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冷器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汽车中冷器应该如何养护?被99%的车主忽略了!

汽车中冷器应该如何养护?被99%的车主忽略了!

汽车中冷器应该如何养护?被99%的车主忽略了!中冷器这个冷门的词可能绝大多数车主都没在意过,一般中冷器是安装在涡轮增压的车型上,其实是涡轮增压的配套设备,其作用是提高发动机的换气效率。

对增压发动机来说,中冷器是重要的组成部件。

无论是机械增压发动机还是涡轮增压发动机,都要在增压器与发动机进气歧管之间安装中冷器。

首先我们先来具体说说中冷器的作用:中冷器的作用是降低发动机的进气温度。

降低进气温度的原因如下:1、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温度非常高,通过增压器的热传导会提高进气的温度。

而且,空气被压缩的过程中密度会升高,这必然会导致空气温度上升,从而影响发动机的充气效率。

如果要进一步提高充气效率,就要降低进气温度。

有数据表明,在相容的空燃比条件下,增压空气的温度每下降10℃,发动机功率就能提高3%-5%。

2、如果未经过冷却的增压空气进入燃烧室,除了会影响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外,还很容易导致发动机燃烧温度过高,造成爆震等故障,而会增加发动机废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造成空气污染。

为了解决增压后空气升温造成的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加装中冷器来降低进气温度。

中冷器日常需要如何维护?空气冷却的中冷器与水箱散热器装在一起,安装在发动机的前方靠吸风风扇和汽车行驶的通风进行冷却,中冷器若冷却不良会导致发动机动力不足、油耗增加,因此,应该定期对中冷器进行检查维护,下面来说一下中冷器应该如何维护:1、外部清洁:由于中冷器安装在车的最前方,可能会有油泥、树叶等杂物堵塞,使中冷器散热片通道受阻,因此要定期进行清洗。

清洗时可以用压力不大的水枪垂直于中冷器平面的角度,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缓慢冲洗,绝不可斜着冲洗,以防损坏中冷器。

2、内部清洗、检查:中冷器内部管道常附有油泥。

胶质等脏物,不仅使气流通道变窄,而且冷却热交换能力降低,为此,也必须进行维护和清洗。

一般每年或发动机大修、清洗水箱的同时,应该对中冷器内部进行清洗和检查。

清洗方法如下:用含2%的纯碱水溶液(温度在70-80℃)加入中冷器内,注满,等待15分钟,看中冷器有无渗漏现象,前后摇晃反复数次,然后将洗涤液倒出,重复以上操作,直至倒出的水溶液洁净为止。

关于载货汽车中冷器的设计分析

关于载货汽车中冷器的设计分析

关于载货汽车中冷器的设计分析摘要:柴油机中冷器实际上是一种热交换器。

在载货汽车中,发动机的中冷却器起到降温作用,与此同时增加空气密度,提高发动机的进气压力,发动机的进气流量得以改善。

当热负载增大时,采用中冷器能有效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达到最大限度节约能源,降低废气排放。

本文对柴油机的中冷却器进行优化设计,能够更加全面利用该装置的优点,实现载货汽车柴油机性能的而进一步提高和优化。

关键词:载货汽车中冷器设计结构1中冷器的作用与工作原理1.1中冷器的作用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法律提高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工业上,除对发动机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以外,对其环境保护也有新需求。

采用中冷却器能有效改善发动机的启动性能,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一氧化碳和NOx的排放量。

结果表明:在柴油机中,后入气流的温度对其性能起决定性作用,提高排气压力可以提高输出功率,对中冷器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可以降低废气的排放量。

1.2中冷器的工作原理在载货汽车正处于运行状态的时候,利用中冷器可以将不同流体进行热交换,而不会产生任何接触。

更准确地说,是空气首先进入到增压系统里面,然后再通过中冷器进行冷却,从而提高引擎的充气效果。

中冷器是柴油机的重要部件,其内部设计与气流的流动情况与压缩空气的传热有关,这两种影响因素对发动机的工作造成直接影响,从而对发动机的动力特性和废气排放具有重要影响。

