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学案附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2)理解诗歌的背景,把握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风格。

(3)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领略诗人的才情与个性,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的正确理解和朗读。

2. 诗歌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

3.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2. 诗歌的审美价值和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字词的含义和诗歌的主题思想。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晏殊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导入《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音韵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和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2)解析诗歌中的关键词句,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词的魅力。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1)背诵《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讨论的深度、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等方面。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的能力。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教案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教案

临江仙教学目标:1.理解所选题材——对过去生活的追忆,并以此寄寓“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

2.理解词中所包含的回肠荡气的伤离怀人之愁。

3.体会词人凄凉环境所烘托的孤寂氛围。

教学重点:1.理解所选题材——对过去生活的追忆,并以此寄寓“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

2.理解词中所包含的回肠荡气的伤离怀人之愁。

教学难点:理解怎样将“春愁”写得缠绵深婉的教学过程:一.作家作品晏几道(1038~1110),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八子。

曾监颖昌许田镇。

一生仕途不达,但狷介自守,不傍权贵之门。

以词名世,与其父齐名,并称"二晏"。

著有《小山词》,存词260首。

《小山词》艺术特色(一)对爱情生死不渝的追求与身世之感的渗入。

(二)语淡情深,艳而不俗,浅处皆深,把《花间集》以来的艳词小令艺术推展到了极致。

不是表现拥有爱情的欢乐,而是追忆已失落的往日爱情和表现刻骨铭心的相思,并把爱情当作一种纯精神性的追求,这成为晏几道恋情词的一大特色。

本篇即如此。

小山恋情词的结构,始终是建立在对过去的温馨回忆和现在的苦闷相思这两重今昔不同的情感世界之间。

二.诵读感知(1)自由诵读,对照注释弄清大意。

(2)归纳主要内容: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当为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蘋所作。

词之上片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

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

全词在怀人的月时,也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3)齐诵本词。

三.个性赏析:(1)起首两句,写午夜梦回,此时展现在作者眼前的是怎样的景象?传达出怎样的内心世界?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

"梦后"、"酒醒"二句互文,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

"楼台",当是昔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已人去楼空。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原文、译文与赏析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仙》原文、译文与赏析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译文】深夜梦回楼台朱门紧锁,宿酒醒后帘幕重重低垂。

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

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

琵琶轻弹委委倾诉相思。

当时明月如今犹在,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注释】⑴临江仙:双调小令,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平调”。

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约有三格,第三格增二字。

柳永演为慢曲,九十三字,前片五平韵,后片六平韵。

⑵“梦后”两句:眼前实景,“梦后”“酒醒”互文,犹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所云“一场秋梦酒醒时”;“楼台高锁”,从外面看,“帘幕低垂”,就里面说,也只是一个地方的互文,表示春来意与非常阑珊。

许浑《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陇因题》:“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春风第一花。

“⑶却来:又来,再来。

“去年春恨“是较近的一层回忆,独立花前,闲看燕子,比今年的醉眠愁卧,静掩房栊意兴还稍好一些。

郑谷《杏花》:”小桃初谢后,双燕却来时。

“”独立“与双燕对照,已暗逗怀人意。

《五代诗话》卷七引翁宏《宫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翁诗全篇见《诗话总龟》前集卷十一。

)⑷以下直到篇末,是更远的回忆,即此篇的本事。

小苹,当时歌女名。

汲古阁本《小山词》作者自跋:“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宠家,有莲鸿苹云,品清讴娱客。

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

“小莲、小苹等名,又见他的《玉楼春》词中。

⑸心字罗衣:未详。

杨慎《词品》卷二:“心字罗衣则谓心字香薰之尔,或谓女人衣曲领如心字。

“说亦未必确。

疑指衣上的花纹。

”心“当是篆体,故可作为图案。

”两重心字“,殆含”心心“义。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之一:”山花插鬓髻,石竹绣罗衣“,仅就两句字面,虽似与此句差远,但太白彼诗篇末云:”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显然为此词结句所本,则”罗衣“云云盖亦相绾合。

