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师园园林介绍

合集下载

漫游姑苏城,悠赏古园林(四)网师园

漫游姑苏城,悠赏古园林(四)网师园

漫游姑苏城,悠赏古园林(四)网师园自首次游苏州,五十多年来,已有十多次踏足古城。

每回去苏,必去游览古典私家园林。

除了四大名园,还去了很多中小古典园林。

亭台楼阁山水花木,体现了天人合一,充满着诗情画意。

人们徜徉于“城市山林”间,沉浸在“人间天堂”中。

今夏,再往姑苏城,游遍大小古园林,慢慢游览,细细品赏,游于“智水仁山”间,乐在“悦目怡心”中。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苏州古典园林》。

网师园占地约0.7公顷,以小巧精雅著称。

经历代园主经营,网师园以其精致的造园手法,深厚的文化底蕴,典雅的园林风格,在苏州古典私家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

清代学者钱大昕评价此园“地只数亩,而有纡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

网师园是古代私家园林宅园相连布局的典型,园东部是住宅书房区,厅堂楼阁,严遵规制;中部是山水景区,为主园;西部是内园,即园中园。

此布局,使全园外观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

网师园大门朝南临巷,东西二侧筑墙,跨巷设辕门,南有照壁,围成广场。

东、西墙置拴马环,照壁前植两株盘槐。

对开黑漆大门,两边置抱鼓石,饰“狮子滚绣球”浮雕。

网师园门前广场。

跨巷辕门。

步入大门,即为门厅。

门厅东、西各设明窗六扇,给昏暗的门厅增加采光。

窗格典雅庄重,窗外小天井各栽一棵紫玉兰。

门厅直连轿厅,中间无隔断。

轿厅正中屏门上有幅“网师逸韵图”,上悬“清能早达”匾额,由现代著名书画家张辛稼书写。

轿厅中陈列了一乘“盔顶红木仿竹节”古轿,原为园主所有,经专家历时一年半修复如初。

轿重500多公斤,造型典雅,雕镂精细,乃历代轿舆之精品。

转过轿厅,前有粉墙高筑,中间两扇枋库门,以四方青砖拼砌于木门上,并以梅花形铜铆钉嵌饰,美观大方,牢固耐用。

跨入大门,回首门上,有砖雕门楼一座,精美绝伦,古雅清新。

门楼高约6米,顶部为一座飞角半亭,单檐卷棚歇山顶,造型别致轻巧,挺拔俊朗。

网师园园林介绍ppt课件

网师园园林介绍ppt课件
梯云之意,取自唐 张读《宣室志》中 载周生八月中秋以 绳为梯,云中取月 的故事。此屋前庭 院假山,均用云头 皴手法堆叠而成。 主峰在五峰书屋东 山头,倚楼叠成楼 房山,可攀登山道 而进入楼中。
35
蹈和馆
蹈和馆名出自 "履贞蹈和"一 语,取其"和 平安吉"之意。 室内雅致、幽 静,原为园主 宴客场所。
36
撷秀楼
"撷秀",即收取 秀色之意,为住 宅的后厅,也称 女厅。主要供园 主生活起居兼会 客之用。
37
大门
38
网师园正门前 设照墙,大门 两旁置抱鼓石, 抱鼓石上饰狮 子滚绣球浮雕, 额枋上装有阀 阅,大门格局 足以显示园主 门第高贵。
轿厅
轿厅是旧时宾客、 主人停放轿子的地 方。上匾"清能早 达",是封建王朝 标榜官吏品德、清 廉能干、早年发达 之意。
9
中部花园名曰“网师小筑”,全园以彩霞池 为中心,沿池堆叠黄石假山。南侧小山丛桂 轩深藏于黄石假山中,濯缨水阁出挑于水上, 樵风径随山势忽高忽低,月到风来亭临池而 筑,看松读画轩内陈设精雅,陈列着有亿年 历史的硅化木。轩前有一棵800多岁的古柏, 还有一棵200多年的白皮松。竹外一枝轩后的 天井植翠竹,透过洞门空窗可见百竿摇绿, 其后面为集虚斋。
39
万卷堂
大厅是园林建筑 的主题,过去为 园主办事与接待 宾客之处,装修 陈设华丽。万卷 堂,藏书万卷之 堂。
40
小山丛桂轩
此为秋日景点,取 "桂树丛生山之阿 "(《楚辞·小山招 隐》)之境界。轩 南为太湖石庭院山, 轩北有黄石主峰云 岗,一玲珑,一浑 拙,势成幽谷,匝 种桂花,秋日竞放, 香气蕴郁谷间,久 聚不散。

