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运动系统--骨学总论

合集下载

系统解剖学-骨学总论1

系统解剖学-骨学总论1

全身206块骨: 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颅骨(29) 躯干骨(51)
上肢骨(64)
下肢骨(62)
一、骨的形态分类
长骨、短骨、 扁骨、不规则骨
骨干 (髓腔)
扁立成骺 骺薄软方群呈(骨体出关板位于中形现节骺状的形态与骨的功能以及邻近器官 的影响有关,为了便于描述常按不同的 形态予以命名。 1、骨的突起:棘、粗隆、嵴 2、骨的凹陷:窝、小凹、沟 3、骨的空腔:腔、窦、房、管或道 4、骨的膨大:头、髁
三、骨的构造
(一) (二) (三) (四)
骨质 骨膜 骨髓 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骨质
概念 由骨组织构成,是构 成骨的基本物质。 分类 骨密质和骨松质 特点 骨密质——配布在骨 的表面,呈板状 ,致密坚 韧,承受压力的能力强。
骨松质——配布在骨 的内部,呈海绵状,由纵 横交错的骨小梁构成。 临床意义 扁骨骨折
骨 骨连结 骨骼肌
运动系统
1. 运动系统占人体体重的 60%.
2. 基本功能是运动。骨是 运动的杠杆,骨连结是 运动的枢纽,骨骼肌是 运动的动力器官。
3. 运动系统形成人体支架, 组成许多腔孔,起支持 保护的作用。
肘关节的运动:屈-伸
第一章 骨学 第一节 骨学总论
概述 骨是一个活的器官,由骨组
织和结缔组织构成,它具备一定 的形态结构。含有丰富的血管 神经和淋巴管,能不断的进行 新陈代谢,有修复、再生和改 建的功能。
成 人:有:无=3:7;合理 老年人:有:无=1:4,脆性大,易骨折
五、骨的发生和生长
骨膜
概念 指覆盖在除关节面以外的骨 表面纤维结缔组织膜。
分层 内、外层 1、骨膜外层上有丰富的血管
神经,具有感觉和营养的作用。 2、骨膜内层上有大量的成骨

2.骨学总论

2.骨学总论
运动系统
一、概述
运动系统 locomotor system由骨、关节 和骨骼肌组成。骨借关节连接构成人体支 架——骨骼 skeleton。对人体起着支持体重、 保护内脏器官和运动等作用。 在运动中,骨起着杠杆作用, 关节是运动枢纽, 骨骼肌则是动力器官。
二、 骨学总论----骨的分类


全身骨共有206块,按位置分为: 颅骨(29块,其中听小骨6块) 躯干骨(51块) 附肢骨(126块)
(三)骨髓 bone marrow


定义:充填于骨髓腔和松质的间 隙内的疏松结缔组织,具ne marrow:是指胎 儿和幼儿的骨髓腔内含有不同发育 阶段血细胞的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黄骨髓 yellow bone marrow:是 指5岁以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 逐渐被脂肪组织所代替而成。在失 血过多的情况下,黄骨髓可转化为 红骨髓。
四、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骨的化学成分主要由有机质和无机质两 部分组成


有机质主要是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有 机质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 无机质主要是钙盐(碱性磷酸钙和碳酸 钙),无机质给予骨硬度和脆性。
有机质 幼 儿 5 成年人 3 老年人 2
无机质 5 不易骨折,易变形 7 弹性和硬度都好 8 脆性较大,易骨折

不规则骨(irregular bone) 形状不规则, 如椎骨。
三、骨的构造
活体上:骨质、骨膜、骨髓和神经血管构 成。骨本身也是一个器官。
(一)骨质 bony substance
由骨组织构成,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 密质和松质两种。 骨密质(compact bone) 骨松质(spongy bone)

