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六种状态
记住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还是放热。

1、记住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还是放热。
2、记住六个物理规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光的反射定律(3)光的折射规律(4)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5)欧姆定律(6)焦耳定律。
记住两个原理:(1)阿基米德原理(2)杠杆平衡原理3、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形状、地理位置、状态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重力会随位置而变化。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m,v无关,但会随状态、温度而改变;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受力与否、运动与否、运动快慢都无关;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只与物质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和温度无关;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与物质种类、长短、粗细、温度有关,与电流、电压无关。
4、科学探究有7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5、物理方法是在研究物理现象得出规律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主要有类比法、等效替代法、假设法、控制变量法、建立理想模型法、转换法等。
如控制变量法:在研究问题时,只让其中一个因素(即变量)变化,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如探究I与U、R的关系、探究蒸发与什么因素有关)。
等效替代法(如求合力、求总电阻),模型法(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磁感线,光线),类比法(如电流与水流、电压与水压)。
转换法(电流表的原理,用温度计测温度,小磁场检验磁场)6、电学实验中应注意的几点:①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处于断开状态.②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阻值状态,接法要一上一下.③电压表应并联在被测电阻两端,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④电流表和电压表接在电路中必须使电流从正接线柱进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7、会基本仪器工具的使用:刻度尺、钟表、液体温度计、天平(水平调节、横粱平衡调节、游码使用)、量筒、量杯、弹簧测力计、密度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测电笔、电能表。
8、传播介质:声音:除真空外的一切固、液、气体.光:真空、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9、常见的(1)晶体(有一定熔点):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2)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10、常见的(1)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2)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常见的导热体:金属,不良导热体:空气,水,木头,棉花等。
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知识点

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知识点总结科学九年级上学期的第四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包括物质的三态、性质统一性和物质的变化等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回顾,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的三种基本状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是指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分子排列紧密;液态是指物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较小,分子排列较为松散;气态是指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小,分子间距离较大。
物质在温度和压力的变化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固-液-气的相变过程。
二、性质统一性物质的性质统一性是指无论处于何种状态,物质的性质是相同的。
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性质表现出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而导致的。
例如,水的冻结点为0℃,沸点为100℃,但无论水处于哪种状态,它的化学成分和基本性质都是相同的。
三、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有两种基本类型,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改变其状态或形状时,其化学成分保持不变的变化。