晏几道《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阅读答案

晏几道《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阅读答案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注】小苹:作者友人家的歌女。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开篇两句实写居处的冷落寥寂,隐喻往昔欢娱的消逝难见。

B.下阕“琵琶”一句,既写出歌女演奏技艺高超,也写出两人心意相通。

C.结尾两句与首句相应,传达出眼前明月依然、人事情怀依旧之意。

D.整首词以境界会意,词尽而意未尽,蕴藉含蓄,感情深挚。

15.词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是如何表达无尽愁情的?请结合全词加以赏析。

(6分)
阅读答案:
14.C
15.①"落花"句既写暮春时节芳华已尽,词人油然而生伤春惜春的怅惘之情;又借"落花"感叹青春易逝,佳期难再。

②"微雨"句借天色阴沉,状写心境的阴郁和苦闷;又以"燕双飞"来反衬"人独立"的寂寞和孤独。

③"落花""微雨"两句,融情入景,借眼前无限凄婉之景,抒发对歌女小苹怀念之意、苦恋之情以及深切的孤寂之感。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的生平以及诗歌的基本内容。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内容及其背景。

2. 诗歌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如何理解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苏轼及《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猜测诗歌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4.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目聆听音乐,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2)分享自己的感受,互相交流。

5. 诗歌拓展(1)介绍苏轼的其他诗词作品,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2)组织诗词比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2. 写一篇关于《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的赏析文章。

3. 选择一首苏轼的其他诗词进行阅读,了解其内容,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记录学生在讨论、分享环节的表现,了解他们的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对学生的赏析文章进行评价,鼓励优秀的作品,给予指导和建议。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2)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教学改进(1)针对教学难点,设计更多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临江仙》欧阳修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临江仙》欧阳修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岐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3分)(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5分)参考答案(1)(3分)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2)(5分)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

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

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

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

“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

“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译文】还记得当年刚刚进士登第时,春风得意,自以为前途似锦。

可如今却是官职卑微身老天涯。

多年在人生的岔路口徘徊,一事无成,白白辜负了当年皇上的隆恩和风光荣耀。

听说你要去赴任的阆州和神仙的住处相通,今后再难相见,就算我登上高楼也望不到你的家。

独处孤城寒日无端西斜,离别愁绪难以说尽,只见那经霜的红树连接着远处的红霞。

【注释】临江仙: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名,双调小令,共六十字。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金銮:帝王车马的装饰物。

金属铸成鸾鸟形,口中含铃,因指代帝王车驾。

这里指皇帝的金銮殿。

唱第:科举考试后宣唱及第进士的名次。

上国:指京师。

薄宦:卑微的官职。

有时用为谦辞。

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

阆山:即阆风巅。

山名,在昆仑之巅。

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踏莎行·雾失楼台教案苏教版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踏莎行·雾失楼台教案苏教版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个别解答或集体讨论。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专注听讲,记录重点信息。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中积极讨论,提出见解。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词作提出问题,参与课堂探讨。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词作的基本解读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词的意境,把握词人的情感,能够背诵并赏析这首词。通过对词中意象的分析,让学生体会诗词的美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感受词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鉴赏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分析《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踏莎行·雾失楼台》的意象和情感,提高学生对诗词美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体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2.词的形式与结构:掌握词的基本格律,如平仄、韵脚、对仗等,并分析《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踏莎行·雾失楼台》的结构特点。
3.词的意象与情感:分析词中的主要意象,如“楼台高锁”、“雾失楼台”等,理解其寓意和情感表达。
4.词的艺术特色:探讨秦观的词风特点,如用词豪放、情感深沉等,并与其他词人进行比较。
5.词的鉴赏方法:学习如何欣赏和评价一首词,包括关注词的意境、情感、意象等方面。
教学手段:
-小组讨论
-案例分析
-互动式教学
-任务驱动学习
-个人作业和创作展示
四、教学资源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提供《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踏莎行·雾失楼台》的原文和注释,要求学生初步理解词意。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几道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几道

