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计算机控制系统复习资料(精简版 列出重点知识点)

计算机控制系统复习资料(精简版 列出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概论,讲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意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机控制的特点、优点和问题;与模拟控制系统的不同之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问题以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1.计算机控制系统与连续模拟系统类似,主要的差别是用计算机系统取代了模拟控制器。

2.计算机系统主要包括:.A/D转换器,将连续模拟信号转换为断续的数字二进制信号,送入计算机;.D/A转换器,将计算机产生的数字指令信号转换为连续模拟信号(直流电压)并送给直流电机的放大部件;.数字计算机(包括硬件及相应软件),实现信号的转换处理以及工作状态的逻辑管理,按给定的算法程序产生相应的控制指令。

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可以归结为:.实时数据采集,即A/D变换器对反馈信号及指令信号的瞬时值进行检测和输入;.实时决策,即计算机按给定算法,依采集的信息进行控制行为的决策,生成控制指令;.实时控制,即D/A变换器根据决策结果,适时地向被控对象输出控制信号。

4.计算机控制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的系统。

5.自动控制,是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生产过程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6.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特性系统规模有大有小系统类型多种多样系统造价有高有低计算机控制系统不断推陈出新7.按功能分类1)数据处理系统2)直接数字控制(DDC)3)监督控制(SCC)4)分散型控制5)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按控制规律分类1)程序和顺序控制2)比例积分微分控制(PID)3)有限拍控制4)复杂控制5)智能控制按控制方式分类1)开环控制2)闭环控制9.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控制算法软件网络硬件11.硬件平台运算处理与存储部分:CPU,存储器(RAM,ROM,EPROM,FLASH-ROM,EEPROM以及磁盘等),时钟,中断,译码,总线驱动等。

输入输出接口部分:各种信号(模拟量,开关量,脉冲量等)的锁存、转换、滤波,调理和接线,以及串行通讯等。

机电一体化复习资料

机电一体化复习资料

机电一体化复习资料第一篇:机电一体化复习资料一.概论1.机电一体化乃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其包含的技术:(1)检测传感技术(2)信息处理技术(3)自动控制技术(4)伺服驱动技术(5)精密机械技术(6)系统总体技术2.机电一体化系统由机械系统(机构)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动力系统(动力源)传感检测系统(传感器)执行元件系统(如动力机)五个子系统组成。

3.伺服系统:全闭环(通过传感器直接检测目标运动进行反馈控制的系统)、半闭环、开环。

4.广义的接口功能有两种:一是变换调整;另一种是输入/输出。

5.(1)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考虑方法通常有:机电互补法、融合法、组合法。

其目的是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各自的特长设计出最佳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类型:开发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异性设计。

复习题:一.机电一体化系统有哪些基本要素组成?分别实现哪些功能?1.控制器【控制(信息存储、处理、传送)】2.检测传感器【计测(信息收集与交换)】3.执行元件【驱动(操作)】4动力源【提供动力(能量)】5.机构【构造】二.工业三要素指的是什么?P7物质、能量和信息。

三.机电一体化必须具有以下三大目的功能1.变换(加工、处理)功能2.传递(移动、输送)功能3.存储(保持、和蓄、记录)功能。

第二章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除要求其具有较高的精度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

就是说响应要快,稳定性要好。

2.机械系统一般由减速系统、丝杠螺母副、涡轮蜗杆副等各种线性传动部件以及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非线性传动部件、导向支撑部件、旋转支撑部件、轴系及机架或箱体等组成。

3.传动机构不断适应新的技术要求(1)精密化(2)高速化(3)小型轻量化。

4.根据丝杠和螺母相对运动的组合情况,基本传动形式有四种类型:(1)螺母固定、丝杠转动并移动(2)丝杠转动,螺母移动(应用最多)(3)螺母转动,丝杠移动(4)丝杠固定,螺母转动并移动。