例如,水从液态变为冰,散射光的颜色改变等。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反应时,产生新的物质,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变化。
例如,铁锈生成、木炭燃烧等都是化学变化。
四、物质的分子物质中最小的、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单位是分子。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
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因此其性质也不同。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科学家们提出了分子模型,如氧气分子(O2)由两个氧原子连接而成。
五、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根据组成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根据性质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单质是指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气(O2)、氢气(H2)等;化合物是指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而非金属则相对较差。
六、物质的分离和纯净物质的分离是指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物质组分分开的过程。
常见的分离方法包括过滤、蒸发、沉淀、蒸馏等。
六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

六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
1.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状态;
物质的颜色、气味和味道等感官性质;
物质的燃烧性质和化学反应性质;
物质的导电性和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2.空气的组成:
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等组成;氧气是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气体。
3.物质的三态变化:
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固体的熔化和凝固;
液体的沸腾和凝固;
气体的液化和气化。
4.燃烧与不燃烧:
燃烧是物质和氧气在足够高的温度下发生的化学反应;
燃烧产生热能和光能;
需要燃料、氧气和引燃温度三个条件才能发生燃烧。
5.物质的分离:
物质的分离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实现;
物理方法包括过滤、蒸发、萃取等;
化学方法包括化学反应、电解等。
6.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符号用于表示化学元素;
化学方程式用于描述化学反应过程;
例:2H₂ + O₂ → 2H₂O 表示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7.物质之间的溶解和溶液:
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在溶剂中均匀混合形成溶液的过程;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用来溶解溶质的物质;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8.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以根据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
包括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等分类。
以上是六年级化学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认识六种物态变化

认识六种物态变化一、考点突破1. 知道物质存在三种状态;2. 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3. 知道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相应的“吸热或放热”过程。
二、重难点提示六种物态变化的辨别三、考点精讲(一)物质的三种状态:1. 物质的三种状态:物质的一般情况下,物质都有三态,如水的三态为冰、水、水蒸气,物质三态分别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2. 物质三种状态的基本特征:(1)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2)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有一定的体积;(3)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具有流动性。
(二)六种物态变化: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例题1 仔细观察“水循环状态变化图”,请在图中的空白方框内填上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
思路分析:根据所给物质前后的状态即可填出。
在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明确物质开始和最后分别是什么状态,再根据定义判定。
