和乙烷(C2H6)C. 氧气(O2)和臭氧(O3)D. 氢气(H2)和氧气(O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氯化钠溶液导电是因为氯离子和钠离子在溶液中自由移动B. 氢气燃烧生成水,是因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发生化学反应C. 碳酸钙加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是因为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D. 铁生锈是因为铁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7、下列关于化学键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金属和非金属之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B、共价键的形成一定是原子间电子的转移。
C、离子键的形成一定是电子从金属原子转移到非金属原子。
D、分子间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
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乙醇B、糖C、NaOHD、HCl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 NaCl(氯化钠)B. HCl(氯化氢)C. H2O(水)D. C6H12O6(葡萄糖) 1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反应速率越快,反应时间越短B. 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程度越大C. 反应速率是衡量反应快慢的物理量D. 反应速率不受温度、浓度等因素影响11、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A.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 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C. 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D. 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沪教版化学中考试题及解答参考

沪教版化学中考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铁生锈B. 石蜡熔化C. 纸张燃烧D. 食物腐败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空气B. 海水C. 蒸馏水D. 土壤3、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金属元素都能形成金属键B、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C、共价键的形成一定是两个非金属元素之间D、原子间形成化学键时,原子核与外层电子间的距离会增大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将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B、在量筒中直接进行化学反应C、在实验室中,可以直接闻药品的气味D、用玻璃棒搅拌溶液时,玻璃棒应插入溶液底部5、下列关于化学键的描述,错误的是:A.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
B. 共价键是由两个原子共用一对或多对电子形成的。
C.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通过自由电子形成的。
D. 氢键是分子之间通过氢原子与其他高电负性原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
6、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 氯化钠(NaCl)B. 硫酸(H2SO4)C. 水合氢离子(H3O+)D. 乙醇(C2H5OH)7、下列关于物质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升高时,所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会增加B. 压力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影响很大C.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克数D. 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常用的反应物是:A. 铁与稀盐酸B. 碳酸钙与稀硫酸C. 锌粒与稀硝酸D. 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A. 氯化钠(NaCl)B. 空气C. 纯净水D. 纯氧(O₂) 1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反应速率越快,反应所需的时间就越短B. 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一定越快C. 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一定越快D. 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一定增加1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的是:A. 盐酸(HCl)B. 碳酸(H2CO3)C. 氧化钠(Na2O)D. 硫酸(H2SO4)1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 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防止污染胶头滴管。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中考试卷及答案

A. 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B. 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4:7
C. 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
D. 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三种
【答案】B
【解析】A. 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所以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反应后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碳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改变; B. 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16:28=4:7;C.由图可知, 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D.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两种。选B
故选D。
4.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1℃时,甲、乙两物质各50 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
D.t2℃时,等质量甲、乙两种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时甲比乙需要的水多
C、甲、丁是碳酸钠或氢氧化钙,如果甲是碳酸钠,丁就是氢氧化钙,戊就是二氧化碳,如果甲是氢氧化钙,丁是碳酸钠,二氧化碳不会与碳酸钠反应,不合理,所以甲是碳酸钠,丁是氢氧化钙,戊是二氧化碳,所以C错误,符合题意;
D、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3.金属钠非常活泼,常温下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也易与水反应。现将5.4g部分氧化的金属钠样品放入150g 16%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9.8g蓝色滤渣。(已知样品成分仅为Na和Na2O,相关反应① ② ),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沪教版化学中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