苏州园林——网师园

苏州园林——网师园

A
B
C
空间的对比
(1)从北部人园由竹外一枝 轩北部小院通过圆洞门可 窥见园内局部景物.即小 山丛桂轩。路线(A)见图 (虚线为路线)。
空间的对比
(2)穿过圆洞门进人竹外一 枝轩,瞬息之间园内景色 展现于眼底,开阔之感油 然而生.(见图)
空间的对比
(3)由园东, 待进入园内便顿觉开朗。 (见图)
对景
关于对景也可以看到园中水池北岸“看松读画轩”与南岸 “濯缨水阁”遥相呼应构成对景。当然,濯缨水阁、月到 风来亭、竹外一枝轩等均是点景建筑,同时也是驻足观望 的场所。
框景
当景物被嵌于框内或透过适当的空漏处来观赏时,常会显 得更为美好。框景就是使空间景色以简洁幽暗的景框作为 构图前景,使人的视线高度集中于画面的主景上,给人以 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植物
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呈狭长 形状。虽植有桂花。海棠, 鸡爪械树,白玉兰,腊梅等 品种的花木共约十二,三株, 但其中桂花占七株,所以还 是以赏桂为主,小山丛桂正 是以此而得名。
植物
网师园景色,从池的这一岸 透过茂密的树丛看对岸的亭 廊,从而使之变得更加含蓄 深远。
建筑
(1)临水小体量建筑如濯缨水阁、射鸭廊、竹外一枝轩 等均低临水面,或突出于水面石矶上,亲水尺度,并 衬托出水面宽阔。 ⑵ 稍大体量建筑的退后与水面相 隔,如小山丛桂轩北侧“云冈”假山阻挡轩中望向水 面的视线,既满足功能又引入假山这一造景要素,使 水面四周景色又添一个层次。此外二层建筑与一层建 筑相称,前景与背景关系拉远空间,使立面层次丰富 分明,整个景区精致而富于变化。 ⑶ 大体量建筑的 粉墙前衬以灵巧的亭或廊、孤植或丛植的花木,既限 定出静态的观景点又把对比的艺术手法运用至极,虚 实之间,粉墙黛瓦,园林意味足矣。

网师园简介

网师园简介

整体布局—— 平面图1
平面图2
整体布局分析——地理环境
❖ 网师园,是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它地处苏州旧城东南隅葑门 内阔家头巷,后门可达十全街,地方志记载为带城桥阔家头巷 11号。十全街南侧。与苏州饭店、南园饭店等饭店相距仅几十 米。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 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当之无愧地成 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园归退居苏州的清光绪朝将军达 桂(长白人),再加修葺,乃复旧观。民国元年,已有冯姓 居此。1917年(民国6年),军阀张作霖以30万两银子从达 桂手中购得此园,作为礼物赠予其师,前清奉天将军张锡銮 作庆寿大礼,易名“逸园”。张为钱塘人,晚清任奉天将军 时招抚张作霖,且能诗,但未至此园。时有萝月亭、荷花池、 殿春簃诸胜,尤以十二生肖叠石形象为别处罕见。
中国园林分析————网师园
级 园 林 一 班
13
历史沿袭
❖ 南宋绍兴年间,侍郎史正志因反对张浚北伐而被劾罢官,南 宋淳熙初年(公元1174-1189年)退居姑苏时筑园,因府中 列书42厨,藏书万卷,故名“万卷堂”,对门造花圃,名为 渔隐,植牡丹五百株。
❖ 明《姑苏志》、隆庆《长洲县志》引《施氏丛钞》云:“正 志,扬州人,造带城桥宅及花圃费一百五十万缗。仅一传, 圃先废。”宅售与常州丁姓,仅得一局分析—— 空间分析1
景观中心区
建筑和廊道围绕主水面 布置。
主园池区用黄石,其他 庭用湖石,不相混杂。 突出以水为中心,环池 亭阁也山水错落映衬, 疏朗雅适,廊庑回环, 移步换景,诗意天成。
整体布局分析——空间分析2
园林布局紧凑,虚实穿插,似断 又续,迁回曲折,使景观深远。 网师园中部的建筑以水池为 中心, 贴近水面的“灌缨水阁” 与 水崖高处筑有“月到风亭” 形成了西南折角之势。 “竹外一枝轩”与东侧的 “射鸭廊”及“射鸭水阁” 相接,在东北面形成了另一个 折角“L”。 两折角构成了对景呼应,半敞 开半封闭的布局。

