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诊治及NICE指南解读
中国骨质疏松指南

中国骨质疏松指南。
以下是一篇简要的关于中国骨质疏松症指南的介绍,具体内容可能需要查阅最新的指南以获取准确和详细的信息。
中国骨质疏松症指南简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尤其在老年人中较为普遍。
为了提供统一的标准和指导,中国卫生部及相关医学学会制定了骨质疏松症的指南,旨在帮助医疗专业人员更好地诊断、治疗和预防该病。
1. 诊断标准和评估方法:
指南可能包含详细的骨密度检测标准,以及其他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的指引,用于确诊骨质疏松症。
评估患者骨折风险的方法,以便医生可以根据个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治疗和管理建议:
药物治疗方案,包括对于骨质疏松症常用的药物的使用和剂量指南。
针对不同患者群体的个性化治疗建议,可能包括老年人、更年期妇女等。
3. 预防和生活方式建议: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措施,包括饮食、锻炼、阳光暴露等生活方式建议。
针对特殊人群的预防指南,例如孕妇、乳腺癌患者等。
4. 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指导:
针对不同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建议,以便在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中能够实施指南提供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提供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合作的指引,以实现综合治疗。
5. 患者教育和支持:
提供患者教育资料,使患者了解骨质疏松症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管理和预防。
提供患者支持的建议,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和管理过程。
在使用这些指南时,医疗专业人员和患者应该密切关注最新的指南版本,以确保他们获得的信息和建议是最为准确和最新的。
这篇文章仅提供一般性的指南内容,具体信息还需查阅最新的骨质疏松症指南。
骨质疏松指南解读PPT课件

Only For Scientif8ic Exchange
骨质疏松风险评估
• 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1)
OSTA指数计算方法是: (体重-年龄)×0.2
结果评定如下:
风险级别 低
OSTA指数 OSTA>= -1
中
-4=<OSTA<-1
主要内容
新指南与06版指南差异 骨质疏松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
Only For Scientif4ic Exchange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 新指南更新内容概述
2011 年新指 南
危险因素 及风险评估
新增: 更详细阐述危险因 素 风险评估工具 风险预测工具 跌倒及其危险因素
•类风湿性关节炎
Only For Scient1if1ic Exchange
骨质疏松骨折风险预测
• FRAX结果提示:
美国指南中提到FRAX®工具计算出髋部骨折概 率≥3%或任何重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
≥20%时,视为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患者 欧洲一些国家的治疗阈值髋部骨折概率≥5%
中国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酌情决定
南非国家骨质 疏松基金会 (NOFSA), 2质疏松 基金会 (NOF), 2008,2013
北美绝经协会 (NAMS), 2010
美国风湿病学 会(ACR), 2010
中国:
老年学学会, 1999
中华医学会骨 科分会,2008
中华医学会骨 质疏松与骨矿 盐疾病分会, 2011,
高
OSTA<-4
Only For Scientif9ic Exchange
骨质疏松骨折风险预测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要点解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要点解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主要发生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人群。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1-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性骨折所致的残疾及死亡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群的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然而,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为减少其带来的严重危害,国内同仁在骨质疏松症防治领域完成了大量重要工作。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分别于2006年、2011年、2017年发布了三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成为我国不同时期骨质疏松症防治领域的重要学术经典,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骨质疏松症防治水平的提升。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理念、治疗药物等不断推陈出新,且我国骨质疏松症相关流行病学数据也进行了很多更新[3]。