电子科技大学《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20春期末考试

电子科技大学《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20春期末考试
4.控制程序的开发应按软件工程的要求,做好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测试等每一 个环节。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5.当光敏电阻受到光照时,若把光敏电阻串一电路回路中,回路中的电流变大。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6.AD574芯片片内有输出三态缓存器,因此可以与8位或16位的微处理器直接接口。()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二、多选题 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有 等。 A.PLC B.检测元件 C.驱动元件 D.工控机 正确答案:BCD
2.控制系统的软件开发中常用设计方法有 等。 A.模块化设计 B.中断控制和管理 C.人机联系的管理 D.软件狗技术 正确答案:ABC
3.机械设备的机械参数有 。 A.位移 B.速度 C.加速度 D.阻尼 正确答案:AB
18.在计算机交流电机控制系统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A.将交流变成只留后并放大 B.将直流变成交流后并放大 C.设单向开关,使直流电通过并放大 D.设双向开关,使交流电通过并放大 正确答案:D
19.8051单片机有 级中断。 A.2 B.4 C.5 D.8 正确答案:A
20.下列不属于干扰的作用方式的是() A.串模干扰 B.共模干扰 C.长线传输干扰 D.短线传输干扰 正确答案:D
4.几种工业标准总线有STD、 等。 A.PCIE B.CPCI C.ISA D.PCI 正确答案:D
5.控制系统常常按其开环传送函数中所含 环节个数来分类,分为“0”型,“I”型系统等。 A.微分 B.惯性 C.积分 D.振荡 正确答案:C
6.PLC的工作原理是 。 A.查询方式 B.应答方式 C.巡回扫描 D.顺序扫描 正确答案:C
电子科技大学《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20春期末考试

机电复习汇总资料

机电复习汇总资料

第一章填空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方法论。

2、随着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及配套关联技术的发展,机械开始赋予了大脑的功能,逐渐走向了真正摆脱人干预的闭环自动控制,实现了以电代机、以软件代硬件、机电有机融合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3、机电一体化的含义是“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4、机电一体化的概念已不再局限于某一具体产品的范围,而是扩大到控制系统和被控制系统相结合的产品制造和过程控制的大系统,如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及各种工业过程控制系统。

5、机电一体化的目的是提高系统(产品)的附加值,即多功能、高效率、高可靠性、省材料省能源,并使产品结构向短小轻薄化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生活的多样化和生产的省力化、自动化需求。

6、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要求机电一体化系统能对输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即工业三大要素)进行某种处理。

7、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差别。

8、要从能量流、信息流及物质流的视角去分析机电一体化共性关键技术。

9、要从伺服控制系统稳、准、快的要求认识机电一体化共性关键技术。

10、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必须能顺利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与交换。

为此,各要素或各子系统连接处必须具备一定的“联系条件”,这些联系条件称为接口。

第三章机械系统部件的选择与设计1.丝杠螺母机构四种基本传动形式包括:螺母固定、丝杆转动并移动,丝杆固定、螺母转动并移动,丝杆转动、螺母移动和螺母转动、丝杆移动。

2. 滑动导轨副常见的截面形状有三角形、矩形、燕尾形和圆形。

3. 轴系(主轴)用标准滚动承轴的类型有向心轴承、向心推力轴承和推力轴承。

4. 在同步带传动中,带轮齿形有梯形齿形和圆弧齿形。

计算机控制系统复习要点

计算机控制系统复习要点

计算机控制系统复习要点计算机控制系统复习要点第一章自动控制系统:被控对象检测传感装置控制器控制器:模拟控制器数字控制器(计算机实现)计算机控制系统:采用了数字控制器的自动控制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和生产过程(被控对象检测传感器执行机构)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计算机控制系统执行控制程序过程:实时数据采集实时计算实时控制实时管理计算机控制系统存在两种信号: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需要用离散控制理论对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硬件:主机外部设备过程通道生产过程。

1操作指导控制系统(odc)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为闭环控制3计算机监督系统(scc):被控对象给定值可变4集散控制系统(dcs):草果管理功能的集中和控制功能的分散。

5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1,系统内各设备的信号传输实现了全数字化,提高了信号传输的速度,精度和距离,是系统的可靠性提高;2.实现了控制功能的彻底分散,把控制功能分散到各现场设备和仪表中,使现场设备和仪表成为具有综合功能的只能设备和仪表。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6工业过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1.2.计算机控制系统性能系统稳定性,能空性,能观性,动态特性及稳态特性。

G(s):控制通道Km:放大系数Tm:惯性时间常数T:滞后时间常数Gn(s):扰动通道Kn:放大系数Tn 惯性时间常数T:滞后时间常数控制系统性能采用超调量阿尔法(a%)调节时间ts 稳态误差ess来表示Kn越小,ess越小,控制精度越高Km对性能无影响Tn加大超调量减小Tm越小系统反应越灵敏性能越好Tn对性能无影响。