网师园简介

网师园简介

整体布局—— 平面图1 平面图2
整体布局分析——地理环境
网师园,是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它地处苏
州旧城东南隅葑门内阔家头巷,后门可达十 全街,地方志记载为带城桥阔家头巷11号。 十全街南侧。与苏州饭店、南园饭店等饭店 相距仅几十米。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 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造园布局,深 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当之无愧 地成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主要景观分析——建筑小品
沿廊往东走,便得一轩, 名曰“竹外一枝轩”。 轩为卷棚硬山屋顶,东 西狭长三间,临水面设 吴王靠坐槛,远望似一 叶小舟。轩北为集虚斋 庭院,庭植青翠潇洒的 慈竹两丛,有花窗相映, 有洞门相通。东面通五 峰书屋,东墙上有两方 精美的园林和花鸟砖雕。 西墙上开设空窗窗外点 植垂丝海棠, 框景入画。轩外池岸畔植梅花,原有横卧偃伏的 黑松,成为轩外一景。在轩内隔池远望,池上理 山的云岗黄石假山,成为园中第一山景。
主要景观分析——建筑小品
沿射鸭廊往南连敞 亭“半山亭” ,其 临水面为卷棚歇山 屋顶,发戗有翘角, 从池南望去,宛似 船舫。与射鸭廊形 成高低变化的构图。
主要景观分析——建筑小品
小山丛桂轩原为园花 厅,作会客之用,在这里 既可赏云岗山势与花 木,又可在轩内小坐休 息。
主要景观分析——植物造景
植物配置与假山花台密切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由于园小,摈弃了高大的乔木,采用白皮松、枫等为 制高树种,以优种枫为该园景观的突出点景物,间伴 之以青桐等树木。 花木的配置,还照顾到四季花开,如“看松读画轩” 南为牡丹花坛,“殿春攀”南为芍药一片,“小山丛桂轩” 南为秋桂,庭前堂后有冬日腊梅、夏暑芭蕉、四季翠 竹、早春玉兰、中春桃李等。 在临池四周黄石驳岸的石隙间,植以花灌木,有黄馨( 惜春)、紫藤等藤本植物,使驳岸具有悬崖野趣。 同 时,在植物搭配上与建筑主题相一致。

网师园简析

网师园简析

网师园是苏州众名园之一,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代表作品。 以小见大是其明显的筑园特色。
网师园的特点
一、面积小 二、布局精致小巧 三、景观小
一、面积小
网师园的占地约半公顷,不及拙政园的 六分之一,世界遗产园林中面积最小、苏 州园林小中之最。
二、布局精致小巧
因其占地有限,故设计时布局紧凑。建筑、小品 与外景衔接紧密、过渡自然,交相辉映,方显整 体不赘余,不局促。
石桥虽小却联系两岸,营造空间变换的感觉,
5、云岗
和体 黄 造量 石 型不 假 得大 山 体, “ 但云 位岗 置”
在寸土寸金的今天,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展现无限 的内容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网师园以小见大的 主题贯穿全园,使得网师园以少胜多,在众多园林 中出类拔萃典型,这是我们应去挖掘的一个范例。 希望通过今天我们对网师园的不全面的赏析,让大 家对网师园也产生研究的兴趣,我们一起思考学习。
谢谢大家!
苏 州 网 师 园 赏 析
网师园位于苏州古城东南隅阔家头巷,是苏州宅园 中以少胜多的造园典范,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 遗产名录》。
部中 东 全 网 为部 部 园 园为 为 由 师 林主 建 三 风体 筑 部 园 景水 住 分 平 。景 宅 构 ,区成面 西,:图
1、待潮
人潮游 思水人 绪涌不 引入禁 向,会 波然问 澜而此 壮待处 阔潮小 的亭 的在 方涵 形碧 半泉 亭旁 。 , 是 倚
3、月到风来亭
命名源于韩愈的名句:“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 亭虽小,亭中镜子有大世界。
4、平石桥与引静桥