答案:液化、熔化例题2 (德州)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下列各图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草叶上形成C. 秋天,枝头挂D. 严冬,冰雕逐渐露珠满白霜变小思路分析:“冰雪消融”:固态到液态——熔化;露珠:水蒸气遇冷液化附着在草叶上;白霜: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冰雕:未熔化却变小,从固态直接到气态——升华。
答案:B五、提分宝典【高频疑点】物态变化的判断怎样判断某一物理过程属于哪种物态变化?首先要弄清物质最终变成了什么状态,一般气态物质是看不见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白气”不是气体,一般属于小液滴;再根据条件和实际情况推断物质究竟由哪种状态变化而成,推断时还要看能否满足这种变化的条件,确定了变化前后的状态就能确定其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如:将烧红的炽热铁棒放入冷水中,水面会冒“白气”,“白气”是怎样产生的?【技巧突破】1. 固→液→气:吸热;气→液→固:放热;2. 任意两种状态之间,都是可逆的,且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来实现;3. 具有“致冷”作用的是:蒸发、升华(相对条件下熔化、沸腾也可以)。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一、基本介绍1、物态:由于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且不同的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不同,就形成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的状态称为物态。
2.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3.物态变化的过程(简介):由于物态有三种(实际上有好几种,但在这里我们只研究三种。
其他物态如:等离子态。
),它们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物态变化有六种(简记为:三态六变):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具体详解见下面说明)。
4.如何判断发生的是哪种物态变化:关键是找到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前后的两种状态,再根据定义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变化过程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熔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分沸腾和蒸发):液态→气态(吸热)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气态→液态(放热)升华:固态→气态(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注意:这里所说的“吸热”与“放热”的“热”都是指的热量,而不是指的温度、内能、热值、比热容等热力学概念。
即为“吸收热量”与“放出热量”的简称。
在物理学中,热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1]三、重要性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首先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
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持续吸热)就会熔化,熔化时温度不会高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如石蜡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存在三种状态,例:冰熔化时,温度为0℃,同时存在冰的固态,水的液态和冰与水的固液共存态。
物态变化科学原理

物态变化的科学原理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分子也在不停地做着无规则的热运动。
物质的状态或者说物态,取决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分子的热运动速度。
当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就叫做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它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本文将介绍物态变化的三种基本形式:固态、液态和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六种转化方式: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同时,本文还将介绍一些新型的物态,如等离子态、超固态、中子态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一、固态、液态和气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最常见的三种状态。
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分子之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上。
1. 固态固态是指分子之间距离很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固定位置上做微小的振动,不能自由移动,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固体中有些分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成有序的结构,这样的固体叫做晶体,如盐、糖、金属等。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即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从固态变为液态。
