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的过年风俗
温州人过年习俗

温州人过年习俗一般都在年底二十日或祭灶前后,家家选吉利日子,打扫门庭,上至椽瓦,下迄沟渎,所有屋角、栋边,都要用长竿扎上扫把,处处刷过,并洗涤所以用具,准备干干净净过新年,也叫“掸新”。
旧时,在苍南,长工回家过年,故有“长年不吃二十四饭”之说。
现在,每年农历二十四前后,仍沿袭腊月“掸新”风俗,全城开展以扫尘迎新为中心的清洁卫生运动。
吃分岁酒除夕夜,合家同堂,摆酒聚餐,或邀至好友亲朋同食,开怀畅饮,称“分岁酒”。
因为除夕是新旧年交替的分界线,吃分岁酒,意即新旧岁由此夜而分。
因此,这餐饭不论贫富,都要尽量办得丰盛些。
温州人很讲究吃“分岁酒”,又称“年夜饭”。
吃时最讲究吉祥。
一般席上用十只朱砂高脚红碗,盛着十样冷菜,叫“十全”。
其中除鸡、肉外,要有落花生(谓结子)、柑桔(谓大吉)、鲤鱼(谓跳龙门)、豆腐(谓家门清洁)等,而且每碗必须要有一块切成薄片的圆形的红萝卜头盖在顶端,以示讨彩。
此外,中间上的大菜中,决不能少了“芋”和“鱼”。
温州方言,芋的谐音为“余”和“裕”,意思是说,吃了芋头,会使人明年家庭收支有余,逐步富裕。
吃鱼,也是象征“年年有余”之意。
席上第一个菜一定要是年糕,表示“年年高”(现在也有用“面条”,表示“长寿”),而最后一道菜必是“八宝饭”,象征“发财进宝”。
打开门炮、关门炮大年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
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
要求三发都响,声音洪亮清脆,最为吉祥。
俗信打“开门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随便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发财,种田人会五谷丰登。
有些地方在打开门炮时,还口中念念有辞:“开大门,放大炮;财亦到,喜亦到。
”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红,燃放后纸花满地,灿如云锦,行程了满堂瑞色,喜气洋洋。
每年除夕入夜,家家户户也要放鞭炮,这叫“打关门炮”拜年的纸蓬包按旧习,温州人正月初一不走亲戚。
温州春节的风俗

温州春节的风俗
习惯:
1、闹年:温州习俗是所有老少男女并肩跳“跳腰舞”,祝福大家事事如意。
2、凑歌:男女聚到一起,唱着“温州凑歌”听者催促,作词只能以宜人的字眼把相关的往事的叙述添上去。
3、宴席:在春节期间,很多家庭会举行宴席,互相庆祝新春佳节,这也是民间流传最为广泛的风俗习惯。
4、春联:每家每户除了悬挂春联以表达对新春美好祝愿外,还会在天花板上写上对家人与朋友祝福的内容,送上祝福语。
5、送礼:在温州新春来临之际,要送礼丰厚,象征着对亲朋好友的爱意。
大多数时候,收礼者会把礼物“献丑”,表达对亲朋朋友的感谢之情。
温州拦街福作文

温州拦街福作文
拦街福,是中国民间节日。
浙江温州一带有句歇后语:“温州过年,一年拦一夜,一夜拦一年”。
这是说在农历十二月廿八日的晚上,人们把自己家里最漂亮、最有福气的“福神”请到大街上去,供人们观赏,让大家都来沾沾喜气。
我很小的时候就听妈妈说过“过了腊月三十”就是春节了。
但是,那时候不懂什么是春节,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过年”。
只是听大人们说:“要过年了,孩子们才能有新衣服穿;要过年了,才有好吃的东西吃;要过年了,才能到大人的身边来拜年。
”而现在我已长大了,懂得了许多许多的道理:知道了中国人过春节是为了让家人团圆;知道了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知道了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开始的。
更令我高兴的是我今年和爸爸妈妈一起过春节。
爸爸妈妈带我去了温州的天一阁博物馆去参观。
博物馆里有很多历史文物和很多中国古代名人的遗物。
在博物馆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座“天地玄黄”壁画和“三皇五帝”图。
—— 1 —1 —。
温州的风俗传统节日