T使超调量增大ts延长T越大控制性能越差第二章2.1输入输出过程通道概述过程通道起到了cpu和被控对象之间的信息传送和变换的桥梁作用。

过程通道包括:模拟量输入通道模拟量输出通道数字量输入通道数字量输出通道2.2模拟量输入通道(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普遍采用共用程控放大器和A/D转换器的结构形式主要由:传感器信号调理单元多路转换开关程控放大器采样保持器A/D转换器和I/O 接口电路。

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复习资料(DOC)

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复习资料(DOC)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一、 概念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1、单位阶跃序列的z 变换:Y(z)= 1-z z2、最少拍系统:使系统的调节时间最短(使用最少几个采样周期就能完成过渡过程)的控制系统。

3、有限拍无纹波设计与有限拍有纹波设计唯一不同之处:有限拍无纹波要求G c (z )的零点包含HG(z)的全部零点(有纹波:只要求包含HG(z)单位圆上/圆外零点)4、振铃现象:(虽然闭环系统输出较快地趋向于稳态值)数字调节器输出u(kT)以2T 为周期上下摆动。

二、计算题(每小题10 分,共30分)1. 1. 试求下列函数的z 变换:eatt f 5)(=2. 试求下列函数的z 反变换:(若用长除法,取前5项)F(z)=)5.0)(1(5.0--z z z1、 3.已知线性离散系统的状态方程:u(kT)0.81.2x(kT)6.017.02.1T)x(kT +⎥⎦⎤⎢⎣⎡+⎥⎦⎤⎢⎣⎡=+ 判断其稳定性.由zI-F=(z-1.2)(z-0.6)-0.702.08.12=+-=z z得:Z=0.9+1.78 ∵|z|>1∴系统不稳定。

…………三、分析题。

(每小题 10分,共30分)1、 如何采用扩充临界比例度法整定PID 参数? 步骤:⑴ 选合适的采样周期,调节器只用比例K p⑵ K p 由小到大直到出现等幅振荡,记下临界振荡周期T s 和此时临界振荡增益K s ⑶ 选择控制度模拟仪表数字调节器(计算机)控制度][min ][min 022⎰⎰∞∞=dt e dt e控制度=1.05 两者相等控制度=2.0 数字调节器要差一些⑷ 按 “扩充临界比例度法PID 参数计算公式”(P165表5.2),选择T, K p , T i , T d 。

⑸ 投运并微调一下。

2、 采样周期过大、过小分别有什么不利影响?采样周期过大:信号的保真性下降,系统稳定性会变糟,快速性也自然会变坏。

采样周期过小:调节过程非线性加大。

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与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与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机电一体化复习提纲1. 机械系统和微电子系统有机结合,从而产生新功能和新性能的新产品是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结构要素有机械本体、执行与驱动、检测传感器、信息处理、动力。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系统通常由由传动机构、支承与导向机构、执行机构与机架等组成。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是能量流、物料流、信息流。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信息特征(微型化、嵌入式、实时性、分布化)、动力特征(结构分散化、功能智能化)、结构特征(模块化、简单化、高刚度、高精度)。

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基础有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驱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系统技术。

2. 机电一体化对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快、准、稳):快速响应、高精度、良好的稳定性。

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在设计中常提出无间隙、低摩擦、低惯量、高刚度、高谐振频率、适当的阻尼比等要求。

为达到上述要求,主要从a、采用低摩擦阻力的传动部件和导向支承部件;b、缩短传动链,简化主传动系统的机械结构;c、提高传动与支撑刚度;d、选用最佳传动比,尽可能提高加速能力;e、缩小反向死区误差; f 、改进支承及架体的结构设计以提高刚性、减少振动、降低噪声这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系统通常由传动机构、支承与导向机构、执行机构与机架等几个部分组成。

3.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传动系统应满足足够的刚度、惯性小、阻尼适中等性能要求。