中冷器的功能主要有两个。

第一点,当气体通过增压器的时候,随着压力的增大,其内部温度也随之升高。

这会对引擎内部的空气流通产生一定的干扰。

利用中冷器的降温效果,可以降低气体温度,提高气体浓度,发动机气缸里面的气体容量也会相对增加,从而发动机的性能以及运行效率也会有所改善。

第二,在没有通过中冷器进行降温的情况下,经过加压的气体则会直接流入到汽缸里面,降低引擎的推力作用,冲量系数就会变得比较低。

同时,这些高温低密度的气体也会增加引擎的温度,甚至会引起引擎爆燃等问题,从而造成引擎超温,降低热效率。

涡轮增压中冷的概念

涡轮增压中冷的概念

涡轮增压中冷的概念1.涡轮增压的概念涡轮增压(Turbo)——涡轮增压简称Turbo,如果在轿车尾部看到Turbo。

或者T,即表明该车采用的发动机是涡轮增压发动机。

涡轮增压器实际上是一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

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就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

当发动机转速增快,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快,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

涡轮增压器的最大优点是能在不加大发动机排量就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及扭力,一般而言,加装增压器后的发动机的功率及扭矩要增大20%~30%。

涡轮增压器的缺点是滞后,即由于叶轮的惯性作用对油门骤时变化反应迟缓,使发动机延迟增加或减少输出功率,这对于要突然加速或超车的汽车而言,瞬间会有点提不上劲的感觉。

2.中冷器的概念中冷器一般只有在安装了涡轮增压的车才能看到。

因为中冷器实际上是涡轮增压的配套件,其作用在于提高发动机的换气效率。

涡轮增压的发动机为何会比普通发动机拥有更大的动力,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其换气的效率比一般发动机的自然进气更高。

当空气进入涡轮增压后其温度会大副升高,密度也相应变小,而中冷器正是起到冷却空气的作用,高温空气经过中冷器的冷却,再进入发动机中。

如果缺少中冷器而让增压后的高温空气直接进入发动机,则会因空气温度过高导致发动机损坏甚至死火的现象。

对于增压发动机来说,中冷器是增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

无论是机械增压发动机还是涡轮增压发动机,都需要在增压器与发动机进气歧管之间安装中冷器。

下面以涡轮增压发动机为例,对中冷器进行简要介绍。

3.中冷器的作用中冷器的作用是降低发动机的进气温度。

那么为什么要降低进气温度呢?(1)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的温度非常高,通过增压器的热传导会提高进气的温度。

水冷中冷器的设计计算公式

水冷中冷器的设计计算公式

水冷中冷器的设计计算公式水冷中冷器是一种常见的热交换器,通常用于冷却发动机或其他设备的冷却液。

它通过将冷却液从发动机中抽出,经过中冷器冷却后再送回发动机,从而起到降温的作用。

设计水冷中冷器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冷却液的流速、温度差、冷却器的材料和结构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水冷中冷器的设计计算公式,并讨论如何根据这些公式来进行水冷中冷器的设计。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水冷中冷器的基本原理。

水冷中冷器通过冷却水来降低发动机的温度,从而提高其效率和性能。

冷却水从发动机中抽出后,经过中冷器的管道,与外部的空气进行换热,然后再送回发动机。

在这个过程中,冷却水的温度会降低,从而达到冷却的效果。

设计水冷中冷器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冷却水的流速和温度差。

流速过低会导致冷却效果不佳,而流速过高则会增加水泵的功耗。

温度差则直接影响到冷却效果,温度差越大,冷却效果越好。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这些因素来进行水冷中冷器的设计计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水冷中冷器的冷却效果。

冷却效果可以用传热系数来表示,传热系数与流速和温度差有关。

一般来说,传热系数可以通过实验来确定,但也可以通过经验公式来计算。

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q = h A ΔT。

其中,q为冷却效果,h为传热系数,A为冷却面积,ΔT为温度差。

传热系数h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h = k Nu / D。

其中,k为流体的导热系数,Nu为努塞尔数,D为管道的直径。

努塞尔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Nu = 0.023 Re^0.8 Pr^0.3。

其中,Re为雷诺数,Pr为普朗特数。

雷诺数和普朗特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Re = ρ v D / μ。

Pr = μ c / k。

其中,ρ为流体的密度,v为流速,μ为流体的粘度,c为流体的比热容,k为流体的导热系数。

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传热系数h,从而得到冷却效果q。

另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到水冷中冷器的材料和结构。

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到流体的腐蚀性和机械性能,一般来说,不锈钢和铝合金是常见的选择。