正月做戏
-
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
• 元宵也称上元节、灯节。从正月初五起至十八日 止,城乡开展舞龙灯活动。十四至十六是“正灯” 日子为舞龙灯活动高潮、常见龙灯有布龙、纱龙、 凳板龙和首饰龙。龙灯队穿街走巷,至大户人家 庭院舞龙、“参龙”。 “参龙”时,灯师在鼓乐声中唱龙灯歌,为该产 主人祈福。龙灯歌有一定套式,灯师针对户主姓 名,身份,即兴添加歌词、各地还有调马灯、舞 鱼灯、摹狮子,踏高跷、扮柳翠等项文娱活动。 洞头渔民是日还放“孔明灯”、灯系油光纸做, 中纳浸油火*头纸,点燃后,气体膨胀,红灯冉冉 升起,飘向海空,场景十分壮观。
-
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 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
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
赛龙舟:当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 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 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 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 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 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 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 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 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门邀请各界人士举行团拜,以减少百拜繁冗。
-
新年酒:
• 春节间,各家摆“新年酒”宴请亲友。新年酒 无一定规格,时间通常在初一至初五之间。瑞 安往昔在初五祭祖“完真”日摆酒。 开笔:初一,读书人裁一红纸,上写祝贺新年 诗句,或写“新春开笔,大吉大利”字样,叫 做“开笔”。 开市:春节间一般商店都不开业,居民所需食 品和生活用品,都在节前购置。初三四后,各 店陆续开市。开市时张红挂彩,鸣放鞭炮。近 几十年来,许多商店为方便居民,初一照常营 业,或同行业轮流开门应市。
温州除夕夜菜谱大全

温州除夕夜菜谱大全在这浓浓年味里,你知道温州人家瓯菜的年夜饭都有啥吗?你家又摆上了哪些特色菜?赶紧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吧,顺道跟着大厨学几手。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温州除夕夜菜谱大全,希望能帮到你。
温州特色——分岁酒在温州,人们认为除夕是新旧年交替的分界线,因此把年夜饭也叫“分岁酒”,意即新旧岁由除夕夜而分。
除夕夜合家同堂,摆酒聚餐,一起辞旧迎新。
许多在外温州人,做再大生意,赚再多钱,最想念的还是儿时那顿最传统的年夜饭。
而暖心的生活君也赶紧请教专家,然后告诉你温州年夜饭都有哪些特色~~~一、十道冷盘道道有寓意在温州已有千年传统的温州分岁酒有十大冷盘、十大热菜,以炒年糕“年年高升”开席,到红枣八宝饭“新年红早”招财进宝收尾,每一种食材、每一种做法都有彩头、有讲究。
盘点可以按时令调整,但所摆的冷盘(碗)必须是十个,寓意十全十美。
1、酱油肉:亦称“腊肉”。
将新鲜的瘦猪肉放入酱油(略加调料)中浸泡若干时刻,再晒干蒸熟食用。
不管是蒸得油光透亮切片下酒,还是软糯酱香地炒入年糕里,都十分美味。
酱油肉通常都是在大太阳的日子拿出来晒,而它的表皮也成红褐色,因此过年吃酱油肉也寓意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2、鳗鲞:腊月里,温州每家都会自制淡鳗鱼鲞。
挑选新鲜鳗鱼,从背脊部入刀剖开,挂通风遮阳处自然风干。
鳗鲞肉细味鲜,色泽淡黄银白。
蒸熟切片中夹肥肉片,再蘸以酱醋胡椒等调料食用。
因为温州话中的“鲞”和“想”的读音一样,长辈希望孩子吃了鳗鲞后,能善于动脑筋,做事情干净利落。
3、炸带鱼温州地处沿海,水产品特别新鲜,带鱼经油炸后,常常还保持着诱人的光泽。
带鱼为长形状,如银光闪闪的护身利剑,寓含“长寿”之意。
4、虾干温州靠近海边,虾干、鱿鱼干等这类海鲜加工风干的美食很多。
不加任何调料晒成,虾肉嚼起来纤维感十足,不下饭当零食干吃也让人停不下口。
虾干寓意有头有尾。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头有尾,不能半途而废。
5、海蜇皮(海蜇头)海蜇皮是海蜇的制成品。
瑞安春节家乡的风俗

