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导游词(完整版)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导游词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位于邯郸市区中心区域陵园路60号,是为纪念八路军总部前方司令部、政治部、晋冀鲁豫军区及一二九师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
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同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定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被河北省国防办列为国防教育基地。
我们可以这样说: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筹备、修建和落成的过程,本身就描绘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一二九师奉党中央派遣,开辟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1937年9月30日,在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率领下,由陕西出师抗日。
10月初,先头部队进抵太原,19日袭击阳明堡日寇飞机场,焚毁敌机24架。
接着一二九师主力挺进太行山区,创建了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1938年春,邓小平任一二九师政委。
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下转战华北敌后,开辟了石德、石太路以南,陇海路以北,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横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四省共190多个县,我国最大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它以京汉铁路为界,西部是连绵起伏的太行山,东部除泰山之外是富饶辽阔的千里平原,包括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战略区。
具有表里河山之称,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幅员最大、人口最多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1941 年7月18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在太行山成立,统一了全边区的政权工作,推动了抗日斗争形势的迅速发展。
为了指挥华北抗战,朱德、彭德怀、杨尚昆、左权率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进驻太行山区,使这一地区成为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心脏和神经中枢。
抗战胜利后,刘伯承、邓小平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该区成为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主要战场和全国大反攻的重要战略基地。
1948年5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与晋察冀边区政府合并成立华北人民政府,晋冀鲁豫边区完成了历史赋予它的光荣使命。
烈士陵园导游词(精选15篇)

烈士陵园导游词(精选15篇)烈士陵园篇1陵园于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并开放参观游览。
1997年10月,由邓小平题字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剪彩。
陵园整体建筑包括陵园门庭、纪念堂、碑林、雕像园、纪念碑五大部分。
北岩峰,山体犹如一座罗汉大佛像,坐北朝南,端坐神坛。
陵园按“佛”型山体因山就势兴建,占地面积400亩。
踏入陵园大门,是块横式牌坊园标“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九个烫金大字为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宋任穷同志所题写。
进门后,经过花坛园庭,顺山而上的宽阔平台台阶分为两组。
第一组49级,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
第二组60级,寓意陵园是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
陵园后山东侧筑有小型公路,以备年老体弱者和残疾人登山观瞻之用。
陵园的绿化配制主要是采用柏树、桂花、杜鹃、翠竹为主配以山体自生的松、杉、山樱花等。
主大门前栽种的大树是日本冷杉,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
台阶两侧林廊和雕塑园配制的是香柏、黄杨。
全园四季绿树常青,素花点缀,显得庄重而肃穆。