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更好地适应学术前沿进展、做好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工作,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于2022年12月发布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下文简称“指南”),现对指南要点进行解读,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更新我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数据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2018年公布的全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5],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19.2%,其中女性为32.1%,男性为6.9%;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32%,其中女性为51.6%,男性为10.7%。
据此估算,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约为9000万,其中女性约为7000万。
同时,我国40岁以上人群椎体骨折的患病率男性为10.5%,女性为9.5%[3]。
虽然男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低于女性,但男性椎体骨折的患病率却与女性相似,这警示我们同样需关注男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骨质疏松症指南讲课课件

合理使用药物
在医生的建议下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药物对骨骼的不良影响 。
注意跌倒预防
保持家居环境清洁、干燥、无障碍物,注意防滑措施,避免 跌倒和骨折的风险。
04 骨质疏松症的案例分析
成功治疗案例
患者情况
一位65岁的女性患者,因骨质疏 松症导致骨折,疼痛难忍。
治疗过程
经过全面的身体检查,医生为她 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骨质疏松症指南讲课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 骨质疏松症概述 •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方法 •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
• 骨质疏松症的案例分析 • 骨质疏松症的常见误区与澄清
01 骨质疏松症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 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 性骨骼疾病,导致骨脆性增加, 易发生骨折。
03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
饮食调整
增加钙质摄入
适量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如 牛奶、酸奶、豆腐、鱼类等,
以补充骨骼所需的钙质。
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 ,适量晒太阳或食用富含维生 素D的食物,如鱼类、蘑菇等。
控制钠盐摄入
减少高钠食品的摄入,如腌制 食品、加工食品等,以降低骨 质流失的风险。
展望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 段问世,为骨质疏松症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能力和预防跌倒。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01
02
03
04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 睡眠有助于维护骨骼健康。
控制体重
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过轻或 过重,有助于维护骨骼健康。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更新解读PPT课件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脊柱变形和骨折。患者可能出现腰背痛、身 高缩短、驼背等症状。
分型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 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各型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 制略有不同。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均衡膳食
指导患者保持均衡的膳食结构,适量摄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以满足 身体的基本需求。
运动处方编写及实施
个性化运动处方
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制 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包括有氧运动、力量 训练、柔韧性练习等。
运动实施与监督
指导患者正确进行运动锻炼,注意运动强度 、频率和时间的控制,避免运动损伤。同时 ,对患者的运动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 确保运动处方的有效实施。