瑞安春节家乡的风俗
瑞安是我家乡,这里有着独特的春节风俗,让人们充满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经历,分步骤为大家介绍瑞安春节家乡的传统风俗。
第一步,年夜饭。
在瑞安,年夜饭是春节的重头戏。
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年夜饭,每家都会有自己的传统菜式。
在这个重要的时刻,亲人团聚在一起,分享美食和快乐。
第二步,除夕夜守岁。
在瑞安,很多家庭都会守岁。
届时,长辈们会点起红烛,讲述一些神话故事,以取吉利之意。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年糕、饺子和糖果,一边聊天一边等待新年到来。
第三步,放鞭炮。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鞭炮代表着祝福和庆祝。
在瑞安,人们在春节期间会放鞭炮庆祝新年到来。
在这个节日的气氛下,鞭炮炸响声随处可见。
第四步,拜年。
在瑞安,春节期间,拜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们会穿上整洁的衣服,戴上新温暖的帽子,拿着大红包,到亲戚家、朋友家、长辈家拜年。
在拜年过程中,我们会互相问好,祝福对方新年快乐,同时还会收到一些小礼物。
最后,瑞安春节,还有各种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比如舞狮、舞龙、打牌、逛市集等等。
这些活动充满着民间文化气息,让人们有种浓浓的家乡情怀。
总之,瑞安春节家乡的风俗保留了许多传统文化特色,充满了喜庆的
气息。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和祝福,并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企盼。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风俗依然会在我们家乡深深扎根。
家乡节日风俗作文

家乡节日风俗作文第一篇:家乡节日风俗我的家乡是温州,温州的海鲜是有名的。
我们温州过年的十大习俗是:1冬至吃汤圆2晒酱油肉和鳗鲞5捣年糕4祭灶5掸新6贴春联7分岁酒8开门炮9拜年10穿新衣以上10点是我们温州人在过年时会准备的事情。
在我们的温州的传统节日有:1、正月初一春节2、正月初五路神生日3、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元宵节)4、二月初二春龙节又叫龙抬头青龙节5、二月十五花朝节6、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7、三月初三上巳节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8、春分后十五日清明节(现定阳历四月五日)9、四月初八日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端午节11、夏至节12、六月六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13、七月七日,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14、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15、七月三十地藏节 16、八月十五日中秋节17、九月九日重阳节 18、十月初一十月朝,又称祭祖节19、十月十五日下元节20、十一月二十二日冬至21、十二月八日腊八节22、腊月二十三日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23、腊月的最后一天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以上是我们家乡的节日与习俗。
第二篇:家乡节日风俗我的家乡是九江,在过年的时候,可有很多特别的习俗呢!过年前夕,家家户户挂满了腊肉、腊鱼和腊肠,像是在为人们提前宣告了新年的来临,又像是在争斗谁更有喜气。
在我家中,人人都在忙上忙下,有的忙去订年货,有的还在打扫卫生,还有的正在分配红包,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我们脸上的喜悦却是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
除夕来临,街道上空无一人,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声络绎不绝,我家也不例外。
家中,大人小孩正团聚在一起,手烘着温暖的火,正惬意地吃着由“顶级厨师”婆婆亲自现做的可口饭菜。
龙港春节风俗