颅盖骨由内外两层密质板(内板和外板) 和中间的松质构成。内外板之间的松质特称 板障 diploe。

运动解剖学 第三章 运动系统--骨学总论

运动解剖学  第三章 运动系统--骨学总论

(三)骨的构造
骨是一种器官,活 体的骨由骨膜、骨 质、骨髓以及血管、 神经等构成。骨质 是骨的主要组成成 分。
1.骨膜
由结缔组织构成,分为:
(1)骨外膜:除关节面以外的骨质外 表面均有其覆盖,其又分为内外两层, 外层较厚,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借许多 胶原纤维固着于骨面。内层疏松,含有成 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二者与骨的生长发育 和修复有关,同时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 经,与骨的营养有关; (2)骨内膜: 骨髓腔的内面,也含有 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具有造骨和破骨等 功能。
(2)短骨:为一般形似立方体且成群分布。短骨 短骨:
主要分布于手腕和足踝部,如腕骨和跗骨,具有使手 和足的运动灵活以及分散压力等作用。 扁骨: (3)扁骨:多呈板状, 面积较大,薄而坚固。 扁骨主要分布于颅和肩 胛骨等处,参与形成体 腔,具有保护脏器和为 肌肉提供较大的附着点 等作用。
(4)不规则骨: 不规则骨: 形状不规则且功能多样。主要分布于躯干、颅 部和髋骨等处。有些骨内还生有含气的腔洞, 叫做含气骨,如上颌骨、蝶骨等。
(四)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
骨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分别赋予骨以硬度和韧性,骨的物 理特性是由二者的比例关系决定的。成人骨中有机物约占骨重 量的1/3,主要是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骨胶原纤维在骨 板中成层排列,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物约占骨重量的 2/3,主要是钙盐(磷酸钙、碳酸钙等),沉积在骨胶原纤维的 周围,它们使骨具有很高的硬度。 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结 合,使骨十分坚韧,硬而不脆,可承受很大的压力。 随着年龄的变化,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例关系也随之变化。
骨组织对其力学环境的适应 性是相当强的。它能在质量、数量、结构分部以及 微结构完整性等方面皆以最佳状态来适应外界力学 环境的变化。

运动系统 题库

运动系统 题库

基础医学各论一第一篇运动系统第一章骨与骨连接第一节骨学总论1. 说明骨质在长骨内的配布。

答:长骨的骨干主要由密质构成,其中以中部为最厚,向两端逐渐变薄,到关节面则成很薄的一层。

松质的配布正相反,骨两端很发达,而骨干部逐渐变薄。

2. 老年的骨为什么易骨折而不易变形?答:老年人的骨有机质较少,而无机质增多。

因此,骨质较脆,韧性较差,在受暴力时容易引起骨折。

3. 说明骨质在扁骨内的配布。

答:扁骨有两层密质夹着一层松质构成。

两层密质分别称为内板、外板。

两板之间夹着一层松质。

颅顶骨的松质称板障。

4.为什么说骨是一个活的器官?答:每块骨都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并具有它自己固有的血管和神经,具有新陈代谢及生长发育的功能,而且还有自身改建和修复的能力。

所以骨不是组织,而是器官,一个活的器官。

5. 幼儿的骨为什么易变形而不易骨折?答:幼儿的骨有机质含量较多,因此骨的韧性较大,硬度较小。

在受暴力时,骨易变形不易骨折。

第二节中枢骨1. 被描述为四棱锥形的眶有哪些重要的交通?答:尖:视神经管通颅中窝;上壁:眶上孔或眶上切迹;内侧壁:鼻泪管通鼻腔;下壁:眶下裂通颞下窝和翼腭窝,眶下沟开口于眶下孔;外侧壁:眶上裂通颅中窝。

2. 颅底内面有哪些沟、管、裂、孔?各通行什么结构?答:筛孔:嗅神经;视神经管:视神经、眼动脉;眶上裂: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眼神经、眼上静脉;颈动脉沟、颈动脉管及外口、内口:颈内动脉;圆孔:上颌神经;卵圆孔:下颌神经;棘孔,脑膜中动脉;脑膜中动脉沟:脑膜中动脉;舌下神经管内口:舌下神经;内耳门: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迷路动脉;上矢状窦沟、横窦沟、乙状窦沟:同名静脉窦;颈静脉孔:颈内静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枕大孔:延髓和脊髓交界处,椎动、静脉,副神经,脊髓前、后动脉。

3. 简述椎骨的一般形态。

答:椎骨由椎体和椎弓构成,二者之间围成椎孔,各椎孔贯通构成椎管容纳脊髓,椎弓上发出7个突起:一个棘突,一对横突,两对关节突。

系统解剖学完整版

系统解剖学完整版

第一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学一、骨学总论、躯干骨骨学总论、(一)名词解释 1.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

2.骨质:骨的主要成分,由骨组织构成,分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

3.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 2 肋,向后平对第 4 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4.肋沟:为肋骨内面近下缘处的浅沟,有肋间神经、血管经过。

5.椎间孔:由相邻椎弓根的上、下切迹围成,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四)问答题 1.简述骨的构造。

骨由骨质、骨膜、骨髓、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构成。

骨质分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配布于骨的表面,骨松质配布于骨的内部。

骨膜分内、外两层,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着于骨面;内层疏松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别具有产生新骨质和破坏骨质的功能。