涡轮增压中冷器的作用

涡轮增压中冷器的作用

涡轮增压中冷器的作用
涡轮增压中冷器是一种利用车辆进气时产生的高温气体,通过冷却降温后再送入发动机中燃烧的装置。

它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减少热量损失,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

在涡轮增压系统中,进气气体经过涡轮增压器增压后会变得非常热,这会降低气体的密度和压缩比,从而降低了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功率输出。

因此需要中冷器来冷却进气气体,使其降温和压缩,提高气体密度和压缩比,从而增加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输出功率。

中冷器的工作原理是将高温气体通过铝质芯片的散热管道中,与冷却介质(通常是水)进行热交换,将热量转移到冷却介质中,使进气气体的温度降低。

降温后的进气气体可以提供更高的氧气含量和较佳的燃烧条件,从而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总之,中冷器是涡轮增压发动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其热效率和性能,使汽车更加高效和省油。

- 1 -。

汽车中冷器的设计与应用分析

汽车中冷器的设计与应用分析

汽车中冷器的设计与应用分析摘要:涡轮增压的工作原理,就是将引擎排放的废气,通过涡轮将新鲜的空气与涡轮一起压缩,送入发动机的燃烧室。

最后,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得到了改善,发动机的油耗和排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发动机的排气温度很高,会通过进气歧管和进气门流入气缸燃烧室,造成发动机的温度升高,引起燃料的异常预燃,从而造成发动机的爆震,降低增压效果。

中冷器能够良好的解决发动机温度过高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向大家分析了中冷器的相关要点及设计。

关键词:汽车中冷器中冷器设计中冷器应用1中冷器的作用中冷器的工作原理与“水箱式散热器”相似,因为这种“散热器”是在引擎的进气管和增压装置中间的,因此也被称为“中冷器”[1]。

该装置用于对增压机排出的加压空气进行降温(其可使燃气的温度低于50摄氏度),使其流经该增压机后,气压增大、气温上升。

采用中冷机进行制冷可以使发动机的进气温度下降,增加进气浓度,增加进气效率,进而实现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减少废气排放量。

引擎的排气温度一般都在八九百度以上,再加上涡轮本身就是在高温环境下,所以吸气的温度会更高。

另外,由于压缩空气的密度会增加(由于压缩的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会产生相互挤压、摩擦产生热量),这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空气的温度上升。

同时由于热膨胀,压缩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会急剧下降,从而影响到引擎的充气效率。

所以,为了使充气效果更好,必须要降低进气温度。

试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的空燃比下,每降低10摄氏度,发动机的功率就会增加3一5%[2]。

若没有经过冷却的增压气流进入燃烧室,不仅会降低引擎的充气效率,而且极易引起引擎的高温而发生爆炸,还会导致引擎排气中氮、氧化合物的浓度升高,从而导致大气污染[3]。

2中冷器的分类中冷机一般是用铝合金制造的。

根据制冷介质的不同,常用的中冷器有两类:空气冷却器和水冷型。

2.1风冷式中冷器风冷中冷器是利用外部空气来冷却经过的中冷器。

风冷型中冷器通常安装在车身上,比如前保险杠内,发动机上方(这里有一个特别的特征,就是发动机盖上有一个很明显的进气口,比如奥拓发动机的左边进气口)。

中冷散热效率

中冷散热效率

中冷散热效率中冷散热效率是指中冷器在散热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热量的能力。

它是评估中冷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对于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中冷散热效率的高低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中冷器的类型:中冷器主要有风冷式和水冷式两种类型。

一般来说,水冷式中冷器的散热效率比风冷式中冷器更高,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能够更有效地吸收和带走热量。

2. 中冷器的大小和结构:较大的中冷器具有更大的散热面积,能够更有效地散热。

此外,中冷器的内部结构也会影响散热效率,例如散热鳍片的设计和排列方式等。

3. 材料:中冷器的材料也会影响散热效率。

使用导热性能更好的材料可以提高散热效率。

4. 风扇转速:风扇的转速会影响空气流量和散热效果。

较高的风扇转速可以带来更多的空气流动,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5. 发动机工况: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对中冷散热效率也有影响。

在高负荷和高转速的情况下,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更多,需要中冷器具备更高的散热效率。