消化系统并发症
注意饮食调节,预防便秘和腹 泻等问题发生。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 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事件发
生。
06
患者管理与教育支持
患者心理干预和康复指导
心理干预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情绪,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态度 和生活信心。
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疼痛管理、功能锻炼、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以 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针对与骨质疏松相关的基 因进行检测,为个体化诊 疗提供依据。
影像学检查技术创新
X线检查
双能X线吸收法(DXA)
常规用于骨折筛查和骨质疏松程度评估。
测量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
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
中国骨质疏松诊治指南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检查结果,如骨密 度测定、X线摄片、血液检查和尿液检查等,进行综合评估, 以明确诊断。
相关检查与评估
双能X线吸收法
01
该方法是目前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可以测定骨密度并评
估骨折风险。
X线摄片
02
对于骨折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可以辅助骨密度
的测量。
其他类型的骨质疏松
骨软化症
肾性骨营养不良
脆骨病
03
骨质疏松的诊断
临床表现
疼痛
骨质疏松患者可感到不同程度的疼痛,以腰背痛 最为常见。
身长缩短
骨质疏松可导致脊椎压缩变形,使患者身高缩短 。
骨折
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大大增加,常发生于髋部 、腕部和椎体等处。
诊断标准与流程
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
基于骨密度降低和/或脆性骨折史,可将骨质疏松症分为正常 、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三种类型。
其他相关检查
03
如血液检查和尿液检查,可了解患者的钙、磷、碱性磷酸酶等
矿物质代谢状况。
04
骨质疏松的治疗
药物治疗
基础药物
包括钙剂、维生素D等,可降 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
双磷酸盐类药物
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钠等, 可抑制骨吸收,降低骨折风险。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如雷洛昔芬等,可有效预防骨折和 椎体变形。
减少医疗支出
积极诊治骨质疏松可减少因骨折等并发症导致的医疗支出。
02
骨质疏松的病因与病理机制
原发性骨质疏松
绝经后骨质疏松 老年性骨质疏松
特发性骨质疏松
继发性骨质疏松
• 继发于内分泌疾病 • 糖尿病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库欣综合征 • 继发于消化系统疾病 • 胃肠道疾病 • 肝脏疾病 • 胰腺疾病 • 继发于血液系统疾病 • 贫血 • 白血病 • 多发性骨髓瘤
骨质疏松新指南解读课件

•
• • •
废用性: 中风或截瘫后长期卧床,局部骨折后 恶性肿瘤: 骨髓瘤,单核粒细胞性白血病(M5) 遗传性:遗传性胶原代谢紊乱,成骨不全等 其他: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COPD等 慢性肝病:慢性淤胆性肝病包括原发胆汁性肝硬
化、原发硬化性胆管炎等发生代谢性骨病最为常见。
药物
• 糖皮质激素:是引起药物性骨质疏松的最常见原因,服 用糖皮质激素6个月以上的病人,几乎50%都发生骨质 疏松 • 抗癫痫药物:可导致低钙血症、高碱性磷酸酶血症、骨 质软化、骨矿含量降低,部分病人合并骨质疏松症。此 类药物可直接影响肠道和骨组织对钙的吸收 • 巴比妥:此类药物可直接影响肠道和骨组织对钙的吸收 • 肝素等药物,也会影响骨钙代谢,发生骨质疏松症
a所有年龄的年发生数 †29岁以上女性年发生数 ‡a30岁以上预计年发生数 §1996 新发病例, 所有年龄
1000
513 000† 500
750 000 椎体
228 000‡
184 300§
0
骨质疏松性 骨折
心肌梗死
中风
乳腺癌
Riggs BL, Melton LJ. Bone 1995 Heart and Stroke Facts, 1996,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ancer Facts & Figures, 1996,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营养因素
维生素C: 1、维生素C缺乏:影响骨基质形成和使胶 原的成熟发生障碍,易产生骨质疏松 2、维生素K摄入不足:长期低下者,其股 骨颈骨折的危险性增高
生活方式
酗酒、吸烟、长期饮咖啡、浓茶等 1 、酗酒的人患骨质疏松的机率会增加,骨丢失的速度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主要包括骨骼本身的因素和外在因素。骨骼本身的因素主要 是由于骨质疏松导致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 。外在因素主要是由于跌倒、撞击等低能量或轻微创伤。
流行病学及危害程度
流行病学