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2.椎体有哪些共同特征?椎骨的共同形态一般具有椎体、椎弓、椎孔和突起。

椎体位于椎骨的前份,呈短圆柱形。

椎弓位于椎体的后方,是弓形骨板,可分为椎弓根和椎弓板二部分。

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

由椎弓发出 7 个突起:1 个棘突、2 个横突、2 个上关节突、2 个下关节突。

3.颈椎在形态上有何特点?颈椎椎体较小,横断面呈椭圆形。

关节突的关节面几呈水平面。

第 3~7 颈椎体上面侧缘有椎体钩。

椎孔较大,呈三角形。

横突有横突孔。

第 2~6 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

4.在活体上,能摸到躯干骨的哪些重要骨性标志?活体上能摸到躯干骨的重要骨性标志有:第 7 颈椎棘突、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肋弓、骶角。

5.胸骨角位于何处?有何临床意义?胸骨角位于胸骨柄和体的连结处,微向前突,可在体表扪及。

它两侧平对第 2 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胸骨角向后平对第 4 胸椎体下缘。

二、颅(一)名词解释 1.Pterion: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第一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学一、骨学总论、躯干骨1.骨髓:为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的软组织,分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

2.骨质:骨的主要成分,由骨组织构成,分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

3.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4.肋沟:为肋骨内面近下缘处的浅沟,有肋间神经、血管经过。

5.椎间孔:由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围成,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6.肋弓:第8~10对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接形成肋弓。

二、颅1.Pterion: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

其内面常有血管沟,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此处骨板薄弱,骨折时易伤及该动脉。

2.鼻旁窦:是上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内的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

鼻旁窦包括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

3.翼腭窝:翼腭窝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窄间隙,深藏于颞下窝内侧,有神经血管由此经过。

4.蝶筛隐窝: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5颅囟。

6.蝶鞍:为蝶骨体上面呈马鞍状的结构,垂体窝和鞍背统称蝶鞍。

三、附肢骨骼1.桡神经沟:为肱骨体后面中部的一条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桡神经和肱深动脉由此经过。

2.肱骨外科颈:为肱骨上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肱骨外科颈,较易发生骨折。

3.髂结节:髂前上棘后方5~7cm处,髂嵴外唇向外的突起,称髂结节。

是重要的体表标志和骨髓穿刺的常用部位。

4.喙突:为肩胛骨上缘最外侧向前伸出的指状突起。

有肌肉在此附着。

5.髋臼:位于髋骨的外侧面,是一朝向外下的深窝,由髂、坐、耻三骨的体合成,有月状面、髂臼窝和髂6.肩胛骨下角:为肩胛骨脊柱缘与腋缘会合处,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为计数肋的标志。

第二节关节学一、总论、中轴骨连结1.关节:又称间接连结,是骨连结的最高分化形式,以相对骨面间互相分离,之间为充以滑液的腔隙,仅借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相连结,因而一般具有较大的活动性。

运动解剖学__第三章_运动系统--骨学总论

运动解剖学__第三章_运动系统--骨学总论
构的物质基础,身体大部分结构由中胚层分化而来) 的间充质。从胚胎第八周开始,由间充质分化出胚性 结缔组织,形成膜性骨。此后膜性骨的大部分被软骨 所取代,再有软骨发展成骨;小部分则直接从膜性骨 衍化成骨。
由结缔组织膜或软骨衍化为骨的过程称骨化。此过 程从胚胎时期开始,直至出生后骨的发育完成为止。
骨的发生有两种方式: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
❖ 哈佛氏系统由若干同心圆式排列的哈佛氏骨板及居中 的哈佛氏管组成
哈佛氏系统 / 骨单位(银染)
—————哈佛氏 骨板 哈佛氏管
短骨、扁骨以及不规则骨,其表面均为 一薄层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属于扁骨的 颅骨,其内面和外面的两层骨密质,分别称 内板和外板;内、外板之间所夹的骨松质称 板障,对外力冲击有一定的缓冲作习.在体 育运动中,如对足球的头顶球有缓冲功能。
4.机械因素
骨组织对其力学环境的适应
性是相当强的。它能在质量、数量、结构分部以及
微结构完整性等方面皆以最佳状态来适应外界力学
环境的变化。
5.生物活性物质 骨组织、软骨组织或其他组织
中的调节因子对骨和软骨的形成和吸收起着重要的 调节作用。
此外,社会经济、心理和环境污染等因素亦可影 响骨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心理因素。
(六)骨的功能
(1)支架功能: 骨与骨相连结,构成人体的支架,支持人
体的重量。
(2)保护功能: 骨形成体腔的框架,容纳和保护重要器官,
如颅腔、胸腔和盆腔等。
(3)杠杆功能: 骨的外面都有肌肉附着,成为人体各种机
械运动的杠杆。
(4)造血功能: 骨松质和骨髓腔中的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5)钙磷仓库: 骨还是钙和磷的储备仓库。钙离子与肌肉
黄骨髓
(四)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