6. 环境因素: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也会对中冷散热效率产生影响。

在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中,散热效率可能会下降。

为了提高中冷散热效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选择合适的中冷器类型和大小,根据发动机的功率和工况进行匹配。

2. 优化中冷器的结构设计,增加散热面积和改善空气流动。

3. 使用高性能的散热材料,提高导热性能。

4. 确保风扇的正常工作,及时清理和维护风扇。

5. 注意发动机的保养和维护,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6. 在高温环境下,可以考虑采取额外的散热措施,如增加散热风扇或使用散热剂。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中冷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有差异,具体的散热效率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车型和中冷器设计来评估。

此外,中冷散热效率的提高不仅可以改善发动机的性能,还可以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和提高可靠性。

因此,在车辆设计和维护过程中,重视中冷散热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个人笔记

个人笔记

中冷器的作用是降低发动机的进气温度。那么为什么要降低进气温度呢?
(1)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的温度非常高,通过增压器的热传导会提高进气的温度。
而且,空气在被压缩的过程中密度会升高,这必然也会导致空气温度的升高,从而影
响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充气效率,就要降低进气温度。有数据表
明,在相同的空燃比条件下,增压空气的温度每下降10 ℃,发动机功率就能提高3%~
5%。
(2)如果未经冷却的增压空气进入燃烧室,除了会影响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外,
还很容易导致发动机燃烧温度过高,造成爆震等故障,而且会增加发动机废气中的
NOx的含量,造成空气污染。
为了解决增压后的空气升温造成的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加装中冷器来降低进气温
度。
中冷器一般由铝合金材料制成。按照冷却介质的不同,常见的中冷器可以分为风
冷式和水冷式2种。
中冷器可以增加功率,减少暴震,减少热负荷,减少NO类的排放,减少粉尘,
减少燃油消耗。
散热器主要是帮助发动机散热,确切地说帮助冷却水散热,防止发动机开锅,
中冷器主要是将进气前的空气温度冷却下来一点,温度过高会造成拉缸等情
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中冷器基本知识