有些分子则无规则地排列在一起,这样的固体叫做非晶体,如玻璃、塑料等。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它们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2. 液态液态是指分子之间距离较大,相互作用力较小,分子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移动,但不能脱离液体表面,因此液体没有一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液体可以流动,并能充满容器的底部。
液体中有些分子能够逸出表面进入空气中,这个过程叫做蒸发。
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但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当液体达到一定的温度时,液体内部也会产生大量气泡,并迅速上升到表面释放出来,这个过程叫做沸腾。
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每种液体都有一个特定的沸点。
3. 气态气态是指分子之间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分子可以高速地在任意方向上运动,并不断地发生碰撞,因此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气体可以充满整个容器,并且可以被压缩或膨胀。
气体中有些分子能够被冷却或压缩而重新变成液体,这个过程叫做液化。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物质的三态指的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物态。
本文将对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进行简单的归纳和介绍。
一、固态固态是物质最常见的一种物态,其特点是分子排列相对紧密、间距较小且相互之间保持着一定的排列规律。
固态物质不易变形,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即固定的容积和形状。
同时,在固态下,分子的运动较为有限,只是微小振动。
固态物质的两个重要概念是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而成的,具有明显的平面面对称性和长距离周期性。
非晶体则没有明显的长程周期性,分子之间的排列较为无序。
二、液态液态是另一种常见的物质物态,其特点是分子之间相互间距比较大,能够流动。
液态物质的形状受容器限制,但体积能够变化。
在液态状态下,分子的运动比固态更为剧烈,有较大幅度的运动和相互之间的碰撞。
液态物质可以通过升温或者降温来改变其状态,比如水在常温下是液态,但当温度升高到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变为气态;相反,当水温降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则会结冰变为固态。
三、气态气态是物质的另一种常见状态,其特点是分子之间的间距比较大,分子的运动速度非常快。
气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会充满整个容器,并且可以自由扩散和均匀混合。
气态物质的状态转化主要基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
当温度升高或者压力降低时,物质会从液态转变为气态,这个过程称为蒸发或汽化。
相反,如果温度降低或者压力升高,气态物质会冷却并且凝结成液态或固态。
四、物质的三态转化物质的三态之间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来实现相互转化。
例如,固体可以通过加热使其升温转化为液体,这个过程称为熔化;液体通过降温可以转化为固体,这个过程称为凝固。
相应地,气体可以通过降温和增加压力来转化为液体,这个过程称为冷凝;液体通过加热可以转化为气体,这个过程称为汽化。
物质的三态转化与相变热密切相关,相变热是物质在状态转化过程中吸收或者释放的热量。
小学学霸作业本基础知识手册科学六年级

小学学霸作业本基础知识手册科学六年级目录1.物质的状态变化2.光的传播3.声音的传播4.电流的传导5.地球运动6.生物的分类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存在着三种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这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改变。
•固体:固体的分子排列整齐,挤在一起,不能移动,保持一定形状。
•液体:液体的分子比固体的分子更松散,可以移动,但仍具有一定的排列规律。
•气体:气体的分子排列较为松散,可以自由移动,填充容器的所有空间。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光速,约为30万公里/秒。
光的传播路径会受到介质的影响,以及材料的折射、反射等现象。
光的颜色和频率有关,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红光的波长较长,紫光的波长较短。
光的颜色由波长的频率决定。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的性质相关,在不同媒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声音的传播遵循传声原理,声音从声源传播到耳朵,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等现象。
电流的传导电流是电子在导体中的移动形成的电荷流。
导体中自由电子的流动导致电流的产生。
电流的大小与电荷量和时间相关,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电流的传导需要闭合电路,电流可以在电路中形成环路传导,完成电能的转换。