骨学总论

骨学总论
运动系统 概述: ☆骨+骨连结+骨骼肌
1. 运动系统占人体体重的 70%. 2. 基本功能是运动。骨是运 动的杠杆,骨连结是运动 的枢纽,骨骼肌是运动的 动力。 3. 运动系统形成人体支架, 组成许多腔孔,起运动、 支持、保护的作用。
肘关节的运动:屈-伸
骨学
第一节 骨学总论
概述 骨是一个活的器官,它 具备一定的形态结构,含 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 管,能不断的进行新陈代 谢,有修复、再生和改建 的功能。 全身206块骨按所在部位 不同分为颅骨、躯干骨和 四肢骨。
1、膜化骨 2、软骨化骨 3、骨的可塑性
骨学
骨学
骨学
一、骨的形态分类☆
1、长骨 2、短骨
3、扁骨
4、不规则骨
骨学
分类
长骨
形态特点
分一体两端,体为骨干,中有空腔称 髓腔,容纳骨髓。两端膨大称骺,其 表面光滑的部分称关节面,活体有关 节软骨被覆;干表面有滋养孔
分布
四肢
短骨
扁骨 不规 则骨
近似立方形
呈扁、薄的板状
手(腕骨) 足(跗骨) 颅、胸、盆腔
骨学
三、 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骨的有机质主要是一些胶原纤维束和黏多糖蛋白无机质的比例及意义 婴幼儿:有:无=1:1;弹性大、柔软、易变形 成 人:有:无=3:7;合理 老年人:有:无=2:8,脆性大,易骨折
骨学
五、骨的发生和生长与可塑性
骨学 ☆骨膜 概念:指配布在骨的表面纤维结缔 组织膜。 分层:内、外两层 特点:1、外层致密上有丰富的血 管神经,具有固定、感觉和营养的 作用。 2、内层上有大量的成骨细 胞和破骨细胞,对骨的生长、构建、 修复和改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意义:参与骨的生长和 骨折修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形态分类:
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1 、长骨:主要存在于四肢,呈长 管状。可分为一体两端。体又叫骨 干,其外周部骨质致密,中央为容 纳骨髓的骨髓腔。两端较膨大,称 为骺。骺的表面有关节软骨附着, 形成关节面,与相邻骨的关节面构 成运动灵活的关节,以完成较大范 围的运动。
长 骨
2、短骨:为形状各异的 短柱状或立方形骨块,多成 群分布于手腕、足的后半部 和脊柱等处。短骨能承受较 大的压力,常具有多个关节 面与相邻的骨形成微动关节, 并常辅以坚韧的韧带,构成
骨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结合,使骨硬而不 脆。

有机物 : 无机物
少儿 中年 老年
骨的物理性质
体育锻炼负荷
1 : 1
3 : 7 2 : 8
硬度差,韧性大, 不宜过大 易变形。 硬度韧性适中 适宜较大负荷
硬度大,韧性差, 小且缓慢 易骨折。
2.骨的生长
骨的生长包括骨的增长和增粗两个过程,两 者同时进行。 ①骨的增长 骨的增长和骺软骨关系密 切。少儿时期,骺软骨不断增生和骨化,使骨 不断增长。12~18岁期间,骺软骨生长速度很 快,四肢骨尤其明显。18岁后,骺软骨生长减 弱,最后骺软骨全部骨化,骨干和骨骺愈合成 一条骺线,骨的长度不再增加,身高也不再增 长。