骨质疏松性骨折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随 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体化诊疗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未来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疗将更加 注重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 的诊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疗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未来多学科协 作将成为重要趋势,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协作,为患者 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诊疗服务。
远程医疗应用
药物治疗推荐
根据最新的临床证据和药物研究进展,指南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药物治 疗方案进行了更新和推荐,包括抗骨质疏松药物、止痛药物等的使用时 机和剂量调整。
国内外研究动态关注
发病机制研究
国内外学者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机制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多种因素如遗传、 环境、生活习惯等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关系。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 指南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29
目录
Contents
• 骨质疏松性骨折概述 • 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并发症处理及预后评估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骨质疏松性骨折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骨质疏松性骨折,又称脆性骨折,是指由骨质疏松症导致骨 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在日常活动中受到轻微暴 力即可发生的骨折。
04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非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
骨质疏松症基本概念 骨质疏松的临床特征与辅检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NICE指南解读
NICE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脆性骨折预防指南
NICE指南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发布于2008年,2011年修订
一级预防指南
二级预防指南
针对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妇女 骨质疏松症的绝经后妇女或已发生过脆性骨折
关节炎
低BMD危险因素: 骨密度低;体重指数
(<22 kg/m2); 强直性脊柱炎;克罗恩病; 在 长时间不动 和未经处理的过早绝经
NICE Guideline, 2011
29
NICE推荐药物相关临床证据——阿仑膦酸 钠
NICE参考16个RCT,并做Meta分析 疗效(与安慰剂相比,相对骨折风险RR降低):
D
钙剂
1、骨质疏松症预防的重要措施 2、骨质疏松症治疗的基本辅助用药
钙
成人体内约有钙700-1500克 99%的钙存在于骨和牙齿中
吸收部位: 十二指肠及小肠上段 钙含量能显著影响小肠对钙的吸收
吸收率随钙量增加而显著下降 一般吸收率20-30%
国人钙摄入量调查
赵熙和:60岁以上老年人 平均 505mg
中国骨质疏松症防治指南(2011)
诊断 • 有过脆性骨折史 • BMD值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I 型 (绝经后) 雌激素不足为主要病因 II 型 (老年性) 增龄为主要病因
•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由各种疾病、药物或其它因素引起
•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主要内容
骨质疏松症基本概念 骨质疏松的临床特征与辅检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NICE指南解读
一级预防推荐
二级预防推荐
以下人群可作为推荐使用利塞/依替膦 酸盐的抗骨质疏松治疗人群:
以下人群可作为推荐使用利塞/依替膦酸 盐的抗骨质疏松治疗人群:
•阿仑膦酸盐不耐受,或者有禁忌证的 患者
•阿仑膦酸盐不耐受,或者有禁忌证的患 者
•满足以上条件,同时具有T值、年龄、 和危险因素数目达标的患者
•满足以上条件,同时具有T值、年龄、 和危险因素数目达标的患者
一级预防推荐
二级预防推荐
以下人群可作为推荐使用阿仑膦酸钠 的抗骨质疏松治疗人群:
•70岁以上女性,T值-2.5以下,合并 存在一个骨折独立危险因素或一个低 BMD危险因素。其中75岁或以上女性, 存在2个或更多的骨折独立危险因素或 低BMD危险因素
•65-69岁女性, T值-2.5以下,合并 存在一个骨折危险因素
55-59
-3.0 -3.0 -2.5
75-
-3.0
-3.0
-2.5
60-64
-3.0 -3.0 -2.5
65-69
-3.0 -2.5 -2.5
*NICE Guideline, 2011 不推荐使用利塞/依替膦酸盐
70-NICE Guidelin-e2,.25011 -2.5
-2.5 32
阿仑膦酸钠和利塞膦酸钠的HEAD-HEAD研 究(FACT STUDY)
2005年 男 544mg
女 479mg
•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量为800mg/日 • 规定钙摄入限度与NIH相同,但在临床实践中仍需
