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文化生活考试试题汇总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与生活专题十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学业水平过关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与生活专题十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学业水平过关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与生活专题十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学业水平过关一、单项选择题Ⅰ1.面对人们对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我们应该( )A.提供多种类型、不同性质的文化产品B.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C.放任文化市场的自由发展D.取消文化指导思想的一元化解析:ACD说法错误,不选。

答案:B2.当前,有的媒体报道是为了“炒作”而不顾事实,为了“卖点”而不顾品位,为了“轰动效应”而不顾社会效益。

这种现象是( )A.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产物B.片面追求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的表现C.大众文化的普遍特征D.文化产业市场化的客观需要解析:ACD说法错误,不选。

答案:B3.根据中央的要求,有关部门将深入持久开展网络淫秽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专项整治,大力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

因为淫秽色情信息是( )A.落后文化B.传统文化C.腐朽文化D.大众文化解析:依据教材的概念可知,淫秽色情信息属于腐朽文化,故C正确。

答案:C4.孔子学院在全球的遍地开花,中国文化年在各国的举办。

这既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文化,也让中国人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②自觉是对文化发展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③自信来自于对世界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④自信来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刻把握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③说法错误。

答案:B5.某村有一“风水宝地”,村民担心耕种会引来灾祸。

村干部不信邪,带头承包了“风水宝地”,这个村干部不仅没有遭灾,反而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针对上述情况,当地政府应该( ) A.认真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B.加大对农业的投入C.完善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解析:ABC与材料无关,不选;D符合题意,应选。

答案:D6.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 )A.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B.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D.马克思主义解析:A属于目标;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关键,B不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思想,D不符合题意,不选;C符合题意。

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

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

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

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

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必修三文化生活 综合检测(word版含答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必修三文化生活  综合检测(word版含答案)

文化生活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道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幽幽书香,百年沧桑。

隐匿于云南边陲古镇内的和顺图书馆就像一部古老的史书,触目尽是乡愁,咀嚼全是文化。

这座乡村图书馆建馆92年,藏书10万多册,其中古籍和珍本1万多册,内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久有“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美誉。

和顺人坚守对文化的执着,谱写出一部边陲古镇的儒雅传奇,是因为()①优秀文化浸润心灵,启发智慧,滋养浩然之气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为乡村发展积蓄强大物质力量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获得和享用文化④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利于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培育文明乡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指示精神,同时也为了彰显中华语言文化魅力,抒发爱国情怀,歌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某市举办中小学生经典朗诵比赛。

这体现了()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与享用文化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强制的、有形的④主旋律文化满足了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媒体融合”是国际传媒大整合之下的新作业模式,就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和互联网站的采编作业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

由此可见,“媒体融合”()①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传递共享文化②能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③能借助科技手段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④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

其成功申遗填补了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城市考古遗址在世界遗产名录当中的空白,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详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详析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2019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99题(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99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99题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

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

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

1.B(缮在此处意为修补,修缮铠甲兵器,准备作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

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

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2.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3.A(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

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2019年高考主观题精选(文化生活部分)-精品文档

2019年高考主观题精选(文化生活部分)-精品文档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 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与时俱进,不断 创新。
2019年高考题: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 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 ,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 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蜒、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 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 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 。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 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栽,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 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 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从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 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 、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 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 {10分) (3)结舌材料,就教育创新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 每条限15个字以内.(4分)
2019年高考题第34题: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喜欢在风景秀丽的名山大 川题字、题诗,这些字画诗词成为各地历史文化 遗产被历代传诵,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前往。 有人认为埃及狮身人面像上的“河南驻马店 某某到此一游”式的涂鸦只是个人行为,微不足 道。然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一个 公民的个人行为往往会被快速传播,无限放大, 从而影响世人对国家形象的直观印象。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文人墨 客的题字、题诗与游人“到此一游”式涂鸦的区 别。

2019全国高考卷汇总(含答案)

2019全国高考卷汇总(含答案)

目录目录 (1)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卷) (3)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6)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卷) (10)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 (12)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16)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卷) (19)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 (23)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 (27)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 (32)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 (36)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39)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 (43)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Ⅲ) (47)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 (51)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 (55)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Ⅲ) (59)参考答案 (63)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卷) (63)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63)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卷) (63)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 (64)2019 年普32.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64)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卷) (64)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 (65)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 (65)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 (66)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 (66)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66)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 (67)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Ⅲ) (67)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 (67)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卷)1.(2019·大纲卷,1)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2.(2019·大纲卷,2)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准确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 DNAB.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能合成 ATP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 ATP 均来自线粒体D.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所含酶的种类相同3.(2019·大纲卷,3)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田鼠和杂草B.豌豆和杂草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4.(2019·大纲卷,4)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相关D.乔木层的疏密水准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5.(2019·大纲卷,5)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准确的是()A.不同种类细菌的生长均需要相同碳源B.常用液体培养基分离获得细菌单菌落C.细菌大量培养过程中,芽孢形成于细菌生长的调整期D.培养基中含有高浓度 NaCl 有利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筛选31.(2019·大纲卷, 31)(11 分)金鱼藻是一种高等沉水植物,相关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净光合速率是指实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差,以每克鲜重每小时释放 O2的微摩尔数表示)。