2025年沪教版化学中考仿真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 氯化钠B. 水C. 甲烷D. 氧气答案:C解析:甲烷(CH4)是一种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氯化钠(NaCl)是无机盐,水(H2O)是无机化合物,氧气(O2)是单质,都不属于有机化合物。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将水加热至沸腾B. 直接用嘴吹灭酒精灯C. 将试管中的溶液直接倒入量筒中D. 在量筒中溶解固体答案:A解析:将水加热至沸腾是常见的实验操作,符合实验安全规范。
选项B错误,因为直接用嘴吹灭酒精灯可能会引发火灾。
选项C错误,因为试管中的溶液应该使用玻璃棒引流缓慢倒入量筒中。
选项D错误,因为量筒主要用于量取液体,不用于溶解固体。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A、O2和O3B、Na+和NaC、CH4和C2H6D、HCl和HBr答案:C解析:A选项中的O2和O3是氧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B选项中的Na+和Na是钠元素的离子和原子;D选项中的HCl和HBr是氢和氯、溴两种不同元素的化合物。
只有C选项中的CH4和C2H6分子中碳原子的数量不同,因此它们不属于同一种元素。
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反应速率越快,反应时间越短B、反应物的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C、反应物的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适用于气体反应)D、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答案:A解析:A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反应速率表示的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量,与反应时间没有直接关系。
反应速率越快,只能说明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的产生速度更快,但不一定意味着反应时间会更短。
其他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即反应物浓度、压强和温度都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NaClB、HClC、CO2D、H2O答案:C解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从而导电的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
则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汞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汞。
B、碳和氧气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碳不能通过反应转化成氧气;C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D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
选B点睛:熟练掌握常见化学方程式,掌握物质间的转化方法。
2.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转化a一定是化学变化B.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C.转化b中一定有元素的存在形态发生改变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c【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转化a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比如过滤可以将固体物质和溶于水中的物质分开。
故选A .3.向盛有一定质量MgO 和MgCO 3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42 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150 g 不饱和溶液。
下列数据中,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 A .5.3% B .5.6% C .12.7% D .13.4%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碳酸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22MgO 2HCl=MgCl H O 409540++溶液增加质量3222MgCO 2HCl=MgCl H O CO 848444=4044+-↑++溶液增加质量可见生成的氯化镁相同时造成的溶液质量增加是相等的,与是氧化镁还是碳酸镁反应无关;设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为x ,则2MgCl 9540x 150g-142g=8g溶液增加质量 95x 40=8g解得x=19g ;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g100%12.7%150g⨯≈。
故选:C 。
【点睛】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4.下列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CO (CO 2)——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B .MnO 2粉末(KCl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FeSO 4溶液(CuSO 4)——加入足量锌粉、过滤 D .Na 2SO 4溶液(NaCl )——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CO能与灼热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与灼热氧化铜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KCl易溶于水,MnO2粉末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FeSO4溶液和CuSO4均能与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NaCl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5.有Mg、Al、Zn的混合物共7.2g,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可能是( )A.0.2 g B.0.6g C.0.8g D.0.9g【答案】B【解析】用极限法计算,假设全为Zn,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H2↑65 27.2g x6527.2g xx=0.22g同理,假设全为Mg,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可得y=0.6g;假设全为Al,生成氢气的质量为z。
可得z=0.8g。
所以Al、Mg、Zn合金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0.8g> m(氢气)>0.22g。
故选B。