[2]烈士陵园导游词篇2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位于广州市中山二路92号,占地18万平方米,是解放后为纪念1920xx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牺牲的烈士于1954年修建的纪念性公园。
1920xx年12月11日,由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领导的广州起义,经过了3天英勇战斗后失败了。
敌人在广州屠杀了起义军民5700余人,部分烈士遗骸丛葬于红花岗。
广州起义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单独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开端,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1962年7月被广东省人大会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6年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列为全国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全国红色之旅百个经典旅游景区之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被市委、市政府、市精神文明办评为广州市"十佳旅游景点"之一。
红色导游词3篇

红色导游词3篇各位游客,东河区作为包头的老城区,这饱经沧桑的土地,在近现代的历史进程中,英雄辈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去东河区的两个红色旅游景区(点)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吧。
革命烈士陵园1975年8月,包头市人民政府决定在转龙藏建革命烈士陵园,于1981年7月1日正式开园瞻仰。
陵园正殿里安放着34位烈士的骨灰盒:有为解放包头而阵亡的将士;有为保卫胜利果实、巩固红色政权而献身的革命前辈;有为扑灭烈火、保护国家财产殉职的消防战士;有为守卫祖国领空、苦练杀敌本领而殉难的飞行员;也有为维护社会治安、捍卫人民生命财产不受侵犯而英勇牺牲的人民警察。
正殿内还安放着20位老红军和118位老干部的忠骨。
1989年,包头市人民政府投资92万元,在九原区和东河区接合部的一座高坡上,修建了一座占地72亩的革命烈士陵园。
陵园内松柏翠绿,庄严肃穆,还有一座高22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
白色的大理石上雕刻着各族人民为夺取革命胜利而前赴后继的浮雕像,人物神态栩栩如生。
王若飞纪念馆内蒙古自治区红色旅游重要景点。
位于包头市东河区通顺街3号(原泰安客栈)。
1931年,时任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书记(西北工委特派员)的王若飞同志在内蒙古从事革命活动时的秘密场所,也是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的地方。
1962年,为纪念王若飞同志在内蒙古地区从事革命活动的光辉业绩,包头市政府在原泰安客栈旧址上所建立。
纪念馆内设有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乌兰夫为“四·八”烈士题词的石刻碑廊和王若飞同志半身雕像,以及王若飞同志生前的题词碑刻。
常年展出革命文物30余件,包括王若飞同志穿过的西服(国家一级革命文物)和使用过的笔砚、衣物等生活用品及往来书信,还有王若飞同志由第三国际回到内蒙古开展工作时使用过的手提箱、乌兰夫夫人云婷亲手为王若飞缝制的棉背心等珍贵文物,以及珍贵图片260余张、纪念性报刊书籍100余册(份)。
左权导游词

太行浩气传千古左权忠烈留天地走进燕赵河北,您就会发现这是一片红色的历史浩海,是一首唱响红色旋律的恢弘乐章。
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烙着红色的印记。
今天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来瞻仰这座共和国建园最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题词最多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重温峥嵘岁月的红色箴言,缅怀革命先辈的不朽史绩。
有一种力量,超越生死;有一种力量,跨越时空;有一种力量,铸造信念。
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将领: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则是对这种力量的最好诠释。
这里有幸安葬着将军的忠骨。
现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左权将军纪念馆。
风雨里精忠报国英姿勃发,烽火中披肝沥胆碧血黄沙。
领略了他百团大战的丰功伟绩,拜读了他闪耀着夺目光辉的军事著作,感受了他为了革命事业17年未曾回家的高贵品质,当我们看到陪伴在左权身边直到殉国的左轮手枪时,仿佛又回到了那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的战场。
1942年5月,日军出动数万人,以“纵横合击”战术对我八路军首脑机关麻田实行铁壁合围。
总部陷于包围之中,形势万分危机。