地球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个运动,自转是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公转是地球绕太阳做椭圆轨道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导致日夜交替,公转引起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公转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
地球的倾斜轴使得地球各地日照时间和季节不同。
生物的分类生物按照特征和生物形态可以被分类,生物类群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等级别进行分类。
生物的分类原则主要包括形态学、生态学、生理学等多方面的特征。
生物分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演化规律。
通过本手册的学习,可以加深对物质状态变化、光的传播、声音的传播、电流的传导、地球运动以及生物的分类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我们知道原子气体在低温时容易形成液体,利用 我们知道原子气体在低温时容易形成液体, 碱性原子铷87Rb 和钠23Na 23Na可以避免液体的形 碱性原子铷87Rb 和钠23Na可以避免液体的形 成。两种原子都具有整数的自旋量子数和弱的排 斥力,实验中原子的速度只有几个毫米/ 斥力,实验中原子的速度只有几个毫米/秒,这对 应的温度为100 nK( =10的 次方K 应的温度为100 nK(1 nK =10的-9次方K)。 这极低的温度是用激光冷却的办法(1997年的 这极低的温度是用激光冷却的办法(1997年的 诺贝尔物理学奖成果)来达到的。 诺贝尔物理学奖成果)来达到的。其基本原理是 通过原子与光子的动量交换来达到冷却原子的目 冷却后的原子由磁场与激光组成的磁的,冷却后的原子由磁场与激光组成的磁-光囚禁 阱囚禁, 阱囚禁,然后在囚禁阱中继续用蒸发冷却的办法 达到所需要的温度,即把热的原子蒸发掉。 达到所需要的温度,即把热的原子蒸发掉。在囚 禁阱的边缘部分,磁场很强, 禁阱的边缘部分,磁场很强,控制原子磁极的射 频场的频率很高, 频场的频率很高,通过逐渐的降低频率可以把温 度高的原子排出阱外,从而达到冷却的目的。 度高的原子排出阱外,从而达到冷却的目的。道 理就象茶在茶杯中变凉一样。 理就象茶在茶杯中变凉一样。
• 这些原子组成的集体步调非常一致,因此内部没有任何阻 这些原子组成的集体步调非常一致, 力。激光就是光子的玻爱凝 聚,在一束细小的激光里拥 挤着非常多的颜色和方向一致的光子流。 挤着非常多的颜色和方向一致的光子流。超导和超流也都 是玻 爱凝聚的结果。 爱凝聚的结果。 • 玻爱凝聚态的凝聚效应可以形成一束沿一定方向传播的宏 观电子对波,这种波带电, 传播中形成一束宏观电流而 观电子对波,这种波带电, 无需电压。 无需电压。 • 原子凝聚体中的原子几乎不动,可以用来设计精确度更高 原子凝聚体中的原子几乎不动, 的原子钟, 行和精确定位等。 的原子钟,以应用于太空航 行和精确定位等。 • 玻爱凝聚态的原子物质表现出了光子一样的特性正是利用 这种特性, 两个研究小组用玻色这种特性,前年哈佛大学的 两个研究小组用玻色-爱因斯 坦凝聚体使光的速度降为零,将光储存了起来。 坦凝聚体使光的速度降为零,将光储存了起来。 • 玻爱凝聚态的研究也可以延伸到其他领域,例如,利用磁 玻爱凝聚态的研究也可以延伸到其他领域,例如, 场调控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可以在物质第五态中产生 类似于超新星爆发的现象,甚至还可以用玻色类似于超新星爆发的现象,甚至还可以用玻色-爱因斯坦 来模拟黑洞。 凝聚体 来模拟黑洞。
神奇第六态 :费米子凝聚态
• 量子力学认为,粒子按其在高密度或低温度时集 量子力学认为, 体行为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费米子, 体行为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费米子,得名于 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另一类是玻色子, 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另一类是玻色子,得名于 印度物理学家玻色。这两类粒子特性的区别, 印度物理学家玻色。这两类粒子特性的区别,在 极低温时表现得最为明显: 极低温时表现得最为明显:玻色子全部聚集在同 一量子态上,费米子则与之相反,更像是“个人 一量子态上,费米子则与之相反,更像是“ 主义者” 各自占据着不同的量子态。 主义者”,各自占据着不同的量子态。“玻色一 爱因斯坦凝聚态”物质由玻色子构成, 爱因斯坦凝聚态”物质由玻色子构成,其行为像 一个大超级原子, 费米子凝聚态” 一个大超级原子,而“费米子凝聚态”物质采用 的是费米子。当物质冷却时, 的是费米子。当物质冷却时,费米子逐渐占据最 低能态,但它们处在不同的能态上,就像人群涌 低能态,但它们处在不同的能态上, 向一段狭窄的楼梯,这种状态称作“ 向一段狭窄的楼梯,这种状态称作“费米子凝聚 态”。
• 等离子体可分为两种:高温和低温等离子 等离子体可分为两种: 体。现在低温等离子体广泛运用于多种 生 产领域。例如:等离子电视, 产领域。例如:等离子电视,婴儿尿布表 面防水涂层,增加啤酒瓶阻隔性。 面防水涂层,增加啤酒瓶阻隔性。更重要 的是在电脑芯片中的蚀刻运用, 的是在电脑芯片中的蚀刻运用,让网络时 代成为现实。 还可以被用于氧化、 代成为现实。 还可以被用于氧化、变性等 表面处理或者在有机物和无机物上进行沉 淀涂层处理。 淀涂层处理。 高温等离子体研究应用对核 聚变的控制和和平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聚变的控制和和平应用具有重大意义。空 间等离子体研究也是高温等离子体研究的 一个重要部分。宇宙中99% 99%以上的物质均 一个重要部分。宇宙中99%以上的物质均 是等离子体, 是等离子体,而我们的太阳也就是一团巨 大的等离子体, 大的等离子体,因此空间等离子体研究在 宇航时代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宇航时代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物质六态