2.初见小蘋“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表面 写小蘋的衣着与技艺,深层处还写出了什么?你能说说小 蘋这个少女的美好形象吗?
答案:深层处还写了“两重心字”暗指心心相印,“说 相思”因害羞而以琵琶传相思之情,两情相悦。
形象:天真烂漫、娇美可人、温柔多情。
诗情画境
月明,花开满楼,可见我倚在小窗口, 浅笑成一湾秋水,淡淡赋于月明中……月 明中,凝顾千言万语的守候。守候,执子 之手,此时无声同寄月那头。啊,月那头, 楼外楼,山环山,水环水,碧树人家绕, 无尽头。与你撑一叶扁舟,撑入潇湘去, 歌如旧;又过长江水,诗如旧。醉了山, 醉了水,醉了千家酒意浓!试问世间情, 有几回无怨悔?执子之手,此行已足够!
1. 找出词中表时间的词:
梦后、酒醒、去年、初见、当时。 (时间上由近及远)
2.找出表现全词感情基调的词语: 春恨。
3.五个时间词,带出两个深情款款的画面,是哪两个画 面?并说明表达了怎样的深情。
A.梦后酒醒:楼台高锁、帘幕低垂、落花微雨的 冷清孤寂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春愁的孤独与空虚。 B.初见小蘋:两情相悦、以琵琶说相思的画面, 表达了美好的回忆和难忘的深情。 这两幅画面全由“春恨”二字连缀为一体。
去年春恨却来时, 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离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那
落花人独立,
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④[小蘋]歌女名,其人妩媚善笑,晏幾道《玉楼春》
微雨燕双飞。
词有“小蘋微笑尽妖娆”之句,《本兰花》词有“小 蘋若解愁春容”之句。
⑤[两重心字罗衣]绣有两重如篆书“心”字图案、暗
记得小蘋初见,
含“心心相印”之意的罗衣。 ⑥[琵琶弦上说相思]小蘋弹奏琵琶,脉脉传达相思之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
临江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喜中学2+6 课堂模式年级部高二学科语文编号
编制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班级姓名
即事抒怀词——《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学案
晏幾道
【学习目标】:
1、把握词的感情基调。

2、掌握写景的作用,体会词中的画面美。

3、能够通过对诗歌意境(境界)的体验、鉴赏,了解意境的艺术魅力。

【学习难点】
1.理解所选题材——对过去生活的追忆,并以此寄寓“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

2.理解词中所包含的回肠荡气的伤离怀人之愁。

【整体感知】
1.知人论世:
晏幾道(1038—1110),字叔原,号小ft,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晏殊第七子,能文
善词,与其父齐名。

他出身贵家公子,十几岁就受到宋仁宗赵祯的赏识。

其词受五代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多抒写人生失意之苦与男女悲欢离合之情,以小令见长,工于言情,语言清新,曲折轻婉。

早年,他过的是珠围翠绕,锦衣玉食的生活。

后来,他的境遇一落千丈,生活坎坷,政治失意,只做过一任颍昌许田镇的小监官。

晚年家境中落,穷愁潦倒,衣食难以自给。

由于生活上经历过兴衰巨变,再加上性格的天真耿介,所以他的词大都是描写由富变衰以后的抑郁或失恋诀别之后的悲哀。

对往事的回忆与穷愁潦倒的深愁成为贯穿他词作中的基本旋律。

晏幾道正是以这样一些特点而成为北宋后期比较突出的纯情词人,其词多感伤情调。

有《小ft词》。

在在词的发展史上,从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到晏殊、欧阳修,是在意境
上面逐渐加深,用没有个性的歌词,来传达作者的一种修养、品格和情意。