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和副总参谋长左权,率总部机关突围十字岭时,与敌军大部队相遇,面对这一危险处境,彭德怀让左权率总部转移。
而左权却说:“你是总指挥,是咱八路军的主心骨,我是参谋长,保护总部首长和机关同志安全是我的职责”。
他命令警卫连长唐万成强行扶彭总上马,掩护突围。
时间定格在1942年5月25日下午5时,在血色夕阳中,当左权率领最后一批掩护部队突围时,敌机对我部进行了疯狂轰炸,面对缺少实战经验的机关人员,左权不顾个人安危,站在高坡疾呼:“快趴下,我过去没事了,你们再走!”突然,一发炮弹落在左权身边,他不顾安危,依然高呼。
接着第二发罪恶炮弹又接踵而至,将军的头部、胸部多处被弹片集中。
当战士们不顾一切冒着炮火赶来时,他已停止了呼吸。
就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叱咤风云的抗日名将,年仅37岁,血染太行。
左权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指挥员。
太行为之低咽,全党为之悲痛。
2018-2019-烈士陵园导游词4篇word版本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简单修改即可使用,推荐下载! ==烈士陵园导游词4篇本文目录1.烈士陵园导游词2.河北隆化董存瑞烈士陵园导游词3.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导游词4.杨子荣烈士陵园导游词游客朋友们:今天我将带领大家游览一处不同的4a景区,这是在中国人民心中的英雄山,它的名叫抗日山。
抗日山原名马鞍山,位于赣榆县西部苏、鲁两省交界处,被称为“中国抗日第一山”。
抗战期间,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以及滨海军区军民曾四次一边战斗一遍修建,这是埋葬抗日烈士忠骨的陵园,是烈士的鲜血铸就的永垂不朽的丰碑,抗日山由此而得名。
它是我国建园最早、规模最大也是唯一以“抗日”命名的烈士陵园。
让我们心中带着一份敬仰,进入陵园大门,沿着规整的台阶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巨大圆形的小沙东海战烈士冢。
公墓里面安葬着小沙东海战中牺牲的彭雄、田守尧等16位烈士的遗体。
两边分别是陈毅与陈士榘的题词——“浩气长存”、“英灵千秋”,长碑背面刻有《纪念小沙东海战烈士文》,阅读此文,似乎71年前的那场惨烈战斗又一次浮现在我们眼前。
1943年3月17日,我新四军团以上干部、战士共51人赴延安学习,途经赣榆县小沙东黄海海面时,遭遇日军巡逻艇,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木船对铁艇的海战。
日军汽艇用机枪疯狂的向木船扫射。
新四军的将士们用手榴弹和驳壳枪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从凌晨一直坚持到黄昏。
鬼子的铁艇一步步逼近,可我们的木船哪能敌得过日本鬼子的狂轰滥炸,子弹如雨点般落在战士们的身上,海面上泛起了殷红的血水……战斗中,新四军三师参谋长彭雄不幸胸部中弹受了重伤,倒在前舱。
他的妻子吴为真冒着敌人的机枪扫射,从后舱艰难的爬过来,当她找到身负重伤的彭雄时,只见他口吐鲜血,意识模糊,他想到吴为真已怀孕两个多月,迷离中深情地说:“你要爱护身体,教育好孩子……”彭雄,流尽了最后一滴血,那年才29岁!其实,结婚才四个月。
烈士陵园解说词

**烈士陵园解说词尊敬的各位领导:欢迎您来到即将竣工的**烈士陵园,现在的**烈士陵园占地面积17650平方米,早于2011年12月10日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完成了规划工作;2012年4月13日完成了整体设计工作;2012年7月9日完成了基础建设、装饰和绿化的招标工作,并于2012年8月3日开工建设。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陵园的停车场部分,停车场将采用混凝土硬覆盖,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可停放45辆中小型客车,足以保障**烈士陵园投入使用后的接待任务。
通过停车场来到了**烈士陵园的正门,大门高9.6米,宽2.84米,东西长24.2米,由砖混砌筑而成,外观采用干挂大理石,门楣正中间篆刻的“**烈士陵园”是由吉林省委副书记巴音朝鲁同志题词。
正门两侧设立警卫室,由专人负责。
我们将**陵园大致的分为五个部分:进入陵园内,首先看到的是由大理石砌筑而成的六个版面,是用于篆刻各位领导为**烈士的题词,作为陵园内的第一部分“名人题词区”。
陵园第二部分是利用花岗岩雕刻而成的**烈士全身雕像,雕像高2.7米,烈士雕像左手握拳弯曲提于左胸前,右手扶于腰间,神情凝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陵园第三部分,也是主体部分由烈士纪念碑和展室组成,烈士纪念碑,由砖混砌筑而成,外挂大理石,碑高19.13米,五菱形外观是保留了原纪念碑的特点,烈士纪念碑正面篆刻“**将军永垂不朽”是由原国家政协副主席赵南起同志题词。
纪念碑基座面积470平方米,四面各设立27级台阶,基座内部作为**烈士陵园展室,面积为295平方米,现在我们已着手设计展室内布展格局。
陵园第四部分是**烈士墓,墓高6.14米,墓穴内面积27平方米,并绘制祥云图案,**烈士是满族人,烈士墓外观采用八角形,八角形代表着满族的八旗。
安葬烈士遗骨选用的是大理石材质的石棺,石棺盖上雕刻党徽。
待2013年6月14日**烈士诞辰百年之际,完成身首合葬后,将密封石棺与烈士墓。