为确保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在设计中需满足无间隙、低摩擦、低惯量、高刚度、高谐振频率、适当的阻尼比,为达到这些要求,主要采取①采用低摩擦阻力的传动部件和导向支撑部件②缩短传动链,简化传动系统的机械结构③提高传动与支撑刚度④选用最佳传动比,以达到提高系统分辨率、减少到执行元件输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尽可能提高加速能力⑤缩小反向死区误差⑥改进支撑及架体的结构设计以提高刚性、减少震动、降低噪声。

4. 滚珠丝杠螺母副中滚珠循环装置有外循环,内循环。

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复习题

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复习题
copyright cuntu
CWS
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复习题
一、填空与简答 1. 什么是最少拍控制?最少拍系统有什么局限性? 所谓最少拍控制,就是要求闭环系统对某种特定的输入在最少几个采样周期内达到输出无静差的系统。 最少拍系统的局限性有:(1)对输入信号形式适应性差;(2)对参数变化敏感;(3)控制量容易超出限制范围;(4)采样 点之间存在纹波。 2. 电磁兼容性: 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定义: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的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 力. 电磁兼容性包括两方面:EMI(电磁干扰)、EMS(电磁耐受)两方面。 其中 EMI 包括:CE(传导干扰) 、RE(辐射干扰) 、PT(干扰功率测试)等等 EMS 包括:ESD(静电放电) 、RS(辐射耐受) 、EFT/B(快速脉冲耐受)、surge(雷击) 、CS(传导耐受)等等。 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1]干扰按作用形式可分为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 [2]干扰进入控制系统的作用途径有:辐射干扰(对计算机内部的辐射,由电路感应产生干扰;二是对计算机 通信网络的辐射,由通信线路感应引入干扰)和传导干扰(来自电源、来自信号线、来自接地系统) 。 [3].共模干扰的抑制:消除不同接地点之间的电位差。 (1)变压器隔离(2)光电隔离(3)浮地输入双层屏蔽 (4)采用具有高共模抑制比的仪表放大器接成差动放大器作为输入放大器 [4].串模干扰的抑制:(1)在输入回路中接入模拟滤波器;(2)使用双积分式 A/D 转换器;(3)采用双绞线作为信号 线;(4)电流传送;(5)前置放大;(6)尽早进行 A/D 转换。 采取隔离和屏蔽措施 4. 简述数字滤波及其优点,并写出常用的滤波原理。 [1]所谓数字滤波,就是通过一定的计算或判断程序减少干扰在有用信号中的比重。 (1)可靠性高、稳定性好; (2)可以对频率很低的信号实现滤波; (3)灵活、方便、功能 [2]数字滤波的优点: 强; (4)成本低。 (1)程序判断滤波:限幅滤波法和限速滤波法(2)中值滤波(3)算术平均值滤波 [3]数字滤波的基本原理有: (4)加权平均值滤波(5)滑动平均值滤波(6)惯性滤波(7)复合数字滤波。 5. 采样定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一、 概念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1、单位阶跃序列的z 变换:Y(z)= 1-z z2、最少拍系统:使系统的调节时间最短(使用最少几个采样周期就能完成过渡过程)的控制系统。

3、有限拍无纹波设计与有限拍有纹波设计唯一不同之处:有限拍无纹波要求G c (z )的零点包含HG(z)的全部零点(有纹波:只要求包含HG(z)单位圆上/圆外零点)4、振铃现象:(虽然闭环系统输出较快地趋向于稳态值)数字调节器输出u(kT)以2T 为周期上下摆动。

二、计算题(每小题10 分,共30分)1. 1. 试求下列函数的z 变换:eatt f 5)(=2. 试求下列函数的z 反变换:(若用长除法,取前5项)F(z)=)5.0)(1(5.0--z z z1、 3.已知线性离散系统的状态方程:u(kT )0.81.2x(kT )6.017.02.1T )x(kT +⎥⎦⎤⎢⎣⎡+⎥⎦⎤⎢⎣⎡=+ 判断其稳定性.由zI-F=(z-1.2)(z-0.6)-0.702.08.12=+-=z z得:Z=0.9+1.78 ∵|z|>1∴系统不稳定。