意境的加深,是
词诗化的一个过程,而晏幾道的词是这种发展长流中一个向回转的漩涡。

他不是向诗歌的意
境去发展的,他又回归到供美丽歌女们歌唱的歌词上去了。

但是因为他有很好的文学修养,
他写的词比较文雅,更富于诗意。

所以黄ft谷给他的词写序,说他的词是“狎邪之大雅”。

狎邪,是指那种风流浪漫舞榭歌台的生活,大雅,是说在狎邪的这种歌词里边比较有诗人高
雅气质的歌词。

2.《小ft词》艺术特色
(一)对爱情生死不渝的追求与身世之感的渗入。

(二)语淡情深,艳而不俗,浅处皆深,把《花间集》以来的艳词小令艺术推展到了极致。

编制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班级姓名
不是表现拥有爱情的欢乐,而是追忆已失落的往日爱情和表现刻骨铭心的相思,并把爱情当作一种纯精神性的追求,这成为晏几道恋情词的一大特色。

本篇即如此。

小ft恋情词的结构,始终是建立在对过去的温馨回忆和现在的苦闷相思这两重今昔不同的情感世界之间。

3.题材类别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当为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蘋所作。

词之上片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

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景,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

全词在怀人的月时,也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即“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

【深入学习】
一、文本研读
1.阅读注解,掌握词的大意,翻译,概括上下片内容。

深夜梦回楼台朱门紧锁,宿酒醒后帘幕重重低垂。

去年的春恨涌上心头时,人在落花纷扬中幽幽独立,燕子在微风细雨中双双翱飞。

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她穿着两重心字香熏过的罗衣。

琵琶轻弹委委倾诉相思。

当时明月如今犹在,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

2.“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写了哪些意象?有怎样的寓意?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所写的画面吗?
写的是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

“落花”、“微雨”,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

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在梦后酒醒时回忆
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

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人流连忘返。

“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构成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3.找出词中表时间的词以及表现全词感情基调的词语。

想想这些时间名词分别带出了哪些画面。

梦后、酒醒、去年、初见、当时。

(时间上由近及远)春恨。

五个时间词,带出两个深情款款的画面。

A.梦后酒醒:楼台高锁、帘幕低垂、落花微雨的冷清孤寂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春愁的孤独与空虚。

B.初见当时:两情相悦、伤心离别的画面,表达了美好的回忆和难忘的深情。

这两幅画面全由春愁二字连缀为一体。

4.再读课文,找出表现全篇感情基调的关键词。

春恨相思
5.上片词人是怎样将“春愁”写得缠绵深婉的?
A.梦后酒醒。

因怀念之深而以酒醉销愁,酒醉而有相见的美梦,梦虽美丽但却短暂,酒醒梦断后,楼台高锁、帘幕低垂,愈加孤寂。

B.春恨年年。

“去年”“却来”,显见春恨非一朝一夕,而是由来已久,点出春恨之深长难销。

C.落花微雨。

“落花”“微雨”,春芳已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

D.双飞独立。

无情的春燕尚且能够双宿双飞,而有情之人却只能落花微雨之中独立,以物衬人,孤寂伤感之情深化。

6.结尾的“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有何作用?
彩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意,彩云常用来比喻美好而薄命的女子;明月传统意象也暗写分离。

当时的明月今
编制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班级姓名
日仍在,而明月之下的彩云(人)却已不在,以物是衬人非,表达无尽的思念之情。

在空寂之中仍旧是
苦恋,执着到了一种“痴”的境地。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小结:
这是晏幾道的代表作。

在内容上,它写的是小ft词中最习见的题材--对过去欢乐生活的追忆,并寓有“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

全词在怀人的同时,也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在艺术上,它表现了小ft词特有的深婉沉着的风格。

可以说,这首词代表了作者在词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

【迁移运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春暮
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1、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句中的“闲”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伤春暮、怀人。

“闲”字写出词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
用意。

2、沈谦《填词杂说》赞《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去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

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这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春天的夜晚清新、淡雅、朦胧的景象,如此美景更能勾起
人的相思之情;而“红杏枝头春意闹”“去破月来花弄影”只从视觉方面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