(石棺)陵园第五部分是由甬路和绿化组成,甬路面积共4600平方米,采用玄武岩与花岗岩交错铺设而成。
烈士陵园导游词(精选13篇)

烈士陵园导游词(精选13篇)烈士陵园篇1今天,我回到了我的家乡—广州,我带着一份激动的心情用心灵去贴近先烈们伟大的灵魂,感受心灵的洗涤与革命的精神。
走进陵园我们先后参观了白求恩大夫陵墓和、柯棣华大夫陵墓烈士纪念碑、铭碑堂、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堂、革命文物厅、“白求恩纪念馆”和“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董振堂、赵博生纪念碑亭、烈士纪念亭等。
看到先烈当时奋战的壁画和简介,仿佛还还能看到他们英勇奋战的身影,看到你们坚信革命成功的眼神,听到你们嘹亮的与号角。
心中不禁热情澎湃。
其中给我影响最深的是白求恩,他在河北唐县黄石口村逝世。
这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为了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同样中国的人民也为了他建造出来了一座规模比较大的纪念馆,进到纪念馆里面后迎面是一个走光的世界地图!左手边就是白求恩纪念堂了,走到纪念馆里面后看到很多他的很多资料,还有他生前的一些事迹,还有他生前使用过的工具,让我看到了他生前是在什么样的艰苦的情况下对中国人进行医治,太伟大了,他受到中国人民无比的崇敬。
还看到了很多伟人的纪念像,比如先烈马本斋,他和他母亲做出的事迹真让我们佩服!它所带领的军队被称为“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
马本斋自幼聪颖,读过私塾,粗通文墨,少年时代随父亲到东北,投身奉军(东北军)。
1924年在东北讲武堂毕业后,从士兵升到团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军阀的统治,毅然弃官还乡务农。
他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战士。
在这个烈士陵园里面,烈士多的数不胜数,每个烈士的事迹都是那么的伟大,那么的光荣,从这里我知道了,烈士陵园的作用就是让我们知道烈士的伟大,烈士的光荣,让我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的珍惜,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将来作贡献,让国家在世界上立于强国之林,不再受别人的欺负。
当一次次的纸醉金迷之后,有何曾感恩过给我们铸造如此优越环境的人?吃水不忘挖井人,让我们永远铭记给我们优越生活的人,让我们永远感恩那一个个为了这片土地,洒下热血的先烈们!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给中华民族精神渲染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在这种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自强、自信、自尊、自律,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审计事业美好的明天,储备学识,储备能量,抓住机遇,笑迎挑战,用我们这一代人特有的风采去为祖国描绘更加光彩夺目的蓝图。
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解说词(修改稿)

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参观流程及解说词一、入园(枣乡红韵牌坊下车):<庄重严肃地>欢迎各位领导、各位学员来到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请各位学员列*路纵队(地面标注数字、根据参观人员数量列2-6路纵队)。
我是讲解员***,现在进入教学时间,请把手机调至震动或静音状态。
<深情地>冀鲁边区是全国著名的抗日根据地,是抗战初期山东省委领导的6个战略区之一。
70多年前,日本帝国主义悍然侵我中华,铁蹄所至,山河玉碎,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在这里,英雄的冀鲁边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反抗,抵御外侮,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冀鲁边区形成了‚英勇无畏、敢为人先;团结一心、大爱为国‛等冀鲁边精神。
<平和地>冀鲁边精神和遍布冀鲁边大地的枣树的品格十分相似。
这一棵棵朴实无华默默生长的枣树,‚根不争地、冠不争天、叶不争春、花不争艳‛,但生命力极其顽强。
在平原游击战中,茂密的枣林还是掩护我军民的天然屏障。
为铭记在这里战斗过、流过血的革命前辈,铭记在这里长眠的革命先烈,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区的发展,我们把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选在乐陵市万亩枣林进行建设,这里枣林环抱,绿水围绕,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以表达对先烈的崇高敬意。
整个纪念园分三期进行建设,总规划面积2200亩,计划总投资10亿元,建设期限为4年,到2017年底全部完工,形成一个大型红色文化综合体。