三、分析题。

(每小题 10分,共30分)…………………1、 如何采用扩充临界比例度法整定PID 参数? 步骤:⑴ 选合适的采样周期,调节器只用比例K p⑵ K p 由小到大直到出现等幅振荡,记下临界振荡周期T s 和此时临界振荡增益K s ⑶ 选择控制度模拟仪表数字调节器(计算机)控制度][min ][min 022⎰⎰∞∞=dt e dt e控制度=1.05 两者相等控制度=2.0 数字调节器要差一些⑷ 按 “扩充临界比例度法PID 参数计算公式”(P165表5.2),选择T, K p , T i , T d 。

⑸ 投运并微调一下。

2、 采样周期过大、过小分别有什么不利影响?采样周期过大:信号的保真性下降,系统稳定性会变糟,快速性也自然会变坏。

采样周期过小:调节过程非线性加大。

3、 积分分离PID 算法有何优点?如何实现?优点:既保持了积分作用,又减小了超调量。

利用一个系数K l 乘到积分项上: 偏差较小时:K=1有积分 偏差较大时:K=0无积分[])375()()()()()(0---++=∑=T kT e kT e K jT e K K kT e K kT u d kj i l p)385()(,0)(,10-⎪⎩⎪⎨⎧>≤=E kT e E kT e K l四、综合题(每小题 10分,共20分)用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设计一单闭环原料油加热炉出口温度控制系统,参考图4-1。

图4-1是用温度调节器实现的温度控制系统。

要求回答以下问题:1、画出计算机控制系统框图(包括采样保持),简述系统工作原理。

2、简述:整定PID参数时,稳定裕量为什么不能过大过小?答:稳定裕量过大,系统响应会出现缓慢爬升并且有较大的稳态误差,从而影响系统快速性和准确性;稳定裕量过小,系统响应会出现较长时间、较剧烈的衰减振荡,这样不光超调量大而且回到稳态的时间变长,从而也会影响系统快速性和准确性。

《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一、单项选择题1、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研究线性系统的重要工具是:()(A) 传递函数 (B) 脉冲传递函数 (C) 脉冲响应函数 (D) 微分方程2、已知()(1)/(1)()aT aTF z e z z z e--=---, a为常数,T为采样周期,求()f kT()(A) 1akTe-+ (B) 1akTe-- (C) akTe- (D) 13、两个连续环节1()G s和2()G s串联,若两者中间有采样器则其开环脉冲传递函数为()(A)12()()G z G z+ (B)12()G G z (C)12()()G z G z- (D)12()()G z G z4、求)(t)t(fδ=的Z变换zF()为:()(A) 1 (B) 0 (C)1z-1 (D) aT1z-e-5、由Z变换的滞后性质可以得到:()(A) [()]()nZ f k n T Z F Z-= (B) [()]()Z f k n T nF Z-=(C) [()]()nZ f k n T Z F Z-+= (D) )(])([ZFZTnkfZ n-=-6、已知函数sFa()=s(s+a),则sF()对应的Z变换zF()为:()(A)aTz zz-1z-e-- (B)aT1zz-1z-e--(C)aTz1z-1z-e-- (D)aT11z-1z-e--7、51系列单片机串行通信的方式选择、接收和发送控制以及串行口的状态标志均可由专用寄存器_______控制和指示。

( )(A) PCON (B) SCON (C) TCON (D) TMOD8、与梯形图相对应的助记符是。

( )(A) LD (B) AND (C) LD NOT (D) OUT9、C200H的存储器中用于存放系统的管理和监控程序来完成协调控制的存储器是。

( )图4-1 原料油加热炉出口温度控制系统示意图(A) 用户程序存储器 (B) 系统程序存储器 (C) 数据存储器 (D) 静态存储器 10、C200H 对继电器区访问采用通道寻址方式,其中I/O 继电器区的通道范围是 。

( )(A) 000~029 (B) 030~250 (C) 251~255 (D) TR00~TR07 11、C200H 将用户数据区分成 类 ( )(A) 8 (B)9 (C)10 (D) 1112、51系列单片机串行通信的工作方式中,波特率固定为/12osc f 的是________。

( )(A)工作方式0 (B) 工作方式1 (C) 工作方式2 (D) 工作方式313、51系列单片机定时器的启停、标志定时器的溢出和中断情况均可由专用寄存器______控制和指示。

( )(A) PCON (B) SCON (C) TCON (D) TMOD14、与梯形图相对应的助记符是 。

( )(A) (B) (C) (D)15、51系列单片机可提供两个中断优先级实现________中断嵌套。

( )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D) 四级二、判断题1、通过增大A/D 转换器的位数可以消除量化误差。