龙港春节风俗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龙港地区最隆重的节日。
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人们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让整个红火的气氛充满着喜庆和融洽。
一、放鞭炮:从春节的前一天晚上开始,龙港的街头巷尾都回响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这是为了驱邪辟恶、迎接新年的到来。
人们相信鞭炮的声音可以把一切不祥的事物驱散,带来好运和吉祥。
二、守岁:在除夕夜,人们通宵不眠,这就是传统的守岁习俗。
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焚香祈福、祭拜祖先、拜年问好等活动随处可见。
家家户户都会备上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寓意着来年生活美满幸福。
三、贴春联:春节期间,人们会在门上贴上对联,寄托对新年的祝福。
春联通常由对偶的对句组成,既可以体现人们对未来一年的期许,也可以展示个人的艺术才华。
四、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非常受欢迎的一项传统表演。
人们会穿上龙头和舞龙服装,手持龙身,舞动起来。
舞龙舞狮寓意着将带来好运和祥瑞,也是迎接新年的一种方式。
五、观花灯:每年的春节期间,龙港会举办盛大的花灯展览。
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造型瑰丽、色彩斑斓的花灯,例如花灯龙、花灯船等。
观赏花灯不仅能够增添喜庆气氛,还可以感受到文化的传承和艺术的魅力。
六、拜年: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表达祝福和问候。
长辈和亲友们会给小孩子压岁钱,以示祝福和对他们未来的期许。
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之一。
以上是龙港春节的一些传统风俗习惯,每年都能吸引着大量游客来参与和观赏。
这些风俗不仅丰富了节日氛围,更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的过年风俗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过年是中国人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各地过年习俗都有自己的特色,温州也有自己独特的过年文化。
从冬至开始,温州人就纷纷筹备各种年货,像晒酱油鸡、酱油肉,炊松糕等等。
温州人习惯大约在农历十一月份就开始晒酱油肉和鳗鱼鲞。
用生瘦猪肉、生鸡鸭放在酱油中泡浸,然后晒干食用,别有风味。
过去,在晒这些腊货的那个月份,每家屋檐椽上密密麻麻地扎满铁钉,上面挂着酱油肉、酱油鸭、酱油鸡。
自做的酱油肉、酱油鸡味美质优,所以即使市场里有现成的卖,人们还是愿意自己动手晒。
鳗鱼是温州的特产,温州人一般去菜场买些个头比较大的鳗鱼,剖开淡晒,就成了我们口中的“鳗鲞”,鳗鲞比鲜鳗还要好吃,是年夜饭中佐酒的佳品。
捣年糕也叫“捣糖糕”用糯米掺些籼米,加上红糖或白糖,蒸熟,放在石臼中捣韧,然后做成长方形,瑞安叫“慢食”。
如放在不同花纹的印版里,可压成如牡丹、蟠桃、魁星、财神爷、状元,以及鲤鱼、麒麟
等图样的甜糕,也有做成元宝状的,最大重约3公斤,插上银花可放在中堂长条桌上,每个房间也可摆上。
这也叫“做年糕”,即年年高升的意思。
祭灶农历十二月廿四,家家户户还要“拜镬灶佛”。
据说这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凡人功过的日子,据说灶神贪吃,只要有糖吃,他的嘴就会被封住,所以祭灶都少不了麦芽糖,为的是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不说坏话。
掸新每年农历十二月廿四前后,沿袭腊月“掸新”习俗,温州全城家家户户扫尘驱垢,粉壁饰室,涤具晒物,每户人家趁此机会洗去家里一年[增]��积下来的污垢,准备干干净净迎春。
贴春联:过年的另一种普遍习俗是贴春联。
早在宋朝,贴春联已成为流行的习俗,宋朝把春联称为桃符,古人相信桃能驱鬼辟邪,所以常在门前设置一些桃木制作的物品作为装饰,称桃饰,后来慢慢嬗变成桃符即春联。
过去的春联都是用墨在红纸上写黑字,最近几年,市场上流行用金色印刷在大红纸上的春联,颇受人们青睐。
除夕那天,各家大门、屋柱和房窗两边都用红纸贴上春联,俗叫“门对”。
门楣上贴四个字,俗叫“横批”,单扇门贴“大吉”两字。
正屋、厅堂、书斋以及猪、羊、牛栏,都贴上不同内容的春联,内容大多是祈求吉祥平安和各业丰收。
分岁酒,除夕夜合家
同堂,摆酒聚餐,或邀请好友亲朋同食,开怀畅饮,称“分岁酒”。
因为除夕是新旧年交替的分界线,吃分岁酒,意即新旧岁由此夜而分.因此,这餐饭不论贫富,都要尽量办得丰盛些。
温州人很讲究吃“分岁酒”,又称“年夜饭”。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