目前,我们完成了占地186亩的一期工程,主要有5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渤海广场(入口牌坊、主题雕塑);第二部分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第三部分烈士碑林;第四部分纪念广场(英雄纪念碑、烈士墙);第五部分常大娘展馆(体验式地道)。
纪念园是‚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
请学员随我参观。
二、广场主题雕塑前<平和地>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纪念园主题雕塑。
雕塑由昂首并肩的工人、农民、军人三个人物形象组成,雕塑的寓意是:我们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引领着中国前进的方向;我们的国家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革命的胜利离不开武装斗争,冀鲁边的军队来自人民,依靠人民,并为人民利益而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导游词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导游词邯郸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内涵很深的文明古城。
它地处河北省最南端,西临太行山,南靠清漳河,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其城市为何取名邯郸,在《汉书》中还有过专门的记载:邯:山名,郸:尽也。
邯山至此而尽,故名邯郸。
悠久的历史,蕴育了丰厚的文化,使邯郸成为我国著名的成语典故之乡。
邯郸学步、胡服骑射、负荆请罪以及将相和、黄粱美梦等这些妇孺皆知的成语都出自于邯郸。
邯郸市内的著名旅游景点除了邯郸市博物馆、武灵丛台、学步桥、回车巷、黄粱梦吕仙祠等外,还有我国建园最早、领导人题词最多的烈士陵园--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今天我就带大家参观这座具有民族建筑风格和园林艺术的我国著名的烈士陵园。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位于邯郸市区中心区域陵园路60号,是为纪念八路军总部前方司令部、政治部、晋冀鲁豫军区及一二九师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
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同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定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X年被河北省国防办列为国防教育基地。
我们可以这样说: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筹备、修建和落成的过程,本身就描绘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一二九师奉党中央派遣,开辟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1937年9月30日,在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率领下,由陕西出师抗日。
10月初,先头部队进抵太原,19日袭击阳明堡日寇飞机场,焚毁敌机24架。
接着一二九师主力挺进太行山区,创建了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1938年春,邓小平任一二九师政委。
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下转战华北敌后,开辟了石德、石太路以南,陇海路以北,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横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四省共190多个县,我国最大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它以京汉铁路为界,西部是连绵起伏的太行山,东部除泰山之外是富饶辽阔的千里平原,包括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战略区。
具有表里河山之称,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幅员最大、人口最多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1941 年7月18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在太行山成立,统一了全边区的政权工作,推动了抗日斗争形势的迅速发展。
为了指挥华北抗战,朱德、彭德怀、杨尚昆、左权率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进驻太行山区,使这一地区成为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心脏和神经中枢。
抗战胜利后,刘伯承、邓小平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该区成为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主要战场和全国大反攻的重要战略基地。