注意结石病的危险性
1,25(OH)2D3 的产生
外源性
蔬菜、菌类——VitD2(麦角骨化醇) 鱼肝、蛋黄、乳类——少量VitD3 (胆骨化醇)
内源性 (主要)
皮肤7-脱氢胆固醇
•在75岁或以上,同时具有两个或以上 •在75岁或以上患者中,可在无DXA检
危险因素的患者中,可在无DXA检查
查下进行干预
下进行干预 骨折独立危险因素数目
骨折独立危险因素数目
年龄(岁) 0
1
2
年龄(岁) 0
1
2
65-69
-*
-3.5
-3.0
50-54
-*
-3.0 -2.5
70-74
-3.5
-3.0
-2.5
以下人群可作为推荐使用阿仑膦酸钠的 抗骨质疏松治疗人群:
•在已经发生骨折的绝经期妇女中,如 确诊T值小于-2.5,则可开始使用阿仑 膦酸钠治疗
•75岁以上女性,在无DXA检查结果下, 也可以使用阿仑膦酸钠
•65岁以下女性,T值-2.5以下,合并
存骨在折一独个立骨危折险危因险素因:素父及母一髋个部或骨以折上史,酒精无摄 论是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阿 低入B量M4D单危位险(因1素单位=10ml)或更多,类风湿仑膦酸钠都是推荐的首选药物
正常骨
骨质疏松骨
NIH Consensus Development Panel on Osteoporosis. JAMA 285 (2001): 785-95
WHO骨质疏松诊断指南
峰值骨量
骨质疏松
骨量减少
正常
-2.5
-2.0
-1
0
T-score
严重骨质疏松 = ≤-2.5 + 骨折
Word Health Organization. Guidelines for Preclinical Evaluation and Clinical Trials in Osteoporosis, 1998
Daily calcium (1000mg) and vitamin D (400IU)
Alendronate 70mg weekly
N=520
Endpoint: BMD and BTM change after 12 month
Risedronate 35mg weekly
N=533
Clifford J Rosen, et al. JBMR 2005;20:141-51
骨质疏松症诊治及NICE指南 解读
主要内容
骨质疏松症基本概念 骨质疏松的临床特征与辅检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NICE指南解读
正常
骨质疏松
严重骨质疏松
Courtesy Dr. A. Boyde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
以骨强度受损, 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骨骼 疾病。骨强度主要反映了骨密度和骨质量两个方面 的综合特征。
Bischoff. Et al Amj Clin Nutr 2004;80:752-8
低维生素D 与肌肉强度和肌肉量的丢失
>65岁荷兰人,随访3年 测试握力1008名 测肢体骨骼肌量331名(pDXA)
结果:
肌量减少(Sarcopenia)为同性别的15%百分位以下 握力丢失>40% 肢体骨骼肌量丢失>3% (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ASMM)
一级预防推荐
二级预防推荐
以下人群可作为推荐使用锶盐的抗 骨质疏松治疗人群: •前述三种双膦酸盐不耐受,或者有 禁忌证的患者
以下人群可作为推荐使用锶盐的抗骨质疏松 治疗人群: •前述三种双膦酸盐不耐受,或者有禁忌证的 患者 •满足以上条件,同时具有T值、年龄、和危
•满足以上条件,同时具有T值、年 险因素数目达标的患者
非药物干预 ---- 健康生活方式
为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和降低骨丢失速率 各个阶段都应重视的预防措施为
1. 合理饮食: 富含钙膳食、低盐、适量蛋白质
足量维生素C和维生素K等 2. 适当运动 3. 适当光照,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 4. 消除危险因素
非药物干预 ---- 防止跌倒
非药物干预
基础防治措施 —— 钙+维生素
不同于其他指南的特色
27
NICE推荐治疗药物 ——骨质疏松脆性骨折预防药物
一级预防推荐
•阿仑膦酸钠 •依替膦酸钠 •利塞膦酸钠 •雷奈酸锶
二级预防推荐
•阿仑膦酸钠 •依替膦酸钠 •利塞膦酸钠 •雷洛昔芬 •雷奈酸锶 •特立帕肽
NICE Guideline, 2011
28
NICE推荐阿仑膦酸钠治疗人群
NICE Guideline, 2011
指南概述(NICE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指南)
• 适用骨质疏松绝经期女性的骨 折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 强调T值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 重要地位
• 强调以疗效和经济学优化药物 推荐
• 逐一介绍各个药物适用人群、 疗效、经济学评估及临床研究 分析
NICE Guideline, 2011
FACT STUDY 结论
高质量的HEAD–HEAD研究是临床医生进行药物选择时的最 好证据。 在FACTS 研究中,观察重点是BMD 和 BTM的变化,阿仑膦 酸 钠治疗组都优于利塞膦酸钠治疗组。 参考阿仑膦酸钠的10年研究和利塞膦酸钠的7年研究,骨形成 指标的降低并没有增加骨折风险
NICE推荐锶盐治疗人群
龄、和危险因素数目达标的患者
•在75岁或以上患者中,如存在一个或多个骨
折或低BMD危险因素,可在无DXA检查下进
行干预
骨折独立危险因素数目
阿仑膦酸钠对于主要部位骨密度的提高效果更好
股骨转子骨密度
全髋骨密度
股骨颈骨密度
腰椎骨密度
阿仑膦酸钠组骨密度提高的患者比例更高
股骨转子骨密度
腰椎骨密度
阿仑膦酸钠对破骨细胞指标的抑制能力优于利塞 膦酸钠
U-NTX
S-CTX
S-BSALP
S-P1NP
(A) Urine NTX. (B) Serum CTX. (C) Serum BSALP. (D) Serum P1NP. *p < 0.05; **p < 0.01; ***p < 0.001.
椎体
0
髋部
前臂
其他非椎体
-10
n=7039
-20