6.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是碳酸钠、硫酸钡、氢氧化钠、氯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小菁设计如下实验来探究其成分,下列判断不正确的A.原固体中一定有硫酸钡、碳酸钠和氯化钙 B.滤液中只含有一种阳离子Na+C.原固体中一定有氢氧化钠D.探究过程中的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答案】C【解析】根据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碳酸钙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硫酸钡不溶于水且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而碳酸钠溶液也为碱性;故:A、原固体中一定有硫酸钡、碳酸钠和氯化钙,正确;B、滤液中只含有一种阳离子Na+,正确;C、因为碳酸钠溶液也为碱性,故原固体中不一定有氢氧化钠,错误;D、因为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碳酸钙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都为复分解反应,故探究过程中的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
故选C。
点睛: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碳酸钙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硫酸钡不溶于水且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考虑碳酸钠溶液也为碱性;要仔细分析每一实验步骤的用意及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7.用足量的CO 还原8.0g某种铁的氧化物,生成的气体全部被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得到沉淀12.5g,则这种铁的氧化物可能是A.FeO B.Fe2O3与Fe3O4的混合物C.FeO与Fe3O4的混合物D.Fe3O4【答案】C【解析】【分析】一氧化碳和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详解】设生成12.5g碳酸钙,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2322CO+Ca OH=CaCO+H O44100x12.5g↓44100=x12.5gx=5.5g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夺取一个氧原子,该氧原子来源于铁的氧化物,故8.0g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5.5g100%=2g44⨯⨯;则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8.0g-2g2g:=6:75616,当FeO与Fe3O4的分子个数比为3:1时,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6:7,故选C。
8.向用少量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中滴加由Na2CO3和Na2SO4组成的混合溶液,产生沉淀的量(m)与加入溶液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A .AB .BC .CD .D 【答案】D【解析】BaCl 2溶液分别与Na 2CO 3、Na 2SO 4溶液常温反应生成BaCO 3和BaSO 4沉淀,因为BaCl 2溶液是用稀盐酸酸化的,故含有少量的稀盐酸,生成的BaCO 3沉淀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BaCl 2,故开始沉淀质量较少,故选D 。
9.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钙和铜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煅烧使其完全反应,若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则铜和碳酸钙的质量比为( ) A .44:25 B .22:5C .4:1D .44:32【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与铜反应的氧气的质量,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 ,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铜的质量为y 。
32 CaCO CaO+CO 100g 44xA高温100x=44AX=100A 25A=44112Δ2Cu+O 2CuO12832y A128y=32Ay =4A铜和碳酸钙的质量比为: 4A ∶25A11=44∶25故选A。
【点睛】本题中要抓住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来做,分析其原因就是碳酸钙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等于跟铜反应的氧气质量。
然后根据两个化学方程式就可以就是出铜和碳酸钙的质量比。
10.向质量为m的Zn和Fe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Cu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滤液的颜色一定呈无色 B.滤渣中的物质一定有3种C.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D.滤液中一定有ZnCl2和FeCl2【答案】D【解析】Zn +CuCl2= ZnCl2 +Cu65 64Fe+CuCl2= FeCl2 +Cu56 64由此可知,锌的反应使固体质量减少,铁的反应使固体质量增加,质量为m的Zn和Fe的混合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Cu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
说明锌、铁都参与反应,因此溶液中一定有ZnCl2和FeCl2,选D点睛: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1.在pH=11时,下列各组物质的混合溶液呈无色透明的是A.Na2SO4、KCl、KNO3B.MgCl2、K2SO4 、NaNO3C.CuSO4、NaCl、Ba(NO3)2D.BaCl2、KCl、AgNO3【答案】A【解析】【分析】在pH=11时,着溶液显碱性,溶液中有OH-;【详解】A、Na2SO4、KCl、KNO3、OH-都是无色的;故选项正确。
B、氯化镁与中的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产生白色沉淀:Mg2++2OH-=Mg(OH)2↓;故选项错误。
C、硫酸铜中的铜离子是蓝色的,且能与氢氧根反应产生蓝色沉淀:Cu2++2OH-=Cu(OH)2↓;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钾与硝酸银能发生反应产生白色沉淀:KCl+AgNO3=KNO3+AgCl↓;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2.除去下列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不合理的是( )A KNO3NaCl热水溶解,降温结晶,过滤B KCl K2CO3盐酸加入过量的盐酸,蒸发C Cu Fe2O3碳粉与过量的碳粉混合,加热到高温D O2CO铜将混合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A.A B.B C.C D.D【答案】C【解析】A、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正确;B、K2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除去盐酸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C、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碳粉过量,会引入新的杂质,错误D、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错误。
故选C。
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3.某烧碱与小苏打的样品(其中杂质不溶解,也不参加反应)中钠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3:3,向此样品中加入200g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216g溶液和0.6g固体。
此样品中小苏打的含量为A.40% B.41.2% C.57.1 % D.8.4g【答案】A【解析】200g9.8%的稀硫酸中硫酸根的质量为200g×9.8%×=19.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