古典园林分析之网师园

古典园林分析之网师园

网师园
网师园平面图
1.大门 2.轿厅 3.万卷宗 4撷秀楼 5.小山丛桂轩 6.蹈和馆 7.濯缨水阁 9.看松读画轩 10.集虚斋 11.楼下读画楼, 楼下五峰书屋 12.桥竹外一枝轩 14.殿春簃 15.冷泉亭 16.涵碧泉 17.梯云室 18.网师园后门 19.苗圃
8.月到风来亭 13.射鸭廊
网师园
B A
C D
网师园采用的是典型的东宅西园的格局。 大致可分为四个区域。 东南代表尊贵的位置A区是礼仪区,大门—轿厅—万卷堂—拮秀楼。 西南B区是宴乐区,最初就是乾隆时宋元宗为奉母宴乐而建的。包括灌缨水阁,小山丛桂轩,蹈和馆,琴室和现字画商店等。 中部为围绕主水面的中心景观区。 西北部C区是四个书房:殿春籍,看松读画轩,集虚斋和五峰书屋。 东北D区是居住区,包括集虚斋,五峰书屋,万卷堂,拮秀楼的二层及梯云室和现公园办公楼等。 这些区域围绕着以水体为主的院子布置。因此,网师园最基本的布局还是很规整的合院式。
民国六年(1917年),军阀张作霖以30万两银子从达桂手中购得此园,作为礼物赠予其师, 前清奉天将军张锡銮作庆寿大礼,易名“逸园”。张为钱塘人,晚清任奉天将军时招抚张作 霖,且能诗,但未至此园。时有萝月亭、荷花池、殿春簃诸胜,尤以十二生肖叠石形象为别 处罕见。
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淞沪抗战,暨南大学附中部迁苏,部主任曹聚仁居此园。同 年,张善孖张大千兄弟因与锡銮子师黄友善,借寓于此,与叶恭绰同住一园近4年。善孖养幼 虎一只,常以虎姿入画。园景幽雅娴静,但闻翠竹摇动,流莺酬答。抗日战争爆发前,张氏 兄弟先后离去,园主家境中落,仍赁与他人。
清乾隆时(公元1765年前后)曾官光禄寺少卿的长洲宋宗元在万卷堂故址重治别业,作归 老计(一说为奉母养亲之所),初名“网师小筑”,后名“网师园”,内有十二景,沈德潜 作《网师园图记》。乾隆二十三年,彭启丰来园参加元宵张灯宴乐并赋诗。

网师园

网师园

此处为夏日景点。水阁是歇山卷 棚式,纤巧空灵,坐南朝北,高架水 上,凉爽宜人,可凭栏观荷赏鱼。取 名“濯缨水阁”,源于《孟子· 离娄》: “……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 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 足。’”(缨,指官帽帽带。)意为 达则濯缨,隐则濯足。
黄石叠砌的云岗,环山有石径, 后山有蹬道可供登高,山上有青枫、 玉兰 。
“撷秀”,即收取秀色 之意,为住宅的后厅,也称 女厅。主要供园主生活起居 兼会客之用。
梯云之意,取自唐张读 《宣室志》中载周生八月中 秋以绳为梯,云中取月的故 事。此屋前庭院假山,均用 云头皴手法堆叠而成。主峰 在五峰书屋东山头,倚楼叠 成楼房山,可攀登山道而进 入楼中。
该屋前后均有庭院,叠以峰峦。 门前庭院山有峰,为庐山五老峰之 写意。亦是主人藏书、读书之所在。
其中中部为主园,名曰“网师小筑”,以全园以水池彩霞池为中心,面积约半亩。 池岸西北、东南两隅,各有水湾一处,曲折深奥,有渊源不尽之感。沿池布置石矶、 假山、花木和亭榭,黄石假山“云岗”体量不大,但位置和造型得体。由于池岸低矮, 临池建筑接近水面,所置山石、花木也不高大,使水面显得开阔。这里池水清澈,游 鱼戏水,花木争妍。环池廊、轩、亭翼然,夹岸有叠石、曲桥,疏密有致,相得益彰。 池南主厅小山丛桂轩位于峰石木樨间,有廊左通住宅的轿厅,右达西侧的亭榭。 西南侧的濯缨水阁和东北岸的竹外一枝轩隔水相望,东侧的射鸭廊和西侧的月到风来 亭遥遥相对。这些建筑形体各殊,装修精丽,其倒影又与天光浮云交映于碧波之中, 增添了园中秀丽景色。再北为集虚斋、五峰书屋和殿春簃等建筑,都是旧日园主读书 作画之所,布置疏朗清幽。
网师园