中冷器的安装目的,主要是为降低进气温度,或许读者会问:为何需要降低进气温度?这就得提到涡轮增压的原理。涡轮增压的工作原理,简单说是利用引擎排废气来冲击排气叶片,然后带动另一侧进气叶片,强制压缩空气并送往燃烧室中,由于排废气的温度通常都高达8、9百度,连带使涡轮本体同样处于极高温的状态,如此便会提高流过进气涡轮端空气的温度,加上压缩过的空气同样也会产生热度(因为压缩过的空气分子距离变小,会相互挤压、磨擦产生热能现象),如果这股高温气体未经冷却就进入汽缸中,很容易导致引擎燃烧温度过高,接着就会使汽油预燃发生爆震,让引擎温度更加上升,同时压缩空气的体积也会因热膨胀而大幅降低含氧量,如此一来便会降低增压效益,自然无法产生该有的动力输出。另外,高温也是引擎的隐形杀手,若不设法降低运转温度,一旦遇到天气较热的环境,或是长时间操驾的情况下,很容易增加引擎故障机率,因此才需加装中冷器来降低进气温度。知道中冷器的功能后,接着我们来探讨它的构造及散热原理为何。 中冷器主要是由两个部分所组成。第一部分名称为Tube,其功能在于提供一个通道,容纳压缩空气使之流过,因此Tube必须是密闭空间,如此压缩空气才不至于发生泄漏压力的问题,且Tube的外形还分成四方形、椭圆形与长锥形三种,其差别在于风阻与冷却效率间的取舍。第二部分名称为Fin,也就是俗称的鳍片,通常位于上下两层Tube间,并紧密的与Tube相粘在一起,其功能在于散热,因为当压缩热空气流经Tube时,会将热量经由Tube的外壁传达到鳍片上,此时若有外界温度较低的空气流经鳍片时,就能顺便将热量带走,达到冷却进气温度的目的。经由上述两部分不断重叠一起,直到10~20层的结构物,则称为Core,这部分就是所谓的中冷器主体。另外,为了使来自涡轮的压缩气体在进入Core前,能有缓冲及蓄压的空间,及出Core后能提升空气流速,通常都会在Core两侧,再装上名为Tank的零件,其外型像漏斗状一般,其上还会设置圆形进出口,以方便连接硅胶管,而中冷器就是经由上述四个部分所组成。至于中冷器散热的原理就如同刚才提到的一般,是利用众多的横向Tube分割压缩空气,然后来自车头的外界直向冷风,再经过与Tube相连的散热鳍片,就可达到冷却压缩空气的目的,使进气温度较为接近外界温度,因此若要增加中冷器的散热效率,只要加大其面积及厚度,以增加Tube数量、长度和散热鳍片等,就可达到此目的。但有这么容易吗?其实不然,因为愈长、面积愈大中冷器,就愈容易产生进气压力耗损的问题,而这也是本单元主要探讨的问题之一。 虽然大容量中冷器,因热交换时间延长有更好的冷却效能,但却会发生空气流速变慢及压力损失的问题,且进一步使涡轮迟滞现象更为严重,为什么?这要从两个方面谈起。相信曾经自己洗过车的读者都知道,要让水管里的水柱喷的较远、较快,只需挤压水管头就可达成,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在水压不变的情况下,单位时间的流量不会因管径大小而改变,因此为达到这目的,只要缩小管径,流速自然变快,相反的一增加管径、流速就会变慢,而这情况也发生在整个进气管路里。因为当空气由原先容纳空间较小的进气管路中,流经空间较大的中冷器时,就会产生流速变慢的现象,且此问题对于小出风量涡轮搭配大型中冷器时尤其严重,如此一来将使涡轮迟滞现象更为严重。 另外,当空气由进气管路进入中冷器的Tube时,会因管径粗变细的分流转换,产生流速阻力,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损失,再加上许多中冷器为增加冷却效率,都会在Tube里设置鳍片(Tube不一定是中空的),这样也会产生气流阻力,两者相加,涡轮迟滞问题相对会更加明显。值得一提的,上述提到的压力损失,指的并非是增压值的减少,因为进气管路是密闭的,所以排气泄压阀的泄压动作,一定需达到车主设定的增压值才会进行,因此恒压值是不会降低,只不过会延长到达的时间(因为部分压力被消耗掉)及影响增压反应,而这也是压力损失造成的最大影响。既然加装中冷器会使涡轮迟滞更加明显,可是又不能不装,因此如何兼顾冷却. . 效率及压力维持,则成了改装中冷器的首要课题。 一个强调性能化的中冷器,除要有良好的散热能力外,压力损失的减低亦必须考量进去,不过抑制压损与提升冷却效率,在技巧上是完全相反的,譬如一个体积大小相同的中冷器,倘若完全以散热为出发点来设计,里面的Tube就需做得更细且增加鳍片数量,如此就会增加空气阻力;但如果就维持压力层面来着手,又得加粗Tube及减少鳍片,相形之下热交换的效能便较差,所以中冷器的改装绝不如我们想象中的简单。因此要兼顾冷却效率与维持压力的方法,大部分会从Tube与鳍片两部分来着手。首先是Tube部分,其中又分成两种方式,第一:使用管径较粗但管壁极薄的式样,以粗管径来增加空气流通的顺畅度,并利用管壁薄的特点提高散热性。