• 常见而又稀少的液固气三态 • 陌生而又广泛存在的等离子态 • 物质第五态:超级大原子 物质第五态: • 神奇第六态 :费米子凝聚态
常见而又稀少的液固气三态
• 石头、铁块等物体既坚硬又不易挥发,这就是作为固体物 石头、铁块等物体既坚硬又不易挥发, 质的基本特性之一。 质的基本特性之一。我们人类居住在一个绝大部分由这些 固态物质组成的天地里。当然,我们一样离不开水和空气, 固态物质组成的天地里。当然,我们一样离不开水和空气, 它们分别属于液态和气态物质中的一类,相比较而言, 它们分别属于液态和气态物质中的一类,相比较而言,这 些柔软而易挥发的物质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占据的比例更 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其实也更大:在科幻故事中, 大,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其实也更大:在科幻故事中,人类 依然可以生活在未来水世界上, 依然可以生活在未来水世界上,却无法生活在全部由岩石 构成的世界之中。 构成的世界之中。 物质的三态之间的转换很早就被人类认识到了, 物质的三态之间的转换很早就被人类认识到了,它们是不 同温度下的状态, 同温度下的状态,由所谓的冰点和沸点决定各自产生转换 的温度。 的温度。 • 地球上司空见惯的物质三态 地球上司空见惯的物质三态——固态 、液态、气态,在 固态 液态、气态, 宇宙中却极为罕见,物质第四态——等离子态,才是宇宙 等离子态, 宇宙中却极为罕见,物质第四态 等离子态 中极多的状态。 中极多的状态。
费米冷凝体与超导体的区别
• 费米冷凝体难以得到的矛盾的解决首先来自超导 现象的启发,但是,它跟超导体是有区别的。 现象的启发,但是,它跟超导体是有区别的。首 费米冷凝体所使用的原子比电子重得多, 先,费米冷凝体所使用的原子比电子重得多,其 次是原子对之间吸引力比超导体中库伯电子对的 吸引力强得多,在同等密度下, 吸引力强得多,在同等密度下,如果使超导体电 子对的吸引力达到费米体中原子对的程度, 子对的吸引力达到费米体中原子对的程度,制造 出常温下的超导体立即可以实现。 出常温下的超导体立即可以实现。超冷气体中形 成费米体为研究超导的机理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物 质工具。当然, 质工具。当然,现在的技术并不能使所有费米子 都可以发生费米冷凝, 都可以发生费米冷凝,而且所获得的冷凝体还相 当脆弱——比玻璃还要脆! 比玻璃还要脆! 当脆弱 比玻璃还要脆
陌生而又广泛存在的等离子态
• 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发现世界的组成除了液固 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发现世界的组成除了液固 2000 气三态以外还包括火,但他也不清楚火究竟是一种什么物 气三态以外还包括火, 其实这就是物质的第四种状态——等离子体的一种表 质?其实这就是物质的第四种状态 等离子体的一种表 现形式。 现形式。 • 等离子体又叫做电浆, 等离子体又叫做电浆,是由部分电子被剥夺后的原子及原 子被电离负电子组成的离子化气体状物质,它 广泛存在于宇宙中。等离子体是一种很好的导电体,利用 广泛存在于宇宙中。等离子体是一种很好的导电体, 经过巧妙设计的磁场可以捕捉、移动和加速等离子体。 经过巧妙设计的磁场可以捕捉、移动和加速等离子体。等 离子物理的发展为材料、能源、信息、环境空间, 离子物理的发展为材料、能源、信息、环境空间,空间物 地球物理等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提新的技术和工艺。 理,地球物理等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提新的技术和工艺。 • 常见等离子体:火焰、闪电、焊接电弧、绚烂壮丽极光等 常见等离子体:火焰、闪电、焊接电弧、 都是等离子体作用的结果。对于整个宇宙来讲, 都是等离子体作用的结果。对于整个宇宙来讲,几乎 99. 以上的物质都是以等离子体态存在的, 99.9%以上的物质都是以等离子体态存在的,如恒星和 行星际空间等都是由等离子体组成的。 行星际空间等都是由等离子体组成的。
第六态催生下一代超导体
• 这项成果在超导技术上的应用前景非常 广阔,有助于下一代超导体的诞生, 广阔,有助于下一代超导体的诞生,而 新一代超导体技术可在电力工程、 新一代超导体技术可在电力工程、电能 输送、电动机与发电机的制造、 输送、电动机与发电机的制造、磁流体 发电、超导磁悬浮列车、超导计算机、 发电、超导磁悬浮列车、超导计算机、 超导电子器件、地球物理勘探、地质学、 超导电子器件、地球物理勘探、地质学、 生物磁学、 生物磁学、高能加速器与高能物理研究 等众多领域和学科中大显身手。 等众多领域和学科中大显身手。
超级大原子——物质第五态 物质第五态 超级大原子
• 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 (BEC) 玻 Bose色-爱因斯坦凝聚(BEC)是科学巨匠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凝聚(BEC)是科学巨匠爱因斯坦 (BEC) 80年前预言的一种新物态 这里的“凝聚” 年前预言的一种新物态。 在80年前预言的一种新物态。这里的“凝聚” 与日常生活中的凝聚不同, 与日常生活中的凝聚不同,它表示原来不同状 态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状态( 态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状态(一般是基 即处于不同状态的原子“凝聚” 态)。即处于不同状态的原子“凝聚”到了同 一种状态。形象地说,这就像让无数原子“ 一种状态。形象地说,这就像让无数原子“齐 声歌唱” 其行为就好像一个玻色子的放大, 声歌唱”,其行为就好像一个玻色子的放大, 可以想象着给我们理解微观世界带来了什么。 可以想象着给我们理解微观世界带来了什么。 这一物质形态具有的奇特性质,在芯片技术、 这一物质形态具有的奇特性质,在芯片技术、 精密测量和纳米技术等领域都有美好的应用前 现在全世界已经有数十个室验室实现了8 景。现在全世界已经有数十个室验室实现了8 种元素的BEC 主要是碱金属, BEC。 种元素的BEC。主要是碱金属,还有氦原子和 钙等。 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