塘奇曲 。石径寻 矮斋渔 高轩隐 墙连, ,水秋 荷榭雨 叶,万 半飞卷 池檐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轿厅
轿厅是旧时宾客、 主人停放轿子的地 方。上匾"清能早 达",是封建王朝 标榜官吏品德、清 廉能干、早年发达 之意。
万卷堂
大厅是园林建筑 的主题,过去为 园主办事与接待 宾客之处,装修 陈设华丽。万卷 堂,藏书万卷之 堂。
小山丛桂轩
此为秋日景点,取 "桂树丛生山之阿 "(《楚辞·小山招 隐》)之境界。轩 南为太湖石庭院山, 轩北有黄石主峰云 岗,一玲珑,一浑 拙,势成幽谷,匝 种桂花,秋日竞放, 香气蕴郁谷间,久 聚不散。
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中型 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
苏州四大名园中,网师园是其中面积最小、 布局最精巧的一座。以仅仅不到拙政园1/6的 面积,却能同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以小 见大”的典型清代园林风格,是“精致玲珑、 小巧典雅”的最佳代表作。
网师园为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住宅 部分共四进,自轿厅、大客厅、撷秀楼、五 峰书屋,沿中轴线依次展开,主厅"万卷堂"屋 宇高敞,装饰雅致。
谢谢
五峰书屋
该屋前后均有 庭院,叠以峰 峦。门前庭院 山有峰,为庐 山五老峰之写 意。亦是主人 藏书、读书之 所在。
集虚斋
取《庄子·人间 世》"惟道集虚, 虚者,心斋也。" 意即清除思想上 的杂念,让心头 澄澈明朗,为修 身养性之所,是 园主之读书处。
竹外一枝轩
为园中春景 景点,取宋 代苏轼"江头 千树春欲暗, 竹外一枝斜 更好"诗意而 名。
月到风来亭
亭在园内彩霞池西,六 角攒尖型,三面环水, 亭心直径3.5米,高5米 余,戗角高翘,黛瓦覆 盖,青砖宝顶,线条流 畅。取宋人邵雍诗句"月 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之意,故名。内设"鹅颈 靠",供人坐憩,是临风 赏月之佳处。
濯缨水阁
此处为夏日景点。水阁是 歇山卷棚式,纤巧空灵, 坐南朝北,高架水上,凉 爽宜人,可凭栏观荷赏鱼。 取名"濯缨水阁",源于 《孟子·离பைடு நூலகம்》:"……有 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 兮,可以濯我足。'"(缨, 指官帽帽带。)意为达则 濯缨,隐则濯足。
网师园现面积约10亩(包括原住宅),其中园林 部分占地约8亩余(约5400平方米)。内花园 占地5亩,其中水池447平方米。总面积还不 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 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 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 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网师园布局精巧, 结构紧凑,以建筑精巧和空间尺度比例协调 而著称。
蹈和馆
蹈和馆名出自 "履贞蹈和"一 语,取其"和 平安吉"之意。 室内雅致、幽 静,原为园主 宴客场所。
撷秀楼
"撷秀",即收取 秀色之意,为住 宅的后厅,也称 女厅。主要供园 主生活起居兼会 客之用。
大门
网师园正门前 设照墙,大门 两旁置抱鼓石, 抱鼓石上饰狮 子滚绣球浮雕, 额枋上装有阀 阅,大门格局 足以显示园主 门第高贵。