1948年5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与晋察冀边区政府合并成立华北人民政府,晋冀鲁豫边区完成了历史赋予它的光荣使命。
在晋冀鲁豫边区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数十万优秀的中华儿女,曾经历了4万次浴血奋战,粉碎了日军的野蛮扫荡和蚕食,击退了国民党军队大规模的挑衅和进攻,消灭了数百万敌人,在这里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为了纪念这些革命烈士,1945年7月,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号召继承烈士的遗志,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
中共七大代表及延安人民代表举行了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并酝酿抗战胜利后建立烈士陵园。
毛泽东、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为建立陵园题了词。
委托参加大会的晋冀鲁豫边区代表转交边区有关部门。
于是,建立烈士陵园便成了全区党政军民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1946年3月19日,晋冀鲁豫边区第一届第二次会议在边区首府邯郸隆重开幕。
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在大会上提出了建立烈士陵园的建议,被大会采纳。
3月27日,大会执行主席聂荣臻宣布建立烈士陵园的提案时,受到全体参议员的同和欢迎,讨论通过了修建烈士陵园的五项办法:在邯郸建立陵园,作为总的、代表性的陵园。
主要纪念八路军前方总部,一二九师暨晋冀鲁豫军区之牺牲士。
并通过了有关决议。
决议通过的当天下午,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副主席戎子和、参议会副议长邢肇棠、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副政委薄一波、张际春、参谋长李达等偕同全体参议员到邯郸城南郊举行破土奠基仪式,刘伯承挖了第一锨土,并发表了讲话。
在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的领导下,组成了由刘伯承、杨秀峰、邢肇棠、张际春、薄一波组成的筹建委员会。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自1946年始建至1950年落成历时四年,在那战火不断,物质及其匮乏的时期,想要建造宏大的烈士纪念建筑物是十分艰难的,陵园始建不久,国民党军队对各解放边区发动了全面进攻,陵园建筑物在战火中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1947年初,为响应晋冀鲁豫中央局提出的一切为战争,一切为前线的口号,陵园主要工程停建。
1947年春,在革命胜利的凯歌声中,陵园恢复全面施工,2月5日,华北人民政府民政部来函:决定将左权遗骨移葬陵园,园名暂定人民解放军陆军一二九师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并请朱德题字。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南院于同年由晋冀鲁豫军区修建,后归烈士陵园统一管理。
1950年,烈士陵园主要建筑竣工,中央决定左权将军灵柩移葬与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落成典礼于50年10月21日同时隆重举行,《人民日报》刊登了邯郸烈士陵园落成典礼暨左权烈士等移灵委员会启事。
会上,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长谢觉哉代表中央人民政府讲了话,解放军总政秘书长魏传统、华北军区代表张南生、西南军区和第二野战军代表姚继鸣、河北省人民政府杨秀峰等发言,邯郸地市党政机关、学校、部队和烈士亲属五千余人参加了大会。
朱德、邓小平、刘伯承、罗荣桓及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交通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妇联等单位与个人送来挽联。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众多我党我军重要领导人的深切关怀和指示下,在边区人民的血汗浇灌下,在解放战争中的烽火中进行的。
朱德在建园伊始,就再三叮嘱,要建设好陵园,让烈士安息,生者缅怀。
1947年朱德来园,为陵园建设作了具体指示,看到建园的广大干部职工非常辛劳,于走后寄来二百万元(冀钞)作为奖励,陵园职工万分感动,后来用这笔钱修建了左权将军纪念馆前的朱德桥。
陈毅多次来陵园小住,写下了往来邯郸道,数度谒陵园。
光辉照环宇,成仁齐圣贤。
大众歌圣德,英勇足世传。
遗爱般般在,勿忘缔造难。
的感人诗句。
52年11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视察我国南方的归途中,在邯郸下车,专程来园参谒。
周恩来总理与邓颖超一行于1959年6月来陵园参谒时,周总理对人民英雄纪念墓及四八烈士阁都提出了改进意见,后陵园工作人员依照总理提议改建了人民英雄纪念墓,修缮了四八烈士阁。