第二:在管径较粗的Tube里,额外设置鳍片在里头的方式,来增加热空气接触金属片面积,以提高热传达量,自然散热效率也就能增加,不过此种设计大多使用在竞技车或是高增压车辆的中冷器里,如此才不至于产生太大的迟滞现象。接下来是鳍片部分,一般型中冷器的鳍片,其形状通常为直条状无任何开口,且中冷器的宽度多长,鳍片就有多长,不过既然鳍片在整个中冷器里,扮演散热功能的主要角色,因此只要增加其接触冷空气的面积,就能提高热交换功率,因此许多中冷器的鳍片形式的设计,以波浪状或是俗称百叶窗设计的鳍片最为流行。不过就散热效率来说,还是交叠散热鳍片为最佳,但产生的风阻力量也最为明显,因此较常见于日本D1参赛车上,因为这些比赛车辆的速度都不快,可是却需良好的散热效果,来保护游走于高转速的引擎。 谈完中冷器的各项改装理论后,接着我们来了解一下,实际改装时需注意的事项有哪些。一般来说,改装用的中冷器大多分成原厂交换型式,以及需要大幅改变管路配置的大容量套件。直接交换式的规格和原厂相差不多,差异仅在于内部Tube与鳍片设计不同与厚度稍微加宽,此套件适合原厂未改的车辆,或改装幅度不大的场合,能将原厂引擎潜力激发出来。至于大容量的中冷器,则除了加大迎风面积强化散热性以外,更会提高厚度以确保温度恒定,以澔阳生产的中冷器为例,一般型约在5.5至7.5公分左右(适合1.6~2.0升车辆使用),加强型约在8至105公分左右(适合2.5升以上车辆使用),加上还会运用大漏斗状的蓄气Tank,使气流通过的抵抗能减至最小限度,当然使用加强型中冷器的场合,出现在配置中大型涡轮时才较为适用,例如6号涡轮以下的引擎,就不建议使用,因为这样迟滞的状况会较为严重,不利于低速增压反应,不过在NA改Turbo的车辆里,中冷器还是大一点较好,因为原厂设计的冷却效率可能不够,另外就算是低增压设定亦不可省去中冷器,毕竟较低的进气温度,不但能延长引擎耐用度,对于动力输出的稳定也有助益。另一方面,中冷器除利用空气散热外,还有利用水冷式样,丰田铭机3S-GTE就是一个例子,它的优点主要就是其Cooler本体刚好位于节气门前,因此进气管路极短有着高反应的特色,加上水本身的恒温性非常高,对进气温度的恒定性也有很大帮助,尤其是车头无撞风效应时更加明显,如塞车。不过,由于它需要另接专用水泵浦及水箱散热排,而且降温幅度不如直接空气冷却来得大,因此目前还是以空冷式中冷器为主流。 至于中冷器的安装位置,大体上分成前置式与上置式两种,就散热性来看当然是位在前保杆内的前置式较为优秀,不过论及反应性的话,则属上置式较占便宜,这便是其管路短带来的增压直接效果,例如Impreza WRCar为缩短前置中冷器的管路,便将节气门反置来降低因管路过长带来的压力耗损,由此不难想见进气管路的整体搭配,亦是改装中冷器时不得不注意的重点。因此在升级或加装中冷器时,除要注意中冷器的大小外,管路的长度尽量减短,并拉成直线化以减少弯角、焊接点等,都是增加空气流速的方法,因为如果有太多焊点与折角的话,气流的顺畅性一定会不佳而发生压损现象。 其次就像前面所谈的中冷器原理,中冷器的Tube过细易增加抵抗影响反应,并且管壁里的温度会较高,同理稍微加粗进气管径也是不错的方法,至于这个管径大小的匹配,主要还是要看涡轮出风口与节气门口径而定。值得. . 一提的是,中冷器前后的进出口管路直径,应该是出口后的管径比入口前粗10%左右,原因在于较大的出口管径,能让出Core的冷却空气,以较快的速度通过中冷器,对于流速的增加,能产生正面的帮助。 再来关于中冷器的材质部分,通常都是使用铝合金材质制成,不但富质感增加美观程度,还可因铝质的高热传导性增加散热效果,另外轻量化的优点,也是选择铝合金材质的主要原因之一。至于金属管之间的橡胶连接管,建议大家尽可能采用三或五层包覆的硅橡胶制品,这种硅胶管的延展性极佳、耐高温、高压又不会硬化,所以小至真空管、中至水管、大至整个进气管路都是非常不错的原厂代用品,相当适合运用在高热的涡轮引擎上,再加上宽型对夹不锈钢束环的固定,可避免爆管或漏气的问题产生,且有别于原厂的黑色,对于提升车辆战斗气息,有相当大的帮助,如此才可使车主放心驾驭爱车。 相信许多Impreza车主在升级涡轮时,都产生不知沿用原厂上置设计的加大型中冷器好,还是直接改用前置式较佳呢?要解决此问题就要需以升级的涡轮号数来决定。由于水平对卧引擎排气头段,相较于直式引擎而言显得较长,连带使得低速增压反应较为迟缓,因此原厂才会设计上置式中冷器来减轻涡轮迟滞问题,倘若升级的涡轮号数不超过六号、排气量未到2.2升以上时,笔者不建议改用前置式中冷器,因为加长的管路及加大的中冷器会使迟滞问题更加严重,不过当你达到上述条件时,倒是可以考虑改用前置式中冷气,一方面是因为上置式中冷器冷却效率已不敷使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大型涡轮空气供给量较多、流速较快,对于加长管路带来的影响可减到最小,因此才较适合使用前置式中冷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