河北省2019年高考[文综]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河北省2019年高考[文综]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河北省2019年高考[文科综合]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

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据此完成1~3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A.城乡统筹创新B.生活方式创新C.农业发展创新D.科学技术创新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4~5题。

4.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5.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图2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

据此完成6~8题。

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线分布D.山麓分布7.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A.原木B.农产品C.工业品D.石材8.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A.设施陈旧B.运速太慢C.线路过密D.运输需求太小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

全长132.5千米。

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

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图3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文化生活考试试题汇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全国Ⅰ卷.2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

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

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 B)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卷.26)登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A.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B.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C.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D.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3.(卷.20)“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随着一阵清脆明快的京剧曲调声,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做起了戏曲课间操。

戏曲课间操不仅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也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材料说明( C)A.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高雅与通俗并存B.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思想C.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5.(卷.16)说: “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

”这一论述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B)①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汉归根归根到底是由文化决定的③文化为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④文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水平的根本尺度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6.(全国Ⅰ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6分)走进市西胡林村、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

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

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在要求。

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

(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1)有人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10分)参考答案: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也会变化发展。

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村落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顺应时代要求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行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就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7.(卷.38)(31分)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材料三“歌以咏志”,歌声承载着历史,歌声礼赞着时代,歌声放飞着梦想……70年长歌未央。

《我为祖国献石油》唱出了石油工人投身祖国建设的豪迈,《在希望的田野上》反映了改革初期农民心底的喜悦,《幸福在哪里》激发了人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春天的故事》唱响了神州荡起的滚滚春潮,《不忘初心》情深意长、催人奋进……在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更是响彻了大江南北。

(3)结合材料三,综合运用哲学与文化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歌以咏志”的理解。

(11分)参考答案:可以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文化的作用等角度回答。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和创新1.(全国Ⅰ卷.19)2019年上映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天下、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讲述了全球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故事,获得海外观众广泛好评,被称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B)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②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③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④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2.(全国卷Ⅱ.19)2019年3月23日,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和意大利双方代表交换关于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

返还的796件(套)文物,有马家窑文化红罐、汉代茧形壶、唐代武士立俑、宋代黑釉瓷……是承载民族记忆的宝贵遗产。

流失文物返还中国的启示是( A)①保护文化遗产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各民族文化③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④保持文化多样性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 022年)》。

据此完成20~21题。

3.(全国卷Ⅱ.20)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

规划指出,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

建设乡风文明的意义在于( D)①维护传统农耕文化的稳定性②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转化③培育崇信尚俭、向上向善的乡村文化④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卷.7)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

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今天我们提到老子、孔子、孟子,想到的是《道德经》、《论语》、《孟子》;提起渊明、白、杜甫,想到的是他们的千古名篇。

这启示文化文艺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 A)①立足当代现实,反映时代呼声②继承优秀传统、奉献文化精品③传承经典文化,摒弃流行文化④弘扬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5.(卷.24)“刀把楼、结、天梯、鹰飞倒仰……”箭扣长城因其形如“满弓扣箭”得名,城楼和山崖融合在一起,残垣断壁,雄浑苍凉,别有一种深沉之美,是明代长城最险段之一。

箭扣长城的修缮不求结构完整,而是保持其残缺状态,开发方式也将区别于其他传统景区。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①箭扣长城作为长城文化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②“箭扣之美”具有独特性,修缮和开发方案应量身打造③文化具有继承性,“箭扣之美”来自时间,越古老的文化越有价值④文化需要发展,只有旅游开发才能让长城文化“活”起来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6.(卷.19)某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十百千万”传统工艺人才培育工程以来,银饰、刺绣、蜡染等非遗技艺正在成为当地扶贫脱困的有力抓手。

从苗族蜡染手机套到苗绣小书包,各种非遗技艺贴合生活需求,让游客爱不释手。

将非遗与扶贫相结合( A)①推进了民族共同繁荣②传承发展了民族文化③凸显了地域文化差异④实现了民族文化平等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卷.25)《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是法国绘画大师高更的代表作。

在这幅作品中,有初生的婴儿、采摘水果的青年妇女、垂暮的老妇人等,描绘了人从生到死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同时,画家还运用了独特的“散点透视法”,将不同时空的情节表现在同一画面上,赋予了它特殊的魅力。

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D)①不同民族文化异彩纷呈②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③文化创新促进文化进步④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8.(卷.1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书信曾是远隔两地的人们沟通信息、交流情感的主要方式。

如今人们越来越习惯于运用手机短信、微信、QQ等进行日常沟通交流,而书信离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

文化传播方式的这种变化表明( A)①科技对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产生深刻影响②现代传媒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的需求③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传统传媒的消失④文化传播手段的不同导致人们文化需求的差异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9.(全国Ⅰ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6分)走进市西胡林村、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

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

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在要求。

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

(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1)有人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10分)参考答案:)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也会变化发展。

传统村落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村落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顺应时代要求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行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就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3)结合材料,就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出三条建议。

(6分)参考答案:利用传统村落品牌,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开发特色手工艺产品,传承传统技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