②骨的增粗 在骨增长的同时,骨膜内 层的成骨细胞不断造骨,使骨的横径不 断增粗。与此同时,髓腔表面的破骨细 胞破坏和吸收既成的骨质,使髓腔随之 扩大。
(五)影响骨生长发育的因素
影响骨生长发育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遗传因素:是影响骨生长发育的内在因素,但也可以 通过外在 因素逐渐地改变。 2 激素的影响:对骨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内分泌腺有脑 垂体、甲 状腺和性腺等。 (1)脑垂体:影响最大,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使骺 软骨细胞增生繁殖 ,长骨不断加长。如分泌不足则形成 侏儒症,分泌过多则形成巨人症。 (2)甲状腺:它分泌甲状腺素,当分泌机能低下时,骨的 生长发育发生障碍,身体矮小,而且智力低下,形成呆小 症。
(七)体育运动对骨骼形态结构的影响
人体长期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使骨密质增 厚,骨径变粗,骨面肌肉附着处突起明显 ,骨 小梁的排列更加有规律,骨小梁增粗。 体育锻炼可使骨的血液循环加强,改善了骨的 营养,骨的新陈代谢也随之加强。所以,在形态 结构方面发生良好的变化,使骨变得更加粗壮坚 固,在抗压、抗弯曲和抗扭转方面的性 能均有 提高。但是如果停止运动,骨质就会退化。人到 老年,由于运动不足,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易骨 折。
(3)性腺:性腺对骨的发育也有重要作用,在性腺发育期, 骨生长加速,当性腺成熟后骨就停止生长。所以性早熟会使骨骼 成熟加速,骺与骨干提前愈合。 3 营养:除了保障足够的热量外,蛋白质和维生素A、C、 D对骨 的生长也有重要作用。 (1)维生素A:有平衡造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的作用,维 生素A缺乏时易导致骨的畸形生长,如骨质增生。如果超量时, 则破骨细胞活动,易骨折。 (2)维生素C:对有机物的生成有重要意义,缺乏时骨的生 长发育停滞,骨折不易愈合 。 (3)维生素D:能促进钙和磷的吸收,缺乏时骨组织不能 钙化,儿童期易造成佝偻病, 成人则易形成骨质疏松症。另外, 蛋白质则是骨中有机成分的基础,必须满足需要。
适于支撑的弹性结构。
3、扁骨:呈板状, 主要构成颅腔和胸腔 的壁,以保护内部的 脏器,扁骨还为肌肉 附着提供宽阔的骨面, 如肢带骨的肩胛骨和 髋骨。
4、不规则骨: 形状不规则且功能 多样,有些骨内还 生有含气的腔洞, 叫做含气骨,如构 成鼻旁窦的上颌骨 和蝶骨等。
(二)骨的构造
新鲜的骨由骨 膜、骨质和骨髓构 成 。
骨学总论

骨,是以骨组织为主体构成的器官, 是在结缔组织或软骨基础上经过较长 时间的发育过程(骨化)形成的。成 人骨共206块,依其存在部位可分为颅 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
(一)、骨的分类
按部位分类: 中轴骨和四肢骨,中轴骨(80)分为颅骨 (29)和躯干骨(51);四肢骨(126)分为 上肢骨(64)和下肢骨(62)。
(六)骨的功能
(一)支架功能: 骨与骨相连结,构成人体的支架,支持人 体的重量。 (二)保护功能: 骨形成体腔的框架,容纳和保护重要器官, 如颅腔、胸腔和盆腔等。 (三)杠杆功能: 骨的外面都有肌肉附着,成为人体各种机 械运动的杠杆。 (四)造血功能: 骨松质和骨髓腔中的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五)钙磷仓库: 骨还是钙和磷的储备仓库。钙离子与肌肉 的收缩有关,在血中要保持一定的浓度。血中钙与骨中钙 不断的进行交换。磷是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同时与ATP 的形成有关。
骨 髓
骨 外 膜
骨 内 膜
(三)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

骨质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成人骨中有机物 约占骨重量的1/3,主要是骨胶原纤维和粘多 糖蛋白,骨胶原纤维在骨板中成层排列,使骨 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物约占骨重量的2/3, 主要是钙盐(磷酸钙、碳酸钙等),沉积在骨胶 原纤维的周围,保证骨的硬度。
4 体育运动和劳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劳 动会促进骨的生长发育 ,使骨松质的骨小梁 更加明显,骨密质增粗,骨的结节、粗隆等更 加突出。同时还可促使骨的长长,从而使身材 增高。但是不适当的运动和劳动对青少年骨的 和生长发育会造成危害,使身高受 到影响。 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人体各部骨的影响不 同,负荷大的部位骨质增粗明显。如果长期不 运动 ,骨质就会退化。
人体解剖学
运动系统--骨学总论
郭州雷
运动系统

运动:以骨作为杠杆,以关节作为枢纽,以骨骼 肌收缩作为动力的位移活动。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骨借助关节连 接构成骨骼,对人体起支持、保护作用,并作为 运动的杠杆。骨骼肌的收缩,牵动骨以关节为枢 纽运动。骨骼肌是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