西部为内园,庭院精巧古雅,盛植芍药。院 里轩屋名以“殿春簃”,其建筑、家具、宫 灯,多具明代特点和风格。
园中景色欣赏
平面图
主要景点介绍
琴室
为主人操琴之所, 是一处全封闭空间。 庭中南面墙壁是气 势峥嵘的嵌壁山, 相传为清代著名叠 山家戈裕良之手笔。 室为歇山式半亭, 面对青峰,焚一炉 香,弹一曲"高山 流水",实为操琴 之佳处。
网师园园林介绍
网师园背景介绍
网师园位于苏州市城区东南部带城桥路阔家 头巷11号,距离上海虹桥机场约120公里。 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旧为 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 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 乾隆年间(约公元1770年),退休的光禄寺少 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
网师园分为宅第和园林两部分,是一座典型 的江南住宅园林。又可分为东、中、西三部 分。
东部为住宅区,前后三进,屋宇高敞,有轿 厅、大厅、花厅,内部装饰雅洁,外部砖雕 工细,堪称封建社会仕宦宅第的代表作。 主要建筑有:万卷堂、撷秀楼和梯云室。
中部以水池为中心,面积约半亩的水面聚而 不分,四周配以花木、山石,并佐以各种建 筑物。这里池水清澈,游鱼戏水,花木争妍。 环池廊、轩、亭翼然,夹岸有叠石、曲桥, 疏密有致,相得益彰
网师园布局分析
1、园林与住宅处处贯通,迁回多变,内外空 间紧密结合 2、池水布局宽畅, 周边布景琳琅, 诗情画意盎 然如画 3、园林布局紧凑, 虚实穿插, 似断又续, 迁回 曲折, 使景观深远 4、观赏点和景物之间的视距关系合宜, 主配 景层次分明 5、植物配置与假山花台密切结合、相辅相成
网师园在植物( 花木) 配置上具有它的特点。 由于园小,摈弃了高大的乔木, 采用白皮松、枫 等为制高树种, 以优种枫为该园景观的突出点 景物, 间伴之以青桐等树木。 花木的配置, 还照顾到四季花开, 如“ 看松读 画轩” 南为牡丹花坛, “ 殿春攀” 南为芍药 一片, “ 小山丛桂轩” 南为秋桂,庭前堂后有 冬日腊梅、夏暑芭蕉、四季翠竹、早春玉兰、 中春桃李等。
中部花园名曰“网师小筑”,全园以彩霞池 为中心,沿池堆叠黄石假山。南侧小山丛桂 轩深藏于黄石假山中,濯缨水阁出挑于水上, 樵风径随山势忽高忽低,月到风来亭临池而 筑,看松读画轩内陈设精雅,陈列着有亿年 历史的硅化木。轩前有一棵800多岁的古柏, 还有一棵200多年的白皮松。竹外一枝轩后的 天井植翠竹,透过洞门空窗可见百竿摇绿, 其后面为集虚斋。
云岗
黄石叠砌的云岗, 环山有石径,后 山有蹬道可供登 高,山上有青枫、 玉兰。
引静桥
小桥在彩霞池东南水湾处, 呈弓形,石栏、石级、拱洞 一应俱全。体态小巧,长 2.4米,宽不足1米,三步而 逾,故又称之为“三步桥”。 桥顶刻有圆形牡丹浮雕,桥 身藤萝缠身,是一座地道的 袖珍小桥。
梯云室
梯云之意,取自唐 张读《宣室志》中 载周生八月中秋以 绳为梯,云中取月 的故事。此屋前庭 院假山,均用云头 皴手法堆叠而成。 主峰在五峰书屋东 山头,倚楼叠成楼 房山,可攀登山道 而进入楼中。
全园共有假山花坛约5 0 平方米, 占园林部分的13 % , 观 赏花木约53 个品种, 其中90 % 以上花木植于花坛内。 这种情况在苏州其他各个古典园林中是比较少见的。
有关网师园的旅游信息
票价:淡季20元旺季30元夜花园80元 旺季时间:4月16日——10月30日 淡季时间:10月31日——4月15日 地址:阔家头巷11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