( )2、量化误差的大小与A/D 转换器的位数有关。

( )3、完成一次A/D 转换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孔径时间。

( )4、在PID 控制中,增大比例系数p k 将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有利于减小静差。

( )5、离散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仅与输入信号有关。

( )6、计算机控制系统通常即是一个采样离散控制系统。

( )7、51系列单片机具有三个中断优先级,可实现三级中断嵌套。

( )8、串联环节之间有无保持器,其脉冲传递函数不同。

( )9、Mov A , #3AH ;这种寻址方式是直接寻址。

( )10、目前应用的PLC 大多采用双处理器,一个用来进行字和字节的处理,另一个用来进行位处理。

三、简答题1、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2、 机械系统?3、 传感器的概念?4、 运算单元常用的有几种?5、 常用的控制微机有几种,各自的特点是什么?6、 过程通道的概念?7、 单片机的概念?8、 51单片机的基本组成由哪几部分?9、 51单片机的三总线结构包括那些?功能如何? 10、51单片机的中断源有几个?分别是什么?11、什么指令?其组成如何?各自的功能如何? 12、波特率如何定义?其单位是什么? 13、PLC 的基本组成有哪些,分别是什么? 14、PLC 的工作过程? 15、PLC 的工作原理?二、 简述题1、 机械系统的控制结构有哪些,功能如何?2、 模拟输入通道的组成及其各部分的作用?3、 汇编语言中,什么叫做寻址方式,寻址方式有那几种,各是什么?4、 中断的定义是什么?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的组成是什么?5、 51单片机的串行通讯工作方式1是如何工作的?6、 51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工作方式有几种,功能如何?7、 串行通讯和并行通讯有何优缺点及其应用的场所?8、 中断服务程序与子程序的区别?9、 程序存储器与数据存储器的区别?10、执行机构的作用是什么?种类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11、C200H PLC 的I/O 继电器区的地址分配及其功能如何? 12、PLC 的基本指令包括那些?写出梯形图和对应的助记符?三、解答题1、求 22()(2)/(347)Y z z z z z =+--的Z 反变换。

2、如图所示求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三、 分析题1、51单片机的中断源有几个,其中断入口地址为何?其默认优先级如何定义?2、单片机采用6MHz 的晶振,设计一个延时10ms 的程序。

3、将下述C200H 助记符用梯形图表达出来。

LD 00001 AND NOT 00002 LD NOT 00003 AND 00004 OR LD AND 00005 AND NOT 00006OUT 00500 LD 00007 OR 00008 AND 00009 OUT 005014、试将下面C200H 梯形图化简并转换成助记符。

5、 假设51单片机使用12MHz 的晶振,控制指示灯的启停,程序启动时,指示灯亮10ms 后熄灭,熄灭10ms 后灯再亮,循环运行。

根据图写好程序;6、 设51单片机使用12MHz 的晶振,要求使用单片机控制两个指示灯的交替亮灭,当第一指示灯亮时,间隔时间为10ms ,第二指示灯灭;同样第二指示灯亮时,间隔时间为10ms ,第一指示灯灭,根据图写出相应的程序。

7、 用定时器T0定时,在P1.0端输出一方波,方波的周期为20ms ,设晶体振荡器为12mHz 。

8、51单片机使用12MHz 的晶振,利用T0门控位检测INT0引脚上出现的正脉冲宽度,将所测得数据高位存入71H 中,低位存入70H 中,根据图写出相应的程序。

9、 单片机采用6MHz 的晶振,设计一个延时10ms 的程序。

10、将梯形图写成助记符。

11、将下述助记符转换成梯形图。

LD 00001 AND NOT 00002 LD NOT 00003 AND 00004 OR LDAND 00005 AND NOT 00006 OUT 005001#LD 00007LD 00008AND LDAND 00009OUT 00501计算机控制系统试卷一答案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画出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框图。

答:典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框图如下:2、根据采样过程的特点,可以将采样分为哪几种类型?答:根据采样过程的特点,可以将采样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周期采样指相邻两次采样的时间间隔相等,也称为普通采样。

(2) 同步采样如果一个系统中有多个采样开关,它们的采样周期相同且同时进行采样,则称为同步采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