纪念墓前两组八路和民兵的雕塑是用晋冀鲁豫军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遗留下来的一亿元旧币而修建的,其意义深远。
1953年,在刘伯承的帮助下,从南京中山陵起来各种松柏三百六十棵,美化了园貌。
1954年,西南军区政治部将烈士血衣中的积留款一亿元(旧币)汇来,后又赠我园缴获敌人的各式武器五十件。
另外,广州市长朱光于1958年赠花卉一车厢、楠木祭桌等。
社会各界的赠予和领导人大量的题词,极大的丰富了陵园的馆藏。
至今已有一级文物21件,二级文物14 件,三级文物38件。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始建于1946年3月,到1950年10月落成,历经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和新中国的成立,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分南北两院,总占地面积21.3万平方米。
采用我国传统的主轴线布局,园内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东西十字轴线上,并有绿篱相隔,布局严谨,层次分明。
更有无数苍松翠柏陪衬,显得气势宏伟,庄严肃穆。
主要纪念建筑物有:北院大门、烈士纪念塔、人民英雄纪念墓、陈列馆、四八烈士阁、左权将军墓及左权将军纪念馆、朱德桥、烈士纪念堂、南院烈士纪念碑等。
现在我们面前是陵园的北大门。
这是一座形似凯旋门式的建筑,门楣上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和浩气长存几个大字是1946年朱德总司令题写的。
进大门首先印入眼帘的是烈士纪念塔和人民英雄纪念墓。
烈士纪念塔是陵园最高建筑物,高24米,呈方形锥体,塔上镌刻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的题词。
塔尖处是包金制作的五角星。
塔座旁有两座方形石碑,刻有任弼时、彭德怀、陈毅、林伯渠、董必武、杨立三的题词。
塔后刻有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1946年3月30日通过的关于建立陵园的决议。
人民英雄纪念墓是为纪念所有牺牲于晋冀鲁豫边区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象征性纪念建筑。
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高11米,径13米,顶部弧形,四周开设有 26个小窗,墓内陈列有300余位团级以上烈士名录。
从四个方向与墓体相连的四座方形石碑上,刻有刘伯承、陈毅、徐向前等人的题词。
墓前方东西两侧是主题为八路军和民兵冲锋陷阵的两组群雕。
公墓西侧的这一座如飞机形状的古典建筑是陈列馆,是在原侵华日军东亚神社旧址上改建的。
馆名为刘伯承所题,馆内陈列着晋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民革命斗争史迹,共130余幅历史照片和实物。
是一座综合性的纪念馆。
走过陈列馆后,我们看到的就是四八烈士阁。
这是一座六角双层楼阁,阁顶用白色琉璃瓦覆盖,十二道飞檐用红柱支撑,阁内有螺旋形木梯盘旋而上。
这是1946年根据邓小平提议,为纪念1946年4 月8日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因飞机失事遇难的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等人而修建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雄浑广大的墓,是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墓。
墓前的纪念碑坊,刻有谢觉哉的题词人民共仰。
碑坊下有汉白玉碑,左权将军之墓为周恩来所题,碑旁有朱德的挽联和彭德怀撰写的墓志。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我党我军最高将领,是中央军委授予的33 位军事家之一。
左权具有极高的作战指挥能力,漳洲战役、直罗镇战役、山城堡战役、平型关战役、阳明堡战役、长乐村战役、关家垴战役、百团大战,无处不留有左权将军的身影。
特别是黄崖洞兵工厂保卫战的胜利,创造了抗战史上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朱彭左成为八路军总部的代称。
1942年5月,左权在太行山指挥总部机关反扫荡突围的战斗中英勇牺牲,朱德总司令在延安总部闻讯后悲痛异常,当即就为这位亲密的革命伙伴写下了吊左权将军一诗: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聂荣臻闻讯后,在万分悲哀中写了祭左权同志一文,情殷意切,感人至深。
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野战政治部联合作出关于追悼左权同志的决定,彭总亲自主持了追悼大会。
为了永远纪念这位为中华民族解放而英勇献身的无产阶级的军事家、革命家,晋冀鲁豫的边区政府作出决定,将左权将军的牺牲之地--山西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左权将军墓两侧有附墓六座,安葬着冀东抗日联军政治部主任杨裕民、《新华日报》(华北版)社长何云、冀南银行第一任行长高捷成、第二任行长赖勤、中共北方局政权工作部秘书张衡宇、华北朝鲜青年联合会负责人陈光华等烈士。
1982年7月,左权将军墓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